第一篇:中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及实战项目
掀起21世纪中国大学生创业浪潮
2012年,直击就业难题!颠覆传统,创造性就业!培养一批卓越创业型人才,为我们国家经济长远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的活力。生当此世,理应胸怀天下,放眼世界,当仁不让,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现阶段国家转型在即,全球范围内就业难,毕业即失业,如何适应国家经济转型,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大学生就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首要突出问题。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高中起锻炼出生活能力,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的是一种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那么我们国内大学生在当前形势下,是否更应培养自己创业生存能力呢!不但是解决自己就业,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我们实际生存能力!!
现在社会需要实战型创业型人才,不仅国家需要,社会需要,企业更需要,你我80、90后的一代,正处在这种改型性社会,我们就是这个改革型社会的主力军,在欧美西方国家,从高中开始就自己打工养活自己,而我们呢,上大学还靠父母养活,不仅如此,父母还要给你们出钱养女朋友,我们就该如此生活下去么?大家可能说我们毕业后,可以找工作自己养活自己,但为什么要毕业后呢?我们只是没勇气面对,说白了就是懒、胆怯。现在社会有经验的人才多的是,当你是学生时,可以凭你是学生找工作机会,可是有能力,有才华,有经验的人满街都是,企业需要的是给企业带来实际效益的人,你们能行么?!有人说总要给工作机会来学习经验吧!与其毕业后去找机会,不如从现在做起,只有通过实战才能改变你自己,当你毕业后年龄已经24、5岁了,再去学习经验3、4年,那时你已经30岁了,那时需要成家、结婚,房子何来?车子何来?你拥有什么?你只苟延残喘的活着!你还有什么?女朋友会跟着连生活保障都没有的人么?做为一个真正的男人,我们要在大学时期就进入社会实战的状态中去,为什么不用这些自由时间尽其可能的去实践、学习经验,因为我们是拿生命做为赌注,我们不能在这样下去,我们要战起来,这是个战斗的社会,要不你就平庸下去,要不你就杀出一条血路!我们不要再犹豫,不要再靠父母,要靠我们自己,战斗起来吧!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命运掌握在你们手中,你还在等什么!!
现在一个实战型创业项目摆在你们眼前,为了明天更美好的生活,你还在犹豫什么,动手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实战型项目:
1、一次性很少投入,就可拥有机票销售平台,更重要的是可以依托此平台培养自己创业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只需一台电脑,即可运营。
2、一张机票利差50~400元,按每天卖一张票计算,每月30张票销量计算,(50~400)*30=1500~12000元/月左右。
2、实战型优势:
1、解决自己的生存能力,不用在靠父母养活我们。
2、培养实际人际交往的能力。
3、合作创新创业思维能力。
4、当老板的能力。
5、接触各行各业的商业朋友的机会。
6、全面了解和接触社会能力。
7、组织策划能力及实际执行能力。
掀起国内创业革命风暴,共襄盛举!
创业革命风暴热线:*** ***
联系人:张老师杜老师
第二篇: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及其对策建议 ——基于学生主体视角 摘要: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甚至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条有效的可行之路。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参与者少、旁观者多、成功率低等诸多问题,其创业环境还不成熟,尚需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创业环境,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文章对大学生创业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大学生目前创业的现状,最后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应对策略。关键词:自主创业;创业教育;创业能力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形势口益严峻。据国家教育部统计数据: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己达到619万。教育部表示,2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3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成为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模式,更是缓解就业压力新的重要的途径。然而对于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自主创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尚需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创业环境,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当前,随着大学生自主创业潮流在全国兴起,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如2003年6月18口,国家工商总局出台了“应届毕业生干个体,一年内免交登记注册费和相关工商管理费”的优惠政策、各地政府部门也都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孵化园区、创业教育培训中心等,以此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但是,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一个人的知识、阅历、经验以及信息处理、商机把握、判断决策等能力的培养、创业环境的营造等。创业既可能有成功的喜悦,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一)大学生创业参与者少,旁观者多
自清华大学举办首届创业计划大赛开始,自主创业一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大学生创业在全国迅速蔓延开来。近年来,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这样或那样的优惠条件,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热情高涨,但是,真正加入自主创业行列的人却逐年减少。从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中了解到,想创业的人达到80%,但是真正
创业的只有0.01%。我国大学生创业还仅仅处于
起步阶段,自主创业的实际人数不多,占大学生
总数的比例不大。大学生仍然把政府部门、大型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外资企业作为择业的首选目标,自主创业步伐缓慢。(二)创业多是从事一些技术含量比较低的传统行业,成功率低
大学生在学校参加的自主创业计划大赛中,大多数项目都是关于高新技术的,在实际中应用的比较少。一旦学生毕业后,离开了学校,凭个人的力量要创办企业,却往往会显得势单力薄。所以,大多数毕业生在创业时选择了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小较容易操作的传统行
业,如餐厅、零售等小而又适合自己的行业。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木;另一方面也可以先积累经验。人们对于大学生创业是寄予厚望的,而且国家出台了优惠政策,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但是目前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并不多,自主创业的成功率也不高,很大一部分人都尝到了失败的滋味,而成功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三)创业过程风险重重
由于很多大学生缺少对市场的真正了解,缺乏对市场的准确分析,项目实施前制定的方案又脱离市场实际情况,所以方案就变得不可行。仅凭借创业的激情自目实施创业计划,市场环境发
生的突然变化往往会使创业者措手不及,这些情况就可能迫使创业者放弃继续经营而使创业计划中途流产。同时有些大学生创业失败后使自己及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还有,创业失败后可能使创业者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并且可能会影响到创业者以后的生活与工作。由于大学生还没有在社会上经历过很多的挫折与磨难,相对于其他人的创业失败,在心理上大学生的负担会更重一些,心态的调整也就需要更长的时间。
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一)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
1、要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高校需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让他们在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等活动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正确认识社会的基础上了解社会的需要,积累创业经验,逐渐形成自主创业意识。
2、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创业能力的基础是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作为大学生,首先,要珍惜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门课和每一个环节的学习,在此基础上,选修跨专业、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专业前沿、经济社会热点现象,以拓宽知识面;积极参与各项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创新计划以积累实践经验。其次,要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另外,还必须培养一些独特的创业素质,包括自立、自强、进取、创新等,在思想上独立思考,在行动上独立展示自我、主宰自己 的前途命运。
3、制定适合自己的创业计划。要以积极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创业观,既要正确地评价自我,又要对社会有长远的认识和判断。选择风险低、投资少、专业对}}、经营灵活、自己擅长或者感兴趣的创业项目,确立合理的创业目标,并将目标转化为长期、中期、短期计划,然后脚踏实地实施计划。
4、做好承受和处置风险的准备。充分认识到风险与创业过程相随相伴,要以冷静、理智、平和的心态代替狂热的冲动,对可预见的风险要提前准备防范措施,对不可预见的风险要预先确定处理原则。每一次风险未必都能成功化解,在选择创业之前,大学生还必须做好承受挫折和失败、挑战自我的心理准备,拥有一个良好的创业心态,才能提高创业成功的机会。
(二)高校应为大学生提供系统的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1989年11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东京会议报告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说是培养开创性个性,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从狭义上说,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需求。
1、完善师资结构。高校要为大学生提供系统的创业教育必须完善师资结构、当前高校师主要是就业型的,应先提高老师的创业教育素质。要着力培养现有师资,通过理论培训、到企业锻炼、到国外参观、进行创业实践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创业教育素质;聘请一些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修养的企业家、齐询师、创业投资家、技术创新专家担任兼职老师,扩大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2、开设、完善创业教育课程。首先,要改革课程体系。可以在传统重点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进行相关课程有机集成、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建设,把创业技能、公关和交往、法律和税收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增加课程的选择性与多样性,增加选修课在课程设置中的份额。其次,要改革教学模式。确立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将教育的空间观扩展至课堂内外、书木内外和学校内外,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外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再次,要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双主教学模式”,即将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相结合,借助各种手段、方法实现教学双方互为主体,彼此相长。通过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抓住随机教育的机会,把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组织管理、理财能
力、营销意识和沟通技巧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融合于教学过程。
(三)大学生创业的一般模式选择
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大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创业模式的选择上,以卜几种大学生创业模式值得提倡。
1、知识型创业。大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把知识作为资木,从而获得一定经济收入的创业模式。这种模式在大学生创业群体中的可行性比较高。当前,有许多大学生毕业后直接走上创业的道路,他们有的做广告设计、有的开网络商店、有的开家政公司。
2、兴趣型创业。大学生将自己的兴趣爱好转化为商业行为,从而获得经济收入的一种创业模式。一些人的兴趣爱好恰有市场的需求,那么追求这些兴趣爱好的行为可能会带来经济上的效益。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新颖构想、创意在一些
新兴领域进行的创业活动,主要集中于网络、艺术、装饰、教育培训、家政服务等一些新兴领域。这种模式要求创业者必须有新颖的点子和活跃的思维,能够有标新立异的设想,敢于接受新事物。如有的大学生开设婚庆服务公司、有的搞屋顶绘画、有的开宠物商店等。这种模式成木比较低,是典型的开创性、价值创造型创业。
3、服务型创业。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把大学生的口常用品作为主要的经营商品,从中获取经济收入的一种创业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口常用品作为主要的服务内容。在许多校园,大学生通过经营口常用品而获得经济收入的还有很多,如商贸集市、大学生服务中心等,都是面对大学生口常生活提供产品和服务。
4、季节型创业。大学生利用某个特殊的季节,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的创业活动。这种模式要求创业者必须善于发现商机、把握商机,并对市场动态有一定的了解。在大学生这个创业群 体中,这种创业模式更多地体现在创业者利用新生入学之际、情人节、圣诞节、母亲节等一些特殊的口子进行的创业活动。
5、其他创新创业模式。除以上大学生创业模式外,供大学生创业的创新模式还有以卜几种类型:一是走积累演进的创业模式,这种创业模式,是大学生为了实现就业的同时积累资木和经验,由个人或几个人组成的创业团队白手起家;二是走概念创新的创业模式,其核心是立足客户的潜在需求,挖掘和创造新的客户需求,创造新的市场空间;三是走加盟代理的创业模式,这种创业模式,是大学生个人或团队以“办公室小企业”形式从事创业活动,凭借加盟企业的品牌开展业务;四是走关系营销的创业模式,大学生充分利用毕业实习阶段构筑自己良好的关系网络,以便毕业后的创业过程中能依托一些公司,凭借
庞大的公司客户关系网进行创业,借助公司客源当作自己创业企业的客户壮大自己业务量。
第三篇:中国大学生创业现状调研
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
2003年3月29日至4月1日,全国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就业交流合作洽谈会在广州召开。有关专家在会上预测,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在70%左右,将有64万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到2004年,这个数字将达到75万。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教授在广州参加2003年物流世界年会时指出“2003年的失业情况出现一个新的特点,那就是大学生失业。” 也就是从这一年起,大学生失业问题开始由“量变”转向“质变”,成为社会上普遍关注的话题。
据统计,2004年全国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有280万,2005年全国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有340万,2006年全国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有410万,2007年全国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有495万,2008年全国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有559万。2008年末,据社科院估计,今年将有100万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失业。
2006年,国家实行研究生扩招政策后第一批研究生毕业。这些研究生加入就业大军,无形中抬高了就业门槛。英才网联合多所高校针对2007届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进行的大型就业期望调查显示,认为“就业形势不好,就业压力大”的比例高达67%,还有29%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非常困难”。仅有4%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较好,就业压力不大”,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群体中,没有一人认为“就业形势一片大好”。
二、我国大学生创业的特点大学生就业之难,失业人数之多,已经成为无法改变的现实,但是,进入社会上的大学生,大多要靠自己来养活自己,因此,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又是如此的迫在眉睫。这样,现实中找不到工作,又必须有一份工作,这种近乎悖论的情况到底怎么才能解决呢?近年来,“大学生自主创业”一词已经屡见不鲜,在就业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有些人开始学着自己创业。我国大学生创业最早起源于1997年清华大学研究生发起的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1999年,第二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更加火爆。之后,全国陆续有一些高校也组织了自己的创业大赛。目前国内知名的创业计划大赛有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校园创业大赛,团中央举办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关村”等省市级创业计划大赛以及网易等网络公司主办的创业计划大赛。作为高校学生社团的创业协会也应运而生。特别是全国范围的“挑战杯”创业大赛,目前已成功地举办了九届,参加院校达100多所。在不断进行的创业实践中,我国大学生创业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一)积极性高,但实际创业比例低自从大学生接触并了解大学生创业以来,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激情逐渐增长,创业的速度、人数增加迅速。我国大学生创业欲望强烈,但实际参与创业的比例还是很低的。
(二)科技转化率低在国内创业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从事家教、零售、服务业等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即使涉及网络的创业者也都集中于一些不必进行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的网站维护。
(三)创业的社会文化基础薄弱大学生创业没有赢得社会、家庭、学校的完全认可和支持,明确鼓励大学生创业的高校、家长并不多。无论是向社会宣传创业的大学生还是向高校宣传创业的企业家都比较少,使得创业的舆论氛围不浓厚。客观上讲,大学生创业的道路有开创性、现实性、多样性、艰巨性和风险性等特点。在我国,大学生创业时间比欧美国家晚了数十年,属于开创性工作创业是人生学问中最无法传授、也根本无需别人指教的一件事。别人的路对你来说,只是起一个借鉴、参考的作用,因此具有开创性;创业者只拥有创业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开辟新的天地,必须冷静、理性、客观地分析一切可能的现实因素,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开拓,因此具有现实性;创业道路是属于自己的,最适合自己的创业道路只有一条。只要我们不拘泥于传统观念、不守旧,而又恪守自己稳定发展的认识系统,并善于根据事物变化的规律采用正确思想、假设、办法和方案,那么我们就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来,因此具有多样性;创业不同于就业,选择了创业,就等于选择了挑战。创业这条道路,绝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条笔直的、宽阔的、畅通无阻的大道,因此具有艰巨性;创业没有有效的方法可套用。因此,创业道路不可能每次都成功,不可能每个人都成功,有时可能会毫无成效,有时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学生创业成功案例
案例一:超越互动多媒体工作室负责人:张誉泷33岁大专学历
工作室业务范围:将游戏制作的相关技术进行拓展应用,专注于多媒体互动展示制作,目前正在3D互动展示技术及Flash网络AIR应用领域积极探索。
创业人员和工作室简介:
张誉泷的发展方向是动漫游戏美术。之前处于对Flash游戏制作的专向研究中,将游戏制作技术引入了多媒体展示中,承接制作的《新世纪/新河北/新成就——河北50年发展成就展》多媒体展示项目,大获成功。后又相继承接中国长城博物馆、唐山抗震纪念馆、天津基辅号航母主题公园等场馆的多媒体展示项目,均获得了客户的广泛好评。
在实训中心扶持下,2008年10月超越互动工作室正式独立运营,又相继与奥迪汽车、松下电工、步步高、福康地产、雅图传媒(韩资)、河北省地震局等企事业单位展开广泛合作。现已成长为国内技术一流的多媒体工作室。
案例二:翔空手游工作室工作室负责人:李庆硕19岁高中
工作室业务范围:手机游戏开发,MTK手机平台项目开发
创业人员和工作室简介:
李庆硕的技术为手机游戏开发程序方向,他与刘顺兴(19岁 高中学历)共同开发的手机游戏《财富城市》在08年石家庄动漫节上颇受好评。2009年1月,在实训中心的扶持下创业,成立“翔空手游工作室”,开发手机游戏。目前承接了北京秦异烽火台公司手机MTK平台项目开发业务,开发了手机游戏《地狱战机》获得北京合作方的极大好评,签订了长期的外包开发项目合作协议。
扶持创业2个月内,成员扩张到了6人,进入了平稳发展期。工作室成员人均月收入3000元左右,并随产品的增多而稳步提升。
四、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
创业,说的容易,但是做起来,的确不简单。比起就业来,创业反而需要更多的条件,因此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一)主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1.创业行动少
虽然在各项调查中显示,大学生有创业愿望的比例较高,但在实际参与创业活动中,比例却非常低。大学生在考虑“出路”时首要的是选择就业,其次为考研和出国,选择独立创业的人寥寥无几。
2.创新意识薄弱
大学生创业不同于社会人员创业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创新性,大学生创业无论在资金、场地、经验等各方面都无法和社会人员相比,所以大学生创业要能走向社会、立足社会,就要在“新”字上下功夫,要走技术创新的道路。但是实践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
3.创业能力低
创业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社交沟通能力、风险承受能力、创新求变能力等,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虽然学校有很多的实践机会,但真正主动参与的少。如大学生假期的社会实践,大多数学生是以走过场的形式来应付,只要在鉴定书上盖了章就万事大吉。
(二)客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1.创业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我国与创业相关的政策、法律、金融等设施不完备,特别是缺乏风险资金投入。由于大学生创业在我国的历史比较短暂,各方面认识不够,鉴于特定的国情,不能如美英等发达国家那样能够吸引一些风险
投资家的青睐。
2.系统化创业教育缺失虽然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意义有所认识,学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也有所了解,但学校的教育还是没有相应跟上,多数高校没有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绝大部分缺少系统化的创业教育体系。
五、加强高校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提高能力,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作为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是素质教育新的突破口,是解决当前及今后大学生就业、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有效方法。自清华大学举办了我国最早的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以来,近年来各高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但其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在理论研究上,对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还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只是散见于诸如全面发展教育、主体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就业与创业等理论层面上的探讨,缺乏对创业教育集中的、系统的和全面的研究。另外,高校的理论研究不系统,再加上高校自身创业较少,和社会上企业联系不多,缺少创业的经验,从而直接导致了教育教学上的缺陷。最后,学生创业教育的缺失、创业意识不强、创业能力不足也导致了学生自主创业较少、成功率比较低。大学生创业教育既是教育领域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面临的课题,既需要教育教学的改革,也需要社会管理体制方面的变革。通过加大对学生的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能够有效地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还需要社会管理体制方面的配合,创造有利于和能够促进创业的条件,吸引学生创业。这无论是对国家、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中国的传统习惯,学生大都是享受父母的宠爱,习惯于接受到手的工作。大学生由于历史的惯性,也由于社会的复杂,也由于自己条件所限,他们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一条创业的路,面临着困难,面临着风险。但是时代已经赋予了他们期待和责任,成就未来就得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新生事物,总得有阳光的照耀才能茁壮成长。大学生创业,社会的扶持必不可少。国家相关政策、学校的积极鼓励等都在不断地完善着新的创业环境,滋养着大学生创业这棵还不太成熟的“苗”。相信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投入,加上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深入实践,在这一系列坚固基础的支持下,大学生创业这棵稚嫩的小树,一定会枝繁叶茂,顺利成长
第一部分 前言
大学生这个朝气蓬勃的群体一直备受社会的关注,而近年来大学生创业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国内各所高校积极响应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大学生创业。基于此,为了准确把握大学生创业现状,有针对性地做好鼓励大学生创业工作,XX大学积极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和储备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和XX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号召,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次关于探究“大学生创业意向及需求”的调查。XX学子对于创业持怎样的态度?又有多少人已经先人一步进行了创业?创业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他们需要学校提供何种支持?带着这些疑问,调查人员展开了此次调研工作。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1、概念: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
2、现状:从2002年起,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等部委以及许多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自主创业者也不断增加。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各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人数占到在校生的近5%,而打算创业的大学生数量所占的比重则更大。大学生创业意向与社会环境、学校氛围息息相关,也与自身的创业意识密不可分。
二、研究目标(核心问题)
此次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的大学生创业意向及需求的调研及访谈,旨在了解我校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及需求状况,根据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进而响应我国科学技术部《关于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试点工作的实
施方案》的相关文件要求,并由学校相关部门依此来制定支持我校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及制度,以积极引导山大科技园威海分区所属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展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工作。
三、研究方法
一次调查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方法的制定。为了确保资料的真实性与全面性,调查人员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调查的对象为我校12个学院和马克思主义教学部2006级—2009级在校本科生和2008级、2009级研究生。
调研采取系统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按照我校十二个学院的人数比例分配问卷。在每个学院随机选取专业,在选定的专业中随机选择班级,并且使男女人数比例为1:1,保证了调研的科学性。
四、问卷基本情况
按照我校十二个学院的人数比例情况,共打印650份问卷,实际发放634份,实际收回614。其中,商学院发放 189 份问卷,实际收回187份问卷,缺失2份,废掉6份;法学院发放49份问卷,实际收回44份问卷,缺失5份;新闻传播学院发放51份问卷,实际收回48份问卷,缺失3份;翻译学院发放33份问卷,实际收回30份问卷,缺失3份;韩国学院发放31份问卷,实际收回30份问卷,缺失1份;艺术学院发放26份问卷,实际收回26份问卷,缺失0份;数学与统计学院发放44份问卷,实际收回44份问卷,缺失0份,废掉9份;空间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发放45份问卷,实际收回43份问卷,缺失2份;海洋学院发放52份问卷,实际收回50份问卷,缺失2份;信息工程学院发放41份问卷,实际收回41份问卷,缺失0份;机电工程学院发放51份问卷,实际收回51份问卷,缺失0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发放19份问卷,实际收回19份问卷,缺失0份;马克思主义教学部发放1份,实际收回1份,缺失0份;其中,因不明原因缺失两份。
第二部分 本次调研需要显示的几个核心问题
一、描述现象
1、我校学生对创业的了解,他们的创业意向,以及现在所处的状态。即“是已经开始创业,还是考虑过创业但是有疑虑而未进行创业”。
2、性别与创业意向之间的联系。
3、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与创业之间的关系。
二、总结问题
1、我校学生对创业的态度。
2、调研对象所认可和倾向的创业模式。
3、影响我校学生创业实践的缘由。
4、调研对象在创业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三、提炼观点
1、为提高创业水平和质量,学校应做哪些工作。比如,宣传推广创业赛事等。
2、学校应该给有意向创业的同学提供哪些帮助,给与什么政策扶持。
3、如何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突出创新,提高创新水平。
第三部分 调研数据分析
一、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
本次调研对象选择涉及全校商学院和法学院等12个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教学部,包含了工商管理类、朝鲜语、新闻学等26个专业,年级跨越2006级—2009级在校本科生和2008级、2009级研究生。其中,男同学人数为327人,占总人数的54.6%;女同学的为271人,占总数的47.2%(有一人未选择性别),男女比例接近1:1,基本与前期调研计划相符。
在不同年级的选择上,2006级—2009级的选中人数比例基本为2:3:3:2,研究生一共选择50人,约占总数的7%,符合调研前期的计划安排。
二、XX大学学生的创业意向及实践状况
1、调研对象的创业意向
(1)有超过半数的调研对象“考虑过创业但是有疑虑而未进行”
在调查中,总共599人回答了“您现在是否有创业的打算,状况如何?”这一问题,其中,有191人表示“从来没有过创业打算”,占总人数的31.9%;表示“考虑过创业但是有疑虑而未进行创业”的人数为379,占总人数的63.3%;正在进行创业或者已经成功创业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4.6%,有超过半数的调研对象“考虑过创业但是有疑虑而未进行”。
(2)调研数据显示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创业
在全体调研对象中,回答这一问题的男生总数为327人,女生总数为271人。其中,有创业意向或者已开始创业的男生有241人,女生有165人;已成功创业的男生有5人,女生为0人;而“从来没有过创业打算”的女生有106人,男生只有85人,可见在调研对象中,男生比女生有更明确的创业意向和更强烈的创业激情。
(3)创业意向与专业及学科有一定的关系
在调查中,商学院与其他学院相比,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在人数上明显多于其他学院,在比例上也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由此可见,创业意向与专业及学科是有一定关系的,无论在何种层面上说,商学院的同学都更加容易接受有关创业的相关信息,因为与学科关联性较强,创业对于商学院的学生来说不是那么遥远
2、对创业教育的了解
以下是调研的相关数据
(1)对 “教育部门试点创业教育”的了解程度
(2)对“团中央和学联组织承办的KAB项目”的了解程度
(3)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承办的SYB项目”的了解程度
(4)对“多个组织联合举办的„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 的了解程度
(5)对“高等学校自主设计创业教育项目”的了解程度
由以上数据资料可知,调研对象对诸如“教育部门试点创业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承办的SYB项目”、“团中央和学联组织承办的KAB项目” “高等学校自主设计创业教育项目”等项目了解较少,表示不了解这些项目的同学比例均在70%以上;然而,对于“多个组织联合举办的“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在被调研的599人中,有近437人是了解的,占到总数的73.0%。这是因为,“挑战杯“赛事是我校长久以来大力宣传的重大赛事,而对其他的项目宣传推广较少,甚至还未启动。由此可见,学校对相关创业赛事的推广和宣传是提高学生认知和参与这类竞赛的前提,也是普及创业教育、推进创业的保障。
三、XX大学学生创业需求调查
1、创业资金、创业团队、创业项目、人脉资源和良好的心态是大学生认为创业成功最需要把握的因素。由数据显示,被访者认为创业成功最需要把握的因素是创业资金、创业团队、创业项目、人脉资源和良好的心态的比例分别为71.8%、62.8%、58.4%、60.8%、52.3%;而认为是商业模式(即盈利模式)创业经验、脚踏实地的实务能力的比例分别为45.4%、40.6%、50.1%。
2、调研对象认为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是个人强烈的价值观志向、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各种场合的应变能力以及个人或团队研究成果或专利。
第四篇:中国高校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读《中国高校学生创业现状的分析》有感
读《中国高校学生创业现状的分析》有感
………………………………………………………………………………………………………..大学生创业就是利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所整合的资源创造出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进而进入市场,但是由于大学生的经验和资源远远不足,所以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非常小。
十年前,创业是大学生眼中的陌生词语,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在校学生融入到创业队伍中来。一份针对长三角沪宁杭17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15.7%的学生有过或正在创业,这一比例超出了人们预想。
“许多年轻人晚上凑在一起谋划,聊着聊着头脑一热,第二天就打电话跟老爸老妈要钱。”前天,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创业论坛上,两次创业,两次失败的06届校友余家汉这样评价目前大学生的创业状况。他认为,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可能连1%都不到。从他的创业经历中,我们能察觉到80后创业群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生存状态的努力和尝试。
上述成功率小的原因跟许多因素多有这密切的关系: 1.创业教育缺乏前瞻性,起步较晚;1999年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在中国才开始正式起步。2002年初,教育部才研究决定在全国8所高校率先进行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印度1966年就提出“自我就业”的概念,鼓励学生毕业后自谋出路,并为此教育和培养他们。据统计,中国只有5%的大学毕业生走上创业之路,美国大学毕业生中走向创业的有25%,日本有15%。中国的创业教育也走在后头,开展创业教育势在必行。2.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不完善,形式单一,中国高校学科建设中,创业课程几乎是空白。目前表现在课堂上的创业课程是零碎的,缺乏作为一门学科应有的严谨性和系统性,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小学)内创业教育几乎是空白。3.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创业资金短缺,目前,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普遍上是“自学成才”,教师数量少,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同时创业教育经费不足,不能保证创业教育的持续开展。这种情况导致在中国高校中创业教育只能在某一时间段展开,质量得不到保障,无法建立创业教育的长效发展机制。
4、高校学生创业意识淡薄,认识不足,高校学生对开展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缺乏主动进行创业活动的意识,对创业教育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创业就是打工赚钱,没有深刻理解创业的真正内涵。在创业的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开展创业教育最基本的要素是资金,从而忽视了知识的重要性。对于学校是否要开展创业教育,很多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认为该创业的自己会去创业,表明高校学生没有认识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5、创业实践活动较少,处境尴尬,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创业教育开展成功与否的重要体现。当前,中国高校尽管开展了一系列创业实践活动(比如开办公司、高校创业中心、创业科技园、创业实践基地),但具体到每个高校、每个学生身上的活动仍然较少,某些活动的举办尽管表面上很红火,但是创业实践活动的处境相对而言比较尴尬,主要体现为活动经费短缺、场地得不到保障、缺乏活动长期延续的机制,因此创业实践活动短时期内红红火火,但
是不能长久开展。
6、创业教育发展不平衡,差异显著
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各高校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差异显著。教育部规定9所高校(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
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进行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从2002年4月启动,重点高校尤其是“985”高校在创业教育的发展方面开展了大量红红火火的工作,并且形成了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3种创业教育模式。然而,由于受种种条件的制约,中国绝大部分高校至今未开展创业教育活动。
关于对我国创业的现状的改善计划,阅读了一些材料之后总结如下:
1.加强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高校要在创业教育过程中,筹备充足的资金用于创业教育的有序开展,设立创业教育专项经费。同时,要建立一支优质稳定的创业教育教师梯队,要具备较高的创业教育理论水平、丰富的创业教育经验,逐步实现创业教育教师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此外,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要加强创业教育的研究,使创业教育的内容始终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协调。
2、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包括创业教育理念、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方式、创业教育评估体系。实施创业教育,首先要具备先进的创业教育理念,用来指导整个创业教育的进行。创业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创业教育的课程来实现的,高校必须建立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创业知识的课程体系,具体课程要在传统教育课
程的基础之上把创业社会常识、创业指导、创业心理和技能、市场、经济、管理、商务、公关、法律、税收等和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添加进来。创业课程结构要实现必修课、选修课相结合,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相结合。在创业教育方式中采取各种类型的教育方式,包括课堂授课、创业实践、创业计划大赛等方式,同时要建立、健全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
3、统一思想,认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首先,实施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注重于学生课本知识的灌输,而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高等教育中,应该将创业教育作为一个重要部分,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实施创业教育是解决当前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开发和强化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成为复合型人才。由求职者转变为“创业者”、“企业家”,为自己和他人创造就业机会,缓解和解决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4、建章立制,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创业教育是一项全民性的系统工程,全社会都要关爱、支持高校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关系到落实“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实现,是政府、社会以及广大人民的共同责任。政府、企业、新闻媒体都要广泛关注、支持创业教育。同时,由于创业教育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事业,涉及到教育、科技、人事、计划、财经、外事等诸多部门,需要政府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制定统一、权威的指导、扶持、激励政策和法规。要注意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规范性,逐步建立起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以推动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
5、大力开展创业实践活
动
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创业实践对于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团委等团学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同时挖掘新兴资源,要鼓励学生创建各种各样的创业团队,加强创业基地的建设,不断提升创业实践活动的含金量,做到举办的创业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提高学校创业教育的水平,使学生由被动式的创业转为主动式的创业。
.
第五篇: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随着高校严重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来临,大学生数量逐年扩大,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式严峻,就业压力沉重。为此,政府、高校、企业和学生自身都应该采取对策解决就业问题,减少就业压力,促进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形势、对策
近年来,在中国就业形势愈来愈严峻,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中国社会问题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也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就业总体形势严峻、困难重重
随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的难度也在逐渐变大,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成为社会上的重要问题。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 大学生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国内总共才1000多所普通高校,即使算上成人和民办高校,也不过3000多所,大学在校生的人数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
② 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调查发现,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薪水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在2003年一次针对毕业生的调查中表明,大学生们对薪水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其中只有15%的人能接受每月挣1000-1500元,两成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2000元,认为2000-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1%。③ 大学生大多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专家指出:“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低收入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人才过剩只是相对的现象。有一项对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00至4000元,低于月薪2000元坚决不干。这就表明大学毕业生有主动不就业的可能性。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张浩明说:“在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和就业带来不利影响的情况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在社会针对
高校毕业生的岗位需求出现同比下降的情况下,2009年高校毕业生总数比2008年增加52万,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大众化趋势也就不可避免,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式也必然走向大众化,在中国这个转变过程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就业人口高峰交织在一起,从而使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格外突出。
二、大学生就业特点:压力和机遇并存
1、政策体制改革、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大学生带来更多机遇
第一,农民工工资的上涨促使企业扩大对大学生的需求。在随着国家“三农”政策农业税费的降低、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以及最低工资法的逐渐完善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年《经济蓝皮书》提到,2003年以来农民工工资以年均10.2%的速度增长。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学生初次就业工资水平增长缓慢。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在一些农民工和大学生替代性较强的行业(如酒店服务业),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量将上升。
第二,建设和谐劳动关系也将为大学生就业开辟新渠道。“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特别提到,要“加强劳动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权益”,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的任务非常艰巨,政府、工会和企业都会加大对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如劳动关系专业、民法专业,等等。
第三,社会保障体制和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也将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便利机会。为了实现社保和医疗体制的改革目标,国家需要大批社保、医疗方面的管理型和服务型人才,这有利于解决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第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广阔空间。在“十二五”期间,国家会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和其他就业群体相比,大学生整体素质水平较高,理解和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在上述新兴产业中就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经济发展转型给大学生就业带来新的压力
第一,发展低碳经济会影响某些传统行业的规模扩张,进而影响这些行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在“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将会是某些国家部门的工作重点,很多小规模的煤厂、电厂、水泥厂、造纸厂等将会被关停。这将加重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第二,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发展,这也会给大学生就业造成负面影响。在过去的2010年中,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导向型行业的影响已经凸显出来,服装、玩具、机电类产品的出口形势越来越严峻。如果资本项目在“十二五”期间完全放开的话,人民币将会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这是大学生就业在“十二五”期间面临的一个较大挑战。
第三,金融部门的对外开放可能会压缩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扩大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众所周知,金融部门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阵地。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将导致行业对中国大学生的需求量下降对就业造成负面影响。
从总体形势来看,“十二五”期间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从专业结构来看,社会保障、劳动关系、民法及跟节能环保、新能源相关的专业面临的机遇较多;金融、外语及跟传统制造业相关的专业面临的挑战较多。
三、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应对政策
1、政府应制定与完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社会政策
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弱化户口对社会成员流动性的限制,促进大学毕业生择业的自主性、能动性。流动的自由度是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的重要前提,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的推行,在今天,“档案”对于人才流动已无多少限制,唯有户口还对运用市场机制配置人才资源具有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
因此,必须按照就业市场化的要求加快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打破大学毕业生干部身份、户籍制度、用人指标的限制,促进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流向。对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尤其是非公有制单位,只要用人单位同意录用,并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的,公安部门应凭毕业生所持的《报到証》为其办理落户手续。
废除对毕业生收取城市增容费、出省费和其他一些不合理收费的政策,促进毕业生自主流动。
2、高等教育机构应调整教育模式以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
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经常发生着变化,而为之服务的教育模式的转变常常滞后,其结果是使得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因难以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而不能及时找到工作。正因如此,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已经市场化的情况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刻不容缓,尤其是对专业结构的调整。
① 将是否满足或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作为检验高等教育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高校不应目光短浅地只看到当前社会哪个行业吃香,而盲目扩招本专业学生,而应是放眼整个中国社会,建立真正的适合国情的专业,并将其办大办强办精。并且时时刻刻都紧跟时代步伐,建立创新意识,而不是固步自封。② 高校还应多方面地提高毕业生参与就业竞争的综合素质。高校应全面了解各个专业的发展前景与局限,据此开展真正适合本专业学生的课程,使其专业化、正规化。还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有效合作,培养出满足社会与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③ 高校有必要加强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加强学生对自身的职业规划意识。新生入学的第一年,就开始进行职业教育,帮助他们接触和了解就业状况;第二年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进而帮助学生选择专业;第三年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参加社会实践和一些招聘会,让他们直接感受就业市场的情况;第四年辅导学生写求职信,传授求职要领和面试技巧等专门技能。这种就业指导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涯中,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形成、择业实力的增强和求职技巧的培养都会大有帮助。
3、建立一个强大有效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社会支持系统
① 社会支持系统的功能包括: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前为他们提供就业指导,毕业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毕业生及时掌握人才市场信息,促进就业机构改变就业歧视现象,如对女大学生的歧视,另外还要调整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避免现在大学毕业生择业时普遍存在的个人主观化、理想化的倾向,适当调整就业预期目标,以适应社会现实的要求。
② 诸多工作机制有待健全,主要包括: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就业市场和就业服务,这是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键因素。应尽快建立起全国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全国各高校、各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就业率、毕业后收入等指标的定期发布制度;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应开设专门的窗口,对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进行失业登记后,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
③ 本科高校和有条件的高职(专科)学校,要开通就业服务信息网并与国家和省市网互联互通,并且要建立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报告、公布、监督
和评估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建立并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监测体系,科学、准确、快速地报告就业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公布当地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
4、大学毕业生应理性地认识就业形势并做出切实的职业选择
首先,正确认识就业形势与择业困难之间的关系并理性地做出择业意向。在一个社会中,如果就业适龄人口的数量大于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这种情况对于该社会而言便构成了就业绝对困难情境。基于这一缘由,处在现实社会背景下的个人,择业时对自身就业意向的恰当定位和及时调整,将会有助于促进其就业难度的减小。具体而言,在择业的同一个时间段上,如果人们在择业标准中对就业地区、从业机构、职业类型等的选择都过于集中化,那么,势必导致在这些就业地区、从业机构、职业类型上的集中竞争,形成就业绝对困难情境并加大就业绝对困难系数。相反,如果面对这种情势而及时进行调整,选择目前被暂时忽视或“冷落”的就业地区、从业机构、职业类型等,实际上等于主动选择了一种就业相对困难、甚至减小了就业相对困难系数,换言之,这种调整便可能意味着就业机会的形成。
其次,自主创业可以成为个人层面上减少就业难度的一种主动性的现实选择方案。在个人层面上,减少就业难度的方法大致有两类:一是被动选择,如对自己原先的就业意愿进行调整。具体而言,降低择业标准,就可能意味着获得就业机会。二是主动选择,如自主创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就业形式经历了几种重要转变:第一,从最初主要是体制内就业,到出现了更多的体制外就业;第二,从原先主要是机构化就业,到出现了更多的个体化就业;第三,从最初主要是占据现有的就业岗位,到出现了更多的创造就业岗位。这种变化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进程是一致的。后期出现的就业形式,对个体自主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自主创业则是这一方面的集中体现,它成为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
自主创业,一方面需要以个体自身的素质和实力为基础;另一方面则需要社会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和保障机制。虽然政府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鼓励和帮助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然而,我们还必须不断推出新的和完善原有的就业政策以及加大户籍管理、人事管理、社会保障等领域改革与创新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