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省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管理办法1
安徽省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的管理,规范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的车型、标志和示警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和《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管理办法》(交通部2002年第6号令)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管理机构依法开展交通行政执法和监督检查时使用的专用车辆。
第三条省交通主管部门是全省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的主管部门,各市交通主管部门和厅直各执法单位管理所属的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法制工作机构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省交通主管部门对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实行定编管理、总量控制。
第四条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的车型、标志和示警灯执行交通部统一规范。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的车型包括轿车、越野车和轻型客车三类。标志包括车辆颜色和文字标识,示警灯包括顶灯和发声器。
第五条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的基本色为白色,沿车辆前保险杆环绕车身以下部分为橙黄色;车身两侧统一喷印“中国公路”和具体执法门类的文字标识,字体为黑体,文字颜色为黑色。
交通海事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的标识按照交通部有关规定喷印。
第六条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的示警灯为红、黄、蓝三色固定式排灯,安装在车顶前部。
示警灯排灯中间装备圆形红白色公路路徽;排灯颜色左右两侧对称分布,每侧从里向外依次为黄色、红色和蓝色。其中,红色占排灯单侧长度的二分之一,蓝色、黄色各占排灯单侧长度的四分之一。
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的示警灯采用相同的呼话、音调、灯光、选择自动转换等技术的电子发声器。音调应当与警车等特种车辆音调有所区别。
第七条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凭省交通主管部门核发的《安徽省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分配单》(以下简称《分配单》,式样见附件一)到车籍所在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车管所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登记手续。
第八条《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示警灯使用证》(以下简称《使用证》)是使用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标志和示警灯的有效证件。凡安装示警灯的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必须持有省交通主管部门颁发的《使用证》,并随车携带。
《使用证》使用统一制式(式样见附件二)。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喷印、安装、使用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的标志和示警灯。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转让和转借《使用证》。
第十条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在执行以下公务时方可使用示警灯:
(一)执行抢险、施救等紧急任务;
(二)查处逃缴交通规费和车辆通行费的车辆;
(三)查处损坏公路的车辆;
(四)依法采取交通行政强制措施;
(五)执行交通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任务;
(六)其他依法执行的紧急任务。
第十一条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在道路上行驶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服从交通警察的指挥。
第十二条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在执行公务使用示警灯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一般情况下,只使用示警灯;通过车辆、人员繁杂的路段、路口或者警告其他车辆让行时,可以断续使用发声器;
(二)两辆以上专用车辆列队行驶时,前车如使用发声器,后车不得再使用发声器;
(三)在公安机关明令禁止使用发声器的道路或者区域内不得使用发声器;
(四)22:00时至7:00时,非特殊情况不得使用发声器。
第十三条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的使用,严格禁止下列行为:
(一)在执行交通行政执法公务中追车;
(二)公车私用或者将专用车辆和示警灯转借给他人;
(三)非执行公务时,将车辆停放在学校、风景区、饮食、休闲、娱乐等场所;
(四)从事与交通监督检查无关的其它活动;
(五)违反本办法的规定转让车辆;
(六)不遵守收费站点管理规定和通行秩序;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它禁止性行为。
第十四条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执行公务时,在本省范围内(含高速公路)凭《使用证》免交通行费。但应当主动出示《使用证》,配合收费人员检查。不能当场出示《使用证》的,应当按章交纳通行费。
第十五条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申领《使用证》的,由所在单位填写“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示警灯使用证申领表”和“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登记表”(见附件三、四)一式三份,由车辆所属单位逐级审核同意后,报省交通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七条省交通主管部门对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的使用情况每年进行一次年度审验。未经审验的《使用证》自动失效。
第十八条《使用证》遗失,应当及时在全省公开发行的报纸上刊登遗失公告,声明作废。《使用证》遗失、损毁的应按原申领渠道申请补发或换发。
第十九条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转让、报废或者改变用途的,原使用单位应当拆除示警灯,消除本办法规定的文字标识,并将《使用证》交回省交通主管部门。
第二十条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的示警灯由车辆单位安装具有资质的厂家生产的标准产品。车辆颜色喷涂由车辆单位凭《分
配单》按相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一条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厅直各执法单位应当加强对专用车辆驾驶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培训教育。专用车辆驾驶人员应当定期接受设区的市级交通主管部门或者厅直各执法单位的专项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的规定喷印、安装、使用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标志和示警灯的,违反本办法的规定转让、转借《使用证》的,由省交通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或者收缴其示警灯、销毁相关标志和证件。
第二十三条在车辆使用和管理工作中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对车辆所在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按人事管理权限由车辆所在单位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相应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对负直接责任的交通行政执法人员,视情节轻重吊销或注销其交通行政执法证件。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办法伪造、假冒使用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标志、示警灯和《使用证》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管理办法》的规定,由省交通主管部门责令其拆除示警灯、销毁相关标志和证件,并处1万元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的管理人员违反本办法的规定,由所在单位给予相应行政处分。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2007年元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安徽省价格监督检查人才库管理办法(试行)
附件一:
江西省价格监督检查人才库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价格监督检查队伍建设,加强监督检查人才培养,整合检查资源,发挥系统合力,进一步提升价格行政执法能力,建立人才选拔、培养、管理、使用的长效机制,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江西省价格监督检查人才库(以下简称人才库)人员从各级价格监督检查机构的检查人员中选拔产生。
第三条人才库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起以动态管理为依托,以竞争激励为动力,以考核评价为保障,以培养使用为目标的人才库,推动全省价格监督检查事业不断发展。
第四条人才库建设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人为本、自主自愿;
(二)公开选拔、择优录用;
(三)动态管理、加强培养;
(四)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第五条人才库建设由省价格监督检查局负责组织实施和管理。各级价格监督检查机构应当积极支持人才库的建设。
第二章人才库人员的基本条件和选拔程序
第六条人才库人员的基本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
(二)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心;
(三)能熟练掌握价格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文字写作水平;
(四)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纪律观念强;
(五)持有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发的价格监督检查证;
(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在检查岗位上连续工作5年以上,独立查处一般程序价格违法案件不少于8件,涉及3个行业以上;
(七)公务员考核在称职以上。
第七条江西省价格监督检查局成立江西省价格监督检查人才库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负责确定入选人才库的人员。
第八条 人才库人员在全省价格监督检查系统公开选拔。选拔采取推荐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
第九条 人才库人员选拔的程序:
(一)个人报名。根据人才库人员的基本条件,由个人自愿报名。
(二)所在单位推荐。所在单位对报名人员的条件进行审核,并推荐。
(三)上级主管部门审核。省价格监督检查局对报名人员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人员作为入围人才库人员。
(四)评审委员会审定。对人才库入围人员进行研究审定,确定入选人才库的人员。
(五)公示。对确定入选人才库的人员,在江西省价格监督检查网上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
(六)确定人选。公示无问题的人员,纳入全省价格监督检查人才库管理,并颁发证书。
第三章人才库人员的管理和使用
第十条人才库人员实行相对稳定的动态管理,原则上每两年调整一次。
第十一条根据人才库人员的特点,进行业务培训,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人才库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第十二条人才库人员主要代表省价格监督检查局参加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的赴省外检查工作和省价格监督检查局组织的省内检查工作。
第十三条人才库人员要立足本职岗位,加强学习,每年应当提交不少于1篇调研文章或案例分析。
第十四条人才库人员在工作中要争先做表率,当好排头兵,发挥好传、帮、带作用。
第十五条人才库人员和所在单位在涉及全省价格监督检查中心工作和专项检查工作中要服从统一安排。
第十六条省价格监督检查局对调用人才库人员的办案质量、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作出书面鉴定,反馈所在单位。
第十七条对工作成绩显著、表现突出的人才库人员,省价格监督检查局将予以通报表扬并建议所在单位在干部提拔任用和评优
评先中给予优先考虑。
第十八条人才库人员所在单位要及时了解人才库人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做到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要优先安排人才库人员参加有关专业会议、业务考察等活动。
第十九条省价格监督检查局对调用期间工作认真,表现突出的人才库人员所在单位,在有关政策上给予一定倾斜。
第二十条人才库人员出现工作岗位发生变化等情况,所在单位应及时上报。
第二十一条人才库人员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取消其资格:
(一)在工作中因个人原因造成失误的;
(二)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
(三)调离检查工作岗位的;
(四)考核确定为不合格的;
(五)其他原因。
第四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 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建立人才库,并制定人才库管理办法。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由江西省价格监督检查局负责解释。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2011年2月23日起试行。
本文档系网络所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本人定尽快处理!
第三篇:安徽省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实施办法
关于印发《安徽省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实施办法》的通知
皖编办„2010‟35号
各市、县(市、区)编办、监察局,省直各单位:
现将《安徽省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2010年4月22日
安徽省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严肃机构编制纪律,根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中央编办、监察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和《安徽省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规定》、《安徽省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规定》等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遵循实事求是、依法办事、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监督检查与加强管理相结合,预防、教育 1 与惩处相结合。
第三条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机构编制委员会的领导下,县级及以上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按照法定管理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并对本级党委、政府和编委负责。乡镇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由县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负责。
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指导下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开展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必要时,上级机构编制机关可对下级机构编制有关事项直接实施监督检查。
第四条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主要负责人是本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各级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部门、单位机构编制工作的主要责任人;按照“谁批准、谁负责”的原则,履行职责,承担责任。
第五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与监察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协调配合机制,依法履行职责,查处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
第二章 监督检查对象和内容
第六条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对象包括:
(一)省人民政府所属的行政机构;
(二)市及以下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的行政机构;
(三)纳入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管理的事业单位。第七条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的方针政策,以及机构编制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
(二)上级党委、政府及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批准的改革方案中涉及机构编制事项的执行情况;
(三)机关和事业单位职责配置、机构设置、编制配备、领导职数配备、经费预算形式、编制结构等机构编制事项的执行情况;
(四)机构编制管理权限和审核、审批程序的执行情况;
(五)机构限额、行政和事业编制总量控制情况;
(六)受理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问题举报和查处的情况;
(七)机构编制统计的情况;
(八)其他需要监督检查的事项。
第三章 监督检查工作制度
第八条 实行机构编制工作报告制度。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应当每年向同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报告上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执行情况;省级及以下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每年向同级党委、人民政府、编委和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报告上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执行情况。遇有重要情况,随时报告。
第九条 建立机构编制违规违纪举报制度。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设立举报电话,开通网上举报信箱,向社会公开举报途径和方式,畅通监督渠道,规范举报受理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或监察机关举报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受理机关应当及时查处。举报人实名举报的,受理机关应将查处结果回复举报人,并对举报人的情况予以保密。
第十条 建立机构编制信息公开制度。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 3 当公开政策规定、业务范围、审批程序等,督促机关、事业单位对不涉及国家秘密的机构设置、编制配备和实有人员等信息,依法向本单位工作人员或社会公开,自觉接受监督。
第十一条 实行机构编制评估制度。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定期评估机构和编制的执行情况,并将评估结果作为调整机构编制的参考依据。
第十二条 建立聘请机构编制监督员制度。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从基层和有关单位聘请机构编制监督员,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征求意见等方式,听取机构编制监督员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执行情况。
第四章 监督检查方式和程序
第十三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采取例行检查、专项检查、综合检查等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检查工作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拟定检查工作方案;
(二)根据管理权限报批立项;
(三)发出检查通知;
(四)组织实施;
(五)报告检查情况;
(六)向被检查单位反馈检查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根据监督检查的对象和内容,可以单独组织进行检查,也可以会同监察机关等联合检查。
特殊情况下,机构编制检查可以不事先通知。
第十四条 实施机构编制检查,可以采取听取汇报,查阅有关文件、档案、资料,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走访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第十五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向被检查单位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并对整改情况跟踪检查。
第十六条 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问题,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按照职责和权限进行调查核实。调查核实中涉及国家机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应当予以保密。调查核实应当两人以上共同进行。
第十七条 在调查核实过程中,被调查单位和人员有权向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申辩。
第十八条 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可以责成下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调查有关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问题,并进行督办;必要时,可以派出督促检查组进行督查。
下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对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批转的核查件,应当在40天内报告办理结果;逾期不能报告的,应当书面说明原因。
第十九条 被检查单位应当积极配合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的监督检查,及时、全面、客观地提供相关材料,对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并对调查事项涉及的有关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凡弄虚作假、妨碍监督检查以及对监督检查人员打击报复的,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五章 责任与追究
第二十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 5 行为,可以采取下列处理措施:
(一)通报批评;
(二)建议改正或者责令限期纠正;
(三)予以纠正;
(四)建议财政部门对超编超职数人员不予核拨经费;
(五)暂停办理违规单位机构编制事项;
(六)建议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第二十一条 市及以下各级人民政府在机构编制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依照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项的规定处理:
(一)超越权限或者违反规定程序设立、撤并各类机构,提高机构规格或者变更机构性质的;
(二)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干部的;
(三)超编制限额配备人员的;
(四)其他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 省及以下各级人民政府所属的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在机构编制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同级或者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依照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一)、(二)、(三)、(五)、(六)项的规定处理:
(一)违反规定干预下级职责配置、机构设置或者编制、领导职数配备的;
(二)违反规定擅自扩大或者缩小职责范围和权限的;
(三)擅自设立、撤并机构以及提高机构规格或者变更机构名称、隶属关系和经费渠道的;
(四)擅自超职数配备内设机构或者下属机构领导干部的;
(五)擅自超过核定的编制使用工作人员的;
(六)擅自改变编制使用范围,混用、挤占、挪用或自行设定其他类别编制的;
(七)为超编人员核拨经费或者办理录用、调任、社会保障等手续的;
(八)伪造、篡改、虚报、瞒报统计资料,或者不按规定报送统计资料的;
(九)以虚报人员等方式占用编制并冒用财政资金的;
(十)其他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
有本条第(三)、(五)、(六)、(七)、(九)项行为之一的,可以同时适用本办法第二十条第(四)项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在机构编制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依照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一)、(二)、(三)、(五)、(六)项的规定处理:
(一)超机构限额审批机构,超越权限提高机构规格、加挂机构牌子、变更机构性质、隶属关系或名称的;
(二)超编制限额审批编制,或者违反规定挤占、挪用编制的;
(三)违反规定核定领导职数的;
(四)擅自调整不同层级行政编制的;
(五)其他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经过调查核实,认为需要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纪律责任的,属于监察对象的,移送监察机关处理;不属于监察对象的,移送任免机关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 7 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监察机关发现有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问题时,应当及时向机构编制管理机关通报有关情况。
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从轻或免于处理:
(一)主动自查并及时纠正的;
(二)认真检查错误并及时纠正的;
(三)情节显著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二十五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加强内部监督,加强机构编制审批和监督检查的协调配合,完善内部各工作机构协作开展监督检查得工作机制。
第二十六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对使用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的其他机关、团体的监督检查工作依照本实施办法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监察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安徽省价格监督检查办法
安徽省价格监督检查办法
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199号
颁布日期:20070327实施日期:20070501颁布单位:安徽省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价格行为
第三章 监督检查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经2007年3月20日省人民政府第5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二00七年三月二十七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价格监督检查,及时查处价格违法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国务院《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价格监督检查活动。
第三条 价格监督检查应当保护公开、公平、合法的市场竞争,维护正常的价格秩序,纠正价格违法行为。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价格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其所属的价格监督检查机构负责具体实施价格监督检查工作
工商、质量技术监督、教育、卫生、监察、公安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协助做好价格监督检查工作。
第五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价格违法行为均有权举报。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举报价格违法行为有功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 价格行为
第六条 商品和服务价格,除依法适用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外,实行市场调节价,由经营者依照价格法律、法规自主制定。
第七条 经营者定价,应当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八条 经营者应当执行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不得有下列违法行为:
(一)超出政府指导价浮动幅度制定价格;
(二)高于或者低于政府定价制定价格;
(三)擅自制定属于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范围内的商品或者服务价格;
(四)提前或者推迟执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
(五)自立收费项目或者自定标准收费;
(六)对政府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继续收费;
(七)不执行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收费优惠措施;
(八)依据违法设立收费项目或者制定收费标准的文件收费;
(九)不按照公示的收费项目、范围和标准收费;
(十)采取分解收费项目、重复收费、扩大收费范围等方式变相提高收费标准;
(十一)违反规定以保证金、抵押金等形式变相收费;
(十二)无合法依据强制要求消费者接受指定服务、购买指定商品,或者将属于应由消费者自主选择的咨询、培训、信息、检测等服务变为强制性服务并收费;
(十三)不按照规定提供服务而收取费用;
(十四)不执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其他行为。
第九条 经营者应当执行法定的价格干预措施、紧急措施,不得有下列违法行为:
(一)不执行提价申报或者调价备案制度;
(二)超过规定的差价率、利润率幅度;
(三)不执行规定的限价、最低保护价;
(四)不执行集中定价权限措施;
(五)不执行冻结价格措施;
(六)不执行法定的价格干预措施、紧急措施的其他行为。
第十条 经营者收购、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应当明码标价,不得有下列违法行为:
(一)不标明价格;
(二)不按照规定的内容和方式标价;
(三)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或者收取未标明的费用;
(四)违反明码标价的其他行为。
第十一条 经营者应当依法制定属于市场调节的价格,不得有下列违法行为:
(一)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除依法降价处理鲜活商品、季节性商品、积压商品等商品外,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三)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
(四)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
(五)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务,对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其他经营者实行价格歧视;
(六)采取抬高等级或者压低等级等手段收购、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变相提高或者压低价格;
(七)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牟取暴利;
(八)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的其他价格违法行为。
第三章 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 价格监督以政府监督为主,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第十三条 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推进价格诚信建设,指导经营者建立健全价格管理制度,规范价格行为。
价格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价格监督检查,应当坚持预防、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事前告知和事后回访制度。
第十四条 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业务素质。
价格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人员应当定期接受法制和业务培训、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从事价格监督检查工作。
第十五条 价格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价格监督检查的职责是:
(一)宣传价格法律、法规、规章;
(二)依法对价格行为实施监督检查;
(三)依法对价格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四)指导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定价行为;
(五)组织、指导下级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价格监督检查工作;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十六条 价格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价格监督检查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询问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并要求其提供证明材料以及与价格违法行为有关的其他资料;
(二)查询、复制与价格违法行为有关的帐簿、单据、凭证、电子数据、文件及其他资料,核对与价格违法行为有关的银行资料;必要时,可以通过录音、录像、拍照等方式收集有关证据材料;
(三)检查与价格违法行为有关的财物;
(四)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可以依法先行登记保存。
第十七条 被检查者应当如实提供价格监督检查所必需的帐簿、单据、凭证、电子数据、文件及其他资料,如实回答询问,不得拒绝或者阻挠检查,不得隐匿、转移、销毁有关证明材料,不得提供虚假资料。其他利害关系人和证明人在接受检查或者查询时应当如实反映情况,不得作虚假陈述。
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执法人员不得将依法取得的资料或者了解的情况用于依法进行价格监督检查以外的任何其他目的,不得泄露当事人的商业秘密。
第十八条 价格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价格监督检查时,发现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同时具有下列三种情形的,有权责令其暂停相关营业:
(一)违法行为情节复杂或者情节严重,经查明后可能给予较重处罚的;
(二)不暂停相关营业,违法行为将继续的;
(三)不暂停相关营业,可能影响违法事实的认定,采取其他措施又不足以保证查明的。
第十九条 价格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职责权限和程序进行监督检查。
价格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人员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当有2名以上人员参加,并向当事人主动出示行政执法证件。
第二十条 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导消费者组织、职工价格监督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组织以及消费者,开展与城乡居民生活、生产关系密切的价格行为的监督。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从前款所列组织以及消费者中聘请监督员,对价格行为进行监督。
第二十一条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单位应当加强价格法律、法规的宣传,披露价格违法行为,对价格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第二十二条 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价格违法行为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通信地址或者电子邮件信箱。
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接到价格违法行为的举报后应当受理,对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举报事项,应当依法调查处理,并在结案后3日内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对不属于职责范围的,应当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部门调查处理,并告知举报人。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经营者有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行为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价格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国务院《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四条 经营者被责令暂停相关营业而不停止的,或者转移、隐匿、销毁依法登
记保存的财物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处相关营业所得或者转移、隐匿、销毁的财物价值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 拒绝提供监督检查所需资料或者提供虚假资料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价格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人事管理权限提请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六条 以暴力、威胁等方式拒绝、阻碍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或者对举报人员打击报复,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对价格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应当先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八条 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实施责令暂停营业、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及时将该处罚决定报送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接受备案的机关对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处罚,应当责令限期改正。
第二十九条 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在价格监督检查工作中有下列行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有关部门依照人事管理权限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价格违法行为,不依法处理;
(二)对承办的举报事项拖延、推诿或者不依法处理;
(三)泄露当事人的商业秘密;
(四)在价格监督检查工作中索取、收受财物;
(五)违反监督检查职责的其他行为。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条 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监督检查,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价格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责权限,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安徽省卫生监督检查员管理办法
安徽省卫生监督检查员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卫生监督检查员的管理工作,依据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卫生监督检查员是指县级以上卫生行政机关聘任的,在规定职权范围内履行协助开展卫生监督工作职责的人员。
第三条 各级卫生行政机关负责本级卫生监督检查员的资格考试、聘免工作,卫生执法机构负责卫生监督检查员的日常管理等工作。
上级卫生行政机关指导下级卫生行政机关的卫生监督检查员管理工作。
第四条 各级卫生行政机关及卫生执法机构应当定期对聘任的卫生监督检查员的法律知识、业务水平和卫生监督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第二章 卫生监督检查员资格考试
第五条 申请担任卫生监督检查员的人员,必须参加卫生监督检查员资格考试并成绩合格,方可取得卫生监督检查员资格。
第六条 参考人员条件:
(一)身体健康,在职在岗工作人员,在公共卫生相关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优先;
(二)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
(三)中专及中专以上学历;
(四)具备卫生相关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
(五)没有受过刑事处罚或开除公职的行政处分。
第七条 申请卫生监督检查员资格考试人员,应当填写《卫生监督检查员资格考试申请表》,提供学历、职务、专业技术资格证明复印件,经所在单位推荐,选聘卫生监督检查员的卫生执法机构审核合格后方可参加考试。
第八条 卫生监督检查员资格考试的内容为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监督专业知识。
第九条 卫生监督检查员考试由各级卫生行政机关自行命题,统一组织。
第十条 卫生监督检查员资格有效期五年,期满后重新进行资格确认。
第三章 卫生监督检查员聘免
第十一条 通过卫生监督检查员资格考试的人员,方可聘任为卫生监督检查员。由聘任机关发给卫生监督检查员证件。
第十二条 卫生监督检查员证件式样由省卫生行政机关统一制定(式样附后),县级以上卫生行政机关负责本机关聘任的卫生监督检查员证件发放管理工作。
卫生监督检查员证的编号规则:(□□□)(行政区划名称)卫监检+□□□(顺序号)号。
例:(合肥市)卫监检001号;
(合肥庐阳区)卫监检001号。
第十三条 被聘为卫生监督检查员的人员退休、退职或不再担任卫生监督检查员时,应将卫生监督检查员证件交回原发证机关。发证机关通知上述人员交回证件而不交回的,发证机关应予注销并予以公告。
第十四条 卫生监督检查员实行聘任制,聘任期限为五年。卫生监督检查员聘任期满经原聘任机构培训、考试,考核合格后方可继续聘任。
第十五条 卫生监督检查员的聘任和解聘实行逐级备案制,有关卫生行政机关聘免的卫生监督检查员应当向上级卫生行政机关备案。
第十六条 卫生监督检查员在一个聘任周期内,由聘任机关每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或不符合卫生监督检查员基本条件者,予以解除聘任。
第十七条 卫生监督检查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予以解聘: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坚持工作或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
(二)利用工作之便,对被监督单位索、拿、卡、要,造成影响的;
(三)因违纪受行政处分或因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四)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考核不合格的。
以上
(二)(三)
(四)项解聘的,不得再聘任为卫生监督检查员。
第四章 职责
第十八条 卫生监督检查员协助卫生监督检查工作时,应出示《卫生监督检查员证》。
对于不出示证件的,管理相对人有权拒绝其监督检查工作。
第十九条 卫生监督检查员主要职责有:
(一)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和公共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二)协助卫生执法机构建立健全卫生监督协助检查任务区内管理相对人的本底资料档案;协助卫生执法机构收集、核实和上报卫生监督信息;
(三)协助卫生执法机构开展卫生监督检查;
(四)对卫生许可申请人进行指导:
(五)对管理相对人不符合卫生规范的行为及时提醒其纠正;及时报告并协助卫生执法机构调查处理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
(六)承办卫生行政机关及卫生执法机构指定或交办的工作任务。
第二十条 卫生监督检查员的职权和人身安全依法受到保护,任何人不得干涉、阻挠和侵犯。
第五章 行为规范
第二十一条 卫生监督检查员必须遵守下列卫生监督执法行为规范:
(一)遵纪守法,公正廉洁,作风正派,实事求是;
(二)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履行职责,不徇私情;
(三)风纪严谨,证件齐全,文明工作;
(四)遵守卫生监督检查等工作程序、标准、规范和制度;
(五)履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保密义务;
(六)遇有与管理相对人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其他有碍公正工作情况时,应当回避。
第二十二条 卫生监督检查员八条禁令:
(一)禁止以权谋私、索拿卡要、收受贿赂;
(二)禁止工作时故意刁难、拖延或者不作为;
(三)禁止无法定依据的收费;
(四)禁止与被监督单位建立任何形式的经济关系;
(五)禁止接受管理相对人安排的任何休闲娱乐活动;
(六)禁止执行任务时接受管理相对人的宴请;
(七)禁止泄露监督工作机密及被监督单位的商业技术机密;
(八)禁止参与有损卫生监督检查员形象的活动。
第二十三条 卫生监督检查员应当接受同级或上级卫生行政机关及卫生执法机构对其履行卫生监督协助检查职责的稽查。
第六章 培训和奖惩
第二十四条 各级卫生执法机构应当建立卫生监督检查员培训制度,对卫生监督检查员有计划地进行职业道德、法制和业务培训。
第二十五条 卫生行政机关及卫生执法机构应当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卫生监督检查员进行表彰或奖励。
第二十六条 对违法违纪的卫生监督检查员的处理,由本级或上级卫生行政机关根据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