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小学英语教师

时间:2019-05-14 13:50: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作为一个小学英语教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作为一个小学英语教师》。

第一篇:作为一个小学英语教师

作为一个小学英语教师,倘若仅满足于对单词、句型的概念化的解释和程序化的分析,而不求助于情景的感染和形象的描述,就会使课堂语言平淡、气氛沉闷,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英语学习中。那么,学生原有的兴趣和想学好英语的良好愿望就会很快丧失殆尽。所以我们应该多多吸收直接教学法的长处,重视情景教学。

小学生的年龄小,缺乏知识和经验,抽象思维不够发达,形象思维占优势,具体的、直观的形象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教学时,我通常采用的直观情景有实物、图片、头饰、玩具、简笔画。如在教学习用品pen、pencil、book、ruler等单词时,直观的实物出示尤为重要,只有通过直观的演示与比较,学生才会迅速领会掌握;如教水果类单词apple、pear、banana、melon等时,利用实物进行教学;如在教动词sing、dance、draw、write等时,利用简笔画进行教学,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新鲜感,注意力马上被吸引,有关的英文单词几分钟内就能说出。这样排除了母语作为中介,从而促进学生逐步利用母语的心译过程。

第二篇:作为一个教师的良心

作为一个教师的良心

不必再感慨万千于世态炎凉、世风日下,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人事让我们心生暖意;不必再愤世嫉俗于物欲横流、人心功利,周身远近古道热肠、高山景行者难以胜数。孟子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我们寻常人而言,大都总能见贫而怜、见苦而恤、见哀而伤、见悲而悯;见人落井而生救护之心,见人求助而伸援助之手,见人愁苦而达慰问之意,见人逢喜而致欢欣之情。邻里街坊守望相助,熙来攘往文明礼让。存天理、去人欲,减得一分人欲,就复得一分良知。扪心自问,我们可以毫无愧色,我们仍都是良善的;我们可以心安理得,我们的良心犹在。作为一个教师,戴着“光辉职业”的光环,我们更是用自己的言行去阐释着“良心”二字:学生的家境、家庭教育、家庭矛盾引起了我们老师的关注;学生学习的不足与落后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重视,他们学习态度的不端正让我们老师为之焦躁、深感不安;学生的一举手、一投足我们老师都很关切,他们的健康、安全、卫生与心理状态我们老师都从不漠视;学生在校在家在路上,我们老师都时刻挂怀着。“爱,是教育的全部内涵”。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对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们可以向全世界宣布,我们做到了,我们老师都深深地热爱着一茬又一茬这些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视如己出,关怀备至,尽心呵护,不遗余力。因为我们老师都知道,这是我们的良心所在。捧着一颗良心,方能立足于学生跟前,方能传道授业解惑,方能以身作则,引领成长中的孩子们走在光明景行的大道上。

可是今天,我们认识了“最美老师”姜文陈霞江忠红。一时间,我们分明感到自己做得还不够。在他们那熠熠光辉的映衬下,我们的一言一行黯然失色。“一个都不能少”!诚然,我们老师平日也是这样去要求的。通常情况是这样的,孩子生病了,家长电话打到学校,打给班主任告假。这是家校间的约定。也有孩子没到校却也未曾接到孩子家长电话的,这种情况,凡是班主任都应该有遇到。这当儿,我们老师当然不会撒手不管,先致电家长询问。接通了,孩子生病,“那你该打个电话告知学校老师”,好,没事了。没接通,这种情况是常有的,对方电话停机、关机。作为一个教师的我们的良心,要求我们做进一步的努力。打听打听孩子的亲戚家、孩子的街坊邻人、孩子的玩伴,查到了,孩子头疼在家休息,没事了。没查到,很正常,都说不知道。只好等等看,于是我们这样想,也很遗憾地这样做了。或许,有可能,三个鲜活的生命就此而永远地消逝了。不是吗?

其实,我们可以做到更好,学生家长电话打不通,直接给其手机充上话费;孩子情况查不到,就直奔孩子的家中探访,不懈寻访,不见到,不罢休。这就是“最美老师”了。如此,作为一个教师的良心,绝不能仅停留在责任的范畴中。诚其意、正其心,这良心,应该向着更高尚、更无私的方向寻求发展。

于是又想,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从良心出发,我们或许可以这样做:

对学生的教育,始终将道德教育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摆在第一位,可以言传,可以身教,但绝不是说教。经常与孩子们说心事、话家常,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与内心世界,继而适得其时地将道德与规范层面上的观点渗透其中。可以祈使,不妨多一些疑问;可陈述,不妨多一些反问。尝试着,让教育不留痕迹。

对学生的学习,更不可急鞭子赶着,宜心平气和地引导,耐心聆听学生之疑惑所在。动不动大声训斥,粗暴示人,只能证明我们老师自己的没辙与无能。

对学生的生活、健康等方面,教师的关心很多时候可以深入些,再深入些。以上,就是“最美老师”给我们所上的“良心一课”。

芳村镇中心小学西二办公室

第三篇:作为英语教师

作为英语教师,当我们站在教室里,我们本身就应该是一个源源不断向外发送英语信息的信息源,我们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要向学生们传递一种英语文化的信息,英语文化渗透在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里,我们本身就是英语文化的标志,学生们看到我们,就是看到了英语文化而忘记我们是被称做“英语教师”的中国教师。

如何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寓教于乐?这是我一直以来在探讨的课题。武汉实验中学的特级教师张庆圭老师“利用戏剧小品教英语口语会话,用智力测验教阅读,用听歌曲,听故事教英语语法,用推理故事教情态动词,用猫王的歌教虚拟语气等等”,“通过故事学英语”的教学方法包括

“Vocabularg through stories”(通过故事学词汇),“Grammar through stories”(通过故事学语法),“Text through stories”(通过故事学课文),这些方法极受学生欢迎,因此教学效果十分显著。试一试吧!

教学一线的老师们更多的时间用于备学生、备教材,他们在自己教学中形成了很多实际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就像散落在盘子中的珍珠一样,只能一个个地拿起来把玩,有时还会从你的手中掉到地上无处寻觅。如果有人能够将这些珍珠精心打造成一条璀璨的项链,那么将这些散落的珍珠和谐地串在一起的那条线也必定是世间少有的,只有这样才能使两者相得益彰。教学中不断纳入创新就象是一条即将干涸的大江突然间接纳了众多丰水的支流,从此汹涌澎湃、一泻千里,同时实践者也会常有神来之笔的感觉。记忆的持久性在于大脑神经受到的刺激程度。因此,在课堂上尽力使学生对所要记忆的单词形成深刻的印象,为长时记忆打下基础。在单词的呈现过程中,想方设法用新奇、甚至反常的方式呈现生词。这样有助于给学生强烈的刺激,加深感知印象,引起学生兴趣.比如:

candidate(n.候选人)[可分解为:can(能)-did(做)-ate(吃),联想:能(can)做(did)又能吃(ate)的人,才能当候选人];

euthanasia(n.安乐死)[可分解为:eu(Europe欧洲)-than(比)-asia(Asia亚洲),联想:欧洲比亚洲早实行安乐死];

hippo(n.河马)[可分解为:hi(Hi)-pp(屁屁)-o(圆圆的),联想:有圆圆屁屁的是河马];instrument(n.1.乐器 2.工具)[ in(加强意义)+stru(struct,建造)+ment(名词后缀)→建造必须使用的东西→器具]。

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学生能否一直保持旺盛精力而不疲劳,往往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活跃。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刻意求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个新单词。因为青少年最烦教师堂堂一个样,节节一个调,你想受到欢迎必须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无边的知识新天地。

当然,采用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活动形式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而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作支撑。

第四篇:作为教师的心得体会---英语

教师的心得感受

九年级英语教师 xxx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一日为师,白日为父”、“教师讲的是奉献”,这些足以说明教师的使命和特色。小学期间,受到老师爱生如子的影响,感觉老师就是温暖和希望的代名词,所以从小就梦想长大后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自从1991年踏上教师的道路就义无反顾地在艰辛中享受教师的乐趣。每一天迎着第一缕晨光,看到学生们一张张纯真的脸庞,听到一声声清脆的问候,我释然了;每个课堂上,看着他们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理解问题后满足的微笑,是我一天中最开心的事情;课余时光,跟学生们朋友般的聊天,听着他们孩童般的想法,或欢喜,或忧郁,但都是那么纯真可爱,那么真实自然,每当这时,发自内心的成就感铺满心底。我想,或许这就是教师的价值吧!

凭着良心做事,用尽真心做人,这是我加入教师队伍后给自我的座右铭。争做一名受欢迎的老师,是我坚持不懈的目标。我曾教过一个学生,上课说话、自习课吵闹、剪奇怪的发型、说满嘴的粗话,甚至经常顶撞老师,全身充斥着戾气。从家长处得知,他小学就经常记过。我估量了一下状况,还是决定不退缩,坚决对他严厉对待,严肃处理,不期望一时的纵容,让他以为学校是他能够嚣张的地方。过程中当然收到了很多的骂声,也和他发生了正面的语言冲突。之后,在多次交涉,多次严厉教育下,他最后有了转化,上课认真了,自习课不吵闹,甚至会教育同学持续安静。但是他始终表现出对我的敌意,就像一把利剑,每次到班上都让我觉得冷箭到处飞。我没有把他的敌意放在心上,发现他的进步,及时在班上公开表扬他,私下也找他谈话。没想到,他告诉我一句话,让我震撼。他说:“老师,我之前一向觉得你针对我。”我只是静静地问他,“那你此刻觉得呢?”他说:“之后我发现你并没有针对我,你对谁都一样严格,是我自我做得不好。我喜欢此刻上进的自我。”当时,我转过身眼睛就红了。原先,学生总会能够理解的,能够理解对他的严其实就是对他的爱!此刻,这位同学在大街上看到我都会主动热情地打招呼,看到他阳光上进的样貌,我明白我没有做错。

一位成功的教师,教给学生一杯水,自我就得有一桶水,这是我需要终身学习和探索的课题。除此之外,对于处于青春期初期的初中生,还需要一桶幽默的水。在很多学生心目中,老师总是高深的遥不可及,敬畏中不觉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我相信每位老师都是爱自我学生的,只是方式不一样,交流沟通较少,让学生对老师的初衷产生了误会,不敢亲近。这对于一位新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会斩断连接教学范围和学生心理世界的桥梁。而幽默就像是磁铁,学生难以抗拒。人总是喜欢快乐的,具有幽默感,能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了解其心理变化,真正和学生成为朋友,轻易化解师生间的矛盾。如今,独自静静地步行在去学和回家的人行道上,想着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更有生机和活力,如何让孩子们在快乐中获得知识,自己的心里也因此春光满园„„

第五篇: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的教师 ——闲谈教师的职责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的教师 ——闲谈教师的职责 魏勇——刘支书助理

我是第一次给教师做讲座,不大习惯在同行面前先干咳一声再说话的方式。希望大家把我的谈话看作是私人谈话,这样给我的空间稍微大一些,说错了,也可以用私人谈话来作挡箭牌。关于教师职责,在《教师法》和各学校的管理章程中有明确规定,大家一张口都能义正词严的说上几条。不能误人子弟,想必是大家都能接受的、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然而,“误人子弟”是一个极为暧昧的概念,在我们学校,有的老师就认为,我和泥土有误人子弟的嫌疑,我听得最多的说法是,“魏勇的课,学生倒是喜欢听,可是考试的时候怎么办?不跟着教材来是要吃大亏的。”仿佛我曾经摔得鼻青脸肿,学生考试一塌糊涂似的。反过来我也可以腹诽他们误人子弟,传授伪知识,仿佛只有我一个人有良知,别的老师都在整人害人。说到应试,我罗嗦两句,其实我的应试成绩向来就不错的.从94年开始,我几乎每年够教高三.共教了八届高三,因为应试成绩不错,被评过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职称的破格晋升等等.为什么我比较看重应试成绩,这跟我的个人经历有关.1990年,由于历史原因,我被分配到一所农村小学(具体描述了一下学校的艰难环境),由于经历了89事件, 当我第一天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我就有一种与绝大多数教师不同的信念:我要用我所受过的教育(包括生活的教育)和我全部的知识去影响学生,最大限度的讲真话,在《经济学》中,萨缪尔森曾经引用凯恩斯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凯恩斯说:“真理之所以战胜谬误,并不是真理以其客观性说服了谬误,而是因为站在真理一边的人逐渐成长起来,站在谬误一边的人逐渐死去,真理才最终取得了胜利”。所以,我所要做的是,在我的课堂上让尽可能多的人接受普适价值,让一批一批的孩子逐渐成长起来,懂得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这一切需要时间、需要耐心,但我坚信这样做,对社会进步非常必要,压根没有考虑过应试教育的问题。但是,在那样一所由三分之一民办教师组成的学校,很多学生在冬天还打着赤脚,对学生来说,应试才能改变命运,对我来说,我必须面对一双双渴望改变命运的眼睛,.先进思想的传播,对穷苦的农村孩子来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我必须尽我所能,把尽可能多的孩子托出农门,最后我还是选择服从了现实(真情地讲述了当时农村与城市的鲜明对比,学校孩子的现状让其感触颇深)。于是,开始了我应试教育的旅程。对我的第一届初中毕业班,我完全按照应试教育的模式来操作,考试、考试、再考试,直到他们几乎所有人把“党的初级阶段理论”“中国特色的含义”“改革的性质”等记得滚瓜难熟,最后,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我所教班级中师中专共上线二十多人,几乎占了全县上线总数的三分之一,政治单科成绩居全县第一,我后来琢磨没什么秘密,我感觉应试教育就是一种体力。后来又调到一所重点中学,过着和其他他教师一样的教学行为,没有人知道我的想法,也可以说,我当时的一些想法被应试所淹没,偶尔也会有一点点想法,讲点题外话,孩子们就非常感兴趣,他们对求真知的愿望孩子们是非常喜欢。然而,这些做法是与我当初的理想是不一样的,我经常反思我真得就这样了吗?我教给学生的东西除了在应试方面有用,除此没有他用了,我能不能在保证应试教育方面不退步的情况下,教给学生一点一生受益的东西。所以我就在这两条路间走平衡路。(然后具体谈了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十几年,这已是一个程序了。成为一个应试的高手,不需要你老师特别智慧,也不需要你的学生读特别的书,只需要你老师多付出一些汗水。之后必然有一定的光环。而今天我们应该跳出这个范围,探讨更有意义的东西。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教师职责所做的古老定义,在提倡合作学习、对话生成的今天,这个说法落伍了,不够“科学”,不够“后现代”。我们已经开始把兴趣指向如何与学生沟通,而常常忘记了我们所沟通的东西的价值?常常忽略了教师用精湛的后现代技术施加给学生的是什么教育影响?简单地说,我们全力以赴在想怎么让学生得“道”,而疏忽了学生得的是什么“道”?在现实的情况下,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我们在许多优质课上面,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以其精湛的教学艺术,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把虚假和荒谬的东西真实、自然的传授给学生了,有时甚至是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自然”地生成了偏见。看到这样的课堂,我只能说,我们的愚民教育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后现代。这样的新课堂倒不如老老实实地弄清楚道,然后填鸭式的传道。新课程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了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应该说这是时代的进步,课堂上怎样来体现这一目标不是大问题,技术是可以学习的,问题是体现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由于大环境的制约,课程改革者没有具体阐述,只是笼统地用了一个中性的说法“人文精神”,根本不敢涉及自由平等人权这些字眼。课程改革者这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隐晦表达使大多数教师将价值观等同于“伟大光荣正确的思想”。今年,我参加了川教版历史教材教参的编写工作,根据要求规定了每一个编写者必须编写每一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据说是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结果几乎所有的编写人员都把这一栏设定为“爱国主义”“拥护祖国统一”之类的主题。比如,在编写《北美独立战争》这一节时,被主编推荐为样本的教参是这样表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感受到一个民族不畏强权、敢于反抗、不怕牺牲的英勇斗争精神和以弱胜强的坚强意志。通过对华盛顿主要活动的学习和评价,感受华盛顿为美国独立和国家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认识到他是当之无愧的“国父”,是一位世界历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在这个样本的价值观里,把一个西方事件完全纳入到了中国官方话语系统中,完全没有联邦党人的自由思想的地位,不可能让学生体会到对自由人权的渴望是北美人民敢于挑战强权的重要动力,从而远离了真实。本来教师素质普遍有待提高,即使课程改革者明确对其改革目标进行了阐述,教师按部就班地去做,也需要培训,才能真正理解和实施。现在的情况是,课程改革者弄一藏头露尾的打油诗让广大教师去猜,人们只有照自己最熟悉的方向去理解,于是进入到了意识形态的惯性轨道。大约是基于对一线教师素质的忧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就有一种提法,教师应该做学者型或者学术型教师。对这种提法我曾比较赞同,一个文科教师没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相关知识,怎么能够吸引学生?不是常说要给别人一碗水就必须自己有一桶水吗?然而通过这些年的观察,我在中学里面看到的学术型老师是那样另类。有的“学术型”老师经常在学科刊物上发表文章,主要是教学经验的总结,象什么《如何运用高三复习资料》之类,或者东拼西凑一点“学术”文章,拿到学科专委会去评个什么奖,或者参加一个某某教改实验、教育科研课题。什么是教育科研?就是那种专家一吃完饭,大包小包的特产往车上一扔,课题就验收合格,结题后就再也没有人关心的玩意儿。想办法混成其中的主研人员,你就学术型了。总之,这个“学术”是以评职晋级为核心,几乎从来没有谁在乎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是否有真正价值,只要写了、发了、评了,就OK了。看看现在各个地方评特级教师拿上去的材料,绝大部分都靠以上的“学术”来支撑,这就是目前学术型或者学者型教师的现状。事实上,真正的学术是专制的,是少数精英的特权,需要长期的专业训练,并非是个人就可以去弄的东西,象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可能有极少人理解。但在我们中学里面,学术就象冬天的大白菜,一块钱买一大堆,不知不觉我们每个人面前都有一堆学术大白菜。在填报职称表或者考核表时,其中有一栏是本的学术成果,我们常常把自己写的《如何转变差生》之类的文章填进去,最后,还没忘了补充一句,“在涪陵五中教学经验论文交流大会上获优秀奖”,连三等奖都不是。现在中学里面搞科研、学术跟58年大炼钢铁没多大区别,讲究的是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以为垒起鸡窝炉,把铁锅铁瓢扔进去,炼出来的就是钢了。以现在中学的环境和条件,根本不可能搞学术,搞学术首先需要闲功夫,如钱钟书所说,学问是荒江野老屋里,三两素心人商议培养之事。中学教师在高考、中考的压力下,为了生存疲于奔命,变得急功近利,哪里还能成为一个有闲工夫琢磨学问的素心人?其次,学术训练需要从青少年时代培养,一旦错过,很难弥补。即使你很幸运地成为了错季蔬菜,味道也跟季节上的蔬菜大不一样。再次,搞学术需要起码的资源条件,中学图书馆里面的藏书用于指导学生作文还行,用来搞学术就象铁匠师傅在铁匠铺子里用锤子敲打出航天飞机。我想,如果让钱钟书到现在的高三来教语文,当班主任,每月一大考,每周一小考,图书馆只有《故事会》和《读者》,当然还有《教师之友》,他能写出《管椎篇》?打死我也不相信。所以我完全理解在“学术大跃进”的时代,为了与时俱进,中小学老师把《如何转变差生》一类的文章充作学术成果的做法。本来多数教师只想本分的教好书,并无卖狗皮膏药赚点外快的野心,实在是评职晋级的形势逼人。对教师而言,中国教育最坏的地方就是,逼良为娼!一旦为娼,想从良几乎不可能,所以,我郑重地对各位宣布,下学期我又当高三补习班的班主任了。当良家妇女不习惯啊!由于现在中学里面动不动就学术,对学术作了庸俗化的理解,许多踏实认真的教师对学术不感冒,认为那是投机取巧的工具。其实,我上面所列举的是伪学术。作为教师来说,关注学术思想,了解理论动态,具备一定的学术视野是天经地义的。学术的社会价值这里不谈,它在教育方面的价值却不能回避。弱水三千,取一瓢而饮,这句话大家都听说过,一个文科教师所拥有的学术背景,肯定会影响到教师的教育选择,也就是要影响到讲什么、怎么讲的问题。以我们历史学科为例,历史中涉及大量政治,教师该持何种态度?我的选择是,“政治中立”,尽量不要把自己任何一种政治倾向拉进教室,去占据制高点的位置,比如要在课堂上讨论民主问题,教师就应当考虑民主的不同形态,分析它们的运行方式,以及为每一种形态的生活条件确定具体的结果。然后还要将它们同那些非民主的政治制度加以比较,并努力使学生能够找到依据他个人的最高理想确定自己立场的出发点。为什么作为教师的我会做这样的教育选择?这是因为我有一个起码的学术常识背静,那就是从本体论的意义上来讲,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乃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本体的多元必然导致价值上的多元,而在多元的价值之间势必产生矛盾与纷争。用马克斯韦伯的话来讲,叫做“诸神经常打架”,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教会他的学生面对这种“诸神冲突”的局面,而不是单纯地灌输教师本人的某种价值观念。当然,作为教师我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是非标准,我会把自己的观念与其他观念中并列在一起讲述 讲到这里,实际上已经开始涉及到了教师该干什么的问题。现在对教师有一种流行的提法,那就是教师要专业化,李玉龙就旗帜鲜明提倡,还曾经把“服务于教师专业化成长”作为《教师之友》的宗旨,当时,我就觉得这个说法有问题,但怕打击李玉龙的积极性,也考虑到杂志的生存空间,我只是提了一下,没有深说.今天在这里,我要背叛他,我的座右铭是,朋友是拿来出卖的.教师专业化的说法意味着以本学科知识为中心,以教育学心理学为半径画圆,于是,把一部分非师范专业的人,划在了这个圆圈之外,综合大学毕业的人和师范毕业的人相比,仿佛就有了一个重大区别,前者不专业,后者专业了,于是,无形中进入教师行业的门槛被“专业化”的说法垫高了。其实教育学和心理学固然有一定专业色彩,但远远没有到可以成为从教不可缺少的前提的地步。作为教师所需要的与人沟通、交流的技巧,大多是公共知识,不是教育学心理学所垄断的,教育学心理学纵然有其特点,对知识广博擅长沟通的人来说,那也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一提专业化,往往就把教育学一类的东西搞得神秘了,想想过去,解放前的朱自清、夏丐尊、朱光潜、丰子恺等人,不是也以非“专业”人士的身份,进入到了中学教育这个“专业领域”,并且深受好评吗?现在的钱理群走入中学,社会普遍也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大概没有人认为钱哩群不够专业,所以不是好老师的吧。专业化的提法,除了容易人为地在教师和社会其他知识群体中划出一道鸿沟以外,在教师内部也易形成划地为牢的局面。专业的语文教师,似乎就应该在历史方面业余,专业的历史教师似乎就可以在文学修辞方面原谅自己,在许多教师心中,专业实际被理解成了狭隘。现在高考把历史、政治、地理合并成了一科文科综合,把物理、化学、生物合并成了理科综合,这根指挥棒显然正在淡化各科的专业界限,一道历史高考题中,可能既有政治也有地理,“专业”的历史教师是无法应对的。我理想中的文科教师是不够专业的,语文老师能教历史,历史老师能上语文,我想这是未来教育的趋势.范美忠之所以不被现在的中学接受,因为他不属于现在,他属于未来.所以我认为,对文科来说,专业化的提法尤其不妥当。专业化本身和技术、程序、操作的联系紧密程度超过启蒙、审美、作为文科教师,我可以说自己是应试的专家、是课堂技术专家,但我不可以说我是启蒙专家、或者我是民主教育的专家,民主教育没有专家,学生被启蒙不需要我们给予高深知识,我们所要做的不过是破除笼罩在学生心灵上的蒙昧之雾,对已经觉悟的教师而言是自然发生举手之牢,如同清洁工扫去马路的灰尘,难道扫马路也可以成为专家吗? 专业化意味着拥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言说常识并不需要多少技术含量,只是需要一点点勇气而已。所以,对具有启蒙理想的教师而言,专业化的提法容易导致以一种形式上拔高而实际上遮蔽的方式,在无意中解构了教育的理想主义诉求;对死心塌地从事应试教育的教师而言,专业化的提法则暗示了他们努力方向的合理性并加强了这一自我心理认定。事实上,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把握和运用,更容易做到专业化,即教育的形式可以专业化,而教育的内核,立人的理念和发展学生心智则不容易专业化。比如,教学生欣赏小说、鉴赏诗歌,必须是教师首先被文学之美的慢箭射中,享受到的乐趣在内心逐渐膨胀,以至于必须给予,这时你感受到的文学之美才可能真正打动学生,让他们和你一起中箭,在美的眩晕中,心灵翩翩起舞。如果已经专业化了,教师的陶醉不过是一次例行演出罢了,学生不过是道具而已,很难想象教师在上同一课若干遍后,还有初始的激情。为什么有的教师固执地不愿意重复已经上过的课,并把第一次上新课时的表现视为最佳?因为他们只愿意真实的展现激情而不愿意表演激情,这是一个骨子里拒绝专业化的教师群体,在他们身上比较多的保存了私塾时代的古典教育传统。所以我认为,对文科教师而言,笼统的提教师专业化,容易导向重技术轻思想,重操作轻理想,重视知识深度而轻知识的宽度,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当然从策略上来提专业化,我认为是合适的,一个中性的提法,放在什么地方都说得过去,且容易争取多数教师。在目前思想空间比较局促的背景下,也只能这样,但我们自己应对这个提法有个清醒的认识。在讲对教师专业化的看法时,事实上我已经预设了启蒙作为教师的一项职责这样一个的前提。教师该不该承担这样的职责?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我们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我认为教育首先应该是要培养独立人格,其次才是传递文化、培养人才,因此从我的理解来看,真正的教育与专制在本质上是不相容的,要从事教育就必须先反专制,不反专制的教育一定是伪教育,不可能做到让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这点和文学很相似,昆德拉曾经尖锐地揭露道:“小说作为建立于人类事件相对性与暧昧性之上的世界表现模式,跟极权世界是格格不入的。这种格格不入的不相容性要比一个体制内成员跟一个持不同政见者、一个人权的捍卫者与一个施刑者之间的不相容性更深刻,因为它不仅是政治的、道德的,而且是本体的”。所以,在昆德拉看来,一个真正的作家必然是反极权的,不是因为小说家的道德和洞察,而是因为文学创作的本能。就教育而言,教育需要自由思考、需要质疑,需要多元,但是专制社会的惟一真理是排除相对性、强调一元化,排除怀疑和探询,所以,专制永远无法跟教育的本质相调和。我固执地认为,不进行启蒙的教育是伪教育,最多算是半吊子教育。我们可以这样来设想一下,如果蔡元培们丧失了“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大环境,他们是否会心平气和地在象牙塔里弄教育。实在不能想象一个不反专制的蔡元培。当然,蔡元培们所处的地位决定了他们必须有大叙事的思考,我们只是普通教师,平时进行的是转化差生这样小叙事,但我们和蔡元培之间也有一个基本的相同点,大家都追求人的教育而反对非“人”的教育,他在宏观意义上,我们在微观层面上,小角色做的是小事情,但应该有大思考。影视圈有句话我比较赞成: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同理,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教师.以上的观点,很多老师其实是赞成的,但他们却不愿意这样做,因为有中考高考的压力,有家长和社会的期待,有评职晋级的欲望,所以他们认为,我的想法倒是不错,问题是不够现实。我完全理解这些想法,但不赞成因为有现实的诉求就放弃对真正教育的追求,两者并非不可调和,借用李玉龙的话来说:“理想和现实并非不可连接”,怎么连接`?我打算在对话中具体和老师一起来探讨。今天,我的私人谈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下载作为一个小学英语教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作为一个小学英语教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

    作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应该是建立在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深刻了解与认识上的。党员的奋斗目标应该是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的进步,进而不断向****前进,是全......

    作为一个小小的实习医生

    作为一个小小的实习医生,我所能做的实在有限,每天在病房、门诊、手术室、病案室穿梭,做着些琐碎而必需的事情,每天的生活简单而充实。但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却让我的思绪飞的很远......

    作为一个党务工作者(定稿)

    作为一个党务工作者,本人在党建工作中深深感到,党建工作不是轻松和枯燥的,抓好党建工作要用“心”去抓,才能有作为,心中要有“意识”才能“心想事成”。 第一、心中要有责任意识......

    我作为一个预备党员

    我作为一个预备党员,不知不觉已经有半年时间。在这半年里,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在党员同志的悉心帮助下,我积极参加理论学习和党内活动,理论水平、党性修养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作为一个幼儿园老师

    作为一个幼儿园老师,我觉得我自己应该干什么?能做什 么?想做什么? 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让我首先反思到对孩子来说,学习到底是“枯燥”的?还是“获得快乐”或是“发散思维”的? 在......

    作为教师

    教师个人发声亮剑稿 新疆作为我国反恐怖斗争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稳定“三期叠加”的态势依然没有改变,反恐维稳工作依然是新疆各级党员干部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重于泰山的政......

    作为教师

    作为教师,我们在备课时,常因为手头缺少相关的资料而发愁。昨天晚上,我接到了一位博友的求助,要求帮忙查找某学科相关内容的资料,好在我收集的网址较全,很快就找到了。我以前曾经把......

    作为教师

    我的读书心得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