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布《直销管理条例》加强对直销业监管

时间:2019-05-14 13:51: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公布《直销管理条例》加强对直销业监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公布《直销管理条例》加强对直销业监管》。

第一篇:中国公布《直销管理条例》加强对直销业监管

新华网北京9月2日电(记者田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签署第443号国务院令,公布《直销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制定这个条例的目的在于规范直销行为,加强对直销活动的监管,防止欺诈,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条例共8章55条,分总则、直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的设立和变更、直销员的招募和培训、直销活动、保证金、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

条例对相关概念予以明确:“直销”是指直销企业招募直销员,由直销员在固定营业场所之外直接向最终消费者推销产品的经销方式;“直销企业”是指依照《直销管理条例》规定经批准采取直销方式销售产品的企业;“直销员”是指在固定营业场所之外将产品直接推销给消费者的人员。

条例规定,申请成为直销企业,应当具备4个条件:投资者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在提出申请前连续5年没有重大违法经营记录,外国投资者还应当有3年以上在中国境外从事直销活动的经验;实缴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8000万元;依照《直销管理条例》规定在指定银行足额缴纳了保证金;依照规定建立了信息报备和披露制度。

条例规定,直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不得招募下列人员为直销员:未满18周岁的人员;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员;全日制在校学生;教师、医务人员、公务员和现役军人;直销企业的正式员工;境外人员;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从事兼职的人员。

根据条例规定,未经消费者同意,不得进入消费者住所强行推销产品,消费者要求其停止推销活动的,应当立即停止,并离开消费者住所。

为了加强对直销业的监管,防止以直销为掩护进行各种违法行为,条例明确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施日常监督管理可以采取的手段和措施。根据条例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进行现场检查时,可以采取进入企业、询问当事人以及查阅、复制、查封、扣押有关材料和非法财物等措施。

同时,为了及时查处直销活动中的违法行为,防止直销演变为多层次传销,条例还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现企业有涉嫌违反《直销管理条例》的行为,可以责令其暂时停止经营活动。(完)

《中国公布《直销管理条例》加强对直销业监管》

第二篇:完美直销模式-----中国直销业本土化的成功典范

完美直销模式-----中国直销业本土化的成功典范

随着中国进入WTO的到来,以及国内外经济一体化的逐渐成熟,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新型营销模式登陆中国,从最初的小心尝试,逐步走向越来越本土化的成熟模式。这其中,尤其以中国零售业中的直销业为显著特色。

中国的直销业,自1990年著名的雅芳公司登陆中国大陆在广州营运为开端,以安利、玫琳凯、仙妮蕾德等国际著名大公司斥巨资投资中国以来,一路风风雨雨已经走过了十二三年的历史。这其间,不乏轰轰烈烈的数百家传销公司制度大战,遍地炒作的地下老鼠会肆虐横行。国内这十余家规范的外资直销公司均以其雄厚的实力和在中国长线投资的决心,从最初对中国市场潜力的信心,到1998年4月21日国家一纸禁令(禁止任何形式的传销经营活动)都坚定地走了过来。

在这片土地上,直销法制远未健全、消费心理远未成熟、创业趋动的盲潮一浪高过一浪。在中国大陆投资的这十余家外商直销企业如何迅速本土化、适应中国国情,成了当务之急。

“4?21”禁令之后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时间,这些素以纯正的无店铺经营的直销公司“闭门思过”,开始取舍在中国的投资如何走出一条有效的“转型”之路。直销的龙头老大----安利迅速做出反应,首先第一个在国家三部委的批准下于1998年7月推出了新营销方式:即改变其国外运行几十年不变的机制,将原有纯直销人员的网络经营,转变为专卖店加雇佣推销人员(安利内部称为“营业代表”)的方式开始经营。而雅芳,则大刀阔斧进行改制,将其“雅芳小姐”队伍予以裁散,实行全面的传统式专柜专卖店经营。无疑是这两家典型代表再一次做了一次典型(雅芳作为正式登陆中国大陆的首家直销公司,安利作为是全球最大又是投资中国最大的直销公司),分别走出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子:

我们知道,就直销公司而言,一般因其采用人员的网络销售为特点,没有实际店铺而被视为“虚业”;与之相对的则是采用传统式店面经营的方式被视为“实业”。从这种意义上讲,安利的转型更多采用了“虚业”为主的的方式经营(主要原因是其经销商和营业代表依然不能开临街店面的缘故),而雅芳则可称作为“实业”方式经营了。

作为剩下的这些直销公司的转型又当如何?在这两种实虚模式当中有没有其他可取的、或者说适应国情政策、本土化的模式存在?雅芳、安利的无疑转型道路无疑是一个有益的启示。而在笔者看来,业界的中马合资公司中山市完美日用品有限公司也可成为一道亮色。

我们来看看该公司官方公布的一些资料:

公司简介:中山市完美日用品有限公司是由马来西亚完美资源有限公司投资设立,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以生产健康保健营养食品、个人护理用品、家居日用品和美容护肤品等大众消费日用品而著称。她正式成立于1994年3月,迄今已投入资金逾两亿元人民币,生产基地总占地面积达62亩,分为日化厂、食品厂、美容化妆品厂、办公区和员工生活区,整体建筑气势恢宏,绿化环境优美,生产及办公设备先进,完全符合现代化生产、办公条件之需要,而且在全国设立了十四家分支机构,并开设了三百多家完美专卖店,统一店面设计,统一规范管理,统一明码标价,专卖完美生产的产品。

经营方式: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完美公司转型为店铺式经营并雇佣推销员的中外合资企业,完美公司在全国各地设立完美专卖店,销售公司生产的完美产品,所有产品统一明码标价,专卖店由公司统一设计店铺门面,并在公司规范的管理下进行经营。

第三篇:试论试中国对电视直销广告经营者的法律规定

试论试中国对电视直销广告经营者的法律规定

[摘要]文章从中国大量虚假电视直销广告泛滥,并且屡禁不绝的现象引出对电视直销广告背后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三大利益集团的深思。并集中围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加强电视直销广告管理的通知》中“电视台承办电视直销广告,应当统一归口由电视台内部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的广告业务部门经营。”这一规定对电视直销广告经营者是否属于不正当竞争,构成垄断和这一规定对建立广告代理制目的的冲击展开讨论。最后,借鉴欧美广告代理制提出对我国此项法律规定的倡议。

[关键词]电视直销广告;垄断;广告代理制;零代理;一对一原则

1006-0278(2014)01-117-01

一直以来我国电视直销广告充斥电视荧屏。在国家工商局发布的消费投诉分析中,电视直销都是“重灾区”,12315、96315消费投诉中心的统计表明,有关电视直销理由的投诉高达2000件以上,平均每天就能接到这类投诉6起以上。至今,电视直销广告依旧采取“垃圾时段+高曝光率”模式肆意泛滥。

大量极为虚假电视直销广告之所以能够在国家明令禁止的情况下依旧顶风作案与其背后利益集团相互勾结密切相关。企业和电视台对利润的追求是直销广告火爆的主要理由。在广告主与广告发布者之间有巨大经济利益联系的情况下,一个类似欧美广告代理制中的作为

广告主和广告发布者连结点的中立的广告经营者的存在就愈发重要。

一、我国关于电视直销广告的法律规定

我国对于电视直销广告最为具体的规定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加强电视直销广告管理的通知》。首先,它明确认定在电视直销活动中,有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者提供者承担费用,以电视媒介为载体,通过演示或展示说明等形式对电视直销商品或服务进行宣传,属于商业广告,区别于电视购物节目,受广告法调整。其次,《关于加强电视直销广告管理的通知》还规定:“电视台承办电视直销广告,应当统一归口由电视台内部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的广告业务部门经营。”

二、是否符合我国建立广告代理制的宗旨

1993年7月,中国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了《关于在部分城市进行广告代理制和广告发布前审查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从1993年下半年起在全国开展广告代理制试点。

广告代理制强调了广告公司和媒介的职能分工关系,即广告的发布由各种广告媒介承担,广告的代理和设计制作由广告公司进行。它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统一将代理权归于广告公司,将媒介发布广告、承揽广告和代理同类媒介广告转变为媒介承揽、发布广告,不再承贷同类媒介广告。第二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实行承揽与发布分开,即媒介专职发布广告,广告公司承担广告承揽和代理。代理制利于把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三者清晰地区分开来,强调广告公司的中立性,使广告公司成为广告监督管理的重点对象。

我国《关于进行广告代理制试点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首先规定“广告客户必须委托有相应经营资格的广告公司代理广告业务,不得直接通过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发布广告。兼营广告业务的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必须通过有相应经营资格的广告公司代理方可发布广告。”然而又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出版单位的广告业务,应当尤其专门从事广告业务的机构办理,并依法办理兼营广告的登记。经过核准可以代理同类媒介的广告业务。且允许实力强的媒介在承揽与发布分开的前提下成立广告公司。”即承认了媒介广告公司的合法性。

虽然其后又有“广告公司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并要求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下属的广告公司,在人员、业务上必须与本媒介广告部门相脱离,不得以任何形式垄断本媒介的广告业务。”等规定,但是缺乏具体可行的操作和监督措施。

这就使得我国的具体实践中出现了特有的零代理现象。零代理现象是中国广告代理制发展的特有现象。它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广告公司自身竞争加剧,自愿放弃正常的代理费用来招揽广告主。另一种是:某些广告主和媒体在中国政策的压力下,不得不实施广告代理之,并非自愿。因此,他们为避开让自己的广告费用流入他人的腰包,便纷纷自行开办广告公司。即形成媒介广告公司和专业广告公司并存的局面。媒介广告公司的出现使得我国广告代理制流于形式,即披着代理制外衣的媒体直接对广告主进行广告活动的广告运营模式。于是,代理费就在“广告主——广告主自办的广告公司”、“媒介自办

广告公司——媒体内部”流动,形成零代理。

比零代理后果更为严重的一种我国特有制度,就是媒介兼营制度。即文章中电视直销广告统一归口由电视台内部广告业务部门经营所属情形。它使得电视台既是广告经营者又是广告发布者,从而使之前“媒介自办广告公司——媒体内部”的代理模式转变为“媒体内部——媒体内部”,这种兼营行为既是一种更为严重零代理现象,不利于引入竞争、推动我国广告代理业地发展又使得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对广告主广告信息合法性的双重监督减为一层。这有违我国建立广告代理制的初衷。

三、对此项规定的倡议

我国广告代理制是基于欧美代理制建立起来的,只是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有违广告代理初衷的特色制度急需法律规定的逐步引导。比如,媒介广告公司在各国的广告代理制的形成过程中都存在过,但是基于逐步确立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市场竞争的需要都逐步退出了广告代理行业。而我国关于广告代理和电视直销广告的相关法规在立法上就没有逐步限制和取消媒介广告公司的趋势,而且还有有关兼营的规定。尤其是在文章所研究的电视直销广告经营者的规定中,把电视直销广告业务限定给兼营广告业务的电视台。

面对当前电视直销广告多欺诈、虚假宣传的情况,把这一方面的广告业务从电视台广告业务部承办范围内分离出去,并且借鉴欧美广告代理制中的一对一原则,切实的使承揽、制作、代理电视直销广告的广告经营者负起连带责任。唯有此,才能使广告经营者中立起来,对广告主试图发布的广告信息合法性做到监督。

第四篇:中国物流管理信息化调研报告公布

中国物流管理信息化调研报告公布

[07-30 16:21:04]出处:pconline作者:责任编辑:heyaorong

近日,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物流管理信息化调研报告正式公布,根据报告显示,随着各大行业企业运作管理的日渐趋同化、规范化,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从外部的产品、技术、市场之争逐渐转向内部的物流、管理之争;同时,与国际物流同行比较来看,中国物流行业占整个国家GDP份额达30%左右,而美国仅为10%左右,国内物流供应链体系亟待通过有效的途径降低物流成本,物流信息化成为当务之急。

本次调查从2008年4月到2008年5月,持续近1个月的时间,以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共739份;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物流供应链研究中心作为本调研报告的执行机构,在接受采访时解释说,本次调查的重点内容包括:中国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基本情况、物流信息化在全国不同区域的发展状况及效果评价、物流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1、被调查企业类型划分

按照本次调查的企业注册类型划分,在739家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29.8%,民营企业占37.2%,中外合资或外资占25.1%,其他类型企业占7.9%。按照企业性质分,专业物流类企业占37.7%,制造企业占31.4%,商贸企业占19.6%,信息与技术服务类企业占11.3%。

按照不同的应用主体,物流供应链软件市场包括两大细分领域,第一是企业物流,主要包括制造业采购与生产物流、企业分销物流,贸易商的采购与销售物流,零售业的配送物流等,比如建立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系统的中国石化行业企业;第二是专业物流企业,主要指综合性物流服务商与第三方物流企业,比如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仓储信息管理系统,与客户实现数据实时对接的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2、物流信息化现状

在提升物流供应链效率与竞争力的过程中,物流信息系统不仅发挥着血液循环系统的作用,同时也是供应链的中枢神经系统。自2007年以来,随着物流供应链软件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移动等大型企业的成功应用以及在中小企业日益广泛的应用,利用物流供应链软件提升物流运作绩效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2.1 区域物流信息化分布现状

本次调查分别在华东、华南、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各投放问卷200份,在回收的739份有效问卷中,共计527家、占总比71.3%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应用了物流信息化系统,这一比例比2007年同期增加了14.8%。

在应用物流信息化系统的527家企业中,华东地区有156家,占信息化企业数量总比29.6%;华南地区有149家,占总比28.3%;华北地区涉及93家,占总比17.6%;华中地区和西南地区发展稍弱,分别为76家和53家,占总比分别为14.4%和10.1%。相比起经济更加发达的沿海地区,内陆的华中、西南地区信息化步伐明显落后。

图一 区域物流信息化分布情况

2.2 物流信息化发展阶段

物流的发展可以分三个层次,即基础设施、服务平台与个性化服务。在此三层架构下,物流供应链作业对于信息化的需求也存在三重境界。一是基础信息化,即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与共享,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如办公OA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二是流程优化,即在基础信息化实现以后,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的优化,如仓储存取的优化、运输路径的优化等;三是供应链管理,主要指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反馈服务来提高供应链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如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的协同、供应商与采购商的协同等。

表一:物流信息化企业所处阶段及区域分布情况

在进入物流信息化行列的所有企业中,约67%的企业依然处于基础信息化的阶段,约28.3%的企业已经开始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优化,然而进入高端领域信息化协同阶段的企业仅占4.7%

目前,我国物流信息化需求仍然以底层的基础信息化为主,主要因为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占的比例较大。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有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的需求,开始将信息化重点转移到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的优化上,而这些优化通常集中在最能产生效益的几个环节,比如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等。

图二 物流信息化发展阶段分区域比例示意图

近年,以成都西南物流中心为代表的西部地区最大物流中心的落成,拉动了西南地区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在所有受访企业中,处于不同信息化阶段的企业,在华东、华南、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的分布比例中值得一提的是,华北地区处于基础设施阶段的企业多于华东地区,相反地,从处于流程优化和供应链管理阶段的企业数目来看,则低于华东地区的同类别企业。

这一数量级上的波动是因为,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聚集的华南地区对于物流信息化基础需求比较集中,而华东地区的大量大型制造、商贸企业已经在物流信息化之路上迈向流程优化的高级整合阶段。

本次调查针对物流企业信息化需求的抽样调查显示,货物跟踪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配送服务系统等已经成为物流企业未来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对于供应链管理,目前进入这一阶段的物流企业为数不多。整体看来,我国物流企业在信息技术、流程优化、供应链管理三个层次上的需求正由浅入深地稳步发展,其中后一阶段往往以前一阶段的基础为起点。物流供应链信息化专家认为,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这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挑战,更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发挥后发优势,将三个阶段的信息化同时推进,用较短的时间走过国际领先企业几十年的发展之路,实现跨越式的信息化发展之路,实现后来居上的最好机会。

3、把脉企业信息化

2007年,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投入总体规模达到 42.29 亿元,这个庞大的数字印证了信息化建设对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性。随着国内用户对管理软件认识的日益成熟以及管理软件失败案例的增多,用户选择物流供应链软件服务商时更为理性,不再盲目崇拜国际品牌,这为国内软件企业的成长与高端突破带来了难得的机会。产品易用性、数据安全性以及行业应用经验成为用户选择服务商时关注的“热点”,一些企业甚至外聘专业咨询团队,参与制定产品选型方案与实施策略,分析投资规模、预测产品上线后的投资回报。

虽然物流信息化市场前景看好,但企业信息化投资更为理性,对开发商的选择也比较谨

慎。对已建系统的企业调查显示,不同规模的企业,对于物流信息化系统最为看重的因素有所差别,中小型企业最为关注产品的易用性和价格适宜性,大型企业最为关注开发商的行业应用经验和系统的安全性。

3.1 中小型企业物流信息化关键务求:操作便捷、功能强大

中小物流企业在选择软件时,更强调软件的操作便捷与功能强大,在价格上寻找适中。在上海新发展国际物流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的信息化项目主管看来,物流软件需要既能管理货物和资金,又能管理员工,使信息能够随时查阅和分析。青岛创佳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也认为,物流软件要适合自身企业的业务发展需求,同时,软件商后续服务要跟上。

图三 中小型企业投资物流供应链软件重点关注的十大因素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不论是制造、商贸企业的物流供应链,还是专业物流公司的第三方物流,信息化是手段,协助企业更加便捷的完成业务是最终目的。

虽然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在逐步提高,但普遍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即使有一定的战略规划,也没有执行或者执行效果不佳。本次调查发现,有80%的中小物流企业没有制定完整的战略规划,而在制定完整战略规划的企业中,仅有一半以上能够按照规划有步骤的执行,其余的或是在领导人的指示下才能执行,或是执行起来步履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软件发展的软件就尤为重要

3.2 高端企业信息化诉求关键:安全、稳定

规模较大的企业一直强调软件的安全与稳定,而且软件一定要偏重于管理职能。由于高端企业的规模比较大,员工数量多,如果管理不到位,用再好的软件也会事倍功半,只有将企业内部信息化与管理有效的结合,才能发挥这些企业的长处。中外运山东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说:“我们需要软件开发商根据我们自身的需求,开发出适合我们自己的软件产品,在后续的服务上也一定要跟上。”

图四 大型企业投资物流供应链软件重点关注的十大因素

应用了博科资讯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系统的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在全局供应链的应用模式下,全面协调整个物流供应链系统的控制和管理能力,实现包括中心公司、供应商、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供应链组织管理,并将整个集团的运营管理纳入规范化的可控范围之内,缩短企业管理垂直间隔,实现高度透明的运营管理模式。

4、2008—2010年物流信息化市场规模预测

从本次调研结果看来,随着物流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程度日趋完善,在未来五年内,物流软件行业将会一直持续高增长的态势。物流信息化调研中心认为2008-2010年,中国物流供应链软件市场仍将处于爆发增长期,市场规模预测如下:

图五 2008-2010年中国物流软件市场规模与增长率预测

物流思想的演变经历了以下过程:20世纪50年代前强调运输效率;20世纪50年代强调物流成本、客户服务;20世纪60年代强调综合外包;20世纪70年代强调运作整合与质量;20世纪80年代强调财务表现和运作优化;20世纪90年代强调客户关系与企业延伸;21世纪强调

供应链整合管理。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供应链在市场竞争中的战略地位以及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决定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都将围绕供应链展开。因此,物流供应链软件的成熟与应用将关系到中国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在中国企业提升供应链的过程中,中国物流供应链软件市场将得到成倍的增长与爆发并走向成熟

第五篇:对食品药品监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几点思考

对食品药品监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几点思考

点击数:522来源:仙居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者:吴天中(2011-09-06)

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二五”规划中将“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列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体现了中央一贯强调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食品药品安全已不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是公共安全的基础,需要用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的办法加以解决。

人民群众普遍要求提高生活幸福指数,从我们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职责来说,就是要让群众享有数量充足、质量安全有保障的食品和药品。作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坚持公众利益至上原则,维护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改进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发挥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破解食品药品安全的各种难题,理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健全应急体系,实行更加全面和综合的治理,增强监管合力,提升监管效能,保障群众饮食用药的安全。

一、关注民生,破解难题,推进食品药品科学监管

改善和保障民生问题不仅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政府行政必须优先实现的基本职能,也是需要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政府既要承担起直接提供各类服务的职责,又要善于 借助所掌握的权力、权威和信息、资源,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使其参与解决民生问题。食品药品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群众关注的就是需要我们着力加以解决的。今年我们结合平安建设“六大”专项整治行动的要求,努力查找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难题予以破解。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具有动态性、反复性、积累性的特点,对于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要坚持“长期抓,反复抓,系统抓,合力抓”的思想,要坚持不懈地抓,一年一个新台阶,年年有新进步。强化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着力解决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有效破解监管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的保障水平。要推进科学监管,食品药品安全已不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是公共安全的基础。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极有可能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甚至影响政权稳定。要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严格的管理和严密的制度设计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当前食品药品安全违法事件仍处于多发阶段,社会诚信普遍缺失,要抑制违法行为多发势头,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诚信,更加凸显制度设计和监管者有所作为的重要性。监管部门作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主导者,必须牢固确立严格依法行政,从严执法监管的理念,通过建立科学实际的食品药品安全奖惩机制、监督质量评价机制等措施落实监管者的责任。

二、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健全食品药品工作格局

食品药品安全涉及环节多,面广,技术要求高,并与每个人的生活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国内这些年监管实践证明,仅靠政府部门,难以解决食品

药品安全的问题,而要发挥各方作用,构建“事前预防、事中规范、事后惩戒”全社会防控体系。一是要完善考核评价办法,构建“地方政府负总责”的格局。各级地方政府都将食品药品安全摆上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突出位置,我省颁发了《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明确了地方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将其纳入到官员目标考核中,进一步推动了构建“地方政府负总责”的格局。各级地方政府要切实建立健全目标考核机制,明确界定各监管部门工作目标和任务;完善责任追究制,将食品药品安全纳入行政首长问责范围;健全监管网络,将监管组织延伸到乡镇(街道)、村居,明确职责、机构、经费和人员;定期评估和分析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药品安全状况,针对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落实监管责任,切实担负起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责任,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二是要落实“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机制,确保监督措施到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是一项复杂工程,因此,各个部门和单位既要严格按照政府职责分工要求,切实履行监管职责,避免职能交叉、多头执法和监管真空,又要注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为避免出现监管盲点,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落实各部门、各环节、各岗位的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监管,处处有人负责。建立健全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如举报制度、联合执法制度、奖惩制度等,规范各相关部门严格按制度办事,规范监管人员的执法行为。加强食品药品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配备功能齐全的执法装备,使之具备对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健全部门协调配合的联合打假机制、快速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机制,形成职责清晰、无缝衔接、运转高效的监管体制。三是要强化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整个食品药品安全的基础,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是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的前提条件。应紧紧抓住落实企业责任这个关键,夯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要加大对企业法人及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企业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督促企业严格执行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对于发生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的企业,要依法追究企业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加大违法企业和违法行为的公开曝光力度。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退出机制,通过信用等级的分类,确定监管等级及监管频次,并褒奖守信企业,惩戒失信企业,营造共同关注食品药品安全的社会氛围。同时,积极推进强制退出机制,对经常违法、严重违法及造成严重后果的企业和经营者责令其强制退出市场。加强行业自律,加大协会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协会规范本行业组织及从业人员的商业行为、维护行业内部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和环境,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四是要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督网络。继续加强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改变农村群众食品药品意识淡薄、知识匮乏、维权意识差以及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多的现状,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同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媒体等的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监管效能和服务质量

台州市委三届十六次全会《决定》中指出:全面推进“数字台州”建设、尽快形成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当前我们的监管工作仍处于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食品药

品流通领域的秩序还有待完善,涉药企业数量的增加、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监管队伍更显薄弱,如何让有限的监管资源产生最大化的监管成效,信息化管理平台无疑是一个有力的工具,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使用,一是健全药品质量追溯制度。通过药品信息化管理平台,药品经营企业的药品信息能够及时的汇总到局管理端数据库中,通过对流通领域药品实时数据的控制,做到辖区内药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跟踪,为药品安全应急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下一步的餐饮服务监管中,也应健全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安全责任链,确保餐饮服务的安全可追溯。二是保证GSP规范落到实处。药品经营企业需要通过GSP认证,在通过认证后往往又不能长期保持规范性经营,容易形成认证做一套,日常经营又一套的情况,GSP规范的精神是将质量管理贯彻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企业从购进药品到库存保养到销售终端都在企业的GSP管理平台中完成,而GSP管理平台则能提示企业何时做、怎么做。在信息化系统的协助下,企业能克服原来经营模式中人为负面因素,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将GSP工作落到平时、落到实处。三是引导诚信经营。政府在诚信体系建设应发挥导向作用,药品监管工作的难点之一,在于药品经营企业均为个体私营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目的,守法诚信、服务群众的理念较为缺乏。我们要帮助企业克服侥幸与惰性心理,引导企业诚信经营,自觉养成规范经营的习惯,大多数企业经营管理不到位,并非完全出于主观故意,而是没有真正养成规范经营的好习惯,我们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随时对企业进行线上监管,无疑对企业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和督促,有利于企业逐渐养成规范经营的习惯,使规范经营成为一种常态,提高企业总体和长远管理质量,提高企业业主的诚信意识。

下载中国公布《直销管理条例》加强对直销业监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公布《直销管理条例》加强对直销业监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监管体系及统一监管

    中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监管体系及统一监管 一、 中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背景 2017年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

    试析开放体系下中国对外资银行的审慎监管

    试析开放体系下中国对外资银行的审慎监管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2013-06-22 09:00:34 ]阅读:731作者:张伟华编辑:studa201211 论文摘要 按照加入WTO的承诺,我国已于2006年年底向......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的影响 班级:09国金(1)班姓名:詹茂开学号:0904020110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管理 【摘要】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所包含的儒家、道家、法家等......

    美国社会管理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社会管理对中国的启示 作者:王喜梅 张桥云 时间:2013-04-22 浏览次数:0 次 当前我国既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于社会矛盾多发期,社会秩序、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都处在深刻的......

    品牌管理,对中国老字号的分析

    中国“老字号”企业如何创新发展、与时俱进,我认为主要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快体制创新以及技术创新,激发老字号企业的发展活力。 老字号企业要解决面临的老化问题,必......

    对毕节地区网络监管队伍的建设与管理的几点认识

    对毕节地区网络监管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几点认识周军自从全省在互联网工作座谈会召开之日起,2010年已得半年有余,毕节地区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与我省对互联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出口监管仓库及所存货物管理操作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出口监管仓库 及所存货物管理操作规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海关对出口监管仓库及所存货物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出口监管仓库及所存......

    公共选择理论对中国公共管理的几点启示

    【摘 要】公共选择是当代西方新兴的一种理论,它强调用经济的手法来分析政治问题,对公共领域的各种复杂现象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本部分内容试图借助于这一分析工具对当今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