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泰勒管理理论对中国企业管理的启示
泰勒管理理论对中国企业管理的启示
作者: 不详 浏览次数: 344
一、科学管理内容
泰勒于1856年出生在美国费城一个富裕的家庭里,19岁时因故停学进入一家小机械厂当徒工。22岁时进入费城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开始当技工,后来迅速提升为工长、总技师。28岁时任钢铁公司的总工程师。1890年泰勒离开这家公司,从事顾问工作。
1898 年进入伯利恒钢铁公司继续从事管理方面的研究,后来他取得发明高速工具钢的利。1901年以后,他用大部分时间从事写作、讲演,宣传他的一套企业管理理论,即“科学管理----泰勒制”。代表作为《科学管理原理》泰勒的科学管理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5条:工作定额原理、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标准化原理、差别计件付酬制、计划和执行相分原理。
1、泰勒认为,为了发掘工人们劳动生产率的潜力,首先应该进行时间和动作的研究。所谓时间研究,就是研究人们在工作期间各种活动的时间构成,它包括工作日写实与测时。
所谓动作研究,是研究工人干活时动作的合理性,即研究工人在干活时,其身体各部位的动作,经过比较、分析之后,去掉多余的动作,改善必要的动作,从而减少人的疲劳,提高劳动生产率。
所谓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即主张一改工人挑选工作的传统,而坚持以工作挑选工人,每一个岗位都挑选第一流的工人,以确保较高的工作效率!
标准化原理是指工人在工作时要采用标准的操作方法,而且工人所使用的工具、机器、材料和所在工作现场环境等等都应该标准化,以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2、泰勒认为,工人磨洋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付酬制度不合理,计时工资不能体现按劳付酬,干多干少在时间上无法确切的体现出来;他认为,要在科学地制定劳动定额的前提下,采用差别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定额!
3、泰勒认为应该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应该把计划和执行分离开来。计划由管理当局负责,执行由工长负责,这里的计划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时间和动作研究
(2)制定劳动定额和标准的操作方法,并选用标准工具
(3)比较标准和执行的实际情况,并进行控制
二、泰勒科学管理的二重性
列宁认为:“泰勒制--也同资本主义其他一切进步的东西一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丰富的科学成就,即按科学来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精确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制度等等”。
三、泰勒科学管理的贡献
1、泰勒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
2、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和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
第二篇: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作者:
班级:
学号:
Email:
摘要:
本文分别从儒家文化谈企业文化建立和企业健康发展,从道家文化谈企业管理方式,以及从《三国演义》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三个方面讲述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深入发掘出中国传统文化可供当代企业管理借鉴的部分。
关键字:
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人力资源
一、引言:
当下,借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很多新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如何保持企业的生命力呢?很多企业选择了向国外成功企业学习。然而,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我们发现,很多情况下,国外的管理模式在国内并不适用,很多企业面临无法树立品牌形象,老板费力不讨好,员工跳槽等诸多问题。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带您品味数千年来,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文化积淀,从中总结出当代企业管理过程中可以借鉴的理念。
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分别是从儒家文化谈企业文化建立和企业健康发展,从道家文化谈企业管理方式,以及从《三国演义》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第一部分将探讨企业文化的必要性,以及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在第二部分中,本文将简述道家文化对社会的作用,以及道家文化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具有的重要启示。第三部分,本文将深度剖析中国社会的人力资源状况,企业使用员工的误区,以及《三国演义》中可供我们借鉴的用人理念。
二、从儒家文化谈企业文化建立和企业健康发展
1、从儒家文化谈企业文化建立
谈企业文化的建立就要先谈什么是企业文化,以及建立企业文化的原因。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道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那么,为什么要建立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就在于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整体和企
业成员的价值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企业文化可以约束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在员工中间产生凝聚力,激励员工积极工作。而且,企业文化的传播将帮助树立企业的良好公众形象,提升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企业文化理论是在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创立和发展起来的,最能够体现市场经济运行发展的需要,也只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才能最好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多种方式和途径。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借鉴传统思想文化的合理成份,并加以改造和利用。分析研究儒家思想文化,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可以给我们如下启示:
企业要十分注意文化建设,发挥文化的作用。儒家思想文化在中国历史和现实中的重大作用表明,文化是一种持续发挥作用的巨大力量。这种作用对于企业同样是十分重要的。企业文化管理是当今一种先进的具有哲学意义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将发挥巨大的作用。独具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能产生巨大的品牌效应。无论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如“微软”、“福特”、“通用电气”、“可口可乐”,还是国内知名的企业集团,如“海尔”、“联想”等,他们独特的企业文化在其品牌形象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品牌价值是时间的积累,也是企业文化的积累。
2、从儒家文化谈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外部关系。强调人际关系和外部关系的和谐是儒家思想的特点之一。这一点与现代企业管理是相一致的。我们将儒家思想与现代管理理念相融合,可以对企业内部关系,以及企业与社会、自然的关系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和认识。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企业保持活动的重要因素;服务社会,双赢共进是企业与市场竞争相适应的价值理念;天人合一,保护环境是现代社会和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总之,学习借鉴儒家思想的这些合理成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道德和信用在企业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儒家思想包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观念,这些观念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可取的。它认为,人“性相近也,习相远”,鼓励年轻人奋发向上;在人际交往中,它强调忠、恕,就是要以忠实诚信的态度对人,以恪尽职守的态度待事。讲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反对“巧言令色”,等等。从当前的实际来看,无论是加强道德建设,还是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对于企业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现实课题。因此,借鉴儒家思想的这些优秀成分,对于企业职工的道德建设,打造诚信企业,都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从道家文化谈企业管理方式
1、道家文化的现实意义
道家文化在大家普遍看来是很虚幻的,然而,道家文化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尤其在利欲熏心的当今社会。道家思想中内蕴的时代忧患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是疗救社会弊病, 保证社会健康、文明发展的思想武器。道家思想主张直面社会,对社会的统治者以及维护其统治的政治制度、思想敢于大胆地怀疑和批判, 探刻地揭露建立在阶级对抗关系匕的文明社会掩盖下的种种罪恶与苦难, 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和谐”,其中道家的“和谐”思想是表达得最深刻、最富有哲学意味的。“道法自然”把整个世界看成是一个顺其自然发展的相互联系的整体,整体的和谐正在于各自皆按照自己的状况自然而然地发展,而非靠他力的强迫,这是一种保有个性特色的真正的和谐观。
2、道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启示
(1)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道家文化中对现实深刻的揭露,对社会阴暗面赤裸裸的批判精神反射到今天的企业管理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在当今社会中,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厂纷纷建设到发展中国家,企图逃避社会责任,这样的新闻已屡见不鲜,而这些企业也蒙受着来自各方的指责,甚至牵涉到这些企业所在的国家。一家优秀的企业并不应该仅以赚钱为目的,规模越大,产值越大,身上背负的社会责任越大,一家优秀的企业,首先应该是一家良心企业,致力于服务社会。
(2)企业的内部管理
道家思想对现代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老子的“清静无为”、“有无相生”、“反者道之动”等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都有密切联系, 尤其是时尚的“软性管理”的艺术在老子等道家的著作中得到了反复地阐述。
清净无为并不是无作为,而是强调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不违背客观规律,依照企业自然发展的形态进行调整。老子及其道家的这种思想,正在为中国和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所重视, 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如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美国贝尔实验室, 以及我国成都恩威集公司等, 都是用道学智慧来指导管理企业而成功的典范, 说明了老子及其道家思想是当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致胜法室。
四、从《三国演义》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中国社会的人力资源状况
随着人类跨入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日益呈现出不断加速的整体态势,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凸显,知识经济初现端倪,创新浪潮在全球涌动,生产
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新经济正在蓬勃兴起。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观念的不断涌现,为人类开发利用自然提供了巨大的能力,也为人类自身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经济发展的资源依赖逐渐发生转变:从以自然资源消耗为主转向以劳动者的智力(人才资源)消耗为主,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指出:“绝对具有控制力的资源与绝对决定性的‘生产要素’,现在既不是资本,不是土地,也不是劳动,它是知识。”
然而,人力资源丰富而人才资源相对缺乏,恰恰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之一。低素质的劳动者在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上唱主角,吸引外国投资商的不是人才资源,而是丰富的人力资源,这一点束缚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三国演义》给我们的启示
(1)《三国演义》中人才兴盛的原因
首先,黄巾起义严重打击了东汉腐朽政权,严重削剥了东汉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打破了以往高级官吏出自将相之家的状况,出现了自由竞争的局面;其次,东汉中后期士人互相品评之风盛行,各个类型的人才在这种竞争的环境下成长起来;最重要的,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是三国人才兴盛的重要原因,有才干的人能有用武之地使得人才源源不断地产生。
(2)《三国演义》的用人哲学
首先,《三国演义》中体现了深刻的“以人为本”思想。曹操数哭郭嘉、典韦,礼贤下士,刘备三顾茅庐,终盼得卧龙出山,孙权对周瑜言听计从,对鲁肃毕恭毕敬,与张昭情同兄弟。贵为一方枭雄的几个人对于人才无不十分恭敬,甚者帮助谋士将领照顾家人,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国时期人才兴盛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统治者知人是善用。许多名士将领出身寒门,按照两汉的政策,根本没有出头之日。然而,统治者深入发现人才,了解人才,终于使许多人才脱颖而出。
统治者注重培养与部下的感情是牢牢将人才留在自己身边的又一个关键因素。比起幼子夫人,刘备更心疼杀得血染征袍的赵云。为请诸葛亮出山,他竟哭得“泪沾袍袖,衣襟尽湿”,敬慕之心,何其诚恳?徐庶要走,他送了又送,哭了又哭,令人读之心酸。关羽被害,他竟“一日哭绝三五次,三日水浆不进,只是痛苦”,以致“泪湿衣襟,斑斑成血”。刘备正是凭着“感情投资”这种手段,赢得了“人和”这个战略优势。
《三国演义》里的用人艺术值得我们现代企业学习和借鉴,对现代企业来说,我们应从
《三国演义》的用人艺术中得到如下启示:充分了解人才的能力、个性和德行,尊重人才的需要,并不断满足人才的需要,倡导情感管理,营造朴素真诚的情感氛围。
五、小结:
本文通过探讨儒家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可供借鉴之处,总结出企业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非常必要,儒家文化中的忠恕思想,对于当代中国企业中人员管理很有价值。接下来本文从道家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得出结论,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折射到现实中告诉我们,一个新兴的企业要遵循它自然的发展规律,不可冒进。最后,分析了当前我国的人力资源状况,从《三国演义》探讨了人力资源管理中值得借鉴之处,比起西方国家冷冰冰的制度,我国传统的情感管理,深入了解人才特点和人才需求的管理方式更适合当下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孙伟 杨丽 《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J】,《中国石油企业》2010年 第4期
【2】史向前《道家思想文化的现代意义研究概述》【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1996年第1期
【3】魏颖,《三国演义》的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及其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D],贵州大学,2006年5月
【4】[加】弗郎两斯·赫瑞比.管理知识员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年
【5】邱州鹏,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对中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月第8卷第1期
第三篇:公共选择理论对中国公共管理的几点启示
【摘 要】公共选择是当代西方新兴的一种理论,它强调用经济的手法来分析政治问题,对公共领域的各种复杂现象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本部分内容试图借助于这一分析工具对当今中国的公共经济、公共政治以及公共文化三大领域作一次系统的分析,以期能为中国未来的走向提供一点参考。
一般认为,私人领域是通过市场交易得以组织的,公共领域则是通过政府规制才得以组织的。公共领域原则上要求通过一体化命令来组织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所有人员都向一个执行长官负责。私人领域的协调通过市场体制实现,该体制通过竞争性购买和销售来治理经济关系。就中国的现状而言,由于长期以来事实上一直存在着“公家的”与“自己的”这种划分,并且“公家”一般总是排在“自己”之前,“公家人”本位主义由此形成并一直存有广泛的影响,因此,我国公共领域中的选择性问题就尤为突出和明显。
一、对我国公共经济领域的启示
公共经济不一定是一个排他性政府垄断经济。它也可以是-个混合经济,在其中私人也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但这一点在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忽视,表现出来的一个较为明显的后果就是公共服务、公共工程等公共经济项目由政府独自包揽,由此形成的公共经济领域的主体单元化格局暴露出了其生命力不强的弊病,这种弊病直到今天依然时不时发作。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就必须认识到,公共经济市场化之路是我们所面临的选择。依据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自由经济理论的观点,市场具有重要的自我规范、自我治理的功能。斯密认为:
在国家内,各个人为改善自身境遇自然而然地、不断地所作的努力,就是一种保卫力量,能在许多方面预防并纠正在-定程度上是不公平和压抑的政治经济的不良后果。这种政治经济,虽无疑会多少阻碍一国趋于富裕繁荣的发展,但不能使其完全停止,更不能使一国后退。如果一国没有享受完全自由及完全正义,即无繁荣的可能,那世界上就没有一国能够繁荣了。幸运的是,在国家内,自然的智慧,对于人类的愚蠢及不公正的许多恶影响,有了充分的准备,来做纠正,正如在人体内,自然的智慧,有充分的准备,来纠正人类的懒惰及无节制的不良后果一样。
公共经济由于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在考虑经济运行效率的同时,还要考虑大量的诸如社会公平之类的非经济因素,其非市场决策的一面同私人经济相比更为突出,因而不可能将它与私人经济完全等同对待。在公共经济运行过程中,必然有代表“公家人”利益的政府公务人员的参与,而不可能完全或过多地交给私人或依托于市场。在我国,“公仆”原则将我国的政府公务人员看作是无私和超世俗的,他们始终代表公共利益,努力谋求社会福利最大化。在理想的“公仆”原则规治之下,公共经济领域之中是不可能出现违背公众利益的寻租现象的。但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公共工程招标过程中出现的大量的寻租现象便是佐证。
二、对我国公共政治领域的启示
在中国的政治领域中,由于政治领域中的约束规则本身不够健全以及“公仆”的“好人”定位,所以相应的情形是政治领域中的决策者约束机制不够明确,这事实上造成了一种人为的分化或者说一种人为的不平等一处于强势的政治家与处于弱势的民众。这里必须指出的是,中国的政治机制本身的设计是非常科学的: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政治机器的核心负责国家意志的决定和表达;人民政协为国家意志的合理表达提供参考意见和咨询;人民政府负责实施与执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负责秩序的维护与补救;人民军队负责维护国家安全。而由一方面作为中国民众利益的最忠实的代表者,另一方面其本身又是产生于民众之中并和民众血脉相连的中国共产党负责统筹全盘,这为政治机器提供了最好的指挥和协调,可以最大化地将社会偏好转化为国家意志。可以这样说,就政治权力的配置与分工制衡而言,在战略设计上,我们是无可挑剔的,我们的问题是,就各个具体细节上的约束规则而言,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亟须解决。这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逐步完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设法提高我国国家公职人员的综合素质。
除此之外,我们进一步开出的处方是:加强和完善选举制度建设,使人民代表真正能够代表民意;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使官员的选用更加科学;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强化法制观念;加强党组织建设,使其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继续推行民主的观念,使之深入人心。
三、对我国公共文化领域的启示
综观人类历史,可以看出,在多元文化交相辉映的时代会出现繁荣的文化景象,这一点,在西方文明和华夏文明的演进过程中都可以找到佐证。古希腊时期的文明灿烂辉煌,涌现了一大批文化精英,比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德谟克里特、斯多葛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等。究其原因,一个关键因素在于这一时期西方的政治开明。到了中世纪,基督神学思想主宰了欧洲,因而没有为其他思想留下发展的空间,与此相对应的是,中世纪西方文明的衰落。到了近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再一次启发了西方的政治智慧,点燃了西方文明的火花。
开明政治必须给人们思想上的最大化的选择自由。“社会选择理论面对的问题是协调不同的利害关系和有分歧的价值观念。—种经济体制,实际上任何社会体制也是如此,应该尽可能满足它的成员的需求。”作为关心社会选择的公共选择理论,在这一方面无疑对我们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公共选择机制本质上是一种把社会成员的个人偏好转换成社会决策依据的机制,这种机制在多大程度上显示个人的真实偏好直接影响着决策的效果和资源的配置效率。”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无论在私人还是集体行为中,有目的的个人可以被看作是基本的决策者,这就是说,个人要求最大的选择自由,即根据自己愿望选择任意替代方案的自由。
在当今中国,应当使开明政治的气氛更浓,为各种思想、文化、学说在中国的自由运转提供更好的制度空间。开放时代中的开放的中国需要有一种开放的理论作为行动的指针,显然,这一点已为中国的政治精英和富有民权意识的民众所共识。在文化领域,提倡多元并存是必要的,只有这样人们才会有更好的选择的余地。人们通过各种比较之后作出的选择具有广泛的合法性,这有利于中国的稳健发展。开放的发展的马列主义是一种包容的理论,在同多元文化的竞争过程中必然能够不断吸取它们的精华而保持时代的生命力,并且也必然会成为中国民众的理性选择。
第四篇:对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学习感悟
对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学习感悟
姓名:陈欣学号:2009200040班级:09投资一班学院:经济学院
一、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泰勒的科学管理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5条:工作定额原理、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标准化原理、差别计件付酬制、计划和执行相分原理。
1、泰勒认为,为了发掘工人们劳动生产率的潜力,首先应该进行时间和动作的研究。所谓时间研究,就是研究人们在工作期间各种活动的时间构成,它包括工作日写实与测时。所谓动作研究,是研究工人干活时动作的合理性。所谓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即主张一改工人挑选工作的传统,而坚持以工作挑选工人,每一个岗位都挑选第一流的工人,以确保较高的工作效率!
标准化原理是指工人在工作时要采用标准的操作方法,而且工人所使用的工具、机器、材料和所在工作现场环境等等都应该标准化,以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2、泰勒认为,工人磨洋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付酬制度不合理,计时工资不能体现按劳付酬,干多干少在时间上无法确切的体现出来;他认为,要在科学地制定劳动定额的前提下,采用差别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定额!
3、泰勒认为应该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应该把计划和执行分离开来。计划由管理当局负责,执行由工长负责,这里的计划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时间和动作研究(2)制定劳动定额和标准的操作方法,并选用标准工具(3)比较标准和执行的实际情况,并进行控制。
二、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和巨大意义
1、首先采用实验方法研究管理问题,开创实证式管理研究先河,为管理学研究开辟了一片无限广阔的新天地。
2、开创单个或局部工作流程的分析,是流程/过程管理学的鼻祖。
3、率先提出经验管理法可以为科学管理法所代替,从而开拓了管理的视野。
4、率先提出工作标准化思想,是标准化或基准化管理的创始人。
5、首次提出管理转变必须考虑人性
6、首次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区分开来,管理首次被审视为一门可研究的科学。把管理从生产中分离出来,是管理专业化、职业化的重要标志,管理因此被公认为一门需要独立研究的科学。
三、对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学习感悟
1、用科学来取代经验,不要迷信或树立权威,要敢于质疑,研究,剖析现实中的问题,规则。实践出真知!
2、事实最有力量,事实最难体现;要用合适的方法体现事实,用事实推动工作和学科的发展。
3、认识人性,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科技以人为本。只有我为人人,人人后方为我。企业上下员工团结一致,才能创造利润,带领企业不断向前蒸蒸日上。
4、朴实=伟大,这在泰勒身上有着明显的体现。在中国的古典文学《道德经》中便有说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不仅是一个管理者应该具备的,而且包括我们普通人,也应该朴实,平易近人,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5、理论是次要的,而方法则是无比重要的,理论可以过时,也可以被新理论代替,而方法则具有更多的生命力,能够对后继理论和实践提供更多指引,因而具有更加深远和根本的意义。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中的科学成分,发挥它的价值,将它用于实践,还应该在发展中不断地对他修正,不断地发展完善。
第五篇:目标管理理论对高校教师管理的启示
目标管理理论对高校教师管理的启示
摘要:目标管理理论是一种过程型的激励理论,强调管理双方通过组织目标的共同设置、实施、检查和评价来激发动机、指导行为、发挥整体的组织绩效。提出运用目标管理理论对高校教师进行管理。强化教师主体在管理中的参与意识,实施管理目标激励机制,合理协调教师目标与学校目标之间的关系,实现高校教师管理的科学化。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师管理;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在科学管理和行为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管理理论。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在他所著的《管理实践》一书中,以“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为命题,系统地阐述了这一理论。其中心思想是:一个组织通过上下级共同参与制定组织目标和个别目标,使个人从中受到激励,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从而促成组织团队的建立,发挥整体的组织绩效。[1]当今,目标管理已成为一种激励技术,成为员工参与组织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有效发挥团队合作,提升创新能力以及培育部属才能的管理方法,在我国高等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目标管理理论对教师进行管理,就可实现管理的规范、有效、科学。
一、实施目标管理的意义
目标管理理论强调主体的参与性,认为目标的实施者同时也是目标的制定者。在制定目标时,重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 的参与和协商,让员工参与目标的制定是目标管理的一个关键要素,员工参与了目标的制定,才能接受目标并按目标的要求去实施,在高校教师管理中,强化教师主体的参与意识,就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其积极性。
教师是高等学校中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既依法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等权利,也有权利和义务对涉及学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出谋献策,提出建议与意见。但是,在我国高等学校,长期以来教师只是被动地按部就班地进行工
作,教师很少参与学校发展目标和规划,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这既影响了学校发展目标、发展规划、管理规章制度的顺利实施,也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你说你的,我干我的”现象,要转变这种现象,在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做到:一切管理均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强化教师主体的参与意识,树立教师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的观念,学校在制定远景规划、学科建设规划、管理规章制度时,要广泛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发动广大教师自觉地参与学校决策,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不断从教师的 创造性实践中汲取营养,使学校发展和管理目标的制定不断规范化。并且具有可行性,教师自己参与了目标的制定过程,就会努力地去为这个目标付出、奉献、创造性地工作,目标实现了,他们也就会更有成就感。
二、目标管理的具体实施方式
目标管理理论强调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发动机,指导行为,使员工需要与组织的目标挂起钩来,以激励他们的积极性,运用这一理论,通过目标设置、实施目标激励,不断提高教师在开发智力资源,开展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积极性,就可实现 对高校教师的有效管理。
高校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特殊的专业活动,由于其工作的性质、任务、社会地位、文化教育程度等特点的影响,形成了高校教师需要的特殊性;精神文化需要的优先性;创造、成就需要的强烈性、自尊、荣誉需要的关切性;物质需要的精神丰富性。[2]分析教师需要,根据教师的工作特点与心理特点,因人、因地、因事,遵循目标管理理论,通过目标的设置实施目标激励:第一,通过宣传、奖励等手段,激发教师追求高层次需要的欲望,使教师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去,并用自己的全部才能做好本职工作。第二,利用信息资源,及时通报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势,动态及本校教师的状况从而引发教师的危机感,增强其紧迫感,使其更加努力工作。第三,激发、培养、爱护教师的成就感。通过荣誉评定,定期选送优秀教师参加进修、学习、培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开发智力资源,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机会。
三、教师个人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必须协调一致
目标管理理论强调目标管理是系统整体的管理,一个组织的总目标是由一系列子目标组成的目标体系,个别目标只有与组织的目标协调一致,才能促成组
织团队的建立,才能发挥整体的组织绩效,在高校教师管理中,要把教师的个人目标和学校的发展目标以及国家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形成 目标链,通过目标管理,合理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引导教师树立全局意识,不断提高学校工作的向心力和内聚力,有利于学校整体目标的实现。目标是组织系统中系统功能的集中体现,目标反映人的需要和动机,是人们在一起共同活动的基础,共同的目标一旦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它不仅能指导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一个组织必须建立其大目标以作为该组织的方向,任何计划都是尺度、准则、灯 塔、路标,为实现其大目标。组织中的管理者必须设定基本单位的个别目标即子目标、子目标之间、子目标与总目标之,相互制约,互为条件,具有相关性,他们都可分解成各个单项,或低一个层次的子目标。形成从属和递进的关系,具有可分性,各子目标在目标体系中都有自己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都是一个具体的标尺,都是不可替代的,具有相对独立性,每一个子目标都是自己总目标的子目标,由总目标决定,与总目标 一致,具有统一性,个别目标只有与组织的目标协调一致,才能促成组织团队的建立,并得以发挥整体的组织绩效。
四、建立健全目标管理的检查与评价制度
目标管理理论强调对目标与目标体系的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进行检查与评价,在目标实施过程中,管理者定期向员工通报目标完成的检查和评价情况,让他们随时对照标准衡量自己的工作成果,看自己的工作是否符合目标的要求,在目标 实施完成后,管理者要把原目标与部属实际执行的成果加以比较,以测定和验证目标的完成情,并给予公平公正的评价以激发人们为完成更高的目标而努力,为了强化高等教育管理的检查和控制功能,我们国家在建立、健全高等教育的评估制度,它是对高教系统各种状态的变量进行观察、测量、评定、分析比较的过程。[3]学校内部自行组织实施的自我评估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对教师的检查和评价则是校内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的工作开展有效的检查与评价活动,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符合实际,且简单易操作的教师绩效评估系统,以发挥导向和激励作用。教师是脑力劳动者,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特殊的专业活动,不同于物质生产劳动、物质财富生产者。可以通过产品的数量与质量以计件工资的形式来体现其创造的劳动价值,而教师的劳动面对的是复杂的人,他们
劳动价值的实现比较迟效与间接效果比较隐蔽,对教师的工作做出及时而科学的评价比较困难。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是根据评价主体对评价客体的主观印象或态度进行定性评价,容易导致评价的结果与评价的客体不一致甚至相差甚远,从而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对此,高校应在广泛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可行的管理目标,根据目标的实现情况来测量教师的工作绩效和教育教学质量,把目标化为有形、可估量的指标,使之成为有效的衡量标准,但同时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并非所有的指标都能量化,科学的评价是定量与定性评价的有机结合。高校教师在专业、学术上一般都有很强的事业心、成就欲,对所取得的成绩、成果是否被承认特别看重,他们可以放弃一些物质需要,但对荣誉以及来自精神上的褒奖很重视,一些高校的管理者在对教师的业绩进行评价时,有重少数,轻多数的倾向,各种荣誉往往集中在少数人身上,一个教师在拿到一两个荣誉称号之后,其他荣誉就可以像滚雪球一样地增多,因为管理者往往将,有荣誉作为评价高一级荣誉的必备条件,使多数教师感到希望渺茫,极大地挫伤了多数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要尊重他们的劳动,对他们的业绩给予合理的评价与充分的肯定,使学校的管理工作公平、公正、和谐。
参考文献:
[1]韩德乾.现代管理学概论[M].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6:84
[2]何钟秀.管理学概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64
[3]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0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