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的认识和思考

时间:2019-05-13 07:15: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的认识和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的认识和思考》。

第一篇:对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的认识和思考

对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的认识和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我国城市社区规模也不断扩大,对城市社区的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社区作为一个基层的社会自治组织,其独特的社会功能和作用也变得越来越明显。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逐渐成为我们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任务.但是,由于中国社会文化环境的特殊性,城市社区管理在真正的实践环节面临很多问题。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发展的问题如下:

一、我国的城市社区管理偏行政化

一方面,街道办事处政社不分的状况并没有大的改观,它仍然承担着过多的行政管理职能,工作量过大,经常处于疲于应付状态,其后果是既未能够明显减轻政府的社会管理负担,也没有能够很好地发挥自已应有的社会管理职能,致使社区成员越来越高的物质文化生活要求难以得到满足,同时也没有从更深层次上提高广大居民民主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另一方面,作为居民群众自治组织的居委会的工作方式也带有较浓厚的行政色彩,居民没有发言权和选择权,只是被动的接受管理。因为事实上居民委员会受街道办事处的领导,所以其日常工作不得不服从街道的安排,进而也陷入了繁杂的具体事务之中。这不但造成基层社区管理的超负荷运转,减低了管理效能,而且有悖于居委会成立的初衷。居委会行政色彩浓厚,社区自治功能缺失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自治的主要载体,从字面上看,居委会只是具有协助政府的义务,并不具有代理政府部门行使职权的行政管理职能,但是实际上社区承担了大量来自政府的职能工作。社区居委会的行政色彩还体现在经费使用、人事任免上。一个自主充分的社区,它对自己的事务有充分的自主决策权,能动用社区财力进行社区各方面的建设,选聘自己需要的人员为社区服务,发展社区事业,为社区居民谋福利。但当前,社区拥有的自治权是有限的,居委会更像是一级基层政府。在经费方面,社区的建设经费、办公经费、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源于政府。对每个社区每年拨多少经费,政府享有充分的裁量权,因而社区的建设状况一般取决于政府的经费投入程度。对社区而言,争取更多的政府经费资助是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举措,而社区工作人员则需要获得相应的报酬来生活,因此,社区对政府有极大的依赖性。在用人方面,社区的自主权也是有限的,政府一般掌握着用人权,以保证其各项政策方针得以在社区顺利实行。

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行政机构,对自身行政服务和管理的范围没有制定明确的制度规范,造成无权管理或越权管理。社区内的市、区属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分别受各自条条的领导,按条条的指令行事,与街道办事处之间的关系缺乏有效的政策和法律依据,往往造成社区事务相互推诿扯皮。社区内的社会团体等组织没有形成有效的行为规范,让社区成员来共同遵守。对于社区行为越轨者,社区组织也缺乏行政上或法律上适当而有效的惩罚。社区管理运行尚未形成条块结合的监督机制,有关专业管理部门权力过于集中,对它们的工作质量和一些不正之风难以进行监督和制约。

二、社区的资源很难做到真正的资源共享

在社区文化兴起之初,社区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基本是无偿的,许多社区单位和个人完全不计较得失及报酬,为推动社区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市场的日渐成熟,一些社区单位已经不可能长期无条件地提供资源(如体育场、操场、文化中心、文化馆等)。因为资源的利用和共享有成本及消耗,仅仅强调义务与无偿,影响资源所有者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享,这又是一大困境。

三、社区管理职能分工模糊

四、城市公民对社区管理的参与意识不够

城市社区管理中居民参与广度与深度有限。在社区管理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居委会平时几乎不召集居民参加会议,年终也只是邀请一小部分居民代表过来,开个茶话会,通报一年来的工作情况,谈谈下一年的打算,大家不提出什么异议,会议在掌声中结束。可见,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广度还是非常有限的。另外,即使居民参与,也主要局限于社区居委会组织的选举、捐款捐物、环境整治、治安巡逻、文娱活动等一般性社区活动,对于制订社区整体规划、决定居民群体利益的一些重大问题,普通居民很少参加。可见,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深度也非常有限,自然很难保证参与的效果

一些城市的社区已经进行了一些改革,也已获得初步成效。

1.减少了社区管理层级,提高了社区为民服务的效率

撤销街道办事处,实行区直管社区,打破了原有的社区管理模式,减少了管理层级,实现了扁平化管理,形成了区政府与社区的直接互动,降低了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失真,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居民,有效提高了区级政府办事效率和社区服务居民的水平,为构建“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12)当前,我国基层政府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服务辖区居民、推动经济发展等职责,减少办事环节、缩小政府规模、减小社会管理成本、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建设廉洁、高效、透明的服务型政府已成为社会共识。铜官山区“区直管社区”改革契合了当下社会的发展潮流,重构了城市基层治理结构,从长远来看,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步伐。

形成了区政府与社区的直接互动,降低了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失真,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居民,有效提高了区级政府办事效率和社区服务居民的水平,为构建“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12)当前,我国基层政府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服务辖区居民、推动经济发展等职责,减少办事环节、缩小政府规模、减小社会管理成本、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建设廉洁、高效、透明的服务型政府已成为社会共识。铜官山区“区直管社区”改革契合了当下社会的发展潮流,重构了城市基层治理结构,从长远来看,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步伐。

2.整合了社区的公共服务资源,提高了社区为民服务的能力

一是有效地增加了社区居民活动场所。6个街道办事处和49个社区整合为18个新社区后,节省了大量的办公用房。原有的办公用房除满足新社区工作用房外,全部作为居民服务、活动场所,大大增加了社区居民文化活动用房。二是降低了社区的财政资金需求。社区数量的减少,使得社区工作者人员经费支出和社区办公经费支出大幅减少,大大降低了区级政府的行政成本。三是提高了社区工作者的素质。改革后,一方面精简社区工作者队伍,另一方面部分区直部门、街道办事处优秀人才充实到基层,调整优化了社区工作者的年龄和知识结构。改革前的街道、社区共有工作人员569人,改革后精简至492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作人员也从40.9%提升至53.8%。(13)四是社区全员网格化管理的施行,有效地激发了社区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社区工作者变被动服务、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代理服务,大大提高了社区为民服务的能力。3.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理顺了基层政府与社区居委会间的职责关系

“区直管社区”综合体制改革撤销了街道办事处这一“二传手”,彻底改变了政府治理机制和权力运行方式。经过改革,原由街道办事处办理属于区直部门履行的行政执法、审批、管理等职责全部归还有关职能部门,属于社区自治组织、民间组织履行的职责分别归还给这些组织,形成了区直部门和各类组织各归其位、各尽其责、各履其职的局面。此举最直接的成效是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区政府各职能部门由后台发布指示命令的“大爷”变为在前台提供服务的“仆人”,这一转变减少了居民的办事环节,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增强了政府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也对政府自身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各政府职能部门需不断调整自身的行为,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4.扩大了居民参与的范围,深化了社区居民自治

社区居民自治是社会的发育、社会组织的生长、社会权利的回归,是居委会组织动员下的有序自治。新社区成立后,首先通过直接差额选举社区居委会成员,调动了社区居民关注社区事务的热情,增强了社区居委会联系居民、服务居民的意识,改进了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质量,使得社区居委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居民“代言人”。同时,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的成立,集中办理了社区行政性事务,简化了居民群众的办事程序,缩短了各种业务的办结时限,有效地减轻了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负担,进而使居委会有更多的精力带领社区居民组织开展居民自治。此外,社区社会组织的成立和各类社区公共活动的开展,扩大了居民参与的范围,拓展了社区居民自治的成长空间。

第一,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来培养社区居民 的参与意识,进行宣传教育时必须注意宣传方式。首先,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次,要注意宣传的广泛性,尽量使各个层次的居民都能接受,可以让那些具有公益意识和能力强的居民骨干来作示范,以达到宣传教育的效果;再次,要避免宣传教育方式的单一性,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方式,这样容易被更多的居民所接受。第二,可以组织开展志愿服务。首先,要培养一定数量的志愿者和热心于公益事业的社区领袖为社区服务,在社区当中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树立正确的互助意识;其次,要培育社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让社区居民有一种社区意识,把个人利益与社区紧密地联系起来;再次,要培养民主与宽容的社区氛围,它是志愿者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认同机制,是志愿者行动所必需的社会性基础设施。

1、坚持和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2、增强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功能,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

3、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健全社区服务体系

4、重塑社区公共文化,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总的来说,我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时间还不长,从总体上看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因此,问题也比较的突出。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不断的总结经验,找到城市社区管理的良策。针对目前的情况,我们必须努力发展社区多元管理主体,推动NGO在社区的发展,积极协调好政府与街道、居委会和NGO的关系,发展社区民主自治,增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切实地推动社区的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技术在社区中的独特的作用。我们应该相信,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很好地推动我国城市社区的建设,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构建和谐社会。

第二篇: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现状调查

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现状调查

——以临安、嘉兴市为例

(城市管理112班施祺炜201122010328)

【摘要】 社区管理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我国当前社区管理的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加强和改善社区管理的过程中,需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社区职能转变,加强社区立法,创新社区管理工具和培育优秀的社区管理团队。

【关键词】社区管理 社区服务 政府

一、导言

城市社区管理是中国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逐渐成为我们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当前,如何提高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的科学化水平,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性命题。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结合自身实情积极探索对这一难题的破解之道,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随着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开展,社区管理的主体逐步走向多元化,政府、社团组织、企事业组织及社区居民均有其各自发挥主导作用的领域。

二、调查研究

通过对临安市市民及对嘉兴市府南社区书记的访谈,笔者对于现阶段的中国城市社区管理有了一定的理解。在城市基层社区管理范围内主要存在两大社区自治组织,社区业主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它们作为基层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在社区管理中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社区居民的自治性,但在当前社区业委会和居委会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导致其并没有能够发挥其应该具有的功能。

(一)业主委员会

对于业主委员会来说,它们面临的问题有:首先,在部分的物业小区内,根本就不存在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的成立需要一定繁琐的程序,如果缺乏社区物业和相关部门的支持,社区业委会的成立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次,业主委员会的日常运转增加了社区业主的经济负担。业委会作为业主们的自治组织,其日常运转经费来源于全体业主的缴费,这无疑

增加了业主的经济压力。如果业主不愿意缴纳费用,业委会则根本无法正常运转。再者,通过对于居民的访谈,当前业主委员会存在五大难题:业主大会召开难、业主委员会筹建难、正常运作难、司法维权难以及对业主委员会及其成员监督难。

(二)社区居委会

对于社区来说执法权的空白是最大的问题,现在社区干部对于居民的种种不良行为只能进行劝说,这样效率不高,效果不好,也不能解决问题。其次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居民素质参差不齐,卫生情况也不容乐观,治安也比较差。再者,社区工作者人数不够,往往一个8000户的大社区只有寥寥9个人管理,管理力量严重不足。

(三)物业公司

在访谈过程中,笔者注意到,居民往往对于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的工作不甚了解,但是对于物业公司的服务却了解的一清二楚,并且能够提出很多的意见和建议。于是,我们可以这么说,对于居民而言,物业公司服务的好坏,决定了他们对于小区的满意程度。然而物业公司的选择也有不同的情况。有的地方是由业主委员会公开招标,有的是上级街道指派,有的是房地开发商在前期委托的物业公司。不同的渠道进入的物业公司的情况导致物业市场混乱,管理良莠不齐。其次,由于物业管理在中国的发展时间不长,有些年代久远的小区往往没有物业的管理,同时也因为社区居委会人手不足,使那些小区环境相当糟糕,居民反应很大。再者,管理层次不不清晰,有些物业公司表示社区区委会是自己的上级单位,而社区则表示自己和物业公司只是协作关系,管理略显混乱。

三、对策研究

(一)积极推进社区职能转变

社区职能转变的前提是政府职能的转变,目前的社区是在传统行政职能影响下的半政府运作状态,在各级任务的落实与执行中,社区成为各种政府职能的汇集点。在推进社区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两个方面:一是需要认真确定社区的职能范围,明确界定哪些职能必须由社区承担,哪些职能不需要由社区承担,并且通过法律法规等途径将其固化;二是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尤其是需要严格限制和规定具体管理职能的责任主体,打破上级给下级,一级给一级的不良现象,切实减轻社区的负担。

(二)加强城市物业社区共同体意识建设

社区本应是居民的生活共同体,本应是邻里而居、守望相助,但由于居民在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中难有交叉汇集,加之居民的社会地位、教育和职业经历亦各不相同,故难有情

感交集,难以形成共同意识。因此加强物业社区共同体精神建设,增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是促进社区物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措施。一方面需要增强社区业主的主体性意识。物业小区是业主的小区而不是物业公司的小区,物业管理本质上是业主行使共同管理权利的体现,业主作为物业的所有人,是物业管理的主导者和物业服务的消费者,并通过业主大会行使物业管理的权利。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参与,增强社区居民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构建具有社区特色的社区文化,增强社区居民之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终使得居民小区真正成为亲密无间、守望相助、出入相友的和谐物业小区。

(三)培育优秀的社区管理团队

社区管理工作团队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社区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要提升社区管理的水平和质量,首要的关键的任务是提升社区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一般来讲,需要在思想素质、品德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等方面注重培养和提高,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融入居民的能力、服务居民的能力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在选拔社区管理人员时,要进行公开的招聘与考试,社区服务人员逐步实现持证上岗,同时对现任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培训,以适应不断变化了的管理环境。

四、结语

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体制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但其核心问题是重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而在这一个根本问题上,西方的理论无法解释更无法指导我国的实践。根据西方流行的理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建设一个与国家和市场对抗的公民社会,即让国家(政府)走开,也让市场走开,让“社会”,即“公民社会”、“能动社会”,来主导整个社会的秩序。而我国各地的实践则表明,将国家与社会对立起来是行不通的,这既不符合中国的现实实践,又不符合中国的历史传统。郑杭生教授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是一项方兴未艾的伟大实践,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大背景,以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把分散的经验材料提升为较为系统的理论观点、形态,为其提供必要的学理支撑,这是中国社会学义不容辞的使命。”笔者衷心希望中国的城市社区管理能吸引更多的学者进行研究,让中国城市社区管理越来越现代化,系统化,效率化。

五、附录

嘉兴市府南社区书记访谈整理

社区工作的主要内容?

答:服务群众,上情下达。具体来说就是向群众宣传政府的政策,向政府反映政策的实行情况和群众的意见。同时社区居委会也要关心帮助社区的弱势群体,维护社区的治安。

平时有没有群众会来居委会反应问题?具体是哪方面的问题?

答:主要反应的是关于政府政策的,比如政策中的有些疑问或者不理解的,例如这次的合作医疗,群众都会到我们这里来了解情况。除此之外还有小区的管理,治安情况也会来找我们。

现阶段你认为居委会的工作难点在哪里?

答:新居民(新嘉兴人,指外来务工者)的入住,居民素质不高,小区里饲养家禽,乱挂晒衣物等问题严重,卫生情况也不行,流动人口过多,治安也比较差。按照300户/人的标准配置社区工作人员的话,我们社区理应由27、8人,但是实际情况只有9人。

希望得到政府哪些帮助?

答:这个总的来说希望政府能够支持,主要的还是希望执法权进社区,现在社区干部对于居民的种种不良行为只能进行劝说,这样效率不高,效果不好,也不能解决问题。

社区资金紧不紧张?

答:这个不紧张,我们经济开发区的做法是给下面每个社区600万的资金用来投资优质资产,比如商铺,再利用商铺等资产的盈利补充进入社区的管理,文化氛围的建设,群众的服务。

居委会与物业公司的关系?

答:这个大体上可以算作是协作关系,是协作单位。物业公司主要是管理小区的环境和治安。临安的物业告诉我们是社区的下级单位?

答:这个应该是模式不一样。嘉兴的物业公司分前后期,前期是有房地产开发商雇佣的物业公司对房产进行管理,后期,业主入住,再有业主委员会选择物业公司进行管理,我们社区和物业应该还是协作关系,共同管理小区。

居委会和业主委员会的关系?

答:实际上有点上下级关系的意思,但是理论上应该是协作关系,因为社区居委会是最基础的居民自治组织,下级应该没有单位了。

居委会的成员产生?

答:这个都是选举产生的。(候选人的产生?)这个有很多种形式,有党员联名推荐,组织推荐,居民直选等等,但都是民主产生的居家养老?

答:这个主要是面对城市低保户,农村5保户的高龄老人,是一种低偿的养老模式,是低偿,不是无偿的。家中子女上班工作去了,把老人送到社区这里来,我们对老人进行一种日托管理,老人在居家养老中心可以上网,看报,看书,聊天,社区还提供送餐服务。现在嘉兴市还在试点中,不过之后会铺开。

六、参考文献

《新时期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现状、思路与方向》邱玉婷2012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的新趋势》郑杭生黄家亮2012 《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的城市社区组织功能提升》马纯红2012

《当前我国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柳玮

《社区管理学》娄成武2006

第三篇:浅析城市社区管理

浅析城市社区管理

姓名:学号:专业:

摘要:城市社区是城市社会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社区在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城市社区管理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战略性问题。分析城市社区的特点,总结城市社区管理与改革的经验,认识加强和改善城市社区工作的意义,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社区管理实际情况,从观念、职能、体制等方面深刻分析了城市社区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有关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城市社区; 社区管理;

绪论: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及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单一的管理模式的合法性和权威性日趋衰竭。与此同时,社会层面的不断发育,社区组织体系与结构的功能性分化,居民对社区需求度和依赖性不断增强,致使社区管理的内涵在质变的基础上迅速丰富化,变政府全权管理为政府主导型管理,已经成为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代的社区,必须进行全新的管理,才能够建立起井然有序、充满活力、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型社区。现阶段,城市社区管理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城市社区是国家结构最基础层面的社会单元,是城市的细胞,社会的基础。加强城市社区管理,搞好社区工作,是提高城市居民文化素质、生活素质,维护城市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城市社区管理的目标,是创建安定团结,环境整洁,方便生活,服务四化的文明社区。而社区是由居住在一定区域内的具有归属感的人群结成多种社会关系的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形成的社会区域生活共同体。

我国城市社区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由大多数从事非农业劳动的人口组成的,具有特定生活方式和成员归属感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1986年国家民政部首次引入“社区”概念,提出在城市中开展社区服务工作。之后的二十几年里,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社区服务硬件不断健全;社区工作人员素质日益提高;社区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现状依然不容乐观,不能够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针 对这个问题我国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治理。

一、城市社区与城市社区管理的含义

1.城市社区的含义

社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的条件下,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不断增强,已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群众基层机构,在为广大居民群众做着一些日常生活中所需与社会团体旋节沟通连贯的作用。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维护社会稳定,社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社区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由从事非农业生产劳动的密集人口所组成的社区。

2.城市社区管理的含义 所谓城市社区管理,是指在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动员和依靠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对社区内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 益事业进行规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这样一个过程。

二、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社区承担了更多的社会事务职责,但社区的管理权力却未得到相应调整 各条线在社区各设一套班子,对社区服务建设总量不少,但因是“小而全”,相互之间没有实现充分整合。如民政部门重视对老年人口的生活照料服务,卫生部门大力推进社区卫生康复治疗服务;文化部门提倡社区文化设施的充分使用,教育部门要求发挥社区教育功能;卫生部门促进卫生保健的开展,计划生育部门开展对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服务等等。这些社区服务具有很大的共通性和重复性,这其实是旧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的矛盾在社区管理体制未得到充分完善时期的表现。对社区服务资源的优化整合,将是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发挥社区服务功能的关键问题。

2、政府部门在社区管理中存在经常性的“越位”问题 有些政府部门仍在行使本应由社区企业行使的职能,有些政府部门承揽和包办了许多本应由社会自治组织办理的事物,街道办事处直接领导和管理居民委员会工作的现象还较为普遍的存在,街道办事处还时常干预社会中介组织行使社会职能。

3、社区管理工作人员队伍薄弱,整体专业化程度偏低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人员队年龄结构的不适应,绝大多数社区工作人员年龄偏大,老龄化现象严重。再是非专业化现象严重。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政府对城市居民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单位来实现的,居委会作为单位体制的补充,只管理单位体制以外的社会人员,它负有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功能还相对较少,工作比较简单,因而在居委会人员的任职资格方面,条件比较宽松,只要有热心,有时间和精力就基本上能够胜任居委会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趋向多元化和复杂化对社区服务与管理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居委会成员的非专业化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对社区管理者的要求。

4、城市社区管理缺乏经济基础 由于政府投入不够,基层社区缺乏有效经济来源,导致目前社区硬件设施普遍落后,严重制约了社区发展。许多地方的基层社区组织办公场所仅有几十平方米,办公条件简陋,更不用说兴建居民活动场所。硬件设施的落后影响了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导致了“有项目缺硬件,想服务缺场所”的局面。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偏差,价值观、利益观发生了扭曲,居民公益事业参与度大大降低。出现这种现象,除了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外,对居民缺乏教育、社区与居民关系疏远、缺乏科学参与机制以及缺少社区公共物品等都是其重要因素。

5、对社区管理不重视,认识上有误区

目前,一些领导和基层工作者对新形势下社区工作的变化和社区建设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认识不足,有的甚至认为社区居委会无非就是多了两个字,工作性质还是“换汤不换药”,只是在原来居委会的摊子上换了形式和说法。因此,社区建设工作处于可有可无的位置,既无班子(领导班子),也没法子和房子。也有人认为社区建设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所需要做的事,于是以本地经济尚不发达、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差等理由为借口,工作始终务“虚”不务实,社区调整力度不大,社区建设投入小,各项工作迟迟无法落实。

三、解决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明确居委会职能定位,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社区自治组织

社区居委会定位不清直接影响着自治能力的提高社区居委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社区自治工作的组织者。其主要职能应该是办理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协助政府及其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相关的工作。只有明确了自己的定位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居委会应该逐渐理清自己同基层政府及其派出机构的关系,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办好社区自己的事物上。我国的社区往往规模巨大,影响了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交流。居委会应该支持和鼓励社区内诸如业主委员会、各种自治团体的发展,也可以鼓励以楼为单位加强沟通,建立自治组织。社区自治中重要的问题就是居民自治状况的问题,居委会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发挥积极作用。通过种种如利益、地缘、志趣等方面的关联性,鼓励居民自己组织起来,能够较好地解决社区的组织状况问题。此外,居委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也可以吸引居民的关注,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完善城市社区自治,促进社区居民的参与

解决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划分问题的建议。要规范政府和居委会双方的职能,政府依法行政自觉收回对居委会的行政摊派任务,政府工作进驻社区要做到权责相称、费随事转。下派或聘任专门行政工作人员到社区,建立专门工作站,拨付经费,开展工作,而不应变成向居委会的任务下派;居委会应该是真正成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成性群众组织。

3、完善城市社区服务,创新社区服务体制 完善社区工作方法专业化的建议。社区工作方法的专业化是说职业社区工作者要学习掌握专业化的工作方法,更好的去和居民建立联系、动员居民参与民主管理、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社会工作成熟的工作模式和工作程序及技巧,继承我国好的传统和做法,开展专业培训,鼓励广大青年投身到社区工作当中来,确保社区工作方法专业化水平。

4、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初进社区文化事业的发展

界定和开展社区经济活动的建议。加大政府对投资性发展性社会政策的拨款、担保贷款和税收减免,支持、鼓励低下阶层居民的生产性创业;区分不同的社会环境,提出不同层次的社会环境和市容建设标准,给居民的社区经济活动提供宽松的环境;社区工作者应具备引导居民组织社区经济活动的知识和能力。

5、完善相关法律,确保社区自治有法可依 要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在继续推进社区民主自治实践的基础上尽快修订现行宪法和相关法律,尽早出台《城市社区自治法》,明确、具体地规定社区的载体、社区自治的性质和地位、社区居民的权利与义务、社区自治组织的权利与义务、管理方式和运作程序等项内容。通过法律使社区载体明晰,使社区组织与政府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都能够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与职能,防止政府职能部门或街道将其职责转嫁给社区,减轻社区工作负担,保障社区各项自治权利的真正落实,使社区居民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在法律的保障下行使其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确保社区自治有法可依。

6、预防和疏导社区内各利益群体的矛盾与冲突,发挥基层社区的预警与“安全阀”功能

社会矛盾与冲突是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避免的社会事实。基层社区既是了解民情、民意和民生的窗口,也是社会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社会冲突起到预防、疏导和化解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 当矛盾和冲突产生时,社区组织又可以充当化解矛盾的润滑剂、稀释剂,以避免局部矛盾扩大化,起到减轻冲突影响的作用。以往,社区较多采用行政干预的方式处理社区中的矛盾和冲突,而社区社会工作在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上是“自下而上”的,包括组织群众表达意见、协调各方利益、协助有关部门解决问题,倡导改革等等,其目的不仅限于问题的解决,还在于社区居民与社区行动能力的增强和福祉的增加。

结论: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城市社区建设起步较晚,很多相关制度不是很成熟,出现问题在所难免。我国城市社区的发展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只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我国城市社区的发展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坚持以人为本,以社区居民为主导和中心,调动居民的参与意识,建设一个良好有序、文明祥和的和谐新型社区。加强城市社区管理,建设好城市社区,就能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保障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常铁威.新社区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2.郭塞玉.论转型期社区自治组织建设[J].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2): 41-44.3.王义.中国城市社区居民政治参与的特点[J].攀登, 2003(3): 38-41.4.熊琴.城市社区管理问题研究综述[J].社区管理,2006.8.5.陈新颜:《社区服务:现代社会的“安全阀”》,《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6.赵妍霞:《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7.邹晓燕:《济南市城市社区类型划分与管理模式研究》,中国优秀硕博论文网,2004。8.韦克难:《社区管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9.任远:《城市社区服务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现代城市研究》,2001。10.马军涛,周剑:《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4。11.陆德佳:《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于完善》,苏州,苏州大学,2008。12.杨峻:《中小城市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社会报》,2003。13.黄富维:《银海区政协建言和谐社区建设》,《广西政协报》,2008.致 谢: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本文研究及论文写作是在我的导师 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他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老师对我的工作以及人生道路的发展方向也非常关心,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使我能够以正确务实的态度对待生活、工作以及其他人生发展历程当中的问题。在此谨向赵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还要感谢经管系所有为培养我而付出辛勤汗水的老师。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大学学习生活的各位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

第四篇:对不确定性管理的认识和思考

管 理 系 统 工 程

学院:商学院

姓名:唐绍勇 班级:管理11-1 学号:201105002050

对不确定性管理的思想的认识和思考

不确定性指经济行为者在实现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者的一种决策可能导致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变化带来的是更高的不确定性,节奏越来越快,情况越来越复杂,前景也越来越难以预料。

如今,在一个新产品的开发周期以月甚至以周计算的时代,企业真正需要的是懂得如何面对环境的不确定性,如何迅速制定新的战略,构建新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

管理人员通常有可能确定清晰的趋势,把许多目前还不为人知的因素经过正确的分析就可以得到。那些经过最精密的可能性分析之后仍然存在的不确定性,称之为“剩余不确定性”,然而,即使属于剩余不确定性,我们往往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其情况。

多数战略决策者遇到剩余不确定性主要分成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前景清晰明确

在第一层次,经理人员可进行单一性前景预测并精确到足以进行战略开发。尽管企业环境天生就是不确定的,这会使得预测不准确,但预测仍能细微到指向单一战略方向。也就是说在第一层次中,剩余不确定性与进行战略决策是无关的。

第二层次:有几种可能的前景

在第二层次,前景可描述成一些可能的结果或离散的情景。尽管分析有助于确定结果出现的概率,但不能确定会出现什么结果。在第二层次的另一个常见的环境中,一项战略的价值主要取决于竞争对手的战略以及那些还不能被观察和预测到的因素。较为典型的情况是: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清晰和离散的;人们很难预测会出现哪个结果,而最好的战略是根据肯定会出现的那种结果而定的。

第三层次:有一定变化范围的前景

在第三层次,人们可以确定未来可能发生的一些变化范围。这个变化范围是由一些有限的变量确定的,但实际结果可能存在于此范围中的某一点,却不存在离散的情境。

第四层次:前景不明

在第四层次,不确定环境的各部分的情景互相作用,使得环境实际上无法预测。与第三层次的环境不同,第四层次可能出现的结果变化范围是不能预测的,更不必说在此范围内的未来情境了。这样,所有决定未来的相关变量就更无法预测了。虽然第四层次的情景是罕见的,它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向其他层次的情境转变,但它们确实存在。当然这也说明了在第四层次进行战略决策是很困难的,也是短暂性的。

对于环境不确定性,我们可以运用调整战略分析以适应不确定性的四个层次。

首先,为有助于对第一层次的未来前景进行精确、有效的预测,管理者可以运用全套常用分析手段,如市场调查、竞争对手的成本和产量分析、价值链分析、迈克尔·波特的五种力量模型等,还可以用融合了这些预测贴现现金流量模型来确定各候选战略的价值。

其次,第二层次中的情境稍微复杂些。管理人员必须依据其对重要剩余不确定因素如何逐渐减弱的理解,来设计一组离散的未来情境。在第二层次,重要的不仅是确定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而且要考虑行业实现此前景可能采取的措施。因为它决定了哪些市场信号或哪些触发变量应得到密切监控。随着情况的明了和未来情境相对概率的变化,其战略可能也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这些变化。在确定每个可能结果的评价模型及其概率后,可用典型决策分析框架来评价候选战略固有的风险和收益,更重要的是,它将有助于为采用现有战略的公司确定风险大小。

然后,第三个层次的情境分析与第二个层次中的情境分析十分相似。然而在第三层次要设计一组有意义的未来情境,首先,要设计有限的未来情境,因为设计4个或5个以上的未来情境的复杂性会妨碍决策;其次,要避免设计对战略决策没有独特意义的多余未来情境;要确保每个未来情境都能反映行业结构、行为和特性的一个独特情况。此外,设计一组未来情境说明未来结果的大概范围,但不必是全部的变化范围。由于在第三个不确定层次不可能确定所有的未来情境和相关概率,所以也就不可能计算不同战略的期望值。

最后,第四层次的情境分析更为定性。在这里避免绝望地放弃尝试至关重要。管理者应对其了解的结果进行系统分类。而且管理人员能够确定这些变量的有利或不利指标,这些指标帮助他们了解市场的发展,并在获得新信息时对战略进行调整。

尽管不可能将不同战略的风险和收益量化,管理者还是应当能确定自己该相信哪些有关未来的信息,以证明其考虑的投资是合理的。

在对环境不确定性分析后,公司面对不确定性有三种战略态度可以选择: 第一是做一个市场塑造者,使行业朝着自己设计的新结构发展,其战略是要解决如何在市场上创造新机会的问题:要么改造相对稳定的第一层次中的行业,要么努力控制不确定性较高行业的市场方向。第二是做市场适应者,将当前的行业结构及其未来发展看成已知事实,进而对市场提供的机会作出应变。在不确定性较低的环境中,适应者会在目前行业中进行有战略意义的定位,即选择竞争的领域和时机。在不确定性更高的环境,适应性战略是依据其发行市场变化并作出快速反应的能力制定的。

第三是保存实力,它需要选择逐步增加投资,以便将公司置于得天独厚的位置。其方法要么是利用较好的信息,要么利用较好的成本构成或客户与供应商的较好关系。这就使公司可以等到环境稍微稳定时再制定战略。

战略态度不是战略的全部。它澄清了战略目的,但没有阐明实现该目的所需行动。

在不确定条件下,与实施战略密切相关的行动又可以有三种不同的行动可以选择:

1、大赌一把,动用巨额款项,如大型资本投资或收购。某些做法在未来情境中可能出现盈利,另一些则可能出现亏损。

2、多方下注,将最坏的情境的亏损减少到最小,并在最好的情境中能获得较大盈利。多数选择都会进行少量的初期投资,以便公司在今后能根据市场的发展而增加或减少投资。

3、可采取稳妥举措,选择那些无论出现什么结果都会盈利的举措。管理者应注意明显没有风险的举措,如旨在降低成本、收集竞争情报或增加技巧的行动等。然而,即使是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在生产力上进行投资,或者进入某些市场的战略决策也都是稳妥的。

不论持什么样的战略态度或者选择什么样的行动,其实都是在经过分析后得到的,管理者主要要做的就是在经过诸多分析后选择出对公司有益或者说最适合企业的态度以及行动,为企业谋求利润,选择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方案最为重要,而且有时候必要的冒险也是不可避免的,既然环境本身存在着不确定性,那选择的方案实施后是失败还是盈利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不确定性。我认为选择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才是最优的。

选择会存在困难,这是不可避免的,下面就再继续介绍一些面对不确定性比较实用而且有利于企业面对不确定性时可以做到提前有所准备,不至于被打个措手不及的方法。

一、寻求对未来的深谋远虑

行业的改革是为赢得企业未来而竞争的机会,所以要寻求对未来的深谋远虑。要想开创未来,就需要对行业有远见。发展对未来的看法,应该在公司不断进行,而不是一次性解决问题。为了在行业改革的弯道上取得领先地位,并争取有进行“不流血的革命”的可能,高层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公司真正应当关注的,是为赢得企业未来而竞争的机会。

二、规划学习

如何在危机发生之前就发现企业的环境变化,并对此作出应变?我觉得应该是高层次、有效和持续的组织学习,以及随之而来的组织变革,是公司成功的前提条件。组织学习可以提高公司高级管理者吸收企业环境中的信息并据此采取适当举措的能力。

三、运用博弈论构筑战略

博弈论的主要观念在于关注他人的价值,即将自己置于对手的位置老考虑问题,并尽可能提前对竞争对手可能作出的所有反应进行反应。通过这种方式,公司可能发现,若能与对手一起创造出一个双赢的局面,而非你死我活的结果,它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换句话说,公司应当考虑通过合作与竞争者两种方式改变游戏规则。成功的商业战略是积极塑造你的游戏,而不是有什么游戏就玩什么游戏。在塑造自己的游戏时,要做到从“双输”过渡到“双赢”,因为“输——赢”只会导致竞争恶性循环,造成“双输”,只有做到“双赢”,才能不会引起对手的报复,对手对此战略也不会过多关注和抵制,这样战略的实施才会更容易,也能更持久。

四、发现推动规划

发现推动规划是一项比较实用的工具,它承认规划新业务与规划传统业务之间的区别。新业务不可避免地会偏离原来的目标,有时甚至会偏离得很远,此时,新业务需要从更本上调整方向。当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事业充满不确定性时,这一工具将显得尤为重要和有效。它迫使管理人员清楚了解其不熟悉的领域,并且提供了一种行为准则,帮助他们在决定投入大量资源之前解决新业务中常会遇到的一些成败攸关的未知因素。

五、通过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所有的决策都是指向未来的。但是,觉得做什么以及如何做,我们自然要吸取以往的经验,展望未来需要回顾过去。要作出可行的方案,你必须估计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只有具有可行性的决策,在未来才具有可实施性和有效性。

值得一提的是想更好的回顾过去要做到:

1、使用几个比喻。不要局限于一个比喻,而要用几个比喻进行试验,让所有的因素能更完整被考虑到。它的有点在于使用多个比喻能够避免过早地采用单一模型。

2、不要依赖一条线索。不要仅仅从一个线索中就推断出因果相关性,因为相关性不总是意味着因果关系,因果关系也并不总是意味着相关性,所以通常会导致错误。

3、有时违背线索。线索通常会我们注意到明显的事情而忽略其他可能的原因,在对复杂的结果寻求解释时,有时应当寻找简单或不相似的原因,而不是寻找复杂或相似的原因。

4、评价因果关系链。多数关系链的强度在于其最弱的环节,而且长关系链一般比短关系链弱。同时评价关系链的链条数量也是很重要的。

5、提出并检验替代性解释。多数人都有诊断性思考的自然倾向,这种倾向会导致迷信,而进行试验可以避免迷信。

展望未来与回顾过去是不同的,它依赖是数学模型:决策者收集变量进行加权,然后作出预测。通过一种战略或规则,估计每个因素的准确性,然后将所有的信息综合起来。这样,决策者就能对未来作出单一的一体化的预测。

无论承认与否,在大多数时候,我们对未来的展望是很不确切的。我们努力预测的很多现象是复杂的,而预测未来的规则不需要这么复杂。许多成功的应用只是涉及几个变量的简单组合。有时,规则是通过模仿专家过去的判断发展起来的;有时则是将过去的决定简单地加以平均,或者仅仅把几个相关变量集中起来。

我们要经常回顾过去并展望未来,虽然回顾过去和展望未来是有区别的,但二者也是相互依存的,彼此分开后就意义不大了,所以每当我们进行决策时,都要在两个方向上进行思考。

六、赶上潮流

因为技术存在替代性所以必须赶上技术潮流。无论什么产业,组成公司的各个业务单元都是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的,这意味着任何业务的技术和市场基础都会消失,替代性技术是这种周期的一个环节,我们必须要明白这一过程。在出现替代性变革时,保持兴旺的关键并非是简单的多冒风险、进行长期投资或者与官僚作风作斗争。关键是在一种组织环境中对重要替代性技术进行战略管理。要保持在行业的领先地位,管理人员首先必须能够找出这类技术,使得技术能干得上技术变革的时代。

七、观时而行: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竞争

在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行业中,成功的公司针对竞争对手的举措、技术更替或顾客的新要求等采取设定期限,提前采取应变措施。除了制造一种紧迫感之外,观时而行的方法也在两方面训练经理们如何在日新月异的市场中超越他人。第一是经营转向,即从一项活动转向另一项活动;第二是经营节奏,或者说是公司变革的步伐。观时而行为公司的前进增加了动力,如果公司能对转型进行有效管理并维持这种动力,就不会错过关键节拍。

第五篇:对当前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对当前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蓟县市容园林管理委员会

张红静

摘要:本文概述了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在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目前城市园林绿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简要的提出了几点思考,为逐步实现园林绿化和城市建设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绿化 存在问题 思考

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还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在保持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是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生态措施。

一、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园林绿化是创造城市人居环境的主要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要求满足其物质上的需求外,还要求满足其精神生活需求,这种需求当到了小康阶段后就变得日益强烈了。例如目前,每天清晨都有大量人员涌入公园、绿地,有的爬山;有的打拳、舞剑;有的跑步;有的歌咏。不少公园仅进园晨练的就数以万计。在其他时间里进园赏景、观花,从事露天跳舞和开展拉琴、唱戏、打扑克、下棋等自娱自乐活动的人也是络绎不绝。特别是老人和康复中的人则把公园视为每天必到之处,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处场地,满足了当代城市居民返朴归真、向往大自然的愿望而且可以满足人们游憩、锻炼、娱乐、社交活动的需求。园林绿地已成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绿色的环境可以使人们产生安宁、祥和的感觉进而促进身心健康。

2.园林绿化可以调节气候监测、改善环境。尤其是在现今全国各地出现雾霾天气数量日益增多,空气质量下降,PM2.5空气质量指数(AQI)多次出现严重超标,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是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植物不但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其自身构成的绿色空间还对烟尘和粉尘具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的作用。另外许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的作用。园林绿化还可以通过植物地下根系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起到净化土壤的作用。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即道路绿化与滨江滨湖绿地等城市的带状绿地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为炎夏季节的城市通风创造良好条件,而在冬季则可使风速减低起到防风的作用。还可利用敏感植物监测环境污染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理。

3.园林绿化可以增加城市的人文景观,展现当地独特的文茂风情。追求人与环境的协调是城市园林绿化的总体目标。城市绿化不仅具有优化城市环境,营造良好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同时也能促成建立文化历史、地理空间相互融洽与和谐的氛围。它可以丰富人文意识与审美价值内涵,体现城市的绿色文化特色。如穿行于椰林夹道的城市街道就会体验到南方沿海城市特有的风韵,而徜佯在白桦掩映的林荫道上便会感受到北方城市的风格。例如:日本北海道静内町的20间樱花大道长达7公里,是日本首屈一指的樱花林阴街路。这种道路绿化,充分体现了日本的北海道樱花文化。反映了日本道路绿化的特色。因路宽达20间(约合36m),道路也因之被命名为“二十间道路”。

二、目前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绿化行业规范缺失。二十一世纪是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新世纪,以城市绿化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成为二十一世纪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二五”城市绿化工作的目标和主要任务要求推动城市绿化建设法制化进程;全面贯彻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绿化条例》和配套的《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完善技术标准和规范;规范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建立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养护管、质量监督制度。由此可以看出,加强城市园林绿化法制化和标准化工作迫在眉睫.目前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尚缺乏统一的《园林工程监理规程》、《屋顶绿化规范》、《立体绿化规范》、《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合同》等行业规范。而且除了北京等少数几个省市发布了地方规范外很多省份尚未发布此方面的地方规范,因此造成部分的绿化规划、设计、建设、监理和养护工作缺少具体可参照的标准,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2.此外城市园林绿化的总体规划滞后,设计理念陈旧、落后、缺乏创新。很多城市还是停滞在先建设后规划,城市的绿化没有总体的规划,没有准确的绿化设计定位,设计还是停滞在“管绿”的阶段,停滞在种草、栽花、植树的阶段,不能有效的为城市增光添色,不能满足美化人居环境、美化市容的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城市绿化设计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绿化设计人员,他们的自身技术素质和业务水平相对薄弱也是制约城市绿化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设计方案粗制滥造、园林设计人员鱼龙混杂,致使园林设计水平良莠不齐。在设计问题上,当前有的城市绿地刚刚走出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误区,又踏进盲目投资、铺张浪费的旋涡。以园林铺地为例,许多城市广场的铺地,面层花岗岩材料只需选择20—30毫米厚就能够满足使用和观赏要求的却要以更厚的花岗岩代替;花坛、台阶用20毫米厚的花岗岩贴面就能够满足使用和观赏要求的却要采用整块花岗岩块石砌筑。此外,对水资源的浪费也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甚至在水资源严重匮乏、游人量少的地段还建设大面积的水面和喷泉,这种“逢园必水”的做法很多时候造成了资源浪费。

3.老城区绿地率不高,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不广。通过近年来的绿化建设使城市绿化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城市绿化面临的任务仍十分艰巨,特别是老城区中的中心城区绿地率低下。我国1998 年城镇人口约占30%,据预测,到2030 年我国城镇人口可达60%。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将会使小城市增多,大城市扩大。城市是人口大量聚居的地方,城市生态环境的好坏,对市民的身心健康影响至深。而老城区又是人口集聚的中心,因此提高和完善这一区域的绿化尤其重要。目前城市绿化最大的难题是旧城区缺少可绿化土地,而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陷,但屋顶绿化建设屈指可数。

4.城市园林绿化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近年来,城市绿化建设已被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绿化建设投入不断加大,步伐进一步加快。城市绿化的重要性已被政府和市民所共识。但应充分认识绿化养护的重要性,切实做好绿化养护工作已成为城市绿化工作的当务之急。绿化养护资金缺少、绿化养护管理体制不顺是当前养护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绿化养护资金是决定养护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出现一部分城区的绿化养护仍由政府承担绝大部分,居住区无物业管理造成绿化无人养护,部分居住区有物业管理但养护费用标准偏低的现象使得居住区绿化养护主体不明、责任不清,甚至出现了一年绿、二年荒、三年光的现象。此外部分地区绿化管理机构设置也存在问题。5.广大人民群众和城市居民保持、爱护绿化成果思想意识淡漠,公民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国家制度、法规还不健全。随处可见城市的绿地、公园、道路绿化带内的草坪、植被、树木被肆意践踏、毁坏、甚至遭到恶意砍伐。

三、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思考建议

1.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首先要完善城市绿化规划。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城市绿化工作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关键在于有一个前瞻而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根据城市发展现状并结合城市现有的景观风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共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明确近期发展目标。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原则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城市组团之间、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建设高标准的区域型绿化隔离带,突出各区的独立性。利用城市外围山地、水面、海滨、滩涂、河道谋划建设城市周围大面积的森林和沿河道、道路的生态环境绿廊、高效农田林网,充分利用郊区自然景观建设风景林地和自然保护区拓展人与自然融合的空间。要在城市周边规划建设大型苗圃、花卉生产基地、花卉市场,鼓励和支持郊区农民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城乡一体共同发展。

2.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说完规划其次就要谈谈设计,规划如果是面,那么设计就是构成面的点。首先设计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大力搞好创新。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城市绿化方式历来都受到人们的喜爱,也被人们所熟识,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继承,同时还必须大力创新,否则就没有了生命。为要实现创新,很重要的一点是绿化设计师要转变认识、放开眼界。说转变认识,就是要从狭隘的绿化中摆脱出来。绿化不但要绿而且要美,并且还要联系周围环境,要将环境中的诸多因素从位置、体量到色彩,处理得和谐,与绿化效果浑然一体。再之还要放开眼界,就是不仅要注重平面绿化,还要注重立体绿化;不仅要进行地面绿化,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力争搞好屋顶和阳台的绿化。这样做不仅增加了景观,扩大了观赏面,更重要的是由于覆盖率的提高,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状况,能够更好地发挥绿化效果的整体作用。最后因地制宜、优化绿化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城市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绿化设计突出城市文化底蕴和内涵。集中力量在城市主要路口和繁华街头营造一批人文景观结合城市绿化布置有特色的城市雕塑、建筑小品和游憩设施展现城市的乡土风情提升城市品位。新城区以大面积的绿化种植为主,而老城区由于绿地面积有限,其绿化建设应以改造为主,结合城市居民活动休闲的需要做精做细营造不同的城市绿化风格。合理配植绿化树种并大力提倡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优先选用抗旱、节水、易养护的植物。

3.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绿化工程方案设计、施工管理固然重要,但绿化养护更为关键。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实际上要想获得园林绿化工程的理想效果,还要在园林绿化施工的全过程中始终重视园林养护管理工作。园林绿化养护在绿化工程施工结束后显得更加重要,只有精心养护,才能保持现有的绿化成果,才能充分体现绿化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人文价值;才能真正成为城市的亮点,市民休闲的好去处。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园林绿化养护的投入,合理分配建设与养护的资金,不能出现今年建明年死,后年继续建的局面,要实现建一个养好一个,抓好绿化施工质量的同时抓好养护的质量也同样重要。此外还应进行物权、责权分离,多年来,园林系统都是按事业单位加以管理,这种局面、这种管法很不适应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应该根据政事分离、政企分离、重心下移的原则进行体制改革,从体制上、机制上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应该研究解决资金投入、合作经营以及土地使用、农业税收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应该从政策上鼓励社会、单位和个人兴办园林事业,从事园林设计施工和苗木经营等活动。可以预期,通过改革开放定会激发出巨大活力,定会使城市绿化事业蓬勃发展。建设和绿化管理中,4.要把发动群众参与园林绿化和加强法制相结合。城市绿化是一项公益事业,具有社会性、群众性,离开社会和群众的支持参与是不可能办好的。为使群众能热爱并积极参与,应以多种方式广泛地进行有关园林绿化和人类关系的宣传教育,进行有关树木花草种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其认识,培育其兴趣,力争把爱护园林绿化形成社会风气,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养护管理法制化--城市里的一切绿地、树木,不论所有权属于谁,都是绿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做好所有绿地、树木的养护管理,使其茁壮生长,是发挥绿化效益、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巩固绿化成果的关键,与发展具有同样意义。我国法律、法规已经规定,即使是绿地、树木的所有者,也不准损坏树木、侵蚀绿地。绿化事业发展到目前的水平,需要以立法的形式把绿地、树木、养护、管理列为所有者的责任。国外在城市绿化管理中,不乏这方面的先例。需要制定不同的养护质量标准,把养护管理责任落实到单位和市民中去,建立赏罚法规。最后,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关键是靠人的管理,在这个方面我们要做到“两要”:要面向社会需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要加强园林管理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教育。城市绿化管理的成败得失,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人才的有无和多少,因此要把人才培养工作当作一项根本大事来抓,根据全社会的需要,采取多渠道多方设法加大培养力度。园林绿化事业所需人才是多类型、多档次的,要按所需类型、档次分别加以培养。既要注重通过学校的培养,也要注重通过实践自学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除了进行知识性、业务性教育外,更要重视品德教育,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没有强烈的事业心,纵有知识懂业务,也成不了对人民有用的优秀人才。

目前,城市绿化建设对城市的名片效应开始日益凸显。“城市名片”是一个城市自然、人文浓缩的精华,是一个城市最具体、最直接、最现实的品牌,是一个城市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缩影。城市名片既能反映城市的自然、人文、历史与现实,又代表城市的形象、气质和品格,引领城市的发展、进步与和谐,彰显城市的精神、内涵与追求。可见,城市绿化管理工作任重道远,我们每一个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人员都要勤恳务实、开拓创新、立足本职、共塑辉煌。

[参考文献]: 姚景权

谈西宁的生态园林建设

生态园林论文集续集 2 王寿

城市绿化事业发展政策的再思考

生态园林论文集续集 3 谢怀建

城市道路美与城市特色建设

重庆建筑 2005/1 4 罗蒙

深圳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策略

中国园林 2000/4 5 杜桂祥

大力推进绿化建设 实施可持续发展

园林 2001/1 6 张宏

强化生态观念 建设生态城市

城乡建设1999/2

下载对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的认识和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的认识和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当前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摘 要:对于城市建设来说,城市园林绿化是基础设施最主要的内容,不仅可以美化城市,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汽车尾气等,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

    对城市社区区域化党建的学习思考[精选]

    对城市社区区域化党建的学习思考 上海市作为现代化、开放型的特大城市,城市社区资源多、人口多、党建工作起步早,多年来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体系完备、效果显著的创新社会治......

    对提升城市社区依法治理水平的思考

    随着城市社区“四五”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广大社区群众特别是社区工作者和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较好地发挥法制建设在社区建设中服务保障作用。但面对社区形势任务的......

    对提升城市社区依法治理水平的思考

    随着城市社区“四五”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广大社区群众特别是社区工作者和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较好地发挥法制建设在社区建设中服务保障作用。但面对社区形势任务的......

    城市社区管理概论

    城市社区管理概论 社区整合是指通过人为的力量,使社区中的各部分、各因素、各机构、各种力量协调适应,相互合作,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相得益彰的过程和状态。它是社区持续发展的动......

    城市社区管理复习题

    一. 名词解释:城市社区管理 1. 社区的要素:社区管理的基本要素包括社区管理的组织、社区管理的对象、社区管理环境、社区管理的手段方法等。 2. 社区管理的主体:其权力产生于社......

    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一、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提高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覆盖面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伴随着......

    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社区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共同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社区在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