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真贯彻《监督条例》加大干部监督工作力度(组织部长)
中共中央最近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发挥党内民主,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一项重大举措。贯彻落实《监督条例》,就必须加大干部监督工作力度。
一、加强思想教育,切实提高监督意识
监督意识,是党的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维护党规、党纪的自觉性的一种表现。提高监督意识,就是要从历史和现实中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教育,认真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切实解决少数领导干部存在的信念动摇、立场摇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等问题;进一步加强宗旨教育,使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对待手中的权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进一步加强党纪教育,通过正面典型激励教育、反面案件警示教育等形式,努力提高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深入学习贯彻《监督条例》,正确行使党内监督权力,在班子内部和领导干部中间营造“人人接受监督,人人自觉监督”的氛围。
二、扩大监督范围,切实增强监督的实效性
一是抓源头,强化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要逐步建立强有力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明确干部推荐、考察、决策等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责任内容、责任追究形式、责任后果等,建立相应的责任档案,对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真正做到谁推荐谁负责,谁考察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通过落实选拔任用责任,把靠得住、有本事的同志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二是抓基础,强化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监督。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对领导干部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通过监督,促使领导干部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切实维护、实现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是抓发展,强化对领导干部工作的监督。督促其规范领导行为,抓住发展不放松,努力为人民谋利益。四是抓延伸,强化对领导干部生活的监督。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根据新情况,研究新措施,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领导干部的生活领域,动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对领导干部“8小时”以外的“生活圈”和“社交圈”进行监督,促使其始终如一地自觉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和各项纪律。
三、突出监督重点,切实增强监督的针对性
党内监督的对象包括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但重点是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一把手”在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对整个班子的运行和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对推进党的事业的发展负有重大的责任。监督的关键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好民主集中制,要结合干部考察、日常管理、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提高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能力,在重大问题决策和重要建设项目安排上,要实行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反复科学论证,凡盲目决策,给国家和集体造成较大损失的,该引咎辞职的一律引咎辞职;在干部任免上要进一步提高透明度,凡在选人用人方面搞不正之风,在干部推荐、选拔、任用上违反干部人事纪律的,一定要从严从重处理;在大额度资金的使用方面,要严格进行监督,切实把财务公开和政务公开落到实处,凡经经济责任审计或财税检查发现存在严重问题的,坚决严肃处理。要建立和完善领导班子内部权力制衡(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机制,在配备领导班子时,要采用“掺沙子”的办法,把那些敢于坚持原则、刚正不阿的干部选拔到领导班子里来,通过合理分权,以权力监督权力,以权力约束权力,科学制衡党政一把手权力过大的问题。
四、抓住监督关键,切实完善落实监督制度
完善落实各项制度是做好监督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一是认真落实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定期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年度考核、届中考察、届末考察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行有效监督的作用。二是坚持述廉、评廉、考廉制度,把领导干部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直接监督之下,公开接受组织的检查考核和群众的评议,使其廉政情况得到更加全面,更加真实的反映,为升、降、免、诫、惩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三是严格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和报告重大事项制度,发现未按规定报告和报告不真实的及时予以批评教育直至必要的纪律处分。四是坚持诫免谈话制度,对有反映、有问题的领导干部根据不同对象,由党委、纪委领导分别谈话,及时了解有关情况,督促整改问题。五是建立巡视制度,加大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制约力度。
五、明确监督职责,切实理顺监督机制
要把强化党组织的监督、党的专门机关的监督与加强党员的民主监督、舆论监督以及党外监督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纪检机关、组织部门要发挥党内监督的职能作用,既要明确分工,又要相互协调;既要把住选人用人的关口,不断加强以领导班子内部为监督主体的“事中约束机制”,又要严格落实“事后惩戒机制”。党内监督还要与人大、政协监督,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很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疏通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渠道,提供便利,创造条件,保障权益,使干部监督机制整体上协调互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
第二篇:认真贯彻学习监督法
认真贯彻学习《监督法》 努力推进司法行政工作
200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的正式实施,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加快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选择。因此,认真贯彻学习《监督法》,是当前“一府两院”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作为县政府组成部门的司法局,在学习贯彻《监督法》过程中,应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加强学习,深刻领会《监督法》的精神
人大常委会依法监督“一府两院”工作,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赋予了人大及其常委会代表人民监督本级“一府两院”工作的职权。《监督法》所作出的一系列切实可行、具体有力的法律规定,一方面,必将推进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法治化,另一方面,也对“一府两院”及政府组成部门如何自觉接受监督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此,我们要从推进依法治国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监督法》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司法行政机关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要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采取召开会议、举办法制讲座、座谈研讨等多种形式,广泛学习,深刻领会,进一步明确《监督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监督重点、主要形式、具体程序,全面准确把握《监督法》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明确《监督法》对司法行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二、按照要求,自觉接受县人大监督
《监督法》已明文列出了“一府两院”接受人大监督的内容。作为政府组成部门的司法局要自觉接受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要将牢固树立“执行人大的决议就是贯彻党和人民的意志、接受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就是接受人民监督、对人大常委会负责就是对人民负责”的行政理念,严格执行《监督法》的各项规定,主动地、全面地将司法行政工作置于人民监督之下,在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面加强司法行政工作。
(一)自觉接受对司法局执法情况的检查。人大制定的法律法规,具体要靠“一府两院”及政府组成部门去落实,而司法行政部门担负着法律宣传、法律保障、法律服务等执法任务。执法情况接受人大检查,是人大的权力,是司法局的义务。今后,司法局要按照县人大的安排,自觉接受各项执法检查,进一步推进我县司法行政工作;要制定执法责任制以及一系列规章制度,将行政执法责任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并实行行政执法错案追究制度,确保各项执法责任制落到实处。
(二)自觉接受县人大对“五五”普法工作的审查。“五五”普法是县政府重点工作之一,抓好“五五”普法工作是司法行政部门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贯彻落实县人大《关于在全县公民中开展第五个五年法律宣传教育决议》过程中,司法局应自觉接受县人大对“五五”普法工作的审查,同时要积极配合好县人大对“五五”普法工作的督查。
(三)完善制度,逐步建立起从自发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从无序到有序的接受监督新机制。人大监督既是制约,也是支持和促进,《监督法》在公正司法方面对司法行政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每位司法行政干警自身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提升素质,以学习贯彻《监督法》为契机,加强与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联系,多请示,多汇报,全力支持、配合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要对照《监督法》的规定,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对有关工作制度进行梳理、完善、创新和规范,对符合《监督法》规定的,要继续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对与《监督法》规定和精神不一致的,要及时纠正和改进,并尽快研究制定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的具体制度,明确专人,加强工作层面的沟通和联系,确保《监督法》的各项要求在司法行政工作中得到认真落实,确保接受监督的主动性,全面性、及时性和有效性,逐步建立起从自发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从无序到有序的接受监督新机制。
(四)认真答复县人大常委会的询问和质询,配合县人大做好特定问题的调查。询问和质询是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重要形式,其目的是为了让人大更了解我们的工作情况。今后,县司法局要认真对待县人大提出的批评,改进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提高依法办事水平和工作效率;要积极答复县人大提出的质询案,如质询案的答复常委会成员由半数以上的人员不满意,我们就必须再做答复,直到提出质询案的常委会成员满意为止;要接受县人大就某一专门问题或者重大的事实不清问题所进行的调查,要认真对待县人大调查委员会提出的调查报告,坚决执行县人大常委会就有关司法行政工作做出的决议、决定。
三、以贯彻落实《监督法》为契机,推进依法治县
(一)切实加强法制建设。大力推进《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全面贯彻,按照《祁门县“十一五”依法治县实施纲要》的要求,努力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规范和落实,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县司法局要严格按照县人大常委会执法和“五五”普法督查计划,积极配合执法督查,认真落实审议意见,加快依法治县进程。
(二)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意见的办理工作。人民代表的建议和意见,涉及到司法行政工作方面的,我们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限内予以办结,答复内容确保实在、合情合理,积极解决能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局办理涉及到司法行政工作方面的建议和意见4件,全部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完毕,实现答复率100%,与代表、委员见面率100%。
(三)加强宣传力度,营造监督氛围。在贯彻监督法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司法行政普法职能大力宣传《监督法》,在全县掀起学习监督法、宣传监督法、贯彻监督法的热潮,使《监督法》精神不断深入到每一名公务员、司法干警的心中,从而不断增强了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
增强贯彻实施监督法的坚定性自觉性
2006年8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于2007年7月1日正式施行。两年的实践证明,《监督法》是一部符合我国国情和人大工作实际的重要法律,对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更好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作用,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的里程碑。我市制定的《实施办法》是对《监督法》的细化和补充,体现出很高的立法技术,有不少创新性规定,使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一、加强学习,深刻领会《监督法》的精神实质 《监督法》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宪法为依据,充分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民主集中制、集体监督、有序监督的原则,是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重要法律。
监督法规范的内容不仅包括各级人大常委会如何行使监督职权,而且还包括政府和法院、检察院如何履行接受同级人大常委会监督的义务,涉及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关系,实践性很强。对于如何贯彻实施监督法,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作了多次重要讲话,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这是要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
通过深入学习,使本部门全体工作人员认识到,人大对“一府两院”进行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是宪法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人大监督的目的,在于确保宪法和法律得到正确实施,确保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正确行使,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
二、按照要求,自觉接受市人大监督
自觉接受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有利于我们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偏差,避免工作中的失误,以促进和推动各项工作。在当前,我们要按照《监督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要求,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健全完善内部约束机制,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审议意见办理、规范性文件备案、交办事项回复报告、询问质询答复等制度。按照人大常委会确定的监督内容,在法定时间内积极准备,认真负责地报告工作,回答询问,听取意见。对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认真研究,积极落实,并在规定期限内做好报告工作。
二是自觉接受人大对执法情况的检查。我们要按照区人大常委会的安排,通过接受涉及本部门的执法检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工作要求,推进依法行政。
三是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意见的办理工作。对人大代表的建议、意见,确保在规定的时限内予以办结,答复内容确保实在、合情合理,积极解决能解决的问题。
三、结合工作职责,牢固树立接受监督的观念
人大常委会对政府及其组成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既是一种制约,更是对政府工作的支持和促进。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根本目的就是要保证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接受人大的监督,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才能得到有效的集中和反映,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才能得到保障。在当前,我们要配合区人大常委会做好监督法及其实施办法的宣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做到:
一是进一步增强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的观念。对本部门的重要工作和召开的重要会议,主动邀请人大常委会领导和相关工作机构负责人参加。
二是积极配合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认真做好衔接工作。对于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制定整改方案,认真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向人大常委会汇报,听取人大常委会意见。
三是加强与人大常委会及其专门机构和人大代表之间的联系,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切实维护人大权威。重视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系,对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按照人大常委会的交办意见,采取切实措施,严格落实责任,依法认真办理。
四是安排好向人大常委会专项报告的选题,主动争取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要结合工作实际,积极主动为人大常委会提供参考意见,将与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提供给人大常委会,作为专项报告的选题。
在推进科学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是促进我们依法、规范、高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我们坚信,有区委的坚强领导,有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我们的各项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大成绩。
深刻领会监督法立法目的及意义
监督法是一部关于规范各级人大常委会在履行监督职责、行使监督职权的过程中应当做什么、怎么做的法律。一位记者用“二十年磨一剑”一语,形象生动地表明了制定监督法的过程,一步一步明确思路到形成共识的艰苦以及监督法本身的重要性。胡锦涛总书记极其深刻地指出:制定监督法有利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好地发挥这一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有利于健全人大监督机制,有利于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监督法的施行,使人大常委会履行宪法赋予的监督职责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要增强监督工作的实效性”。“实施”就是对法律制度具体适用并产生效益。监督的实效性取决于监督法的科学实施,监督法的实施保障监督实效的产生。学习好监督法是实施好监督法的前提。更需要细致、全面、系统的领会监督法条文的含义及意义,这样才能在法律实施的实践中有利于正确具体操作。也只有依据法律条文正确具体地操作,才能确保人大常委会监督目的的实现。因此,必须以“细致”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研读监督法内容。正如杜甫的诗所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监督法这场“好雨”,要浸润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就要细致入微。关键词是“润”和“细”。“润”意味渗透、透彻,而不是雨过地皮湿;“细”意味细致入微,而不是“大概”。笔者基于上述指导思想,就监督法立法目的和制定监督法的意义,谈一些粗浅的认识。这是我们深刻领会监督法,正确有效施行监督法的前提。
监督法的立法目的
任何一部法律的制定都具有其目的性,无目的的立法或者说是无的放矢的立法行为都是不存在的。立法目的就是要表明立法者制定该法律要达到的目标,阐明立法的本意和动机,指明该法实施的方向。同时,立法目的对法的具体内容构建有着导向作用。关于监督法立法目的,在监督法第一条中明确表述:“为保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依法治国,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根据此条规定,监督法的立法目的可以概括为六个字:保障、发展、推进。
关于保障,即保障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保障的含义是指对已有的事物进行保护,使其不受侵犯;构建条件,认真做到。也就是过河要首先解决过河的方法问题。保障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就是依监督法构建起来的制度条件,使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职权行使得以实现。
显而易见,确立保障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的立法目的,完全符合人大监督工作状况的现实需要。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全面担负起宪法赋予的职责。”从人大履行监督职责的实际状况来看,与总书记的要求差距甚大。如表现出履行监督职责的主动性不够,监督的技术性措施粗糙,监督者的内功与履行好监督职责的需要不相适应,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思想共鸣度低等。监督工作中的这些情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人大行使监督职权制度保障不力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正是这一原因,立法者把“保障”确定为制定监督法的立法目的,也就顺理成章,成为必然的出发点。并从此立法目的出发,在程序、内容、方式等方面,构建起保障的制度,使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原则可遵循,有目标可指引。
第三篇:干部监督座谈会组织部长讲话
在全市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
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全省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座谈会精神,梳理2011年全市干部监督工作任务,并对近期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和安排。当前,各县区两会接近尾声,党委换届筹备又迫在眉睫,各项事务纷繁复杂,在百忙中将大家召集起来开这个会,对于大家理清思路、明确要点,瞄准目标、提高履职能力,进一步推动今年各项干部监督工作开展是十分有必要的,刚才大家就各地重点工作和工作思路进行了交流,谈的都很好,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再强调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目标。近年来,中央和省委围绕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监督、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特别是去年5月份,中纪委、中组部召开贯彻“四项监督制度”视频会议上,李源潮部长要求以最坚决的态度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保证选人用人风清气正,并将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分解为“两个
-1- 提高”的具体目标:一是全党全国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满意度要有所提高;二是全党全国人民对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满意度要有所提高。随后,省委组织部也明确提出要经过3至5年的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和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两项指标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的目标要求。
为贯彻中央、省相关要求,去年以来,全市组织部门在加强机制创新,提高选人用人指标满意度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创新,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2010年我市建立的“##”监督机制,实现了干部监督由结果监督向过程监督的转变;推行“##”工作新机制,将零散工作统筹考虑,提高了干部监督工作的主动性、预测性和针对性,提高了监督成果的转化力度和监督信息的参考价值,“大监督”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获得了省委组织部的肯定和表扬。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市正处于加快发展、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有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组织部门承担的选准、用好干部的重任日益艰巨,还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从2010年的“一报告两评议结果”看,各县区的满意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总体评价”、“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四项评议指标的满意率,分别较2009年降低%、%、%、%,其中个别区的指标下降幅度达到了%,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为此,我们各级组织部门的干部监督机构,-2- 都要把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监督、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地开展干部监督工作,积极寻求破解重点、难点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全市的干部监督工作循序渐进,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二、围绕中心,把握重点,整体推进我市干部监督工作再上新台阶
今年的干部监督工作各县区要以中央组织部干部监督局和省委组织部2011年工作要点为指导,围绕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座谈会上的指示,深入整治用人不正之风,从严管理监督干部,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全力以赴地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
一是围绕党委集中换届中心任务,切实保障换届风气风清气正。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今年,我市7个县(区)和83个乡镇党委将自下而上分别进行集中换届。与往年相比,今年中央对严肃党委换届纪律工作尤为重视,江苏省也被中央组织部定位严肃换届纪律联系点。在做好各项宣教工作的基础上,要强化组织监督、制度监督、民主监督,把换届全过程置于组织、干部、群众有效的监督下。要通过巡回督查、现场督导、专项巡视,全面加强对换届风气的监督检查。要抓好民主推荐、干部考察、换届选举等关键环节,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深入了解各地干部遵守纪律的情况和换届风气状况。通过畅通电话、网络、信访等举报渠道,通过千万双眼睛的“紧盯”,让搞不正之风者无藏身之处。
-3- 二是把握“四项监督制度”颁布实施一周年重点,进一步加强各项制度执行力度。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抓好四项监督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有关事项报告办法》,对应向上级组织部门报告的事项及时报告,对下级党委报告的事项严格审查,并侧重对用人标准、选任程序和干部职数进行把关。继续严格执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坚持“审得严、盯得紧、评议真、效果实”原则,重点关注2010年测评靠后的地区和单位,确保今年各项满意度平均分值的提升。各县区也要全面将“一报告两评议”推开,要将该项工作推行到乡镇一级;严格执行《离任检查办法》,对离任的县党委书记严格开展离任检查。
三是把握选人用人查究重点,进一步严肃组织人事纪律。要加大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检查力度。着重加大对各地各单位超职数配备干部、违反选拔任用程序和任职条件等问题的检查和处理;加大对违规用人问题的查核处理力度。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带病提拔、突击提拔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其他违规用人问题,切实加大查核处理力度;建立“一把手”选人用人跟踪分析评价制度,将历年“一报告两评议”结果建立用人档案,跟踪分析评价单位主要领导的用人导向满意度等指标,让群众满意度成为衡量“一把手”选人用人工作的一个重要尺度。
四是围绕满意度提升重点,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通过坚持选拔任用条件、严格执行选拔任用程序、严肃换届工作纪律等措施,积极创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切实把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干
-4- 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让想干事的干部有机会,能干事的干部有舞台,干成事的干部有地位,形成既重能力又重德行、既重政绩又重政德的正确用人导向。营造人心思干、人心思进的良好环境和风气,提高选人用人满意度。
五是围绕开拓创新,探索加强和改进干部监督工作的新途径。今年确定开展的“组工文化监督先行”、干部监督列席年等系列创新活动,都是在实践中探索推行的干部监督工作新方式、新方法、新手段和新机制,希望大家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创新意识,以改革的精神,不断探索研究带有全局性、倾向性的重要问题,提出一些预见性、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措施和办法,使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有效;要善于发现、总结、完善、推广基层在干部监督工作实践中创造的好做法、新经验;注重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干部监督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将大家从繁重的常规工作中解放出来,腾出精力抓好中心工作,把干部监督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三、大力加强干部监督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干部监督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新形势下的干部监督工作,政策性强,要求高,任务重。搞好干部监督工作,必须要有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作风过硬的工作队伍作保证。因此,我们在干部监督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位同志,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从以下五个方面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
-5- 一是提高服务全局的能力。坚持为大局服务,是对组织工作的根本要求。只有始终服从服务于组织工作大局,才能找准正确的努力方向,提高为大局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要树立大局意识,就是要把干部监督工作放到为实现我市跨越发展服务这个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部署,找准结合点,扎实做好有关工作,推动大局的发展。
二是提高政策运用能力。干部监督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很强的工作。能否正确把握和运用政策,直接决定着干部监督工作的成效。要全面深入,认真学习政策,自觉地把政策学习同认真总结干部监督工作的基本经验相结合,同深入把握我市干部监督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相结合,同深刻分析当前干部监督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相结合。要以人为本,严格执行政策,努力做到既对干部严格要求和管理,又满腔热情地关心和爱护干部;既坚持以教育和预防为主,又严厉惩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既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严肃查处,又注意调动和保护干部做好工作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干部监督工作纠偏补过、抑恶扬善的功能和作用。
三是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善于调查研究,是每一名从事干部监督工作同志的基本功。要善于通过调查研究,深入认清干部监督工作的发展态势,深刻把握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熟练掌握新形势下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新办法、新途径。要善于针对案件中暴露的问题,深入剖析,举一反三。既要采取有力措施和办法把问题弄清楚,又要注意掌握政策。在调查核实问题时,一要善于抓重点,二要善于抓关键,-6- 三要善于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策略,四要善于分析研究抓住本质,作出正确的判断。
四是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不断推进干部监督工作的根本途径。提高干部监督工作的水平,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关键要紧紧围绕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现实需要,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从事干部监督工作的同志,要坚持把改革的精神与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把继承优良传统与勇于创新统一起来,科学谋划、大胆探索,推进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是提高团结协作能力。从事干部监督工作的同志更要明白,只有各部门、各单位的配合协作,干部监督工作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要与加强与各县区纪检(监察)、公检法、审计等干部监督联席单位的通力合作,进一步整合民政、计生等专项部门的资源和力量,构建干部监督工作大格局,进一步增强全市干部监督工作合力。
同志们,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们党建党90周年大庆之年,做好新形势下的干部监督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不断开创全市干部监督工作的新局面。
-7-
第四篇:干部监督工作汇报
在全县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上的发言
中共灵台县纪委灵台县监察局
(2008年9月25日)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干部监督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灵台县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要求,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坚持教育、制度、监督、惩治多管齐下,干部监督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坚持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监督工作的“切入点”。县纪委制定了全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及考核办法,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提出了量化标准,明确了责任领导,同时把干部监督工作纳入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形成了 “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各负其责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体系。组织对全县党政领导干部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情况进行了半年集中督查和年终检查考核,开展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和民主测评工作,并将述职述廉报告和测评情况记入了领导干部廉政档案。2007年,被考核的66个乡镇、县直单位领导班子,被评为好等次的20个,占30.3%,中等次的46个,占69.7%;科级干部667名,评为优秀的194名,占29.1%,称职的464名,占69.6%,基本称职的9名,占1.3%。
二是坚持把落实廉洁自律规定作为监督工作的“关键点”。对全县党员领导干部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情况进行了专项清理,全县13个乡镇70个县直部门领导班子在广泛征求党内外干部群众对领导班子及其领导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基础上,及时召开了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围绕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落实了整改责任,存在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全县700多名科级干部公开进行了述职述廉,主动接受党员群众监督评议。
三是坚持把源头治理作为监督工作的“着力点”。进一步扩大干部监督工作领域,监督关口前移,重要环节跟踪,把领导干部的行为置于制度的规范约束之下。加强对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今年对什字塬优质苹果示范园区建设、抗震救灾工作任务落实和资金物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重点监督检查了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情况,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积极探索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工程建设领域腐败问题的有效途径,抓建了皇甫谧文化园扩建和新灵蒲通乡油路两个廉政示范工程。继续督促落实了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国有土地出让制度、政府采购制度,重点对招标、出让、采购程序、过程、资质等实施了实地审查和监督,促进了三项制度的经常化。继续落实了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了重大决策定向公开、重点工作实地公开、热点问题专项公开、全局工作媒体公开、常规工作网上公开的立体公开模式,落实了公开公告制度和点题公开制度。
四是坚持把严肃党纪政纪作为监督工作的“推动点”。县纪委充分发挥《党章》赋予的监督职能,对全县各级领导班子
和领导干部实施纪律监督,加大了案件查处力度,2007年县纪委直接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5件,转立案16件,县纪委直查7件,结案16件16人,其中科级干部1人。给予党内警告处分1人,严重警告处分7 人,留党察看3人,开除党籍1人,行政警告1人,记过处分1人,行政降级3人,共挽回经济损失5.24万元。今年上半年,全县各级纪委、纪检组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95件,办结178件,办结率达到91%。其中县纪委、监察局直接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5件,办结20件。全县共立案查处违纪案件6件,结案6件,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6人。
二、存在问题
一是监督机制还不尽完善;二是监督制度落实不到位;三是监督的方式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的需要。
三、意见建议
1.加强教育,切实提高监督意识。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高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自我监督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不断增强自觉性,提高主动性,坚持经常性,促进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真正能够从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做起,以良好的政风和过硬的作风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2.突出重点,切实加强党内监督。要结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领导干部教育管理、民主生活会等形式,提高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能力,特别要在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
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等方面,严格进行监督。
3.抓住根本,切实落实各项制度。要认真落实《县委委员、纪委委员、党代表质询制度》、《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和新提拔干部廉政谈话、有轻微问题诫勉谈话、责任制考核等次靠后警示谈话的“三必谈”制度,不断提高制度的约束力、强制力,使权力运行机制更加程序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4.明确职责,切实理顺监督机制。要把党内监督与人大、政协监督、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在政策规定许可的范围内,多沟通情况,多通报信息,使干部监督机制整体上协调互动,形成合力,不留盲区和死角,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
5.发扬民主,切实搞好群众监督。加大党务、政务公开力度,进一步增强工作透明度,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进一步疏通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渠道,提供便利,创造条件,保障权益,使自下而上、由外到内的监督更加严密有力,将各级领导干部真正置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广泛监督之中。
第五篇:如何加强干部监督工作
如何加强干部监督工作
干部监督工作是干部工作的重要环节,是确保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选准用好干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客观要求。在新时期,要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以学习贯彻《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为契机,结合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等党内法规,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努力实现'五个转变',防止和克服干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一、实现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事后监督转变
当前,干部监督工作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不够有力,往往是出了问题后才进行检查处理。主要表现为:对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发生的违法乱纪行为和不正之风,事前很少提出有力的防范措施;对已经出现苗头性问题,不能及时察觉和纠正;对党员干部行使权力的情况,缺乏经常性的指导、检查和督促,经常是等到问题严重了才查处。这种事后监督,实际上是一种被动消极的监督,使得许多本来可以及时察觉和纠正的问题发展蔓延,造成不良后果。那么,怎样才能由被动监督转变为积极监督呢?那就是要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对干部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做到事前要'堵住'、事中要'卡住',事后要'查处',保持整个监督过程首尾有机联系,从整体上提高监督效果,保证权力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首先,要关口前移,加大干部任前监督力度,紧扣'唯德才授权'原则,把好领导干部的入口关,从源头上杜绝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防止'带病提拔'。其次,要跟踪考察,加大任中监督的力度,对领导干部任职过程中的思想品德、群众威信、领导能力、工作业绩要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防止'带病操作'。再次,对主要领导离任时,要认真落实离任审计制度,严格执行'先审计,后离任',以防'带病离岗'。
二、实现由'工作圈'监督向'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监督转变
工作时间以外的活动,往往更能反映领导干部'德'的情况,而且'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紧密相连、相互作用,'生活圈'、'社交圈'内的不正常情况会影响干部权力的正常运用。事实
证明,'小节'管不住,'大节'必失守。既要了解领导干部在'工作圈'中的政治表现、道德修养,又要了解他们在'生活圈'、'社交圈'中的情况。通过对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可以掌握领导干部在'生活圈'、'社交圈'中存在的问题,获取平时靠干部考察掌握不了的信息,从而全面、深入、准确地把握干部的素质、能力及现实表现情况,使领导干部难脱离和超越监督的特殊阶段,为党组织准确选拔、使用干部提供客观的依据,实现监督工作的全面性和真实性,真正做到领导干部权力行使到哪里,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实行到哪里,不留'空白地带'。同时,由于对领导干部监督的领域和范围扩大了,每一位领导干部的头脑中都多了一根严格自律的'弦',自我约束的意识就会明显增强。
三、实现由注重查处惩治向经常教育、谈话诫勉、批评纠正和严肃处理转变
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并不是要查处惩治得越多就越好,查处惩治只是监督的其中一项手段,不应该成为干部监督工作的一项主要手段。只注重惩治查处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监督的过程,是严肃党的纪律的过程,是教育干部的过程。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教育是基础,教育工作做得好,队伍的精神境界提高了,思想防线牢固了,许多问题就可以防患于未然。因此,干部监督工作必须由注重查处惩治向经常教育、谈话诫勉、批评指正和严肃处理转变,把爱护和关心干部作为监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及时掌握干部队伍的思想工作状况,对一些'苗头'性的问题、'小错误'及时给予'提醒'、'敲警钟',防止'小问题'不解决变成'大问题'、'小错误'不改铸成'大错误'。但是,对于真正'倒下去'的领导干部,要排除干扰,严肃查处,该摘'乌纱帽'的就摘'乌纱帽',该搬'交椅'的就搬'交椅',决不能心慈手软,让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
四、实现由对领导干部个人监督向领导班子监督转变
一个单位的好坏,风气正不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班子的作风正不正和是否起到表率作用,有的地方曾出现领导班子'集体违纪'、'群体犯罪'的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班子的监督被削弱了。要强化领导班子监督。一要完善决策机制。不断完善规范领导班子的议事、决策行为,健全领导班子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强化领导班子内部的自我监督的效果。二要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班子成员之间是最了解情况,最有发言权,也最有监督权,任何一项政策、决议的出台,都离不开领导班子成员的集体监督、把关。要借鉴'三讲'集中教育的成功经验和中心组学习等,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切实运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解决好领导班子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三要抓好监督制度建设。干部监督工作,需要放在整个社会大背景下去考虑,需要方方面面的相关制度和实实在在的措施加以配套,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要建立起与《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等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抓好领导班子重大事项决议的监督,围绕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建设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加强监督,只要不涉及保密事项,都要做到条件、标准、程序、政策、结果公开,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四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一把手'在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对一个地方和部门的工作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重点是加强对领导班子'一把手'的监督,如果对'一把手'的权力运用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督,势必会导致权力失衡、决策失误和行为失控,给工作带来损失,给事业造成危害。成克杰、程维高、李真、慕绥新……这些曾经风光一时的党政'一把手',放松了学习、放松了个人世界观的改造,置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而不顾,最终被人民所抛弃。
五、实现由封闭式监督向开放式监督转变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逐步提高,干部监督工作也应打破相对封闭的格局,步入开放式监督的轨道。一是监督的途径应由组织监督向执纪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不断拓展,重视运用现代科技的先进技术和成果,建立起干部监督信息网络,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监督网络体系,做到干部工作开展到哪里,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工作就实施到哪里。二是监督形式要由相对单一的监督,向考察预告、专项调查、谈话诫勉、来信回复等多形式监督转化。要健全和完善群众监督、媒体舆论监督和社会公开评价机制,强化事前监督,加大群众监督覆盖面,增强舆论监督的公开性和真实性,发挥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部门的监督职能作用,积极发挥人大、政协、执纪执法部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通过组织监督、执法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形成党内外、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的监督网络和合力。逐步实现干部监督工作系统化、科学化,切实改进传统的单纯依赖纪律监督和组织监督的做法,弥补其'先天性'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