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原理考试资料
10.简述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结果。遵循真理尺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按科学规律办事”;遵循价值尺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满足人的需要”无论何种实践,只有把“按科学规律办事”和“满足人的需要”相结合,才能达到目的,获得成功。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人们对实现价值的追求,构成了实践的动因,但价值的实现必须以对相关真理的正确把握为前提才能成功。这是因为实践中的价值目标作为一种预见性的评价认识,它的确立是以对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真理性认识为依据的。没有这种真理性的认识,就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目标。而没有对相关真理的把握,也就不会有成功的实践。同时,任何真理都必然具有价值,这是因为真理能为实践提供科学的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能为实践提供正确的价值目标。因此,一种认识只要是真理,就会或迟或早地显示出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即显示出自身的价值。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真理和价值的相互制约表现在:一方面,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对相关真理的把握,真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价值实现的程度;另一方面,真理在实践中被验证的过程,则有赖于价值在实践中被实现的状况。价值的实现表明,在实践中所遵循的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真理。真理和价值的相互引导表现在:一方面,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满足人们需要的价值追求引导着人们去探索相关真理,所以认识活动的指向是受价值追求的指向规定的;另一方面,真理的不断发展也引导着人们进一步提出新的价值追求,人们在哪一个领域中获得的真理越多,人们就会在哪一个领域中提出更多的价值目标,因此真理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价值发展的方向和程度。真理和价值的相互促进表现在:一方面,真理的发展促进价值的实现,也就是说,真理的发展可以促使人们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其生活条件和发展方向,从而使人们的价值追求更合理,更符合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性;另一方面,价值的实现又推动着真理的发展。人们对价值的追求越自觉、越合理、越深人,也就表明人们对真理的把握越全面、越深刻,同时也就越能够激发起人们探索真理的热情。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须如实地、准确地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把追求真实、反对虚假看作是进行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基本品格。要求我们必须崇尚理性思维,以清醒的、严谨的、合乎逻辑的思想从事科学认识和理论创造,进一步指导实践活动。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发展要求出发,把美好的追求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坚持既崇尚理性,又调动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和精神体验来展示和表现人的本质和人的追求。要求人们时刻以符合人民的利益和发展要求的价值标准审视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合理性。
第二篇:城市规划原理考试资料
马丘比丘宪章
《马丘比丘宪章》首先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城市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并将理解和贯彻这一关系视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马丘比丘宪章》摒弃了《雅典宪章》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的思想基石,宣扬社会文化论的基本思想。
《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
有机疏散理论
把个人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即沙里宁称为“日常活动”的区域,作集中的布置;不经常的“偶然活动”(例如看比赛和演出)的场所,不必拘泥于一定的位置,则作分散的布置。个人的日常生活应以步行为主,并应充分发挥现代交通手段的作用。
邻里单位
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为方格状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
根据C·A·佩里的论述,邻里单位由六个原则组成:
(1)规模:一个居住单位的开发应当提供满足一所小学的服务人口所需要的住房,它的实际的面积则由它的人口密度所决定。
(2)边界:邻里单位应当以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为边界,这些道路应当足够宽以满足交通通行的需要,避免汽车从居住单位内穿越。
(3)开放空间:应当提供小公园和娱乐空间的系统,它们被计划用来满足特定邻里的需要。
(4)机构用地:学校和其他机构的服务范围应当对应于邻里单位的界限,它们应该适当地围绕着一个中心或公地进行成组布置。
(5)地方商业:与服务人口相适应的一个或更多的商业区应当布置在邻里单位的周边,最好是处于交通的交叉处或与临近相邻邻里的商业设施共同组成商业区。
(6)内部道路系统:邻里单位应当提供特别的街道系统,每一条道路都要与它可能承载的交通量相适。
理性主义规划理论
特点:1依程序行事 2防止快速决断 3连续性决策,每个过程都要选择 4综合审视,不专注于一方面
批判:1规划具有一套规划庞大的体系,实施失去了灵活性,及失去了时效性。
2收集所有的决策信息是不可能的,规划者不可能实现特定目标的所有的规划方案,建筑师作为“价值中立”的决策者不现实。
3标榜的“公共利益”在实践中无效。
4技术性的科学方法过于繁杂,失去人性化得东西,而且背离规划的初衷。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
对资本主义城市社会的一种全新解读,它主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理论框架下去考察城市问题,着重分析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生产和集体消费,以及与此相关的城市社会阶级斗争和社会运动,力图揭示城市发展如何连接、反映和调节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以及如何体现出资本主义的运作逻辑.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发展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为丰富和发展城市社会学做出了很大贡献。
第三篇:学前教育原理整理资料
填空题
1.《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寄宿制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3小时2.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全面性、情感性、渗透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而学前教育具有社会性、群体性、计划性和专业性的点。3.从教育对象的角度来讲,家庭教育的教育对象具有针对性,幼儿园的教育对象具有群体性。
4.就教育时间上来讲,家庭对于儿童的教育具有长久性。
5.在幼小衔接的内容上,要把儿童能力的发展和衔接作为重点。
6.幼儿园和家庭教育衔接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间接合作,一种是直接合作。7.社区是介于社会和团体之间的社会实体。
8.决定一个班级内活动区数量的主要因素是创设。
9.学前教育衔接,就是指学前教育机构同家庭、教师以及学前教育同社区教育 的衔接,保证学前教育机构教育功能,和幼儿成长发展的连续性。
10.放大镜、天平、水箱等材料应投放在科学区。
11.幼小衔接的任务总的来讲,是要解决孩子的生理、心理以及能力上的不适应。12.在学习方式上,幼儿园主要以游戏为主要学习形式,而小学主要的学习形式是课堂
二、简答题(50分,共5道,每道10分)1.请解释幼儿园环境的概念,并举例说明。P22
5答:幼儿园环境指幼儿园内部,包括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1、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影响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如园舍建筑、设施设备、活动场地、教学器材、活动材料、环境布置、空间布局及绿化等有形的东西,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最基本保障。
2、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是指幼儿交往、活动所需要的软质环境,即幼儿生活与其中的幼儿园的心理氛围。它因园长的管理方式、人际关系、大众心理、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幼儿与物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是一种重要的潜在课程。
2.简要说明学前教育衔接。P269答:从广义上讲,幼小衔接是指帮助幼儿在已有经验和后续经验之间建立联系,或者超越已有的经验。从狭义上讲,是指幼儿园要设置特殊教学内容,变换授课方式,和小学教育连接,开展以使幼儿能尽快适应小学教育为目的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促进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3.简述行为情境理论。P227答:第一,在相同的情境中,不同个体所必需的行为模式具有相似性。也就是说,物质环境的规划与设计方式会暗示人们 出当下合适的行为,在每一个行为情境中,都有一些属于这个情境的行为模式;在不同的环境中,所出现的行为也会有所不同。第二、行为情境之间具有相互依赖性。每一种行为情境,无论是复杂的还是简单的,均存在于一个更大的环境中,且相互依存、交互影响。
4.举例说明幼儿心理适应。P289答:心理适应是指幼儿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接受离开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以及家长,做好当一个小学生的心理准备。让孩子做好接受新生活的准备,最重要的是能给孩子呈现一个新生活的全景,让孩子对新的生活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这样孩子在小学面临新的事物和差别与以前幼儿园的学习任务不同时,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并主动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所以,在心理适应上,家园要充分了解小学生活,为孩子呈现小学生活的情境,培养孩子的主
动性、独立性、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等,让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后面临新的环境,出现新的问题,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从容面对,努力去克服困难。
5.简要说明全方位户外活动场地。P240答:全方位户外活动场地,是指以大型组合游戏结构为主体,兼容其他游戏区域及各种可移动的活动材料,不仅能满足幼儿各领域的发展需求,而且能够满足幼儿个别差异的需要的具有复合功能的游戏场地。它具有“类别多样”、“数量丰富”及“质、量可变性”的特征,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自如移动的活动材料、自主选择的机会。全方位或外活动场地应该包括一下区域:
1、大型组合游戏结构区。
2、自然种植区。
3、草坪嬉戏区。
4、水池、沙坑。
5、动态材料建构区或“建筑工地”。
6、隐秘、游戏小屋或“隐密处”。
7、设置微坡地形。
8、文化一角。
三、分析题(30分,共2道,每道15分)1.瑞吉欧教育模式、华德福教育模式等在环境创设上有什么共同特征。P233-235 答:瑞吉欧教育模式、华德福教育模式等虽然不能涵盖世界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创设的全貌,但是这几种教育模式中的环境创设却真正体香了当代国外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创设的潮流:以幼儿的发展为本、以崇尚自然为主,真正开放的保护天性的环境创设思想。1)体现了真正把幼儿当成是独立、完整的人的理念。这些幼儿园本身真正秉持了“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给予了幼儿充分的自由。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看书或者参加老师组织的集体活动,甚至可以选择独处。
2)真正考虑到了幼儿正常的心理需求,为他们创造属于自己的活动空间。这些幼儿园都认识到幼儿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活动空间,因此,很多幼儿园都在教室里设置了“安静角”,或者以矮柜、屏风、布帘、帐篷等将教师分隔成相对隐秘的小空间,以便那些想独
处的孩子,以及因失败、纠纷、误解而产生各种不痛快的孩子,可以来这里静静地坐着,或者钻进一个帐篷,或躺入悬空的摇床等,通过游戏、自省得到排解。3)追求自然朴实的风格。都是以“重返自然界”为环境创设的着眼点,注重朴实、自然及实实在在的生活场景,没有很多人为的装饰,这些环境给人最强烈的感受就是朴素而自然。4)以低结构、多功能的活动材料为主。幼儿可以通过创造、组合、变换、移动各种材料,从而即满足自己身体运动、认知建构、发展想象力、交往互动等身心发展的需要,也享受游戏生活的快乐。5)重视户外环境的充分利用,开展灵活多样的户外活动。让孩子们特别是城里的孩子回到自然中去,重新亲近大地,带领他们在自然中做游戏,去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然本身原来应有的和谐与平衡,这不仅仅是为了环境教育,也是对稚嫩心灵的抚爱和陶冶。
2.请您谈谈当前我国家园合作共育中出现的问题,并建议解决的策略。答: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第一、家长和教师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就教师发面来讲,大部分教师都能做到热情接待家长、为家长保护隐私、采纳家长的意见和与家长通力合作,但鉴于学前教育机构在幼教上的权威性,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教师始终处于权威地位,无法达到真正的交流合作。第二吗、合作不够深入,合作内容脱节。第三、家长参与配合不够好,援助学前教育更少。第四、母亲参与度明显高于父亲,不利于儿童阳刚性格的培养。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幼儿园要主动创造条件开辟沟通渠道。第一、教师要以诚相待,放下权威,把“支持每个家庭在学校里找到归属感和幸福感,家长和教师共同思考家庭参与的途径,不断丰富和支持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作为宗旨,实现与家长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和交流。第二、引导家长对自己孩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观察。第三、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幼儿园网站,为家园双方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加强家园交流的双向互动和信息共享。第四、定期就儿童的家园
表现进行交流。第五、家访工作要落实到位。第六、在家长每日接送孩子时,教师应尽可能地和家长交流。
2、家长要积极参加幼儿园保教活动。
第四篇:国家电网考试备考资料:通信类——通信原理
国家电网考试备考资料:通信类——通信原理
1.信息是客户事物的属性和相互联系特性的表现,它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存在形式或运动状态。
2.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的表现形式。
3.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的具体物理表示形式,具有确定的物理描述。
4.通信系统主要由5个基本系统元件构成:信源、转换器、信道、反转换器、信宿。源系统将信源发出的信息转换成适合在传输系统中传输的信号形式,通过信道传输到目的系统,目的系统再将信号反变换为具体的信息。
5.通过系统的传输的信号一般有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种表达方式:模拟信号是一个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即在时间特性上幅度(信号强度)的取值是连续的,一般用连续变化的电压表示。数字信号是离散的,即在时间特性上幅度的取值是有限的离散值,一般用脉冲序列来表示。
6.数据通信的技术指标:(1)信道带宽:是描述信道传输能力的技术指标,它的大小是由信道的物理特性决定的。信道能够传送电磁波的有效频率范围就是该信道的带度。(2)数据传输速率:称为比特率,是指信道每秒钟所能传输的二进制比特数,记为bps,常见的单位有Kbps、Mpbs、Gbps等,数据传输速率的高低,由每位数据所占的时间决定,一位数据所占用的时间宽度越小,则传输速率越高。(3)信道的传输能力是有一定限制的,信道传输数据的速率的上限,称为信道容量,一般表示单位时间内最多可传输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4)波特率: 是传输的信号值每秒钟变化的次数,如果被传输的信号周期为T,则波特率Rb=1/T。Rb称为波形速率或调制速率。(5)信道延迟=计算机的发送和接收处理时间+传输介质的延迟时间+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响应时间+通信设备的转发和等待时间。(6)误码率:是指接收的错误码元数占传送总码元数的比例,即码元在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
7.数据的传输方式有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两种,并行通信用于较低距离的数据传输,串行通信用于较远距离的数据传输。
8.通信线路的连接方式:点对点连接方式、多点连接方式。9.信道的通信方式: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10.信号的传输方式: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宽带传输。11.常用的同步技术有两种:异步传输方式和同步传输方式。
12.通信系统的模型组成:信息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受信者和噪声源。13.信息源(简称信源)的作用是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
14.发送设备的作用是产生适合于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即使发送信号的特性和信道特性相匹配,具有抗信道干扰的能力,并且具有足够的功率以满足远距离传输的需要。因此,发送设备涵盖的内容很多,可能包含变换、放大、滤波、编码、调制等过程。对于多路传输系统,发送设备还包括多路复用器。
15.信道是一种物理煤质,用来将来自发送设备的信号传送到接收端。
16.接收设备的功能是将信号放大和反变换(如译码、解调等),其目的是从收到减损的接收信号中正确恢复出原始电信号。
17.受信者(简称信宿)是传送消息的目的地,其功能与信源相反,即把原始电信号还原成相应的消息,如扬声器等。
18.模拟通信系统:
20.信道:控制信道用于携带信令或同步数据,可分为广播信道、公共控制信道和专用控制信道。
(1)广播信道(BCH):包括BCCH、FCCH和SCH信道,它们携带的信息目标是小区内所有的手机,所以它们是单向的下行信道。
(2)公共控制信道(CCCH):包括RACH、PCH、AGCH和CBCH,RACH是单向上行信道,其余均是单向下行信道。
(3)专用控制信道(DCCH):包括SDCCH、SACCH、FACCH。
21.模拟调制系统:载波调制与解调的定义:载波调制即按照原始基带信号(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去改变高频载波某些参量的过程。
按照载波的种类可划分正弦载波调制和脉冲载波调制。按照调制信号的种类可划分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正弦载波模拟调制可分为幅度调制和角度调制。
22.数字基带传输系统:(1)数字基带信号:未经调制的数字信号,它所占据的频谱是从零频或很低频率开始的。(2)在某些具有低通特性的有线信道中,特别是在传输距离不太远的情况下,基带信号可以不经过载波调制而直接进行传输。
(3)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波形有:单极性非归零波形、双极性非归零波形、单极性归零波形、双极性归零波形、差分波形和多电平波形。
(4)信道信号形成器(发送滤波器)的功能是产生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基带信号波形。(5)误码产生的原因:(1)码间串扰(2)信道加性噪声
(6)无码间串扰的条件:(1)时域条件;(2)频域条件(奈奎斯特第一准则)(7)眼图:是指通过用示波器观察接收端的基带信号波形,从而估计和调整系统性能的一种方法。
23.数字带通传输系统:(1)数字调制:把数字基带信号变换为数字带通信号(已调信号)的过程。
(2)数字解调:在接收端通过解调器把带通信号还原成数字基带信号的过程称为数字解调。
(3)数字调制技术有两种方法: 利用模拟调制的方法去实现数字式调制;通过开关键控载波,通常称为键控法。
(4)基本键控方式:振幅键控、频移键控、相移键控。
(5)振幅键控(2ASK):是利用载波的幅度变化来传递数字信息,而其频率和初始相位保持不变。
(6)2ASK/OOK信号的产生方法通常有两种:模拟调制法和键控法。
(7)2ASK信号解调方法 :非相干解调(包络检波法)和 相干解调(同步检测法)(8)频移键控:是利用载波的频率变化来传递数字信息。
(9)2FSK信号的产生方法:采用模拟调频电路来实现;采用键控法来实现。(10)2FSK信号的解调方法:非相干解调和相干解调。
第五篇:地下工程设计原理与方法考试资料
地下工程:指地面以下土层或岩体中修建各种类型的地下建筑物或结构的工程
隧道:修筑在岩体、土体或水底,两端有出入口,供车辆、行人、水流及管线等通过的通道
导坑:在地下开挖出一个洞穴并延伸成为一个长形的孔道 洞门:在隧道端部外露面修建的为保护洞口和排放流水的挡土墙式结构
垭口:线路跨越分水岭时,分水岭的山脊上的高程较低之处
越岭线:从一个水系过渡到另一个水系是跨越高程很大的铁路线路
河谷线:沿河傍山而行的铁路线路 隧道净空:隧道衬砌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
隧道建筑限界:线路上各种建筑物和设备均不得侵入的外部的轮廓线
锚杆:插入到围岩岩体内利用机械的方法加固围岩的一种金属杆状构件
岩体:处于一定天然应力状态中的地质体 围岩:对隧道稳定性有影响的那一部分岩体 围岩压力:隧道开挖后围岩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压力 结构面:岩体中具有一定方向,力学强度相对较低的地质界面(原生,构造,次生)
蠕变:作用应力不变应变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加 松弛:作用的应变不变应力随时间的增长而衰减 风化作用:地表岩体在大气温度水和生物的综合影响下,使岩石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成分发生改变的地质作用 溶蚀:使岩体致密度降低并会破坏颗粒之间的胶结从而使岩石强度降低
流变性:与时间或温度有关的变形或破坏性质 初始应力:岩体在天然状态下所具有的内在应力 二次应力:坑道开挖后坑道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岩体产生应力重分布的状态
三次应力:坑道支护后坑道周边的岩体的应力变化的状态 岩体的初始应力状态:由于岩体的自重和地质构造作用在隧道开挖前岩体中存在的应力状态
坑道的稳定性:隧道围岩在开挖过程中不设任何支护情况下所具有的稳定程度
塑性:围岩在应力超过一定值后产生塑性变形的性质 塑性区半径:对于塑性围岩当围岩内应力超过围岩强度后,在坑道周边产生径向塑性位移形成塑性松动区的范围 塌落拱:将隧道开挖后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拱称为 成拱作用:天然拱像一个承载环一样承受上覆范围地层的全部重量并向两侧传递下去称为围岩的弹性抗力:由于支护结构发生向围岩方向的变形而引起围岩对支护结构的约束反力
变形协调条件:汇交于同一节点上各单元在此节点处所产生的端点位移与结构节点位移相等
静力平衡条件:在同一节点上作用的各单元节点力的总和应与该点荷载相平衡
收敛:围岩产生挤向隧道内的变形 约束:支护对围岩向坑道内变形的阻止 隧道勘测的一般规定
制定勘测计划,完备勘测资料,设计勘测和施工勘测,评价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隧道工程调查的内容
自然概况,工程地址特征,水文地质特征,不良地质地段,地震基本烈度等级,气象资料,施工条件 分析克服高程障碍三种方案的优缺点
绕行:施工容易工期短费用少;运程增加长期运营条件变差改造困难地质复杂施工困难。深堑:展线长度比绕行短;急弯陡坡多在山顶开挖工程量大不确定因素多。隧道:线路平顺缓直运营条件好运程缩短;工程量大工期长费用高 分析解决平面障碍两种方案的优缺点
沿河绕行:对地形条件要求高,线路增长,工程量大运营条件差,不良地质病害工程伴随出现;只在条件允许时使用。隧道穿直:初期工程量大;线路平直,工程单一,无急弯陡坡,运营条件好,不受山体塌方落石影响 曲线隧道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尽可能采取较短或曲线半径较大的曲线,宜将曲线设置在隧道洞口附近2不宜将洞口落在缓和曲线上3隧道内曲线长度不应短于一节车厢长度4一座隧道内不设超过一个以上曲线5两条曲线间应有较长夹直线 隧道内坡道折减的原因及方法
1列车车轮与钢轨踏面间的粘着系数降低2洞内空气阻力增大
曲线隧道净空加宽的原因和方法
1车辆通过曲线时转向架中心点沿线路运行车辆本身不能随线路弯曲仍保持其矩形形状2曲线外轨超高车辆向曲线内侧倾斜使车辆界限上的控制点在水平方向上向内移动了一个距离 喷锚支护的特点
与围岩紧密贴合,支护及时,柔性好,同时封闭围岩壁面防止风化,并能封闭围岩的张性裂隙和节理,提高围岩的固有强度控制围岩的变形,能充分调动围岩本身的自稳能力。有效利用洞内净空,提高作业的安全性和作业效率,能适应软弱和膨胀性地层中的隧道开挖,能用于整治塌方和隧道衬砌的裂损
复合式衬砌的支护机理
先在开挖好的洞壁表面喷射一层早强硂凝固后形成薄层柔性支护结构,满足初期支护施作及时刚度小易变形的要求,与围岩紧密贴合从而保护围岩和加固围岩,促进围岩的应力调整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作用。二次衬砌完成后,衬砌表面光滑平整可以防止外层风化装饰内壁增强安全感。既可以充分发挥喷锚支护的优点又能发挥二次衬砌永久支护的可靠作用。明洞的类型
拱形(路堑式、偏压直墙式、偏压斜墙式、半路堑单压式)棚洞(盖板式、刚架式、悬臂式)隧道门的类型
环框式、端墙式、翼墙式、柱式、台阶式、斜交式、耳墙式 洞门的类型
环框式、端墙式和柱式、翼墙式与耳墙式、其他形式(台阶式斜交式)、拱形、遮光棚式 隧道附属建筑物的类型
通风建筑物,安全避让设备、防排水设备、电力及通讯信号安放设备
喷射混凝土的喷射方式
1干喷(拌合料输送到喷嘴以前才与水汇合)2湿喷(拌合料先与水拌合再以浆液输送)机械通风的方式
1纵向式(洞口风道式、喷嘴式、竖井斜井式、射流式)2全横向式3半横向式
岩石在单轴和三轴压缩下的破坏形式
三轴低围压下(张破裂)中等围压下(剪破裂)高围压下(延性破坏)
抗拉强度、抗剪强度的测定方法
抗拉(直接拉伸法、棱柱体试件的弯曲、圆柱体的弯曲、圆盘弯曲、液压扩张试验、巴西试验)抗剪(直接剪切法、倾斜板间加压的单向剪切法)
典型的岩石的全应力-应变曲线分为哪四个阶段 压密阶段弹性阶段塑性阶段破坏阶段 无支护坑道丧失稳定的形式
1由于破碎岩体的自重超过了它们脱离岩体的阻力而多在顶部较少在侧壁处造成局部崩塌2围岩的应力重分布造成的应力集中区域内的岩体强度破坏而形成的崩塌3在塑性岩体中稳定性的丧失是由于塑性变形的结果 隧道围岩失稳破坏性态
1脆性断裂2块状运动3弯曲折断破坏4松动解脱5塑性变形和剪切破坏 围岩压力的类型
1松动压力2形变压力3膨胀压力4冲击压力 天然拱范围的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
1围岩的地质条件2支护结构架设时间3刚度以及它与围岩的接触状态4隧道的形状和尺寸5隧道的埋深6施工因素
隧道围岩分级的目的1作为选择施工方法的依据2进行科学管理及正确评价经济效益3确定结构上的荷载4给出衬砌结构的类型和尺寸5制定劳动定额、材料消耗标准基础等 隧道围岩分级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1以岩石强度或物理指标为代表2以岩体构造岩性特征为代表3以地质勘探手段相联系4组合多种因素5以工程对象为代表
围岩分级的基本因素与影响因素
岩石的坚硬程度和岩体的完整程度,地下水和初始应力场 支护结构的作用
1与围岩一起组成一个有足够安全度的隧道结构体系,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荷载2保持隧道断面的使用净空3防止围岩质量的进一步恶化4提供空气流通的光滑表面 支护结构的基本要求
1必须与围岩大面积地牢固接触,保证支护结构与围岩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工作2重视早期支护的作用并使早期支护与永久支护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工作3允许隧道围岩能产生有限的变形,以充分发挥围岩的承载能力而减少对支护结构的不利作用使两者更协调的工作4必须保证支护结构的及时施作5要能根据隧道围岩的动态及时地进行调整和修改
支护结构的类型
1防护型2构造型3承载型 地下结构计算理论发展的七个阶段
刚性结构阶段、弹性结构阶段、假定抗力阶段、弹性地基梁阶段、连续介质阶段、数值方法阶段、极限和优化设计阶段
地下结构计算方法的分类
荷载结构法(弹性链杆法、假定抗力法、弹性地基梁法)地层结构法(剪切滑移法、特征曲线法、数值法)地下结构设计模型分类
经验类比模型、荷载结构模型、地层结构模型、监控设计模型
荷载结构模型的三种计算模式
1主动荷载模式2主动荷载加被动荷载模式3实际荷载模式
局部变形理论与共同变形理论
局部变形理论:认为地层表面某点上施加的外力只会引起该点产生沉陷(变形),外力与沉陷之间为线性关系。共同变形理论:认为地层表面某点上施加的外力不仅会引起该点产生沉 陷(变形),而且会引起附近的地层也产生沉陷变形,外力与沉陷之间为非线性关系 地层-结构模式的求解方法
数值法、剪切滑移破坏法、特征曲线法 确定Pmin的途径
1现场实测的塑性区半径r求(按重力平衡条件求)P2根据坑道周边的允许位移值求P3实地量测形变压力作为P4 根据围岩特征曲线求P监控设计法原理
通过现场监测获得围岩力学动态和支护结构工作状态的信息(数据),再通过必要的力学分析,以修改和确定支护结构系统的设计参数和施工对策。施工前的预设计阶段和修正设计阶段
监控设计的主要环节及其包含的工作内容
现场监测:制定监测方案、确定测试内容、选择测试手段、实施监测计划;数据处理:原始数据的整理、明确数据处理的目的、选择处理方法、提出处理结果;信息反馈:反馈方法(理论反馈经验反馈)反馈作用(修正设计指导施工)
监控量测的项目及内容
肉眼观察、岩体力学参数测试、应力应变测试、压力测试、位移测试、温度测试、物理探测 监控量测的目的1提供监控设计的依据和信息(掌握围岩力学形态的变化和规律、掌握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2指导施工,预报险情(做出工程预报,确定施工对策、监视险情,确保施工安全)3校核理论,完善工程类比方法(为理论解释,数据分析提供计算数据与对比指标、为工程类比提供参数指标)4为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积累资料 反馈信息在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
1评价围岩的稳定性2评价围岩达到稳定的标准,确定最终支护时间及仰拱灌筑的时间3调整施工方法与支护时机4调整锚杆的支护系数5调整喷层厚度6调整变形余裕量,修改开挖断面尺寸 求解回归系数的方法
选点法、图解法、平均法、最小二乘法等 隧道预支护的概念、类型及其使用条件
预先设于隧道轮廓线以外一定范围内的支护,或与开挖面后方的支架等共同组成的支护系统。超前锚杆(Ⅳ~Ⅴ级围岩,开挖临空后的数小时内可能剥落或局部坍塌)小导管注浆(Ⅴ级围岩自稳能力低)管棚(Ⅴ、Ⅵ级围岩,无自稳能力,或浅埋隧道及其地面有主要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