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盱眙县官滩学校办学简介
盱眙县官滩学校办学简介
官滩初级中学共有1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22人,专任教师69人。拥有中级以上职称40人,副高级职称4人。校园占地面积82.58亩,校舍建筑面积11193平方米。学校拥有标准化图书室一个,各类图书20000多册;江苏省标准理、化、生实验室和实验器材;音体美多功能教室、多媒体电子教室;可容1200多学生同时就餐的现代化餐厅和可容纳1000多名学生住宿的学生宿舍;有可供学生运动的场地近20000平方米,有投资100多万元新建的塑胶跑道、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观礼台等配套实施。
先后荣获“市100所平安校园”、“市优秀家长学校”、“市艺术特色学校”、“市校务公开先进校”、“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官滩中心小学是盱眙县东北片最大的学校之一。学校前身为盱眙县渔沟小学,1982年更名为盱眙县官滩中心小学。
目前学校设有31个教学班,学生共1629人,有123名专任教师,具备相应及以上教师资格所占比率为100%。学校占地65.43亩,建筑面积8730平方米。学校各类功能室齐全,建有校园局域网,建有学校网站,并与盱眙教育资源库和教学设计平台链接。学校先后投资300多万元用于学校现代化建设,建设了畅通的校园网,多功能电子显示屏,多媒体网络教室,为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系统。教育资产、教师信息、财务、学籍等工作都实现了网络化管理。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淡水龙虾池塘精养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淮安市艺术特色学校”、“淮安市优秀留守儿童之家”、“淮安市无烟先进单位”、“淮安市县(区)行风与软环境先进学校”、“淮安市平安校园”、“盱眙县二星级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目前,学校将“校园合唱团”、“少年足球”定为特色发展方向。
官滩中心幼儿园创建于1985年,2004年迁入新园区。目前共有 18个班级,1038名小朋友,教职工 52名,所有人员均具备合格学历、上岗证。先后被评为盱眙县“卫生先进单位”、“先进幼儿园”、“先进集体”、“优秀幼儿园”、“市卫生保健合格园”、“市优质园”、“省优质幼儿园”等荣誉称号。目前,农村仅保留三个办园点:王桥办园点、七洼办园点、杨岗办园点。
官滩镇社区教育中心前身是成人教育中心校,始建于1986年9月,校园占地面积6.3亩,建筑面积2003平方米,有专用教室6个,其中微机室1个,电脑35台,图书室藏书8000多册,教学仪器设备总投资40余万元。现有专职教师7名,兼职教师14名,志愿者队伍360名。专兼职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55%,中级以上职称占60%。
第二篇:盱眙官滩中心小学教科室工作总结
盱眙官滩中心小学教科室工作总结
(2009—2010学第二学期)
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教育植根于爱。
————与老师们共勉
紧张而充实的一学期又悄然而过,在本学期里,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继续立足于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学校的中心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充分发挥教科研在课程改革中的先导作用,围绕“科研兴教,铸造名师,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题,以争创智慧型校园、争做智慧型教师为目标,继续构建适应我校教育发展和学校特色的教科研体系。为使今后的工作扬长避短,让宝贵的经验有效地发挥作用,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播种科研精神于日常教学工作中。
为了使教育科研稳步、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并逐步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使教科研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建立比较完善的科研工作管理体制:形成了有“教科室、教研组、课题组”组成的三级科研网络。科研与教研工作相交叉,做到科研中有教研,教研中有科研领路,使科研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学习、例会、活动、汇报制度,形成科研工作的责任制,定期召开会议,学习教育理论,关注教改热点,收集先进的教科研信息,并做到时间、内容、地点、主持人、记录五落实,而且强调过程化,努力使教科研的过程成为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的过程,以此带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
二、加强科研队伍的学习与培训,提高科研层次。
教科研工作的基础是广大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的科学有效开展,必须有一支具有一定科研理论水平,勤奋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无私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为了帮助教师在课程改革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我们把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与培训作为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环节。
本学期,教科室先后选派多名教师参加各级教研培训,如:组织教师到市观摩“省小学数学教育年会;参加“市骨干教师培训”; “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
三、广泛开展科研活动,提升科研成果。
1、以课堂为凭借,加强各教研组和课题组的教研活动。在教育科研活动中,充分发挥了教研组长和课题组长的作用。要求每个教研组长、课题组长认真组织集体备课,每星期活动一次,定时间、定地点、定主持人。采用“教研组、课题组定内容,个人钻研备课、集体讨论、深化吸收,形成共识”的操作程序,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以点带面,使新课标 的理念和精神落实到具体教学过程中去。
2、加强课题研究,重在求真与务实。
抓好教科研队伍建设,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其对教科研工作的责任性,是做好教科研工作的必经之途。因此,学校要求课题组成员做到(1)带头上好一堂课题研究课;(2)写好一篇围绕课题的论文;(3)搞好每次的课题研究活动。目前,我校已组建了一支事业心强、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骨干教师成为课题组成员,学校还规定课题组成员可以优先考虑外出学习、优先评优评先等。所有这些举措,极大地调动了课题组成员对教科研工作的参与热情与高度的工作责任感。
3、加强课堂研究,讲求效益与质量
本学期学校教科室不局限于对“备课、批改、辅导”等常规工作的指导,还把相互听课,努力取长补短作为一项教学常规工作来抓,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学期教科室通过深入课堂,展示了18节教学研讨课和7节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的示范教学公开课,让教师多方面展示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也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教与研的平台。多数老师能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并提建议,自我反思,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目的。
4、开展各学科的教研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本学期,学校教科室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科作用,组织教师参加市品生、品社、科学、艺术、综合实践各学科的教研活动,开设各种活动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组织参加各级学生竞赛,为校园文化生活展示了灿烂的一页。
四、发挥服务职能,创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推广研究成果。一学期来,学校教科室注重创建教师展示研究成果的舞台,先后组织老师参加晋江市数学科课堂教学评优活动和晋江市艺术科说课比赛活动。其中,陈宏瑜老师指导、黄舒静老师执教的《旋转与角》一课以出色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艺术在“晋江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中,荣获一等奖;黄昭蓉老师说课《骄阳似火》荣获晋江市小学音乐(艺术)教师说课比赛三等奖。在学校教科室组织参加的各级论文评比中,有四十余篇教师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其中,在福建省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评选中,陈惠清老师荣获一等奖、陈春燕老师、林芳仪老师荣获二等奖;在福建省小学数学中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会优秀教学论文评选中,我校共有五位老师喜获佳绩,其中陈宏瑜老师、许滨艺老师、许映雪老师荣获二等奖;吴美锑老师、庄鸿阳老师荣获三等奖;在06年泉州市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论文评选中,陈明珠老师撰写的《让童心尽情飞扬》荣获一等奖,林永勤老师撰写的《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荣获三等奖。同时,陈明珠老师撰写的《立足生活促进发展》一文代表晋江市在06年泉州市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在2006年晋江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教学论文评选伍月娜老师撰写的《综合实践课中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蔡明珠老师撰写的《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均荣获二等奖;陈萍玉老师撰写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教育意识》荣获三等奖;荐送晋江市小学教育研究会第18届年会论文二篇及《泉州教研通讯》、《晋江教研》十余篇。陆建兴校长陈宏瑜老师合撰的我校数学课题实验方案入选泉州市第二批“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资料。纵观一学期的教科研工作,在广大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群体科研的氛围有待提高;教育科研论文获奖发表的面还不广。
新学期工作思路:
1、围绕新课程课堂教学这一中心,努力探索和拓展“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趣味化”的课改新思路;,积极探索出新课程下教学评价的新标准。
2、创新机制,努力提高教研工作效益。要弘扬“求真务实”教研作风,要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展开专题性研讨活动,力求使教研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的管理和指导。
3、搭建各种活动平台,全面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对青年教师,给他们创造条件,压担子,铺路子,使其成为教学业务骨干。下学期将继续开展学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以及拟开展学校教研开放周;
4、与南京银城小学建立教研工作“手拉手”帮扶关系,探讨日常教研工作。拟于期中前与仁寿中心举行教研开放日活动。
回眸过去,我们思绪飞扬;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新的一学期中,我们将发扬优点,克服不足,迎难而上,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大力开展教育创新,推进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努力使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三篇:盱眙官滩镇“草根剧团”——基层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乡村“草根剧团”
——基层思想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引言:
“丰富乡村文化生活,革新乡村社会风气,展现新农村风貌”的乡村“草根剧团”是江苏省盱眙县官滩镇加强新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全新力作。该镇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在村(居)委会的组织下,利用本土文艺骨干和乡村艺人,组建15个“草根剧团”。2010年以来,各村“草根剧团”每年平均演出场次达10场以上,活跃了村级文化,变革了乡村社会风气,各村的“草根剧团”同时也成为该镇基层思想文化建设工作的着力点。乡村“草根剧团”是怎样诞生的?它又是怎样发展壮大的呢?意义又何在呢?
生于“忧患”——“草根剧团”的诞生
2009年3月,盱眙县官滩镇某农户家中:一张桌子围着足足有30多人,上至六、七十的老人,下至十一、二的娃娃,喧闹声、叫骂声、欢笑声夹杂一片。原来是在推牌九(赌博器具),只见桌上人民币成堆,各种面值俱全,随着庄家的一声吆喝,有点喜笑颜开,有点垂头丧气。
2009年5月,官滩镇停车场:一场民间文化杂技表演在一个镇上开演,尽管道具极其简单、演技极为蹩脚、串场的娱乐节目低俗,可一点也没削减上百村民观众的热情,台上演,台下和,现场的火爆程度,让人难以置信。尽管每张门票只收取3元钱,但一场下来,门票收入不会低于3000元,草台演出团也趁此赚了个盆满钵满。
周围邻里,一日三顿过后,就开始走上牌桌,从早上打到中午,从中午打到晚上,从晚上打到凌晨,更有甚者,从凌晨打到次日清晨,乐此不彼......这可乐坏了那些开麻将馆的老板,他们只需要在家里开个麻将馆,包吃包台子费,每天尽坐收其成。
这些年,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增收渠道拓宽了、收 入增加了,从06年开始,农村全面免征了农业税,07年对种粮农民实施补贴政策,08年农村又全免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费。这些措施的相继出台,使得农民身上的担子一下子减轻了,压力也渐渐少了,口袋也渐渐鼓起来了。
老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没有了压力,大部分农村人开始学会享乐、不思进取,以酒为乐、以牌为友,纯然、朴实、勤劳的工作作风正在日渐衰落,大有取代传统农村精神的态势。
纵观上述种种情形,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文化活动不丰富。据调查,大部分农民除了一年到头守着10个左右清晰度很差的电视节目看以外,其它诸如看戏、看电影、看书报等文化活动几乎为零,文化的匮乏造成农民聚众赌博现象愈演愈烈。这些现象引起了盱眙县官滩镇政府宣传部门的重视,经过认真走访、座谈,在经历深入的思考后,官滩镇政府将目光定格在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设上。2009年6月,盱眙县龙虾节组委会要求各乡镇选送节目参加开幕式,经过选拔,官滩镇侍涧村的舞龙表演代表官滩镇参加县里演出。这一节目让分管文化宣传工作的魏秀春同志眼前一亮,压抑多年的问题一下找到了切入点。与其让把闲暇时光荒废在赌博、封建迷信上,还不如发展一些文艺活动,既让村民有事可做,又解决了农村文化生活的匮乏的问题 于是盱眙官滩镇宣传委大胆决定:各村、场(蚕种场)、居(居委会)组建文艺宣传队,开展丰富的文艺活动,提升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建设新农村。
“草根剧团”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自力更生——“草根剧团”的发展壮大
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文件虽下发了,各村(居)也表了态了,可让一帮“泥腿子”搞文艺,难度可想而知。下面就让我们看看盱眙县官滩镇村级“草根剧团”的发展过程吧。
找演员——磨破嘴皮 跑破脚皮“草根剧团”创建之初,一是大家积极性不高,二是缺少相关人才。针对困境,村委会同志摸排人选,主动上门,有点甚至是村委干部带头参与。为了早日将文艺队的演员凑齐,对摸排出来的人员,村委同志多次上门,宣传工作的意义,以诚心和耐心感动村民。有时为动员一位演员,他们要上门数十次。最终各村勉强凑齐了搭建“草根剧团”的班子。
筹经费——村干部自掏腰包
各村经济能力有差别,经济实力强一点的村还好,村委会解决。村里没有钱的怎么办,村委干部每人拿出1000多元现金购买。在这种情形下,各村首先为剧团购置了服装道和乐器具,锣鼓、腰鼓、二胡、戏装、舞衣 等“时髦”用品正式走进农家。
搞排练——一家一户请
家伙事搞起来了,可活动又让官滩镇各个村的干部们操了不少心。活动伊始,因不 少团员不是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排练迟到、请假现象较为普遍,有时候甚至因为请假人数太多而排练不得不延期,排练效果可想而知。各村村委班子动足了脑筋,村主任更是使出了“七十二般神通”。奖励、村级事务同等优先、农务协作„„形式多样,目的一致。
看发展——春风化雨
在官滩镇宣传委及各村(居)干部的协同努力下,2009年底,各村(居)的“草根剧团”训练不如正轨,团员的思想也得到了改变,大家由被动接受转入了主动训练。村民杨树华带着两个孙子在家,尽管家务很忙,每天排练从不落下;60多岁的退休教师高维梅初学跳舞,从晚上7点多练到午夜12点多,第二天走路时,都迈不开脚步了;个体户沈翠兰为了演出,自己的店出高薪雇人来管;百货店店主潘泽卫与姐姐合伙做生意,为了演出,说走就走,姐弟俩还为此发生不快;唐万才的女儿结婚当天,正遇上宣传队到村里演出,她参加完演出回家时,上门女婿早已进了家门„„
刚开始各村文艺队只有十个人左右,在村部排练时,唱歌不悦耳、舞姿不优美、步伐不整齐,观看者都嗤之以鼻。现在每各村的剧团团员队伍都已发展壮大到三十多人。村委省下来的钱买了电脑、音响,在院子里装上了一米多高、三米多宽的大镜子,看着电脑编排,跟着音响唱,对着镜子舞,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半年的练习,终于被村民刮目相看。现在每当排练时,还会引来周围群众跟着练,用群众的话说——“闲着也没事,就当锻炼身体了”。
“草根剧团”深入人心了。
群芳烂漫——“草根剧团”绽放乡间
“草根剧团”创立了,“在哪演”“何时演”“演什么”这三个问题成为剧团在群众中生存的关键所在。盱眙县官滩镇宣传委充分尊重群众意见,以群众为主体,发展出“传统节日主导,农闲时节主导,村民文化生活主导“的演出方针,活跃在乡村。
传统节日演出成“传统”。
2011年春节,经过精心组织和进一步搜集整理,侍涧村由27人组成的演出队伍将《秧歌》、《舞狮》、《耍龙》、《旱船》等传统文艺节目再次搬上舞台。他们从侍涧各个小组演到官滩集镇,共演出30多场,场场观众爆满,村里一位70多岁的老人追随演出队伍一连看了8场。一位曾在县里当过多年局长的退休干部对宣传队负责人说:“你们的演出很吸引人,展现了我们民族文化丰厚的底蕴!”其他各个村的“剧团”呈现出“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喜人格局。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已经成为各村“草根剧团”约定俗成的活动时间。
农闲时日演出为“宣传”
各村“草根剧团”是从公益性演出开始的。官滩集镇有了路灯,政府为民办了实事,10多人的腰鼓队高高兴兴地从街头敲到街尾;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剧团演这组,唱那组,配合新农村演出;敬老日,宣传队到镇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慰问演出;每次公益活动,这些没有级别、没有职称的演员都会被请上舞台,他们不计报酬,总是拿出他们 最精彩的节目。
现在“草根剧团”里会吹、拉、弹、唱、编、舞的大有人在,水平虽与专业演员有差距,但大家根据各自的特长各尽所能,乐在其中。除了表演一些传统的演唱节目外,还根据政策、法规以及当地的民风、民俗,自编、自导、自演一批节目。表演唱《安全例会就是好》,根据安全生产中的新措施、新做法,由古河村队员方孝东和高艳等创作出来后,几位女同胞在镇、村多次演出,得到了县安委会的认可,随后成为乡镇中的典型节目,先后到各村演出宣传,反响良好;《计划生育是国策》、《拉犟驴》等节目,由于贴近群众的生活,喜闻乐见,很好地配合了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等法律、法规宣传。这些村级“草根剧团”的演出为村民提供了久违的文化大餐。
临时演出,服务乡邻。
盱眙县官滩镇的“草根剧团”在2012年还推出了服务乡邻的个性化演出。凡家有喜事的村民,只要提前申请,本村的“剧团”届时会倾情贺喜。此项活动的开展源于官滩镇七洼村。2012年正月初八,适逢本村村民韩先林儿子结婚,村里为落实婚育新风,表示庆贺,宣传队20多人来到这家门前吹拉弹唱,手舞足蹈,让韩先林一家着实惊喜了一天,一场婚礼喜上加喜,乐得老两口逢人就夸七洼文艺宣传队水平高。这一小插曲启发了各个村的村委干部们,一一相传,最近此项服务已成为官滩镇居民办喜事的一大风景——儿子结婚,女儿出嫁,请他们热闹一番,踩高跷、玩旱船、敲锣打鼓,走街串巷,一路扭来,一路唱,增加了喜庆气氛。看到了这支文艺队像模像样了,村民们赞不绝口,而剧团的演员们不收一分钱,只讨一份喜糖、一杯喜酒。
“剧团发展到今天,真的不容易,队员们克服了种种困难。但无论怎样,他们的热情不减,追求不止。正是这种痴迷,队伍才不断壮大。”官滩镇宣传委魏秀春同志告诉笔者。
“草根剧团”成员中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70岁有余。无论年长的还是年轻的,对正面临失传的本土民间文化,他们心里都有一种责任。一批爱好文艺的退休干部、教师和其他文艺积极分子的参与,使宣传队集编、导、演、乐于一身,“草根剧团”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发展和壮大。
春风化雨——“草根剧团”现实意义的探索
盱眙县官滩镇农村业余“草根剧团”是农村文化的一个主体,其成员农忙干活,农闲演戏,深入农村、扎根基层,通过自创、自编、自演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展现了新农村、新农民的新风貌,为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进一步繁荣农村文艺事业,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以先进文化带动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农村“草根剧团”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深谙当地的文化底蕴,演出内容贴近生活,与大部分农民的文艺欣赏水平相适应,符合大多数人的口味。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草根剧团”功不可没。
一是增进了干群、邻里感情。
“草根剧团”紧跟时代,贴近生活,积极向农民宣传遵纪守法、计划生育、清洁卫生、勤劳致富、和睦团结、尊老爱幼、学习文化、崇尚科学、热心公益、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内容,促进了干群和谐、邻里和气、家人和睦,间接地减少了封建、迷信、黄赌毒对农民的侵害,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平安新农村。
二 是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
“草根剧团”的演员深入一线创作采风,以采茶戏、秧歌舞、快板、小品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为主,用农民身边人来说身边事,弘扬勤劳致富、尊老爱幼等美德,宣传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每逢传统节日、农闲时日、婚庆、寿庆时间演出,得天时地利人和,长盛不衰。
三是传承了民间民俗文化。
“草根剧团”义无反顾地成了优秀民间民俗文化的守望者。他们巧妙地用传统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语言、表演形式,既通俗易懂,又形象生动,直面群众,有力地弘扬赣南民族文化、地方剧种、传统曲目,为传承民间民俗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四是提高了农民素质。
“草根剧团”在业余创作演出中自觉不自觉地承担起了一些培育新农民的工作。一方面,农村业余剧团人员在演出中提高了自身素质,领悟了许多宝贵的人生道理,为其以后创业、致富增加智慧和才干。另一方面业余剧团来自农村、来自农民的艺术家,他们的思想、感情、生活方式和农民是一体的,他们的演出使农民觉得亲切自然,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农民内心的思想境界。这正是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的有效途径。
继往开来—— “草根剧团”的发展反思
“草根剧团”作为盱眙县官滩镇思想文化建设工作的典型案例,毋庸置疑,它为基层思想文化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草根剧团”产生于农村、存在于农村、发展于农村,在现今文化多元、传媒手段越来越多样的环境中,“草根剧团”如何生存与发展,是值得盱眙县官滩镇宣传委深度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就盱眙县官滩镇“草根剧团”的现状,应做好一下方面工作:
1.抓管理,健全各项制度。为了使“草根剧团”保持长期性和稳定性,并使之不断完善和发展,制定了一整套业余剧团管理条例,就其性质、方针、原则、任务、体制、组织、经费、制度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文化部门严格资格审查,统一办证,在管理中引导、扶持剧团的发展;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实行持执照演出,做到合法经营;公安部门对演出内容,演出场所的治安加强监管,对一些不健康的文艺团体坚决予以取缔。有组织地经常性地开展调演活动,组织引导农民自娱自乐,把农民从神桌、酒桌、麻将桌上解脱出来。为农村文化的发展提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优良环境。
2.抓市场,开拓演出阵地。一是搜集捕捉信息。要多方收集捕捉 演出信息,经常关注部门单位、企业的宣传动态,发动队员及其亲朋好友提供演出信息,做到“耳听四路,眼观八方”。二是根据市场需要、组织艺术生产。根据单位、企业和农民的需要,组织人员进行剧本创作、节目编导、精心排练。三是讲究效益。既讲社会效益,又讲经济效益,既要加大投入,更要注重收入。降低演出成本,增加演出收入。
3.抓辅导,提高艺术质量。艺术质量是剧团的生命。为了提高“草根剧团”的演出质量,从培养剧团带头人、剧本创作人员、文艺表演人员入手,创新辅导形式,取得良好的实效。一方面应该采取“请进来”、”结对子”的办法,请专业剧团导演、演员为农民剧团演员授课,由文化馆、文化站专业技术人员分片下乡,深入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对各业余剧团人员进行辅导、培训或开展讲座等,发动文艺工作者与剧团文艺骨干结对子,激发对文化艺术的兴趣,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演出水平和文艺技能水平。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的办法,鼓励农村业余剧团进入县城或外地演出,加强对外交流,不断提高整体水平,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
4.抓作品,创新演出内容。一是加强对节目的创编,结合工作中心,贴近实际、贴近农民,创作出高质量、生活气息浓厚的作品。二是建立优秀剧节目作品库,整合各地优秀节目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把好的剧节目直接提供给农村业余剧团排练。
5.抓典型,树立榜样。认真总结推广先进“草根剧团”典型,通过不同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他们为农民演戏,演农民戏,坚持几十年如一日,越演越兴旺的经验,对其他“草根剧团”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学习借鉴。
勇敢地面对挑战,解决好农村“草根剧团”生存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是基层思想文化工作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更是当代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共盱眙县官滩镇宣传委
2012年4月15日
第四篇:盱眙官滩小学足球特色创建整改实施方案2016.
盱眙县官滩中心小学“校园阳光足
球”
特色文化建设工程设施整改方案
一、建设思路(一)总目标
以“足球”为载体,以“快乐足球、健康成长”为主题,从“体教结合”中挖掘“乐学、苦练”足球特色文化,将之升华为足球精神、校园文化,努力探索足球活动规律,提高我校足球运动水平和足球竞技水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校综合素质提高。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深化教学训练改革,强化条件和安全保障,保持鲜明特色,努力成为全县乃至全市青少年校园足球推广普及的典范,提升学校知名度。
(二)目标 2016学年发展目标:
(1)进一步在校内推广普及足球运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2)以足球项目为特色建设,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提高学校体育水平的层次,制定学校足球特色发展两年规划,并得到有效实施。
(3)加强学校领导建设,完善学校足球运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校足球校本课程实施考核评价制度》。
(4)进一步完善学校校级、年级、班级足球队建设。成立男生、女生两个校级球队,多个年级球队,多个班级球队,规范班级球队建设,完善球队制度。
(5)成立足球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形成足球校本课程框架体系,启动足球校本课程研究。
(6)加强学习的平台建设工作,积极开发网络平台、体验活动、校内外足球比赛展示及活动平台建设,使学生对足球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足球技能。
(7)进一步加强校足球队的训练工作,在市级比赛中获奖,增强学生为校争光的责任感、荣誉感。
2017学年发展目标:
(1)形成比较鲜明的学校足球特色文化氛围,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2)形成适合官滩中心小学的足球校本课程,成立学校足球特色发展课题研究小组并有效开展研究。
(3)完成“班级足球队”的规范化建设,提高球队品质。(4)完善校足球队的人才选拔机制,确保在各级竞赛中获得优秀名次。
(5)加强体育课的教育功用,普及足球运动涵盖全校所有学生。
(6)通过走出去参加实战竞赛,请专家亲自指导,使足球队员能够体验竞技足球的魅力,产生一种荣誉感和使命感。
2018学年发展目标:
(1)发挥足球校园文化建设的阵地教育功能,实施环境教育课程,形成大课程体系。(2)初步形成课题研究成果。
(3)总结提炼出学校特色发展经验材料。
(4)校足球队竞赛成绩稳步提升,校足球队人才储备富足。
(5)学校将为足球队提供更多的活动平台,充分展示足球队员的风采,(例如:参加班级与班级、校级之间的比赛,参加县长杯、市长杯的比赛等等)。使足球队员在精神上产生一种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班级、学校、为盱眙增光的集体责任感。使队员精神矍铄和强健的体魄。
二、建设内容
(一)营造氛围,强化校园足球文化建设
创建特色学校是新形势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几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健体”的校园足球理念,以校园足球活动为平台,形成了浓厚的学校足球文化特色,提升了办学品味,学校通过校园足球运动增强了学生体质,树立了师生的团队意识,营造了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校园足球对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品质等方面的优势,逐步确立了“以创新求发展,以特色求品牌,让足球教学影响孩子一生”的目标,将足球教学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抓手,有步骤地开展足球教学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
1.通过发放告家长书、邀请家长参观足球队员训练、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向家长宣传足球训练给孩子带来的好处,取得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2.在各班都建立了“三册一报”,即荣誉册、活动册、展示册和足球报,营造了浓郁的足球氛围。
3.为进一步普及校园足球知识,激发师生的兴趣,学校在每一期校报上设立足球板块,在各教学楼内张贴世界各国足球明星,进一步发挥环境的浸润作用。
(二)夯实过程,提升校园足球素养
1.“足球进课堂”,普及校园足球技能和知识。
(1)让学生了解足球知识、参与足球运动、掌握足球技能,培养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锻炼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态,树立积极、健康的社会形象是我校开展校园足球的目标。为此,我校积极探索校园足球教学模式,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开展“足球进课堂”活动。
(2)学校将足球教学纳入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每班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分年级组织学生学习运球、传球、颠球、带球、顶球、射门等基本技能,将足球基本技术融入体育游戏教学之中,提高学生参与足球活动的兴趣。
(3)在足球课中,学校要求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足球运动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礼仪和足球相关知识的教育,让德育教育贯穿于足球运动技术训练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耐挫抗压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敢于拼搏、乐观向上的价值取向及豁达阳光的生活态度。
2.学校充分利用体育教师专业优势,积极开发足球校本课程。
该教材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根据足球课的教学任务要求,从教学内容着手,采取以教案的形式按教学内容提出要求和练习方法编写,课与课之间衔接紧密,以利于学生学习。同时在教法上进行了尝试,练习中多采用活动性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近似比赛的情况下学习掌握技术,对学生熟悉规则、提高技术、战术,增强体质、提高心理意志品质和培养良好的道德作风具有一定的帮助。
3.设计、编排足球操。
教练组通过课外体育运动、大课间等形式,更好地巩固和提高在体育课和足球课中获取的足球技能和知识。为了让孩子们尽快掌握足球基本要领,教练员自编自创,将颠球、踩球、控球、传接球、运球射门等基本动作包蕴在节奏鲜明、简洁易学的足球操中,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三)抓好足球队伍建设,提高足球训练水平。我校在普及足球基本技能和知识的基础上,着力抓好学校足球队训练工作,以足球第二课堂活动吸引热爱足球、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参加足球训练。在训练中,我校从抓学生兴趣与提高学生基本功有机结合,在有趣的训练活动中提高学足球基本功,让学生在体验乐趣的同时,学到基本的足球知识和技能。目前学校已成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足球队,每一级都有男、女两支队伍,并正常开展训练和竞赛。
1.加强足球运动员队伍建设,加强梯队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足球运动员梯队。(1)校级层面,从从低年级挑选苗子,确保中、高年级各有15人的一线足球队员及15人的二线足球队员。
(2)班级层面,确保各班有8人的常规足球队员,队员的挑选以学习成绩优良、身体素质优秀为原则。
2.保证训练时间落实
校级层面一线队员每周训练5次,周一至周五大课间,周四下午两节课后训练1次,时间2小时。二线队员参加周四下午训练。
班级层面每周训练1次,由体育教师合理安排。3.丰富足球团队活动
(1)每月月末进行一次“五人制”班级足球友谊赛。(2)每年开展一次校“足球文化节”活动。(3)每学期分年级举行1次校级对抗赛。
(四)积极营造良好的足球氛围,组织各类足球活动。1.要以足球特色为发展目标,积极组织各类足球活动。2.在师生中倡导 “校园足球文化”,通过玩足球、画足球、讲足球、舞足球、赛足球、足球啦啦队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宣传足球知识,普及足球活动。
3.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橱窗和校报广泛宣传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情况。同时,邀请家长参与并观看学校足球活动,让更多的家长给予支持。
4.各类足球赛事要认真组织学生观看,成立学生球迷小社团。
5.组织足球小宝贝、足球团体操、足球拉拉队训练,足球比赛时进行表演。
三、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学校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校长和项目实施共建学校分管校长共同担任,成员由具体实施项目的有关人员担任。
2.制度保障。针对实施项目,学校将制定一系列的学习、研究、培训、表彰等制度。用制度来保障和激励项目有效实施,确保实施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预期效果。
3.队伍保障。学校将选派优秀人员参与项目实施,聘请校外专家定期指导,确保队伍稳定。
4.经费保障。学校将拿出相应的配套资金用于项目有效实施,做到专款专用,同时也向有关企事业单位争取活动资金,确保活动有效开展。
四、预期效果
以“足球”为载体,以“快乐足球、健康成长”为主题,从“体教结合”中挖掘“乐学、苦练”足球特色文化,将之升华为足球精神、校园文化,努力探索足球活动规律,提高我校足球运动水平和足球竞技水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校综合素质提高。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深化教学训练改革,强化条件和安全保障,保持鲜明特色,努力成为全县乃至全市青少年校园足球推广普及的典范,提升学校知名度。
2016年7月
第五篇:官滩小学
官滩小学:更新黑板报,展望新学期
开学第一周,官滩中心小学组织师生对班级黑板报进行更新。所办的黑板报板报内容紧贴主题“新学期,新起点,我的梦”,创意新颖,版面美观,整体性强,色彩鲜艳;有老师对同学们的深情寄语,体现了老师们对学生的无限关爱;还有同学们自己写下的《新学期新打算》,表达了同学们对新学期的无限美好憧憬,同时也展示了官小学子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良好风貌。
(曾广夏 戴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