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不断完善,企业在党风廉政建设领域出现了不少新问题,如何做好现代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少数部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够强。个别部门对监督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认为监督只是一种形式;有的甚至认为监督会影响发展。
二是部分领域存在监督空白或监督不到位问题。由于制度的缺失和建设、完善力度不够,在一些领域出现监督缺位、空白,或者监督不到位、标准不统一问题。如对部门实施“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的监督,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存在监督不到位的问题。
三是监督检查方式较为单一。目前对职责范围有关事项的监督,主要采用主动监督和依邀请监督相结合的方式,依邀请监督,由于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加之一定程度上由于一些不可避免的主客观原因导致的监督不到位的问题的存在,实践中往往使监督工作成为一种摆设,不能很好地发挥监督效用;主动监督,由于监督方式较为单一,监督办法不多,加之由于一些不可避免的主客观因素导致的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监督能力的有限,甚至滞后,致使很多时候监督效用得不到应有的最大发挥,进而影响了监督实效
二是监督机制不健全。各企业以内部监督为主,主要依靠单
位领导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内部监督乏力,部分企业领导权力就难免越轨,从而出现腐败。特别是当领导人员的一些行为与其他人员以至企业局部利益取得某些一致时,这种监督机制就形同虚设了。
三是监督体制不完善。企业的决策权和监督权一体化,使监督主体和客体时常错位,难以监督。企业领导者不但可以通过确定有利于自己的监督内容和监督程序,使监督按照个人意向去实施,而且可以迫使部下就范,不敢监督。
四是民主法制不健全。监督具有强制的属性,要求被监督者必须无条件地接受监督,但在企业现实工作中,监督的实施往往受到权力的干扰和阻挠,而监督主体和客体之间没有明确的法律关系,使得监督无法可依。
一是要强化教育,提高企业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产生腐败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腐败分子思想和道德上的蜕化,因此,要在思想上构筑起抵御腐败的坚固防线,进一步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自身建设,从源头上预防腐败。
二是要改革体制,确立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地位。企业领导要大力支持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把纪检监察部门当成企业的重要部门进行管理。
三是要健全机制,明确企业纪检监察部门职能。企业纪检监
察部门要依照法纪开展工作,独立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坚持法纪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四是要完善法制,加强企业组织和制度建设。企业纪检监察部门要正确履行职能,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加大监督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的行为,切实维护党的纯洁,确保企业健康向上发展。
第二篇: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关于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调研的材料
一、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大局意识、忧患意识、服务意识,不能把反腐倡廉工作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放在党的建设的大局中去把握,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还缺乏正确认识和深入理解。
领导体制方面,一是在现行领导体制下,对同级党委的监督和对同级党委副职的初核等,在实际工作中很难落实。二是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兼职过多,专职不专现象严重,工作关系不顺,精力难以集中,影响了纪检监察机关职能作用的正常发挥。
工作机制方面,科学的工作机制尚未系统建立,科学的工作方法尚未探索形成,加之缺乏有效的落实措施,工作方法简单、工作落实不到位,致使各项工作难以实现预期的效果。
职能发挥方面,一方面职能错位,存在“大包大揽”倾向,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成了“事事牵头、样样主抓”,有时还充当了“开山斧”、“救火队”的角色。另一方面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全面充分。不能准确把握教育、监督、惩处、保护四项职能,做到全面履职。
队伍建设方面,一是知识素养有待提高,缺乏专业人才;二是系统培训少,培训渠道单一;三是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亟待加强。
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
一是干部思想不够稳定,存在不满情绪。
二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畏难思想抬头。
三是纪律约束不够严明,自律意识不强。
四是业务培训不够全面,自身素质不高。
五是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权威监督不强。
二、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一是农村土地承包使用等引发的问题突出。
1、承包合同不规范,给以后生产发展过程中发生纠纷埋下隐患。
2、决策运行程序不健全,时有损害村民利益或集体利益的事件发生。
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往往不完全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进行,易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发生矛盾和纠纷。
二是查办案件力度不够,惩处腐败分子和整治消极腐败现象有待进一步深入;腐败预防难见效果,腐败大案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和惩治腐败工作的信心。
三、作风建设存在哪些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存在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上浮躁,理论学习松懒。
二是公务消费上奢靡,铺张浪费严重。
三是干群关系上“疏离”,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采取措施:
(一)以加强思想教育为先导,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
(二)以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
(三)以严肃党纪政纪为关键,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四)以强化监督制约为保障,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若干准则》及其他相关规定。
(五)以建立长效机制为根本,深入推进改革和制度创新,进一步做好治本抓源头工作。
机关效能建设存在哪些症结,有什么解决办法
存在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工作热情有待提高。
二是管理制度不尽完善,工作纪律有待加强。
三是工作作风不够踏实,工作责任心有待增强。
四是考核制度不尽合理,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解决办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学习,确保效能建设进一步深入。
(二)强化教育,熟练技能,使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升。
(四)明确职责,加大绩效考核力度,督促效能建设在工作中落到实处。
(五)加强监察,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效能建设抓出成效,形成机制,影响长远。
四、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对策
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干部思想认识比较模糊,对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认识不到位。
二是少数村干部工作作风简单粗暴,时有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发生。
三是干群之间缺乏理解和沟通,影响村内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不利于村民群众权益的维护。
四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村民党员或埋头于生产经营或外出务工,村级组织力量有所减弱,村集体凝聚力不强。
对策措施:
(一)坚持党风廉政教育常抓不懈,按照年初市委《关于建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规定的要求,在全区广大农村党员干部中开展集中教育活动。
(二)改进村干部工作作风,特别是要加强干群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开展形式多样的走访帮扶活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找到群众满意与村务工作顺利进行的结合点。
(三)加强村一级组织建设,对村级组织建设加强指导,合理搭配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和“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助手作用,为村级组织建设和各项组织活动的开展贡献力量。
五、制约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和影响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发挥最大效能的突出问题
一是权力的授予和行使不够规范,给权利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的全面覆盖造成困难。
二是定岗、定员、定责尚不完善,权利运行监控指向不明,力度不够。
三是权力行使缺乏有效公开,监控机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四是权力监督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影响权利运行监控机制发挥最大效能。
六、如何加大对政府部门及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力度
(一)着力在规范上下功夫,加强对单位和个人“有什么权力,怎样去行使权力”的监督。
(二)着力在定岗、定员、定责上打基础,加强对“什么人去行使权力”的监督。
(三)着力在公开上下力气,构建便民服务平台、建造高标准公开栏和利用网络进行公开,加强公开,保障监督。
如何加强全区党员干部廉政勤政教育,怎样创新教育形式和突出教育效果
(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集体学习党的十七大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要求以及中纪委、省纪委反腐倡廉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全区党员干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廉洁勤政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二)加强正反典型教育。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正反面典型电教片、图片展,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让廉政教育入脑入心。
(三)对比思廉教育。组织开展“爱心一日捐”、“新农村建设帮扶点”、“企业服务月”等社会实践活动,寓“思廉”于“帮扶”之中;进农村、下企业,切实帮助解决现实问题;组织廉政建设及预防职务犯罪的专题讲座,使干部职工的心灵在生动的事实面前受到震撼和洗礼。
(四)加强勤政教育。组织开展以“勤政”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大力倡导“不尽职就是失职,不勤政也是腐败”的理念,树立“无功便是过,平庸就是错”的观念,着力解决好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问题。以改进工作作风为突破口,解决好坚持求真务实、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问题。
(五)发展“家庭助廉”教育。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引导全区党员干部家属积极参与到反腐倡廉建设中,常吹家庭廉政风,牢牢筑起家庭反腐倡廉防线,为党员干部家庭祥和、个人幸福、事业成功提供保障。
七、如何加强我区廉政文化建设
(一)扩大宣传,以廉政文化“六进”活动为载体,夯实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基层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工作机制。
(三)广泛发动,推动廉政文化与农村文化、社区文化、机关文化相融合,扩大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
(四)大力创新,进一步完善“三会一课”制度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丰富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形式,充实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
八、我区哪些部门和领域的违纪苗头和问题比较突出,主要存在哪些违纪苗头和问题
九、对民主评议和网络直评工作有什么建议和意见?
网络直评是对民主评议在形式上的重要创新,促进了民主评议工作的公正性实现新增强;促进了参评单位政风行风实现新转变;促进民主评议工作的效率实现新提高。
也应认识到民主评议、网络直评在发挥激励约束机制的同时还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在评价主体的确定上,应当从增强评价主体
与评价对象的关联度的角度出发,以行政部门的服务对象作为评价行政部门的主要评价者,增强服务对象评价的影响力,赋予行政相对人跟多的话语权。使评价结果更为直观,促进民主评议更具针对性,保障民主评议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约束作用。
对基层股、所、队季度评议工作有哪些建议 ?
十、我区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存在什么问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存在问题:
(一)行政执法经费、人员工资渠道不顺,靠收费、罚没养人的现象较为普遍。
(二)有些行政执法人员道德素质低下,法律意识淡薄,特权思想严重,公权意识差。
(三)行政执法监督乏力,不能有效制约行政执法权力的正常行使,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流于形式。存在问题:
意见和建议:
(一)强化行政执法程序,行政执法部门行使执法权,不仅要严格遵守实体性,而且还要严格遵守程序法。
(二)加强行政执法保障
1、要尽快建立行政执法经费由财政统一拨付的制度,坚决执行罚缴分离制度。
2、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财政监督和司法监督。
3、健全对行政执法人员的人身保障,财产保障制度。
(三)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1、行政执法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
2、录用行政执行人员要严格标准,公开竞争,择优录用。
3、加强执法人员的自律,要通过教育克服不健康的执法意识,在执法中避免不正之风。
十一、如何提高我区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在实现科技反腐上有哪些建议
科技反腐:首先,运用科技手段监督制约权力,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的系统性是保障。新形势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一系列监督制约机制和法规制度尚不完善,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完善惩防体系建设是反腐倡廉工作必然选择。
其次,运用科技手段查办案件,提高惩治腐败效能。腐败现象的发生逐渐融入科技因素,需要在查办案件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以应对“科技” 腐败的挑战,提高办案效率,发挥惩腐效能。
第三,运用科技手段搭建宣教平台,开展互动式反腐倡廉教育。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创新宣教形式、丰富宣教内容、开展互动式的反腐倡廉教育,实现宣教效果的最大化。
十二、如何完善我区反腐倡廉工作的教育制度、监督制度、预防制度、惩治制度和纪检监察内部管理制度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为指导,建立思想防线,开展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1、党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提高防腐拒变自觉性。
2、发挥警示作用严肃党纪政纪,规范行政行为。
3、充分发挥主题实践活动的作用,积极开展自我教育。
4、把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落到实处,接受群众监督。
(二)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加强制度化建设,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与时俱进,提高反腐倡廉的科学化水平,完善反腐倡廉工作的教育制度、监督制度、预防制度、惩治制度和纪检监察内部管理制度的体系化建设。
(三)坚持严格的党内外监督管理程序,完善监督机制,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完善党内监督,拓展党外监督途径,细化监督管理程序,使监督机制系统化、常态化、体制化。
(四)坚决查处违反党纪政纪的行为,落实反腐倡廉,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落到实处。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加强整体规划和重点突破,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体系。
十三、如何加强对农村“三资”的管理?如何增加农村集体财富积累?如何做好农村招投标工作?
十四、如何发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作用,如何改进工作以达到进一步便民的作用?
如何改进工作,更好地发挥便民服务中心的作用,在不断完善便民服务中心设施建设的同时,更为重要是在便民服务中心的软件建设
上下功夫,既要完善程序和服务,也要改进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态度。
在程序建构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提高中心的便民化服务水平,突出程序安排的人性化;细化工作程序,避免服务中的疏漏,让老百姓的困难和问题在便民服务中心得到有效解决。
在完善服务方面,开展预约服务和电话服务,群众有什么要求和问题,可以通过提前预约和电话咨询,中心可以协调各单位及时提供优质服务;能上门服务的,提倡上门服务。
还要努力提高中心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改进服务态度。通过开展业务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要实现“一专多能,一岗多责”;同时必须端正工作态度,增强责任心,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正确意识,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第三篇:依法行政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及对策
依法行政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加强,国家机关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工作得到了促进与加强。但在我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中,深感其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本文仅就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其对策作初步探讨,以求促进这项工作的完善和发展。
一、当前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成因
1、行政执法体制不顺,影响了执行效果。主要表现:一是政企不分现象严重。如工商部门自己管理市场,自己又办市场,人为形成监督的失控,给少部分人营私舞弊提供可乘之机。二是行政执法部门纵向集权,条块分割,部门壁垒,相互间缺乏协调配合,结果造成执法形不成合力,相互制肘,办事效率低下。三是交叉过多,职责不清。如对个体户的管理,涉及到工商、税务、物价、卫生等多家执法部门,由于对同种法律行为有多个执法部门的交叉,多种不同执法依据的交叉,客观上造成了行政执法者的不作为、乱作为或难作为。
2、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本身存在的问题,容易使执法工作出现差错。有些行政执法部门至今还没有明确的、专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作为行政执法的依据,有的执法机关根
据实际情况作了一些规定,但没有经有权机关批准,无法律效力。某些法律、法规与规章之间缺乏相互协调和统一,管理职责和权限不清,如有的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规章之间不一致,使行执法者难以适从。有些法律、法规的一些条款很原则、抽象;有的对行政违法行为的处罚机关缺乏明确的规章,致使执行起来不便操作;有的条款弹性很大,极易造成畸轻畸重,还有一些法律、法规滞后于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情况,给行政执法工作带来困难。
3、行政方式上的特殊性,容易使人们习惯于按个人意志办事,忽视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行政权力行使的主要特点是首长负责制,是命令和服从,这就造成执法者在具体行政执法活动中要对部门负责,无论这种行政行为是合法的是非法的,都要去执行。因此,按红头文件事,按上级意图办事,仍是各级政府官员的共识。同时,行政事务的繁杂性和紧迫性要求行政机关必强调办事效率,因而要求要求给予行政机关较大的自由裁量权。面对行政权行使的特殊性,必须要求对行政权的行使进行控制,通过完善行政立法,为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提供基本的行为规则,尽可能减少抽象的、原则的留有过多的自由裁量权。但现在行政机关设置的职权过大,尤其在自由裁量权的设置上,往往规定的幅度过大,并且没有顾及到公民权利一旦受到侵害后的法律责任,容易造成少数行政执法人员毫无顾及的行使行政权,任意行
使自由裁量权,促成了行政权力的滥用。
4、人们对行政机关法律认识上的偏差,增加了依法行政的难度。由于历史方面的原因,人们的一直把“公、检、法”称为执法机关,以为依法仅仅是司法机关的事,对行政机关行使权力也很少从依法行政的角度提出要求。至今仍有相当一部分人,甚至一些行政领导干部只把部分行政机关列为执法机关,而将相当一部分行政机关排除在执法机关之外。这与依法行政原则要求所有的行政执法主体都应当依照行政法律规范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5、行政立法、执法中的“实用主义”,严重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由于利益驱动,目前地方立法工作中存在着迁就部门利益的倾向,一些法律、法规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保护得不够,行政主管部门的权力大于义务,责权失当,造成法律规范配置上的失衡。在执法实践中,一些行政执法部门对凡能带来部门复兴的条款,都能积极宣传,认真地执行;对没有“油水”的规定或是需要执行单位出七出力难度较大的条款,就不积极向老百姓宣传,执法迟缓或根本不执行。这种以自身利益决定对法律和政策的实用主义态度,是产生行业腐败和地方保护主义现象的重要原因,严重败坏了执法机关公正、廉洁的形象,导致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紧张,使依法治国方略难以落实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扭曲。
6、行政执法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对严格执法带来不利影响。在我们目前的行政执法队伍中确有部分行政执法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在观念和习惯上依然打着“人治”和权力大于一切的烙印,这些旧意识、旧观念,成为一些行政执法人员滥用职权的思想渊源。少数行政执法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岗位培训,不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本职工作一知半解、缺乏责任心,在执法中常常出现错裁、错诉、错判的情况。有的执法人政治素质较差,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泛滥,出现了不秉公执法甚至徇私枉法、贪赃枉法等问题。
7、行政权力的行使缺乏透明度,使公民难以监督。依法行政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政务公开,把行政权操作的规则、方式、手续、时限、法律责任公布于众,让公众知道如何监督行政。目前,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等行政程序法虽然已经颁布实施了,但因宣传力度小,知晓程度低,当公民遇到故意增加审批手续、额外的收费、拖延的批准时限、附加的制裁等侵害自身自由和权利的行政行为时,还不知晓这是违法行政在侵害自己。由于行政权行使是大量的、经常的和变化的,若无程序规则约束和增加行政权力行使的透明度,使社会民众无法监督,必然形成行政执法人员我行我素、违法行政。
二、关于改善依法行政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提高依法行政工作的质量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它
涉及到人的观念的转变、法律体系的健全、监督机制的优化,以及监督者素质的提高和被监督者自觉性的增强,在这方面我们不能企盼一蹴而就,也不能等待观望,必须以改革的精神,从主、客观方面作出实实在在的努力。
1、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执法检查,要充分发挥人大对依法行政工作的监督,结合党的中心工作开展执法检查,促进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结合保护公民基本权益开展执法检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结合一定时期社会热点问题开展执法检查,维护社会稳定。要针对依法行政工作存在的问题,有闭幕、有重点地开展执法检查。
2、严格推行执法责任制和“两错”责任追究制。实行执法责任制,把执法任务入责任落实到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把执法目标具体化,执法责任明晰化,执法行为规范化,能有效地克服执法过程中存在的责任不清、相互扯皮等方面的问题。促进国家机关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建立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和司法错案责任追究制,防止和纠正行政违法行为和冤案、错案,检查和督促国家机关严格依法办事,维护法律的尊严。
3、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新闻舆论监督是强化执法监督的有力手段,它具有覆盖面广、形象生动、群众喜闻乐见的优势,有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影响。借助舆论监督作用,要适时、适量、适宜,真正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实
效。
4、切实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要强化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仆意识、法律意识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切实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提高行政执法的水平。
5、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体系。要针对现行法律体系中存在的政企不分、无法可依、执法交叉、法条弹性过大等问题,进一步加快立法步伐,逐步完善法律体系,理顺法律关系,明确法律责任,使行政执法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达到行政执法主体享有行使权力和承担义务的协调统一。
第四篇:目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目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1、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不少企业管理者对统计的认识十分浅薄,对统计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上重视不够。认为统计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加减减或汇总,填几张报表完事,把统计工作简单化。企业重会计而轻统计的现象普遍存在,认为会计核算、收支把关重要,是为“我”所用,统计工作主要是为上级统计部门所用。
2、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虚报、瞒报、纂改统计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统计数据质量下降。尤其是新成立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统计报表则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我们镇部分工业企业没有专职统计人员。每月统计报表都是有乡镇统计人员与企业老板商量着报报表,这样很难保证数据质量。
3、统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企业现有统计人员为兼职,以会计或其它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统计工作并不是衡量其工作能力、水平、成绩的唯一标准。因此对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远不及专职人员,也没有多少自觉性挤出时间去学习统计理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有的只懂会计知识而不懂统计知识和统计业务,有的既不懂会计又不懂统计,只是被动应付填几张报表而已。实际工作中,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
4、传统的、不科学的统计手段,影响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虽说要求限额以上企业网上直报,真正直报的企业难以保证数据质量,多数企业数据目前仍是简单从财务抄过来,采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很少。由于统计手段落后,统计方法单一,工作效率低,同时,难以保证源头数据的质量(城关镇经济信息服务站)。
第五篇:地籍管理工作中难点问题研究及对策探讨
地籍管理工作中难点问题研究及对策探讨
摘要: 地籍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地籍管理工作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根据从事国土管理的多年经验,总结当前地籍管理存在的一些难点问题,并有针对性的给出应对的办法。
关键词:
地籍管理;现状;难点;应对办法
当前,国土资源管理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地籍管理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对地籍管理工作来说,认真分析当前地籍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创造性地做好地籍管理工作,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现代化城市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我市地籍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市地籍管理的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地籍基础业务建设成绩显著。一是城镇土地登记制度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登记工作起步,土地产权管理意识得到强化。截止2009年底,国有土地登记发证约为1.8万本;城镇居民住宅用地登记发证累计已达37多万本;以土地抵押登记为主要内容的土地他项权利登记发证工作开展顺利;土地产权体系建设不断推进,调处了大量土地权属争议。二是土地调查进展重大,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以城镇地籍调查与数据库建设和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与数据库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地籍基础业务建设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我们已完成全市5个办事处、18个乡镇的城镇地籍调查与测量工作,并已建立了数据库。2009年土地变更调查成果顺利通过国土部验收。三是土地动态遥感监测体系初步形成,土地统计分析工作不断深入。我市充分利用每年最新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实时监测土地变化情况,特别是城镇建设用地和耕地的变化情况进行,有效防范和及时发现违法用地;同时利用卫片辅助每年的土地变更调查。我市土地利用数据已经建库,在每年变更的基础上,能够准确地对土地的数量关系及其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系统、全面、连续的分类、整理、统计和分析,掌握我市土地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现行地籍管理工作难点问题
2.1 土地登记发证制度不统一。按现行《土地管理法》规定,确认林地、草原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和水面、滩涂的养殖使用权,分别依照《森林法》、《草原法》和《渔业法》的有关规定办理。这表明,林地、草原的所有权、使用权以及水面、滩涂养殖使用权登记发证不适用《土地管理法》,而适用其他法律,具体工作由相关部门(如林业部门)负责,这一点也与地籍管理制度的统一性原则不一致。
2.2 地籍管理力量薄弱,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当前,我市地籍管理力量薄弱,专门从事地籍管理的人员较少,特别是乡镇国土所,人员不足,往往一人身兼数职,地籍管理工作甚至不是专人承办。另外地籍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业务知识不精,业务水平不高;有的经验不足,实际工作能力不强;还有的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不够扎实。
2.3 地籍管理先进技术推广不够,地籍管理现代化手段不高。地籍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技术含量高,地籍调查、地籍信息系统建设和地籍档案管理对技术的要求都很高,尤其是地籍调查中的遥感、航测、数字化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推广起来非常困难。对于地籍工作人员来说,除必须掌握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以外,还应具备地籍测量知识、计算机、土地登记等技术。
2.4 地籍成果社会化应用程度亟待提高。目前我市地籍管理形成的各种成果,如城镇地籍调查成果不能广泛共享,社会利用率较低。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制度不够健全,尚不能进行网上查询和异地查询。这与市场对土地登记信息日益强烈的需求不相适应,特别是当前国内有些地区出现的一些企业提供虚假土地权证,进行多重抵押、多重担保的恶劣骗贷案件,土地登记信息联网可以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因此具有更大的积极意义。
2.5 地籍管理基础与加快推进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就目前地籍
基础数据业务来看,按照城镇数字国土的要求还有差距。地籍的信息化水平还不够高,历史遗留问题还比较多,有些基础数据还没有及时变更,地籍数据的现势性还比较差,按照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要求来看、按照数字国土的要求来看还比较远。
2.6 地籍管理基础与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任务完成还很艰巨。“十一五”规划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是目前农村的土地登记基础差、权属纠纷较多、地籍测量几乎还是盲区,农牧民产权意识淡薄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地籍管理工作要如何围绕政府的中心去工作,如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土地权益服务。3 对策探讨
3.1 确立土地统计、土地登记发证统一制度。应将林业部门、农业部门等的林地、水面、滩涂相关权利登记、统计发证职权划归土地管理部门,以实现地籍管理利用的统一规划。首先建议国家要建立土地登记法律体系。其次,在建立土地登记法律制度体系方面。做到土地登记的权利内涵统一、登记程序统一、登记机关统一和法律依据统一。保障土地登记在法律方面的支撑。
3.2 加强地籍管理队伍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充实人员,特别是各分局地籍管理人员,各分局要有专人与市局地籍处对接;二是要加强业务培训。加强地籍管理人员地籍业务的培训,同时地籍管理人员要加强自我学习。切实做到法律通、政策熟、业务精。三是要加强作风培养。培养地籍管理工作人员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对地籍管理各项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3.3 加强专业技术运用,实现地籍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扩大现代科技在地籍管理工作的应用,积极推进科学技术成果在地籍管理方面的转化。首先,在目前现有的技术上,要加快遥感、航测和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土地登记地籍调查中的运用,提高调查成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在地籍管理的土地登记方面统一使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图件、属性资料和档案一体化。对土地登记调查和土地登记结果资料统一实行微机发证。其次,进一步完善土地登记持证上岗和土地登记代理制度,利用土地登记持证上岗制度提高国土资源系统行政人员的土地登记业务能力;利用土地登记代理制度来吸引社会力量,提高土地登记技术和工作效率,使地籍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
3.4 把事务性、技术性工作推向市场,理顺地籍管理职能。地籍测量、土地调查等技术性、事务性工作可以交给市场、社会和事业单位。建立土地登记代理制度,对节省国土资源部门土地登记工作资金、维护不动产交易安全、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有助于建立安全、可靠、高效的土地登记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土地登记代理制度建设,对于解决住房土地登记的人才、经费和社会化服务功能将起到重要作用。其次,加强对中介组织的管理,保证地籍管理社会化、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3.5 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实现地籍资料的现实性。只有不断利用现代化技术更新地籍基础资料,始终保持地籍基础资料的现势性。才能发挥其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技术保障作用,才能长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快捷、高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