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研究
对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研究
开滦集团服务分公司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5-000-02
摘 要 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与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日益推进,加之当前中央反腐倡廉工作持续深入。如何在紧抓经济建设不懈怠的情况下,切实有效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与纪检监察工作开展就成为了当前国有企业纪检部门首要任务。有鉴于此,本文在结合笔者研究及工作实践基础上,首对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职能展开论述,最后据此提出一些强化的措施,从而在确保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有效开展情况下推动国有经济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纪检监察 工作职能 问题 措施
一、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职能概述
结合笔者实践来看,纪检监察工作作为国有企业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并以此为基础确保企业保持良好党风党纪以及做好各项活动纪律维护工作,从而为推动国有企业实现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基于上述作用,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具有以下几方面职能:第一,强化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权责监督,以此防止一权独断与责任落实不到位情况产生;第二,强化国有企业党风党纪监督,从而在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情况下有效预防腐败现象地产生;第三,依据党章党规、相关工作条例以及法律对国有企业党员违纪问题开展处理,并给予相应惩处。
二、当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笔者对相关文献研究以及结合自身实践来看,受多方面原因所影响,这就使得当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监督体系合理性不足
从笔者研究来看,监督体系合理性不足是当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虽然根据相关文件精神指出国有企业党委书记不宜兼任纪委书记,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受多方面因素所影响,目前部分国有企业下属地市公司仍将二者相结合,这样一来不仅会出现自己监督自己的局面产生,同时更有可能会导致纪检监察作用无法充分地发挥,进而为违法违纪问题地滋生提供温床;第二,从职务设置角度来看,当前在国有企业纪委书记通常只是“三把手”,这就导致了纪检监察形成下级监督上级、各项工作受领导以及主客体二者同在一个班子中,如此一来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纪检监察工作地有效开展,从而导致国有经济发展得不到保障;第三,由上文所述我们得知,不少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处于被领导地位,这就意味着从纪检人员调动任免到办公场所、设备以及薪酬发放等各方面都需要经由国有企业同级党政班子所通过,这样一来必然会造成纪检监察工作开展受阻。
(二)没有全面认识到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在大部分国有企业中,企业领导干部过于重视业绩,而忽视了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性,更有甚者认为企业纪检工作是“务虚”的错误观点。不仅如此,有的企业纪检部门与领导存在“等靠要”思想,在执行工作中存在较多顾虑,怕影响企业形象、怕影响队伍团结、怕影响绩效、怕影响经营发展而往往不主动工作,多数都是出于被动安排的状态,使得纪检工作的作用无法有效发挥出来。甚至还有员工认为企业原有管理制度繁多,并且?O察工作完成可以通过平常管理来取代,纪检监察只是走过场、走形式,导致基层工作量增加。
(三)纪检监察组织责任及权利划分不够明确,内部监督管理力度较弱
当前,在部分国有企业中,其内部职能划分不够明确,从而导致了纪检监察人员无法透彻了解相关业务内容,工作无法面面俱到,使得监察工作质量大打折扣。不仅如此,部分岗位人员未能全面认识到自身职责,导致其在管理过程中出现越位的情况。对于需要进行监督管理的内容没有能进行有效监督管理,没有承担起其应该承担的责任等等。此外,部分国有企业缺乏健全的监督机构,大部分监管人员都是兼职的,存在有“职”无权的现象,使得上级监督无法全方位覆盖,内部监督管理力度薄弱,从而影响到了企业生产与发展。
三、强化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措施
针对当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所存在问题,为了响应当前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号召以及推动国有经济实现新时期下稳定健康地发展,笔者认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应采取下列强化措施。
(一)独立监督体系地构建
鉴于当前国有企业监督体系合理性不足而造成纪检监察工作无法有效地开展,笔者认为构建独立监督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第一,对国有企业监察体制进行改革,即采取垂直领导交叉任职,并且实行下级公司纪检监察直接由上一级进行独立监督;第二,实行国有企业下级公司纪检监督干部与人员调动任免、财务以及职责等由直属上级机关决定,并且他们工作只对上级汇报负责;第三,加快推动国有企业下属地市公司纪委书记与党委书记任职分离;第四,为了确保国有企业下属各地市纪检监察工作高效开展,上级纪检机关应为其独立设置人员及职责,其中人员包括审计在内2至3名即可。第五,对于权力的分配应当坚持合理适度的原则,科学分解企业重要岗位人员的权利,制定定期轮岗制度,确保职权的透明性。第六,企业纪检部门应当深化“三转”要求,对监督内容与职责予以明确,提高相对权威性与独立性,企业业务分工不允许纪委书记参与,必须要集中精力做好主业,保证监督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并及时发现反腐倡廉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二)加强对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视
只有加强对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视,才能有效提高其在国有企业中的地位,并不断提升其工作质量。第一,提高企业全体人员对纪检监察工作的认识,可以通过加强企业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的教育、管理与监督工作,在根本上预防与控制职务犯罪的问题。第二,企业领导干部应当积极转变对纪检监察工作的态度,并对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予以大力支持。第三,加大纪检监督工作的宣传力度,让企业工作人员均能对纪检工作及其重要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第四,强化内外部协同监督。加强与地方政府纪检检察机关的良性互动,增进与地方专业部门沟通交流。并且还应强化群众监督。第五,将廉洁从业教育融入到中心学习当中,并重视教育的灵活性、针对性与超前性,让企业员工以及党员干部均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从而提高其抵御各种不良风气的自觉性与能力。
(三)精细深化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提高内部监督管理能力
第一,在建立基建监察机制时,应当积极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来确保能够实时传达党委的各项政策与任务,并实现全面、动态的监督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第二,将当前重大问题作为企业项目设立的标准,使监管工作能够更加贴切实际生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第三,正确划分并合理设置纪检监督部门的内部机构,并对其监察的内容与范围进行明确规定,让工作人员能够全面、清楚的了解自身的职责权限,从而更有效的将组织、协调与监督工作落实到位。第四,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应当充分落实从严治企的方针政策,严格遵循纪检监察的工作原则。并且应当积极拓宽违反规章制度和法律条例案件的提供渠道,严格依照规章制度来办事,到惩治并举、标本兼治。第五,应当将各方监督力量如工会、审计、监察、纪检等机构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企业监督主体的多元化,监督范围的全方覆盖。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下,国有企业应当积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中纪
委十八届五次全会及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深入推进“廉洁文化”建设,通过构建独立监督体系、加强对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视、提高企业内部监督管理能力等方式来不断提升企业纪检监察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福来.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6(2):00259-00259.[2] 易小川.当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低碳世界,2015(8):294-295.[3] 李方鑫.当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13):343-343.[4] 梁亮.浅析当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章,2014(21).
第二篇:当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当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中央对纪律检查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国有企业纪律检查工作不断增强,党风廉政建设明显好转,但也还存在如制度建设不完备、监督执纪不强等薄弱环节和不足,影响企业的科学发展。切实加强国有企业纪律检查工作,为深化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当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纪律检查工作不够重视
多数国有企业对党风廉政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片面地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是国家行政机关的事,和企业关系不大,重经济指标、轻党建的思想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不同存在,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方面投入不足,一定程序上影响了纪检监察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监督执纪不严,存在“宽松软”现象
一些国有企业执纪不严,对监督执纪问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往往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处理态度,有的单位领导怕自爆“家丑”,对纪检部门检查出来的问题避重就轻,打擦边球,甚至还存在领导干预纪检办案等违规现象。
(三)制度建设不完备,廉政风险防控力度不足
很多国有企业在党风廉政建设和监督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监督执纪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岗位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不完善,防控措施不健全。
(四)人才队伍建设需加强
大部分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队伍都是通过转岗等形式调整到纪检岗位,人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缺少专业培训,履职能力急需加强。
二、加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对策
(一)以落实“两个责任”为重点,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近年来,查处的国有企业腐败案件告诉我们,反腐没有“禁区”,也没有“盲区”,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提出的“两个没有变”、“四个足够自信”,表明了党中央治理反腐败的坚强决心。加强国有企业反腐工作,一方面,要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国有企业党委要强化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细化责任,层层传导责任压力,以强烈的担当意识扛起抓经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两副重担,有效防范廉洁从业风险。纪检部门要深化“三转”要求,明确监督职责和内容,增强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纪委书记不能参与企业业务分工,要集中精力干好主业,切实抓好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反腐倡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坚持“一案双查”,对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四风”问题突出、发生顶风违纪问题,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严肃追究领导责任。另一方面,要健全完善组织架构。要结合企业特点,加强纪检力量建设,在权力集中、资源富集和行业敏感度高的基层单位设立好专职纪检干部,切实加强基层纪检领导力量,强化基层单位纪律检查力度。
(二)综合运用“四种形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国有企业要坚持把严明纪律体现在日常管理监督中,真正把纪律和规矩挺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首先,要坚持全面。对涉及企业的所有纪律、规矩和制度执行情况都要严格审查,对企业所有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行为都要严格监督,对所有违反纪律、规矩和制度的问题都要依纪处理,切实把纪律管到位。其次,要坚持从严。用党章党规党纪衡量党员干部行为,一把尺子量到底,严格审查,对违反纪律、规矩和制度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让纪律回归“铁”的属性,使“纪律坚如铁,谁碰谁流血”,倒逼广大党员真正敬畏纪律、遵守纪律,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再次,要实践运用好“四种形态”。要善于“抓早抓小”,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发现苗头马上管,该红脸出汗、咬耳扯袖成为常态,防止小错酿成大错,好同志沦为“阶下囚”。
(三)健全完善制度,堵塞管理漏洞
加强国有企业纪律检查工作,最根本的是加强制度建设,用完善的制度规范解决纪检监察工作中可能面临的深层次问题,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一是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在企业经营管理、国有资产监管、工程项目跟踪监督、产权转让等方面,加强企业内控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建设,规范管理流程,严格权力运行,形成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制度体系。二是实行厂务公开制度。通过监事会、工会、职代会等机构和公示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重点公开干部选拔任用、财务管理、重大项目建设及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让干部职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三是建立信息监督制度。通过设立党风廉政意见箱、电子信箱、热线电话、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等方式,就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经营管理等方面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发现问题及时做出调整和处理。四是构建符合本企业特点的廉洁风险防控管理体系。围绕企业的核心业务和流程,认真查找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环境以及外环境等方面可能发生腐败的风险点,建立与纪检、审计、财政等部门相配合的日常监管机制,重点对工程建设招投标、大型采购等方面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管理。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履职能力
人才兴则事业兴,只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促进纪检监察事业的顺利开展。加强队伍建设,一是要选准配强纪检队伍。要把讲党性讲原则、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优秀干部选拔充实到纪检队伍当中,提高纪检队伍的执行力、战斗力、担当力。二是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教育和道德修养教育,引导各级纪检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利益观,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三是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培训。在培训的对象选择上,要以纪检监察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为重点,同时对新任纪检监察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任职培训。在培训内容上要以能力素质为导向,着力提高纪检监察干部服务、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维护企业和谐稳定的能力,有效防治腐败的能力。在培训方式上要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着力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第三篇: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建议思考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建议思考
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加快了党风廉政建设进度,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与此同时,十九大对于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国有企业需要对内部纪检监察工作进行创新,避免“不正之风”出现反弹效果,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近几年来,许多国有企业得到高速发展,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出现了内部干部职工利益输送、关联交易、损害国有企业利益的情况。基于此情况,加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在党的十九大中明确规划了大型国有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路线,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新时期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
自党的十八大开始,党中央就开始重视对党内、国家单位、国有企业的反腐败斗争工作,在初期就已经打掉数只“老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国有企业中,虽然纪检监察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部分问题,例如因为纪检监察工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没有及时有效地制止部分职工干部的贪污腐败行为,许多职工干部都是在被人举报或内部审计之后才受到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的关注,从而开始介入调查,这些就说明纪检监察工作还存在较大的漏洞和缺陷。现阶段,纪检监察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纪检监察部门的地位不够明确
党的十九大之后,我国反腐工作进一步加深,党和国家对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给予高度重视,企业内部员工也对纪检监察部门抱着很大的期望,希望纪检监察部门能够还他们一个公平、公正、廉洁的工作环境,维护企业稳定发展科学发展。但实际情况与期望中还有着很大的差距,现阶段国有企业中的纪检监察部门并非独立于集团,仍会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因此,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存在着一定的压力。
(二)纪检监察工作人员思想认识上存在缺失
2016年党中央發出了“两学一做”的通知,十九大之后“两学一做”教育更加深入,国有企业领导对于纪检监察工作更加重视,但是在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方面尚且缺乏认知。比如,在“三转”的过程中,部分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缺少对“度”的合理把握,对纪检监察工作的界限和关系没有及时理清,对纪检监察的职能认知存在一定的错误,进而导致纪检监察工作趋于弱化、边缘化,无法有效地发挥监督执纪问责的职能。
(三)纪检监察部门与企业中各部门关系错综复杂
国有企业中的纪检监察部门仍是公司内部的一个部门,与企业中各单位、部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存在着直系亲属关系,属于典型的中国关系社会。这就导致出现违规违纪,甚至腐败情况的时候,会让纪检监察工作人员接受纪律与原则的考验,承受法纪与关系的巨大压力,一方面走后门、托关系的情况几乎无法避免,另一方面当出现问题时还会出现旁敲侧击的情况,这些都是纪检监察工作人员需要面临的非常现实的问题。
(四)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而做出改革,业务不断拓展扩大,开始触及更多的领域之中,点多面广线长,随之纪检监察工作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工作难度不断上升。许多违纪违法分子作案时,都充分利用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让人看上去合理合法,以此为贪腐做掩护,抑或是钻集团管理上的漏洞,为私人谋取利益等。此类贪腐案件在进行调查取证的过程中难度非常大,纪检监察工作人员不仅需要能够灵活掌握管理、合同、财务等方面的技能,更要求其能够拥有信息技术手段。但在国有企业中的纪检监察工作人员,普遍是由其他部门通过工作转岗来参加纪检监察工作,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
二、新时期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创新的重要性
随着党的十九大召开,党中央对于反腐倡廉工作建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但国内反腐斗争工作仍然十分严峻,为了能够对腐败思想以及腐败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国有企业中的纪检监察部门需要以身作则,认清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责定位,充分发挥监督执纪问责职责。与此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建设,增强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将各项纪检监察工作落到实处,保障企业内部清正廉洁。
三、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创新措施
(一)创新思想观念
纪检监察工作思想对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对保障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的思想观念进行创新,保障纪检监察工作的有效开展。现阶段,纪检监察人员需要明确当前形势的变化,将工作思想与工作认识实现统一,积极开拓创新,落实纪检监察工作。
1.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创新思想观念。党的十九大对从十八大以来的纪检监察工作进行了总结,为后续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因此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人员需要对十九大中关于纪检监察工作的内容进行深入地学习、分析和研究,明确党中央对于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部署,摒弃以往纪检监察工作中的落后思想以及无法与时俱进、满足时代需求的工作方式,对先进的工作模式、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学习,及时发现企业内部可能存在的贪腐问题,并学会应用新型技术手段来解决现实问题,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时效性。
2.培养大局意识,保障国有企业稳定发展。现阶段,纪检监察部门开展工作的重心需要集中在预防腐败、惩治腐败以及确保企业稳定发展等方面,进一步提高纪检监察工作人员为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积极参与到企业经营中的意识,进而强化国有企业反腐败斗争力度,对反腐败工作进行创新优化,保障国有企业的经济建设,让企业能够实现稳定、健康发展。
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履职能力。目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着严峻的挑战,肩负着重要的任务,纪检监察工作人员需要保持思想观念的创新,对专业的知识理论保持不断地学习,严于律己,在工作中落实党中央制定的各项纪律,将“钉钉子”精神应用到工作之中,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时刻谨记中央八项规定,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避免出现“灯下黑”的情况,努力打造成为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优秀队伍。
(二)創新工作方法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创新,需要以实际生产、经营和管理为基础,进一步强化纪检监察工作的效能。纪检监察工作人员要不断融入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之中,深入生产建设一线,全面落实纪检监察监督职能,对纪检监察工作进行大胆的探索创新,加强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在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监督管理,优化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方式,通过通报曝光,定期开展廉政党课,开展反腐倡廉专项教育,为广大干部职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强化纪检监察工作的实际效果,将廉政建设工作与生产责任制度实现融合,强化企业廉政风险体系,进而全面提高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质量,保障纪检监察工作在企业中真正落到实处。探索运用大数据、云之家等技术手段,建立监督单位权力行使及监督对象动态监管等数据信息收集分析平台,实现对问题线索发现处置的智能监控,变人为监督为数据监督,变事后监督为过程监督,畅通信访举报微信及手机APP等智能平台,拓宽群众监督举报渠道。
(三)创新监督机制
现阶段,由于反腐败工作形势在不断地变化,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应当对新形势进行深入研究,对现有的各项反腐监督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纪检监察制度进行创新优化,为国有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1.完善创新纪检监察制度。现阶段的纪检监察工作,如果单纯依靠事发之后再介入调查,便无法有效地发挥监督、预防的效果。基于此,就需要将纪检监察制度进行不断地优化和完善,基于国有企业实际管理的特征以及经营情况,进一步健全纪检监察制度,约束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行为和思想,将其职责范围进行明确地划分,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落到实处,进而逐步形成能够将制度防范和权力制衡实现融合,进一步增强纪检监督部门的权威性,做好预防腐败工作。
2.实现过程、重点监督的融合。针对诸多国有企业中容易发生贪污腐败的环节、岗位、部门,进行重点地监督管理,将预防和治理进行有效的融合。加大对投资决策、资本运营、招标投标、物资采购、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杜绝出现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的情况。同时,强化对“关键少数”监督,要在抓早抓小上下功夫。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规范运用“第一种形态”,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红脸出汗。重点是对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开展廉政谈话和廉政交底,及时提醒,早打招呼,强化廉洁履职意识,真正做到拒腐防变。在人事任用方面,对关键环节的人员进行深入地考察,选择任用思想端正、行为廉洁且具有专业能力的人才,坚决抵制
“带病上岗”的情况,对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重点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加大风险防范监督力度,避免出现违法违纪的情况。比如,通过对生产经营进行动态的监督,进一步提高纪检监督的效能,保障国有企业廉洁公正。
3.联合多部门开展纪检监察工作。在对国有国有企业进行纪检监督的时候,如果仅依靠纪检监察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来进行监督终究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基于此,国有企业的纪检监督部门应当着手构建一套能够适用于国有企业特性的纪检管理制度,通过联合企业的监事部门、审计部门、法务部门等,实现多方联合工作,将纪检监督资源进行整合,提高纪检监督力度,构建完善的纪检监督长效机制,保障国有企业能够长期保持廉洁、公正、高效的内部环境。
4.强化巡察监督效能运用。要结合企业内部管理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持续对各单位开展政治巡察工作,加强巡察检查力度,对巡察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严格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巡察整改任务,逐项整改、销号,并从根源上找原因、寻对策,建章立制。
四、结语
新时期,党中央和国家给予了纪检监督队伍高度的重视,同时也委以重任,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应当在工作中充分落实监督执纪问责的职能,面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要开展大胆地思考创新,逐步完善纪检监督工作制度,保障纪检监督能够发挥真正的作用,促进我国国有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第四篇: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2篇
问题和建议一
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肩负着重要的职责。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素质如何决定着纪检监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影响着纪检监察作用的发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信心。据基层调研发现,部分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履职与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和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要求有一定差距。
一、主要问题表现
(一)干部思想不稳定。
基层尤其是乡镇纪检干部思想不够稳定,产生不满情绪。日常工作任务繁重,纪检监察干部工作很辛苦,从事的工作往往又是“栽刺不栽花”“出力不讨好”,日常容易因工作而得罪人。在本乡镇怕自己管严了、限制多了,会成为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绊脚石”,影响当地党委政府工作业绩,从而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可查可不查的事件便不了了之。经济待遇也不高,与某些部门干部相比,收入差距大;在政治待遇方面,干部交流机会少,提拔机会更少。(二)队伍建设不完善。
乡镇纪委目前虽然配备了纪委书记、副书记、纪检专干及纪委委员,但纪委副书记、纪检专干、纪委委员都是兼职,他们大部分时间都从事当地党委、政府其他工作,不钻研纪检监察工作业务,查办案件更是无从下手。派驻纪检组,目前派驻的一般只有一个组长,没有其他工作人员,发挥不了监督执纪问责职能作用,影响了纪检监察各项职能的发挥。(三)业务素质不全面。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推进,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问责任务越来越艰巨。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基层乡镇纪委书记是从其他行业和部门调任或提任过来的,没有具备纪检监察业务知识,更没有案件查办能力和水平,缺乏专业人才,执纪能力滞后,协调能力不强,直接影响着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二、原因分析
(一)认识存在误区。
一些乡镇(或基层单位)形成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工作机制,重经济发展,轻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个别党政主要领导认为惩处了其管理和使用的党员、干部,就等于给其脸上抹黑,影响自己任内的政绩,对基层纪委、纪检组工作特别是案件查办工作重视、支持不够;乡镇纪检监察干部除纪委书记专职外,副书记、专干及纪委委员都是兼职,履行监督执纪问责主业的责任心不够强,党性原则不强,怕得罪人,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二)体制机制不畅。
监督制约不力造成工作力度较弱,当前的基层纪检监察组织机构和治理体制决定了乡镇纪委必须接受同级党委的领导,而且乡镇纪委书记是副科级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镇纪委全面履行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力度和质效。另一方面乡镇纪委书记都承担有一定的包村经济工作、脱贫攻坚、惠农民生等中心工作任务,又必须接受政府一把手的领导。既要接受他们的领导又要对他们进行监督,开展工作难度大。(三)业务能力不强。
乡镇纪检干部非专业人员较多,岗位培训机会少,业务知识技能得不到有效提升,知识结构单一,协调能力不强,真正能“战斗”的更少,执纪监督方式方法滞后,业务素质参次不齐。加之多数是“半路出家”,对法律、审计、财经等专业知识了解不深,纪检监察理论和业务水平低,开展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有心无力,纪委委员角色意识虚化。(四)“三转”不够到位。
虽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跟中央步伐,大力推进“三转”,但部分乡镇纪检监察干部“人专职不专”“名专实不专”,工作中仍存在职能泛化、事事参与、职责弱化等不良现象,加之一些乡镇的人员职务等调整变化太快,导致难以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去真正履行纪检监察职能。三、对策建议
(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要结合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为核心,引导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坚定信心,增强斗志,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决策部署上来。同时要抓好自身廉政教育。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和拒腐防变的楷模,成为党员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的模样。(二)加强业务知识培训。
采取走出去的办法,有计划地选派纪检监察干部到上级机关参加业务知识培训、跟班轮训和参与办案,提升“实战”能力。对新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同志,除搞好岗前培训外,还需经常举办业务培训,促其加快从不懂到较懂到精通的进程,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使每个纪检监察干部都能成为业务精通、知识全面的多面手,从而增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履行职责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抓班子带队伍的能力。(三)提供激励机制保障。
要进一步明确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及所属内设机构的规格,在政策法规允许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纪委常委、各部室主任和乡镇纪委书记等各个层次纪检监察干部的级别待遇。同时,为基层纪检干部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让干部有作为,乡镇党委、政府要尽量少抽调和借用纪检干部。进一步加强对派驻机构的统一管理,彻底改变派驻机构有名无实、形同虚设的尴尬局面。在政治上,疏通纪检监察干部输出渠道,工作达到一定年限、工作业绩突出、综合素质良好的,优先考虑提拔重用,提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问题和建议二
近年来,广大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保持了较好的工作状态,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容我们忽视。
一、当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当前不少纪检监察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三不”问题,影响工作开展。一是不稳定。
由于纪检监察工作易得罪人,甚至不被亲朋好友理解,且经济待遇不高,政治进步不快,生活方面更是“压力大”,经常是别人能去的地方不能去,别人能得的不能得,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纪检监察干部思想不稳定,不安心本职工作。二是不适应。
思想认识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相当一部分的纪检干部对当前纪检监察工作新形势研究不够深入,导致工作创新力不够,工作针对性不强;三是不上进。有些同志面对日益复杂的工作环境和新的形势,缺乏更新知识的积极性,不能主动地补充吸收各类新知识;有的上进心衰退,工作被动应付成效差;有的因职位提升没有解决,消极颓废,从事工作精力不到位。(二)综合素质有待增强。
一是理论功底不扎实。不少干部主动学习理论知识的欲望不强,平时学习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学习不动笔、不动脑,为学习而学习,学习领悟不深,学习指导工作力不强,导致工作水平难以提高。二是业务素质不全面。
随着经济社会建设的快速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的领域进一步拓宽,对纪检干部掌握各方面专业知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如,体现在查办案件上,违纪案件广泛涉及金融、证券、房地产等经济领域,违纪人员作案手段越来越隐蔽,反调查能力不断增强,呈现出高智能化、高科技化的趋势。与之不相适应的是,当前纪检监察干部知识培训不多,业务知识得不到有效补充;很多干部长期在同一部门甚至在同一岗位工作,知识结构单一,接触面狭窄,协调能力不强,直接影响工作开展。三是表达能力不够强。
当前相当一部分纪检干部平时重干事,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均不强,对更好开展纪检监察工作造成一定制约。(三)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一是服务大局能力不够强。很多纪检干部只会孤立、静止的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不能把纪检监察工作与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很好地结合起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创新工作能力不够强。一些干部习惯于以简单的号令和应付性的传达来落实工作,习惯于靠经验办事,不善于研究,不能创新开展工作,工作缺少亮点、新意,影响工作效果。三是宣传教育能力不够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传统的思想观念束缚,无论是在进人还是干部自身学习上,都存在重经济、法律、办案业务人才引进和学习培训,导致从事宣传教育的专业人才缺乏,影响从源头预防腐败工作成效。
(四)管理体制有待理顺。
当前纪检工作实行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体制,同级党委政府对乡镇纪委享有绝对支配权,乡镇纪委在组织人事、财物经费以及各种事务上对同级党委政府存在很强的依附性,而上级纪委更多地侧重于业务上的领导这个层面。上级机关在人事安排、福利待遇、行政经费等要害问题方面,难以为下级机关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同级纪检监察组织依附同级党委政府,监督同级党委、政府十分困难,上述情况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纪检监察干部工作积极性和打击腐败的坚定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深入推进。(五)基层纪委有待强化。
一是专职不专用。乡镇纪委书记、副书记虽明确专职专用,但实际上有很多中心工作要配合,加之大部分没有配备专职纪检干部,纪检监察工作精力大打折扣,以至应付多,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人员流动快。当前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尤其是乡镇纪委人员变动快,不但造成工作脱节,而且易使干部懒于钻研纪检业务。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乡镇、县属部门纪检干部业务知识薄弱,工作思路、方法举措等滞后,极大地影响了基层纪委职能的发挥。三是工作时效低。由于工作精力牵制、业务知识薄弱等因素,基层纪委职能弱化,工作被动应付,工作效率普遍较低。(六)作风有待深化。
一是满足现状,缺少开拓精神。一些干部满足于当前取得的成绩,甚至产生“求稳怕乱”心理,一项工作还未开展,自己首先就没了底气,怕得罪领导,怕影响人际关系,怕社会形象,致使一些工作停滞不前,力度缺失。二是调研不深,工作指导不足。很多纪检干部开展联系基层工作不够,深入基层调研少,指导基层工作少,导致工作第一手资料掌握少,工作起来与现实脱节,抓不住关键,找不准工作方向。三是自我要求放松,损害队伍形象。少数纪检监察干部纪律观念不强,嘴巴不严,说话随意;有的存在不注意身份,不分场合,参与吃喝游玩;有的甚至违纪违法受到查处。这种现象如不采取措施,加以纠改,势必影响到整个纪检队伍的长远发展。二、对策建议
当前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存在的种种问题,有干部自身内在的原因,也有体制机制等客观因素影响,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干部教育学习,做到长效化。
一要抓好教育内容。要加强党性教育,促进干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项工作;加强艰苦奋斗教育,引导干部经住诱惑,耐住寂寞,守住清贫;加强宗旨教育,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促进干部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方式,依靠群众办事,服务群众办事。二要创新教育形式。要在拓广教育内容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挂职锻炼等制度,让干部更多接触业务和其他经济、科技知识。同时要善于寓教于乐,把枯燥乏味的理论灌输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提高教育效果。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教育要持之以恒,经常化、常态化,不能因工作属疏于学习,再忙再累,也要坚持执行既定的学习制度。(二)拓宽干部流通渠道,把好“进出口”。
一是完善准入制度。切实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能力,作风上过得硬”标准,把能干好纪检监察工作的人吸收到纪检监察队伍中来,严格杜绝安置性进人和照顾性进人。二是畅通出口渠道。积极争取党委重视支持,通盘考虑干部交流问题,适当考虑纪检干部在非本系统内流向问题。对不能很好胜任纪检监察工作的干部,也要畅通出口,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强化内部轮岗。长期在一个岗位任职不利于干部成长,应加快机关内部干部轮岗步伐,使纪检监察干部得到全面发展。(三)严格日常监督管理,实现全面化。
一要加大内部监督力度。要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深入查找,全面掌握干部在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订措施,促进整改。
二是要加大外部监督力度。
上级纪委监委的领导班子成员要经常深入到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听取群众意见,及时掌握干部活动动态。要多与纪检干部办过案的单位和当事人直接接触,听取他们对干部工作的反映。三是要加大社会监督力度。
要公布专门举报电话、邮箱,同时经常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收集情况,把纪检监察干部的作风情况,特别是八小时以外的活动置于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之下。第五篇: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胡 蒙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北碚 400712)
摘 要: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的命运。国有企业对于经济的增长己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发展水平未来将会制约着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本文对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同时探讨了新时期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路径。关键词: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问题
在新形势下,如何转变企业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提高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等,这一系列重大问题关乎到国家未来发展的命运,关乎广大人民群众民生命运。因此,探索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国有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是近年来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非常受关注的问题。企业自身的发展,不仅要依靠一些“硬件”条件,比如资金、技术、设备等,更主要的是需要有一种企业发展的“软件”。所谓“软件”主要是指“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地域和民族文化背景中,在企业行为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理念、基本价值观和基本思维方式。
所谓国有企业文化,是指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有制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下,国有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销售等实践活动当中形成的一种“国有企业精神”,它包括国有企业的政治价值观、国有企业的行为理念、国有企业员工的思想品德人文素质三个层面。
二、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企业文化类型单一
当前的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着类型单一的倾向。国有企业文化三种基本类型:技术性企业文化,制度性企业文化和人文性企业文化。所谓技术性企业文化类型,是指企业文化建设主要依靠现代技术,并且把现代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当中,这其中主要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中心展开的。制度性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文化建设主要通过对国有企业的制度完善来表达的企业文化。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因为企业的实践活动是企业文化的现实化过程。企业文化通过规范企业行为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政策法规得到体现。人文性企业文化,是指通过对人文精神的塑造,来引导企业的生产实践和员工的思想境界的提升,实现企业自身的“以人为本”和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目前中国国有企业文化类型,大体上仍然停留在技术性企业文化和制度性企业文化这两种类型当中。而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技术性类型的企业文化层次,这就导致了国有企业文化类型的单一。
2、企业文化特色不鲜明
企业文化的特色是由企业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不同的行业、生产形式、管理形式、经营形式和销售形式会产生不同的国有企业文化特色。国有企业文化特色不鲜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有企业文化的原创性不强,很多是对西方企业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简单移植”,忽视了企业自身文化的潜在的生成机制,从而扼杀了企业自身的文化创造力,国有企业文化创造力的不足,也是企业文化特色不鲜明的一个突出表现。企业文化的特色,本质上是通过企业文化创造力来得到体现的。如果要形成鲜明的企业文化特色,就必须要通过企业文化的自身创造来得到体现,而这正是当前制约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瓶颈。国有企业文化的特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环境的发展,随着各种生产条件的变化,应该做出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调整。
3、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制度脱节
企业的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生产实践行为和管理行为密切相关,但在现实中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
⑴管理先行。把企业管理看作是企业文化的全部,企业管理的战略选择、管理程序设计、管理模式探索构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把管理看作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工作。然而,企业管理必须要以某种文化为前提,企业文化的相对滞后制约着企业管理的有效实践。
⑵文化先行。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生命力的全部,而忽略了管理技术的同步发展。因此不能使企业文化建设的引导性价值与企业管理中的操作性价值融为一体。
⑶平行分离构建。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管理平行构建并且分别作为企业发展规划中的两个独立的部分。在很多情况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对象是国有企业员工,而企业管理建设的对象只是企业管理层和领导者,割裂了企业员工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共同的企业命运共同体的整体性关系。
三、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1、树立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义利观
“义利观”问题是当代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要在处理国有企业与国家的关系,处理国有企业内部企业人个体与企业集体之间的关系方面,实现追求“利益”要以“道义”为原则。国有企业内部的企业人作为个体利益主体,一方面要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即“爱财”,为自己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但是,企业人更要以“义”为更高的原则,从企业整体的大局利益出发,使个人利益服从企业的集体利益。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人的人文道德修养,提升企业人的人生境界,从而在发生与企业集体利益相冲突的时候,能够以企业利益大局为重。在企业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以牺牲企业个体利益为代价,捍卫国家的整体利益。通过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来提升企业的个人主体和国有企业主体的集体主义精神,从而做到既能够保证国有企业个体的利益增长,同时又能够促进国家集体利益的增长。
2、完善现代国有企业文化治理体系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要培育国有企业文化治理体系。在文化治理体系中,主要包括文化治理的价值导向、文化治理的项目选择、文化治理的技术平台、文化治理组织机构建设。国有企业文化治理的价值导向,最重要的是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实际和运行实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与国有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具体的企业文化价值观;治理项目的选择是国有企业文化治理中的基础性环节,在文化治理价值导向确定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要客观地进行企业文化治理项目的选择;企业文化治理需要有特定的文化治理载体,如企业文化宣传的平台、文化展览平台、产品渗透平台、文体活动平台、员工文化拓展训练平台等等;企业文化治理的组织机构与企业管理组织机构并不完全重合,因为管理是全方位的更加侧重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方面,而企业文化治理组织结构则具有文化上的相对独立性,企业文化治理机构的核心是对文化塑造规律的把握。
3、建立科学的企业文化改进模式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企业文化不断改进的过程。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企业文化的改进过程,就是企业精神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在企业精神培育的过程中,重点是企业精神的凝练,精神往往是自在地存在于企业人的观念之中的,也自在地存在于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生产方式当中的,企业精神是需要文化治理主体通过理性的反思而使企业精神不断以文化的方式得到彰显和凝练的过程;企业管理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行为当中,管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根据企业人自身的文化特点进行不断的调整,因此企业管理完善模式就成为企业文化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治理要对企业员工的人文修养制定特殊的提升模式,因为个体的文化修养差异决定了文化提升模式的多样化:一方面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是参差不齐的,这就需要确立共同的文化认同基础,从员工的文化差异性出发选择人文素养提升策略。另一方面,把握文化培育的教育学规律和心理学规律,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提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企业文化治理行为要具有长效性,从而实现员工文化素质提升的常态化。
总的来说,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要把义利观落实在企业文化治理行动当中,完善现代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建立科学的企业文化改进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庆善.企业动力之源一企业文化[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2] 胡明智.对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点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3(2)[3] 李丽燕.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4(3).作者简介
胡蒙(1983.3—),女,汉族,重庆渝北人,毕业于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学,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公共管理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