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有效监督
试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有效监督
【论文关键词】:干部选拔任用;有效监督; 树立意识; 强化权威性;扩大广泛性;完善系统性
【论文摘要】: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是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环节,也是防止和纠正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效措施。为此,要树立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的意识;强化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的权威性;扩大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的广泛性;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的系统性。
治国之要,吏治为先。《干部任用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把《干部任用条例》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规章和基本依据,扩大干部工作中的 民主,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选拔了一大批优秀领导干部,进一步推进了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是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环节,也是防止和纠正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效措施。近几年来,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干部监督工作有了明显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总体情况是好的。同时也要看到,用人上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仍然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素质和形象,所以,我们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为根本,不断加大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力度,创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机制,切实把选人用人权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
一、树立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的意识
不断深化对《干部任用条例》的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对《干部任用条例》的作用、意义有更明确的了解和掌握,进一步强化监督意识、自觉地参与到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中来。具体地讲,一是监督客体要克服“不让监督”、“权力受损”的心态,树立“人人有权力监督、人人有义务被监督”的观念。在我们党内不存在不受监督的党员干部,不允许存在不受监督的权力,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 社会 主义 市场 经济,越要从严治党,越要增强监督的自觉性,特别是在选人用人问题上,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但决不是“自己选人”,“选自己人”。二是监督主体要克服“不敢监督”、“监督无用”的心态,树立“尽职尽责、主动监督”的新观念。要运用《干部任用条例》所赋予监督主体的权力,将监督权由“虚权”、“软权”变为“实权”、“硬权”,使监督主体敢抓敢管,敢于碰硬,理直气壮地履行监督职能,增强监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三是社会监督要克服“难以监督”、“监督不了”的心态,树立“用人监督、人人有责”的新观念。当前,对于干部监督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种是“绝对论”,认为有权力就有腐败,腐败难以铲除;一种是“无关论”,认为选人用人的事与己无关,“哪个人做官,我都照常生活”。但实践证明,“选好一个人,致富一方人”。因此,要增强全社会人民监督意识,使广大群众认识到选人用人不仅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也与自己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选拔任用干部监督,人人有责。
二、强化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的权威性
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措施能不能到位,效果好不好,关键在于监督的权威性强不强。之所以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措施难于到位,效果不够理想,就是因为监督的权威性不强。因此,强化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的权威性是首要的问题。强化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的权威性,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改革现行监督体制。必须要打破现行的干部 管理 权限从体制上给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带来的束缚,建立垂直管理为主的干部监督体制,改变过去职能监督部门向同级党委和政府负责为既向同级党委和政府负责,又向上级党委和政府负责,使其具有相对独立性、权威性,并赋予其干部选拔任用全程参与权、违反《条例》
规定 调查 核实权、处理处罚建议权、违规违纪问题督促纠正权。对在职能监督部门干部管理中的提职、提级、调资、考核等重要职能应由上级主管部门直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保有权监督。二是增强监督的有效性。组织、纪检、监察、人大等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要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倾听百姓的呼声,了解拟选干部的真实情况,特别是在干部的推荐、考察、讨论、任用等环节要坚持标准,把好素质关;发扬民主,把好推荐关;实事求是,把好考察关;充分酝酿,把好选名关;严格程序,把好审批关。三是要确保监督的客观公正。任何一种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健全都必须坚持监督的主体和客体分离的基本原则,实行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同样必须坚持这一原则。有些地区,在组织公开选拔干部时,将纪检监察人大等有关机关和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列为公开选拔领导小组成员,这些机关和部门单位的干部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直接参加考察,巡视考试、改卷和担任面试评委,其理由是为了加强对公开选拔活动的监督,对这种方式和做法,我们并不怀疑其组织者接受监督的诚意,但从严格意义上讲,监督的客观和公正性势必难以保障,就很难称得上真正的监督。我们提倡监督者应该参加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参与实现其有效的监督,但如同裁判员不能当运动员一样,监督者不宜成为操作者和决策者。
三、扩大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的广泛性
所谓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的广泛性,简单地说,就是要扩大监督的覆盖面,让监督的触角伸展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具体地说,必须达到以下三个要求:一是范围要广。要将干部监督的范围扩大到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单位的干部任用、选任制干部的任用、委任制干部的任用、村级干部的选拔任用,以及公开选拔任用干部、公开录用公务员等等各个方面。二是环节要细。干部选拔任用监督要从干部纳入组织视野开始,启动全过程监督机制,对干部的推荐提名要严格履行署名推荐手续、确定推荐表的地位、明确推荐者的 法律 责任、惩处不履行推荐责任者、公开选拔标准;对干部的考察考核要确定向 社会 公开的载体、公开被考察人基本情况、公开被考察人考察评价结论、公开选拔结果;对干部任用讨论决定要严格执行任用决策的程序,包括填写人选产生程序情况表、汇报人选产生过程、讨论情况认证、运用票决制决定干部任用等各个环节。三是内容要具体。对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程序、方案和选人用人执行情况都要认真进行监督,其中包括对存在争议的问题,监督部门要进行认真的 调查 核实。
四、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的系统性
由于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的涉及面广,要求高,难度大,而且事关能否公平公正选人用人,准确恰当选人用人,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工程。这样,就要讲究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的系统性。具体而言,一要建立监督网络体系。即建立上级监督、同级监督、下级监督和信息员监督四结合的反馈体系。二要广辟监督渠道。通过完善监督手段,包括组织监督、法律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来实现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预防 性监督和遏制性监督、日常监督和八小时以外监督的结合。三要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强化党内监督---从干部的推荐、考察、讨论、任免等到方面,做到“六个必须”:第一,必须做到呈报拟选人选,经过 民主 推荐、民主测评;第二,必须经过组织考察;第三,必须做到 材料 齐全,程序到位;第四,必须做到讨论干部党委成员达到三分之二;第五,必须反映有问题没有核实清楚,群众意见大的不研究;第六,必须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对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进行全面考察,以求客观、准确、真实。同时,组织部门要加强与纪检、监察、信访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和协作,形成监督合力,增强监督效能。强化群众监督--干部选拔要注重公论。强化各类监督主体的效能--要不断完善多元化的监督制约机制。还要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和 新闻 舆论机构的监督功能。
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有效监督,要求我们对监督机制的设计既要相互协调、配合,又要符合民主、科学的原则,达到有序运作和有效控制的目的,切实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真正落实广大干部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这样,才能努力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新机制。
第二篇: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刍议
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刍议
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刍议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实现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的目标,已不容回避地摆在各级党组织和干部工作部门面前,亟需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要“认真执行并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对干部的推荐提名、考察考核、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督。”根据这一精神和当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实际,笔者试图就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与当前推行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中存在的障碍因素以及如何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等方面作初步探讨。
一、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势在必行
可以说,无论从战略高度上分析,还是从工作实践上考量,不论是从历史经验上总结,还是从现实要求上解读,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都是极为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是防止吏治腐败滋生蔓延的治本之策。
我们从近几年来所查处和曝光的腐败案件中,不难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吏治腐败严重存在。不少腐败案例中,不仅大都伴有吏治腐败,而且其腐败的严重性到了触目惊心,骇人听闻的地步。原湖北省荆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丽,原本是一名三陪小姐,在短短的几年内,摇身一变成了正科级干部。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由于违法乱纪,群众对他的问题反映从未间断,尽管在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对他的两次提名均未通过的情况下,他仍然登上了副省长的宝座。原滑县县委书记王新康,在任5年期间,借调整领导班子之机,收受贿赂64人次32万元,包括需由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司法局长、交通局长。原湖北省天门市委书记张二江,这个集“吹、卖(官)、嫖、赌、贪”于一身的“五毒干部”,竟然连迁递升,当上了市委书记,这本身就令人深思。何况在他任丹江口市市长、市委书记期间,大搞权色交易、接受“性贿赂”,直接提拔“姘头”4名,帮助2名“姘头”的丈夫职务升迁。二是缺乏监督是产生吏治腐败的主要原因。对于近年来在选人用人上出现的各种腐败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长期以来,对选人用人上缺乏监督,是一个产生吏治腐败的主要原因,完全可以设想,如果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效能,王怀忠绝对捞不到副省长的“乌纱帽”;如果在选人用人上切实约束监督个人权力,陈丽纵使色技俱全,三陪女终究是三陪女,怎么也不会成为宣传部副部长。如果有一套完备的监督制度,同样,王新康想通过调整领导班子捞钱只能是枉费心机;如果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暂行条例》办事,张二江这个“五毒干部”不但早就丢官弃职,更谈不上他有机以权谋钱,以权谋色。三是遏制吏治腐败尤其需要监督。应该说,这些年来,对于吏治腐败的查处,力度是大的,也动了真格,一些腐败分子受到了查办。然而,吏治腐败的现象,仍然存在,在少数单位和个别地方已成蔓延之势。一方面腐败分子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另一方面,说明整治吏治腐败,仅靠查处这个治标之策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才能从源头上防止吏治腐败的滋生,才是遏制吏治腐败蔓延的治本之策。如果我们坚持以治本为主,标本兼治,我们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定会成为一方净土。(二)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是加快我国民主政治进程的客观要求。
我们之所以强调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是加快我国民主政治进程的客观要求,主要基于如下几个方面的理由:第一,激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第二,全面落实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第三,增强党的威性和凝聚力。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能够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各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广泛发动各界人士、人民群众参与监督,发挥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通过监督,使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得到落实,体现了人民参政议政,落实各方面的民主权力。体现了我党的胸襟开阔,把各方面的力量吸引在自己的身边,增强了党的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也体现我们党之所以伟大,不仅在能够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更在于他能纠正错误。(三)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是促进干部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
事实上,监督并不涉及对个人的信任,而是权力的运行问题,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只有对权力运行实行有效监督才能确保权力的正常运行,才能确保人民的利益不受损害。通过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监督使这一工作更加严格、规范、客观、科学、准确。真正选出“靠得住,有本事”的干部,让选出来的人能够真正担当起工作的重任。二是促使选人任人的各级党组织及其职能部门,能增强责任意识、政治责任感,加强自律。也只有这样才能破除人情关,使好人主义没有市场,使那些在用人上搞不正之风的人有所畏惧,不敢在选拔任用工作中胡作非为。也只有这样,才会使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这一要求变成现实。二第三篇:(初稿)干部选拔任用阳光监督
探索“4321”工作模式 确保干部选拔任用阳光化
近年来,我市在大力推进以全程监督、正面监督、群众监督、惩戒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阳光化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4321”工作模式。
1、推行全程监督,做到四个规范。一是提名规范。加强对初始提名监督,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确定提名人选。二是选拔规范。实行空缺职位公开、考察程序公开、推荐结果公开,凡未经公开程序的,一律不予推荐、考察;三是管理规范。推行五书制度以及加强干部任前谈话、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相关制度,加强干部日常管理;四是使用规范。建立健全“三责联审”、重要岗位定期交流制度等,确保领导干部在任职过程中都受到有效监督。
2、强化正面监督,做到三个在先。一是宣传在先。通过报纸、网络、短信等形式广泛宣传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干部监督工作规范,切实增强党政领导干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二是教育在先。利用民主生活会、专题学习会等载体,强化《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以及“四项监督制度”教育,以提升党政领导干部抵制用人不正之风的理论水平;三是预防在先。深入开展预防警示,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有针对性地对有轻微问题的干部进行提醒谈话,
第四篇: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心得体会
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集中教育
活动学习心得
埇桥区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营飞
(2012年5月19日)
按照上级部署和要求,本人积极参与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集中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有关材料、聆听领导教诲,参加有关后动,认真做了测试卷,很受教育。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之年,更是十八大换届之年。作为一名区水利局主要领导,通过学习,我进一步端正了思想,理清了思路,在下步工作中,力求做到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严于律己,开拓进取,做好本职工作,带好手下干部。现将心得总结如下。
一、要提高认识,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高度与组织保持一致,学习掌握并严格遵守有关政策法规,切实提高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的能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建有严格的监督制度,治理拉票贿选、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违规提拔和带病提拔等问题都有政策规定,要毫不动摇的依法办事。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凡是涉及法律的事项,都必须严格按法律的规定来办理,凡是已有的有关干部人事方面的法律法规,都必须依照其规定的原则、标准、程序、纪律办理。要坚决按照规定办事,严格把关,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对一切有法不依或违背法律规定任免干部的行为,都必须坚决纠正,对违法情节严重的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要带头分析查找本地本部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不断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水平。坚持德才兼备原则,要注重干部的才能,更要注重干部的品德。要坚持群众公认,在干部工作中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坚持注重实绩,既要看经济效益,又要看社会效益;既要看看近期效益,又要看长远效益;既要看局部效益,又要着整体效益;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因此,把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是党和人民对干部任用的一致要求。
三、要带头遵守组织人事工作纪律,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带动本单位风清气正用人环境的形成。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干部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对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改革的重大成果,是有效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的重要措施,是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一种重要保证。
总之,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要做到事前要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使选人用人的重要方面、关键环节都纳入监督范围,都置于严格的监督之下。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反映了全党同志的愿望和人民群众的期待,体现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行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先治官的坚强决心,必将推动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沿着更公开、更透明的轨道前进。
第五篇:干部选拔任用
学习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心得体会
杨楼镇人大主席 黄文强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关系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成败,也是最易受人们诟病的主题。近几年,通过不断加强整治力度虽然取得和大成绩,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依然是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制度的颁布实施,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干部准入制度和对干部言行规范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是与时俱进的时代产物,对进一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进一步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政策法规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现将本人对此政策法规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
习近平副主席说过,要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拓宽任用干部视野,就是要关心那些战斗在环境艰苦、工作困难、矛盾复杂、长期默默贡献的一线同志,就是要关心那些心系群众、勤勤恳恳、做人正派、不走门路的同志;坚持“五湖四海”,才能不任人唯亲,才能任人唯贤,形成良好的选拔任用风气,才能团结更多的力量一起投入到社会事业建设中去;坚持德才兼备,要注重干部的才能,更要注重干部的品德。当有心系群众的“德”作为前提条件,才能引导我们广大干部真正地将“才”用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当中去。因此,把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是党和人民对干部任用的一致要求。
二、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领导干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职业,它是一个社会的“领导者”也是服务者,是社会这艘巨舰的掌舵人,是引领社会前进的主流,因此选拔任用优秀的领导干部是党和人民的必然要求。“公开”是前提,只有坚持公开,才能使广大群众参与进来,才能避免“暗箱操作”,加强社会对干部任用的监督;“平等”是基础,只有坚持平等,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才能最大限度地取得社会的一致认同;“竞争”是手段,只有坚持竞争,才能最大限度地使用人力资源,不断提高我国公务人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择优”是结果,只有坚持择优,才能最大限度地选拔对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人才,才能选拔出党和人民满意的领导干部。
三、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简单来讲,民主集中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我们要“集中”,但更需要民主。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实现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有效手段,能够有效防止“一言堂”和“一支笔”现象的发生。只有扩大民主,注重让人民群众参与干部任免的过程,切实落实群众对干部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才能真正实现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才能真正有效地预防和治理用人方面的不正之风。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作风如何,人民群众是最具有发言权的,因此倾听人民群众对提名干部的反映是最能反映民意的渠道。采纳群众意见选拔出来的干部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取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进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总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各项制度互为补充,各有侧重,配套衔接,初步构成一个事前要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体系,使选人用人的重要方面、关键环节都纳入监督范围,都置于严格的监督之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制度的制定实施,是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的一项创新性的重大举措,反映了全党同志的愿望和人民群众的期待,体现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行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先治官的坚强决心,必将推动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沿着更公开、更透明的轨道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