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试题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试题
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暂行规定》自2009年()起施行。
A.6月1日B.8月1日C.10月1日
2、()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A.县级以上B.市级以上C.省级以上
3、安全监管执法工作计划应当报()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A.本级;本级B.本级;上一级C.上一级;上一级
4、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应当指派()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核查。
A.两名B.两名以上C.三名以上
5、对已经依法取得本部门行政许可的生产经营单位,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
A.及时依法查处B.依法吊销原行政许可证件C.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原行政许可证件
6、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或者限期届满之日起()内进行复查,并填写复查意见书。
A.10日B.30日C.45日
7、对到期不缴纳罚款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可以每日按罚款数额的()加处罚款。
A.百分之二B.百分之三C.百分之五
8、主办机构没有采纳会签机构提出的正确意见,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承担责任。
A.承办人B.主办机构C.机构
9、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自行政执法行为被确认违法、不当之日起()内,将有关当事人的情况书面通报本部门负责行政监察工作的机构。A.15日B.30日C.60日
10、本规定所称的违法的行政执法行为,是指()。
A.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职责、程序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 B.违反客观、适度、公平、公正、合理等适用法律的一般原则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
C.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责任追究应当遵循()的原则。
A.公正公平B.有错必纠C.责罚相当D.惩教结合
2、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按照年度安全监管和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现场检查方案,对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具备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监督检查,下列属于重点监督检查的()。
A.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作业规程的情况
B.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及按规定办理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的情况
C.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排查治理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情况D.按照规定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
3、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的,有权依法采取下列行政强制措施的是()。
A.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在用设施、设备、器材,予以查封或者扣押,并应当在作出查封、扣押决定之日起15日内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B.责令立即停止作业(施工)、责令立即停止使用、责令立即排除事故隐患 C.扣押相关的证据材料和违法物品,临时查封有关场所D.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4、对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责任追究包括下列()方式。A.责令限期改正B.通报批评
C.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D.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方式
5、对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责任追究的时候,应当根据违法、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依照本规定的有关条款决定。
A.事实B.性质C.情节D.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
6、()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追究责任。
A.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至第十四条所规定的职责,未造成严重后果的B.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 C.积极配合责任追究,并且主动承担责任的 D.依法可以从轻的其他情形
9、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实施责任追究应当制作。它由负责行政监察工作的机构草拟,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作出决定。
10、对当事人的责任追究情况应当作为其、、的重要依据。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负责人事工作的机构应当将责任追究的有关材料记入当事人个人档案。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制定《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或者事故隐患的,应当依法采哪些现场处理措施?
3、《暂行规定》将责任追究的方式分为哪几类?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与违法、不当行政执法行为或者责任人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人员,实施责任追究时应当。
2、安全监管和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应当包括监管监察的象、、次数、、方式和职责分工等内容。
3、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作出、行政强制措施和等行政执法行为时,应当依法制作有关法律文书,并按照规定送达当事人。
4、承办人直接作出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由承担责任。
5、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共同作出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由主办人员承担责任,其他人员承担责任;不能区分主要、次要责任人的,责任。
6、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应当根据,依照本章规定区分并承担责任。
7、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在年度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中被确定为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
8、负责人事工作的机构自责任追究决定作出之日起内落实决定事项。
第二篇: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试题和答案(本站推荐)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暂行规定》自2009年(C)起施行。
A.6月1日B.8月1日C.10月1日
2、(A)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A.县级以上B.市级以上C.省级以上
3、安全监管执法工作计划应当报(B)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A.本级;本级B.本级;上一级C.上一级;上一级
4、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应当指派(B)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核查。
A.两名B.两名以上C.三名以上
5、对已经依法取得本部门行政许可的生产经营单位,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C)。
A.及时依法查处B.依法吊销原行政许可证件
C.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原行政许可证件
6、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或者限期届满之日起(A)内进行复查,并填写复查意见书。
A.10日B.30日C.45日
7、对到期不缴纳罚款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可以每日按罚款数额的(B)加处罚款。
A.百分之二B.百分之三C.百分之五
8、主办机构没有采纳会签机构提出的正确意见,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B)承担责任。
A.承办人B.主办机构C.机构
9、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自行政执法行为被确认违法、不当之日起(A)内,将有关当事人的情况书面通报本部门负责行政监察工作的机构。
A.15日B.30日C.60日
10、本规定所称的违法的行政执法行为,是指(A)。
A.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职责、程序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
B.违反客观、适度、公平、公正、合理等适用法律的一般原则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
C.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责任追究应当遵循(ABCD)的原则。
A.公正公平B.有错必纠C.责罚相当D.惩教结合2、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按照安全监管和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现场检查方案,对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具备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监督检查,下列属于重点监督检查的(ABCD)。
A.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作业规程的情况
B.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及按规定办理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的情况
C.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排查治理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情况
D.按照规定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
3、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的,有权依法采取下列行政强制措施的是(ACD)。
A.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在用设施、设备、器材,予以查封或者扣押,并应当在作出查封、扣押决定之日起15日内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B.责令立即停止作业(施工)、责令立即停止使用、责令立即排除事故隐患
C.扣押相关的证据材料和违法物品,临时查封有关场所
D.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4、对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责任追究包括下列(ABCD)方式。
A.责令限期改正B.通报批评
C.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D.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方式
5、对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责任追究的时候,应当根据违法、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ABCD),依照本规定的有关条款决定。
A.事实B.性质C.情节D.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
6、(ABCD)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追究责任。
A.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至第十四条所规定的职责,未造成严重后果的B.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C.积极配合责任追究,并且主动承担责任的D.依法可以从轻的其他情形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与违法、不当行政执法行为或者责任人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人员,实施责任追究时应当回避。
2、安全监管和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应当包括监管监察的对象、时间、次数、主要事项、方式和职责分工等内容。
3、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作出现场处理措施、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决定等行政执法行为时,应当依法制作有关法律文书,并按照规定送达当事人。
4、承办人直接作出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由承办人承担责任。
5、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共同作出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由主办人员承担主要责任,其他人员承担次要责任;不能区分主要、次要责任人的,共同承担责任。
6、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依照本章规定区分并承担责任。
7、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中被确定为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8、负责人事工作的机构自责任追究决定作出之日起15内落实决定事项。
9、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实施责任追究应当制作《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决定书》。它由负责行政监察工作的机构草拟,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作出决定。
10、对当事人的责任追究情况应当作为其考核、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负责人事工作的机构应当将责任追究的有关材料记入当事人个人档案。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制定《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为促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其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2、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或者事故隐患的,应当依法采哪些现场处理措施?
(一)当场予以纠正;
(二)责令限期改正、责令限期达到要求;
(三)责令立即停止作业(施工)、责令立即停止使用、责令立即排除事故隐患;
(四)责令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
(五)责令暂时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
(六)依法应当采取的其他现场处理措施。
3、《暂行规定》将责任追究的方式分为哪几类?
对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责任追究包括下列方式:
(一)责令限期改正;
(二)通报批评;
(三)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方式。
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追究包括下列方式:
(一)批评教育;
(二)离岗培训;
(三)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四)暂扣行政执法证件;
(五)调离执法岗位;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方式。
第三篇:《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暂行规定》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暂行规定
(2008年6月18日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立法目的和依据】为落实行政执法责任,促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其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根据公务员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适用范围】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统称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履行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行政执法职责及行政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适用本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或者人民政府对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职责及行政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本规定所称行政执法责任追究(以下简称责任追究),是指对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违反法定职责所作出的违法、不当的安全监管监察和行政执法行为,或者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行政违法行为予以行政责任追究。
第三条 【追究原则】责任追究应当遵循实事求是、违法必
究、错责相当、惩教结合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客观公正。
第四条 【回避制度】责任追究实行回避制度。与行政执法过错行为或者责任人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人员,应当回避。
第二章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的行政执法职责 第五条 【履职原则】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坚持合法、适当的原则,按法定程序履行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行政执法职责,做到职权法定、权责一致、公平公正。
第六条 【行政许可职责】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权限,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履行下列行政许可职责:
(一)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的审查;
(二)在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对其安全设施进行验收;
(三)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许可证的核发;
(四)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核发;
(五)设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事项的审批;
(六)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的许可;
(七)烟花爆竹经营(批发、零售)许可证的核发;
(八)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企业的主
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的考核;
(九)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的认定;
(十)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机构资质的认可;
(十一)矿山救护队资质的认定;
(十二)安全培训机构资格的认可;
(十三)职业安全卫生许可证的核发;
(十四)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的认定;
(十五)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安全事项的行政许可。
第七条 【监督检查职责】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权限,对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履行下列监督检查职责:
(一)依法取得有关安全生产的行政许可证的情况;
(二)生产经营场所和安全生产设施、设备是否具备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以及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情况;
(三)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
(四)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的情况;
(五)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情况;
(六)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和安全生产投入的情况;
(七)组织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情况;
(八)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情况;
(九)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
(十)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情况;
(十一)从业人员受到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考核,取得有关安全生产资格证书的情况;
(十二)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的情况;
(十三)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制定应急预案情况,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的情况;
(十四)安全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测和正常运转的情况;
(十五)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的情况;
(十六)对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生产经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
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的情况;
(十七)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的情况;
(十八)从业人员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和佩戴使用情况;(十九)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监督检查职责。第八条 【现场处理职责】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采取以下现场处理措施:
(一)当场予以纠正;
(二)责令限期改正、责令限期达到要求;
(三)责令立即停止作业(施工)、责令立即停止使用、责令立即排除事故隐患;
(四)责令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
(五)责令暂时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现场处理措施。第九条 【复查职责】被责令限期改正,限期达到要求,暂时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的生产经营单位提出复查申请或者整改、治理限期届满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自申请或者限期届满之日起10日内进行复查,并填写复查意见书,由被复查单位和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复查人员签名后存档。
第十条
【行政强制措施】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有权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采取下列行政强制措施:
(一)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在用设施、设备、器材,予以查封或者扣押,并应当在15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二)扣押相关的证据材料和违法物品,临时查封有关场所;
(三)对到期不缴纳行政处罚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实施查封、扣押,应当当场下达查封、扣押决定书和被查封、扣押的财物清单。在交通不便地区,或者不及时查封、扣押可能影响案件查处,或者存在事故隐患可能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可以先行实施查封、扣押,并在48小时内补办查封、扣押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第十一条 【建议、报告职责】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安全问题涉及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或其有关部门的,应当向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或其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并向上级人民政府或其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二条 【行政处罚职责】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幅度,按照各自的管辖权,对生产经营单位及有关人员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实施行政处罚。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实施行政处罚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程序,依法制作有关行政处罚法律文书,并送达给当事人和其他法定受送达人。
第十三条 【告知及说明理由的义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作出不利于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的现场处理措施、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决定等行政执法行为前,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并在作出行政执法行为的同时,书面告知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应当在有关行政执法文书中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 【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职责】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履行下列职责:
(一)按照法定的时间、内容和程序逐级上报和补报事故;
(二)事故发生地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其负责人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救援;
(三)建立值班制度,并向社会公布值班电话,受理事故报告和举报;
(四)根据同级人民政府的授权或者委托,组织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调查报告进行批复;
(五)对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以及对事故的发生负有责任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和人员实施行政处罚;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五条 【行政复议职责】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依法受理行政复议、行政赔偿申请,审理行政复议、行政赔偿案件,并作出处理或者决定。
第三章 责任追究的范围与责任主体
第十六条 【责任追究范围】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不依法履行本规定第二章规定的行政执法职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造成行政执法行为无效、被确认违法、撤销、变更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实施责任追究:
(一)无法定依据、法定职权的;
(二)超越、滥用法定职权的;
(三)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四)适用依据错误或者明显不当的;
(五)违反法定程序的;
(六)不履行法定职责的;
(七)其他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行政执法职责的。
第十七条 【免予、不承担责任的范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担或者可以免予责任追究:
(一)因行政管理相对人弄虚作假,致使行政执法部门及其执法人员无法作出正确决定的;
(二)因有关行政执法依据不明确或者有关规定不一致,造
成执法人员适用法律、法规、规章依据不当的;
(三)因不可抗力因素引发的行政执法行为或者无法履行法定职责的;
(四)行政违法行为情节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及时消除不良后果的;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八条 【承办人责任】承办人直接作出违法、不当行政执法行为或者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由承办人承担全部责任。
第十九条 【共同责任】两人以上共同作出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由主办人员承担主要责任,其他人员承担次要责任;不能区分主、次要责任人的,共同承担责任。
违法、不当行政执法行为或者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由一个行政执法部门单独决定而产生的,由行政执法部门承担全部责任;由两个以上行政执法部门共同决定而产生的,由主办部门承担主要责任,其他部门承担次要责任。
第二十条 【不作为责任】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责任的,依照行政执法部门职责和执法人员岗位职责分工,确定行政执法责任人。
第二十一条 【审核、审批责任】应当经审核、批准作出的行政执法行为,按照下列规定划分与承担责任:
(一)承办人未经审核人、批准人审批,直接作出行政执法行为的,由承办人承担责任;
(二)虽经审核人审核、批准人批准,但承办人不按审核、批准的内容实施的,由承办人承担责任;
(三)承办人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致使审核人、批准人作出错误决定的,由承办人承担责任;
(四)承办人提出错误意见,审核人、批准人没有发现或者发现后未予以纠正的,承办人承担主要责任,审核人、批准人承担次要责任;
(五)审核人改变或者不采纳承办人的正确意见,批准人批准该审核意见,造成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审核人为主要责任人,批准人为次要责任人,承办人不承担责任;
(六)审核人未报请批准人批准而直接作出决定的,由审核人承担;
(七)审核人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直接造成批准人作出错误决定的,由审核人承担责任;
(八)批准人改变或者不采纳承办人、审核人的正确意见,造成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批准人承担责任;
(九)未经承办人拟办、审核人审核,批准人直接作出决定的,由批准人承担。
第二十二条 【执行责任】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明显违法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其责任由上级
承担。
第二十三条 【会签责任】经其他部门会签作出决定的,主办部门应当对作出决定所依据的事实、证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会签部门应当承担书面审查的责任。
因主办部门提供的有关事实、证据不真实、不准确或者不完整造成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由主办部门承担责任;会签部门通过书面审查能够提出正确意见但没有提出的,会签部门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会签部门提出正确意见但主办部门没有采纳的,会签部门不承担责任。
第二十四条 【批复责任】执行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的指示、批复造成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作出指示、批复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的承办人、审核人和批准人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
因请示单位隐瞒事实或者未完整提供真实情况等原因造成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作出错误指示、批复的,由请示单位承担责任。
第二十五条 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改变、撤销下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作出的行政执法行为,造成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的承办人、审核人、批准人依照本规定第二十一条分别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六条 【任用责任】由于任用或者指派不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造成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任用单位
或者指派人承担责任。
第二十七条 【领导责任】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负责人集体研究决定,造成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参与作出决定的负责人应当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四章 责任追究的方式与适用
第二十八条 【责任方式】责任追究包括下列方式:
(一)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二)限期改正;
(三)通报批评;
(四)取消当年评比先进资格;
(五)暂停或者取消行政执法资格;
(六)辞退;
(七)给予行政处分;
(八)依法追偿部分或者全部行政赔偿费用;
(九)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责任追究方式。
前款规定的责任追究方式,可以单独或者合并适用。
第二十九条 【具体适用1】对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实施责任追究,应当视情节轻重予以追究:
(一)情节轻微,损害和影响较小的,责令书面检查、限期改正或者通报批评;
(二)情节较重,损害和影响较大的,予以通报批评,同时
取消其当年评比先进资格。
第三十条 【具体适用2】对行政执法行为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被认定违法或者变更、撤销比例较高的,对外部评议中群众满意程度较低的,可以责令有关安全监管监察部门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可以给予通报批评或者取消当年评比先进资格。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中被确定为基本合格或者不合格的,应当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和取消当年评比先进资格。
第三十一条 【具体适用3】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作出违法、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或者不履行法定职责,依法应当采取组织处理措施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办理;依法依纪应当追究政纪责任的,由任免机关、监察机关依法作出处理。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被给予组织处理或者行政处分的,可以同时暂停或者取消其行政执法资格。
暂停行政执法资格应当暂扣有关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证件;取消行政执法资格应当收回并注销有关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证件。
第三十二条 【辞退处理】受到行政处分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工作安排的,依照公务员法的规定予以辞退。
第三十三条 【行政赔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承担行政赔偿责任后,对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责任人员,应当依照国家赔偿
法第十四条的规定追偿部分或者全部行政赔偿费用。
第三十四条 【刑事责任】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五条 【从轻、减轻追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追究责任:
(一)情节轻微,未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主动采取措施或者积极配合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未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六条 【从重追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追究责任:
(一)贪赃枉法、徇私舞弊,故意造成行政执法行为违法、不当或者不履行法定职责的;
(二)弄虚作假、故意隐瞒,干扰、阻碍责任追究的;
(三)因违法、不当行政执法行为或者不履行法定职责,直接引发群众集体上访、产生严重负面社会影响,或者造成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的;
(四)对检举人、控告人、申诉人和责任追究工作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
(五)一年内出现两次以上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的;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五章 责任追究的机关与程序
第三十七条 【责任追究机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责任,由其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同级人民政府进行追究。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责任,由其上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实施追究。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属行政执法机构及其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追究。
第三十八条 【责任追究程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追究责任,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应当在行政执法行为被确认为违法、不当或者不履行法定职责之日起30日内,将有关人员及其情况书面通报本部门负责监察工作的机构,并提出责任追究的初步意见;
(二)负责监察工作的机构应当在收到通报之日起90日内核实有关情况,会同法制工作机构提出责任追究的意见,在报本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通过或者分管负责人同意后,作出责任追究的决定;
(三)负责人事工作的机构应当在责任追究决定作出之日起30日内落实决定事项。
法律、行政法规对组织处理和行政处分的程序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十九条 【告知程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作出责任追究决定前,应当将有关事实、理由和依据告知有关责任人员,并听取其陈述和申辩。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作出责任追究决定应当书面通知有关责任人员,并告知其享有的复核和申诉权利。
第四十条 【复核申诉】有关责任人员对责任追究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责任追究机关申请复核,也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公务员主管机关或者向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提出申诉。
复核和申诉期间,不停止原决定的执行。但复核、申诉机关认为需要暂停执行的除外。
第四十一条 【追究结果使用】对责任人员的处理情况应当作为其考核、定级、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受到行政处分的情况应当记入档案。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包括法律、法规授权,或者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委托的行使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职责的组织。
第四十三条 本规定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第四篇: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为进一步落实执法岗位目标责任,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机制,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和效能,切实保障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制定本制度。
一、执法岗位责任制度
(一)行政执法部门责任
1、对本部门负责执行或配合有关部门实施的法律、法规、规章负有贯彻执行的责任。
2、有计划地安排本部门工作人员参加法制教育和执法业务培训,使行政执法人员熟悉本部门负责执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
3、实施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权限进行,不得失职、渎职、越权和滥用职权。
4、实施执法公示制,公开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权限、办事期限。对本部门职权范围内符合法定条件的各项申请,应当及时办理,不得拒绝和推诿。对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或不符合法定条件不能办理的事项,应当向当事人说明情况或移送有关部门办理。
5、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不得对行政执法人员规定罚款指标,不得将罚没收入与执法部门的奖金和经费挂钩。
6、严格按照法定执法权限、执法范围、执法责任、执法程序执法,使用规范的法律文书,并按法定期限送达。
7、在查处行政违法案件时,发现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不得以罚代刑。
(二)行政执法人员责任
1、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胜任本职工作的文化知识和法律知识。
2、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经政府法制办审查考核后,领取行政执法证件,方可上岗执法。
3、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执法原则,秉公执法、文明执法。
4、执行公务时必须出示有效的执法证件,并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5、在执法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1)、散布有损于国家声誉的言论,泄露国家秘密。
(2)、贪污受贿、徇私枉法。(3)、隐瞒、伪造证据。
(4)、违反法定程序执法。
(5)、滥用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6)、利用职权为自己或他人谋取私利。(7)、其他违法乱纪行为。
二、组织领导制度
成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一)领导小组
1、全面负责对全县卫生领域行政执法工作的指导、监督、管理,组织制定行政执法工作计划。
2、负责对全县卫生行政执法工作中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执法人员学习、培训、考核等制度。
3、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进行全县卫生行政执法工作,解决执法工作中所遇到的重大和疑难问题。
4、负责全县卫生行政执法人员的队伍建设,做到廉政、勤政,爱岗敬业,秉公执法。
5、讨论和依法处理重大行政处罚、行政诉讼等案件。
6、针对执法情况,实施奖惩和责任追究。
(二)业务科室
1、具体承办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工作。
2、承办行政执法案件的行政处罚、行政赔偿和行政诉讼的应诉、处理等相关事务,做好执法文书的归档管理。
3、组织行政处罚听证,参与执法工作,参与重大行政处罚案件的讨论、决策工作。
4、负责有关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实施。
(三)执法人员 在职责范围内:
1、贯彻落实全县商务行政执法工作的专项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做到依法行政。
2、承办全县卫生行政执法案件,协助做好卫生政策法规的宣传工作。
3、负责全县卫生行政执法案件的调查取证。
4、负责处罚案件材料整理归档。
三、评议考核制度
(一)评议考核具体事项
1、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工作由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办公室承担考核评议的具体工作。
2、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每年一次。
3、评议考核的内容
(1)、对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情况。
(2)、行政处罚实施情况及准确率、结案率(包括处罚案件数量、处罚种类、罚没及上缴情况)。
(3)、行政许可行为审批情况及准确率(包括审批的件数、批准率与驳回率)。
(4)、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情况。
(二)奖惩
1、经过考核,成绩显著的执法人员分别予以表彰。
2、执行不力,产生不良后果的执法人员,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改进。
3、考评结果作为评选先进个人的主要依据。
4、工作中有故意或重大过失,以及徇私舞弊、枉法裁决、玩忽职守等违法违纪行为的,除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外,还要按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考核时间
每年的12月或次年1月,结合公务员考核进行。
第五篇: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为促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保证卫生计生行政执法人员正确、及时、公正、高效实施行政执法,防止和纠正行政过错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建立卫生计生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第一条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惩处与责任相适应、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在对责任人做出处理前,应当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保障其陈述和申辩的权利。按照职责及管理权限,市卫生计生局负责追究行政执法责任人的行政执法责任。
第二条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范围
(一)卫生计生行政执法人员在实施行政许可管理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责任:
1、对符合规定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的;
2、不在办公场所公示依法应当公示的材料的;
3、在受理、审查、决定行政许可过程中,未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的;
4、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全、不符合法定形式,不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必须补正的全部内容的;
5、未依法说明不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或者不予行政许可理由的;
6、依法应当举行听证而不举行听证的;
7、索取或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8、擅自收费的;
9、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或者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10、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行政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
11、依法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程序择优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未经或者不根据有关规定和程序择优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12、违法委托其他组织和个人代行许可管理权的;
13、对涉及不同部门的许可,不及时主动协调,相互推诿或拖延不办,或者在本部门许可事项完成后不移交或拖延移交其他部门的;
14、其他违反行政许可规定,贻误行政许可工作或损害许可申请人合法权益的。
(二)卫生计生行政执法人员在实施行政检查管理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责任
1无法定依据实施检查的;
2无正当理由、事项、内容实施检查的; 3不出示有效资格证件实施检查的; 4不按法定程序、时限实施检查的;
5不按法定权限或超越法定权限实施检查的; 6放弃、推诿、拖延、拒绝履行检查职责的; 7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隐瞒、包庇、袒护、纵容,不予制止和纠正的;
8损害被检查对象合法权益的;
9其他违反行政检查工作规定的。
(三)卫生计生行政执法人员在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责任 不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 违法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 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4擅自设定行政处罚或者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 5 违反法定行政处罚程序的;
6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7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 违反《行政处罚法》规定自行收缴罚款的; 9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收缴罚款据为已有的;
10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而不移交,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的;
11玩忽职守,对应当依法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遭受损害的;
12其他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
(四)卫生计生行政执法人员在实施行政征收管理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责任
1无法定依据实施征收或未经法定程序批准,擅自设立征收项目的; 未按法定范围、时限实施征收的; 3 截留、私分或擅自开支征收款的; 4 实施征收不开具合法票据的; 5 其他违反征收规定的行为。
(五)卫生计生行政执法人员在履行行政职责的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责任
1违法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履行其他义务的;
2依法应当履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保护其合法权益等法定职责而拒绝履行的;
3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经营自主权的,以及损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人身权、财产权的其他违法执法行为。
4未在办理场所明显位置悬挂办事示意图和公开办事流程图的,不涉密的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承诺时间、收费标准、监督渠道、办事结果未公开的;
5面向社会直接受理业务的窗口单位,工作期间空岗的; 6卫生计生行政执法人员上岗未按规定佩带工作牌、穿着制服的;
7对服务对象不理睬、不答复的,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推诿、拖延不办的;
8对来文、来电,未按规定签收、登记、审核、提出拟办意见,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时限报送领导批办的,对不属于本单位职权范围或不宜由本单位办理的事项,不说明、不请示、不转送,置之不理的;
9公文办理中遇有涉及其他部门职权的事项,不与有关部门协商或协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未报请上级领导或机关裁决,擅作决定的; 未严格执行保密和文件管理规定,致使文件、档案、资料泄密、损毁或者丢失的,制发公文,未严格核对文种、文号、格式、文字及加盖印章,导致发生严重后果的; 未经领导审定签发擅自发文的,未按规定时限发文的,未按规定使用单位印章的;
12对执法行为内部稽查工作和意见不配合、不落实、不到位、不执行的; 其他违反内部行政管理制度,贻误行政内部事务管理工作的。
(六)卫生计生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履行管理职责而拒绝履行、无故拖延履行的,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责任。
第三条 行政执法责任划分与承担
(一)行政执法责任分为:直接责任、领导责任。
(二)责任承担。单位或科室负责人为批准人,具体承办事务的工作人员为承办人。承办人未按规定经批准人批准,直接作出具体行为;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致使批准人未能正确履行批准职责;虽经批准人批准,但承办人不依照 5 批准事项实施具体行为,导致过错发生的,承办人负直接责任。承办人提出意见有错误,批准人应当发现而没有发现,或者发现后未予纠正,导致过错发生的,承办人负直接责任,批准人负领导责任。批准人不采纳或改变承办人正确意见,导致过错发生的,批准人负直接责任。未经承办人拟办,批准人直接作出决定,导致过错发生的,批准人负直接责任。
(三)责任追究。过错分为一般过错、严重过错。情节轻微,给服务对象造成损害后果和影响较小的,属一般过错;情节严重,给服务对象造成损害后果严重、影响较大的,属严重过错。根据过错情节给予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取消评比先进资格、离岗培训、调离执法岗位、取消执法资格等处理。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四)过错责任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从重处理:1年内出现2次以上应予追究过错情形的;干扰、阻碍、不配合对其过错行为进行调查的;对检举人或责任追究承办人员打击报复的;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有徇私舞弊行为或收受当事人财物、接受当事人宴请、参加当事人提供的休闲活动的。
(五)行政执法责任人主动发现并及时纠正错误,未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予追究行政执法责任。
第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不追究卫生计生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责任
(一)因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明确而出现认识理解偏差的;
(二)结案后发现新的证据,使原认定事实和案件性质发生变化的,但故意隐瞒或因过失遗漏证据的除外;
(三)因行政相对人弄虚作假,致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无法作出正确判断的;
(四)因不可抗力因素致使行政过错情形发生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五条 因行政过错造成承担国家赔偿责任,除依照本制度规定追究过错责任外,还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向有关责任人员追收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
第六条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组织和程序
(一)行政执法责任追究,依照人事管理权限和行政处分审批权限的有关规定办理。设立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组织,由局领导班子成员、有关科室、市卫生计生监督处负责人、稽查人员共同组成,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二)决定是否进行调查;
(三)组织调查并拟定调查报告;
(四)建议处理决定;
(五)有关调查、处理的意见和建议报市卫生计生局负责人审批。
第七条 调查处理行政过错行为实行回避制度。行政过错追究组织成员和调查人员与行政过错行为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实行回避。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调查,以确定实施该行政行为的人员是否应当承担行政执法责任
(一)经行政诉讼,被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或者变更、责令履行的;
(二)经行政复议,被复议机关决定撤销或部分撤销、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者责令履行的;
(三)在上级或同级人大、政府或上级政府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中,被认定错误,要求调查处理的;
(四)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诉、检举、控告的;
(五)上级机关要求调查追究的。
第九条 对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投诉、检举、控告,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组织应当在7日内审查是否有事实依据并决定是否受理。经审查有事实依据的,应当受理;没有事实依据的,不予受理。有明确投诉人、检举人、控告人的,应当告知不受理理由。
第十条 决定进行调查的案件,应当在决定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调查处理完毕。情况复杂的,经市卫生计生局负责人批准,可再延长15个工作日办理。但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一条 投诉人、检举人、控告人对不受理决定不服,或认为不便向作出行政行为的机关提出投诉、检举、控告的,可向监察机关提出。
第十二条 对行政执法责任人的处理决定,有明确投诉人、检举人和控告人的,应当告知投诉人、检举人和控告人。
第十三条 行政执法责任人有陈述权和申辩权。行政执法责任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自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市卫生计生局提出复核或申诉。
第十四条 本制度与国家、上级部门有关规定相冲突的,或未作具体规定的,服从国家、上级部门有关规定。
第十五条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