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必修四第二单元快乐读练3[定稿]

时间:2019-05-14 13:55: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鲁教版 必修四第二单元快乐读练3[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鲁教版 必修四第二单元快乐读练3[定稿]》。

第一篇:鲁教版 必修四第二单元快乐读练3[定稿]

快乐读练之第二单元第三期编制:审核:语文组 1.下列各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筵席煎熬栖惶亲眷B.蹙眉携手顷刻厮守 C.狼籍淋漓解剖讫今D.罗帏青鸾暮蔼胸臆 2.选择使用最恰当的一组词语填空()

(1)虽然眼底人千里,且__生前酒一杯。(2)恨不倩疏林____住斜晖。

(3)遥望见十里长亭,___了玉肌。(4)晓来谁____霜林醉?总是离人泪。A.干 留 瘦 染B.尽 挂 减 染 C.饮 留 消 点D.尽 挂 消 点

3.选择句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A.莺莺在长亭送别张生,真是黯然销魂。

B.白马将军的确救下莺莺,使崔相国一家终于破镜重圆。C.莺莺有心与张生举案齐眉,怎奈老夫人从中作梗。D.莺莺对感情是执着的,她害怕这一别从此劳燕分飞。4.选出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合理的一项()

(1)晓来谁染霜林醉?(2)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

(3)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4)泪流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A.(1)反问(2)夸张(3)借代(4)对偶B.(1)比拟(2)对比(3)借喻(4)对偶 C.(1)比拟(2)对偶(3)借喻(4)夸张D.(1)比喻(2)对偶(3)借代(4)夸张 5.下面一组句子中,属于化用或改选古人诗词名句的一项是()

(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2)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3)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4)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5)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A.(2)(3)(4)B.(1)(2)(3)C.(1)(3)(4)D.(1)(2)(4)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虽然不是什么大场面、大制作的商业片,但上映以来热度不减;对此片观众

反应不一:有人热泪盈眶,有人陷入忧伤,还有人对张艺谋彻底失望了„„等等。

B.连续几届世界杯上看不到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身影,这与中国日益增长的国力和全球影响力,显然是不

匹配的。老百姓们不禁要问足球的“病灶”到底在哪里?现在看来,腐败毫无疑问是重要原因之一。C.中秋节是影响深远的传统节日,它起源于祭拜月神、丰收秋报或文人玩月活动,至明清时已成为仅次

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秋月的文化意象,供人吟咏,耐人寻味。D.“我也不知道这道题怎么解,你还是去问问郭老师吧。”小明鼓励他说:“郭老师对提问的同学从来都

是很耐心的。”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温家宝总理强调,国务院已责成有关部门抓紧完善校车标准,做好校车设计、配备、生产等工作,并建立相应管理制度。

B.不能把中国文化简单地理解为中国菜、太极拳、中国结、京剧等形式化、概念化的符号,而是要潜心挖掘我们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为“文化走出去”创造良好条件。

C.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选举结果揭晓,现年57岁的梁振英当选为香港特区第四任行政长官,其多年来的夙愿终于实现。

D.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晤在新德里举行,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五国领导人将全球治理、可持续发展、金砖国家合作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二、阅读[端正好],完成6—8题。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8.这支曲子中作者选择了哪些景物?

9.在“晓来谁染霜林醉”一句中,“染”和“醉”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两个词妙在何处?

10.对这支曲子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支曲子主要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B.整支曲子是通过主人公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其无可排遣的离愁别恨。C.所选择的几种带有季节性特征的景物融为一体,构成了辽阔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D.“晓来”两句是自然景物的客观再现,其中“总是离人泪”是对前一问句的回答。

三、链接赏析 [阅读导引]

下面一诗一词都是描写离别的名篇,所使用的手法同中有异。阅读时要弄清抒情的层次,各自使用了什么手法,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作文素材

二、恒心毅力(逆境成才)

1、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在双腿瘫痪的厄运降临后,他曾彷徨,但最终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战胜了自己,成为一名著名作家。(史铁生《我与地坛》)

2、贝多芬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失聪之时,凭借坚强的意志力,最终创作了《生命交响曲》等诸多世界名曲。(罗曼.罗兰《〈名人传〉序》)

3、越王勾践在失败之后没有丧失信心,而是不忘国耻,卧薪尝胆,暗中积蓄力量,最终打败了吴王夫差,吞并了吴国。(《勾践灭吴》,选自《国语》)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遭宫刑而成《史记》。(司马迁《报任安书》)

参考答案

1.B(A恓惶C迄今D暮霭)2.B3.B(指夫妻之间经离乱或变故又团圆。这里对象误。)4.C5.B 6.C(A.省略号与“等等”都表省略,省略号可以删掉。B.问号改为句号,该句是陈述句。D.“小明鼓励他说”之后的冒号改为逗号)7.B(A项,语序不当,应为“设计、生产,配备”;C项,成分赘余,“多年来”与“夙愿”重复;D项,成分残缺,在“将”后加上“就”,或把“将”改为“就”)8.云天,黄花(菊花)、西风(秋风)、大雁、霜林 9.“染”不仅把外在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醉”既写

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10.D11. A(并没有“未见时的相思好像也减轻了一些”的意思。)12.A(以前景的渺茫,衬托去意彷徨。)

参考答案

1.B(A恓惶C迄今D暮霭)2.B3.B(指夫妻之间经离乱或变故又团圆。这里

对象误。)4.C5.B 6.C(A.省略号与“等等”都表省略,省略号可以删掉。B.问号改为句号,该句是陈述句。D.“小明鼓励他说”之后的冒号改为逗号)7.B(A项,语序不当,应为“设计、生产,配备”;C项,成分赘余,“多年来”与“夙愿”重复;D项,成分残缺,在“将”后加上“就”,或把“将”改为“就”)8.云天,黄花(菊花)、西风(秋风)、大雁、霜林 9.“染”不仅把外在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醉”既写

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10.D11. A(并没有“未见时的相思好像也减轻了一些”的意思。)12.A(以前景的渺茫,衬托去意彷徨。)

参考答案

1.B(A恓惶C迄今D暮霭)2.B3.B(指夫妻之间经离乱或变故又团圆。这里

对象误。)4.C5.B 6.C(A.省略号与“等等”都表省略,省略号可以删掉。B.问号改为句号,该句是陈述句。D.“小明鼓励他说”之后的冒号改为逗号)7.B(A项,语序不当,应为“设计、生产,配备”;C项,成分赘余,“多年来”与“夙愿”重复;D项,成分残缺,在“将”后加上“就”,或把“将”改为“就”)8.云天,黄花(菊花)、西风(秋风)、大雁、霜林 9.“染”不仅把外在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醉”既写

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10.D11. A(并没有“未见时的相思好像也减轻了一些”的意思。)12.A(以前景的渺茫,衬托去意彷徨。)

参考答案

1.B(A恓惶C迄今D暮霭)2.B3.B(指夫妻之间经离乱或变故又团圆。这里

对象误。)4.C5.B 6.C(A.省略号与“等等”都表省略,省略号可以删掉。B.问号改为句号,该句是陈述句。D.“小明鼓励他说”之后的冒号改为逗号)7.B(A项,语序不当,应为“设计、生产,配备”;C项,成分赘余,“多年来”与“夙愿”重复;D项,成分残缺,在“将”后加上“就”,或把“将”改为“就”)8.云天,黄花(菊花)、西风(秋风)、大雁、霜林 9.“染”不仅把外在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醉”既写

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10.D11. A(并没有“未见时的相思好像也减轻了一些”的意思。)12.A(以前景的渺茫,衬托去意彷徨。)

第二篇:必修3第二单元自测题

必修3第二单元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过年的风俗有所不同,这是因为()

A.民族文化丰富多彩B.民族历史文化的不同

C.民族文化充满了生机D.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近些年来,韩剧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韩国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模式通过电视剧向世人展现得十分完美。无论是精美的服饰,还是可口的菜肴,都具有鲜明的朝鲜民族特色。由此可以看出民族文化与世界的关系是()

A.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是有共性和普遍规律的B.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不可能具有世界的意义

C.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世界的就是民族的D.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3.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其中,“各美其美”是指每个民族都要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那么,“美人之美”的含义是()

A.要夸奖其他民族的文化

B.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各民族的所有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D.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

4.世界上任何国家,无论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其民族文化都应受到尊重,都应有平等发展的权利。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都有权利讲述自己的故事。这表明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各国文化差异性的原则B.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各国文化互相交融的原则D.各国文化独立发展的原则

5. 著名意大利歌剧《图兰朵》来源于中国古代爱情故事,讲述的是一位中国公主图兰朵和外国王子卡拉夫动人的爱情故事。1993年,歌剧《图兰朵》被改编成京剧《杜兰朵》并在意大利演出,效果极好。1998年,由世界著名指挥大师祖宾·梅塔和中国电影导演张艺谋合作的歌剧《图兰朵》在紫禁城太庙演出。奥地利于2003年7月24日发行了一枚京剧《杜兰朵》邮票。歌剧《图兰朵》和京剧《杜兰朵》正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对上述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进步②人类所有的社会性活动都是文化传播的活动③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④文艺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

6.中国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生生不息地走到现代社会,构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它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华民族民间文化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其间所积淀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方式、行为都值得我们去发掘、继承和弘扬。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A.文化的传承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B.传统文化是稳定的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D.要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7.集艺术家和科学家于一身的达·芬奇曾说过:“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 达·芬奇的观点表明艺术与科技的关系是()

A.科技是艺术发展的源泉B.科技是推动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C.科技是艺术创新的动力D.艺术是科技发展的结果

8.先秦诸子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批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们授徒讲学,著书立说,对宇宙、社会、人生等无比广阔的领域发表议论。正是由于诸子百家的追索和创造,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才得以充分的展示和升华。这表明

()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B.不同的思想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C.思想只要对立就可以走向统一

D.文化的发展来源于不同思想的相互激荡

9.王夫之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艺术创作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艺术创作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艺术创作来源于社会实践

D.艺术创作必须是“身之所历,目之所见”

10.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在《全球化与道德重建》一书中认为,当今世界,和平的危险在于:西方强迫其他大陆的民族和文化接受西方关于文明、民主和人权的理想和观念。而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东西方文化争夺在世界上的优先地位,相反地,在于各种文化和社会模式彼此间的和睦相处。由此可见()

A.文化冲突是破坏世界和平的根源

B.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可以实现东方文化的创新

C.东西方文化的竞争可以实现世界和平与进步

D.各国文化之间的宽容关系到世界和平

(二)多项选择题

1.被评为世界“口头遗产”的纳西古乐曾是唐朝的宫廷音乐。近些年来,丽江纳西古乐演奏团先后到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演出,大获成功,引起轰动。人们惊闻中国边陲保存着古典音乐的“活化石”,纷纷到丽江寻访,称赞纳西古乐是“修身明性”“延年益寿”的雪山神曲。纳西古乐的演出成功说明()

A.文化遗产蕴涵着民族文化的魅力

B.民族文化不仅属于各自的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C.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D.文化遗产有着广阔的市场,不需要保护

2.中国古代的海外移民是侨居性的移民。华侨在海外的活动,不仅促进了海外诸国与中国的经济贸易往来,而且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互动。这表明()

A.商人的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C.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D.中国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

3.“不久的将来,会有这么一天,你可能不必离开你的书桌或扶手椅,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活动,交朋友,逛附近的商场,向远方的亲戚展示照片。”这就是比尔·盖茨对理想中的“信息时代”的形象描述。这种描述表明()

A.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传播更为快速

B.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C.网络技术成为“信息时代”文化传播的唯一途径

D.网络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4.“2007中韩交流年”活动包括政治、经贸、文教、科技、体育等各领域的数十个项目。“中韩交流年”的宣传口号为“友好交流,共创未来”。交流年活动中的韩国精粹文艺演出,将韩国的话剧、舞蹈等介绍给中国观众,使人们对韩国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架起了两国间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上述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有

()

A.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B.人类所有的社会性活动都是文化传播的活动

C.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D.文艺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

5. 文化大师张岱年说:“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础,即对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是()

A.传统文化就是指优秀的民族文化

B.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C.发挥民族文化的积极作用才能使民族兴旺发达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继承性

6.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要继承这一传统文化,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人们应该具有的正确态度是()

A.批判地继承

B.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侗族大歌是一种“众低独高”、复调式多声部合唱方式的音乐,须由三人以上进行演唱。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其主要特点。它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侗族大歌的演唱内容、表现形式,无不与侗族人的习俗、性格、心理以及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是对侗族历史的真实记录,是侗族文化的直接表现。下列对侗族大歌的认识,正确的是()

A.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B.来源于侗族人民的生活实践

C.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D.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8.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有帝国主义文化,这是反映当时帝国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控制中国的殖民文化;又有封建文化,这是反映封建政治统治和经济剥削的腐朽文化。那时,这两种文化结成同盟,反对中国的新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与帝国主义文化、封建文化性质根本不同的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文化获得了新发展。这表明()

A.社会制度更替时,文化也会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的过程

B.新旧文化的斗争,深刻影响着文化的进步

C.社会制度的更替对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D.社会制度的更替是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9.下列对教育方式的变革与文化传承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A.教育方式的变革将改变其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等特定功能的具体方式

B.教育方式的变革只会对人类文化的传承产生积极作用

C.教育方式的变革将从根本上改变其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D.教育方式的变革对人类文化的传承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10.下列关于文化创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文化创新要求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B.文化创新要求去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C.文化创新要求不断改变我们的传统文化

D.文化创新要求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三)非选择题

1.简答:如何从文化多样性角度看待“文化遗产”?

2.辨析: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是依靠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3.材料解析题

“君子和而不同”“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千百年来,“和”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而今,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既扎根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又赋予了其崭新的时代内涵。和谐社会理念不仅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理想追求与价值认同,而且也彰显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特色”的原则与取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非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严格等级制度下的“和谐”,而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并致力于共同富裕的新“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与传统的“和”文化有怎样的关系?

4.案例分析题

北京2008年残奥会会徽“天地人”图形部分,非常像中文的“之”字。“之”有出生、生生

不息之意,也有到达之意。其字形曲折,寓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成功。会徽上的一点,使用极具中国特色的“中国红”,寓意太阳,体现了“人文奥运”理念;中间部分使用深蓝色,寓

意蓝天,代表着高科技,体现了“科技奥运”的理念;最底部用绿色,寓意大地,代表着环保,体

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三种颜色的三个笔划综合起来,构成一个运动的人形,即“天地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会徽以天、地、人和谐统一为主线,将中国文字、书

法和残奥精神融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体现了“心智、身体、精神”和谐统一的残奥精神,且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1)通过北京2008年残奥会会徽蕴涵的独特的中国文化,分析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

(2)结合北京2008年残奥会会徽,分析文化创新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B4.B5.B6.A7.B8.B9.C1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2.AC3.ABD4.ACD5.BCD6.ACD7.ABCD8.ABC9.AD 10.ABD

(三)非选择题

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此观点是错误的。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关的文化创作,文化也不可能创新和发展。文化创新要有“灵感”、要发挥“聪明才智”,但是,归根结底,社会实践才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和文化创新的动力。

3.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如果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与时俱进,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和谐社会的理念,既体现了传统的“和”文化,又被赋予了时代内涵。因此,这一治国方略必将促进社会的巨大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非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严格等级制度下的“和谐”,而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并致力于共同富裕的新“和谐”。“和谐社会”的提出,体现了新一届中国领导人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的、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4.(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会徽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会徽以天、地、人和谐统一为主线,将中国文字、书法和残奥精神融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体现了“心智、身体、精神”和谐统一的残奥精神。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创建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2008年残奥会会徽就很好地体现了“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和“绿色奥运”的理念。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残奥会会徽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底蕴,必将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篇: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实验高中 郭彦丽

一、本单元地位分析

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单元为议论文,体现了以文体为线索编排教材的特点。了解和把握议论文文体的特点,训练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应该是这一单元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首要任务。

二、本单元教学构想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单元教学安排从有关议论文体的介绍为起点,以教材课文剖析作为阅读探究的主体,以训练学生议论文写作作为能力目标。

三,本单元教学目标安排

1.议论文的基本知识

①议论文的内涵和特征

②议论文的要素

③议论文的结构

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2.议论文阅读指要

①分析议论文的标题类型:(论题型 论点型 阐释型 比喻型 关系型 选择型)②把握议论文的论点: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表现的观点和主张,是统率全文的纲。只有抓住这个纲,才能确切理解文章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和各种表达方法的运用,才能准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第四篇:附答案必修3第二单元默写(推荐)

高一必修三第二单元情景式默写练习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2、蜀道难》中贯穿全诗,反复咏叹,借以极言蜀道高峻艰险,慨叹蜀地形势多变的句子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4、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11、《蜀道难》中突显蜀道之间既有可以迫使太阳神龙车掉头的山,又有险滩急流的句子: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12、《蜀道难》中“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这两句劝喻朋友到蜀地后不要贪恋享乐要尽快回来。

/ 4

13、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14、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15、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6、借秋天长江与塞上风景为喻,写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暗淡的句子是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17、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18、诗人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9、运用拟人、对比手法,借用山水景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句子是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20、借用理性的质问与悲戚的想象,说明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及其人生悲剧根源句子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21、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2、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3、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4、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5、杜甫《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借风、猿等意象写出秋天的景象。

26、杜甫《登高》中写秋天衰败景象的诗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7、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 4

28、诗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并为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29、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30、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1、运用拟声词写音乐由粗重、急骤转向轻微、委婉,而最终浊重和清脆兼而有之的诗句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32、写音乐由婉转流畅变得阻塞压抑直至清冷凝滞的相关诗句是: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33、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34、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35、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6、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37、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38、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39、表现诗人听取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是: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40、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41、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42、《琵琶行》中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 4

43、《琵琶行》既表现全诗的主旨,又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的诗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44、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45、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46、《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47、《锦瑟》一诗的颈联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作者用此联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48、《锦瑟》用典的四句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9、《锦瑟》诗中“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抒发“此情”的无尽怅惘,别说现在追忆,就是当时就已经无尽的怅然若失了。

50、《马嵬》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其中写出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两句是: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51、《马嵬》从对比角度写李、杨的爱情悲剧的句子是: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52、《马嵬》对比手法来警示后世,点明题旨的诗句是: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 4

第五篇:必修3第二单元第一讲

(本栏目内容,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单独装订成册!)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1.(2010年福州模拟)每到(农历)年底,在外忙碌一年的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共度新春佳节。从民族节日角度看,这是因为()①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 ②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世界各国的民族节日越来越呈现出一体化趋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从民族节日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④“一体化”说法错误。正确理解民族节日的含义和意义,就可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 A 2.2009年6月13日,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杭州拉开帷幕,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文化遗产()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能够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解析】 ①②③④均是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故B符合题意。

【答案】 B 3.(2010年杭州质检)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A.继承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B.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D.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解析】 本题考查了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B正确;A、C是文化创新应坚持的原则;D是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所要坚持的原则。

【答案】 B 4.2009年7月20日,由粤港澳三地共同举办的“2009年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在广州举行结束仪式,宣告活动圆满闭幕。从文化角度看,要实现港澳地区与内地的共同繁荣,必须()A.加强港澳地区与内地的经贸合作 B.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促进港澳地区与内地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D.积极履行政府的文化职能

【解析】 A是从经济角度进行分析的,B“各国”说法错误,港澳与内地同属一个中国,D是从政治生活角度进行分析的,与题意不符。

【答案】 C 5.2009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四届“文化遗产日”,今年文物保护活动的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主题则定为“弘扬民族艺术,延续中华文脉”。设立文化遗产日,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A.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B.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魅力之所在 C.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 D.世界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

【解析】 A、B、D不为题干材料所反映。【答案】 C 6.(2010年黄冈模拟)我国56个民族中,大多以春节作为本民族的重大节日,然而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过年习俗。藏族在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和大鼓奏乐,举行隆重、盛大的“跳神会”。高山族在除夕之夜,一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旁聚餐,叫做“围炉”。“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这体现了()A.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 B.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C.不同民族的文化得到了尊重 D.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解析】 注意材料强调“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过年习俗”。A、C、D与材料不符。

【答案】 B 7.在2009年4月29日至5月3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喜羊羊与灰太狼》悄无声息地绝地反击,取得了骄人的市场业绩,终于让中国动画界人士恢复了些许尊严。业内专家评论说,中国并不缺乏好的故事,中国的民间故事和优秀文学作品都是动漫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尊重文化的多样性()A.既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B.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珍惜民族文化精粹

D.必须排斥其他民族文化,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解析】 A、B不是最佳选项。D观点错误。【答案】 C 8.(2010年滨州质检)在我国,佛教的精神因素渗透到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云岗石窟及寺庙建筑中的雕塑、绘画艺术都有中亚、印度景象。佛理影响着我国诗歌的内容,佛经的翻译促进了人们对汉语声调的认识,而佛教哲学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更是深入而持久。这说明()①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实现世界文化繁荣 ④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①中的“经济全球化”与材料不符。④与题意不符。

【答案】 D 9.2009年5月18日,汉王科技全球首款手写电纸书N518正式亮相,标志着电子阅读器终于实现了读和写的同步。随着国内3G技术的普及推广,未来汉王电纸书还将同3G相融合,用电纸书阅读、定制在线新闻浏览,还能与个人博客、BBS、电子邮件等整合起来,一个随读、随想、随写三位一体的全新阅读模式将展现在用户面前。这体现了()A.各种文化传播方式各有其特点 B.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新的传媒出现,旧的传媒消失 D.大众传媒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答案】 D 2009年2月25日是藏历新年初一。西藏各地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藏历新年是藏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为了让藏族民众过好传统新年,西藏自治区将藏历新年列为自治区法定节假日。据此回答10~11题。

10.庆祝民族节日()①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 ④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 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故④不选。

【答案】 A 11.在拉萨,许多藏族群众贴上“吉祥如意”的藏文对联。这个创意来源于汉族的对联,用藏文写出来比较新潮。这一现象反映出()A.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借鉴 B.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尊重和竞争 C.我国各民族文化渐趋融合,失去特色 D.少数民族文化受到汉族文化的冲击 【解析】 材料中没有体现竞争,故B不选。C、D观点错误。

【答案】 A 12.(2010年枣庄月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春节仪式在不断遗失,春节的仪式感正在人们的意识中逐渐消失,比如贴对联是为了避邪;互相拜年,是为了表达美好祝愿„„现在这些程序虽然还在,但却缺少了仪式的凝重感和虔诚感。这一现象告诫我们()A.发展本民族文化必须尊重文化多样性 B.既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又要注意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优秀成果

C.必须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D.要重视发展民族文化,奠定民族生存的精神根基

【解析】 A、B与材料不符。C的做法是片面的。

【答案】 D 13.2009年2月12日,由文化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9部门共同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幕。保护文化遗产,原因在于()①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它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③它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它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 ②指文学艺术。【答案】 C 14.2009年2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和相互学习。这样强调的文化生活依据是()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③文化在交流中得以传播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外域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相互学习”体现了文化交流,不要漏选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故④不选。

【答案】 A 15.(2010年常州联考)云南大理地处滇西要冲,“茶马古道”和“蜀身毒道”于此交汇,在商贸通道上构成了交叉型和双边型的商业文化,使大理成为中原、东南亚、南亚、西亚文化的交融之地,正是“茶马古道”和“蜀身毒道”的文明,使大理成为“站在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这说明()A.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B.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C.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D.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色 【解析】 A、B、D不符合材料主旨。【答案】 C 16.比尔·盖茨说过,不久的将来,会有这么一天,你不必离开你的书桌或扶手椅,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这段话说明()①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无所不能 ②互联网技术正在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③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④依托网络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①错在“无所不能”。③错在“唯一手段”。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36分)17.(2010年南昌联考)尊重和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已成为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普遍接受的国际关系准则。世界各国,无论强弱,无论大小,都应在尊重各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应当提倡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取长补短,提倡各种文明相互间共处而不是冲突,对话而不是对抗,交流而不是封闭,兼容而不是排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为什么普遍接受尊重和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8分)【答案】(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8分)(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5分)(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繁荣。(5分)18.“2009中法文化交流之春”4月9日在北京开幕,该活动将向中国观众展现当代法国艺术舞台的活力和创造力,为中法两国艺术家提供交流的机会。4月11日至15日,主题为“传统文化与饮食文化·2009中韩文化交流活动”在济南、青岛、潍坊、泰安等地拉开帷幕。3月23日,中国乡土艺术协会参加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文化交流活动。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18分)【答案】(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随着全球范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快捷,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同时又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9分)(2)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我国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是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表现,通过文化交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9分)

下载鲁教版 必修四第二单元快乐读练3[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鲁教版 必修四第二单元快乐读练3[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鲁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走进新的学习生活》复习 1、如何适应新的生活?(课本P28-29) 答:①首先要从心理上认可和接受。②其次,确立新的目标,是我们在新环境中成长的需要。③加强自我管理,克服......

    鲁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 节能减排 ——用字母表示数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今后......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高二选修班期末复习背诵默写填空必修三第三单元 第一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范围:以东,以北。地表形态: (原因:。黄土高原成因2.水土流失危害:① ② ③ 3.水土流失原因:自然......

    鲁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第三节 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教学课时:2课时 一、内容及其解析: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能够说出城市基本功能分区以及能够判一般功能分区的规律,同时也能体会不同城市风格的形成的......

    【地理】鲁教版必修3 第二单元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案)(样例5)

    北京高考门户网站www.xiexiebang.com 电话:010-62754468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环境问题的历史发展概况和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2.了......

    高一英语必修四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 *重点单词及短语 1)hunger名词,表示“饥饿,欲望”。have a hunger for sth渴望做某事。 satisfied one’s hunger解饿。 作动词,表示“(使)饥饿”。hunger for/after表示......

    必修3第二单元第四课课后达标检测

    [学生用书单独成册] 一、选择题 1.2014年9月2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遗产地联盟成立大会在杭州良渚举行。在会上,联盟成员达成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遗产地联盟良......

    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诗歌背诵篇目

    必修3第二单元背诵诗篇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