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乡村直接选举的若干思考

时间:2019-05-14 13:4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国乡村直接选举的若干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国乡村直接选举的若干思考》。

第一篇:关于我国乡村直接选举的若干思考

关于村委会直接选举的若干思考

[提要]本文阐明了村委会直接选举由来和法律依据以及对村民、村干部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剖析了目前村委会直接选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搞好村委会直接选举的对策。

[关键词]村委会直接选举

扩大基层民主,搞好村委会直接选举,让农民依法直接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这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当家作主的伟大实践。村委会直接选举对于更好地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新农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村委会直接选举的由来和法律依据

根据我国现行宪法规定,村委会直接选举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本村18周岁以上具有政治权利的村民,在全村范围内选举产生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二是根据划定的选区,由本选区内18周岁以上具有政治权利的公民,选举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建国以后,我国乡级人大代表一直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1953年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省、县和设区的市人大代表,由其下一级人大选举;乡、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这是因为受当时的物质条件和经验限制。随着经济发展,物质条件有了可喜的变化,人民的民主意识和组织程度亦有了提高,并且积累了多次全国普选的经验,这为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创造了条件。有鉴于此,1979年新选举法扩大了直接选举范围,规定县(自治县)人大代表,也由直接选举产生。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1986年12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1995年2月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先后对《选举法》进行了三次修订和完善。原县、乡两级人大的选举是同步进行的,每三年举行一次。从1995年开始,县级人大任期改为五年,乡级人大任期为三年,两级人大选举从此分开进行。截至目前,乡级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已进行了16次。

村委会直接选举,是我国村委会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要“在基层政权和基层社会生活中逐步实现人民的直接民主。”1982年颁布的宪法指出: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村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委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选举产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如何建立村委会、村委会的性质、任务和组织原则等,作了具体的规定。1987年,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正式确定了村民自治的原则和框架。该法规定: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三 1

年,其成员可以连选连任。1998年10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村民自治”的战略部署,把全面推进村委会直接选举提上了全党的议事日程。1998年11月4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该法对村委会的选举程序和操作步骤作出了规定。此外,地方省级人大常委会也普遍制定了选举办法,规定本行政区域的村委会直接选举。截至目前,全国农村村委会,普遍进行了4次换届选举,选举的民主化、规范化程度逐届提高,数百万“村官”实现了由过去的任命制到直接选举的转换。

二、村委会直接选举对村民和村干部的观念和行为的影响

由于各村选举的规范性和公正性差异较大,因而选举的后果亦有明显差别。那些选举被乡、村干部操纵的村,选举对村的治理方式未产生什幺明显的直接影响,但对部分村民的政治意识的影响还是存在的。而选举搞得好的村,选举对村民和村干部的观念和行为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选举促进了公民意识的兴起。直接公开的选举改变了一部分农民的政治面貌,他们由选举之初的被动参与变为后来的主动参与,不少选民在选举后发出了“下次来过”的宣言,其政治人格在选举过程中得到磨砺与发育。

(二)选举对村干部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在选举中,多数村干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有的在选举后颇有“劫后余生”之感。基于此,村干部“对谁负责”的理念可能发生变化乃至动摇,从而影响到今后的干群关系与村委会关系。村级组织的合法性原先由乡镇政府授予。因此,一些村干部已意识到他们今后既要对乡镇政府负责,又要对村民负责。事实上,已有个案显示,新当选班子的治理方式已开始发生变化,村干部对自己的行为有了一定的自我约束,村民们反映在执行粮款征收任务的过程中,村干部现有的行为要比以前好多了。

(三)选举打破了部分村原有横向权力结构的平衡,降低部分村干部的权威和村组织的效能。在绝大多数村,多年来已形成了村干部在各自然村、宗族房派之间相对平衡、稳定的分配格局。有的村在选举后,选民人数多或内聚力强的派系获得了比以前更多的干部名额,由此,一方面强势派系可能实行“合法”的“多数人暴政”,侵犯弱势派系的利益;另一方面,在选举中败出的派系由于不认同选举产生的村干部,并抵制村级组织的工作,以致于后者只能无可奈何。因此,并不是每个村的直选都能增强村干部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三、村委会直接选举存在的主要问题

村委会直接选举,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它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亿万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主人公意识,巩固党和政府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对于拓展选人的渠道、完善用人制度、转变基层干部作风、提高干部素质、密切干群关系,对于培育农民的民主法制观念、维护社会稳定,对于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已经和正在发挥着积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缺乏对村委会直接民主发展的战略研究。这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一些领导干部对村委会直接选举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地位认识不清,忽视和轻视村委会直接选举工作,在工作力量的配备和经费保 障上都凸显不足。二是对村委会直接选举的“上限”说不清楚。目前,我国的直接选举在农村就是由选民直接选举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由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干部。能否在乡级政府领导人的选举上实行扩大群众参与,乃至直接选举的试验?从国情出发,究竟把直接选举定在哪个层面上,更有利于走出一条代表制民主和直接民主相结合的民主之路?由于这样的问题还说不清楚,所以对目前乡级民主选举中出现的一些新的作法,无法下结论,既不利于工作指导,也不利于制度创新。三是对村委会两级直接选举的互动、各种政治因素的互动,特别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研究得不够。

(二)村委会两级直接民主选举没有形成合力的推动机制。民政部作为主管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职能部门,建国后就指导民主建设工作。1978年民政部恢复后,主持了第二部《选举法》(草案)的起草,并主持了1979-1982年全国县乡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工作。从1983年起,县乡人大代表的选举工作就交给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局负责。村委会两级选举都属于基层政权建设的范畴,都是直接民主选举,但由于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部门,因此,缺乏统筹考虑和系统研究。

(三)直接选举的基础还十分稚嫩。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不充分,宗族传统的长期浸润,村民的民主法制意识还十分落后,民主选举的发展很不平衡,真正严格依法实行民主选举的村数量有限。在具体操作上,在乡镇人大代表的选举中,有的地方不尊重选民提出代表候选人的权利,有的干脆用组织提名代替、包揽所有提名。在村委会候选中,有的地方从村委会成员提名到正式投票选举都被少数村干部包办代替,直接选举徒有虚名。有的地方选举结果不公开,甚至被上级部门无故否定。有的地方宣传、发动工作不到位,许多村民并不清楚怎样提名、确定候选人,什幺是差额选举,为什幺要设立流动投票箱,在投票选举过程中为什幺要设立秘密投票间等等有关选举的规则和程序问题。而压制、阻挠村民按自己意愿投票的各种违法违纪、暗箱操作等行为屡屡发生。有的还指使原村委会干部不向新当选的村委会交接财务帐目,使广大村民民主选举的成果得不到巩固和发挥。目前,不仅一些基层组织和基层领导干部不尊重农民群众民主权利的现象十分严重,而且一些农民群众的民主素质还有待提高。有的选民不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在选票上乱写乱划。有的选民在候

选人一餐饭、一包烟或几块钱面前,就出卖了自己的权利。有的候选人看到结果对自己不利时就拒绝承认,甚至捣毁票箱、撕毁选票、破坏选举。有的候选人在选举过程中请客送礼、金钱利诱、口头许诺,甚至谎称免交“三提五统”,不搞计划生育,蒙骗群众,拉拢选票。个别人借助宗族、家族势力而当选。可见,民主选举的基础还十分稚嫩。

(四)一些选举过程中的违法行为难以处理。刑法只把乡镇人大的选举纳入调整范围,而没有把村委会选举纳入其调整范围。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以及党纪、政纪处罚条例和社会治安处罚条例都没有相应的明确规定,从而使村委会选举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处理缺乏刚性约束。一些农民群众为了维护自己的民主权利,不得不进行信访、上访,甚至进京上访,成了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政治稳定的不利因素。

四、对搞好村委会直接选举工作的若干建议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改革就是从农村开始起步的,中国的民主化进程也是从农村的基层组织开始推进,广大农民的民主权利由理想逐步变成了现实。我们应该看到,要把村委会直接选举继续向纵深推进还有一段漫长的路程要走。

(一)要组织力量,对包括村委会直接选举在内的基层民主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研究。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走代表制民主和直接民主相结合的道路。具体来说,在县以上层面,主要是巩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县以下层面,要把村委会两级干部的任免权逐步交给人民自己决定,使离人民最近的基层政权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直接接受群众监督。今后5-10年是为实现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基本完成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政治稳定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因此,在发展民主政治的策略上,要优先考虑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基层民主,用民主政治的方法化解社会转型过程的矛盾,从而促进全国的稳定。

(二)大力改进和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用党内民主带动和促进社会民主。首先要逐步废除党的基层组织中事实上存在的任命制,在村委会两个层面大力推进“两推一选”制度,用民主选举制度把大多数党员和群众不拥护的人淘汰出局,把大多数人拥护的选上领导岗位,把最优秀的人吸纳到党内或党的视野之内。其次,村委会两级党组织都要健全党内民主决策制度,加强对本乡本村政治、经济和文化问题的研究,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要依法提交乡镇人代会和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由大多数群众说了算。第三,村委会两级党组织要接受群众评议,接受人民的监督,经受民主政治建设的考验。

(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民主选举顺利、健康地发展。搞好民主选举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但又不能包办代替。要善于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村民群众的认识和自觉行动,即党组织应该用思想引导的方法实现

其正确主张。思想引导离不开宣传教育,离不开依法办事。民主选举的思想引导的重点是使村民把真正优秀的干部(包括党员和非党员)依法选进村委会班子。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必须系统地组织群众学习和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民主选举的法定程序。一方面,选民掌握选举的法定程序,可以增强他们参加选举的责任感,认真选举干部,积极参加选举,保证选举成功;另一方面,也使选举能严格按法定程序进行,有了群众监督的基础。二是宣传候选人的当选条件。不仅要宣传遵纪守法、办事公道、廉洁奉公、热心为村民服务等个人条件,更要系统宣传协助村委会和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工作,教育和推动村民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等职责内容,以防范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当选条件的宣传只能是依法宣传,切不可联系到人,以免产生副作用。三是党组织要教育和指导村选举委员会组织好村民学法和宣传活动,严格依法定程序组织好选举。四是对选举中的违法行为,党组织要积极支持有关职能部门予以处理和纠正,对触犯法律的要绳之以法。

(四)鼓励基层的民主制度特别是选举制度的创新。农村村委会直接选举要在现有基础上,着重完善提名程序、竞选程序、罢免程序和新旧村委会交接程序,应推动村委会选举保障机制的创新。乡镇人大代表的选举主要提高民主化程度,增大普通群众对人大代表候选人的提名比例、当选比例。应把竞争机制引入选举中,提高人大代表的素质。乡镇政府主要领导人的选举,可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扩大群众参与,积极推行“两票制”、“三票制”。对基层那些有改革的积极性,条件又比较成熟的地方,经批准后可以做个别乡镇直选的试点。检验基层民主改革上的最终标准,应当看它是否有利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对于实践中出现的“制度创新与某些现有法律条文矛盾”的问题,应借鉴还在推行的农村费税改革的做法,先由中央进行政策性授权,在试点取得成功,取得经验以后,再修订某些法律条文。

(五)完善村委会民主选举推动机制。从法理上讲,作为立法和监督机构的人大部门,不宜负责和直接操作基层人大代表的选举,这种集游戏规则制定者、裁判者和操作者于一身的体制,不利于发扬民主,应当以政府部门为主组建基层选举指导委员会,统一协调、组织我国的基层选举工作。同时,还应当建立完善村委会民主的司法保障制度。

(六)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既要教育和增强群众的人民当家作主意识,教育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更要教育干部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要教育干部进一步树立群众观点,看到在实践中群众的民主素质逐步提高的事实,尊重和爱护群众的民主权利。民主法制的教育和宣传必须进一步加强,不仅要使人民了解民主法制和自己切身利益的关系,而且更要从全民族长远利益的角度认识民主法制的意义和内涵,提高国民的主人翁意识,提高民主参与的意识,这是推进民主法治进程的民众基础。要满腔热情地支持和帮助群众学习民主、实践民主、当家作主。对农民群众行使自己民主权利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能借机进行压制。

第二篇:直接选举办法

第八届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办法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2011年延吉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制定本选举办法。

二、本社区实行选民直接选举。社区居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委员等7人组成。社区居民委员会采取差额选举,差额数为20%左右。

三、社区居民委员会候选人,采取由社区内有选举权的居民10人以上联合提名、居民代表5人以上联合提名、组织推荐的方式产生初步候选人,经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进行审查资格认定后,交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民主预选确定正式候选人。正式候选人的排名按姓氏笔画为序,并于选举日前3天张榜公布。

四、召开居民代表大会正式选举时,有选举权的选民(或居民代表)实到人数不低于应到会人数的50%,会议有效。

五、选举设监票人和计票人,由全体居民代表从不是候选人的代表中推选,经居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负责对选举全过程进行监督。

六、选举收回的选票,等于或少于投票人数,选举有效;多于投票人数,选举无效,应重新选举。

七、本次选举,被选举人获得的赞成票超过实到会有选举权人数半数的,始得当选。当选人多于应选名额时,以得票多的当选。如遇票数相等不能确定当选人时,应就票数相等的被选举人重新投票,得票多的当选。当选人少于应选名额时,不足的名额另行选举。

八、投票结束后,监票人、计票人应当场唱票,由监票人宣读投票结果,并报街道办事处备案。

九、本选举办法经居民代表大会通过后生效。

2011年6月24日

第三篇:关于我国乡村道路交通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关于我国乡村道路交通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 作者:张琛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20期

在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过程,道路交通建设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将彻底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题。这也必将在全国掀起新一轮乡村公路建设热潮。我就新农村建设中,关于道路交通建设中的现状、规划、实施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深入分析,找准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地方乡村通过实施“村通”工程、扶贫开发工程、土地综合整治等建设项目,我国的农村公路现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一些地方受山丘地形限制、经济欠发达等因素影响,一些地方农村公路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乡镇对外主通道等级低。受特殊地理和地形条件制约,一些地方的部分乡镇对外主通道还存在储如弯多、路窄、安全性和畅通性差的低等级公路,这种现象在地处偏远的乡镇尤为突出,交通整体服务水平低,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是村道布局不合理。在我国一些地方行政区划调整后,由几个村合并为一个村,原有行政村之间未连接的道路成为了新区划行政村内的断头路。交安设施也不齐全,无法达到开通农村客运的条件,导致非法营运因此乘虚而入。既不方便群众出行,又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三是管理养护机制不健全。一些地方的乡镇因受经济条件制约,管理养护的实际效果参差不齐,破损路面得不到及时维修,加之我国农村公路点多、线长、面广,安全隐患很难全面排查整治,急需建立健全管理养护的长效机制。

二、科学规划,做到七个结合针对我国目前一些地方的乡村公路现状,在规划过程中,要结合建设城乡统筹示范的总体要求,力求做到七个结合:

一是把当前需求与长远需求相结合。面对群众对交通日益增长的强烈要求,乡村公路建设一定要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不仅要满足当前发展需要,更要注重未来5~10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需要,有效避免重复建设所导致的浪费。

二是把乡村公路建设与主骨架道路相结合。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在现有国道等主骨架道路的基础上,在进行乡村公路建设规划时,要充分发挥上述主骨架道路的作用,把各乡镇的对外主通道与之充分对接,真正形成干支相连、布局合理、城乡一体的公路网络。

三是把乡村公路建设与场镇规划改造相结合。乡村公路规划建设要同各乡镇的场镇规划改造相对接,要把场镇进出口和过境交通分流及场镇到各行政村(社区)的道路建设进行长远综合考虑。

四是把乡村公路建设与产业布局规划相结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交通作为强力支撑,在进行乡村公路规划建设时,要与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充分对接,以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达到双赢。

五是把乡村公路建设与土地综合整治相结合。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是农村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每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都有公路建设项目,这些公路建设项目与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进行乡村公路建设规划时,要与土地综合整治相结合,使路网更加合理。

六是把乡村公路建设与农民集中居住区相结合。要充分考虑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对外通道建设,既有利于引导农民自愿进入集中居住区,又有利于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七是把乡村公路建设与各乡镇的地形相结合。要结合实际,按照轻重缓急,编制切实可行的计划,根据山区、丘陵、平坝、经济发达程度等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建设标准,确保建设项目有序推进。

通过上述七个结合,可以更好地实现乡村公路从里程增长向以路网优化、等级提高为主的转变,构建干支相连、布局合理、城乡一体的全域交通体系,达到乡镇与县域中心城镇、乡镇与乡镇、乡镇与行政村、村与村之间“半小时”经济圈的目标。

三、精心组织,处理好五个关系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方法,形成乡村公路建设的合力,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要我修路”与“我要修路”的关系。修桥铺路是为民造福的社会公益事业,人民群众打心眼里十分拥护。但是如果在建设中触及群众自身利益,有的群众难免就会打起个人小算盘。当个人愿望难以满足时,就会抵触,甚至阻工、上访。因此,必须创造性做好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修路,自愿修路的积极性,把政府“要我修路”转化为“我要修路”,形成全民修路的合力。

二是处理好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关系。要进一步明确,在乡村道路建设中,乡镇是建设业主和主体。大力推行“群众铺底子,政府盖面子”的乡村公路建设模式。鼓励采取群众投工投劳和利用部分村级公共服务资金参与道路基础部分建设。

三是处理好行业管理关系。一些地方的县交通局等部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乡村公路建设的规划、质量、安全、验收等工作的指导。同时,指导乡镇人民政府建立乡村公路建设

管理工作机构,各政村(社区)建立村民代表监督小组,对辖区内的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实施监督。

四是处理好建设“主次”关系。对各乡镇申报的项目,要结合实际,按照轻重缓急,把对制约老百姓生产生活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公路先行计划实施。交通主管部门对各乡镇申报的项目计划要实地调查核实,并根据调查核实的情况分期分批下达实施计划,确保确需修建且老百姓又想修建的公路得以顺利实施。

五是处理好建设和管理的关系。为充分发挥公路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各乡镇要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克服“重建轻管”思想,建立常年公路养护队伍,提高公路养护覆盖面,并通过广泛宣传,提高群众爱路护路意识。县交通局要加强对各乡镇乡村公路管理养护质量的监督考核,真正建立起县、乡、村联动的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

第四篇:工会主席直接选举办法

工会主席直接选举办法

第一条 为健全和完善基层工会主席直接选举(以下简称直选)制度,推进基层工会民主化进程,增强基层工会组织活力,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直选工会主席应遵守两个原则:

1、公正、公开、竞争、择优。

2、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第三条 基层工会主席直选工作在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工会领导下进行。上一级工会应当对基层工会直选工作进行指导。

第四条 工会的成立以及工会主席公推直选的筹备和组织工作由筹备成立工会的有关组织负责。

第五条 基层工会直选,可采取以下方式:

1、成立换届选举领导小组。

2、向上级工会提出换届选举工会委员会成员。

3、宣传动员,公示任职人情况条件。

4、资格审查,并对审查结果给予公示。

5、进行选举,并公示选举结果。

6、将选举结果及材料报上级工会。

第六条 工会主席候选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单位的规章制度,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有开拓创 1 新精神,顾全大局,坚持原则,廉洁自律,公道正派;

2、在本单位任职3年以上,是本单位会员并热爱工会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心为职工说话办事,热心为会员和职工服务,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3、作风民主,密切联系群众,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监督,受到职工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4、具备本岗位知识,身体健康。

5、在任职期限内,如没有特殊原因,不得申请调动工会工作。

6、符合本单位工会干部任职条件。

第七条 基层工会所在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的近亲属及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人员,不得作为工会主席及工会委员会成员的候选人。

第八条 会员100人以下的基层工会应当召开会员大会进行直选,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召开会员代表大会时,须经上级工会批准,且代表人数不得少于30人。会员100人以上的基层工会可以召开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进行直选。

第九条 会员(代表)大会到会人数必须达到应到会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方可召开。会员(代表)在选举期间不能离开工作岗位的,可以由选举工作人员在监票人的监督下持流动票箱到场发放和收回选票。使用流动票箱选举,应提前向全体会员公布,征求会员意见,并于当天公布计票结果。

第十条 会员(代表)大会直选工会主席,必须获得参加投票会员(代表)过半数通过始得当选。

过半数通过的候选人多于应选名额的,按得票多少,至取足应选名额为止。

当选人少于应选名额时,对不足的名额另行选举。遇票数相等不能确定当选人时,应立即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就票数相等的候选人由领导小组成员重新投票,得票多的当选。

如候选人均未获得参加选举人过半数票时,可组织会员(代表)对候选人进一步讨论酝酿,重新选举。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选举无效,应重新选举:

1、选举收回的选票,多于发出选票的。

2、使用暴力、威胁、贿赂、弄虚作假等手段影响选举过程及结果的。

3、其他严重违反选举规定的情形。

第十二条 直选产生的工会主席应享受本单位党政副职同等待遇。直选产生的工会主席进入董事会,是党员的,按照程序进入党支部(总支)支委,参与决策。

第十三条 直选产生的工会主席可连选连任。

第十四条 基层工会每年应组织会员(代表)对任期内经直选产生的工会主席进行民主评议。经评议为不称职的工会主席,报经上一级工会批准,会员(代表)大会有权罢免其职务,由所在单位人事管理部门按有关规定另行安排。

第五篇:浅谈我国乡村公路建设

浅谈我国乡村公路建设

摘要:本文从乡村公路建设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两个角度入手,分析了我国乡村公路建设的必要性及现状,并着重探讨了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现状及解决方法。关键词:乡村公路、养护管理、问题及对策。

一.乡村公路建设的意义及现状

乡村公路建设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来说有一下几个方面:可方便农产品的运输,使农业基本生产资料更容易获得,农业机械可以到达田地,提高作业效率,实现农业生产增效;利于降低农业投入成本,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引导优势品种种植面积扩大;方便多种经营、联合经营、进城打工,实现农民增收;乡村公路沿线的农用地生产能力提高,非农用地用地性质发生变化,土地价格提高,实现土地增值;公路养护与公路交通带动的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并由于缩短了城乡间的时空距离,方便农民到附近城里就业,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发挥农村原有的发展潜能,方便偏远地区医疗、教育等事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增长。

乡村公路建设从项目选择到建成后,对实现管理民主贡献突出,对乡风文明也有推动作用。总之,乡村公路建成后,除对村容整洁有贡献外,更主要的是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力布局,发展生产,实现“农民增收、生产增效、土地增值、就业增进、经济增速”,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近年来,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农村公路网已初步形成,1978年,中国农村公路里程只有58.6万公里,大量乡镇和村庄都不通公路。到2002年底,中国农村公路达到133.7万公里。2003年,根据中央政府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中国交通运输部提出了“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的口号,开始实施“东部地区通村、中部地区通乡、西部地区通县”工程。2005年,国务院通过了《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提出了中长期农村公路发展目标。从2006年开始,中国进入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阶段,交通运输部组织实施了“五年千亿元”工程,中国农村公路建设步入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快速发展新时期。

交通运输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09年四年间,中国全社会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7528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补助资金1661亿元。这些投资新改建农村公路156万公里,有2200多个乡(镇)、近10万个建制村新通了公路,有7900多个乡(镇)、约14.5万个建制村新通沥青(水泥)路。

到2009年底,中国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到336.9万公里,有99.6%的乡(镇)、95.77%的建制村通了公路,有92.46%的乡(镇)、77.6%的建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二.乡村公路的养护管理问题

建设乡村公路的意义重大,目前我国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如何巩固农村公路的建设成果,实现乡、村公路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乡村公路应有的作用,又成了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1、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界定及特点。

1.1.1 里程线路长,技术等级低。我国乡村公路里程占公路总里程比重2/3 以上,但普遍技术登记低、路况差,等外公路里程平局比重超过1/2,中、低级无路面公路里程比重平均高达70%。

1.1.2 大多数乡村公路属于非专业养护。农村基本是由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负责管理,由沿线村民、农户兼职进行季节性养护或统一村民进行集中性养护,其养护效果不理想,公路路况差。

1.1.3 道路技术标准低,养护成本高。乡村公路基本都是四级路和等外路,路面大部分未铺装,即使油化的乡村公路也存在缺沟少涵,有路面无路肩,公路残缺严重、等级低,线形不规范,各种结构物缺乏,公路病害多,使得公路养护困难、养护成本提高。

1.1.4 乡村公路路政问题大,由于经过村庄,随意倾倒垃圾、堆放农作物、打场、晒粮、排水等现象经常出现,必须采取一定的管理手段排除其障碍。

1.2 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1.2.1 重建轻养,爱路、护路、管路意识淡薄,侵占公路现象时有发生。各乡镇普遍认为只要完成了公路建设,把路铺到百姓家门前,就以为完成了整个工程,对于公路的养护是一个长期的工程,认识不足。有很大一部分人根本无公路养护的意识,认为路坏了,有国家修;甚至有人认为现水泥混凝土路面,根本就不需要养护,要是养护也是白白的浪费财力、物力、人力。而沿线的百姓,更是图自家方便,把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临时打谷晒场的大好场所,经常把各种堆积物都堆在路边,有的更是占道堆放,致使路面裂缝、麻面、边坡坍塌等公路病害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乡村公路的使用寿命。

1.2.2 乡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没有完整的规章,也没有规范的管理。养护责任不明确,没有真正把养护责任落到实处,更没有建立养护管理的长效机制。大量的乡村公路缺管少养,只能由乡政府或村委会组织沿线居民进行简单的季节性或临时养护,更胜者,恐怕连这点养护都无法保证。

1.2.3 缺少养护资金,筹资工作难度较大。虽然国家拨付了大量养护资金,但由于乡村公路量大面广还存在大量的资金缺口,管理人员及相应的设备资金也无法落实,遇到暴雨毁坏公路以及出现的基本病害根本就无法进行维修,难以维持道路的路况稳定,公路损坏程度有增无减,形成了恶性循环,保障不了乡村公路的畅通。

1.2.4 养护技术低、质量不高,养护队伍中专业养护人员配备少或没有专业养护人。目前,乡村公路养护仍旧以扫帚、铁锹为主要工具,设备简陋。由于养护人员中极少有专业的养护技术人员,从而掌握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能力差,大大降低了养护水平。

2、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对策

2.1 建立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依照国务院办公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和《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方法》,建立起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县级公路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配合的原则,形成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养护管理体系;

同时,在各乡(镇、街办)设立乡(镇)公路管理站,明确一名乡(镇)领导负责,在现有编制中明确管理养护人员;在各行政村设立交通管理员;真正建立起养护管理机构,来保障农村公路的各项养护管理工作得以正常开展。

2.2 确立乡村公路养护资金的筹措筹集与管理应做到“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统筹安排、专款专用、强化监管”的原则。为确保乡村公路正常养护,财政预算安排的乡村公路小修保养资金。随着乡村公路里程的增加,特别是地方财力的增长,应当逐年增加。除了以上之外,乡村公路沿线受益企业或个人捐助、村民委员会,可以是资金的筹措措施的主要一个方面。加强监管,管好用好乡村公路管养资金。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依据职责,建立健全乡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制度,加强对养护资金的监管;乡村公路养护资金的使用应当接受当地审计、财政和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2.3 改进乡村公路养护管理运行机制。乡村公路养护管理要以“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因地制宜、全面养护、注重实效、保障畅通”的原则。建立责权明确、管养分离的养护体制。交通主管部门要根据乡村公路的通行情况,分别划定一定里程或区域,分配给靠近的行政村,交通主管部门为其免费培训农民养路工,农民养路工农忙时干农活,农闲时养护农村公路。农民养路工按照养路的好坏或达标率,从行政村委员会或交通主管部门领取一定的报酬。实 行专业化养护和个人承包养护两种机制,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的市场化。农村公路日常保养可根据交通量、路面类型、地形特点等实际情况,采取个人承包养护、群众集中进行季节性养护、专业养护等方式,而对于公路养护大中修、防护、水毁修复等技术性较强的工程项目,鼓励面向社会,按路段或区域通过竞争或招标方式择优选定具备资质条件的专业化养护公司,实行合同管理,计量支付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养护,推进乡村公路养护的市场化。

2.4 提高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技术水平。推广使用乡村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乡村公路的质量。如用改性沥青混合料、用乳化沥青、密封胶灌缝等,都有效地减短了工期,提高了养护质量和工作效率。配备实用的养护机械。现在乡村沥青路、水泥路的增多,使养护作业不可能像过去对待砂石路那样,需要许多机具完成。如沥青路面修补机,路面破碎机具,道路清扫机,混凝土路面清缝机和道路边沟挖掘等设备,能更好处理公路变形、车辙、裂纹、剥落、磨损、脱落和坑洼等病害。建立一支养护管理专业队伍,负责对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路政、路产维护工作的组织、监督和指导,并要全方位、多层次对管护领导小组成员和具体管护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其迅速地掌握一些乡村公路养护内容、措施、质量等基本知识,以尽快适应乡村公路养护工作需要,从而提升养护人员管养水平。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赋予了乡村公路建设新的历史使命。对其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是当前做好乡村公路养护的重要问题。所以,正确树立“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更为重要的发展”的观点,落实好有关措施,做到建养并重、有路必养,更好的巩固乡村公路的建设成果,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走上良好的轨道,促进乡村公路的可持续发展。

三.乡村公路建设存在的其他问题

在我国乡村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过程中公路养护的问题无疑是最重要的,但除此之外,我国乡村公路建设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

1. 农村公路建设整体规划跟不上公路建设步伐。一方面是建设资金不能按时到位。另一方

面是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制定出一套适合农村公路的养护方案及政策(关于这点上文已详细叙述)。

2. 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控制不严格。近几年来,我国各地大力建设农村公路,但随着农

村公路建设的发展,目前各地似乎形成了一种只盲目追求建设里程数,却忽略了对工程建设质量的严格控制,导致很多农村公路刚投入使用就出现断板、沉陷、错台等严重质量缺陷,很多地方甚至是修一条坏一条,形成了边建边坏,边坏边建的恶性循环。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虽不高,但质量要求绝不能降低,质量是工程的关键问题,就好比人的心脏对人的重要性。因此,必须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选择具备良好信誉和施工能力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还要注重发挥当地老百姓的监督作用。

3. 农村公路建成通车后,超载、超限问题非常严重。一方面很多超载车辆为了躲避国、省

道上的超限检查站或收费站,绕行附近农村公路,使该路交通量大大超过原先公路的预测交通量,加快道路损坏速度。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公路等级均较低,技术标准也不高,路面、路基承载能力较差,经常运行超限车辆,较之高等级路面更容易损坏。因此要重视限制超限车辆通行,要在通村路口处设置限高限宽设施,还在路旁设立限载标牌等。

四.结语

农村公路的发展对农村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是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保障,因此,要重视农村公路的建设,充分发动各方面的力量,尽可能多地对农村公路的建设进行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支撑。目前我国在农村公路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我们不能放松,还要重视公路建成后的养护管理问题,要勇于创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使得农村公路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贾海艳,陶颖;关于农村公路建设问题的思考(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月。

【2】 苏先科;关于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今日科苑;2009(2),P57–60。

【3】 田玉有;关于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对策(J);华章 P155。

【4】 王元庆,李娜;乡村公路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J);长安大学学报;2008.6。

【5】 毛警伟;乡村公路的管养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9 年第6 期;

【6】李纯,何兆益,李丽民;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的研究(J);公路;2007,(06)。

下载关于我国乡村直接选举的若干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国乡村直接选举的若干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会委员直接选举办法

    运营公司工会委员直接选举办法 第一条 为健全和完善基层工会委员直接选举(以下简称直选)制度,推进基层工会民主化进程,增强基层工会组织活力,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

    工会主席、副主席直接选举办法

    Suzhou SSLB-P-21 工会主席、副主席直接选举办法 斯凯菲尔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工会 Page : 1 of 4 工会主席、副主席直接选举办法 (2013年2月X日) 第一条 为健全和完善工会主席......

    关于党员大会直接选举结果的报告

    关于中共****支部委员会党员大会直接选举结果的报告 中共*委员会: 中共****支部委员会于2016年8月××日召开党员大会,直接选举产生了中共****支部委员会委员、书记。大会应到......

    选民直接选举人大代表选举办法

    选民直接选举人大代表选举办法 一、根据选举法和省选举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二、各选区应设立投票站、流动票箱或召开选举大会进行投票选举。投票选举由选举委员......

    社区居民委员会直接选举规程(5篇范文)

    民政部《社区居民委员会直接选举规程》 2006-9-8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社区选举委员会 第三章 社区居民代表和社区居民小组 第四章 选民登记 第五章 候选人资格和提名 第六章......

    关于乡村转型的思考

    关于乡村转型的思考 王慧斌 【内容摘要】当代中国所面临的“三农”问题实质上是乡村转型的问题,破解“三农”难题的过程,也就是完成乡村转型的过程。乡村转型不仅仅是经济上的......

    关于乡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乡村文化建设的思考根据县乡党委督查工作的目标要求,为深入了解茶店乡的乡村文化建设现状,探索乡村文化建设的对策与举措,我们先后深入文化服务中心、机关、学校、村组进行......

    乡村旅游发展思考

    近年来,江苏省各级旅游部门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全面领会中央、省委、省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决策,按照国家旅游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工作部署,进一步明确以旅促农、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