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面垂直性质习题及答案(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4 13:5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线面垂直性质习题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线面垂直性质习题及答案》。

第一篇:线面垂直性质习题及答案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练习

一.选择题

C是⊙O上的任一点,求证:PC⊥BC.

1.直线平面,直线m内。则有()

Al和m异面Bl和m相交Cl∥mDl不平行m 2 直线a∥平面,直线ba, 则b与的关系是()A.b∥B、b 与相交C、b D、不能确定

3.直线b直线a,直线b平面,则直线a与平面的关系是()A.a∥BaD a 或a∥Da

A

4.已知PH⊥Rt△HEF所在的平面,且HE⊥EF,连结PE、PF,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F

A1B 2H

C3D

45.在下列四个正方形中,能得到AB⊥CD的是()

(A)

(B)(C)(D)

6.已知直线a、b和平面M、N,且aM,那么()(A)b∥Mb⊥a(B)b⊥ab∥M(C)N⊥Ma∥N(D)aNMN

二.填空题。

7.在RtABC中,D是斜边AB的中点,AC=6cm,BC=8cm,EC平面ABC,EC=12cm,则

EA=cm ;EB=cm ; ED=cm。

8.已知正△ABC的边长为2cm,PA⊥平面ABC,A 为垂足,且PA=2cm,那么P到BC的距离为。

9.设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B/C/D/中,M、N分别为AA/和BB/的中点,则直线CM和D/N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10.在菱形ABCD中,已知∠BAD=600,AB=10cm,PA⊥菱形ABCD所在平面,且PA=5cm,则P到BD的距离为,P到DC的距离为。11.如图3,已知PA⊥平面ABC,AB是⊙O的直径,12.设A在平面BCD内的射影是直角三角形BCD的斜边BD的中点O,ACBC1,CD

求(1)AC与平面BCD所成角的大小;(2)二面角ABCD的大小;(3)异面直线AB和CD的大小.

参考答案

1~6DDCBAAEA=;

EB= ;9.1

10.10cm , 10cm

11.证明:∵PA⊥平面ABC, ∴PA⊥BC

∵AB是⊙O的直径 ∴AC⊥BC

∴BC⊥平面ACP ∴PC⊥BC 12.解:(1)∵AO面BCD,∴AOCO,∴ACO为AC与面BCD所成角.

∵BC1,CD

∴BD,∴CO

12BD

∴cosACO,∴ACO6,即AC与平面BCD所成角的大小为

.(2)取BC中点E,连接OE,AE,∴OE//CD.∵CDBC,A

F

B

OD

E

C。

ED= 13 cm

∴OEBC.又∵AO面BCD,∴AEBC,∴AEO为二面角ABCD的平面角.

11又∵OECDAO,∵AOOE,22

∴tanAEOAOAEOarctan 

OE22

. 2即二面角ABC

D的大小为arctan

(3)取AC的中点E,连接EF,OF,则EF//AB,OE//CD,∴OE与EF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即为异面直线AB和CD所成角. 易求得OEF45,即异面直线AB和CD所成角为45.

第二篇: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性质1: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性质2: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经过第一个平面内的一点垂直于第二个平面的直线在第一个平面内。性质3: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那么它们的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

性质4:三个两两垂直的平面的交线两两垂直。

第三篇:线面、面面垂直性质测试题

线面、面面垂直性质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

1在空间,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垂直,那么这两个角的关系是()

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补D.无法确定

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若两条直线和同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B、若一个平面内有三个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C、若一条直线平行于两个相交平面,则这条直线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平行

D、若两个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3.知下列命题:

(1)若一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则该直线必垂直于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

(2)平面内与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的直线互相平行;

(3)若平面外的两条直线,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互相垂直,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4)若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且其中的一条平行一个平面,另一条是这个平面的斜线,则这两条直线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互相垂直.上述命题正确的是().

A.(1)、(2)B.(2)、(3)C.(3)、(4)D.(2)、(4)

4.列图形中,满足唯一性的是().

A.过直线外一点作与该直线垂直的直线B.过直线外一点与该直线平行的平面

C.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平行的直线D.过一点作已知平面的垂线

5.平面α、β与另一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

A.α∥βB.α与β相交C.α∥β或α与β相交D.以上都不对

6.个平面,,,之间有,,则与()(B)平行(C)相交(D)以上三种可能都有(A)垂直

7.,是两个平面,直线l,l,设(1)l,(2)l//,(3),若

以其中两个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则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0(B)1(C)2(D)

38.一点的三条直线两两垂直,则它们确定的平面互相垂直的对数有(D).A.0B.1C.2D.3

9.线m、n与平面α、β,给出下列三个命题:

①若m∥α,n∥α,则m∥n;②若m∥α,n⊥α,则n⊥m;③若m⊥α,m∥β,则α⊥β.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0B.1C.2D.310.在正四面体P-ABC中,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下面四个结论不成立的是……………………………………()

A.BC∥平面PDFB.DF⊥平面PAEC.平面PDF⊥平面PAED.平面PDE⊥平面ABC

11.四个命题:①若直线a//平面,则内任何直线都与a平行;

②若直线a平面,则内任何直线都与a垂直;

③若平面//平面,则内任何直线都与平行;

④若平面平面,则内任何直线都与垂直.其中正确的两个命题是()A.①与②B.②与③C.③与④D.②与④

12.如图、—ABCD的底面为正方形,SD底面ABCD,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AC⊥SBB.AB∥平面SCD

C.SA与平面SBD所成的角等于SC与平面SBD所成的角

D.AB与SC所成的角等于DC与SA所成的角

二、解答题

13.已知平面α⊥平面β,交线为BC,P∈α,A∈β,且AC⊥BC,AC=6cm, BC=8cm,PA=PB=7cm.求点P到平面β的距离.14.如图,几何体ABCDE中,△ABC是正三角形,EA和DC都垂直于平面ABC,且EA=AB=2a,DC=

a,F、G分别为EB和AB的中点。

(1)求证:FD∥平面ABC;(2)求证:AF⊥BD;

15.如图,(1)求证:(2)求证:(3)若

矩形

平面,求证:

平面

所在平面,分别是

和的中点.17.在四棱锥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面VAD是正三角形,平面VAD⊥底面ABCD

18.如图,AB是圆O的直径, PA垂直于圆O所在的平面, C是圆周上不同于

A, B的任意一点,(1)求证:平面PAC⊥平面PBC

(2)若A在PB、PC上的射影分别为E、F,求证:EF⊥PB

19.如图,PA⊥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M,N分别是AB,PC的中点(1)MN//平面PAD(2)PA=AD时,MN⊥平面PCD

AB,PD的中点,又二面角PCDB的大小为45,21.已知△

BCD中,∠BCD=90°,BC=CD=1,AB⊥平面BCD,∠ADB=60°,E、F分别是AC、AD上的动点,且

(Ⅰ)求证:不论λ为何值,总有平面BEF⊥平面ABC;(Ⅱ)当λ为何值时,平面BEF⊥平面ACD?

2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DAB60,AB2,AD4将 沿BD折起到EBD的位置,使平面EDB平面ABD

求证:ABDE

CBD

23.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P、Q分别是线段AD1和BD上的点,且D1P∶PA=DQ∶QB=5∶12.(1)求证PQ∥平面CD D1 C1;(2)求证PQ⊥AD;(3)求线段PQ的长.

第四篇:1线面垂直的性质

《线面垂直的性质》教案

桃江一中,徐令芝

 教学目标:1.探究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对性质定理进行变式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掌握线面垂直性质定理的应用,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线面垂直性质定理及其应用,定理变式探究

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如何?

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二、新知探究

1.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先观察图片直观感知,再借助模型思考,由此抽象出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证略。

点评:(1)反证法;(2)定理的作用。

2.性质定理的应用举例

例 1: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条件,使结论成立。

am,an,则a∥b bm,bn

例 2: 如图,已知  l ,于点A,CBCA  于点B,a,aAB,求证:a∥l.点评:(1)证线线平行的方法;(2)线线关系与线面关系的反复转化。

3.性质定理的变式探究

(1)类比探究:

①交换“平行”与“垂直”

②交换“直线”与“平面”

(2)逆向探究:再对类比探究得到的两结论进行探究

点评:(1)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

(2)注意这些结论在解题中应用。

三、课堂小结

(1)知识方法;(2)数学思想。

四、课后作业

(1)书面作业;(2)课后探究。

板书略。

第五篇: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习题及答案

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部分习及答案

1.在四面体ABCD中,△ABC与△DBC都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

(1)求证:BC⊥AD;

2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SA⊥平面ABC,平面SAB⊥平面SBC.(1)求证:AB⊥BC;

3.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PA⊥底面ABCD,E为AB的中点,且PA=AB.

(第1题)

(1)求证:平面PCE⊥平面PCD;(2)求点A到平面PCE的距离.

4.如图2-4-2所示,三棱锥S—ABC中,SB=AB,SC=AC,作AD⊥BC于D,SH⊥AD于H,求证:SH⊥平面ABC.5.如图所示,已知Rt△ABC所在平面外一点S,且SA=SB=SC,点D为斜边AC的中点.(1)求证:SD⊥平面ABC;

(2)若AB=BC,求证:BD⊥平面SAC.6.证明: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1C⊥平面BC1D

D1 C1 A1 B1 D C A B,7.如图所示,直三棱柱侧棱,侧面

中,∠ACB=90°,AC=1,的两条对角线交点为D,的中点为M.求证:CD⊥平面BDM.8.在三棱锥A-BCD中,BC=AC,AD=BD,作BE⊥CD,E为垂足,作AH⊥BE于H.求证:AH⊥平面BCD.

9.如图,过S引三条长度相等但不共面的线段SA、SB、SC,且∠ASB=∠ASC=60°,∠BSC=90°,求证:平面ABC⊥平面BSC.

10.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2,BB1=BC=1,E为D1C1的中点,连结ED,EC,EB和DB.

(1)求证:平面EDB⊥平面EBC;(2)求二面角E-DB-C的正切值.11:已知直线PA垂直于圆O所在的平面,A为垂足,AB为圆O的直径,C是圆周上异于A、B的一点。求证:平面PAC平面PBC。

12..如图1-10-3所示,过点S引三条不共面的直线,使∠BSC=90°,∠ASB=∠ASC=60°,若截取SA=SB=SC.求证:平面ABC⊥平面BSC a, 13.如图1-10-5所示,在四面体ABCD中,BD= AB=AD=BC=CD=AC=a.求证:平面ABD⊥平面BCD.14.如图所示,△ABC为正三角形,CE⊥平面ABC,BD∥CE,且CE=AC=2BD,M是AE的中点,求证:(1)DE=DA;(2)平面BDM⊥平面ECA;(3)平面DEA⊥平面ECA.

15.如图所示,已知PA⊥矩形ABCD所在平面,M、N分别是AB、PC的中点.

(1)求证:MN∥平面PAD;(2)求证:MN⊥CD;(3)若∠PDA=45°,求证:MN⊥平面PCD.

16.如图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为CC1 的中点,AC交BD

平面MBD 于点O,求证:AO1

答案与提示:

1.证明:(1)取BC中点O,连结AO,DO.

∵△ABC,△BCD都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AO⊥BC,DO⊥BC,且AO∩DO=O,∴BC⊥平面AOD.又AD平面AOD,∴BC⊥AD.

2.【证明】作AH⊥SB于H,∵平面SAB⊥平面SBC.平面SAB∩平面SBC=SB,∴AH⊥平面SBC,又SA⊥平面ABC,∴SA⊥BC,而SA在平面SBC上的射影为SB,∴BC⊥SB,又SA∩SB=S,∴BC⊥平面SAB.∴BC⊥AB.

3.【证明】PA⊥平面ABCD,AD是PD在底面上的射影,又∵四边形ABCD为矩形,∴CD⊥AD,∴CD⊥PD,∵AD∩PD=D∴CD⊥面PAD,∴∠PDA为二面角P—CD—B的平面角,∵PA=PB=AD,PA⊥AD∴∠PDA=45°,取Rt△PAD斜边PD的中点F,则AF⊥PD,∵AF 面PAD ∴CD⊥AF,又PD∩CD=D∴AF⊥平面PCD,取PC的中点G,连GF、AG、EG,则GF ∴GF AE∴四边形AGEF为平行四边形∴AF∥EG,∴EG⊥平面PDC又EG 平面PEC,∴平面PEC⊥平面PCD. 12CD又AE

12CD,(2)【解】由(1)知AF∥平面PEC,平面PCD⊥平面PEC,过F作FH⊥PC于H,则FH⊥平面PEC ∴FH为F到平面PEC的距离,即为A到平面PEC的距离.在△PFH与 △PCD中,∠P为公共角,FHPF而∠FHP=∠CDP=90°,∴△PFH∽△PCD.∴CDPC,设

22AD=2,∴PF=2,PC=PDCD8423,26623∴A到平面PEC的距离为3. ∴FH=2

34.【证明

SA的中

E,连接EC,EB.∵SB=AB,SC=AC, ∴SA⊥BE,SA⊥CE.又∵CE∩BE=E, ∴SA⊥平面BCE.∵BC平面BCE 5.证明:(1)因为SA=SC,D为AC的中点,所以SD⊥AC.连接BD.在Rt△ABC中,有AD=DC=DB,所以△SDB≌△SDA,所以∠SDB=∠SDA,所以SD⊥BD.又AC∩BD=D,所以SD⊥平面ABC.(2)因为AB=BC,D是AC的中点,所以BD⊥AC.又由(1)知SD⊥BD,所以BD垂直于平面SAC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所以BD⊥平面SAC.6.证明:连结AC

BDAC

AC为A1C在平面AC上的射影

A1C平面BC1D同理可证ACBC11

BDA1C

7.证明:如右图,连接

∵、,∴、,则

.为等腰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D为.,∴

.又知D为其底边

又,∴ 的中点,∴,∴.∵,的中点,∴

∵ ⊥平面BDM.、.即CD⊥DM.为平面BDM内两条相交直线,∴ CD 8.证明:取AB的中点F,连结CF,DF. ∵ACBC,∴CFAB.

∵ADBD,∴DFAB. 又CFDFF,∴AB平面CDF.

∵CD平面CDF,∴C. D

又CDBE,BEABB,∴CD平面ABE,CDAH.

∵AHCD,AHBE,CDBEE,∴ AH平面BCD.

9.证明:如图,已知PA=PB=PC=a,由∠APB=∠APC=60°,△PAC,△PAB为正三角形,则有:PA=PB=PC=AB=AC=a,取BC中点为E

直角△BPC中,,由AB=AC,AE⊥BC,直角△ABE中,在△PEA中,∴,,,平面ABC⊥平面BPC.10.证明:(1)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2,BB1=BC=1,E为D1C1的中点.∴△DD1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1ED=45°.同理∠C1EC=45°.∴DEC90,即DE⊥EC.

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BC⊥平面D1DCC1,又DE平面D1DCC1,∴BC⊥DE.又ECBCC,∴DE⊥平面EBC.∵平面DEB过DE,∴平面DEB⊥平面EBC.

(2)解:如图,过E在平面D1DCC1中作EO⊥DC于O.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面ABCD⊥面D1DCC1,∴EO⊥面ABCD.过O在平面DBC中作OF⊥DB于F,连结EF,∴EF⊥BD.∠EFO为二面角E-DB-C的平面角.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可得OF=15,(第10题)

5又OE=1,所以,tanEFO=.

11.(1)【证明】∵C是AB为直径的圆O的圆周上一点,AB是圆O的直径

∴BC⊥AC;

又PA⊥平面ABC,BC平面ABC,∴BC⊥PA,从而BC⊥平面PAC. ∵BC 平面PBC,∴平面PAC⊥平面PBC.

.12.证明:如图1-10-4所示,取BC的中点D,连接AD,SD.由题意知△ASB与△ASC是等边三角形,则AB=AC,∴AD⊥BC,SD⊥BC.令SA=a,在△SBC中,SD=

a, 又AD=

=

a, ∴AD2+SD2=SA2,即AD⊥SD.又∵AD⊥BC,∴AD⊥平面SBC.∵AD平面ABC,∴平面ABC⊥平面SBC.13.证明:取BD的中点E,连接AE,CE.则AE⊥BD,BD⊥CE.在△ABD中,AB=a,BE= BD=

, ∴AE= ,同理,CE=

.在△AEC

中,AE=EC=

∴AC2=AE2+EC2,即AE⊥EC.∵BD∩EC=E,∴AE⊥平面BCD.又∵AE平面ABD,∴平面ABD⊥平面BCD 14.证明:((1)取EC的中点F,连接DF.

∵ CE⊥平面ABC,∴ CE⊥BC.易知DF∥BC,CE⊥DF.

∵ BD∥CE,∴ BD⊥平面ABC.

在Rt△EFD和Rt△DBA中,∵,,AC=a,∴ Rt△EFD≌Rt△DBA.故DE=AD.

(2)取AC的中点N,连接MN、BN,MNCF.

∵ BDCF,∴ MNBD.N平面BDM.

∵ EC⊥平面ABC,∴ EC⊥BN.

又∵ AC⊥BN,∴ BN⊥平面ECA.

15.证明:

又∵ BN平面MNBD,∴平面BDM⊥平面ECA.(3)∵ DM∥BN,BN⊥平面ECA,∴ DM⊥平面ECA.

又∵ DM平面DEA,∴平面DEA⊥平面ECA.(1)取PD的中点E,连接AE、EN,则,故AMNE为平行四边形,∴ MN∥AE.

∵ AE平面PAD,MN平面PAD,∴ MN∥平面PAD.

(2)要证MN⊥CD,可证MN⊥AB.

由(1)知,需证AE⊥AB.

∵ PA⊥平面ABCD,∴ PA⊥AB.又AD⊥AB,∴ AB⊥平面PAD.

∴ AB⊥AE.即AB⊥MN.

又CD∥AB,∴ MN⊥CD.

(3)由(2)知,MN⊥CD,即AE⊥CD,再证AE⊥PD即可.

∵ PA⊥平面ABCD,∴ PA⊥AD.

又∠PDA=45°,E为PD的中点.

∴ AE⊥PD,即MN⊥PD.

又MN⊥CD,∴ MN⊥平面PCD.

16.证明:连结MO,A1M,∵DB⊥A1A,DB⊥AC,A1AACA,∴DB⊥平面A1ACC1,而AO1平面A1ACC1 ∴DB⊥AO1.

设正方体棱长为a,则AO23a2,MO2324a21.

在Rt△AC11M中,A29221M4a.∵AO1MO2A1M2,A1OOM. ∵OM∩DB=O,∴ AO1⊥平面MBD.

下载线面垂直性质习题及答案(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线面垂直性质习题及答案(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线面垂直习题精选精讲129

    习题精选精讲线面垂直的证明M为CC1 的中点,AC交BD于点O,求证:AO如图1,在正方体ABCDA平面MBD.1B1C1D1中,12如图2,P是△ABC所在平面外的一点,且PA⊥平面ABC,平面PAC⊥平面PBC.求证:BC⊥平......

    专题线面垂直

    专题九: 线面垂直的证明 题型一:共面垂直(实际上是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垂直) 例1: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C11D1中,O为底面ABCD的中心,E为CC1中点,求证:AOOE 1题型二:线面垂直证明 (利用......

    线面垂直习题精选精讲(精选五篇)

    线面垂直的证明中的找线技巧 通过计算,运用勾股定理寻求线线垂直M为CC1 的中点,AC交BD于点O,求证:AO1如图1,在正方体ABCDA平面MBD. 1BC11D1中,1证明:连结MO,A1M,∵DB⊥A1A,DB⊥AC,A1AACA......

    线面垂直高考题

    高考真题演练:(2012天津文数).(本小题满分13分)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AD⊥PD,BC=1,PD=CD=2.(I)求异面直线PA与BC所成角的正切值;(II)证明平面PDC⊥平面ABCD;(III)求直线PB与......

    线面垂直教案

    2012第一轮复习数学教案线面垂直、面面垂直教学目标:掌握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证明方法,并能熟练解决相应问题. (一) 主要知识及主要方法:【思考与分析】要证明线面垂直,我们可以......

    线面垂直教案

    课题:直线与平面垂直 授课教师:伍良云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定理. 2、使学生掌握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

    线面垂直练习题

    例1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同一个平面.解:已知a∥b,a⊥α.求证:b⊥α.变式训练已知点P为平面ABC外一点,PA⊥BC,PC⊥AB,求证:PB⊥AC.例2如图9,在......

    面面垂直性质定理及习题(大全)

    面面垂直性质定理及习题《必修2》1.2.4一、 学习目标撰稿:第四组审稿:高二数学组时间:2009-9-81. 理解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2. 会用性质定理解决有关问题3. 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