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加强高危行业、重点行业无照经营监管
如何加强高危行业、重点行业无照经营监管
从大背景来看,国务院“三定”方案传递的信息,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无照经营的查处取缔和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职责。市局方惠萍局长也明确要求我们把今年工作的难点转化为明年工作的亮点,把今年工作的不足转化为明年工作的成效。我认为,无照经营监管工作作为我们工商部门一项长期的、重点的监管工作,必须要充分正视在监管工作中长期存在的难点和矛盾,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才能确保监管工作出成效、出亮点。
一是要正确处理好“轻”和“重”的关系。
必须认真分析,仔细排摸,做好无照经营分类管理的基础工作。无照经营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综合治理,更需要科学治理。在个体经济全面发展的经济背景下,如何利用有限的执法力量,充分地发挥监管职能,卓有成效地解决一些重点行业的无照问题,应该是无照监管工作中的关键所在。市局提出高危行业、重点行业的监管调研,就是引导我们在无照监管工作中应该贯彻执行分类管理理念。面对无照经营的遍地开花和屡禁不止,如何更好地运用现有的执法力量去解决监管矛盾,攻克监管难点,就需要作好事先分析,结合工作实践来分析哪些行业的无照经营会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会直接影响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和谐。在确定了行业,锁定了对象后,再进行全面的排摸,才能为后续整治和长效管理提供依据、奠定基础。
二是要正确处理好“主”和“辅”的关系。
必须认清形势、积极行政,牢固树立执法本位意识。工商部门是市场监管的主力军,又是无照经营监管的主要执法部门,我们必须要充分整合自身的执法资源、发挥自身的执法优势。执法中既要充分借助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力量,又不能过分的依赖。以娱乐行业为例,虽然行政职能涉及工商、文化、公安、卫生、环保等多个部门,但从实践看来,职能部门的工作作风良莠不齐,执法的主动性也各有差距,不少部门刻意强化“许可职能”,朝南坐,牢牢把住发证环节,而弱化“监管职能”,而地方政府也往往因为招商引资、或经营者复杂的人际关系等因素,对提前开业、试营业的现象睁只眼、闭只眼。甚至有的领导还存在“只要在审批过程中就可以营业了”这种思想误区。
在上述情况下,我们工商部门绝不能随波逐流,必须要牢牢树立执法本位的思想,在整治取缔中要有“舍我其谁”的干劲和冲劲。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和执行抄告制度,这既是我工商部门主动监管、积极行政的体现,又能够适当减轻工商部门在无照监管中的问责压力。
三是要正确处理好“堵”和“疏”的关系。
必须事先介入,惩防并举,努力纠正经营者“边开业边办照”的试营业错误观念。某些行业的无照变有照,牵涉到行政许可与行政监管之间许多深层次的矛盾。比如,目前娱乐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越来越高,从网吧的停止发证,游戏机房的700万注册资金,到非有限公司不予办理的台球房等,“准入门槛设置过高”导致许多小型经营户只能被迫沦为无照经营,“行政效率低下不透明”导致许多大型经营户边开边等证的试营业现象,许可和监管间深层次矛盾得不到缓解,疏导不顺畅,“堵疏结合”的科学监管理念得不到有效的执行,无照经营的现象只会有增无减,执法者和经营者的对立情绪只会不断激化,导致工商部门面临的监管压力和风险与日俱增。
面对现实,我们无法要求其他行政许可部门降低准入门槛,提高行政效率,但我们可以进一步强化事先介入机制,通过宣传引导,人性化的管理,让经营者了解工商的法律法规,让经营者明白无照的危害和后果,让经营者理解工商执法对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安定的积极意义。
四是要正确处理好“实”和“巧”的关系。
对高危行业、重点行业的无照监管和整治必须全程跟踪,不遗余力地实干,但回过头来,我们也应该看到执法成本的巨大,餐饮娱乐这些经营场所由于前期投入大,回报高,所以在巨额利润的引诱下,经营者往往在开业前会无视工商部门的劝阻,面对经营者阴奉阳违的计策、屡教不改的顽固,我们往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去查封、取缔和回访复查。
建议是否可以在不突破法律底线的情况下,适当扩大综合治理的外延。对KTV等高危和重点行业能否运用《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十五条以禁止为无照经营提供便利为依据,将供电、电信等部门纳入无照监管综合治理的统一战线,第十五条规定“知道或应当知道属于本办法规定的无照经营行为而为其提供生产经营场所、运输、保管、仓储等条件的,由工商部门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该条款字面上列举的运输、保管等便利,均针对有形商品的,而对于服务行业来说,还存在许多主要的经营条件,如ktv、电玩城,如果没有电,音响、电视、游戏机只是一堆废铁。可以说,其最主要的经营条件就是供电,对明知或应知为无照经营的仍为其提供供电服务的,应该适用第15条。通过对供电部门的告知,以禁止为无照经营提供便利为执法依据,在技术可能的前提下,将无照经营场所的电力切断。既省时省力,又绝无回潮的可能。
第二篇:XX工商所高危行业监管工作安排
XX工商所高危行业监管工作安排
根据2009年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在“自治区工商局建立高危行业监管定期报告机制加大行业监管力度”的讲话内容和区、市工商局规范高危行业监管工作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我所高危行业企业监管工作制定如下工作安排:
一、加强组织领导及人员分工
为落实领导责任,成立XX工商所高危危行业企业属地监管服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所长任组长,副所长任副组长,巡查组巡查人员为成员,负责抓好企业属地监管工作的落实。
所长负责全面工作,副所长主要负责内部资料建立及宣传工作,负责外部执法工作,及时处理好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二、巡查人员职责 :
1、划分监管责任区,认领企业,开展巡查;
2、建立辖区企业分类台帐和监管档案等经济户口;
3、根据日常监管记录,划分企业信用等级,实施分类监管;
4、负责报送企业监管服务信息。
三、工作要求
1、高度负责,认真做好高危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工作1
要通过企业年检和个体验照工作逐户审核登记注册档案和开展市场巡查,对高危行业,特别是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食品生产、药品生产、交通运输、建筑、燃气、民用爆炸品、烟花爆竹和从事桑拿按摩、歌舞娱乐、“网吧”等涉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行业企业要进行认真排查和重点核查。在登记和企业年检、个体验照中,对缺少有效前置审批手续的或发现有其它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行为的,要依法及时予以处理。对已登记的高危行业企业缺少前置审批文件、证件或已过期失效的,要及时书面告知,限期补办相关审批文件、证件。逾期不办的,依法办理核减相关生产经营项目的变更登记,直至吊销其营业执照。对无照经营的坚决依法予以取缔。
2、坚持原则,严格把好高危行业企业市场主体准入关 在进行企业登记注册时,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关于高危行业企业市场准入的特殊规定,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认真审查其设立的资格和条件。要严格坚持“先证后照”的原则,依据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审查其前置审批文件、证件材料是否齐全有效并符合规定。对高危行业企业登记注册,各组要严格按照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做到登记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严格进行现场勘察。要确保高危行业企业的营业执照合法有效,切实把好市场主体准入关。
3、明确责任,加大高危行业企业市场巡查和监管力度
要对辖区内的高危行业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把高危行业企业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对发现的问题要依法及时进行处理。不但要检查现存“活档”企业,还要对已经吊(注)销执照的高危行业企业进行检查,防止其死灰复燃,暗地继续从事非法生产经营。每次检查都要认真做好检查记录,要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详尽记录在案并存档备查。
充分发挥属地监管的作用,加强高危行业日常监管。要按照经济户口属地监管的原则,对辖区内的高危行业企业进行分片划区,指定片区监管负责人,把高危行业企业的监管工作和目标任务落实到人。巡查中,对前置许可手续到期未补办相关手续的,要及时督促办理或完善相关手续,对前置许可手续到期已做变更,仍从事该前置项目生产、经营活动的,要依照有关规定,坚决予以查处。对未经登记注册,擅自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的,要坚决予以取缔。要完善和落实巡查制度,制定辖区内高危行业企业巡查方案,明确巡查的方式、内容和措施,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巡查和日常监管,对高危行业企业的巡查每季度不得少于一次,将巡查记录记载的有关情况记入该企业的日常监管档案,对巡查中发现的违法经营问题,及时依法查处,并将查处结果及时反馈到登记机关。
4、完善制度,实行对高危行业企业的长效监管
要继续探索创新有效的监管方式和措施,不断完善监管
制度和办法,建立和完善专项整治、企业属地日常监管与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长效监管机制,通过建档立卡、定期巡查和日常监管,掌握辖区内高危行业企业的变化情况和依法经营情况,及时查处违法经营行为。同时将高危行业企业作为企业检验检查的重点,认真进行审查。提高高危行业企业登记监管工作水平。加强对高危行业企业的信用分类监管,根据高危行业企业不同的信用等级,实施不同的“距离”监管措施,切实建立起激励、预警、惩戒、淘汰的长效监管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属地综合监管作用,并且建立完善高危行业企业监管电子台帐和数据库。要畅通信息渠道,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5、密切配合,形成高危行业企业专项整治工作执法合力
与政府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协作,共同抓好高危行业企业专项整治工作。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督促各类市场主体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积极配合行政许可审批部门抓好各个专项整治和检查。同时,将情况通报给安全生产和审批机关等监督管理部门。
6、加强领导,确保对高危行业企业登记监管扎实有效 要加强对高危行业企业的登记和监管,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必须站在建设安定有序、安全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和全民安全共享发展成果的高
度,认真履行好对高危行业企业的登记和监管职责。要高度重视对高危行业企业的登记和监管工作,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制,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标本兼治,务求实效。所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要经常深入监管工作一线调查研究,定期研究解决登记和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抓好各项登记、监管制度和措施的落实。要严格落实登记注册责任制和监管责任制,坚持“谁核准、谁负责;谁巡查、谁负责”的原则,把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头,层层抓好落实。对因越权、违反登记程序、擅自降低登记条件、随意减少前置审批证件核发营业执照、或者因责任制不落实、巡查监管不到位而造成事故和产生不良影响责任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篇:P2P行业监管
P2P行业监管
以下言论均来自于专业p2p平台——杨梅理财
2014年3月6口,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发布了《关于网络众筹和通过其他方式发行不易变现证券的监管规则》(以下简称《监管规则》),于2014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本书翻译并收录了该《监管规则》有关P2P借贷(被称为借贷型众筹)部的全文,见附录一。
据英国P2P金融协会的统计,2013年1-11月,英国替代性金融市场(包括P2P网络借贷、股权众筹、产品众筹、票据融资等业务)规模已超过6亿英镑,其中P2P网络借贷所占比例高达79%。
2013年10月24日,金融行为监管局首先发布了《关于众筹平台和其他相似活动的规范行为征求意见报告》(cp13-13),详细介绍了拟对“网络众筹”的监管办法。霍止至2013年12月19日,这份征求意见报告共收到98条反馈意见,受访者普遍认可这份报告推行的方案。FCA结合反馈意见,正式出台了《网络众筹监管规则》,该规则于2014年4月1日起实施,FCA计划在2016年对监管规则的实施情况进行复查评估,并视情况决定是否对其进行修订。FCA表示,制定这套监管办法的目的,一是适度的消费者保护。二是从消费者利益出发,促进有效竞争。
FCA将纳入监管的众筹分为两类:借贷型众筹(CrowdfundingBasedonLoan.即P2P借贷)和股权投资型众筹(CrowdfundingBasedonInvestment),并制定了不同的监管标准,从事以上两类业务的公司需要取得FCA的授权,对于捐赠类众筹(Donation—BasedCrowdfunding)、预付或产品类众筹(Pre-PaymentorRewards-BasedCrowdfund.ing)不在监管范围内,无须FCA授权。
FCA对于借贷型众筹的规则要点如下:(1)最低资本要求及审慎标准
《网络众筹监管规则》规定以阶梯型计算标准来要求资本金,具体标准如下: ①5000万英镑以内的资本金比例为0.2%;
②超过5000万英镑但小于2.5亿英镑部分的0.15%10; ③超过2.5亿英镑但小于5亿英镑部分的0.1%; ④超过5亿英镑贷款部分的0.05%。
FCA考虑到错贷型众筹几乎没有审慎性要求的经验,所以为公司安排过渡期来适应。FCA决定,在过渡期实行初期2万英镑,最终5万英镑的固定最低资本要求。其中,被FCA完全授权的公司在2017年3月31日前都可以实行过渡安排,同时提醒在OFT监管下的借贷型众筹平台不必实行审慎标准直到被FCA完全授权。
(2)客户资金规则
若网络借贷平台破产,应对现存贷款合同做出合理安排。如果公司资金短缺,将会由破产执行人计算这部分短缺并按照比例分摊到每个客户身上。而执行破产程序所涉及的费用也将由公司持有的客户资金承担。这意味着无论公司从事什么业务,一旦失败,客户资金将受到损失。公司必须隔离资金并且在CASS条款下安排资金。
(3)争端解决和金融监督服务机构的准入
FCA将制定规则以便投资者进行投诉。投资者首先应向公司投诉,如果有必要可以上诉至金融监督服务机构。争端解决没有特定的程序,只要保证投诉得到公平和及时的处理即可。FCA主张公司自主开发适合其业务流程的投诉程序,尽量避免产生过高的成本。投资者在向公司投诉无果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金融监督服务机构投诉解决纠纷。
如果网络借贷平台没有二级转让市场,投资者可以有14天的冷静期,14天内可 以取消投资而不受到任何限制或承担任何违约责任。
特别注意的是,虽然从事P2P网络贷款的公司取得FCA授权,但投资者并不被纳入金融服务补偿计划(FSCS)范围,不能享受类似存款保险的保障。
(4)P2P网络借贷公司破产后的保护条款
为了建立适当的监管框架以平衡监管成本和收益,目前FCA不对P12P网贷公司制定破产执行标准。因为即使制定严格标准,也不能避免所有的风险。如果这些标准没有按照预期运行,消费者依然可能受到损失。FCA希望投资者清楚,制定严格标准不仅代价极大而且也不能够移除所有风险。同时FCA希望可以由公司自己制定适合其商业模式及消费者的系统和方法。
(5)信息披露
P2P网络借贷平台必须明确告知消费者其商业模式以及延期或违约贷款评估方式的信息。与存款利率作对比进行金融销售推广时,必须要公平、清晰、无误导。另外,网站和贷款的细节将被归为金融推广而纳入到监管中。
(6)FCA报告规范
网络借贷平台要定期向FCA报告相关审慎和财务状况、客户资金、客户投诉情况、上一季度贷款信息,这些报告规范的要求将于2014年10月1日开始实施。其中,审慎和财务报告只有公司被完全授权的一个季度后才开始提交。例如公司在2014年12月前仍未被完整授权,则不需要提交审慎和财务报告直到被授权后的一个季度。同样,如果一个公司在2014年7月1日获得完整授权,公司在2014年10月1日之前可以不提交审慎和财务报告。另外,平台的收费结构不在报告规则要求里。
第四篇:富平县修订高危行业应急预案
富平县修订高危行业应急预案
扎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通讯员 王 静)
为了提高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及时有效遏制、排除和控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富平县高度重视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对全县《重特大非煤矿山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重特大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和《重特大烟花爆竹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进行了重新修订。
新修订的预案坚持“预防为主、协同作战”的应急工作方针,认真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实行统一指挥、协同作战、明确责任、防范为主、加强监管的应急工作原则,明确了安委会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和安全生产事故相应的处理流程、应急处置措施。同时,为确保各项措施要求落到实处,县上成立了专门的安全应急协调领导小组,要求各单位定期组织预案演练并对预案的执行情况实行严格的监督检查。
第五篇:典当行业监管规定
商务部关于印发《典当行业监管规定》的通知
文章来源:流通发展司
2012-12-06 07: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发布文号】商流通发[2012]423号
【发布日期】2012年12月5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为进一步完善典当业监管制度,提升典当业监管水平,切实保证典当业规范经营,防范行业风险,促进典当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典当管理办法》(商务部、公安部令2005年第8号)及有关法律法规,我部制定了《典当行业监管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2012年12月5日
典当行业监管规定
(商流通发〔2012〕423号,根据2015年10月28日《商务部关于修改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高典当行业监管工作水平,规范典当企业经营行为,促进典当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典当行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依据《典当管理办法》(商务部、公安部令2005年第8号)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典当作为特殊工商行业,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大局出发,准确把握典当行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增强服务意识,不断完善监管体系,依法从严行使监管职责,切实做好典当行业监管工作。
第三条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加大现场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监管力度,采用以下方式开展监管工作:
(一)定期审核分析典当企业财务报表等;
(二)利用典当行业监管信息系统进行监管与分析;
(三)现场检查;
(四)约谈典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高管人员;
(五)引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参与核查;
(六)根据投诉、举报或上级机关要求进行核查;
(七)其他监管方式。
第四条 重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支持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和依法维护行业权益,共同抵制行业内不正当竞争行为,配合相关部门加强监管,维护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第二章 监管责任
第五条 典当行业监管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责任。
第六条 商务部负责推进全国典当行业的监管工作,推动典当行业法律体系建设,制定并组织实施典当行业发展规划和布局方案,研究制定典当行业监管政策、制度、典当企业经营规则,部署有关工作,并根据需要开展调查和检查,指导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加强对典当行业的监管工作和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的工作。
第七条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含计划单列市)对本地区典当行业监管负责,制订并组织实施本地区监管工作政策、制度和工作部署,对《典当经营许可证》和当票进行管理;建立典当行业重大事件信息通报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开展各种方式的监管、检查工作,每年抽选不少于20%的典当企业进行现场检查。
第八条 地市级(含直辖市区县、省管县)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典当行业的日常监管,建立现场检查和约谈制度,实行动态监管和全过程监督,及时预警和防范风险,重点监督典当企业经营合规性和业务、财务数据真实性,及时防范和纠正违规违法行为,开展各种方式的监管工作,每半年至少对本行政区域内典当企业进行一次现场检查。
第九条 县级(市、区)商务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典当企业的监督检查,重点进行现场检查,配合省、地市级商务主管部门做好典当行业监管工作。
第十条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按监管职责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明确分管领导,配备监管人员,加强典当监管和业务培训,提高监管人员素质。
第十一条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明确具体监管责任,在准入审批、日常监管、年审等环节建立谁审批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的责任制度,建立审批、检查、年审等环节的审批签字制度,以明确监管责任。
第十二条 建立监管工作奖励和责任追究机制。商务部及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对监管工作优秀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对监管失职以及监管不到位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单位或个人,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十三条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提高服务意识,在开展监管、检查工作时要公正廉洁,严禁借检查之机吃、拿、卡、要,牟取不正当利益。
第三章 准入管理
第十四条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要按照《行政许可法》、《典当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的规定,根据科学发展、合理布局、严格把关、明确责任、公开透明、公正廉洁的原则把好典当企业市场准入关,加强廉政建设,完善审批制度。
第十五条 典当企业的准入要符合商务部的行业发展规划和布局方案。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根据商务部行业发展规划和布局方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地方典当行业发展规划,开展新增典当行及分支机构设立工作,将设立审批结果及时报商务部备案并用适当方式予以公告。
第十六条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应严格按照《典当管理办法》和商务部有关文件规定审核典当企业设立申请,把握以下监管要求:
(一)法人股应当相对控股,法人股东合计持股比例占全部股份1/2以上,或者第一大股东是法人股东且持股比例占全部股份1/3以上;单个自然人不能为控股股东。
(二)严格审核法人股东是否具备以货币出资形式履行出资承诺的能力。法人股东应在商务主管部门指定的若干家规模较大、信誉较好的会计师事务所中选择审计单位,出具审计报告;应有缴纳营业税和所得税记录。
(三)自然人股东应为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年满18周岁以上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国公民,无犯罪记录,信用良好,具备相应的出资实力。
(四)出资人应出具承诺书,承诺自觉遵守典当行业相关法律法规,遵守公司章程,加强监督管理,不从事非法金融活动,保证入股资金来源合法,不以他人资金入股。
(五)优先发展经营规范、实力雄厚、资本充足、信用良好、具备持续盈利能力的法人企业设立典当企业。
(六)有对外投资的法人股东企业,应承诺如实申报长期股权投资。
第十七条 地市级(含直辖市区县、省管县)商务主管部门要把好申请设立典当企业的初审关,对申请者的实际情况和拟设典当企业的场所进行核实。
第十八条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严格审核典当行出资人资金来源的合法性,严防以借贷资金入股、以他人资金入股等。对批准设立的新增典当行要持续跟踪半年以上并监督是否存在抽逃注册资金情况。
第四章 日常经营管理
第十九条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重点对非法集资、超范围经营、吸收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存款、故意收当赃物、违规办理股票典当业务等违规违法行为加强监督检查,发现上述违规违法行为立即纠正、处理。
第二十条 在进行现场核查时,应检查典当企业是否在经营场所悬挂《典当经营许可证》、《特种行业经营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公开经营范围和收费标准,自觉履行告知义务。
第二十一条 加强对典当企业资金来源和运用的监管。严格财务报表中应收及应付款项的核查。
典当企业的合法资金来源包括:
(一)经商务主管部门批准的注册资金;
(二)典当企业经营盈余;
(三)按照《典当管理办法》从商业银行获得的一定数量的贷款。
典当企业只能用上述资金开展质、抵押典当业务及鉴定评估、咨询服务业务。
第二十二条 加强对银行存款和现金的监督管理。地市级商务部门应监控本行政区域内典当企业的资金流向,对典当行银行开户账户进行备案登记,抽查典当企业的银行发生额对账单和现金,防止出现资金抽逃、违规融资。现金管理要符合《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和《人民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规章,注重加强现金安全管理。
第二十三条 重点加强典当企业与其股东的资金往来监控。禁止典当行向股东借款、典当行股东以典当行名义为自己招揽业务、股东利用典当行违法违规从事金融活动。
第二十四条 加强对股票等财产权利典当业务的监督管理。禁止和预防典当行违规融资参与上市股票炒作,或为客户提供股票交易资金。禁止以证券交易账户资产为质押的股票典当业务。
第二十五条 加强对《典当经营许可证》的管理。严禁私自分配、挪用经营许可证等行为。
第二十六条 加强对当票与当物(质、抵押品)的对照检查,做到账物相符,防止和查处企业违规不开具当票、以合同代替当票、有当票无质(抵)押等违规行为。
第二十七条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当票、续当凭证的监制和发放。省、地两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对每户典当企业的当票购领、使用、核销情况建立台账,实施编号管理。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对当票和续当凭证的使用管理进行定期检查,并由检查人签字负责。典当企业当票与续当凭证使用的张数应与典当业务笔数相符,当票与续当凭证开具的累计金额应与典当总额相符,尚未赎回的当票与续当凭证的金额应与典当余额相符。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定期核对上述情况,发现问题,需责令企业作出说明并进行核实。当票和续当凭证发生遗失的,典当企业应及时在媒体上公告声明作废,并以书面形式报知当地商务主管部门。
第二十八条 加强典当企业档案管理。地市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到典当企业查验客户档案中有关证件、合同和当票等内容是否齐全、有效;开具的当票、续当凭证内容是否与证件和合同相一致,当票保管联是否存入档案,开具的当票、续当凭证是否与财务报表一致。
第二十九条 加强典当企业财务状况的监督管理。典当企业每月应通过全国典当行业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如实填报经营情况和财务报表。要填报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表。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对本行政区域内企业上报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审核。
第三十条 加强信息化监督管理。要求典当企业安装全国典当行业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并使用该系统实现机打当票、续当凭证,准确录入典当业务相关信息。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加强使用全国典当行业监督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日常监管,定期核查企业上报信息。
第三十一条 严格当物的质、抵押登记制度。重点对财产权利质押典当业务和大额房地产抵押典当业务的当物登记情况进行现场核查。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协调,支持典当企业依法办理当物的质、抵押登记。
第三十二条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严格典当企业股权变更管理。
(一)典当行增加注册资本应当间隔1年以上。
(二)新增股东或者增资股东应与新设典当企业对股东的要求一致,防止不具备资格的企业和个人进入典当行业。对经营未满3年或最近2年未实现盈利的企业进入典当行业严格审核,谨慎许可。
(三)对于对外转让50%以上股份,控股股东转让全部出资额,同时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住所及股权结构等重大变更事项须严格审核,防止个别典当企业借机变相集资吸储或倒卖经营资格。
第三十三条 典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地市级以上商务部门应约谈典当企业法定代表人、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其限期改正:
(一)营运期间抽逃注册资本金;
(二)擅自设立分支机构;
(三)未经核准擅自变更股权或经营场所;
(四)超范围经营,超比例发放当金,超标准收取息费;
(五)拒绝或者阻碍非现场监管或者现场检查;
(六)不按照规定提供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或提供虚假、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报告;
(七)不通过全国典当行业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开具当票、续当凭证,或以合同代替当票、续当凭证;私自印制当票和续当凭证;
(八)其他违规违法情况。
第三十四条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建立重大事项通报机制和风险处理机制。重大事项包括:
(一)引发群体事件;
(二)重大安全防范突发事件;
(三)非法集资吸储行为;
(四)主要资产被查封、冻结、扣押的;
(五)企业或主要法人股东被吊销工商营业执照的;
(六)企业或主要股东涉及重大诉讼案件的。
发生以上重大事项,应在24小时内报告商务部。
各地制定出台的有关典当业务政策文件、工作安排和措施应及时报告商务部。
第三十五条 指导典当企业根据《公司法》和《典当管理办法》,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增加典当制度和业务规则的透明度,强化内部制约和监督,诚信经营,防止恶性竞争。
第三十六条 建立社会监督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纳入商务执法热线,加大对典当企业经营行为的约束、监督力度,提升监管实效。引导新闻媒体正确宣传典当企业的功能和作用。
第五章 年审管理
第三十七条 典当企业年审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各地年审报告应于每年4月30日前报商务部。
第三十八条 年审内容应包括下列重要事项:
(一)典当企业注册资本实收情况。主要核查有无虚假出资、抽逃资金现象。
(二)典当企业资金来源情况。主要核查有无非法集资、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存款、从商业银行以外的单位或个人借款等违规行为。
(三)典当企业法人股东存续情况,典当企业与股东的资金往来情况。主要核查典当行对其股东的典当金额是否超过该股东的入股金额,典当行与股东的资金往来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四)典当业务结构及放款情况。主要核查典当总额构成及其真实性,是否有超比例放款、超范围经营,尤其是有无发放信用贷款情况。
(五)典当企业对绝当物品处理情况。主要核查绝当物品处理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有无超范围经营。
(六)当票使用情况。主要核查典当企业的所有业务是否按规定开具了全国统一当票,是否存在以合同代替当票和“账外挂账”现象,是否存在自行印制当票行为,开具的当票、续当凭证与真实的质、抵押典当业务是否相对应。
(七)息费收取情况。主要核查典当企业是否存在当金利息预扣情况,利息及综合费率收取是否超过规定范围。
(八)典当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变更情况。主要核查是否存在私自变更或违规变更情况。
(九)典当企业有分支机构的,审计报告应包括企业本部、分公司分别及合并的财务报表。分支机构所在地商务主管部门对分支机构具有监管责任。
第三十九条 地市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在年审报告书上出具初审意见。对于年审结果,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予以公告。年审中没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典当企业定为A类;年审中有违规行为,但情节较轻,经处罚或整改得以改正的典当企业定为B类;年审中有违法违规行为,情节较重,经整改仍不合格的典当企业不得通过年审。
第四十条 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要对不同类别的企业采用分类管理,对A类企业给予扶持;对B类企业加大监管、检查力度,对其变更、年审、主要股东参与新增典当行或分支机构设立采取更严格的监管。
第六章 退出管理
第四十一条 对已不具备典当经营许可资格的典当企业,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终止该企业典当经营许可,并收回《典当经营许可证》。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可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具体监管细则或规定有关事项,并报商务部备案。
第四十三条 本规定由商务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