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行业监管机构[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2 00:52: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服务业行业监管机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服务业行业监管机构》。

第一篇:服务业行业监管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对全国的工商单位进行监督和管理,此外还有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各工商单位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进行监督。对于不同的行业,也存在着除工商局和消协外,其他的特定的监管机构。

银行业: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中国银行业协会

快递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中国快递协会、中国物流行业协会 移动通信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网上购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汽车售后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 汽车保险: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旅游: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协会,其下设:中国旅行社协会、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中国旅游车船协会和中国旅游报刊协会

快捷酒店: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加油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超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公用事业(水电煤气):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零售百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百货商业协会 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教育协会、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中国职业教育协会、中国幼儿教育协会 公共交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

餐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中国餐饮行业协会 医疗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司、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中国医药工程设计协会、中国医药技术与市场协会、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

服装美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服装协会、中国美发美容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第二篇:金融服务业监管框架

小议当前中国金融服务业的监管框架、演变以及前景展望

中国的金融行业正如火如荼的发展壮大,俨然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然而,就如同金融行业对经济有着巨大作用一样,我们也看到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目前还尚未解决的欧债危机这些失控的金融行为带来的巨大的破坏力。对于金融行业的监管已经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挑战,如何权衡发展与约束是一个需要平衡的问题。本文正是借着这样一个时代背景,试着介绍我国的金融服务业监管框架、演变以及前景展望。

一. 监管框架

金融服务业的监管框架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监管对象,这是我国金融行业的主体机构,是金融市场的核心;二是监管机构,这是监管框架的主体,行使着监管的权力与责任;三是监管依据,这由针对监管对象与市场行为而制订的法律构成。本部分将依次进行介绍。

1.我国的主要金融机构 我国的金融机构,按地位和功能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第二类,银行。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第三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国有及股份制的保险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证券公司(投资银行),财务公司,基金公司,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公司等。第四类,在境内开办的外资、侨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以上各种金融机构相互补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金融机构体系。

2.监管机构以及监管法律

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是以“一行三会”为主,其他机构为辅的结构。

“一行”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或称为央行。央行作为一个全局性的调控者,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制定,2003年修订完成,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从而确立中国人民银行的地位,明确其职责,保证国家货币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执行,建立和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维护金融稳定。

“三会”是指:

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简称中国银监会。其监管目标为,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保护广大存款人和消费者的利益;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增进市场信心;通过宣传教育工作和相关信息披露,增进公众对现代金融的了解;努力减少金

融犯罪。2003年制定,2006年修订完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赋予了该机构的监管依据。

2.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证监会。其主要职能为,建立拟定相关的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从而更有利的监管整个证券行业,防范和化解风险。其主要监管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于1998年制定并于2005年修订。

3.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保监会,成立于1998年11月18日,是

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督管理全国保险市场,维护保险业的合法、稳健运行。其主要监管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于1995年制定,并于2002年和2009年修订。

其他机构:

国家外汇管理局,简称外汇局。主要进行外汇管理,即对外汇收支、买卖、借贷、转移以及国际间的结算、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等实行的管制措施。监管依据为《国家外汇管理条例》于1996年制定,分别于1997年及2008年修订。

财政部下属金融司,主要职能之一为金融国有资产的监管。

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具体职责为,负责企业债券的发行管理工作,参与公司发行各类股票和可转换债券的审核工作,参与境外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审核工作以及起草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法规。

国务院,作为中央人民政府,同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金融监管者,有很多重大的金融交易是要经过国务院才最后得到批准的。

地方金融局及金融办,主要负责监管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和股权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

二. 20年来的演变

金融服务业的监管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日益发展,也不断进行着演变和进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监管机构以及制度的日益完善;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与世界接轨;金融行业的分业经营与综合经营过渡。

1.由分业经营向综合经营过渡

在我国的金融发展初期,80年代开始,当时处于混业经营阶段,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领域及股市。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业,在缺少监管的以及市场不够完善的情况下,面临着非常的金融不稳定因素。1993年12月国务院作出《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分业经营。在1995年制定、2003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第四十三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彻底的分业经营从一定程度上确实减少了金融市场的风险因素,特别是对于银行这样一个较为特殊的金融机构,其运营的安全对于整个社会都有着巨大的需要。但是分业经营也造成了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因此中国保监会于2006年9月发布的《关于保险机构投资商业银行股权的通知》预示着中国正在从分业经营走向综合经营,此规定允许保险公司投资商业银行。2009年发布的《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试点管理办法》也允许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2005年的《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允许商业银行投资基金公司。而中国建设银行推出的财务顾问模式,虽然处在《商业银行法》规定的灰色地带,但是也实质上进入了PE业务领域。

2.监管机构以及制度的日益完善

金融服务业的监管框架是紧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而发展的。从最初的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到目前证券、保险、基金、信托以及其他机构的不断发展。中国的金融市场虽然还处在初步阶段,但相比以前,整个框架基础已慢慢形成。对于这样的发展,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也相应匹配的出现,来防范与化解金融机构与市场行为带来的风险,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发挥其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

3.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以及加入WTO的承诺,我国的金融市场也逐步的与世界接轨,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应运而生。在引进外资方面,中国证监会根据《公司法》和《证券法》于2002年6月制定并于2007年11月修订《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允许外资参股我国证券公司,但累计权益比例不得超过1/3,目前已更新至49%。2003年12月颁布的《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允许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引进境外股权投资。在境外投资方面,目前还没有一个规范的金融机构对外投资的规章,重大投资项目需要国务院个案批准。

三. 前景展望

1.监管的跨市场化与专业化

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实行分业监管,对于行业内的监管可以做到各尽其职。然而随着金融行业的综合经营,以及金融市场的愈发复杂化,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跨市场金融行为,这对目前的监管制度提出了挑战。各个部门的监管权责界限,以及如何有

效合作,如何及时发现风险化解风险,这都需要经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作出相应的对策,以及制定相应的监管法律法规。

另外,随着金融产品的愈发复杂化,对于监管机构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监管机构必须朝着更为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最大力度的支持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时又承担最小的风险。

2.加大对于投资者的保护,特别是中小投资者

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广大的中小投资者,然而近几年证券市场的暴露出了许多有损中小投资者的行为,比如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频出,上市公司转移资产,不合理的IPO价格等问题,都大大的侵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监管机构一方面需要加强相关的监管,杜绝此类案例的再度发生,另一方面,监管机构需要制定更多有利于中小投资者自主维权的法律法规,从而进行双重的管控,使得不合理现象没有空间生存,例如对于集体诉讼的支持。

第三篇:P2P行业监管

P2P行业监管

以下言论均来自于专业p2p平台——杨梅理财

2014年3月6口,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发布了《关于网络众筹和通过其他方式发行不易变现证券的监管规则》(以下简称《监管规则》),于2014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本书翻译并收录了该《监管规则》有关P2P借贷(被称为借贷型众筹)部的全文,见附录一。

据英国P2P金融协会的统计,2013年1-11月,英国替代性金融市场(包括P2P网络借贷、股权众筹、产品众筹、票据融资等业务)规模已超过6亿英镑,其中P2P网络借贷所占比例高达79%。

2013年10月24日,金融行为监管局首先发布了《关于众筹平台和其他相似活动的规范行为征求意见报告》(cp13-13),详细介绍了拟对“网络众筹”的监管办法。霍止至2013年12月19日,这份征求意见报告共收到98条反馈意见,受访者普遍认可这份报告推行的方案。FCA结合反馈意见,正式出台了《网络众筹监管规则》,该规则于2014年4月1日起实施,FCA计划在2016年对监管规则的实施情况进行复查评估,并视情况决定是否对其进行修订。FCA表示,制定这套监管办法的目的,一是适度的消费者保护。二是从消费者利益出发,促进有效竞争。

FCA将纳入监管的众筹分为两类:借贷型众筹(CrowdfundingBasedonLoan.即P2P借贷)和股权投资型众筹(CrowdfundingBasedonInvestment),并制定了不同的监管标准,从事以上两类业务的公司需要取得FCA的授权,对于捐赠类众筹(Donation—BasedCrowdfunding)、预付或产品类众筹(Pre-PaymentorRewards-BasedCrowdfund.ing)不在监管范围内,无须FCA授权。

FCA对于借贷型众筹的规则要点如下:(1)最低资本要求及审慎标准

《网络众筹监管规则》规定以阶梯型计算标准来要求资本金,具体标准如下: ①5000万英镑以内的资本金比例为0.2%;

②超过5000万英镑但小于2.5亿英镑部分的0.15%10; ③超过2.5亿英镑但小于5亿英镑部分的0.1%; ④超过5亿英镑贷款部分的0.05%。

FCA考虑到错贷型众筹几乎没有审慎性要求的经验,所以为公司安排过渡期来适应。FCA决定,在过渡期实行初期2万英镑,最终5万英镑的固定最低资本要求。其中,被FCA完全授权的公司在2017年3月31日前都可以实行过渡安排,同时提醒在OFT监管下的借贷型众筹平台不必实行审慎标准直到被FCA完全授权。

(2)客户资金规则

若网络借贷平台破产,应对现存贷款合同做出合理安排。如果公司资金短缺,将会由破产执行人计算这部分短缺并按照比例分摊到每个客户身上。而执行破产程序所涉及的费用也将由公司持有的客户资金承担。这意味着无论公司从事什么业务,一旦失败,客户资金将受到损失。公司必须隔离资金并且在CASS条款下安排资金。

(3)争端解决和金融监督服务机构的准入

FCA将制定规则以便投资者进行投诉。投资者首先应向公司投诉,如果有必要可以上诉至金融监督服务机构。争端解决没有特定的程序,只要保证投诉得到公平和及时的处理即可。FCA主张公司自主开发适合其业务流程的投诉程序,尽量避免产生过高的成本。投资者在向公司投诉无果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金融监督服务机构投诉解决纠纷。

如果网络借贷平台没有二级转让市场,投资者可以有14天的冷静期,14天内可 以取消投资而不受到任何限制或承担任何违约责任。

特别注意的是,虽然从事P2P网络贷款的公司取得FCA授权,但投资者并不被纳入金融服务补偿计划(FSCS)范围,不能享受类似存款保险的保障。

(4)P2P网络借贷公司破产后的保护条款

为了建立适当的监管框架以平衡监管成本和收益,目前FCA不对P12P网贷公司制定破产执行标准。因为即使制定严格标准,也不能避免所有的风险。如果这些标准没有按照预期运行,消费者依然可能受到损失。FCA希望投资者清楚,制定严格标准不仅代价极大而且也不能够移除所有风险。同时FCA希望可以由公司自己制定适合其商业模式及消费者的系统和方法。

(5)信息披露

P2P网络借贷平台必须明确告知消费者其商业模式以及延期或违约贷款评估方式的信息。与存款利率作对比进行金融销售推广时,必须要公平、清晰、无误导。另外,网站和贷款的细节将被归为金融推广而纳入到监管中。

(6)FCA报告规范

网络借贷平台要定期向FCA报告相关审慎和财务状况、客户资金、客户投诉情况、上一季度贷款信息,这些报告规范的要求将于2014年10月1日开始实施。其中,审慎和财务报告只有公司被完全授权的一个季度后才开始提交。例如公司在2014年12月前仍未被完整授权,则不需要提交审慎和财务报告直到被授权后的一个季度。同样,如果一个公司在2014年7月1日获得完整授权,公司在2014年10月1日之前可以不提交审慎和财务报告。另外,平台的收费结构不在报告规则要求里。

第四篇:2014年中国家电服务业行业转型浅析

2014年中国家电服务业行业转型浅析 智研咨询网讯:

内容提示:在互联网思维下,家电企业的服务要转向从产业链的上游开始,包括从研发、设计、生产、流通,到消费者使用以及内容,都成为服务的落脚点。

日前从中国家用电器服务维修协会获悉,我国家电服务业市场前景广阔,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1万亿元。

当前中国家电服务业面临行业转型,与狭义上“服务即维修”的概念不同,家电服务业更加注重“打造全流程用户最佳体验”的服务理念,即从产品企划开始一直到产品交付至用户家中,都会始终与消费者进行全过程的互动。

从多家家电企业发现,家电服务智能化、可溯化是大势所趋。以家电龙头企业海尔集团为例,眼下,该集团推出“智能在线云服务平台”,可以对智能家电用户进行在线智能交互——除能够完成自动诊断、自助服务等主动服务外,还可远程对用户使用家电的数据进行分析,据此为用户提出家电使用建议。

例如用户在家使用冰箱有一些习惯做法,比如频繁开关门、长时间不关冰箱等,会缩短冰箱使用寿命,增加耗电量。这个时候,智能平台就会给用户做出提醒。一旦分析出问题后系统会主动联系用户给出正确的解决方案,实现了从“事后服务满意”到“全流程用户交互”,提升了服务效率与用户满意度。

再把以往的修修补补作为家电服务主要内容已经不合时宜,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特别是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企业和改造传统服务,已经成为传统企业转型的重要内容。

第五篇:典当行业监管规定

商务部关于印发《典当行业监管规定》的通知

文章来源:流通发展司

2012-12-06 07: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发布文号】商流通发[2012]423号

【发布日期】2012年12月5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为进一步完善典当业监管制度,提升典当业监管水平,切实保证典当业规范经营,防范行业风险,促进典当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典当管理办法》(商务部、公安部令2005年第8号)及有关法律法规,我部制定了《典当行业监管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2012年12月5日

典当行业监管规定

(商流通发〔2012〕423号,根据2015年10月28日《商务部关于修改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高典当行业监管工作水平,规范典当企业经营行为,促进典当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典当行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依据《典当管理办法》(商务部、公安部令2005年第8号)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典当作为特殊工商行业,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大局出发,准确把握典当行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增强服务意识,不断完善监管体系,依法从严行使监管职责,切实做好典当行业监管工作。

第三条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加大现场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监管力度,采用以下方式开展监管工作:

(一)定期审核分析典当企业财务报表等;

(二)利用典当行业监管信息系统进行监管与分析;

(三)现场检查;

(四)约谈典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高管人员;

(五)引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参与核查;

(六)根据投诉、举报或上级机关要求进行核查;

(七)其他监管方式。

第四条 重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支持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和依法维护行业权益,共同抵制行业内不正当竞争行为,配合相关部门加强监管,维护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第二章 监管责任

第五条 典当行业监管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责任。

第六条 商务部负责推进全国典当行业的监管工作,推动典当行业法律体系建设,制定并组织实施典当行业发展规划和布局方案,研究制定典当行业监管政策、制度、典当企业经营规则,部署有关工作,并根据需要开展调查和检查,指导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加强对典当行业的监管工作和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的工作。

第七条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含计划单列市)对本地区典当行业监管负责,制订并组织实施本地区监管工作政策、制度和工作部署,对《典当经营许可证》和当票进行管理;建立典当行业重大事件信息通报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开展各种方式的监管、检查工作,每年抽选不少于20%的典当企业进行现场检查。

第八条 地市级(含直辖市区县、省管县)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典当行业的日常监管,建立现场检查和约谈制度,实行动态监管和全过程监督,及时预警和防范风险,重点监督典当企业经营合规性和业务、财务数据真实性,及时防范和纠正违规违法行为,开展各种方式的监管工作,每半年至少对本行政区域内典当企业进行一次现场检查。

第九条 县级(市、区)商务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典当企业的监督检查,重点进行现场检查,配合省、地市级商务主管部门做好典当行业监管工作。

第十条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按监管职责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明确分管领导,配备监管人员,加强典当监管和业务培训,提高监管人员素质。

第十一条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明确具体监管责任,在准入审批、日常监管、年审等环节建立谁审批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的责任制度,建立审批、检查、年审等环节的审批签字制度,以明确监管责任。

第十二条 建立监管工作奖励和责任追究机制。商务部及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对监管工作优秀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对监管失职以及监管不到位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单位或个人,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十三条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提高服务意识,在开展监管、检查工作时要公正廉洁,严禁借检查之机吃、拿、卡、要,牟取不正当利益。

第三章 准入管理

第十四条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要按照《行政许可法》、《典当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的规定,根据科学发展、合理布局、严格把关、明确责任、公开透明、公正廉洁的原则把好典当企业市场准入关,加强廉政建设,完善审批制度。

第十五条 典当企业的准入要符合商务部的行业发展规划和布局方案。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根据商务部行业发展规划和布局方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地方典当行业发展规划,开展新增典当行及分支机构设立工作,将设立审批结果及时报商务部备案并用适当方式予以公告。

第十六条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应严格按照《典当管理办法》和商务部有关文件规定审核典当企业设立申请,把握以下监管要求:

(一)法人股应当相对控股,法人股东合计持股比例占全部股份1/2以上,或者第一大股东是法人股东且持股比例占全部股份1/3以上;单个自然人不能为控股股东。

(二)严格审核法人股东是否具备以货币出资形式履行出资承诺的能力。法人股东应在商务主管部门指定的若干家规模较大、信誉较好的会计师事务所中选择审计单位,出具审计报告;应有缴纳营业税和所得税记录。

(三)自然人股东应为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年满18周岁以上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国公民,无犯罪记录,信用良好,具备相应的出资实力。

(四)出资人应出具承诺书,承诺自觉遵守典当行业相关法律法规,遵守公司章程,加强监督管理,不从事非法金融活动,保证入股资金来源合法,不以他人资金入股。

(五)优先发展经营规范、实力雄厚、资本充足、信用良好、具备持续盈利能力的法人企业设立典当企业。

(六)有对外投资的法人股东企业,应承诺如实申报长期股权投资。

第十七条 地市级(含直辖市区县、省管县)商务主管部门要把好申请设立典当企业的初审关,对申请者的实际情况和拟设典当企业的场所进行核实。

第十八条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严格审核典当行出资人资金来源的合法性,严防以借贷资金入股、以他人资金入股等。对批准设立的新增典当行要持续跟踪半年以上并监督是否存在抽逃注册资金情况。

第四章 日常经营管理

第十九条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重点对非法集资、超范围经营、吸收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存款、故意收当赃物、违规办理股票典当业务等违规违法行为加强监督检查,发现上述违规违法行为立即纠正、处理。

第二十条 在进行现场核查时,应检查典当企业是否在经营场所悬挂《典当经营许可证》、《特种行业经营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公开经营范围和收费标准,自觉履行告知义务。

第二十一条 加强对典当企业资金来源和运用的监管。严格财务报表中应收及应付款项的核查。

典当企业的合法资金来源包括:

(一)经商务主管部门批准的注册资金;

(二)典当企业经营盈余;

(三)按照《典当管理办法》从商业银行获得的一定数量的贷款。

典当企业只能用上述资金开展质、抵押典当业务及鉴定评估、咨询服务业务。

第二十二条 加强对银行存款和现金的监督管理。地市级商务部门应监控本行政区域内典当企业的资金流向,对典当行银行开户账户进行备案登记,抽查典当企业的银行发生额对账单和现金,防止出现资金抽逃、违规融资。现金管理要符合《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和《人民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规章,注重加强现金安全管理。

第二十三条 重点加强典当企业与其股东的资金往来监控。禁止典当行向股东借款、典当行股东以典当行名义为自己招揽业务、股东利用典当行违法违规从事金融活动。

第二十四条 加强对股票等财产权利典当业务的监督管理。禁止和预防典当行违规融资参与上市股票炒作,或为客户提供股票交易资金。禁止以证券交易账户资产为质押的股票典当业务。

第二十五条 加强对《典当经营许可证》的管理。严禁私自分配、挪用经营许可证等行为。

第二十六条 加强对当票与当物(质、抵押品)的对照检查,做到账物相符,防止和查处企业违规不开具当票、以合同代替当票、有当票无质(抵)押等违规行为。

第二十七条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当票、续当凭证的监制和发放。省、地两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对每户典当企业的当票购领、使用、核销情况建立台账,实施编号管理。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对当票和续当凭证的使用管理进行定期检查,并由检查人签字负责。典当企业当票与续当凭证使用的张数应与典当业务笔数相符,当票与续当凭证开具的累计金额应与典当总额相符,尚未赎回的当票与续当凭证的金额应与典当余额相符。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定期核对上述情况,发现问题,需责令企业作出说明并进行核实。当票和续当凭证发生遗失的,典当企业应及时在媒体上公告声明作废,并以书面形式报知当地商务主管部门。

第二十八条 加强典当企业档案管理。地市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到典当企业查验客户档案中有关证件、合同和当票等内容是否齐全、有效;开具的当票、续当凭证内容是否与证件和合同相一致,当票保管联是否存入档案,开具的当票、续当凭证是否与财务报表一致。

第二十九条 加强典当企业财务状况的监督管理。典当企业每月应通过全国典当行业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如实填报经营情况和财务报表。要填报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表。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对本行政区域内企业上报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审核。

第三十条 加强信息化监督管理。要求典当企业安装全国典当行业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并使用该系统实现机打当票、续当凭证,准确录入典当业务相关信息。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加强使用全国典当行业监督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日常监管,定期核查企业上报信息。

第三十一条 严格当物的质、抵押登记制度。重点对财产权利质押典当业务和大额房地产抵押典当业务的当物登记情况进行现场核查。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协调,支持典当企业依法办理当物的质、抵押登记。

第三十二条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严格典当企业股权变更管理。

(一)典当行增加注册资本应当间隔1年以上。

(二)新增股东或者增资股东应与新设典当企业对股东的要求一致,防止不具备资格的企业和个人进入典当行业。对经营未满3年或最近2年未实现盈利的企业进入典当行业严格审核,谨慎许可。

(三)对于对外转让50%以上股份,控股股东转让全部出资额,同时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住所及股权结构等重大变更事项须严格审核,防止个别典当企业借机变相集资吸储或倒卖经营资格。

第三十三条 典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地市级以上商务部门应约谈典当企业法定代表人、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其限期改正:

(一)营运期间抽逃注册资本金;

(二)擅自设立分支机构;

(三)未经核准擅自变更股权或经营场所;

(四)超范围经营,超比例发放当金,超标准收取息费;

(五)拒绝或者阻碍非现场监管或者现场检查;

(六)不按照规定提供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或提供虚假、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报告;

(七)不通过全国典当行业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开具当票、续当凭证,或以合同代替当票、续当凭证;私自印制当票和续当凭证;

(八)其他违规违法情况。

第三十四条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建立重大事项通报机制和风险处理机制。重大事项包括:

(一)引发群体事件;

(二)重大安全防范突发事件;

(三)非法集资吸储行为;

(四)主要资产被查封、冻结、扣押的;

(五)企业或主要法人股东被吊销工商营业执照的;

(六)企业或主要股东涉及重大诉讼案件的。

发生以上重大事项,应在24小时内报告商务部。

各地制定出台的有关典当业务政策文件、工作安排和措施应及时报告商务部。

第三十五条 指导典当企业根据《公司法》和《典当管理办法》,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增加典当制度和业务规则的透明度,强化内部制约和监督,诚信经营,防止恶性竞争。

第三十六条 建立社会监督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纳入商务执法热线,加大对典当企业经营行为的约束、监督力度,提升监管实效。引导新闻媒体正确宣传典当企业的功能和作用。

第五章 年审管理

第三十七条 典当企业年审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各地年审报告应于每年4月30日前报商务部。

第三十八条 年审内容应包括下列重要事项:

(一)典当企业注册资本实收情况。主要核查有无虚假出资、抽逃资金现象。

(二)典当企业资金来源情况。主要核查有无非法集资、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存款、从商业银行以外的单位或个人借款等违规行为。

(三)典当企业法人股东存续情况,典当企业与股东的资金往来情况。主要核查典当行对其股东的典当金额是否超过该股东的入股金额,典当行与股东的资金往来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四)典当业务结构及放款情况。主要核查典当总额构成及其真实性,是否有超比例放款、超范围经营,尤其是有无发放信用贷款情况。

(五)典当企业对绝当物品处理情况。主要核查绝当物品处理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有无超范围经营。

(六)当票使用情况。主要核查典当企业的所有业务是否按规定开具了全国统一当票,是否存在以合同代替当票和“账外挂账”现象,是否存在自行印制当票行为,开具的当票、续当凭证与真实的质、抵押典当业务是否相对应。

(七)息费收取情况。主要核查典当企业是否存在当金利息预扣情况,利息及综合费率收取是否超过规定范围。

(八)典当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变更情况。主要核查是否存在私自变更或违规变更情况。

(九)典当企业有分支机构的,审计报告应包括企业本部、分公司分别及合并的财务报表。分支机构所在地商务主管部门对分支机构具有监管责任。

第三十九条 地市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在年审报告书上出具初审意见。对于年审结果,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予以公告。年审中没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典当企业定为A类;年审中有违规行为,但情节较轻,经处罚或整改得以改正的典当企业定为B类;年审中有违法违规行为,情节较重,经整改仍不合格的典当企业不得通过年审。

第四十条 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要对不同类别的企业采用分类管理,对A类企业给予扶持;对B类企业加大监管、检查力度,对其变更、年审、主要股东参与新增典当行或分支机构设立采取更严格的监管。

第六章 退出管理

第四十一条 对已不具备典当经营许可资格的典当企业,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终止该企业典当经营许可,并收回《典当经营许可证》。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可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具体监管细则或规定有关事项,并报商务部备案。

第四十三条 本规定由商务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下载服务业行业监管机构[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服务业行业监管机构[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快递行业监管之我见

    加强快递行业监管之我见 2013-06-24 10:14 一、快递行业发生消费纠纷的集中问题 目前,快递行业发生消费纠纷的集中问题主要包括:货物逾期送达;快递行业“先签收、后验货”的行......

    公用事业行业监管工作方案

    公用事业行业监管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的投资环境重点领域综合整治活动部署,促进公用事业公司提升服务质量,规范经营行为,保证入区企业和公众生......

    法国金融服务业现状及监管体系

    法国金融服务业现状及监管体系 一、法国金融服务业的历史和基本概况 法国金融服务业拥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最初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十九世纪以前即已面世,现行的金融体系是从1800......

    保险经纪机构监管规定(2013修正)

    【发布单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3年第6号 【发布日期】2013-04-27 【生效日期】2013-04-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

    担保机构分类监管暂行办法

    山东省融资性担保机构分类监管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工作,提高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加快建立完善融资性担保机构风险预警机......

    2018年陕西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行业

    2018年陕西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行业 评优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04号......

    如何加强高危行业、重点行业无照经营监管

    如何加强高危行业、重点行业无照经营监管从大背景来看,国务院“三定”方案传递的信息,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无照经营的查处取缔和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

    创新物业管理行业监管措施浅析

    创新物业管理行业监管措施浅析 2010-07-13 22:15 阅读(431)评论(0)孙清鹏 (佳木斯市物业管理办公室,黑龙江佳木斯154002) 摘 要:随着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