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切实加强基层工商所执法监督
切实加强基层工商所执法监督
由于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基层也是最容易发生执法人员违规违纪问题的重要部位。因此,加强对基层工商所的执法监督,也就成了工商纪检监察工作的重点。
一、必须提高“一种认识”。要使纪检监察工作走入正轨,对基层所的监督行之有效,工商机关的“一把手”必须提高对监督工作的认识,与中心工作
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为监督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使纪检监察部门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使全体执法人员时刻绷紧监督这根弦,从而大大减少或杜绝一线执法人员违规违纪现象。
二、必须理顺“两种关系”。一是执法人员与群众的关系。应是鱼水关系而不是“油水关系”。实际上是要求执法人员端正执法为民的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事事、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就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否则,难免做出漠视群众疾苦、伤害群众感情、侵犯群众利益甚至与民争利的事情,从而违规违纪。二是所长与普通人员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是同志的关系,而不是老板与雇员的关系,二者同为监督者和被监督对象。把公共权力私有化,会淡化工商部门为人民服务的功能,人为造成上下级之间的壁垒和距离,不利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三、必须把好“三个关口”。一是用人关。基层出不出问题,所长是关键。要按照干部选拔任用的有关规定,将那些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身体条件好、文化水平高的干部选拔到所长的领导岗位。要探索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二是财物关。主要是把好涉案财物的处理关。三是人情关。工商干部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执法者,同时他们又是社会中的一分子,在法律赋予的神圣权力面前,也会因为各种千丝万缕的人情关系而犹豫不决,甚至迷失执法者的本性。所以,基层执法人员尤其要守好人情这一重要关口。
四、必须严防“四个重点”。一是严防“重点人员”,即“一所”、“两队”的“一把手”。工商机关“一所”、“两队”的“一把手”属于中层干部,职位不高,责任却很大。因为手中拥有权力,违法违纪的概率便大大增加。在加强对基层所队“一把手”监督的同时,实行基层所队长一岗双责责任制,队伍管理和业务工作实行一票否决,使所队长重视队伍管理,不仅将自身纳入监督的范围,同时监督好所队执法人员。二是严管执法环节。建立执法工作标准,对案件的受理、立案、办理、审核、考评以及履行行政管理职责、执法台账管理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在此基础上,强化内部监督。即要通过完善执法审核制、分管局长审批制度以及集体议案制度,有效避免执法偏差,确保案件质量;要通过完善执法监督制,法制部门对疑难案件提前介入,对办案的每个阶段跟踪督办,确保案件及时有效结案;要探索执法考评新办法,把年终质量考评与月考季评及日常执法监督相结合;要完善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要完善执法资格认证“准入”制度。三是严查“热点”岗位。工商所负责注册登记、重点企业监管等工作岗位,权力相对较大,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基层工商所的“热点”岗位,同时也是违规违纪案件的易发部位,监督部门要经常深入这些部门进行监督排查,对长期在热点岗位工作的执法人员要定期进行轮岗交流。四是严行预警机制。对日常表现散漫、社会关系复杂,有酗酒习惯、涉赌旧习等行为要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预防。
五、探索创新“五种制度”。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工商总局《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是指导各级工商机关做好监督工作的重要保证。一些工商机关在此基础上推出的常规化监督制度效果也不错。
纪检监察员制度。精心挑选后备干部担任纪检监察员,分赴问题较多或易发生问题的一线基层所队,履行纪检监察职责,战斗在基层一线,围绕队伍建设和反腐倡廉中心,协助、督促所驻单位领导班子全面履行“两手抓”职责,开展工作,从根本上保证政令畅通。
监督专干下科所队工作制度。在监察部门设立监督专干,实行分片包干,到负责的所队、执法一线参与工作,督促检查,变“坐机关”工作为下基层督察,变事后的处置为事前的监督,真正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执法的初始阶段。
队伍月排查和零报告制度。要求基层所队长对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和苗头、隐患坚持每月一排查,每月一报告;即使没有问题也要报告,并将责任与执法人员、所队长捆绑在一起。
如实、及时汇报工作制度。执法人员在执法前、案件查处中,以及办案后,都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工作。执法人员犯错误往往是因为能力不够、经验不足造成的,在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如能及时而如实地汇报工作,不但可以得到领导正确的指点,也可以知道上级机关在处理同类事件时的意见,同时便于上级领导履行监督职责。
基层所队“一把手”谈心制度。这是一种最直接的监督方法。所队长除了抓业务工作,还必须了解、掌握执法人员八小时以外的思想、生活情况,通过推心置腹的交心谈
心,了解大家的生活疾苦,并掌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受到的委屈,洞察执法人员的精神状态,及时发现问题苗头,及时帮助解决。这比抽象的监督更人性化,更容易被大家接受。事实证明,这种监督也是一种有效的监督。
(孙晓光作者为蒲县工商局纪检组长)
第二篇:浅谈基层工商所
浅谈基层工商所
基层工商所,是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最基层的单位,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前沿,在整个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具有非常突出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基础工商所在整个工商系统里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基层工商所是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基本力量。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来看,几乎所有的工商系统部署的或其他部门需要工商配合的,无一例外需要基层工商所抓落实,只有基层工商所将专项整治要求落到了实处,专项整治的效果才能体现,专项整治的最终目的才能达到。从经济违法违章案件查处情况看,占90%的无照案件都是基层工商所查办的。
其次基层工商所在涉及工商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上市最终执行者。基层工商所必须掌握所有的有关市场准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直接负责辖区个体工商户的登记,并要及时为群众提供有关内资企业的注册登记要求,做到热情服务和“一口清、一口准”。必须熟悉有关市场交易、市场竞争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有关综合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做到既要及时查处各种经济违法违章行为,又要及时将不属于工商部门查处的案件准确移送到相应的职能部门,还要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综合管理;必须综合运用商标、广告、合同等职能为辖区企业做好相关服务。
第三,工商队伍整体形象的直接体现。基层工商所全体干部常年工作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第一线,工作条件最艰苦,工作任务最繁忙,工作对象最直接,工作环境最复杂。基层工商所人员素质的高低、队伍形象的好坏、依法行政的程度、服务地方经济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市场经营主体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认不认同、地方政府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支不支持、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以及各级领导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满不满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商队伍的形象和社会地位。
但是基层工商所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在职能转变的问题上出现的较多的问题:比如在队伍整体素质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监管执法要求不相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对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市场经营方式多样化、市场监管环境复杂化和经济违法违章行为高科技化等等,均使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特别是一线监管人员面临更严峻的考验。而基层工商所队伍整体素质难以适应。主要体现在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队伍年龄偏大、干部老化现象严重、文化层次和学历水平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法律、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复合型人才则更为奇缺。
而基层工商所的内部职能分工与监管执法任务不相适应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目前,除极少数基层工商所自行对内部职能实现综合、巡查、办案分组管理外,绝大多数基层工商所在内部职能分工和人员安排上,基本照搬分局内设机构设置,分局有多少内设机构,基层工商所就有多少对应线上的分工,实现以线为主,分兵把手,很不合理。与此同时,近年来,上级机关部署、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比较多。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只能疲于应付,有些专项整治往往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流于形式,导致行政执法成本高,行政执法效果却不理想。随着监管执法任务越来越重,基层工商所内部分工不适应性越来越突出。
还有一方面是现行监管执法模式与监管执法的要求不相适应。新时期、新形势要求基层工商所逐步适应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要求,建立起以“经济户口”管理制度为载体,以工商巡查为手段,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全方位的、动态的、长效的科学监管体制。而目前,基层工商所仍然停留在原有的传统的监管模式上。这种监管模式的主要弊端为在于、监管方式陈旧、执法手段落后。
所以当前发展基层工商所的主要手段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在基层工商所内部职能分工上,要由按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进行分线负责的方式转变为以块为主、分片负责、综合管理的内部分工机制基层工商所内部职能分工,既要符合市场监管执法的实际,又要处理好与分局相关职能科室的关系;既要彻底改变以往线状设置方式,又要体现新时期、新形势下基层工商所职能实际,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合理地调整基层工商所内部分工。鉴于基层工商所人员比较少、工作覆盖面广的实际,应以“巡查办案为一体,内勤登记于一身”为基本指导思想,对全市基层工商所统一内设组织的设置,明确各组的职责,实现内勤与外勤分离、登记注册职能与执法监管职能分离,工作内容各有侧重,工作标准各有所别,以提高运作效率和监管效能。
具体设想,全市基层工商所统一下设综合管理组、巡查监管组,其中巡查监管组可以视情分为一组、二组、三组。综合管理组主要职责:(1)受理辖区个体工商户的开业、变更、歇业、注销申请并核发营业执照;(2)受理辖区内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执照的年审换照和企业年检;(3)负责辖区“经济户口”的分类归档、各种规费的收取;(4)承担内勤业务。
2.合理配备人员,进一步增强基层工商所的整体战斗力
各分局在基层工商所人员配备上,要按照领导能力互补、年龄梯次分明、知识结构合理的要求,对基层工商所的人员进行合理调配,强化整体战斗力。在基层工商所领导班子配备方面,实现领导能力、业务水平的有机结合,既要有善于团结、善于协调、善于创新的带头人,又要有擅长业务、善于指导、善于钻研的负责人,形成优势互补、配合默契、运转高效的良好格局;在基层工商所干部知识结构方面,实现工商业务、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既要有精通并能够熟练地综合运用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法律专才,又要有懂得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监管执法服务的计算机能手,形成严把法律法规关和提供有效技术支撑的互动局面;在基层工商所干部年龄结构方面,实现年龄大、年龄轻的有机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年龄偏大干部的政治思想坚定、组织纪律性强、工作经验丰富等方面的优势,又要适当配备部分年龄轻的、具有一定学历层次、富有创新意识、勇于开拓进取的年轻干部,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良性循环。
3.加快知识更新,不断提高基层工商所适应新形势监管执法的能力
要顺利实现基层工商所职能转变,做到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和服务地方经济到位,实现工商行政管理整体形象的有效提升,关键是在提高人员素质。根据当前基层工商所干部素质的实际情况,应努力开展好三个层面的培训。首先,要加强思想道德方面的培训。其次,要加强业务知识培训,使业务培训制度化、系统化。第三,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监管的层次和水平。总之,要通过多种途径,使基层工商所干部做到信念不动摇、生活不腐化、纪律不松懈、执法不违法、知识不落伍。
4.加快硬件建设,努力为基层工商所创造良好的监管执法条件
基层工商所监管对象多、监管区域广,有的基层工商所坐落在海岛等十分偏僻的地方,要做到反应灵敏、办事高效,必须重视基层工商所的硬件建设,实现办公条件、办案设备、办事方式的明显改变,为基层工商所职能转变奠定物质基础。在办公条件方面,要尽可能为基层工商所创造一个便于开展工作的相对宽松的办公场所,要配备适当数量、性能较好的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在办案设备方面,要为监管执法配备一定数量便捷的交通工具、低成本的能保证通讯畅通的通讯工具和适应动态监管的先进的信息查询、记录工具;在办事方式上,要适应“数字工商”建设的需要,实现分局与基层工商所2兆以上的宽带联网,确保基层工商所与工商分局之间信息数据传递、工作指令传达数字化、高效化。
5.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基层工商所个体与整体的两个提高
在现有目标考核办法的基础上,重点增加如何有效激发基层工商所实现职能转变的激励机制。要积极引入激励机制,将基层工商所干部的个人收入与能力、作风、纪律和完成任务情况挂钩;实行末位待岗制,设置考评指标,用计分办法,对末位者实行离岗培训。总之,通过探索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展现三个层级的良好风貌。一是要激发基层工商所内部干部之间奋发向上、爱岗敬业、争先创优,展现基层工商所朝气蓬勃、开拓进取、业绩显著的良好风貌;二是要激发基层工商所之间相互竞争、勇于创新、赶超先进,展现工商分局政令畅通、务实高效、实绩突出的良好风貌;三是要激发工商分局之间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展现全市工商系统的忠于职守、勤政为民、与时俱进良好风貌。
在发展基层工商所主要在转变基层工商所职能,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忠于职守,勇于负责,清正廉洁,执法如山”的要求,紧紧围绕改革和发展这条主线,尽快实现“四个转变”,努力把基层工商所建设成为“小局大所”、“小局强所”,成为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排头兵。
盖尾工商所
曾燕红
第三篇:浅谈基层工商所
浅谈基层工商所
基层工商所,是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最基层的单位,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前沿,在整个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具有非常突出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基础工商所在整个工商系统里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基层工商所是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基本力量。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来看,几乎所有的工商系统部署的或其他部门需要工商配合的,无一例外需要基层工商所抓落实,只有基层工商所将专项整治要求落到了实处,专项整治的效果才能体现,专项整治的最终目的才能达到。从经济违法违章案件查处情况看,占90%的无照案件都是基层工商所查办的。
其次基层工商所在涉及工商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上市最终执行者。基层工商所必须掌握所有的有关市场准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直接负责辖区个体工商户的登记,并要及时为群众提供有关内资企业的注册登记要求,做到热情服务和“一口清、一口准”。必须熟悉有关市场交易、市场竞争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有关综合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做到既要及时查处各种经济违法违章行为,又要及时将不属于工商部门查处的案件准确移送到相应的职能部门,还要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综合管理;必须综合运用商标、广告、合同等职能为辖区企业做好相关服务。
第三,工商队伍整体形象的直接体现。基层工商所全体干部常年工作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第一线,工作条件最艰苦,工作任务最繁忙,工作对象最直接,工作环境最复杂。基层工商所人员素质的高低、队伍形象的好坏、依法行政的程度、服务地方经济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市场经营主体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认不认同、地方政府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支不支持、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以及各级领导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满不满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商队伍的形象和社会地位。
但是基层工商所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在职能转变的问题上出现的较多的问题:比如在队伍整体素质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监管执法要求不相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对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市场经营方式多样化、市场监管环境复杂化和经济违法违章行为高科技化等等,均使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特别是一线监管人员面临更严峻的考验。而基层工商所队伍整体素质难以适应。主要体现在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队伍年龄偏大、干部老化现象严重、文化层次和学历水平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法律、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复合型人才则更为奇缺。
而基层工商所的内部职能分工与监管执法任务不相适应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目前,除极少数基层工商所自行对内部职能实现综合、巡查、办案分组管理外,绝大多数基层工商所在内部职能分工和人员安排上,基本照搬分局内设机构设置,分局有多少内设机构,基层工商所就有多少对应线上的分工,实现以线为主,分兵把手,很不合理。与此同时,近年来,上级机关部署、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比较多。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只能疲于应付,有些专项整治往往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流于形式,导致行政执法成本高,行政执法效果却不理想。随着监管执法任务越来越重,基层工商所内部分工不适应性越来越突出。
还有一方面是现行监管执法模式与监管执法的要求不相适应。新时期、新形势要求基层工商所逐步适应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要求,建立起以“经济户口”管理制度为载体,以工
商巡查为手段,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全方位的、动态的、长效的科学监管体制。而目前,基层工商所仍然停留在原有的传统的监管模式上。这种监管模式的主要弊端为在于、监管方式陈旧、执法手段落后。
所以当前发展基层工商所的主要手段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在基层工商所内部职能分工上,要由按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进行分线负责的方式转变为以块为主、分片负责、综合管理的内部分工机制基层工商所内部职能分工,既要符合市场监管执法的实际,又要处理好与分局相关职能科室的关系;既要彻底改变以往线状设置方式,又要体现新时期、新形势下基层工商所职能实际,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合理地调整基层工商所内部分工。鉴于基层工商所人员比较少、工作覆盖面广的实际,应以“巡查办案为一体,内勤登记于一身”为基本指导思想,对全市基层工商所统一内设组织的设置,明确各组的职责,实现内勤与外勤分离、登记注册职能与执法监管职能分离,工作内容各有侧重,工作标准各有所别,以提高运作效率和监管效能。
具体设想,全市基层工商所统一下设综合管理组、巡查监管组,其中巡查监管组可以视情分为一组、二组、三组。综合管理组主要职责:(1)受理辖区个体工商户的开业、变更、歇业、注销申请并核发营业执照;(2)受理辖区内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执照的年审换照和企业年检;(3)负责辖区“经济户口”的分类归档、各种规费的收取;(4)承担内勤业务。
2.合理配备人员,进一步增强基层工商所的整体战斗力
各分局在基层工商所人员配备上,要按照领导能力互补、年龄梯次分明、知识结构合理的要求,对基层工商所的人员进行合理调配,强化整体战斗力。在基层工商所领导班子配备方面,实现领导能力、业务水平的有机结合,既要有善于团结、善于协调、善于创新的带头人,又要有擅长业务、善于指导、善于钻研的负责人,形成优势互补、配合默契、运转高效的良好格局;在基层工商所干部知识结构方面,实现工商业务、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既要有精通并能够熟练地综合运用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法律专才,又要有懂得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监管执法服务的计算机能手,形成严把法律法规关和提供有效技术支撑的互动局面;在基层工商所干部年龄结构方面,实现年龄大、年龄轻的有机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年龄偏大干部的政治思想坚定、组织纪律性强、工作经验丰富等方面的优势,又要适当配备部分年龄轻的、具有一定学历层次、富有创新意识、勇于开拓进取的年轻干部,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良性循环。
3.加快知识更新,不断提高基层工商所适应新形势监管执法的能力
要顺利实现基层工商所职能转变,做到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和服务地方经济到位,实现工商行政管理整体形象的有效提升,关键是在提高人员素质。根据当前基层工商所干部素质的实际情况,应努力开展好三个层面的培训。首先,要加强思想道德方面的培训。其次,要加强业务知识培训,使业务培训制度化、系统化。第三,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监管的层次和水平。总之,要通过多种途径,使基层工商所干部做到信念不动摇、生活不腐化、纪律不松懈、执法不违法、知识不落伍。
4.加快硬件建设,努力为基层工商所创造良好的监管执法条件
基层工商所监管对象多、监管区域广,有的基层工商所坐落在海岛等十分偏僻的地方,要做到反应灵敏、办事高效,必须重视基层工商所的硬件建设,实现办公条件、办案设备、办事方式的明显改变,为基层工商所职能转变奠定物质基础。在办公条件方面,要尽可能为基层工商所创造一个便于开展工作的相对宽松的办公场所,要配备适当数量、性能较好的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在办案设备方面,要为监管执法配备一定数量便捷的交通工具、低成本的能保证通讯畅通的通讯工具和适应动态监管的先进的信息查询、记录工具;在办事方式上,要适应“数字工商”建设的需要,实现分局与基层工商所2兆以上的宽带联网,确保基层工商所与工商分局之间信息数据传递、工作指令传达数字化、高效化。5.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基层工商所个体与整体的两个提高
在现有目标考核办法的基础上,重点增加如何有效激发基层工商所实现职能转变的激励机制。要积极引入激励机制,将基层工商所干部的个人收入与能力、作风、纪律和完成任务情况挂钩;实行末位待岗制,设置考评指标,用计分办法,对末位者实行离岗培训。总之,通过探索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展现三个层级的良好风貌。一是要激发基层工商所内部干部之间奋发向上、爱岗敬业、争先创优,展现基层工商所朝气蓬勃、开拓进取、业绩显著的良好风貌;二是要激发基层工商所之间相互竞争、勇于创新、赶超先进,展现工商分局政令畅通、务实高效、实绩突出的良好风貌;三是要激发工商分局之间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展现全市工商系统的忠于职守、勤政为民、与时俱进良好风貌。
在发展基层工商所主要在转变基层工商所职能,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忠于职守,勇于负责,清正廉洁,执法如山”的要求,紧紧围绕改革和发展这条主线,尽快实现“四个转变”,努力把基层工商所建设成为“小局大所”、“小局强所”,成为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排头兵。
盖尾工商所
曾燕红
第四篇:关于加强基层工商所
关于加强基层工商所“十统一”建设的通知
各分局:
二0一二年是基层工商所“十统一”建设攻坚年,到二0一二年底,我局基层工商所“十统一”建设将达到100%,因此,为圆满完成这一工作目标,各分局必须加强本工商所“十统一“建设的推进力度,并侧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严格按照上级“十统一”建设规划和“十统一”建设方案要求逐项进行认真检查对照,进一步完善二0一一年以完成“十统一”建设的工商所,不得有任何偏差和纰漏。
二、目前部分工商所“十统一”建设不规范。如:个别工商所在“十统一”建设中具备条件,但登记注册大厅及会议室未设置形象墙;办公楼外观主体形象即正大门上方(建筑上方居中位置)未设置“工商行政管理局”牌匾,其他牌匾悬挂不规范等,因此,对缺项,不规范的,要严格的按照《全省工商系统工商所形象标识“十统一”规范方案》并参照红旗工商所“十统一”建设标准,迅速进行补充、完善、予以规范。
三、到目前为止,“十统一”建设的各类桌牌,门牌以下发到个分局,各分局必须认真总结二0一一年“十统一”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抓紧时间,迅速开展工商所“十统一“建设,二0一二年底,各分局“十统一”建设必须达到100%,训。六月底,垦区局将对各分局基层工商所“十统一“建设情况进行逐所检查。
四、各分局与四月十日前将“基层工商所十统一建设统计表”报至基层教育科。
基层教育科
二0一二年四月一日
第五篇:基层工商所如何应对
新“三定”方案出台、“两费”停收,工商的财政供给体制发生了变化,工商的职能也进一步厘清和加强,基层工商所作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一定要积极应对,适应新形势,履行新职责。
一、转变思想观念,促进认识到位
观念决定行为,思路决定出路。“两费”停止征收后,基层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要迅速转变思想,改变过去那种“监管即收费,收费即监管”的错误理念,要从会收费转为会监管会办案,要将工作的重点确定在市场主体运行和服务市场主体发展监督上,充分认识到取消“两费”后只有增强监管执法的整体能力,才能切实维护好市场经济秩序,体现自身的存在价值,努力实现由收费型工商向监管服务型工商转变,努力做到“四个统一”,积极推进“四化”建设,在提高执法效能、服务质量和规范管理上下功夫,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为,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观念
二、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电子网格化监管
网格化监管已在很多基层工商所得以推广,即将辖区分解为若干片,每个片至少由一名干部负责,实行五定管理------“定片区、定人员、定任务、定职责、定奖惩”。这样可以有效杜绝“谁都管,谁都不管”的推委扯皮现象,但在实际操作中,感觉可以达到出了事能找到责任人人,并不能达到适时监督,及时预防的作用。建议进一步完善综合业务系统:
一、反映网格化监管的实际,增加市场主体的分配功能,将业务软件中收录的所有经营主体分配到片区负责人的名下,这样每一个片区的监管情况只要点一下鼠标就能一目了然,对于
“五定”管理的有效实施起到有效的技术保障;
二、增加录入功能。现在我们使用的综合业务系统已经拥有个体、企业登记信息,变更信息录入功能,还要进一步增加个体、企业巡查信息的录入功能,这样综合业务系统就能够记录停收两费后我们巡查工作的情况,尤其要反映巡查时发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实施的结果;
三、增加预警功能。对于经营主体营业执照的有效期、前置审批的有效期进行预警,正使用的这套业务软件也有到期提示功能,但没有分片区集中提示功能,试想,如果打开预警功能,选择了某个片区,系统就会显示出所有即将到期和已经到期的经营主体的信息,那我们就会有的放失,提前督促了,如果进一步增加巡查结果、投诉受理等的预警功能,就能有效提醒我们还没有完成的工作。
三、拓宽执法领域,加大执法力度
过去,工商所花费大量时间和主要精力,用在业务含量较低的收费工作上,导致在执法办案方面与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要求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呈现出“两个集中”的特点,即案件主要集中由一两个人查办,所查办的案件类型也多集中在登记、无照经营案件上,大案要案查得比较少。停征“两费”后,工商所要善于在日常巡查监管中发现案源,在执法办案上多下功夫。一是要提高基层干部执法办案的能力,既要了解辖区内各经营主体的情况,又要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实务;二要扩大办案人员的面,做到大多数人会办案,多办案,办大要案,提升执法权威,履行好工商职能;三是要扩大案件类型的面,除无照经营案件外,多办一些不正当竞争、商标侵权、广告违法、合同欺诈等类型的案件,探索对网上交易、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的监管。四是要处理好执法与发展地方经济的关系,但对于涉及食品、农资、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四、做好服务
要站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高度,服务人民的高度,做好服务。首先要做好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我们执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认真履行工商职责,努力为广大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投资环境和消费环境。通过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大家的法律意识、自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其次利用自己的职能做好对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指导帮助企业申请注册商标、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机制等帮助企业规范提高、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