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地理期末考试地理试题2013.8.25
2013—2014学年度高二开学测试
地理试卷
命题人:张焕校对人:龙向洁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示意两分两至日地球的位置。北京时间(甘肃酒泉)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上,一座湖蓝色的发射塔架,一枚托举着神舟十号飞船的乳白色长征火箭,组成了这个大漠夏日最美的一道风景。读图结合并材料完成1-2题。
1.“神舟十号飞船”起飞时,下列地点时间正确的是
A.6月10日5时38分(西十一区)B.6日11时38分(东五区)
C.6月10日2时38分(东十一区)D.6月11日4时38分(西五区)
2.该日地球所处的位置在图1中的A.丙、丁之间B.乙、丙之间C.甲、乙之间D.丁、甲之间 3.下列四个节日中,北京昼最长的是
A.植树节(3月12日B、中国青年节(5月4日)C.儿童节日(6月1日)D.国庆节(10月1日)
4.图2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图
2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图3为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若甲地植被遭受严重破坏,会导致乙地
A.地震B.河流含沙量增大C.火山喷发D.形成褶皱山脉
6.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水循环大气水汽输送环节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图4为我国南方(西南地区)局部地区地形分布图。图
3读图完成7-8题。
图
47.“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意指古代的四川交通落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B.植被
C.河流
D.地形
8.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里氏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根据自然灾害的成因分类,地震属于
A.地质灾害B.气象灾害
C.生物灾害
D.海洋灾害
9.大气能对地面产生保温作用,其原因之一是
A.大气能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并把吸收的热量传给地面 B.大气逆辐射能对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起到补偿作用 C.大气通过反射、吸收、散射把太阳辐射传给地面 D.臭氧层大量吸收紫外线,并把吸收的热量传给地面
图5为甲、乙两个国家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读图回答10-11题。
人口死亡率(%)
]10.甲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约为
A. 1%B. 2%C. 3%D. 4% 11.乙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A.原始人口增长模式B.“高—低—高”模式
C.传统人口增长模式D.图
5%)
“低—低—低”模式
12.图6为某城市城区变化图,1949年后,城区面积增大的主导因素是下列中的 A.两河流交汇处B.两铁路交汇处
C.河流航运的起点
D.河流入海口 图6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岭)南人。”据此完成13-14题。13.湖南省、贵州省种植荔枝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
A.热量不足B.土壤贫瘠C.劳动力缺乏D.降水稀少 14.岭南地区所属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草原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 15.玩具制造业的区位选择属于
A.动力指向型B.技术指向型 C.原料指向型D.劳动力指向型
图7为甲、乙两国的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图7
16.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与图中B箭头所示 人口迁移相符的是:
①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②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③明清时期,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
④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7.若甲国为中国,A箭头表示中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其含义正确的是 A.从中、西部流向东部B.从沿海流向内地
C.从城市流向农村D.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图9为2002年东、中、西部产业结构比较图。读图完成18-19题。
图9
18.关于东、中、西部地带三次产业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的是中部地带B.西部地带以第一产业为主
C.第三产业比重最小的是西部地带D.第二产业比重最大的是东部地带
19.水源是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缓解该地区缺水最有效的措施是A.过度利用地下水B.大面积种植水稻C.发展节水农业D.海水淡化20、贵阳市与贵州省边远地区相比,“贵阳市”的优势条件最可能主要有 A.劳动力工资低B.矿产资源丰富C.科技院校多D.地价相对低廉
21、下列有利于解决农业土壤肥力下降的合理措施是
A.研究防虫技术B.实行休耕轮作
C.发展滴灌技术D.推广基因工程
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完成22~23题。
22.由表分析可以看出()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
3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23.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D.水污染严重
24.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B.控制城市规模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优先发展工业
下图10为某工业城市工业发展规划图,计划在图中四个区位布局四种不同污染类型的工厂。据此完成25~26题。
25.下列工业属于乙类工厂的是()A.化工厂、炼油厂B.水泥厂、服装厂 C.火力发电厂、酿造厂D.造纸厂、印染厂 26.下列有关图中工业规划的区位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有()A.③处各类都可以B.④处何种工厂都不妥
C.①处可布局乙类,也可布局丙类D.②处可布局丁类,也可布局乙类
图11为美国略图。读图完成27-28题。
图例注记
图1
1图11
27.有关图中暖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增温增湿B.降温减湿
C.①附近陆地形成大面积沙漠D.从①到②航行的船舶速度减慢
28.有关美国农业生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美国本土平原广阔,水热条件较好B.农业机械化水平高C.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显著D.农业科技落后
29、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
A.德国B.美国C.印度D.日本 30、山西大红枣拿到新疆塔里木盆地种植品质更好,其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光照B.土壤C.地形D.市场
31、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哪个不是位于边疆(A、辽B、云C、赣D、甘
32、在少数民族自治区中,纬度最高的是(A、桂B、内蒙古C、宁D、新
33、以上4个省区的简称分别是))
A、贵鄂辽晋B、皖晋辽豫C、黔皖辽豫D、贵皖豫辽
34.当前,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周围,其原因是()A.大城市周围有充足的牧草供应
B.由于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 C.大城市周围劳动力充足
D.大城市周围土地租金低
35.在季风区内,每年对水稻生产威胁最大的因素是()
A.地质灾害B.寒潮侵袭C.水旱灾害D.台风侵袭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36、(10分)图13为我国南方某城镇布局规划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图1
3(1)在ABCD四处发展水稻、林果、蔬菜和乳牛生产(4分)
①A处宜发展生产②D处宜发展生产
(2)该镇拟在甲乙丙三处分别建自来水厂、造纸厂和面包厂,完成下表。(6分)
37.(12分)读以下6省轮廓图,写出各省简称和全称:(先简后全)
38.(8分)读下图,回答:①、②两大地形区及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冰川作用、海浪作用)。
第二篇: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
一、考试范围:高中地理必修一(1——4单元);必修二(1——4单元);必修三(1——4单元)。重点集中在必修一与必修二。
二、试题难度:易:中:难7:2:1(学业水平考试难度)
三、试题要求:
1、单选题30个,每个2分,共60分
2、综合题50分
四、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三篇:高一地理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2009-2010上学期高一地理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注:第一章和第二章占20-30%
第一章:
1、天体系统的结构(P3)
2、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P13-20)
3、地球上有生命的基本条件(P6)
4、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P8-12)
第二章:
1、热力环流(P30)
2、气压带和风带的颁布及成因(热力和动力原因)(P34)
3、季风环流(P38环流图、分布、类型、成因)
4、季风活动带来的影响(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5、了解天气系统过境时的特点及成因(P41-43)
第三章:
6、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水循环、大气环流、生物循环(P85页)、地壳物质循环(P72)
7、洋流分布模式图(P57-58)
8、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P61)
9、流水作用与地貌(P77-78)
10、降水的季节变化与旱涝灾害
11、河流与聚落分布的关系(P81)
12、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即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P92)
13、洋流(分布的判断)寒暖流的判定。利用等温线判断洋流所在半球及性质
14、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与风向的关系(P57)
15、河流地貌,河谷的地貌发育过程(P77)
16、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如修建水库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下渗的影响因素等(P55-56)
第四章:
1、地貌: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重要的地貌类型
2、地壳水平运动产生褶皱,背斜和向斜的判断,块状山地的形成第五章:
1、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
知道如何判定规律及产生的原因;注意山地的基带是由水平地带性规律决定的;判定
大致在什么纬度位置;向阳坡及背阳坡的判断;基带的气候类型;山地自然带的影响 因素因素(纬度、海拔)。
地理填充图册精典例题:
P1,2;P2,4;P10,4;P14,1、2P15,5;P19,3、4P20,2;P25,4;P27,3;P28,1;P34,5
第四篇: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命题思路
本次期末考试的内容为气象气候、水文和地质地貌,难度比第一章行星地球大为降低。平常的教学目标和期末考命题目标为衔接未来高中会考和高考一轮复习,重点考查会考水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一些高考题、高考模拟题简单化以为高三一轮复习做好铺垫。高考题、高考模拟题简单化的形式有:设置一定阅读量的材料以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将问答题的作答以填空的形式以考查学生对关键概念的把握;问答题力求一句话的形式;基本图表阅读分析的能力的细化、简单化考查等。
鉴于气象气候在整个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本次考查气象气候部分占50%左右,水文和地质地貌各占25%左右。由于本次考试的跨度较广,试卷中特意针对知识结构进行考查,比例占20分左右,以侦测学生归纳梳理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分数控制上:优秀率相对于期中考预期下调5个点达10%,理由是本次考试跨度较广,又有一些较灵活的题目,要学好是不容易的;及格率相对于期中考预期上调5个点达55%,理由是本次考试考查的内容比期中考行星地球的难度要低;平均分依然控制在60分,这样的话区分度会比较好,也容易观察学生学习习惯方法的的养成情况。
二、考试情况
优秀率只有4.9%,比预期少了将近5个点,反映学生的灵活性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及格率超过预期达到57.3%,平均分在57.76分低于预期,总体基本和预期差不多。
成绩分布呈双峰型,一个峰值区在60~70分段,另一个峰值区在40~50分段,50~60分段的人数较少,学生的分化现象较为明显。
薄弱环节有地理术语的把握、知识结构的梳理习惯和能力方面、气候类型的判断问题、季风的风向记忆问题比较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80分以上的学生把握较好。
三、解决办法和未来教学提示
1、在分析试卷、进行地理环境与差异性的教学、必修二的学习时,对于本次考试暴露的薄弱问题再次加以巩固和梳理。
2、经常提示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的贯彻。比如笔记、复习、练习的强调与检查等。
3、继续强调双基和简单化的灵活性。
2012.01.12
第五篇:高一地理试题:高一地理上册第三章选择题三-文档资料
高一地理试题:高一地理上册第三章选择题三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高中地理,查字典地理网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高一地理试题:高一地理上册第三章选择题三,希望对大家的地理学习有所帮助!高一地理试题:高一地理上册第三章选择题三
8.下图中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地层界线,A、B、C、D四图中能反映该土层剖面的示意图是()解析:据上图可以判断此地岩层中间老、两翼新,是背斜;据等高线判断此地形是山谷。答案:D 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下图是我国华北地区某地1954~2018年气温与降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近年来该地区水旱灾害严重的原因是()A.气温不断上升 B.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C.气温与降水变化不同步 D.降水不断减少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的降水有些年份高于平均值很多,也有许多年份低于平均值很多,降水年际变化大,容易产生旱涝灾害。答案:B 10.根据图中资料可以预测该地区未来一段时间内,气候发展的趋势最有可能是()A.温暖湿润 B.温暖干旱 C.寒冷湿润 D.寒冷干旱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的气温总体上有上升趋势,降水有下降趋势。答案:B 下图表示了我国75E~102E附近范围内高山林线高度随纬度变化的情况。读图完成11~12题。11.我国高山林线的高度()①在30N附近变化最为剧烈 ②在30N以北变化只受温度的影响 ③在30N以南降低是因为地形的影响 ④从高纬到低纬持续上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30N附近林线的高度变化约在2800米到4600米之间,变化最为剧烈。30N以南为喜马拉雅山坡,水、热条件差,所以林线低。由图可知30N以南林线不再持续上升。答案:C 12.沿30N一线地区()①热量条件优越,畜牧业是重要的经济支柱 ②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 ③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具有开拓南亚市场的重要意义 ④煤炭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30N一线为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光照条件好,但热量不足,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水平低,因紧临南亚,所以具有开拓南亚市场的重要意义,本区旅游资源丰富,太阳能、地热能、水能资源丰富,但煤炭资源缺乏。答案:D 经过精心的整理,有关高一地理试题:高一地理上册第三章选择题三的内容已经呈现给大家,祝大家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