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卫生学监测计划2013年
2013年环境卫生学监督监测计划
为保证医院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及使用中的消毒液的消毒效果,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山东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通知》及我院《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等规范和制度,现制定2013年环境卫生学监督监测计划如下:
一、对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督监测,每个重点部门每年一次,制定监督监测计划和轮转表。
二、按计划对重点部门进行采样,采样方法及流程规范,采样后及时送检和汇总,分析监测报告,汇总分析情况向相关科室进行反馈,体现持续质量改进。
三、感控办对重点部门的常规环境卫生学监测进行检查和指导,对微生物检验科的报告进行核查,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四、感控办将监督监测资料汇总,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和反馈。
五、重点部门环境卫生监督监测轮序表
3月:烧伤病房、血液病房、血透室、麻醉科、ICU、感染科
5月:NICU、产房手术室、新生儿监护室、导管室、母婴同室病房 8月:胃镜室、供应室、检验科
10月:口腔科门诊、门诊手术室、急诊输液室
莒南县人民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2013年1月2日
第二篇: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为了有效评价我院消毒设备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合理规范我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一.监测目的
定期对空气、医务人员手、物表、使用中的消毒液等进行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对不符合要求的立即整改,保证消毒效果和灭菌质量,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二.监测范围
全院各科室空气、医务人员手、物表、使用中的消毒灭菌剂、消毒后(灭菌后)物品以及透析液等。
三.监测要求
空气监测:感染高风险部门手术室、产房、母婴同室、导管室、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室、供应室、输血科等每季度进行监测一次;洁净手术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
其他监测:每个科室对医务人员手、物表、使用中的消毒灭菌剂、消毒后(灭菌后)物品等每季度进行监测一次,当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
四.监测时间 一般安排在每个季度中间那个月的中旬,具体时间由院感科与微生物实验室商榷后通知临床科室。
各科室对此项监测工作,要务真求实,避免单纯追求合格率,而进行造假、走形式,对不合格项目要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监测相关资料要妥善保管。此项工作纳入临床科室质量考核系统。
第三篇: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为了规范我院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可比性,特制定本制度:
一、各科室(部门)要按照环境卫生学监测的要求认真开展监测项目,严格遵守规定的监测时限,真实规范采样,完整填写申请单
二、各科室(部门)对每月监测结果要进行效果评价并将资料妥善保管。对不合格项目要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达到不断持续性改进的目的。
三、各科室(部门)对此项监测工作,要务真求实,对不合格项目应如实上报。避免单纯追求合格率,而虚报、闹假、走形式。经核实将按奖罚条例进行重罚。
四、检验科(细菌室)应保证对全院各科室(部门),监测所需合格采样试管、培养皿的供应,并每月做无菌试验。按要求做到培养时限准确、中和剂添加正确、报告结果规范。
五、感染控制科对全院重点科室(部门)的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负责监督、并开展随机抽查采样监测。各科室应积极主动配合。
六、环境卫生学监测报告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监测。
1、每月重点科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供应室无菌区)应对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
2、对普通科室的治疗室、换药室,科室每月监测一次,院感科每季度抽查监测一次。
3、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
4、监测方法见《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0—1995)(1)Ⅰ类环境卫生学标准(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空气≤10cfu/m3,物体表面≤5cfu/ cm2,医务人员的手≤5cfu/ cm2。
(2)Ⅱ类环境:(普通手术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室、重症监护室)空气≤200 cfu/m3,物体表面≤5cfu/ cm2,医务人员的手≤5cfu/ cm2。
(3)Ⅲ类环境:(治疗室、换药室、供应室清洁区、急救抢救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空气≤500 cfu/m3,物体表面≤10cfu/ cm2,医务人员的手≤10cfu/ cm2。
(4)Ⅳ类环境:(传染科及病房)物体表面≤15cfu/ cm2,医务人员的手≤15cfu/ cm2。
以上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第四篇: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计划
广饶县人民医院2014年医院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计划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版)》、《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的有关具体要求,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监控效率,保证医疗安全,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2014年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计划。
一、监测目的定期对空气、医务人员手、物表、使用中的消毒及灭菌剂、消毒后(灭菌后)物品及内镜等进行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对不符合要求的立即整改,保证消毒效果和灭菌质量,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二、监测范围
全院各科室空气、物表及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及灭菌剂、透析液、消毒后(灭菌后)物品及内镜的监测。为保证紫外线空气消毒效果,对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
三、监测要求
各科室负责采样前的清洁消毒等准备工作,检验科负责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院感科负责制定监测计划、监督与指导;重点科室按照已下发的《广饶县人民医院重点科室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表》,由科室的院感专职人员完成采样工作。其它临床科室通常情况下不再进行常规监测,当可能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时,要及时监测;院感科专职人员每月对全院科室进行抽检。如有不合格项须一周内进行整改并重新监测,仍不合格的,立即书面报告院感科,由院感科组织相关专家查找原因,每次整改、监测要有相关记录。
四、监测计划
1、院感科抽查计划:每月随机对监测项目抽查,对抽查中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查。
2、普通病房及门诊等应用紫外线消毒的科室,定于5月、11月进行紫外线强度监测。
3、重点科室监测计划。
第五篇: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标准
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标准
一、空气
1、产房、新生儿室、分院手术室、妇科与外科的小手术室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
2、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供应室、急诊室、检验科、各类普通病室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二、手消毒效果监测
1、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 cm2。
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三、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的监测
1、手术室、普通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2、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供应室、急诊室、检验科、各类普通病室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 cfu/ cm2
四、灭菌物品(包括宫腔镜室自行灭菌的宫腔镜)的监测:未检出任何微生物为合格。
五、消毒、灭菌剂的监测
1、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戊二醛):无菌生长。
2、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
六、消毒后物品(如雾化管道、呼吸机管道等):细菌总数≤20cfu/件,并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
七、紫外线灯管辐照度值的测定:使用中紫外线灯照射强度≥70μW/cm2为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