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大纲

时间:2019-05-12 06:54: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大纲》。

第一篇:《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大纲

《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环境卫生学(独立设课)

课程编码:100252702

3课程类别:专业课

所属学科:预防医学

实验总学时:40

二、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

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2002年制定的《环境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在培养实验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环境卫生学》课程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学科,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实验教学着重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的同时掌握环境卫生学常规实验项目的检验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理论教学的补充以及重要环节。

四、本课程实验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1、通过实验掌握理论教学涉及到的常规指标的检验过程。

2、掌握实验项目的原理、检验方法。

3、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

4、掌握各种实验项目分析的灵敏度及结果的数据处理。

5、通过实验可加深理论课的学习。

五、学时、教学文件及教学形式

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90学时,其中实验为40学时,占总学时的44%。教学文件:《环境卫生学实习指导》(陈学敏主编),实验报告学生自拟。教学形式:本课程实验主要为验证性实验,辅之以综合性实验。学生实验前 预习实习指导,指导教师概述实验基本原理和方法及仪器使用等,并作针对性指导,具体实验步骤和检测数据处理以及课堂作业和讨论由学生自行完成。

六、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10%,对缺实验成绩者,本课程不予通过。

七、实验项目、适用专业及学时分配

教学大纲编写者:隋春生叶 琳 二○○二年十二月十二日

《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项目

1.课程名称:环境卫生学(独立设课)2.课程编码:1002527023 3.开课学期:春季4.开课单位:环境卫生学实验室 5.实验依据:专业自编教学大纲6.成绩考核:考试 7.实验项目的内容及要求:

编写者:隋春生叶琳

二○○二年十二月十二日

第二篇:《卫生学》教学大纲

《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Hygiene)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

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56(40/16)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4/3 学分:3分

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教 学 内 容 与 学 时 安 排 表

章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绪论 人和环境 生活环境与健康 食物与健康 生产环境与健康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预防保健策略 社区卫生服务 医学统计基本内容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秩和检验 直线相关与回归 医学科研设计

内 容

总课时 2 3 3 9 11 0(自学)0(自学)0(自学)2 12 7 0.5 3 4

理论课时 3 3 6 8

7.5 4 0.5 2 2

实践课时

0 0 0 3 3

0 4 3 0 1 2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医学生获得卫生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牢固地树立“预防为主”和“人群健康”的观点,深刻认识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了解和掌握主要环境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和卫生评价的方法,通过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来预防疾病、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同时,通过卫生学中医学统计方法部分的教学,使学生具有基本的分析和处理科研资料的能力。

教学基本要求

① 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以“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为目标,使学生掌握环境与健康关系,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掌握三级预防的策略,掌握预防疾病的技能,并能自觉地运用到临床服务中,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

② 掌握医学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概念。掌握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掌握医学科研中统计设计的原则,及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法,并能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科研工作中一些常见的统计学问题。熟悉统计软件SPSS的使用,熟悉如何建立数据文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及其对结果的正确解释。③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教学使用计算器及电脑操作相结合。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临床医学的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本课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计算机、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诊断学。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卫生学》人卫第七版,仲来福主编 参考书:

《卫生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配套第七版教材)仲来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临床预防医学》主编 傅华 叶葶葶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5版)金泰廙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5版)吴坤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环境卫生学》(第5版)杨克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卫生统计学》主编 杨树勤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医学统计学》主编 孙振球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医学统计学》主编 倪宗赞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SPSS 11统计分析教程》主编 张文彤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1)课程成绩 = 80~90%期末成绩+10~20%平时成绩。

(2)课程结束后,由学校教务处统一组织理论考试,实行考教分离。命题范围:在每份试卷中85%以上为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内容,大纲中要求熟悉或了解的内容不超过15%。考试内容并不局限于理论课内容。

2(3)考试题型:

一、客观题(填答题卡。每题1分,共90分)

1、判断题:20分

2、最佳选择题:60分 [注:仁济班:70分]

3、多项选择题:10分 [注:仁济班:0分]

二、应用分析题(共2题,每题5分,共10分)

(4)平时成绩的评定依据:实验课的作业成绩。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序号 1 2 3 4 5 内容

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相关与回归、实验设计 营养评价 职业中毒案例分析

课时 4 3 3 3 3

二、教学内容纲要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卫生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意义,健康概念,三级预防策略,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与基本内容,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特点、工作内容及实施。

(二)了解:卫生学的发展简史,卫生学的内容组成,学习卫生学的目的和要求。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卫生学的概念和战略地位,卫生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意义,健康概念及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三级预防策略。

(二)一般介绍或自学:卫生学的发展简史,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与基本内容,社区卫生服务的概述及实施,卫生学内容组成,学习卫生学的目的和要求。

第一章 人和环境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环境污染的概念,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和分类,常见的环境污染物;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迁移,环境的自净作用;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环境污染对机体健康 3 的损害;公害病的概念;影响环境污染健康损害程度的主要因素。

(二)了解:环境的概念,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人类和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生态平衡的概念,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致病因素的健康效应;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公害病,职业病,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环境污染的来源;常见的环境污染物;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迁移和自净;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影响环境污染健康损害程度的主要因素。

(二)一般介绍或自学:环境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的概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污染的防治。

第二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空气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大气污染的来源;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直接危害,间接危害);大气中几种常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光化学烟雾多环芳烃)对健康的影响;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及主要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

(二)了解:空气的卫生学特征;空气的物理性状(太阳辐射,空气离子,气象因素和微小气候)及其卫生学意义;室内空气污染的卫生评价。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大气污染的来源;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光化学烟雾多环芳烃);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及主要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大气卫生标准。

(二)一般介绍或自学:空气的卫生学特征;空气的物理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室内空气污染的卫生评价;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

第二节 水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水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水的生物性污染与介水传染病,水体汞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危害,水的净化和消毒的意义;饮水氯化消毒法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二)了解:水的卫生学意义;各种天然水源的卫生学特征;水体铬、氰化物、酚、多氯联苯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水源的选择和卫生防护原则;水的净化的原理和影响因素;饮水的其它消毒法。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我国现行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汞污染对健康的影响;饮水的氯化消毒法。

(二)一般介绍或自学:水的卫生学意义;水源的种类和卫生学特征;饮水的净化及其它消毒法。

第三节

地质环境和土壤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化学性地方病的概念;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克汀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地方性氟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土壤污染的特点;土壤镉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二)了解:地质环境和疾病的关系;我国常见的化学性地方病;土壤污染的来源;土壤的卫生防护原则。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地质环境与疾病的关系;碘缺乏病和地方性氟病;土壤污染的特点;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重金属镉污染)。

(二)一般介绍或自学:地方性砷中毒和克山病;土壤污染的来源;土壤的卫生防护原则。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

第一节

营养素和热能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营养与营养素的概念,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内容及意义;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常用指标及意义;必需脂肪酸和膳食纤维的种类及生理功能;人体的能量消耗;各类矿物质(钙、铁、锌)和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缺乏或过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食物来源。

(二)了解: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生理功能、主要食物来源、供给量;热能供给量、来源及适宜比例;各类维生素的理化性质、机体维生素营养状况评价;各种矿物质 和维生素供给量。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蛋白质的营养学评价;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氨基酸模式,必需脂肪酸和膳食纤维的种类及生理功能;人体的能量消耗;各类矿物质和维生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症或过多症、食物来源及影响吸收的主要因素。

(二)一般介绍或自学: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脂肪及必需脂肪酸的消化;碳水化合物生理功能、分类及营养价值;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供给量。

第二节

合理营养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合理营养的概念及其基本要求。膳食调查及其评价。

(二)了解:几类常见食物的营养价值,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合理膳食的基本要求,膳食调查及其评价。

(二)一般介绍或自学:几类常见食物的营养价值,膳食调查及其评价,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目前我国人群膳食结构状况及改善措施。

第四节

营养与疾病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蛋白质一热能营养不良的病因、临床表现、膳食防治原则。肥胖病、糖尿病的病因、膳食防治原则。

(二)了解:心血管疾病、肿瘤的病因及膳食防治原则。

二.教学内容:

(二)一般介绍或自学:蛋白质一热能营养不良的病因、临床表现、膳食防治,肥胖症的病因、肥胖的判断标准、健康危害和膳食防治。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的发病危险因素、膳食防治原则。

第六节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食物中毒的的定义、特征与分类;常见的食物中毒的诊断及预防。

(二)了解:食源性疾病的概念,食源性疾病的三个基本特征。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食物中毒的定义、特征、分类;常见的几种细菌性食物中毒(沙门菌属食物中毒、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肉毒毒素食物中毒)的病原体、好发食品、临床特点、处理原则与预防;非细菌性食物中毒(河豚鱼中毒、毒蕈中毒,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特征及救治原则。

(二)一般介绍或自学:食源性疾病的概念与基本特征,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原则。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职业病的定义、特点、诊断及处理原则;工作有关疾病定义及特点;职业病预防与控制原则;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内容及常见职业健康检查的目的。

(二)了解:职业性有害因素来源和分类;职业性损害类型。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职业病的定义、特点、诊断及处理原则;工作有关疾病定义及特点;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疾病的区别。职业病的预防与控制,着重职业健康检查的常见类型和目的。

(二)一般介绍或自学:职业性有害因素来源和分类,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致病条件,职业性损害类型。

第二节 生产性毒物和职业中毒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常见的职业性毒物(铅、汞、苯、苯的氨基和硝基类化合物,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主要的接触作业、具有卫生学意义的理化特性、毒理、中毒的临床表现、急救与治疗措施。

(二)了解:生产性毒物存在形态及与接触吸收途径关系。职业接触限值概念及具体指标(MAC,PC-TWA,PC-STEL)。常见农药种类(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理化特性、毒理、临床特点及急救措施;农药中毒的预防措施。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生产性毒物存在形态及与接触吸收途径关系。铅、汞、苯、苯的氨基和 硝基类化合物、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CO、H2S、HCN)的主要接触作业、具有卫生学意义的理化特性、毒理、中毒的临床表现、急救与治疗措施。

(二)一般介绍或自学:职业接触限值概念及具体指标(MAC,PC-TWA,PC-STEL)。苯的同系物(甲苯、二甲苯)的毒理特点。常见农药种类(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理化特性、毒理、临床特点及急救措施;农药中毒的预防措施。

第三节 生产性粉尘与职业性肺部疾患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生产性粉尘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生产性粉尘对机体健康的影响,粉尘危害的防制措施;矽尘作业及影响矽肺发病因素、矽肺病理及主要的发病机制学说、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与处理;硅酸盐肺(主要是石棉肺)的特点。

(二)了解:生产性粉尘来源及分类;职业性肺部疾患发病情况;煤工尘肺特点;有机粉尘所致肺部疾患。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其卫生学意义,粉尘在呼吸道的阻留和清除,粉尘对人体的致病作用,尘肺的定义及分类,综合防尘措施。矽肺发病情况,矽尘作业及影响矽肺发病因素,矽肺病理及主要的发病机制学说,主要临床表现(着重X线胸片表现、并发症),尘肺病诊断依据及标准,抗矽治疗及处理原则。硅酸盐肺(主要是石棉肺)的特点。

(二)一般介绍或自学:生产性粉尘的来源与分类。煤工尘肺特点;有机粉尘所致肺部疾患。

第四节 物理因素及其危害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高温作业对人体的影响、中暑的类型及防暑降温措施;噪声与震动对人体的危害及影响因素。

(二)了解:常见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及防护措施。

二.教学内容:

自学:高温作业气象条件、特点及类型,高温作业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热适应及中暑,防暑降温措施。噪声与震动基本概念、对人体的危害及影响因素,减震防噪措施。常见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及防护措施。

第八章 医学统计基本内容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医学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资料的类型,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统计表与统计图制作的基本要求,常用统计图(条图、百分条图、圆图、线图、半对数线图、散点图、直方图)意义、适用的资料及绘制要点。

(二)了解:医学统计的意义; 学习统计学应注意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医学统计的基本概念:同质和变异、总体与样本、参数和统计量、抽样误差、概率;统计资料的类型。

(二)一般介绍: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统计表与统计图;学习统计学应注意的问题。

第九章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常用的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指标的意义、适用条件及计算;正态分布的特征及正态曲线下面积分布规律,参考值范围估计。均数的抽样误差的概念,标准误的意义与计算;t分布的特征和图形;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t检验的用途、应用条件,单样本资料、配对资料和成组资料的t检验;假设检验应注意的问题。方差分析的用途、应用条件、基本思想,单因素方差分析法。

(二)了解:频数分布表及其编制,制定参考值的基本步骤;u检验的用途、应用条件及检验统计量的计算;两因素方差分析,多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的描述;正态分布及其应用。均数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t分布与总体均数的估计。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与一般步骤,t检验,假设检验应注意的问题,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单因素方差分析法。

(二)一般介绍:频数分布表及其编制,制定参考值的基本步骤;u检验,两因素方差分析,多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方差齐性检验。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

第十章 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常用相对数(率、构成比、相对比)的意义与计算,应用相对数时的注意事项;率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总体率的估计,率的u检验,X检验。9

(二)了解:率的标准化法的意义与基本思想。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常用相对数,应用相对数时的注意事项;率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总体率的区间估计,率u检验。X检验的用途,四格表资料、配对四格表资料、行×列表资料的X检验检验统计量的计算及公式的应用条件。

(二)一般介绍或自学:率的标准化法的意义与基本思想。率的抽样分布及正态近似的条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X检验。

22第十一章 秩和检验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秩和检验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二)了解:配对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两样本比较及多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的步骤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非参数统计法的概念,秩和检验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二)一般介绍或自学:配对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两样本比较及多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的步骤和方法,多个样本间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

第十二章 直线相关与回归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直线相关和直线回归的用途、应用条件,相关系数的意义、计算,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直线回归方程的一般表达式,回归系数的意义、计算,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直线相关和直线回归的联系与区别。

(二)了解:等级相关分析适用的资料类型,等级相关系数的意义与计算。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直线相关、直线回归的意义、用途、应用条件。直线相关分析的基本步骤,相关系数的意义、计算,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直线回归方程的建立,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直线回归图示法(回归线)。

(二)一般介绍或自学::等级相关分析应用条件,回归和相关分析的应用注意事项,回归和相关分析的区别与联系。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

第十三章 医学科研设计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医学科研设计的类型、特点、基本原则,常见的对照形式及其特点,确定样本含量时应具备的条件,实验设计三个基本要素的确立,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完全随机设计、配对设计)。

(二)了解:实验设计的意义;常用的样本含量估计方法;常用的其他实验设计方法(配伍组设计、交叉设计、盲法设计)。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均衡原则、随机原则、重复原则。实验设计的特点、分类,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和实验效应。常用的几种对照形式(空白对照,安慰对照,实验对照,标准对照,自身对照);确定样本含量的意义,确定样本含量的条件;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完全随机设计、配对设计)。

(二)一般介绍或自学:实验设计的意义;常用的样本含量估计方法;常用的其他实验设计方法(配伍组设计、交叉设计、盲法设计)。

第三篇:环境卫生学实验口试考核

环卫口试考核

一、大气污染源类型有哪些?

大气污染源可分为点源、面源、线源三种类型。

二、大气污染状况的监测主要考虑那些问题?

采样点的选择、采样时间、监测指标、采样记录、监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三、大气点源污染采样如何布点?

一般以污染物为中心,在其周围不同方位和不同距离的地点设置采样点,只要依据工厂的规模、有害物质的排放量和排放高度、当地风向频率和具体地形,并参考烟波扩散范围、污染源与周围住宅的距离和植物生长情况来布置采样点。可选用的布点方式有三种:

四周布点:以污染源为中心,划8个方位,在不同距离的同心圆上布点,并在更元的距离或其他方位设置对照点。

扇形布点:在污染源常年或季节主导方向的下风侧,划3—5个方位,在不同距离上设置采样点,在上风侧适当距离设置对照点。

捕捉烟波布点:随烟波变动的方向,在烟波下方不同距离采样,同时在上风侧适当距离设置对照点。此方法采样点不固定,随烟波方向变动,可以每半天确定一次烟波方向。

四、大气面源污染采样如何布点? 采样点的设置通常有三种方法:

按城市功能分区布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布点,每个类型的区域一般设置2—3个采样点,应设置清洁对照点

几何状布点:将整个监测区划分为若干个方形或三角形小格,在交叉点和小格内布点

根据污染源和人口分布以及城市地形地貌等因素设置采样点。

五、大气线源采样点的采样如何布点?

针对道路交通污染的采样点,其采样设备采样口离地面的高度应在2—5米范围内,距道路边缘距离不得超过20米。

六、大气污染日平均浓度的测定有何要求?

采样时间应结合气象条件的变化特征,加量在污染物出现高、中、低浓度的时间内采集。

日平均浓度的测定,每日至少有20个1小时浓度平均值或采样时间,这样测定的结果能较好的反映大气污染的实际情况。如果条件不允许,每天也至少应采样3次,包括大气稳定的夜间、不稳定的中午和中等稳定的早晨或黄昏。

七、大气污染年平均浓度的测定有何要求?

如计算年平均浓度,每年至少也有324个日平均浓度值,每月至少有27个日平均浓度值(2月至少有25个日平均浓度值),每天的采样时间与测定日平均浓度时相同。

八、大气污染一次最大浓度的测定有何要求?

一次最大浓度应在污染最严重时采样,即在生产负荷最大,气象条件最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时,在污染源的下风侧采样。当风向改变时应停止采样,采样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

九、室内采样点的数量布局依据是什么?

为了客观反映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水平,采样点的数量应根据调查室内(住宅或办公建筑物)面积大小和现场情况而确定。采样点确定的基本原则:

室内面积小于50平方米的房间,设1—3个采样点 室内面积在50—100平方米的房间,设3—5个采样点 室内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的房间,至少设5个采样点

十、室内空气采样时,如何设置采样点的分布?

采样点设在房间的对角线上或呈梅花式均匀分布,且应避开通风口,距墙壁的距离应大于0.5米。

十一、室内空气采样点的高度应如何设置?

原则上与人的呼吸带高度相一致。相对高度在0.5—1.5米之间。

十二、采样时间和频率应遵守哪些要求? 年平均浓度:至少采样3个月 日平均浓度:至少采样18个小时 8小时平均浓度:至少采样6小时 1小时平均浓度:至少采样45分钟

特别注意,在采样时应包括通风最差的时间段。

十三、室内空气检测指标有哪些种类?

检测指标:根据住宅、办公续航所的地理位置、建筑与装饰装修使用的材料,以及生活习惯等因素,确定检测指标。常见的检测指标:

物理指标:湿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新风量等

污染指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苯、TVOCs(挥发性有害气体)、菌落总数、氡222Rn等

特殊污染指标:在燃煤污染型砷、氟中毒病区,应检测空气中的砷、氟含量。

十四、室内空气污染检验方法有哪些? 见书上324页表格

十五、用筛选法采集室内空气样品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根据污染物在室内空气中存在状态和特点,选用合适的采样方法,如筛选法采样:采样前关闭门窗12小时,采样时关闭门窗,至少采样45分钟。当采用筛选法采样达不到本标准要求时,必须采用累积法采样,即按照年平均、日平均、8小时平均值的要求采样。具体采样方法应按各个污染物检验方法中规定的方法和操作步骤进行。

十六、对于土壤点源污染和面源进行采样时应如何设置采样点? 土壤监测时,采样点的分布应根据污染特点决定。点源污染时应以污染源为中心向周围不同方向布设采样点。面源污染时,则可将整个调查区划分为若干个等面积的方格,每个方格内采一个土样。

十七、采集土壤标本时如何确定采样数量?

详细调查时可以2.5—25公顷设一个采样点,粗略调查时可以1000公顷设一个点

十八、采集土壤样品时,采样的深度如何确定?

采样深度根据调查目的而不同,表层采样可取0—20cm深的土样,用金属采样筒打入土内采样。采样深度为1.0cm,用土钻采样。

第四篇:《学前卫生学》教学大纲

《学前卫生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研究学前儿童的机体与其生活和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措施的制定。

通过学习《学前卫生学》,学生应全面掌握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及基本急救措施,熟悉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系统了解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能够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切实作到维护和增进儿童的健康。

二、教学方法

本课程60学时,教材选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万钫编著的《学前卫生学》。

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情景模拟操作、自学的方式进行教学。

对于解剖生理部分,建议教师利用挂图、模型、幻灯、动画等方法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在学习病儿护理技能和意外事故急救处理时,要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采用情景模拟手段,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能真正掌握护理和意外事故急救处理技能。

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本课程安排有课程实习,可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实习,并要求写出实习报告。

三、教学内容、要求和课时安排

绪 论(2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和方法。

教学重点: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学难点: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的具体内容:

一.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

二.学前卫生学的研究任务

三.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内容

四.学前卫生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生理基础(16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人体的解剖生理结构和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掌握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了解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教学重点: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及生长发育的规律。

教学难点: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小儿的生理特点

一.动作的执行者——运动系统

二.气体交换站——呼吸系统

三.循环不已的运输流——循环系统

四.食品加工管道——消化系统

五.泌尿、输尿、贮尿、排尿——泌尿系统

六.身兼数职的皮肤

七.人体内的“化学信使”——内分泌系统

八.人体的防御机构——免疫系统

九.眼睛——视觉器官

十.耳——听觉器官

十一.人体的司令部——神经系统

十二.幼稚的生殖系统

第二节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一.降生的瞬间

二.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三.新生儿的本能

四.新生儿的感觉

第三节 生长发育

一.胎儿的发育

二.小儿的生长发育

第二章 儿童营养(10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六大营养素的营养意义及来源,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及利用;了解加强孕期营养和提倡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了解幼儿的膳食特点和安排幼儿膳食的原则;理解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意义

教学重点:六大营养素的营养意义及来源;幼儿的膳食特点和安排幼儿膳食的原则。

教学难点:六大营养素的营养意义及来源;安排幼儿膳食的原则。

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营养基础知识

一.营养素

二.能量

三.蛋白质

四. 脂类

五.碳水化合物

六.常量元素

七.微量元素

八.维生素

九.水

第二节 孕期营养

一.孕期营养的重要性

二.孕期营养与胎儿脑的发育

三.孕期合理营养

四.不同妊娠时期的营养需要

第三节 婴儿喂养

一.提倡母乳喂养

二.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

三.添加辅助食品

第四节 幼儿膳食

一.合理安排幼儿膳食

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简介

第三章 预防常见病(10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预防出生缺陷和新生儿疾病的重要性及措施;掌握婴幼儿患病的基本表现,熟悉学前儿童常见病的种类、病因、症状,懂得初步的护理和预防知识;掌握患儿的基本护理技能和急救术。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常见病的种类、病因、症状、护理和预防及急救术。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常见病的种类、病因、症状、护理和预防及急救术。

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预防出生缺陷

一. 出生缺陷的严重性

二. 优生措施应从婚前和孕前开始

三.重视孕早期的保健

四.孕期自我监护

第二节 预防新生儿疾病

一.新生儿护理

二.抚触是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三.预防意外

四.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现象

五.新生儿疾病

第三节 预防婴幼儿常见病

一.早发现疾病

二.婴幼儿常见病

第四节 常用护理技术及急救术

一.常用护理技术

二.急救技术

第四章 预防传染病和寄生虫病(6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有关免疫和预防接种的基本知识,了解计划免疫的程序;掌握有关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传染病的特性、流行环节及预防措施;熟悉幼儿常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病因、症状和护理技术。

教学重点:计划免疫的程序;有关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传染病的特性、流行环节及预防措施;幼儿常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病因、症状和护理技术。

教学难点: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和幼儿常见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病因、症状及护理技术。

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一.有关免疫的基础知识

二.计划免疫

第二节 传染病概述

一.有关传染病的基础知识

二.灾后防疫

第三节 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一.婴幼儿常见传染病

二.婴幼儿常见寄生虫病

第五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评价(10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健康概念的涵义,理解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各种因素的性质和作用,明确健康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掌握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测量与评价方法,学会幼儿健康检查;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其影响因素,了解紧张状态对学前儿童的身心适应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减缓和消除紧张的措施,能够对学前儿童中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和心身疾病进行有效的化解和治疗。

教学重点: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各种因素;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测量与评价方法;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其影响因素;学前儿童中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和心身疾病的咨询与治疗。

教学难点:健康的整体观;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测量与评价方法;学前儿童中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和心身疾病的咨询与治疗。

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健康教育

一.有关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三.幼儿健康教育

第二节 健康评价

一.生长发育评价

二.健康检查

第三节 婴幼儿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概述

二.婴幼儿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

三.婴幼儿常见的心身疾病

第六章 集体儿童保健(6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的意义、任务和职责;掌握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的内容,学会制订合理的幼儿生活日程和集体儿童膳食计划,预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维护幼儿身体的健康。

教学重点:托幼园所健康检查的内容与方法;幼儿生活日程和集体儿童膳食计划的制订;食品卫生和环境、设备卫生的维护,预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

教学难点:幼儿生活日程和集体儿童膳食计划的制订;食品卫生和环境、设备卫生的维护。

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托幼园所保健的意义和任务

一.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的意义

二.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的任务

三.保健室的职责

第二节 托幼园所保健的主要内容

一.健康检查

二.制订合理的生活日程

三.提供合理的膳食

四.建立体格锻炼制度

五.传染病管理

六.安全措施

七.建筑设备卫生

四、考核

1.考试依据及其有关说明

考试依据本大纲和教材,目的在于了解考生对本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特别着重考察考生将所学的理论运用于保教实践的能力。

2.考核方式、分制

①到幼儿园实习、见习后,要求写出报告,以百分制评分,占学科总成绩的30%。

②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占学科总成绩的70%。

第五篇:环境卫生学填空题

填空题

1.生活饮用水常规检验项目分为四组,即__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_指标、_毒理学_____指标、____细菌学__指标以及___放射性___指标。

2.水源选择的原则有:__水量充足____、__水质良好____、__便于防护____、__技术经济合理_。

3.地表水取水设备的主要类型有:岸边式;河床式;缆车式

4.生活饮用水的净化处理方式有__常规净化____、_深度净化_____、_特殊净化_三种。

5.常规净化工艺过程包括__混凝沉淀____—___过滤___—_消毒_____。

6.滤池工作可分为三期,即__成熟期____、_过滤期_____和_清洗期_____。

7.影响饮用水消毒效果的因素有:_加氯量和接触时间___、水温______、_PH值_____、_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__。

8.深层净化方式有__分散式____和_集中式_____。

10.目前我国用于饮用水消毒的方法主要有__氯化消毒____、二氧化氯消毒______、_紫外线消毒_____和__臭氧消毒____。.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环境卫生学研究核心内容是(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机体与环境之间最本质的辩证关系表现为(机体的新陈代谢).由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化学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其理化性状保持不变的是(一次污染物).在人为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环境称为(次生环境).人类不仅能适应自然环境,而且还能(改造自然环境).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天然形成、并且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称为(原生环境)9.环境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物理性、化学性 和生物性三类。

1.土壤是由___固相___、__液相____和___气相___物质组成。

2.土壤_颗粒_____越小,孔隙也越小,其孔隙总容积就越大,容水量也越大。土壤__腐殖质____多,其容水量也大。

3.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有:__生活污染____、工业和交通污染______和__农业污染____。

4.土壤污染物种类繁多,主要有三大类,即__化学性污染物____、_生物性污染物_____和__放射性污染物____。

5.各种污染物污染土壤的方式有三种:_气型污染_、_水型污染__、_固体废弃物型污染_____。

7.目前常见的几类“环保型”厕所有__循环水型____、__微生物型____、__免水冲型____等。

8.进入土壤中的化学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的转归表现为化学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__转化____、降解______、___残留

1.按环境是否受过人类活动的影响,可分为__原生环境____和__次生环境____;按环境要素的属性,可分为__自然环境____和__社会环境____;在我国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以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性质和特点把环境分为_生活环境_____和__生态环境____。

2.生态系统的生物,可按照其发挥的作用和地位分为_生产者_____、__消费者____和_分解者_____。

3.肿瘤发展的整个过程通常分为_引发_____、_促长_____和__进展____三个主要阶段。

4.在暴露测量中,被检测的剂量有三种,_外剂量_____、_内剂量_____和___生物有效剂量___。

5.1989年美国国家科学院(NAS)将生物标志分为_暴露生物标准_____、_效应生物标志_____和_易感生物标志_____。

1.从1987年到2000年,世界各国的住宅观念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______、______和______。

2.室内小气候主要是由_气温_____、____气湿__、_气流_____和__热辐射_这四个气象因素组成。

3.在评价小气候时,不能仅以气温等1—2个因素来做出全面的评价,必须采用包括__化学性____、___生物性___、___放射性

___和__物理性____四种因素的综合指标来评价。;

5.办公场所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很多,按其属性可分为_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放射性污染物四大类。

1.地球上的天然水资源分为__降水____、地表水______和__地下水____三类。

2.地表水按水源特征可分为__封闭型____和__开放型____两大类。

4.水的硬度一般分为碳酸盐硬度(钙、镁的重碳酸盐和碳酸盐)和非碳酸盐硬度(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等)。也可分为_暂时硬度_和_永久硬度_。

1.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流行特征:_明显的地区性分布_____、_与环境中元素水平相关_____。

2.影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流行的因素:_营养条件_____、_生活习惯_____、__多种元素的联合作用____。

3.影响碘缺乏病流行的因素:_自然地理_____、_水碘含量_____、__协同作用____、__经济状况____、_营养不良_____。

下载《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环境卫生学论文

    浅析解决环境卫生问 题的方法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别: 指导老师: 【摘要】 城市的形成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城市发展的规模和文明程度是由城市的历史决定的。城市规模不同......

    中职幼儿卫生学教学大纲范文合集

    幼儿卫生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二、先修课程:无 三、学时:68学时(其中活动课10学时) 四、课程概述 《幼儿我是想》是研究保护和增进幼儿儿童身心健康的一门科学,《......

    职业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实验课程整合初探

    职业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实验课程整合初探 【摘 要】在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将《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与《环境卫生学》的实验课程进行整合,通过合并重复实验项目,开设综合设计......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大纲DOC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五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303020 课程名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英文名称:nutrition and food hygiene 课程性质:专业课 总 学 时:8......

    环境卫生学习题2

    一、名词解释 1.环境(environment):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由多种环境介质和环境因素组成。 2.生物圈(biosphere):是由生物生存......

    建筑环境卫生学概论

    建筑环境卫生学概论 建筑卫生学,系从医学和卫生学的观点出发,将有关医学、卫生学研究成果运用于建筑设计的各个阶段,从而使最终完成的建筑环境能达到符合相应的医学、卫生学要......

    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五篇模版]

    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 健康:  健康危险因素及其意义:  空气离子化  逆温:  初级卫生保健:  三级预防:  剂量反应关系:  环境:  自然环境:  社会环境:  生物圈:  环境污染:  生态系统:  食......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为了有效评价我院消毒设备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