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14:46: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第一篇: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阶段性探索与思考

2007年下学期研究性学习课题总结尖山中学陈广军

《历史课程标准》(后简称《标准》)指出:“历史课程应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①。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如何实践《标准》提出的这些基本理念,强调社会实践呢?研究性学习正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最好形式,它是“社会实践活动”的核心,它要求学生从生活世界中自主选择主题进行主动探究;要求教师从“学生为本”的思想出发,重新审视、定位我们的历史教学,摒弃传统的“接受教育”,创立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教学模式。本文就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常用模式、步骤、教师角色定位作一些粗浅的阐述。

一、研究性学习在历史学科中的研究现状

研究性学习课题是我们政史地组的一个关于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历史学科来讲,这在本学校来讲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我在从事这方面研究中还处于摸索阶段,起初在刚刚涉及此课题时,我还处于旧教材教学当中,因此对我来说,客观条件还不够成熟,但新课程理念的在全国上下已全面推广开来,这就促使我们教师必定要提前洗脑,1、力争做到旧教材,新教法。这是我的研究的起始阶段,因为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这种方法还完全陌生,甚至全然不知,我就得用学生还没进入新课程学习的时机,对学习进行研究性学习素质培养,例如在旧教材中寻找研究点,如;“一战”与“二战”的异同,对张学良的研究,抗战后对中国光明前途的设想等等,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表述与交流的能力、研究与探索的能力。这阶段积累了大量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培养了学生独立研究的意识和能力,为研究性学习全面铺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新教材、新理念,从实际出发,从兴趣入手,全面铺开研究性学习在历史学科中的研究与探索,这实质是研究性学习研究的实质阶段,也是核心部分。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个人研究或合作研究的方式就自己确定的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在这过程中,制定一个详细、严密、通盘的计划非常重要。计划应包括课题实施的目标、方式、步骤、用时与进度、所要查找的资料或考察的对象、结题形式、经费预算及注意事项等等。课题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合作研究方式,所以,计划必须由全组人员共同讨论拟订。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西部大开发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从历史视角看西部开发”这一课题为例,其学习目标可以分为(1)中华文明的发祥地。(2)帝国主义蚕食地。(3)红色政权的所在地。(4)改革开放新天地四个方面。其学习方案可包括(1)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拟订调查提纲;(2)采取查阅资料、采访革命老人、专家讲座等形式进行研究学习;(3)按组完成调查报告;(4)全组交流,最后完成结题报告。通过这一活动过程,对我国“西部”这一知识点从政治、历史、经济、地理、文化、科技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探索了西部历史给后人的启示,更为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自学能力、合作精神,达到了研究性学习的目的3、总结交流

这是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阶段。总结的方式多种多样,小论文、成果展示、报告会、创作宣传板、投稿、送政府有关部门等都是常用的方式。再以我指导的“想象北京人的一天的”课题研究为例,通过各个小组展示研究成果,最后以调查报告的形式结题。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感受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反思活动过程的疏漏与不足,大大激发了他们继续进行探索与创造的欲望,实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性学习在我校历史学科中研究实施方案简介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历史课题或以历史为主导涉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以及在活动课中利用一定的学时对历史系列知识综合运用、历史学科能力综合培养的学科内综合性专题的研究②。根据新《标准》和本人的实践体会看,历史研究性学习分以下两种方案进行:

(一)研究性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基本素质的形成。

首先,是培养学生掌握研究学习的基本步骤,如:通读教材、确定课题、总结交流、反思所得等,1、通读教材

这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往往在通读的过程中确定主题。通读方式各异,一般可采用朗诵、表演、图片展示等。通过通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

2、确定课题

这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第二步,也是重要阶段,一般依据以下几方面因素来确定: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课题研究的价值等。当然,实施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如自然条件与人文环境等也应作为一个因素进行适当的考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侧重于一个方面作为研究方向,确立学习课题。如历史新《标准》二—

(六)经济和社会生活,可以以调查活动的方式来学习;;标准四—

(五)世界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等可采用研究性阅读资料的方式进行学习等等。

3、总结交流

这是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阶段。总结的方式多种多样,小论文、成果展示、报告会、创作宣传板、投稿、送政府有关部门等都是常用的方式。再以我指导的“白马湖水质污染调查”的课题研究为例,通过各个小组展示研究成果,最后以调查报告的形式结题。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感受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反思活动过程的疏漏与不足,大大激发了他们继续进行探索与创造的欲望,实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

4、反思所得,这是研究性学习的内化阶段,学生通过反思自己在研究性学习主题学习活动中所得,所感,所悟,进行自己反省,总结经验与不足,促进自己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真正达到自己独立学习的目的,这也是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目的所在。

(二)真正授之学生以“渔”教会学生独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常用方法,绝大部分学生都有研究、发现、探索的欲望。只是不知道实现这一欲望的具体手段,经常不知从何下手,以致走了很多的弯路,以至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会学生几种独立研究学习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我做了以下几种方法

尝试;

1、讨论式:这是历史研究性学习在课堂中常用的方法,往往适用

于课文的重点、难点或新课结束时,以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得出结论,发展创新性思维。如我们在学习“古代埃及文化”这一内容时,对金字塔奇特的建筑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又如对“岳飞”这一目内容,可以展开“你从岳飞身上可以学到哪些优秀品质?”的讨论;对红军的长征过程,开展“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这些研究活动你有什么收获?等的讨论。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

2、辩论式:采用这种方式首先要确立一个辩论的主题,然后确定正反两方,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与辩论赛的规则相差无几。如我们在学习“秦朝”这一目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统一前的秦国因法而强大;统一后的秦国因法而灭亡”的辩题,让学生展开辩论,在这过程中既让学生明白了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又锻炼了口才,活跃了思维,开阔了眼界,倡导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研讨式:

这种方式就是由教师精选课本某些重要的章节,指导学生学习课内知识、阅读补充材料,在掌握一定史实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以小组方式进行研究讨论,得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学生自选书籍自学,完善观点,写成论文的一种新教学方式③。如中国近代史中对“洋务运动的作用”这一内容就可以采用这一方式。这样做给我们的启示是:不是让学生单一地记住老师的结论或书上的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4、撰写小论文式:这是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也是平时研究和实践的较多的一种形式,其撰写的范围非常广泛,可涉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问题等,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根据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可以撰写一些比较简短的小论文。如在学习了“唐朝”这一目内容后,可以撰写诸如“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之类的文章;对日本的“明治维新”,可以撰写诸如“日本教育、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借鉴作用”等文章,这样做,既让学生运用了所学的基础知识,又使学生建立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学以致用,拓展了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

5、调查研究式: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选定现实社会生活中与历史相关的课题,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调查,形成自己的新观点,写成社会调查报告。其范围主要包括对历史遗物、遗迹、遗址等的考察,对历史研究专家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关的现代人的调查访谈等。如回访当地老人,调查大跃进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在衣食住行用五个方面的变化进行社会调查等。这种方法还可以把课内和课外的知识结合起来,由课堂向课外延伸,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调研;绍兴越王台;上虞舜帝陵,上虞革命老区的现状等等。这种调研往往能获得第一手或近乎第一手的材料,直观形象,可信度高,学生可获得直接经验,提炼观点,形成结论;更易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历史地、辨证地观察和认识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资料收集式:即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一个主题,收集与之相关的资料、信息。如“台湾与大陆的历史渊源”,可以从台湾与大陆的文化、风俗、宗教等方面去收集资料;新《标准》三—

(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内容,可采用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邮票等,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和

信息的能力,扩展了知识面,提高了社交水平。

7、趣味式:这种方式更适合初中学生,方式有编演历史剧、小品、知识竞赛、故事会、歌咏赛等。其特点是充满趣味性。让学生在精彩、难忘、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会知识,发挥才华

。适合使用这种方式的课本知识也是举不胜举,如在学习“秦朝”这一内容时,可让学生表演小品“秦始皇焚书”;“新航路开辟”的内容,可编演历史剧,让学生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扮演四位航海家,表演航海经过。收集古代成语、典故,举办成语故事会或成语知识竞赛。这样,使学生既掌握了历史知识,又学会了辨证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方法,激发了学习兴趣。不愧为全面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好形式。

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常用方法还有很多很多,诸如指导学生撰写历史人物的小传、制作历史课件、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开展小型演讲会等。

三、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困惑所在:

目前在实施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其改革指向是双重的,除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外,还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面临双重的冲击,存在以下的困惑

1、研究性学习虽然已列入国家教育部的课程计划,但实际上直到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与教师把升学率当成学校办学的惟一追求,滞留于传统的教育观念,这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尚未尝试,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思想观念的更新是先导,让教师明确,“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既是对一种新课程形态的了解和熟悉,更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深刻革命”⑥。这不仅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学校的升学率,而且将大大促进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和求实创新、互相合作的精神,实现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2、传统的课堂教学比较注重课堂的规范和实施的程序,尤其突出教师“教”的格式和步骤,久而久之,扼杀了学生的“天性”。

3、长期以来,能研透教学大纲,吃透书本教材,讲透教学内容是中学教师的理想境界,一般认教五年以后,在自我学习方面的压力就不会很大。但进入研究性学习以后,教师从内心意识到自己知识结构的单一,知识面的狭窄,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缺乏等问题。

4、受当地客观办学条件的限制,研究性学习很大程度上不能有效的展开,如,当地缺乏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学生资料来源非常有限,学校网络资源不能优化,当地历史人文资源有限,对学生历史感官刺激少之又少,研究性学习开展空间狭小。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已进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历史教学中真正地实践这一还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摸索与实践,多多交流与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历史研究学习的成果遍及历史教学园地。

第二篇: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小思考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小思考

罗江初中 赖扬丽

历史学科本身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内容僵化和教学方式的落后,历史教学并没有体现学科本身的特点,造成了“精彩的历史,枯燥的课堂”的尴尬局面。极大地影响了历史学科培养思辩的综合分析能力的认识功能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完善人格的教育功能的发挥。在以往历史教学中普遍应用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早已被大多数学生所厌倦,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在老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过程中被扼杀,对历史知识的需求在枯燥的课堂上得不到满足,他们更愿意通过课外的其它媒体途径,如历史小说、电视、电影等来获得有关历史的信息,历史课面临失去教育主渠道地位的危险,这对于学生系统学习历史知识,形成科学的历史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历史是古老的学科,但不是陈旧的学科,为了让历史教学焕发生机,真正发挥育人成才的功能,就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式,改良教学内容。应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打破接受性学习方式在历史教学中的一统天下,将成为历史教学改革的转折点,因为研究性学习方式本身的特点和要求,关注的是学习的过程和学生在过程中得到的体验和感悟,故而学生不仅仅获取了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方法,并且可以在实践体验中感受学习历史的乐趣。

研究性学习方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有以下特

点:

1、学生自主性

变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为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根据

学生学习的需要进行指导。

2、学习问题性

教师不把结论直接教给学生而鼓励学生质疑定论、发现

问题和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研究分析得到结论。过程实践性

3、学生不直接从教师那里得到结论,而且亲自实践研

究过程,在体验中学习到历史研究的方法。

4、教学开放性

为了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就不可能被束缚在有限的课

堂和教材上,教师也必须随之开辟更广阔的教学时空和信息渠道。

研究性学习方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采取

以下几种方式:

1、历史基础性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性探究方式:

在基础课教学中,对象是全体学生,教学目标关注的是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般不适宜进行全程的历史课题研究。但是,在教学中可以以问题为线索和手段,注重知识的因果联系和结论得出的过程,培养学生思辩的综合分析的能力和研究性学习的观念。可以实际运用的具体方法有:1)问题诱导。教师用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

题构成一个知识探究过程,学生通过解答系列问题,自然经历了一个由分析得出结论,从现象到本质的简单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观念。2)质疑提问。鼓励学生对教材的定论和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也鼓励学生突破教材与课堂的局限,提出更有深度和广度的可研究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研究历史的欲望。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对一些有一定深度与广度,又缺乏定论的历史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形成一种既分享合作,又质疑争论的课堂研究气氛。4)研究作业。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向学生提供诸如参考书目,相关网站名称等信息,让学生根据兴趣,就教学内容自己发现和提出一些相关问题,并尝试通过各种途径解答这些问题,初步培养历史研究的能力。

2、历史拓展性课程教学中的主题性研究方式:

历史拓展性课程教学的对象是对历史学科或历史学以致用某一领域有强烈兴趣的一部分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最基本、最有效和最持久的动力,主题性研究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较高层次的研究性学习,该模式的含义是:

(1)确定一个开放性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可以由教师根据自身特长和学生情况来确定,也可以由学生在共同兴趣的基础上讨论决定,后者更具学生的自创性。主题必须是开放性的,有选择不同角度和层面的空间。如:诗歌与历史,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世界宗教史话,我的历史观等。

(2)学生选择研究去向和组织形式。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1人或2—4人的小组为组织形式,在研究主题下,按自己的兴趣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选择想要研究的问题,比如在主题“巴勒斯坦等以色列问题”以下,学生提出了:“古代犹太民族的历史”、“欧洲排犹思想的由来与发展”、“犹太复国主义的由来及影响”、“美国在巴以冲突中的作用”、“巴以问题最新进展与预测”等问题。

(3)搜集和处理信息,并形成研究报告。

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图书文献、报刊杂志及互联网等)和各种途径(社会调查,专家访谈等)广泛收集资料,并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形成研究报告。

(4)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完成主题研究。

在课堂上,学生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师生共同研讨总结,形成对研究主题比较全面的认识。

3、学生自选课题研究方式

指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由选择历史的或与历史相关的课题,利用课外的时间进行研究,并完成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它的基本过程是:

教师:选题指导——审定研究方案——提供方法指导——指导论文写作——论文评定

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题——上报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撰写小论文——论文交流

学生自选课题研究模式在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中都可以应用,后者可以加强对学生课题研究的难度和规范性的要求。

第三篇: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武进区漕桥初级中学张敏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学习方式活动课教学

内容摘要: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就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我谈一些想法和做法。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的《纲要》指出,在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之一的研究性学习,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初中历史活动课中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历史课堂和学生的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增强学生自我发展、自主创新的能力有积极作用。因此,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当前学生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他们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动机来解读课堂,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那么,如何在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又有哪些方面要引起我们这些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注意的呢?下面我就结合在历史活动课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历简要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要从实际出发,学习内容具有可操作性。所谓从实际出发,是指教师在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选择的课题不宜大,应结合学生实际,量力而行,从主客观条件(研究主体、研究对象、研究工具及物质条件等)方面考虑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能性,不要超出学生的驾驭能力。选题提出的依据要充足,内容要明确,还要考虑学校或社区是否能提供课题实施的必要条件。例如,我在上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的《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一课时,这是一节探究活动课,因此,我针对活动课的要求布置了学习内容,姓氏是学生很熟悉的事物,每个人都有姓氏,因而,这是学生比较容易探究学习的内容。因此,我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兴趣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分别研究一个活动课题。第一组研究姓氏的起源,第二组研究姓氏的变迁,第三组研究从姓氏看民族的融合,第四组研究自己小组内同学姓氏的来历。这样,无论从实际,还是可操作而言,对学生来说,目标都比较容易达成。因而,研究性学习一定要根据实际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二、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要提倡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人际沟通合作的良好空间。研究任务的完成,一般离不开课题组内学生的合作及课题组外(如教师、社会力量)的沟通合作。学生在探讨过程中要发扬乐于助人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 1

和分享研究信息、创意和成果。历史教师也应为历史研究性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合作、互助、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倡导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协商,以及对经验和成果共享,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形成。研究性学习一改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的模式,而是让学生自己自主学习,在自身的参与探索中形成自己的知识、观点和方法,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改变传统僵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建立师生间平等关系、营造融洽民主气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在《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这一课中,同样,我通过布置学习任务,任务细化到每个小组成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

三、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必须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学生之间既有相对分工,又有相互合作,有学习过程中,做到重在参与,重在探究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获得的,而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到的。研究性学习尊重学生的兴趣与想法,不强求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教师重在科学理性的引导、指导。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独立学习,让学生尽情发挥个人潜能。提供更多的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推动学生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样,在《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一课中,我指导学生通过网上调查,到图书馆查阅,向长辈咨询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实践能力。

四、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要给学生提供足够开放的外部空间。历史探究活动课研究性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还应该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历史研究性学习要面向学生的整个世界,关注历史与现实的沟通,人与社会的联系,以适应开放性社会的发展趋势。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从学生兴趣出发,为学生研究内容的确定、研究过程的操作、研究方法的运用、研究结果的表达以及研究时间、地点、方式的安排等方面均有相当大的空间灵活性。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指导学生潜能的发挥留有足够的空间和余地,从而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创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以利于学生兴趣的满足和个性的发展,以利于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知识,并不是只有在课堂里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实际上是学生在课外学到的。因为研究性学习内容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的社会生活,其课题范围十分广泛,学生可以在人文、社会、科技、环境、资源等诸多范围内拟定研究主题。例如,我在八年级下册《画地图,讲历史》这一课的教学中,安排学生画一张鸦片战争前期的清朝疆域图,课堂上我把方格放大法画历史地图的绘画方法简要说了一遍,然后就要求学生当堂绘制,尽管课堂时间十分充分,但是学生还是无法课堂完成一张地图的绘制,因而大部分还是在课后完成的。因此,在历史课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历史活动课的研究性学习,应该给学生足够开放的外部空间,以放开学生手脚,充分利于学生学习历史,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精神。

五、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还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年龄一般在十三、四岁左右,学生正处于身心转型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强,喜欢形式多样,活泼生动,贴近生活的教学模式,他们对具有故事情节及具体形象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感兴

趣,最容易掌握那些用直观形象作支柱特征的概念,但要对此作全面的分析还有一定的困难。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随着信息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我们的学生群体特征正在发生变化,他们从各种媒体获取的信息和知识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新,自发的探索求知欲已经相当强烈。他们充满好奇心,对新生事物的感知能力和兴趣更大。他们对于“结论性知识”越来越持怀疑态度,而对“方法性知识”和“过程性体验”充满兴趣。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写道,“儿童的好奇心,只是一种追求知识的欲望,所以应该加以鼓励,不独因为它是一种好现象,而且因为这是自然给他们预备的一个好工具,给他们去除生来的无知的;他们如果不好问,无知就会使他们变成一种愚蠢无用的动用。”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满足学习者心理需求的过程。因此,根据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发展以直观形象作支柱特征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创设问题情景,满足其探索求知欲,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应当成为初中阶段学习的主要任务。例如,在《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的教学中,我就结合学生实际,第一小组的课题里,我根据我们学校的所在地楼村赵姓居民很多班级里也比较多这一现象,还设计了一个小课题:为什么这里赵姓这么多。学生由于问题就在自己身边,所以很感兴趣,议论很热烈,但是没有什么结果。于是我让他们回家去问他们的父母长辈,结果,到第二天,本来没有历史课,但是却有好几个同学兴冲冲的来向我报告了。而且神情很是得意,原来他们从长辈那得知自己的祖先居然还是宋朝时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亲戚,要是在那时可就是皇亲国戚,而自己所在的村子原来也叫“御楼村”,后来朝代更替,御楼村名字逐渐变为楼村了。再例如在七年级上册西周的内容,我设计了一个考古的问题:有人挖到了一个瓦盆,在盆底有字,上面写着“西周造”,这个人是不是应该感到很高兴。学生们讨论开了,有的说应该很高兴,那是文物,可值钱了,有的说,文物应该上交国家。这虽然跟我的目的不一致,最后我才向学生解释,西周和东周的划分是后来为了研究的需要人为划分的,所以当时没有西周这个说法。因此,那个盆子是假的。很快下课了,但学生们仍然意犹未尽,跟老师说,上课上得,忘记下课了。可见,历史课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历史活动课中的研究性学习,也要结合学生实际,设计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样,学生才会乐于主动学习,乐于主动探究,培养了学习能力和历史素养。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粗浅的想法和做法。总之,在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能进一步促进教师教育思想理论和教育理念的创新,能进一步提高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创新精神、信息整合能力、协作能力与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乐学、爱学、会学,从而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信息时代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也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朱慕菊主编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教育漫话》洛克

第四篇: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最终版]

中小学教育资源交流中心

http://www.xiexiebang.com

提供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宜昌市教研中心 李明海 宜昌市第六中学 王英姿

[关键字]初中,研究性学习,基本目标,核心任务,步骤和形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5)02-0046-03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虽然时下人们对此认识因个人理解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但在根本点上却是一样的,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途径,采用类似于史学研究或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探索历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但从我国的国情看,在绝大多数地区,初、高中各学段是分开办学的,各自保持着很强的独立性,为此,我们在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目标,考虑初中学段的具体特点,提出了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目标、核心任务、实施步骤、基本形式。

一、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

初中学段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呢?初中学段不同于高中学段,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的对象是全部适龄儿童,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的是为每一位学生进入社会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每一位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基础。初中学段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显然不同于高中学段的“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要求。

为什么要在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其根本目的不在于学生在活动中的成绩或研究成果,而是通过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初中阶段研究性学习所追求的目标不能太高,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应该与初中学段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相吻合。

因此,我们认为:初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应充分体现普及性、基础性的原则,反对将研究性学习开展成为部分学生的学习活动,甚至是新的“贵族式”学习活动,忽视全体学生的做法;要追求“发展性”,反对刻意拔高要求,向难、深、偏的“纯学术”方向发展,忽视基础性的做法。初中的研究性学习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二、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核心任务

什么是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核心任务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是什么?学生学习历史绝不仅仅是掌握一些历史常识,重要的是“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对过去的人和事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其次,要知道我国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否定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亚里斯多德曾说过:思维始于问题和惊讶。一切发明、发现和创造都是从好奇心,从疑问开始的;一切真正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人。因此,我们认为,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核心任务是:让每一位学生形成初步的“问题意识”。

任何研究都有一个基本前提:提出问题。中华民族是世界上的优秀民族之一,古代文化是那样的光辉灿烂,四大发明深刻地影响过世界,但是自近代以来中国落伍了。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要归咎于明、清以来民族创造性的缺乏。从历史来看,我们不是一个缺乏创造性的民族,自明朝开始,极端的君主专制、文字狱,逐渐造成了我们民族的麻木和迟钝,不敢说“不”逐渐积淀成了我们的一大民族性格。于是,对任何事物是见怪不怪,习惯于服从和接受,哪里还能发现问题?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敢提出来!从振兴中华的高度讲,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第 中小学教育资源交流中心

http://www.xiexiebang.com

提供

一要务。要完成这第一要务,必须使全体国民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因为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所依赖的心理基础,就是强烈的问题意识。

三、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基本步骤

围绕培养“问题意识”这个核心任务,我们在初中学段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问题生成”、“问题解决”和“表述成果”三个基本步骤来实施。

第一步,问题生成。教师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或情景,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生成一些有价值的、值得进一步去探究的问题。问题生成的主体是师生双方,既有学生生成的问题,也有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预设的问题,还有师生的思维碰撞而共同生成的问题。

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问题生成的渠道主要有三个来源。

渠道之一是教材。从教材的导读框、课文、插图、小资料、地图、名人名言等处生成问题。如学生在学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时,通过课文了解了拿破仑的生平事迹,却对拿破仑称帝以及后期对封建势力的妥协等问题不理解,于是教师将之转化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拿破仑称帝是法国大革命的继续还是历史的倒退?”再如,“隋朝大运河有哪些科技含量”这一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就是教师在讲授“繁盛一时的隋朝”时,安排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开凿大运河想象图”时产生的。据查,这个问题的生成本身有非常大的价值:这项伟大的工程既然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些结晶具体体现于哪些方面呢?在我国古代科技史的研究中还有很多不很清楚和空缺之处,理应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渠道之二是不同的历史材料。如从音像、实物、口述史、文字史料中生成问题。大型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播放时,恰逢学生学到中国近代史的“近代化的探索”这个单元,电视中塑造的人物与教材中的介绍有一定的出入,特别是李鸿章等历史人物的出入很大。学生在学习这个单元时不时地提到了电视剧中的事情。究竟是教材中的人物介绍真实还是电视剧中的人物塑造真实,还是二者都距真实的历史有很大的距离?教师于是引导学生开展了“我眼中的李鸿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学生搜集资料,论证教材中对李鸿章的介绍,论证电视剧中对李鸿章人物的塑造,力求形成一个相对客观、立体的李鸿章形象。再如,学生在完成教材安排的“搜集文革时期实物”活动时,对于大量的粮票、油票、副食票表示不理解,教师就顺势指导学生开展了“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各类票证的调查及其原因分析”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渠道之三是社会生活。从日常生活、社会热点、时政大事中生成问题。如,伊拉克战争是近几年来学生在历史课上最愿意发表观点和看法的事情。有的教师结合世界历史教材“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一课,开展了“巴格达在哭泣”的研究性学习,讨论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的影响。

第二步,问题的解决。“生成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历史现象”的问题,一类是“历史结论”的问题。因此,问题的解决,一是指导学生用史料来印证历史现象或者是丰富历史现象,一是指导学生用史料印证历史结论、修正历史结论,甚至否定历史结论。问题解决的关键是“史料的获取”和“史料的研究”。这一过程带有很强烈的学科特色,让历史材料说话,让事实说话,学生从中能体验、认识“论从史出”“证由史来”的历史学方法。

“史料的获取”包括从不同渠道搜集史料,搜集不同形式的史料。在明确研究对象的前提下,通过各类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实地考查访问等渠道获史料。获取的史料可以是文献文本资料,可以是图片、图画、图表资料、可以是影视资料,还可以是实物资料。搜集史料时应该从研究对象所处的历史环境、主要经历或事情的主要经过,后人的评说或评价,包含现代或当代的最新研究成果或学术动态等方面进行搜集,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准确地了解研究对象,反映研究对象,从而进行客观、公正、科学地研究。

“史料的研究”包括能阅读简单的史料,理解史料的含义;对史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提取有效的信息;能够应用史料印证、丰富某一历史现象,说明、修正某一历史观点。根据经验,初中阶段研究性学习之中的研究史料实施“讨论分类法”较好。对所搜集的历史资料,中小学教育资源交流中心

http://www.xiexiebang.com

提供

让学生通过讨论,决定将其归纳在某一类(对历史资料按其性质、特性、特点等分类)。这一过程需要分辨筛选、论证比较,这样一个过程非常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这一分辨筛选、论证比较的过程,又是在学生相互讨论之中完成的,因为学生之间认识的差异性,就更有利于学生问题的解决。

如“隋朝大运河有哪些科技含量”问题生成后,师生分头为问题的解决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是在教师指导下从不同的渠道获取资料。从来源看,有从互联网、从图书馆、从水利科技人员处查找资料者;从分类看,有从古代文献、从科技史研究文献,从模拟史学获取资料者。然后是在教师指导下汇集整理资料,将从不同渠道获得的文字的、图片的、数据统计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通过这一研究性学习活动,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记载、描述隋朝大运河的资料不少,但是对隋朝大运河科技含量的研究几乎是空白。隋朝大运河贯通南北,不同的地质条件、各异的地形地貌,使开凿所遇到的问题肯定很多,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涉及很多科技问题,但对此前人没有什么记载,后人没有什么研究。说明,我国长期以来忽视自然科学的研究,也不重视对普通百姓劳动成果的记载。

再如学生在探究“拿破仑称帝是法国大革命的继续还是历史的倒退”时,一位学生在研究之前凭着对教材中资料的掌握,他认为拿破仑称帝是法国大革命的继续,但是随着他搜集资料的增多(主要是读拿破仑的传记),他发现在拿破仑的思想意识深处存在着封建的、个人欲望等因素。于是,他改变了看法。认为拿破仑称帝就其主观目的而言,并不完全是为了法国大革命的继续和巩固,而是为了实现他个人的政治野心。

第三步,研究成果的表达。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用口语方式表达(陈述、辩论、问答),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用文字方式表达(撰写小论文、编辑手抄报、起草调查报告),可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能力等;用模拟方式表达,可以训练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手工制作能力、角色扮演能力等;用现代信息技术表达(演示电子文稿、制作动画、上网发布信息),可以训练学生应用现代信息的能力;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肯定学生的“研究成果”的同时,一定要明确指出学生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以帮助学生形成尊重历史事实,客观评价自我的意识。

“问题生成”,使学生“无中生有”,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解决”,使学生“标新立异”,能鼓励学生独立自主的信心;“成果表达”,使学生“展示自我”,能坚定学生追求成功的信念。这三者合而为一,久而久之,就能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

四、基本形式

“课堂”、“课题”和“课程”是目前公认的三种基本研究形式,不分高中和初中都如此。从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看,“课堂”是主要形式。一方面,课堂学习能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历史基础知识,为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有载体,平时的课堂教学就是很好的机会,只要不断地渗透,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大大加强。还能克服在课外开展研究性学习缺乏时间和难于兼顾安全的困难。第三方面,研究性学习能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的开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课题”则是对“课堂”式研究性学习的补充。它能极大地改善教学资源、教学空间和教学时间不足的状况,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调动学生所有的知识(包括跨学科的)和经验(包括生活的)进行研究。对学生能力提出了全面的考察和挑战。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一般包含这样一些内容:对教材结论性知识的探究与考证,对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地方史的挖掘,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问题或现象的探究。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宜侧重于实践性的、体验性的研究活动,不宜偏重史料研究,否则会脱离学生实际。活动次数也要严格控制,每学期开展一到两次为佳,务必要求人人参加。

中小学教育资源交流中心

http://www.xiexiebang.com

提供

“课程”式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可以考虑通过校本课程的形式开展,或者结合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节日的纪念开展专题性讲座。在这些活动中,介绍历史人物的功绩和时代背景,介绍一般性的史学研究方法,让学生尝试着运用史学理论做一些小型的专题和人物研究。

我们的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善,以实现新教育理念。

【作者简介】李明海(1955-),男,湖北宜昌市教研中心教研员,特级教师。王英姿(1957-),男,湖北宜昌市第六中学历史教师,高级教师。

(摘自:《历史教学》2005.2)

欢迎访问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浅析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化学实验的探索

浅析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化学实验的探索

时间:2012/11/26 14:50:00 来源:

【论文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化学实验

【论文摘要】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把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和教育理念贯穿于化学实验之中,增强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提高,促进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研究课题的质量;同理,研究性学习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针对理论联系实际,对实践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碰到实际问题、操作难度并结合事例等进行探索与总结。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在指导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化学实验中应弄清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对研究性学习与化学实验重要性的认识:

1.通过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2.通过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途径的教学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研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研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而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应遵守学生力所能及的原则,不要贪多求大,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来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

二、根据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化学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化学知识作为载体 ,其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选择:

①探索性化学实验;②开放性的化学问题;③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④能体现研究过程的问题;⑤联系实际的现实问题;⑥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具体如下:

1.结合化学教学选择研究课题。当今课改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结合日常生活选择研究课题。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无处不在,我们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思考,提出问题,并筛选确定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收集资料、研究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自主探讨、自主学习,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载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升初中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效能的探索与思考

    提升初中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效能的探索与思考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它带给课堂组......

    浅谈对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浅谈对研究性学习的探索摘要:我校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首先组织师生学习相关文件资料,提高对研究性课程的认识,增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保证研究学习顺利进行,加强了......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 温 琦(黄石市第二十中学,435000) 2007.5.10日交 [摘要]:研究作为人类发现知识的一种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本文结合现行高中课堂......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闫茂华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一系列自主的探索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取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它......

    思考与探索

    对年轻的公务员如何成长为 真正乡镇干部的思考与探索在就业形式愈发严峻的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是党中央解决民生实际的重中之重,而随着历年来以基层工作为主要对象的......

    思考与探索

    思考与探索 1.反思你执教的一次语言教育活动? 2.在谈话活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 在一次的语言教育活动《三只小猪》中,我将幼儿分成三大组进......

    历史课改教学论文:浅议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探索与思考

    浅议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探索与思考 甘肃省金昌市第三中学韩德宗 邮编:737100 电话:***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全面的推进,初中历史学科在教育理念、教......

    高中研究性学习总结报告——探索海洋

    研究性学习总结报告 向深蓝处漫溯 ——探索海洋 课题组成员:霞儿飘絮^-^ “大海啊大海,是我生活的地方,海风吹,海浪涌,随我漂流四方„„”这首熟悉的歌谣,唱起了我们心头的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