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采运销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有关部门: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创新工作思路,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以砂矿为主的矿产资源管理,推行了采矿权招标拍卖办法,增加了政府收益,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已开始步入正轨。但从前段全市矿产资源管理总体情况看,砂矿资源的管理已基本到位,其它矿种的管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无证开采现象
普遍存在。全市非煤矿山企业和采矿业户140家,办理采矿许可证的只有一半左右,特别是粘土矿和石矿,办证率更低。无证非法开采失去监督管理,不能纳入全市矿业发展规划,乱采乱挖,破坏不可再生的资源,导致政府收益流失。二是无序开采问题严重。有些单位和企业以及采矿业户只顾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不顾市场需求,盲目扩大产量,竟相压级压价出售,产出效益非常低。三是采矿权、矿产资源任意买卖。有的单位和基层村委无视国家法律法规,擅自以承包的方式任意买卖采矿权和矿产资源,造成国有资源大量流失。四是安全隐患非常突出。全市涉及到爆炸物品的80多家矿山企业,都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爆炸物品贮存、管理混乱,厂(矿)长、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超层越界、陡壁开采现象严重。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采运销管理工作,把我市矿产资源管理水平推向新高,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精神,特作如下通知:
一、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认识。改革矿产资源管理办法,实行市场化运作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经营城市的重要内容。下步,各新闻媒体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广泛宣传矿产资源法及其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我市对矿产资源实行市场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依法开矿光荣、违法采矿必纠的浓厚的舆论氛围。各乡镇(街道)也要动用各种宣传工具加强宣传攻势,强化干部群众的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观念和开矿必须依法有偿取得采矿权的意识,使矿产国有、有偿使用的观念真正深入人心。
二、加快矿产资源市场化运作进程。按照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3)197号《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所有探矿、采矿企业都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出让采矿权。自2003年7月1日起,市国土、矿管部门要按照“五个统一”的原则,切实加强全市矿产资源规范管理工作。
一是统一规划定点。市矿管部门要根据《龙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结合市场需求和生态环保需要,制定矿产资源开采近期计划;对矿产资源开采实行统一定点,严格限定开采范围、深度和开采量;要建立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履约保证金制度,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和矿业可持续发展;市矿管部门根据规划和管理规定,对采矿点的设立进行审核后报市政府批准。
二是统一采矿权评估。对全市所有的建筑、建材用矿产资源,按矿种、矿产品质量及不同的开采条件,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点,聘请有评估资质的中介机构或者采取询价、类比等方法进行矿业权评估,作为采矿权有偿出让的依据和标准。
三是统一有偿出让。停止一切无偿方式授予采矿权,新办矿山企业或延续登记的矿山企业,采矿权一律有偿出让;所有以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有偿出让采矿权的,以评估价作底价,最后成交价为全部采矿权价款(含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资源税、水土流失防治费、道路补偿费等);采矿许可证到期的,需补交矿产资源补偿费和价款后,方可参预采矿权竞买。
四是统一收费标准。在出让采矿权的同时,其它需要买受人依法依规缴纳的各项费用一并收取;买受人一次性缴齐各项费用后,除办理各项有效证件需再缴工本费之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到矿区收费;中标人或买受人支付的采矿权价款,扣除交易成本,其余全额上缴市财政,由市政府按4:3:3的比例在市、乡镇(街道)、村之间分配。
五是统一运销管理。出售矿产品必须使用带税章标记的销售发票,并按《全国票据统一管理办法》管理使用。矿产品的运输实行准运证制度,销售、收购、运输矿产品的单位和个人,须到市矿管部门办理登记手续,领取矿产品准运证后,方可从事经营运输活动。
三、加强领导,齐抓共管。
为加强我市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市里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矿产资源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矿产资源管理改革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矿管办),负责全市矿产资源的开采规划、采矿权出让及开采管理工作。公安、国土、矿管、水利、交通、农机等部门要积极配合,严厉打击偷运贩卖矿产品的非法活动,共同维护好全市矿产品开采经营秩序;财政、税务部门负责搞好采矿权税费的征收管理工作;宣传部门负责搞好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有关乡镇(街道)要成立专门班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靠上,及时有效地处理好所辖地域内遇到的问题,保证矿产资源保护、开发、管理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篇:遂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的通知
遂府办函„2006‟12号
遂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
开发秩序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彻底整治和规范矿业秩序全面推进市场化配置矿产资源的通知》(川委办„2005‟6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的通知》(川府发„2005‟32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的通知》(川府办发电„2005‟113号)精神,深入推进我市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结合实际,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整治和规范矿业秩序工作,多次发文安排部署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规范工作。市委、市政府对此作了专项安排部署。各区、县人民政府及市级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上级有关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文件精神,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深入彻底开展矿业秩序整顿和规范工作,坚决破除非法利益格局,彻底纠正各类涉矿违法行为。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集中开展矿整工作宣传报道,增强依法整顿、依法管理及市场化配置矿产资源意识,扩大社会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把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重要意义宣传到千家万户和各矿山企业。
二、工作目标任务
各区、县及市级有关部门要继续按照“分级负责、综合协调、突出重点、重在规范、依法整顿”的原则,以清理和查处存在的问题为着力点,以建立统一规范的矿业权市场、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落脚点,以彻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推进市场化配置矿产资源和基本建立规范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为重点,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进行全面整顿。
(一)彻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不留后患,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得到全面清理、彻底查处和坚决纠正。
(二)不合理矿山布局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矿产资源开发利 2 用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矿山安全事故及破坏生态环境现象明显减少。
(三)市场配置矿产资源的机制全面建立,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和矿权有偿使用的有关规定得到全面贯彻执行。
(四)矿业秩序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基层监管到位,投资环境改善,矿产资源管理加强,基本建立规范的矿业秩序。
三、加强领导,完善方案
整顿规范矿业秩序工作,实行政府“一把手”责任制度,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承担起责任,进一步完善矿整工作机构,充实矿整工作力量。
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5年初遂委办„2005‟35号文件下发之日起至年底,完成2005的集中整顿工作任务。
第二阶段,从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底,完成今年的整治规范工作任务,巩固集中整顿成果。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完善探矿权和采矿权审批、项目核准、生产许可、安全许可、环评审查、企业设立等各项矿产资源开发的管理制度,并采取有力措施巩固集中整顿成果。2006年3月,市政府将组织力量对各区、县集中整顿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验收;6月前接受省检查验收,年底前,各区、县完成辖区矿业秩序规范工作,并在自查验收后报请市国土资源局检查验收。
第三阶段,从2007年年初至当年底,巩固提高和全面总结验 收。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在全面完成各项整顿工作任务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继续巩固提高整顿和规范工作成果,基本建立起规范有序的矿业秩序,并做好迎接省、市政府检查验收的准备。
各区、县要认真制定和完善实施工作方案并于2006年1月底前将实施方案报市国土资源局。
四、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各区、县人民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在前期整顿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认真抓好落实工作。
(一)严厉打击无证、越界勘查开采等违法行为。各区、县及市级有关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下,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无证、越界勘查和开采矿产资源等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打击,并高度重视和有效制止各类群发性无证开采行为的发生,对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依法查处。对无证或持过期失效许可证进行勘查、开采的,公安部门不得批准其购买、使用民用爆破器材,电力部门不得供电,工商部门不得发放营业执照,安全监管部门不得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责令其停止开采,没收采出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并从重处罚。对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矿山企业,环境、安全监管部门要依法责令限期整改或停产整顿,有关部门要及时收回所有证照;对拒不停产和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要坚决及时予以关闭,有关部门要依法吊销或注销所有证照。
(二)全面清查和纠正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的各种违法违规 4 行为。各区、县人民政府及国土资源、发展改革委、安全、经委、环保、工商等部门要严格依法行政,全面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的行政行为。要在2005年清理的基础上,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的探矿权和采矿权审批、项目核准、生产许可、安全许可、环评审查、企业设立等各项管理行为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检查。对违法违规审批、滥用职权、失职渎职行为以及国家工作人员参与办矿、深陷非法利益格局、徇私舞弊等腐败现象依法进行严肃查处。
(三)切实推进矿山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工作。各区、县人民政府及市级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充分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依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矿区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实现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切实解决矿山布局不合理、开采规模小等问题,逐步实现资源开发规模化、集约化。
(四)建立和完善矿政管理制度。各区、县及市级有关部门要结合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工作,深入查找管理制度及措施上的漏洞,研究制定整改和规范措施,通过建章立制,规范矿政管理行为,建立完善维护矿业秩序的长效机制。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矿产资源规划设置探矿权、采矿权,全面实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和市场竞争方式出让制度,严格市场准入标准。依据法律规定严格有关证照审批条件,规范审批程序,依法审批,依法行政,坚决杜绝各类越级办证、违法审批等行为。
五、加强协调,明确职责 整顿和规范矿业秩序工作内容多、涉及面广,任务十分艰巨。各区、县要充实已建立的整顿和规范矿产发秩序组织领导机构,认真组织整合相关职能部门力量,明确划定相关部门在整顿中的具体职责任务,真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统筹部门配合、整体联动的整顿和规范工作格局。
市监察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负责对全市违法违规审批,监督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失职、渎职行为及国家工作人员参与办矿,徇私等腐败现象的清理和查处工作。
市经委牵头,相关部门配合:负责对全市达不到最低开采规模、生产粗放、工艺落后、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矿山企业的清查处理;制定矿山企业关闭、整合标准,指导各地做好布局调整和小矿山整合;进一步制定完善矿产开发、项目核准、生产许可等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生产环节的监督管理。
市国土资源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负责对全市矿产资源开发中的探矿权、采矿权审批管理行为和各类无证勘查、开采、非法转让矿业权等违法行为的清理查处;完善探矿权、采矿权审批等相关管理制度;做好全市矿整日常工作。
市财政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负责对全市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使用的监督管理。
市环保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负责对全市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的环评审查等管理行为和不履行环保手续,小矿山三废等相关污染环境行为的清理查处工作;制定完善环境审查相关管理制 6 度,切实加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市安监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负责对全市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的安全许可等管理行为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存在严重安全生产隐患的各类矿山的清理查处工作;制定完善安全许可等相关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市工商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负责对全市矿产资源开发中的企业设立、经营许可等管理行为和无照经营的矿山企业的清理查处工作;制定完善和执行企业设立、经营许可等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矿山企业的监督管理,严把矿山企业准入关。
市公安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负责对全市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爆破器材违规供应行为的清理查处工作;打击矿业领域各种黑恶势力;制定涉矿群发性治安事件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置办法,确保社会稳定。
六、完善工作制度
(一)建立违法案件举报制度。各地要开通举报电话(市矿整办举报电话0825—2310908),设立举报信箱,接受社会监督。对举报案件要登记建档,及时移交有关部门核查处理;对举报人的人身、财产安全要加以保护。
(二)建立重大案件督办和责任追究制度。对重大案件的查处,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要进行督办,明确责任和结案期限,落实到人。对有案不查和查处不力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建立联系会议制度。整顿矿业秩序工作实行联系会议制度,负责研究解决矿整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区、县市级相关部门要确定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联络员,并于2006年1月底前将联络员名单和联系电话报市国土资源局,建立完善市、县(区)联络网,加强整顿和规范工作情况及信息的联络沟通。
(四)建立信息交流通报制度。各地要创办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简报,及时反映整顿规范工作进展动态和报告重要信息、重大案件及查处情况。对各区、县开展矿整顿工作,市政府将及时通报有关进展情况。
二○○六年一月二十四日
主题词:国土资源 矿产资源 整顿 通知
抄送: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办公室,市纪委,市中
级法院,市检察院,遂宁军分区。
(共印60份)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勘查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勘查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地环发〔2009〕175号)来源:广东省 出自:广东省人民政府公报2009年第15期
原文链接 >>
网页快照 >>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 勘查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2009年4月24日以粤国土资地环发〔2009〕175号发布 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各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局,各地质勘查单位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我省矿产资源勘查登记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和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业权出让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12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新立探矿权登记管理
(一)新立探矿权应符合国家、省产业政策,省、市矿产资源规划和省地质勘查规划。按照规划先行、有序投放、合理布局的原则设立探矿权。
(二)探矿权(申请)人资金能力应与申请的勘查矿种及区块规模相适应,其资金证明额度不得低于勘查实施方案计划勘查投入。
(三)申请勘查工作区范围在“区块化”的基础上,还必须遵循以下要求:
1、勘查区块面积不得小于1个基本区块;
2、拐点一般不超过8个;
3、勘查工作区范围规则、完整、统一,除申请人为同一探矿权人外,不允许包含他人的矿业权;
(四)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实施方案应经专家论证,并附上专家签名的论证意见。
以下各条凡涉及专家论证的,均按上款规定处理。
(五)探矿权申请人依法取得探矿权后应按照勘查实施方案进行勘查施工。在勘查过程中,确需对勘查实施方案进行重大调整的(有关工作量变化超过50%),必须在30日内将经过专家论证的调整方案向矿产资源勘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六)探矿权申请范围剔除重叠的矿业权区块范围后,矿产资源勘查登记管理机关可按照第(三)条的规定进行调整。
二、加强探矿权转让、变更登记管理
(七)探矿权转让,应当自颁发勘查许可证之日起满2年,或者提交经储量评审备案的地质勘查报告。探矿权转让后,勘查许可证有效期限为原勘查许可证的剩余期限。
(八)探矿权存在争议或者被有关机关查封期间不得转让。
(九)不同形式的探矿权转让(出售、作价出资、合作、重组改制等)合同,自矿产资源勘查登记管理机关批准之日起生效。
(十)申请变更勘查对象,必须完成计划勘查工作量的50%以上并提交经专家论证的勘查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6〕12号文规定的《矿产勘查开采分类目录》,由第二类矿产变更为第一类矿产的,或第一类矿产在同类矿产之间变更矿种的,可直接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由第一类矿产变更为第二类矿产的,或者第二类矿产在同类矿产之间变更矿种的,应进行探矿权评估,缴纳探矿权价款,方可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国土资源部对变更勘查矿种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十一)申请扩大勘查区块范围的,必须完成计划勘查工作量的50%以上并提交经专家论证的勘查工作实施方案,同时按照探矿权新立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审批。
申请扩大勘查区块范围的,申请扩大区块范围应在已发现矿体的延伸方向或同一构造层位上,面积不得超过批准勘查区块面积的50%,且不得超过2个基本区块。
勘查第二类矿产,原则上不得申请扩大勘查范围,但为防止“大矿小开”和“一矿多开”的出现,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矿业权设置方案的除外。
(十二)探矿权人变更单位名称或者地址的,应当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内向矿产资源勘查登记管理机关提出变更申请,并提供变更前、后的法人执照和企业(事业)单位名称变更登记证明文件,经矿产资源勘查登记管理机关审查后,予以变更登记。
(十三)探矿权人申请探矿权分立,应提交经储量评审备案的地质勘查报告和专家论证的分立方案,地质勘查报告的工作程度必须达到普查以上,分立方案的工作程度必须达到详查以上,属于同一矿体的探矿权原则上不能分立。
三、加强探矿权延续、保留、注销登记管理
(十四)勘查许可证到期需要延长勘查工作时间的,探矿权人应当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30日前,到矿产资源勘查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延续登记手续,逾期不予受理。探矿权人未按照规定办理延续登记手续的,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自行废止,矿产资源勘查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予以公告,并注销该探矿权。
(十五)探矿权人申请探矿权延续时,必须向矿产资源勘查登记管理机关提交已完成勘查工作的阶段性总结报告和履行法定义务的情况。
探矿权人申请探矿权延续登记时,除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外,必须完成计划勘查投入的80%以上(含)。
(十六)探矿权延续每次时间不超过2年,每延续一次,地质勘查工作应提高一个符合规范要求的地质勘查阶段。确需在本勘查阶段延长地质勘查工作时间的,探矿权人需提交经专家论证的勘查工作实施方案,可再给予一次在本勘查阶段的延续。
(十七)探矿权到期阶段性总结报告不能达到相应地质勘查阶段要求或完成计划勘查投入不足80%的,延续时必须缩减勘查区块面积,每次缩减的勘查区块面积不得少于批准勘查区块面积的25%。
(十八)本通知下发前已设立的探矿权,在同一勘查阶段工作时间累计已超过3年(含),探矿权到期仍需要在此勘查阶段延续的,可以给予一次有效期为1年的延续;在同一勘查阶段工作时间累计不到3年,探矿权到期仍需要在此勘查阶段延续的,可以给予一次有效期最长为2年的延续,但在同一勘查阶段累计勘查时间不能超过4年。超过4年继续申请办理延续登记手续的,按照本通知第(十六)、(十七)条的规定执行。
(十九)申请探矿权保留的,保留范围按照(333)以上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范围区块化的原则予以确定。凡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范围已设立采矿权的,不再办理探矿权保留手续。
(二十)探矿权人未按照规定申请保留的,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自行废止,矿产资源勘查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予以公告,并注销该探矿权。
(二十一)探矿权人申请探矿权注销的,矿产资源勘查登记管理机关应在收到申请后的30日内注销探矿权,并定期向社会公告。自勘查许可证注销之日起90日内,原探矿权人不得申请已注销区域内的探矿权。
四、其他规定
(二十二)铀矿等特殊矿产的地质勘查不受本通知的限制。
(二十三)本通知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篇:关于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1]27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
自国务院召开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以来,部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作出了专门部署,相继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整顿矿业经济秩序规范矿业权市场的通知》等文件。在维护矿业秩序方面,各地做了许多工作。但是,违法矿业活动在不同地区又有所抬头,破坏矿产资源,污染环境,干扰正常的矿业秩序,危害很大。为有效制止一切违法矿业活动,结合当前矿业开发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现就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各级地矿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履行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维护本行政区域内的国有矿山企业和其他矿山企业矿区范围内的正常秩序。”各级地矿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依法履行监督管理的职责。矿产资源勘查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登记管理机关依法行政情况。检查各级地矿行政主管部门是否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批登记矿业权;是否对违法或不当的登记发证及时纠正了;是否对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依法查处了:本行政区正常的矿业秩序是否建立和巩固了。
(二)矿业权人履行法定义务情况。督促矿业权人按时开工和开工后按时提交工作进度报告和有关资料,核准探矿权人完成最低勘查投入、缴纳各种法定费用。
(三)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情况。检查矿业权人是否按照批准的开发利用方案和矿山设计进行采矿活动,保证矿产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监督检查矿业权人是否执行经批准的环境保护计划,是否执行经批准的矿地复垦计划。
(四)维护正常矿业秩序情况。监督矿业权人在矿业权赋予的权利范围内从事矿业活动,从严查处无证勘查开采矿产资源、以采代探、越界勘查开采矿产资源,擅自转让矿业权等各种违法行为。
二、突出重点,抓紧抓好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工作
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
(一)从严控制采矿许可证的发放。特别对小矿采矿许可证的发放,必须从严控制,要严格执行部关于暂停颁发稀土等八种矿产采矿许可证的决定。
(二)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煤矿关井压产和“五小”清理整顿工作。对有关部门决定属于关闭的矿山,要雷厉风行,及时注销采矿许可证。注销许可证后继续开采的,要按无证矿查处。
(三)清理已发放的勘查、采矿许可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组织所属市、县基层地矿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已发的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进行清理。在清理工作中,要认真核准许可证是否符合规定的资质条件和法定程序,依法查处违法发证,以采代探和越界采矿,擅自转让矿业权等违法行为。其中,由部登记发证的,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一并进行清理,需要处理的,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议报部依法解决;油气勘查开采许可证的清理工作由部会同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油气督察员另行安排。
各地矿业权许可证清理工作,要在2001年年底前完成。
三、做好当前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工作的措施(一)严格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各级地矿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依法办事的自觉性、紧迫性,认真杜绝不当的和违法的行政行为。同时,要根据推进矿业管理工作公开化、规范化制度建设,加快矿业权信息系统建设的步伐,提供社会服务,接受社会监督。
(二)加强矿政管理基础和基层工作,强化宏观调控。各地都要扎扎实实地建立健全矿政管理基础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地矿行政主管部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政治与业务素质,切实搞好和加强现场矿政监督管理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问题。各省在编制矿产资源规划时,要遵照《关于发布实施(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134号)规定,充分听取同级计划主管部门的意见,国土资源部在审批省级矿产资源规划时,将再进一步征求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的意见,加强宏观调控。不符合规划要求的申请,不予登记发证。
(三)充分发挥各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在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今后,矿业权登记管理机关在审查有坑道、井巷施工的勘查计划或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过程中,都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定安全生产的保障措施,除必须有环保部门对环境评价报告的审查意见外,增加安全生产部门对勘查、开采安全生产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的程序,没有安全生产部门的审查意见,勘查计划或开发方案不予通过,不得颁发勘查、开采许可证。
(四)建立核查机制,健全报告制度。加强事前监督、严格审查矿业权人提交的勘查计划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各级地矿行政主管部门除通过审查报告监督矿业权人的矿业活动,还应该组织经常性的现场抽查,协调矿业纠纷和争议。对采用坑道、井巷等手段进行地下勘查施工和矿产开采的,除依法取得有关资质外,还必须具备与工作相适应的、有资质的地质测绘力量,及时绘制坑道施工平面图,矿山企业必须测绘井上、井下工程对照图,并至少每季度向地矿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一次坑道施工进展情况、矿产开发利用情况、矿产勘查开采权益维护情况、矿区范围内违法开采情况、安全防护情况和矿山环境治理恢复情况。矿业权登记管理机关和地矿行政主管部门要研究具体的监督检查措施,对矿业权人报告的地下坑道施工等情况进行现场核查,重点勘查项目和重点矿山,每年应该保证有2—3次的现场监督,有效制止以采代探、越界越层开采等违法行为。
(五)建立矿业秩序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矿山督察员和油气督察员的作用。各省要从矿产资源补偿费返还资金的保护经费中,列出专门的矿产督察工作补助经费,保障各地矿产督察工作的正常开展。要加强督察员队伍的统一管理,集中调配,为他们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明确工作任务,强化工作实绩的考核。在矿业活动相对集中或矿业秩序问题较多的地方,要设立举报电话,通过群众举报、新闻舆论监督和现场巡查,建立矿业秩序管理监控网,强化监控力度。
(六)建立领导责任制,严肃查处违法矿业活动,各级地方行政主管部门要落实监督管理职责,主要领导要对本地区矿业秩序负责,亲自组织,亲自参加,务必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监督检查工作抓紧、抓实,要经常组织抽查,一级抓一级,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下级主管部门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检查。明确责任制,建立完善必要的工作制度和过错追究制度,切实做到工作落实,责任落实。对在矿产资源监督管理,维护正常矿业秩序工作中成绩突出的,要予以表扬奖励;
对矿业秩序混乱得不到有效治理、对矿产资原勘查开采监督管理不到位,违法矿业活动制止不力造成矿产资源破坏、对违法发证不及时纠正的,要追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及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该通过审核矿业权人提交的报告、组织现场抽查等多种监督形式,全面了解本行政区的矿产勘查、开采秩序,发现矿业违法行为,要依法进行处罚。
加强监督检查,维护正常的矿业秩序,是实现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依法维护本地区正常的矿业秩序,促进矿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本通知的要求,结合本行政区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工作。各地在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中,对发生的重大事项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及时向部报告。
部将在年内检查全国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情况,并组织力量对若干重点矿山和矿业秩序热点地区,进行现场抽查。
国土资源部
二00一年九月四日
第五篇:旬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防雷减灾管理工作的通知2012
旬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进一步规范防雷减灾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人民政府,社区、园区管委会,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务院《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陕西省气象条 例》、《咸阳市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我县防雷减灾管理工作,确保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现就加强我县防雷检测和建筑物风险评估,规范防雷装置技术评价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防雷减灾工作
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提高防雷减灾能力和水平,减少或者避免雷电灾害造成的安全事故,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各
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旬邑的高度来认识防雷工作的重要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按照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万无一失的要求,认真做好我县的防雷减灾工作。
二、切实加强防雷检测工作
定期检测防雷电装置是防御、减轻雷击事故的主要手段。旬邑县气象科技服务中心是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授权的防雷减灾检测机构,县中心站要按照《陕西省气象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做好防静电、防雷电的防雷检测工作。各单位要严格按照要求做好易燃易爆场所、文物场所、建筑物、电器系统、电子系统的防雷检测准备工作。易燃易爆场所每年务必检测两次,其他单位的建筑物、电器系统、广播电视、通信、石油化工、计算机电子系统等每年务必检测一次,合格单位颁发合格证,对检测不合格单位,限期整改,再行检测,拒不整改的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对拒检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主要领导责任并按规定进行处罚。各中、小学校、政府、医院、通讯单位、网吧等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更要严格开展好此项工作。
三、扎实推进雷击风险评估,规范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做好雷击风险评估工作是防雷装置设计的重要依据和源头防御雷击灾害损失的关键。各建设单位项目论证、选址、勘察设计前必须做好雷击风险评估。各设计单位应根据雷击风险报告做好防雷装置设计,严格执行国家《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及其他防雷规范。对建筑物及电气系统、电子系统、易燃易爆场所、文物保护单位等要进行系统的防雷设计。重点为文物保护单位应对文物古迹的存放和保护定期做好雷击风险评估,源头预防,做到万无一失。
四、严格执行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制度
新建筑物的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是国务院412号令赋予气象部门行政许可职能之一。按照《陕西省气象条例》、《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和《咸阳市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及陕西省建设厅《关于实施建设部<建筑工程施工图纸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的通知,新建、改建、扩建(构)筑物的设计图纸应由建设单位在进行施工图审查备案前,送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防雷装置技术评审,同时应提交雷击风险评估报告。审核合格的设计方案,由负责审核的气象主管机构出具核准声明,不合格的气象主管机构做出不予核准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理由。各单位要严格执行这一规定。未经评审或审核不合格的设计方案不得办理施工许可证,不得进行规划验收。
五、切实提高雷电的监测预报水平
加强雷电天气预报预警,是防雷减灾的基础性工作。气象部门要加快雷电监测、预警业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雷电天气、雷击落区和危害等级、大气电场等雷电监测分析业务,切实加强雷电短时临近预警预报以及雷击森林火灾等预警工作。充分利用电视、电话、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手段,及时发布雷电灾害预警信息。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应急预案,切实加强雷电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增强应急处置能力。雷电灾害发生后,有关地区和单位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做到组织领导到位,确保高效妥善处置灾情。遭受雷电灾害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及气象部门报告灾情,并协助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和上报工作。
六、切实加强防雷减灾管理
防雷减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气象、安监、建设、质监、电力、通讯、消防等有关部门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气象部门要加强对防雷减灾工作的指导,依法履行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职责,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对防雷技术服务单位的监管,做好防雷工程资质认定、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认定等工作,保证防雷减灾工作健康有序推进。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建设项目的防雷工程质量管理,严格规范防雷设计、施工、监督、验收等各项活动。工商、质检、气象部门等部门要加强对各种防雷产品质量的管理和监督,加大对生
产、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各有关部门对本行业、本单位的防雷工作要组织自查和梳理,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安监、消防等部门组织开展防雷安全工作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做好督促落实工作。
七、增强社会防雷减灾意识
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国气象局《防雷减灾管理办法》、《陕西省气象条例》、《咸阳市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防雷减灾法律法规和规章。针对当前雷电灾害危害程度高、社会影响大的情况,结合典型案例,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类媒体,广泛开展防雷减灾宣传教育,使雷电防护、灾情处置等知识家喻户晓,增强群众自我保护和救助能力。特别要采取板报、下乡宣讲、印发防雷材料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城乡居民、户外作业者、中小学生等群体的防雷科普宣传工作,讲清雷击事件发生的原理和防护要领,消除部分群众迷信恐惧心理,提高全社会的防雷减灾意识,有效减轻雷电灾害损失。
八、强化执法监督,全面落实防雷法规规定和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各单位要把防雷减灾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管理。县政府在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时,将把防雷安全列为检查内容,切实消除雷击安全隐患。县气象主管机构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有理、有据、有节、有序的开展防雷减灾执法
监督,加大对于无资质或超越资质范围擅自从事相关活动、拒不接受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拒不接受防雷装置安全检测以及使用不合格防雷产品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严肃查处;对于违反法规规定导致雷电灾害责任事故或灾害应急处置不得力造成重大事故的行为,要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