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验收评估和能效测评标识工作的通知
关于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验收评估和能效测评标识工作的通知
建科节函[2009]99号
有关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交通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及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测评机构:
为加快推进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验收工作,依据《财政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管理的通知》(财建[2007]38号)、《关于加快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验收评估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09]116号)和《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暂行办法》(建科[2008]80号)的要求,现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验收评估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地应高度重视示范项目验收评估工作,加快对已完成测评的示范项目组织验收评估(已完成测评项目名单详见附件1)。财政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委托的示范项目测评机构应参与示范项目的验收评估,并进行测评工作汇报。
二、各地应同时做好示范项目管理工作。示范项目承担单位要按要求准备有关资料(详见附件2),及时完成示范项目的检测和能效测评标识。
请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于2009年11月20日前将验收评估报告(一式两份,附电子版)报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管理办公室(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3号中国建筑文化中心B409室,邮编100037)。
联系人:肖晨郭梁雨程杰
电 话:010-88082216 58934233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管理办公室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五日
抄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
附件1:已完成测评项目名单.doc
附件2:检测与测评标识提供的资料.doc
第二篇:解读:《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测评导则》
解读:《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测评导则》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 徐 伟 孙峙峰 何 涛 宋业辉 1《导则》主要内容
《导则》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给出了检测程序;第二部分给出了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测评标准;第三部分给出了太阳能光伏系统的测评标准;第四部分给出了地源热泵系统的测评标准。下面就按照上述顺序分别介绍各部分的主要内容。1.1 检测程序
(1)检测条件及流程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测评应在项目竣工验收备案前进行,项目承担单位在申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验收前应自行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技术支撑单位等进行项目预验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应首先通过建筑节能分部和可再生能源分部工程验收,当项目属地已经实施建筑节能专项验收的应首先通过建筑节能专项验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预验收结论应为合格才能申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委托的测评机构进行测评。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申请验收流程如图1:
(2)测评报告要求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测评报告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形式检查报告。形式检查报告应包括以下基本信息:
(1)项目建筑节能分部和可再生能源分部验收(或节能专项验收)的复印件;
(2)项目立项、审批、施工设计文件审查等文件的复印件;(3)项目关键设备检测报告的复印件;
(4)施工过程中必要的记录、试运行调试记录等的复印件;(5)其它对工程质量有影响的重要技术资料的复印件;(6)检测单位编制的《项目检测方案》。
第二部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性能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基本信息:
(1)基本概况,包括工程特性、系统类别、室外气象条件,以及检测对象、范围和主要目的。
(2)检测依据,包括标准、规范、图纸、设计文件和设备的技术资料等。
(3)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精度等级等。(4)检测方法和数据处理。(5)检测结果或者结论。(6)检测机构名称、检测人员和检测日期等。
第三部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能效评估报告。能效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基本信 息:
(1)示范项目的实施量,并给出实施量是否满足项目《申请报告》的结论;
(2)根据项目示范类型,给出所示范类型所有的工程评价指标,并给出考核性指标是否达到《申请报告》的结论;(3)项目的最终评价;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验收评估建议判断标准如下:(1)当示范项目形式检查报告、性能检测报告、能效评估报告均达到或者超过示范项目考核性指标时,建议示范项目合格;否则建议示范项目整改直至达到或者超过示范项目考核性指标。
(2)当示范项目整改仍然达不到示范项目考核性指标时,示范项目不合格。太阳能热利用系统测评标准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主要包括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和太阳能供热制冷系统。各系统中太阳能部分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所以测评方法也基本相同。下面主要介绍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测评标准。2.1测试条件(1)太阳能建筑应用光热系统所采用的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热水器等关键设备应具有相应的国家级全性能合格的检测报告,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
(2)系统应按原设计要求安装调试合格,并至少正常运行3天,方可以进行测试;
(3)所有示范项目必须按照测试的要求预留相关仪器的测试位置和条件,其用水量、水温等参数必须按照设计要求的条件下进行测试;
(4)太阳能热水系统试验期间环境平均温度:8℃≤ta≤39℃;
(5)环境空气的平均流动速率不大于4m/s;
(6)至少应有4d试验结果具有的太阳辐照量分布在下列四段:J1<8MJ/m2d;8MJ/m2d≤J2<13MJ/m2d;13MJ/m2d≤J3<18MJ/m2d;18MJ/m2d≤J4。2.2测试方法
(1)集热系统得热量
集热系统得热量是太阳能集热系统中太阳集热器提供的有用能量,单位为MJ/天全天。需要测试以下参数:集热系统进口温度、集热系统出口温度、集热系统流量、环境温度、环境空气流速、测试时间。当上述参数分别测量时,集热器进出口温度、流量采样时间间隔不得小于1分钟,记录时间间隔不得大于10分钟。太阳能集热系统得热量 根据记录的温度、流量等数据计算得出。太阳能集热系统得热量可以用热量表直接测量。(2)系统常规热源耗能量
系统常规热源耗能量是系统中辅助热源所耗常规热源的耗能量。需要测量以下参数:辅助热源加热量、环境温度、环境空气流速、测试时间。当采用电作为辅助热源时,测量测试时间内辅助热源的耗电量。当采用其它热源为辅助能源时,系统常规热源耗能量的测量方法同集热系统得热量的测量。
(3)贮热水箱热损系数
贮热水箱热损系数为表征贮热水箱保温性能的参数,单位为W/K。选取一天,测试起止时间为晚上8点开始,且开始时贮热水箱水温不得低于40℃,与水箱所处环境温度差不小于20℃,第二天早上6点结束,共计10个小时;开始时贮热水箱内水温度、结束时贮热水箱内水温度、贮热水箱容水量、贮热水箱附近环境温度、测试时间。贮热水箱热损系数用式(1)计算:
式中:
Us--贮热水箱热损系数,W/K; ρw--水的密度,kg/ m3,Cpw--水的比热容,J/(kg·K); Vs--贮热水箱容水量,m3; Δτ--降温时间,s;
ti--开始时贮热水箱内水温度,℃; tf--结束时贮热水箱内水温度,℃; tas(av)--降温期间平均环境温度。(4)集热系统效率
集热系统效率为在测试期间内太阳能集热系统有用得热量与同一测试期内投射在太阳能集热器上日太阳辐照能量之比。需要测试以下参数:太阳能集热器采光面积、太阳辐照量、集热系统进口温度、集热系统出口温度、集热系统流量、环境温度、环境空气流速、测试时间。集热系统效率用式(2)计算:
式中:
η—集热系统效率,%; Qc—太阳能集热系统得热量,MJ;A—太阳能集热器采光面积,m2;
H—太阳能集热器采光面上的太阳能辐照量,MJ/m2;(5)太阳能保证率
太阳能保证率为系统中太阳能部分提供的能量与系统需要的总能量之比。需要测试以下参数:太阳能集热器采光面积、太阳辐照量、集热系统进口温度、集热系统出口温度、集热系统流量、环境温度、环境空气流速、辅助热源加热量、测试时间。
系统太阳能保证率用式(3)计算:
式中:
f —系统太阳能保证率;
QC—太阳能集热系统得热量,MJ;QT—系统需要的总能量;MJ。系统需要的总能量 用式(4)计算: QT=QC+Qfz
(4)Qfz—辅助热源加热量;MJ。2.3工程评价
工程评价的依据是项目《申请报告》,太阳能保证率和实施量(应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面积)为考核性指标,其中任何一项达不到《申请报告》中的要求,则该工程判为不合格,该项目不得通过测评。(1)太阳能保证率 方法一:短期测试
对项目的太阳能保证率进行评价,不得低于项目《申请报告》中提出的太阳能保证率。对全年太阳能保证率计算如下:
1)当地日太阳辐照量小于8MJ/m2的天数为x1天;当地日太阳辐照量小于13MJ/ m2且大于等于8MJ/ m2的天数为x2天;当地日太阳辐照量小于18MJ/m2且大于等于13MJ/m2的天数为x3天;当地日太阳辐照量大于等于18MJ/ m2的天数为x4天;
2)经测试,当地日太阳辐照量小于8MJ/ m2时的太阳能保证率为f1;当地日太阳辐照量小于13MJ/ m2且大于等于8MJ/ m2的太阳能保证率为f2;当地日太阳辐照量小于18MJ/ m2且大于等于13MJ/ m2的太阳能保证率为f3;当地日太阳辐照量大于等于18MJ/m2的太阳能保证率为f4;则全年的太阳能保证率f全年为
方法二:长期监测
实际测得一年周期内太阳辐照总量为J全年,一年周期内太阳能热水系统需要的总能量J全年,则全年的太阳能保证率f全年为
(2)常规能源替代量(吨标准煤)
对项目的常规能源替代量(吨标准煤)进行评价,作为评价项目的参考性指标。方法一:短期测试
对全年常规能源替代量计算如下:
经测试,当地日太阳辐照量小于8MJ/ m2时的集热系统得热量为Q1;当地日太阳辐照量小于8MJ/ m2且大于等于13MJ/ m2的集热系统得热量为Q2;当地日太阳辐照量小于18MJ/ m2且大于等于13MJ/ m2的集热系统得热量为Q3;当地日太阳辐照量大于等于18MJ/ m2的集热系统得热量为Q4; 则全年常规能源替代量(吨标准煤)为
方法二:长期监测
实际测得一年周期内太阳能集热系统得热总量为QJ全年;则全年常规能源替代量(吨标准煤)为
(3)项目费效比
对项目的项目费效比(增量成本/常规能源替代量)(元/kW·h)进行评价,作为评价项目的参考性指标。注:增量成本应依据项目单位提供的项目决算书进行核算。(4)环境效益 二氧化碳减排量(t/a)
QCQ2 =2.47 Qbm
>(9)式中:
QCQ2—二氧化碳减排量,单位:t/a; Qbm —标准煤节约量,单位:t/a;
2.47——标准煤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无量纲。二氧化硫减排量(t/a)式中: Qso2 =0.02 Qbm
(10 式中:
Qso2—二氧化硫减排量,单位:吨/年; Qbm—标准煤节约量,单位:吨/年;
0.02——标准煤的二氧化硫排放因子,无量纲。粉尘减排量(吨/年)QFC =0.01 Qbm
(11)式中:
QFC—二氧化硫减排量,单位:吨/年; Qbm—标准煤节约量,单位:吨/年; 0.01——标准煤的粉尘排放因子,无量纲。
(5)经济效益
计算项目实施后每年节约的费用(元/年)和静态投资回收年限。
(6)示范推广性
按照项目的《申请报告》,依据测试及评价结果,综合分析项目的节能减排效果及代表性、示范性和可推广性等,并最终形成项目的评价意见。3 太阳能光伏系统测评标准 3.1检测条件
太阳能建筑应用光伏电源系统所采用的太阳能电池方阵、蓄电池组、充放电控制器、逆变器及用电器等关键设备等关键设备应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报告,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本标准只对太阳能建筑应用光伏电源系统进行综合性能检测; 3.2检测方法
(1)系统要求:太阳能建筑应用光伏电源系统应按原设计要求安装调试合格,并至少正常运行3天,才能进行光电转换效率测试;
(2)试验对气象条件和太阳辐照量要求:环境平均温度8℃≤ta≤39℃;环境空气的平均流动速率不大于4m/s;当太阳能电池方阵正南放置时,试验起止时间为当地太阳正午时前1h到太阳正午时后1h,共计2h;测试期间内,太阳辐照度不应小于800W/m2;
(3)独立太阳能发电系统:电功率表应接在蓄电池组的输入端;并网太阳能发电系统:电功率表应接在逆变器的输出端。
(4)试验步骤:试验开始前,应切断所有外接辅助电源,安装调试好太阳辐射表、电功率表/温度自记仪和风速计,并测量太阳能电池方阵面积;试验开始时,应同时记录总辐射表太阳辐照量读数及各仪表的数据;试验开始后,应每隔十分钟记录一次各仪表数据;计算试验期间单位太阳能电池板面积的太阳辐照量H。对于处在不同采光平面上的太阳能电池方阵,应分别计算试验期间不同采光平面单位太阳能电池板面积的太阳辐射量。3.3数据分析 系统试验期间单位面积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量Q(MJ/(m2))用式(12)计算:
t——试验时间,单位:h;
w——试验期间电功率表的读数,单位:kW; Ac——太阳能电池板面积,单位:2。
太阳能建筑应用光伏电源系统光电转换效率用式(13)计算:
当太阳能电池板不在同一采光面时,可用式(14)计算太阳能建筑应用光伏电源系统光电转换效率:
3.4工程评价
工程评价的依据是项目《申请报告》,光电转换效率、实施量(峰瓦值)和费效比为考核性指标,达不到《申请报告》中的要求,则该工程判为不合格,该项目不得通过测评。(1)光电转换效率
式(13)得出的太阳能建筑应用光伏电源系统光电转换效率η 即为全年的光电转换效率。(2)常规能源替代量(吨标准煤)
对项目的常规能源替代量(吨标准煤)进行评价,作为评价项目的参考性指标。
经测试,当地光伏电源系统光电转换效率为η。全年常规能源替代量Qbm(吨标准煤)为 Qbm=0.001ηWAc
(15)式中,Ac——太阳能电池板面积,单位:m2;
W——当地全年的太阳能辐射量,单位:MJ/m2。(3)项目费效比
对项目的项目费效比(增量成本/常规能源替代量)(元/kW·h)进行评价,不得高于《申请报告》中提出的费效比。注:增量成本应依据项目单位提供的项目决算书进行核算。(4)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示范推广性与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要求相同。地源热泵系统测评标准 4.1测评条件
(1)地源热泵系统的测评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投入正常使用后进行。
(2)地源热泵系统制热性能的测评应在典型制热季进行,制冷性能的测评应在典型制冷季进行。对于冬、夏季均使用的地源热泵系统,应分别对其制热、制冷性能进行测评。(3)热泵机组制热/制冷性能系数的测定工况应尽量接近机组的额定工况,机组的负荷率宜达到机组额定值的80%以上;系统能效比的测定工况应尽量接近系统的设计工况,系统的最大负荷率宜达到设计值的60%以上;室内温湿度检测应在建筑物达到热稳定后进行。
(4)应同时对测试期间的室外温度进行监测,记录测试期间室外温度的变化情况。4.2测试方法(1)室内温湿度
测试参数:室内温度(冬季);室内温、湿度(夏季)。测试时间:室内温、湿度检测应在建筑物达到热稳定后进行,测试时间为6小时。
判定原则:室内实测温、湿度应满足设计和国家相应标准规范的要求。
(2)热泵机组制热/制冷性能系数
热泵机组制热/制冷性能系数是指热泵机组的制冷/制热量与输入功率之比。
测试参数:机组热源侧流量;机组用户侧流量;机组热源侧进出口水温;机组用户侧进出口水温;机组输入功率。测试时间:热泵机组的检测应在机组运行工况稳定后进行,测试周期为1小时。
数据整理:热泵机组制冷/制热性能系数根据测试结果,按下式计算:
式中:COPL —— 热泵机组的制冷性能系数; COPH —— 热泵机组的制热性能系数; QL——测试期间机组的平均制冷量,kW; QH——测试期间机组的平均制热量,kW; Ni——测试期间机组的平均输入功率,kW。机组测试期间的平均制冷(热)量按下式计算: Q=VρΔtw/3600(18)式中:
V—— 热泵机组用户侧平均流量,m3/h; Δtw —— 热泵机组用户侧进出口水温差,℃; ρ—冷(热)水平均密度,kg/ m3;
c —冷(热)水平均定压比热,kJ/(kg.℃)。ρ、c可根据介质进出口平均温度由物性参数表查取。判定原则:热泵机组的实测制冷/制热性能系数应满足项目申报书和申请报告中的具体要求。(3)典型季节系统能效比
典型季节系统能效比是指地源热泵系统的制冷/制热量与系统输入功率之比,这里的系统输入功率主要是指热泵机组以及与热泵系统相关的所有水泵的输入功率之和(不包括用户末端设备)。
测试参数:系统热源侧流量;系统用户侧流量;系统热源侧进出口水温;系统用户侧进出口水温;机组消耗的电量;水泵消耗的电量。
测试时间:热泵系统的检测应在系统运行正常后进行,测试周期为2-3天。
数据整理:热泵系统的典型季节系统能效比根据测试结果,按下式计算:
式中: COPSL —— 热泵系统的制冷能效比; COPSH —— 热泵系统的制热能效比; QSL—— 系统测试期间的总制冷量,kW·h; QSH —— 系统测试期间的总制热量,kW·h;
Ni—— 系统测试期间,热泵机组所消耗的电量,kW·h; Nj——系统测试期间,水泵所消耗的电量,kW·h。系统测试期间的总制冷(热)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V—— 系统用户侧的平均流量,m3/h; tw——系统用户侧的进出口水温差,℃; ρ——冷(热)水平均密度,kg/m3;
c ——冷(热)水平均定压比热,kJ/(kg.℃)。ρ、c可根据介质进出口平均温度由物性参数表查取。判定原则:热泵系统实测的典型季节制冷/制热能效系数应满足项目申报书和申请报告中的具体要求。4.3工程评价
工程评价的依据是国家相关标准和项目《申请报告》,热泵系统的系统COP为考核性指标,达不到《申请报告》中的要求,则该工程判为不合格,该项目不得通过测评。(1)节能效益评估
通过计算地源热泵系统与常规供暖、供冷方式的节能量和节能率,对地源热泵系统的节能效益进行评估。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按以下两种方法对系统的节能效益进行评估。评估方法一:短期测试
根据导则规定的测试方法,对地源热泵系统的特性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按以下方法计算热泵系统相对于常规供暖、供冷方式的节能量和节能率。
建筑全年累计冷热负荷的计算:根据测试期间系统的实测热负荷和室外气象参数,采用度日法计算供暖季累计热负荷(冬季);根据测试期间系统的实测冷负荷和室外气象参数,采用温频法计算供冷季累计冷负荷(夏季)。
地源热泵系统年耗能量的计算:根据热泵系统实测的系统能效比和建筑全年累计冷热负荷,计算整个供暖季(制冷季)地源热泵系统的年耗电量,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EH —— 地源热泵系统制热年耗电量,kW·h; EL—— 地源热泵系统制冷年耗电量,kW·h; ΣQH —— 建筑全年累计热负荷,kW·h; ΣQL —— 建筑全年累计冷负荷,kW·h。节能量和节能率的计算:将地源热泵系统和常规供暖、供冷系统的年耗能量转换为一次能源
(标准煤),计算地源系统的节能量和节能率。电能与一次能源的转换率取为0.31。评估方法二:长期监测
根据地源热泵系统的具体设置情况,安装测试仪表。对地源热泵系统的供回水温度、水量以及热泵机组、水泵等相关耗电设备的实际耗电量进行长期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计算建筑全年实际累计冷热负荷和地源热泵系统的实际年耗能量。根据建筑全年实际累计冷热负荷计算常规供暖、供冷方式的年耗能量。根据地源热泵系统的年实际耗能量和常规供暖、供冷方式的年计算耗能量,计算热泵系统相对于常规供暖、供冷方式的节能量和节能率。(2)环保效益评估
根据地源热泵系统相对于常规供暖(冷)系统的一次能源节能率,参照消耗一次能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和污染气体量,对示范项目应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所带来的环保效益进行评价。二氧化碳减排量、二氧化硫减排量、粉尘减排量与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计算公式相同。(3)经济效益评估
根据项目申报书中提供的增量成本和节能效益评估得到的系统节能量,计算项目的静态投资回收期。根据静态投资回收期,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静态投资回收期按下式计算:
式中:T —— 静态投资回收期,年; K —— 项目的增量成本,万元;
M —— 系统节能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万元。(4)判定原则
合格评价判定依据是项目《申请报告》,热泵系统COP达到《申请报告》指标要求,判为合格,通过测评;反之,判为不合格,该项目不通过测评。
第三篇:江苏省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实施细则
附件:
江苏省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大力发展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进一步加大建筑节能闭合监管力度,推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规范建筑能效测评标识行为,依据《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和《江苏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暂行办法》和《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包括工业建设项目中具有民用建筑功能的建筑)能效测评标识,适用本实施细则。
第三条 本实施细则所称建筑能效测评,是指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认定的建筑能效测评机构(以下简称测评机构)对建筑能源消耗量及其用能系统效率等性能指标进行检测、计算、评估,并给出其所处水平的活动。
本实施细则所称建筑能效标识是指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建筑物能源消耗量及建筑物用能系统效率等性能指标以信息标识的形式进行明示的活动。第四条 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分为理论值和实测值两个阶段。理论值测评标识应在项目竣工验收之前进行,实测值测评标识应在建筑物正常使用后进行。
第五条 建筑能效标识等级按照测评结果划分为三个等级,并以星为标志。
第六条 成立江苏省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办公室(设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研设计处),负责能效测评机构的认定和考核、受理标识申请、核发标识证书等组织管理工作。
第七条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负责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的咨询服务和技术指导,并承担标识项目的技术审查等日常事务。
第八条 测评机构受建设单位或建筑所有权人的委托,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规定实施建筑能效测评,并对能效测评结果的公正性、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第九条 测评人员应持有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核发的《建筑能效测评人员工作手册》和建筑能效测评人员章。
第二章
测评机构
第十条 测评机构应具有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核准的建筑节能工程检测专项资质。
第十一条 测评机构应当取得计量认证(CMC)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认可。
第十二条 从事测评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中,工程师以上人员比例不得低于50%,高级工程师比例不得低于15%,本科及以上学历且从事本专业3年以上工作的技术人员不少于30%。
第十三条
测评机构分为综合一级和综合二级两类。综合一级测评机构在全省行政区域内承接建筑能效测评项目;综合二级测评机构只可在机构所在地行政区域内承接居住建筑和3万平方米以下的公共建筑能效测评。
第三章 建筑能效测评
第十四条 下列建筑应进行能效测评,其他建筑的能效测评可参照执行:
(一)新建(改建、扩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单体建筑面积为2万平方米及以上);
(二)新建居住建筑;
(三)新建(改建、扩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
(四)实施节能综合改造并申请财政支持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
(五)省级建筑节能专项引导资金安排的项目;
(六)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县的相关项目;
(七)申请节能示范工程的建筑;
(八)申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建筑。
第十五条 建设单位或建筑所有权人申请建筑能效理论值测评时应提交下列资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一)项目立项、审批等文件;
(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审查合格的工程施工图节能设计文件;
(三)工程施工图纸及相关技术文件;
(四)具有相关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围护结构保温材料性能检测报告及外窗保温性能、气密性检测报告;建筑物外窗(包括透明幕墙)传热系数和外窗(包括透明幕墙)玻璃遮阳系数进场复验报告;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证书和标签以及《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测评报告》;
(五)冷热源设备及相应水泵等主要产品合格证或性能检测报告;
(六)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报告;
(七)外墙墙体、屋面、热桥部位和采暖空调管道的保温施工做法或施工方案,及与此有关的隐蔽工程施工质量中间验收报告;
(八)建筑节能设备运行调试报告及节能系统检测报告;
(九)使用地源热泵作为冷热源时应提供当地相关部门出具的环评报告;
(十)应用节能新技术的情况报告。
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或建筑所有权人申请建筑能效实测值测评时应提交下列资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一)建筑物竣工备案证书;
(二)工程竣工图纸及建筑物使用情况说明;
(三)建筑物总能耗计量报告或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能耗记录数据;
(四)采暖空调能耗计量报告;
(五)与建筑节能相关的设备运行记录;
(六)应用节能新技术的运行情况报告。
第十七条 建筑能效测评应通过性能测试、软件评估、文件审查、现场检查等方式,对单体建筑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定。
第十八条 测评机构应统一使用通过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认定的应用软件。
第十九条 测评机构在完成测评工作后10个工作日内应出具《建筑能效测评报告》,并应在15个工作日内将《建筑能效测评报告》报测评项目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建筑能效测评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建筑能效测评汇总表;
(二)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表;
(三)建筑和用能系统概况;
(四)节能计算说明书;
(五)测评过程中依据的文件及相关性能检测评估报告;
(六)建筑能效测评联系人、电话和地址等。
第二十一条 经建筑能效测评达不到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建设单位应整改后重新申请建筑能效测评。
第二十二条 建筑能效测评后符合建筑能效标识要求的,测评机构应在《建筑能效测评报告》出具后30个工作日内将《建筑能效测评报告》报至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
第三章 建筑能效标识
第二十三条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遴选若干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建筑能效测评报告》进行评审。评审委员会应依据国家及我省相关标准、规范要求,通过审查、质询、讨论和评议等方式,出具审查意见和《建筑能效标识审查表》。
第二十四条 评审完成后,由省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办公室进行审定和公示,公示期为15日。
第二十五条 经公示后无异议或有异议但经审查异议不成立的项目,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公告,并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经审查异议成立的项目,将不予审定并向测评机构说明情况。第二十六条
建筑能效标识审查未通过的项目,测评机构应按审查意见补充资料,完善相关工作,重新提交测评报告。
第二十七条 建筑能效标识证书和标志由省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办公室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制式样统一制作颁发。建筑能效理论值标识有效期为1年,建筑能效实测值标识有效期为5年。
第二十八条
建设单位或建筑所有权人应当将建筑能效标识粘贴在建筑物的显著位置。
第二十九条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定期汇总获得建筑能效标识的项目名称,并在指定媒体予以公布。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定期对测评机构进行考核。业绩优良的综合二级测评机构经考核后可升级为综合一级测评机构。考核不合格或存在违法违纪违规行为的测评机构,责令限期整改,直至取消测评资格。
第三十一条
测评人员实行动态考核制。测评机构应将测评人员建筑能效测评标识业绩及继续教育等情况及时在《建筑能效测评人员工作手册》予以记录。省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办公室依据测评人员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考核。第三十二条 建设单位、建筑物产权所有人或使用人不得擅自拆除或变更建筑物的能效标识。经查实,应责令改正。
第三十三条 出现下列情形,可能影响建筑物能效的,应重新进行建筑物能效测评标识:
(一)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
(二)主要用能系统或设备更新置换;
(三)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有效期结束。
第三十四条
对建筑能效测评结果或能效标识有异议的,建设单位可在收到测评结果15个工作日内或建筑能效标识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向省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办公室申请复核。书面材料要加盖单位公章或个人签名。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实施细则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江苏省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实施细则(暂行)》(苏建科[2008]354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重庆市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管理办法
重庆市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管理办法
渝文审[2008]4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大力发展节能建筑,推行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制度,规范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管理,根据《重庆市建筑节能条例》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包括工业建设项目中具有民用建筑功能的建筑)的能效测评与标识,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建筑能效测评,是按照建筑节能有关标准和技术要求,对单体建筑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依据设计、施工、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等资料,经文件核查、软件复核计算及必要的检查和检测,综合评定其建筑能效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建筑能效标识,是按照建筑能效测评结果,对建筑能效进行明示的活动。第四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的监督管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受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负责市管建筑工程的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的组织实施,对区县(自治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进行指导。区县(自治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管理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除市管建筑工程外的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的组织实施与监督管理,也可委托其所属建筑节能管理机构从事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的组织实施。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市管建筑工程是指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主负责实施建筑管理的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包括工业建设项目中具有民用建筑功能的建筑)。第二章
建筑能效测评
第六条
建筑工程项目竣工且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填写《重庆市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申请表》(见附件一),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筑能效测评,提供以下资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一)初步设计审批意见;
(二)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通过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包括建筑、暖通、电气、给排水专业设计图及节能设计模型,节能计算报告书,空调热负荷及逐项、逐时冷负荷计算书);施工图建筑节能专项审查意见及设计单位的回复资料;施工图建筑节能工程设计变更文件(包括变更图说、建筑节能设计模型、节能计算报告书和相应的审查文件);
(三)重庆市民用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登记表;
(四)涉及建筑节能分部工程的竣工图、施工变更、施工质量检查记录、验收报告等相关资料;
(五)与建筑节能相关的设备、材料、产品(部品)合格证、进场复验报告,和法定检测机构出具的节能性能检测报告;
(六)已由法定检测机构进行了工程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的,应提供检测报告;
(七)采用建筑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情况报告及按照有关规定应进行评审、鉴定及核准、备案和技术性能认定的有关文件。第七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收到申请后,对资料不齐备的,应当场一次性告知申请人补齐相关资料;对资料齐备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受其委托的建筑节能管理机构,依据《重庆市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导则》(见附件二)和相关规定,15个工作日内完成建筑能效测评工作。经测评达到建筑节能强制标准要求的,根据测评结果发给相应的建筑能效标识和证书;经测评达不到建筑节能强制标准要求的,应当出具建筑能效不合格意见。建筑能效测评不合格的,建设单位应整改后重新申请能效测评。第八条
建筑工程项目未经建筑能效测评,或者建筑能效测评不合格的,不得组织竣工验收,不得交付使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第三章
建筑能效标识
第九条
建筑能效标识等级分为Ⅰ级、Ⅱ级、Ⅲ级。节能率≥70%,标识为Ⅰ级;节能率≥65%且<70%,标识为Ⅱ级;节能率≥50%且<65%,标识为Ⅲ级。第十条
建筑能效标识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建筑能效标志;
(二)建筑能效标识等级;
(三)编号;
(四)颁发单位;
(五)颁发日期。
第十一条
建筑能效证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并加盖“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建筑能效测评标识专用章”,或者“XX区县(自治县)建设委员会(建设局)建筑能效测评标识专用章”。
(一)项目名称;
(二)编号;
(三)建设单位;
(四)建筑能效标识等级;
(五)颁发单位;
(六)颁发日期。
第十二条
建筑能效标识、证书的式样、制作标准、编码规则(见附件三、四、五),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区县(自治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受其委托的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应按本办法规定进行编号,并依照管理权限分级制作、发放建筑能效标识、证书。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将建筑能效标识置于每栋建筑主入口等显著位置。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建筑能效测评申请及能效标识、证书发放应统一办理。市管项目纳入市建委政务中心统一办理,实行一站式窗口服务。
第十五条
对建筑能效测评结果有异议的,建设单位可在收到测评结果后,15个工作日内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核。
第十六条
当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应当重新进行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
(一)造成建筑节能措施损坏或失去作用的;
(二)对建筑的围护结构进行改造的;
(三)对建筑的用能系统或用能设备进行改造的。
第十七条
区县(自治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将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的组织实施情况,每季度报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汇总后上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实施节能改造后的既有建筑的能效测评标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08年2月13日起施行。
附件1
重庆市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申请表
项目名称:
申请单位:
申报时间:
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项目地址
子项目名称
总建筑面积居住万m2 公建万m2 总计万m2 建设单位 传真
通讯地址 邮编
负责人 电话 手机
联系人 电话 手机
(盖章)
设计单位 联系电话
施工图
审查机构 联系电话
施工单位 联系电话
监理单位 联系电话
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项目情况 项目名称(含栋号)
建筑类型□新建
□改建
□扩建
□居住
□公建
□居住、公建均有
建筑面积万m2层数
建筑能效测评申请等级□Ⅰ级
□Ⅱ级
项目审批及审查时间
通过初步设计审批时间年
月
日 通过施工图设计审查时间年
月
日 施工图设计备案时间年
月
日
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合格时间年
月
日备注说明:
外围护结构主要节能措施及保温构造 外墙
玻璃幕墙
外窗
屋面
楼地面
暖通空调
冷热源设备能效比、热效率及冷热源设备位置
(选项打√)
□Ⅲ级
(选项打√)
(选项打√)
冷、热量计量装置及设置位置
监测与控制
采暖、通风、空调系统及冷热源的主要控制措施
照明
各主要功能部位的照明功率密度值
采用的主要灯具的效率和光源的光效
各主要功能部位的照明控制措施
注:
1、本表按申请能效测评与标识的单栋建筑进行填写;
2、若单栋建筑包含居住建筑与公共建筑,居住建筑(部分)与公共建筑(部分)应分别进行填写。
三、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意见 建筑节能管理机构意见:
(签章)
****年**月**日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签章)
****年**月**日
填表说明:
一、申请书一律采用A4规格的纸和4号仿宋字体打印,一式四份。若内容填写不完,可加附页;
二、项目基本情况和申请测评标识项目情况由建设单位负责填写。
三、表中内容应与实际情况相符。
四、该表内容必须客观、真实、有效。
附件2
重庆市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导则
重庆市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导则
1.总则.1 2.术语.1 3
基本规定.2 4
测评与标识程序.3 5
测评内容及方法.4 5.1 节能设计符合性核查.4 5.2节能率复核.6 6
测评结论.7 附录
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综合评价表.8
1.总则
1.0.1
为大力发展节能建筑,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行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制度,根据现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和重庆市《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DBJ50-071)等国家和本市相关建筑节能标准、规范,制定本导则。1.0.2
本导则适用于重庆市新建居住和公共建筑以及实施建筑节能改造后的既有建筑的能效测评与标识。
1.0.3
申请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的建筑必须符合国家和本市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4
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应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建筑节能管理机构进行。
1.0.5
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
2.0.1
建筑能效测评 按照建筑节能有关标准和技术要求,对建筑物的能效水平进行核查、计算,必要时进行检测,评定其相应等级的活动。2.0.2
建筑能效标识
按照建筑能效测评结果,对建筑物能效水平,以信息标识的形式进行明示的活动。2.0.3
建筑物用能系统
与建筑物同步设计、同步安装的用能设备和设施。建筑的用能设备主要是指采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设施一般是指与设备相配套的、为满足设备运行需要而设置的服务系统。2.0.4 节能率
按照建筑节能有关标准规定,利用建筑节能设计分析软件模拟计算所得的被测评建筑的单位面积采暖空调全年耗能量与基准建筑的单位面积采暖空调全年耗能量的比值。基准建筑的围护结构、暖通空调设备及系统、照明设备等的相关参数按照相应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确定。2.0.5 设计符合性核查
将施工实施情况与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变更文件)进行核对、确认。2.0.6 节能率复核
采用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建筑节能设计分析软件,对建设单位提供的与竣工文件相符的建筑节能设计模型对被测评建筑的节能率进行复核。2.0.7 文件核查
对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文件、竣工文件等进行检查。主要包括:对相关文件的完整性、内容的正确性及一致性等进行检查。2.0.8 现场抽查
根据能效测评的需要,有选择的到现场对施工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设计文件和竣工文件等进行核对、确认。3
基本规定
3.0.1
建筑节能工程使用的材料、设备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和本市有关标准的规定,严禁使用国家或本市明令禁止使用和淘汰的材料与设备。
3.0.2
建筑能效测评的内容包括节能设计符合性核查和节能率复核。
3.0.3
建筑能效测评的方法包括文件核查、计算复核、现场抽查及性能检测。能效测评以文件核查和计算复核为主,现场抽查为辅,必要时进行性能检测。
3.0.4
建筑能效的测评与标识应以单栋建筑为对象。在对建筑节能分部工程相关竣工文件资料及报告核查的基础上,结合建筑能耗计算分析结果,综合进行测评。
3.0.5
用于建筑能效测评的建筑节能设计分析软件的功能和算法必须符合国家和本市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并应经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
3.0.6
对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应分别进行能效测评与标识。
3.0.7
对于建筑外形、结构、朝向、楼层数、户型、材料、设备及使用功能等完全相同的建筑,可不重复进行能效测评。
3.0.8
建筑能效标识划分为三个等级。当50%≤节能率?65%且节能设计符合性核查符合要求时,被测评建筑标识为Ⅲ级;当65%≤节能率?70%且节能设计符合性核查符合要求时,标识为Ⅱ级;当节能率≥70%且节能设计符合性核查符合要求时,标识为Ⅰ级。3.0.9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能效测评与标识按国家及本市有关规定执行。4
测评与标识程序
4.0.1
建筑能效测评应在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之后,建筑物竣工验收之前进行。
4.0.2
建设单位应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建筑节能管理机构提出能效测评申请,同时应提供下列文件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1 初步设计审批意见; 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通过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包括建筑、暖通、电气、给排水专业设计图及建筑节能设计模型,节能计算报告书,空调热负荷及逐项、逐时冷负荷计算书);施工图建筑节能专项审查意见及设计单位的回复资料;施工图建筑节能工程设计变更文件(包括变更图说、建筑节能设计模型、节能计算报告书和相应的审查文件); 3 重庆市民用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登记表; 涉及建筑节能分部工程的竣工图、施工变更、施工质量检查记录、验收报告等相关资料; 5 与建筑节能相关的设备、材料、产品(部品)合格证、进场复验报告,和法定检测机构出具的节能性能检测报告; 已由法定检测机构进行了工程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的,应提供检测报告; 采用建筑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情况报告及按照有关规定应进行评审、鉴定及核准、备案和技术性能认定的有关文件。
4.0.3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建筑节能管理机构收到申请后,对资料不齐备的,应当场一次性告知申请人补齐相关资料;对资料齐备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应于15个工作日内完成建筑能效测评工作。
4.0.4
建筑能效测评合格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应向建设单位发放建筑能效标识和证书。建筑能效测评不合格的,建设单位应整改后重新申请能效测评。
4.0.5
取得建筑能效标识和证书的,建设单位应按规定将建筑能效标识一一对应置于每栋建筑主入口等显著位置。5
测评内容及方法 5.1 节能设计符合性核查
5.1.1 建筑围护结构各分项工程节能设计符合性核查的具体内容及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墙体构造;墙体保温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的施工进场见证取样检测报告,燃烧性能的质量证明文件;如采用保温浆料作保温层时,在施工中制作的同条件养护试件的见证取样检测报告;含外墙保温层厚度的“外墙节能构造钻芯检验报告”。
测评方法:文件核查,现场抽查。
幕墙构造;幕墙保温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幕墙玻璃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中空玻璃露点的施工进场见证取样检测报告;幕墙保温隔热材料燃烧性能的质量证明文件;幕墙气密性的试验室安装制作试件的检测报告;含保温层厚度的“建筑节能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表”。
测评方法:文件核查,必要时进行性能检测。
建筑外窗的传热系数、中空玻璃露点、玻璃的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的施工进场见证取样检测报告;外窗气密性的检测报告;外窗遮阳性能的产品质量证明文件。测评方法:文件核查,必要时进行性能检测。
屋面构造;屋面保温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的施工进场见证取样检测报告,燃烧性能的质量证明文件;含保温层厚度的“建筑节能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表”。
测评方法:文件核查,现场抽查。
楼(地)面构造;楼(地)面保温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的施工进场见证取样检测报告,燃烧性能的质量证明文件;含保温层厚度的“建筑节能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表”。
测评方法:文件核查,现场抽查。
5.1.2 建筑物用能系统及其设备的节能设计符合性核查,除核查项目实际采用的用能设备及施工安装是否与设计文件一致外,尚应核查下列内容: 采用集中采暖、空调系统的建筑,冷热源设备的能效比及热效率等应符合现行国家和本市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应设置温度控制及冷、热量计量装置。
测评方法:文件核查,现场抽查。监测与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及故障报警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测评方法:文件核查,现场抽查。公共建筑的照明功率密度值应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的规定;照明应采用节能灯具,除电梯厅外应采用节能控制措施。
测评方法:文件核查,现场抽查。
5.1.3 如果在测评过程中必须进行某些项目的检测时,测试方法和抽样数量应严格按照《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J50-069和《公共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J50-070的规定进行。
5.1.4 若5.1.1条和5.1.2条中规定的各项核查内容的核查结果均符合设计要求,应判定被测评建筑节能设计符合性核查符合要求;若5.1.1条和5.1.2条中规定的任意一项核查内容的核查结果不符合设计要求,应判定被测评建筑节能设计符合性核查不符合要求。5.2节能率复核
5.2.1 节能率复核所使用的建筑节能设计模型应与竣工文件相符,并由建设单位提供。5.2.2 建筑节能设计模型与竣工文件相符主要是指:建筑节能设计模型与设计图说、节能计算报告书相符(朝向、围护结构构造、标准层个数、房间类型、层高、总层数、热桥设置、门窗大小等);建筑节能设计模型中所选计算地址正确,所用材料热工参数符合相关标准规范;
5.2.3 节能率计算所需数据应按相关标准、规范规定及设计文件取得。若施工实施中采用的材料、部件的导热系数或传热系数进场见证取样检测数据优于建筑节能设计文件所列参数时,以其质量证明文件为准。
5.2.4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应根据国家和本市现行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和方法,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与竣工文件相符的建筑节能设计模型,使用建筑节能设计分析软件复核被测评建筑的节能率。测评方法:计算复核。
5.2.5 若节能率复核结果符合被测评建筑设计所依据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节能率,应判定被测评建筑节能率复核符合要求;若节能率复核结果不符合被测评建筑设计所依据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节能率,应判定被测评建筑节能率复核不符合要求。6
测评结论
6.0.1
被测评建筑节能设计符合性核查和节能率复核均符合要求时,判定被测评建筑能效测评合格。被测评建筑节能设计符合性核查或节能率复核不符合要求时,判定被测评建筑本次能效测评不合格,建设单位应整改后重新申请能效测评。
6.0.2
被测评建筑能效测评结论合格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应根据测评结果明确其能效标识等级。
6.0.3
建筑能效测评完成后应填写建筑能效测评综合评价表。6.0.4
建筑能效测评综合评价表见附录。
附录
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综合评价表 项目名称 栋号
建筑面积/层数 建筑类型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核查内容
节能设计符合性核查围护结构墙体
幕墙
门窗
屋面
地面
暖通空调系统冷热源设备能效比及热效率
温度控制及冷、热量计量
照明照明功率密度值
照明光源、灯具
照明控制方式
监测与
控制采暖、通风、空调系统及冷热源的监测与控制
节能率复核□
节能率<50% □ 50%≤节能率<65% □ 65%≤节能率<70% □
节能率≥70% 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
能效测评与标识意见:
□
1、按照《重庆市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导则》的规定进行能效测评,该单体建筑通过能效测评,标识等级为
□Ⅰ级
□Ⅱ级
□Ⅲ级。
□
2、按照《重庆市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导则》的规定进行能效测评,该单体建筑未通过能效测评。
建筑节能管理机构(盖章)年
月
日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盖章)年
月
日
附件3
建筑能效标识制作标准和式样
一、制作标准 1.材质:不锈钢
2.规格:297×420mm
二、式样 见附图
附件4
建筑能效证书制作标准和式样
一、制作标准
规格:210×297mm
二、式样 见附图
附件5 建筑能效标识、证书编码规则 区划代码 XXXXXX XX XXXX XXXX XXX X 项目代码
楼栋代码
年份代码 建筑类别代码 能效等级代码
管理权限区、县(自治县)名称区划代码 市管建筑工程项目―500000 区县管建筑工程项目万州区500101 涪陵区500102 渝中区500103 大渡口区500104 江北区500105 沙坪坝区500106 九龙坡区500107 南岸区500108 北碚区500109 万盛区500110 双桥区500111 渝北区500112 巴南区500113 黔江区500114 长寿区500115 江津区500116 区县管建筑工程项目合川区500117 永川区500118 南川区500119 经开区500120 高新区500121 綦江县500222 潼南县500223 铜梁县500224 大足县500225 荣昌县500226 璧山县500227 梁平县500228 城口县500229 丰都县500230 垫江县500231 武隆县500232 忠县500233 开县500234 云阳县500235 奉节县500236 巫山县500237 巫溪县500238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500240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500241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500242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500243
一、说明
1.区划代码:
2.建筑类别代码:01-居住建筑;02-公共建筑; 3.年份代码:按实际年份编写;
4.项目代码:由颁发单位根据项目发放标识证书顺序编写; 5.楼栋代码:由颁发单位根据建筑单体发放标识证书顺序编写; 6.能效等级代码:1-I级标识;2-II级标识;3-III级标识;
二、编码示例
1.地区:渝中区;
2.建筑类别:居住建筑; 3.年份: 2008年;
4.项目顺序:第一个发证项目; 5.楼栋顺序:一号楼;
6.能效等级: III级能效标识; 标识编号为:***10013 【重庆市政府网】
引用或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明确标注“来源:重庆市政府网”。
第五篇:重庆市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管理办法
重庆市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大力发展节能建筑,推行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制度,规范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管理,根据《重庆市建筑节能条例》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包括工业建设项目中具有民用建筑功能的建筑)的能效测评与标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建筑能效测评,是按照建筑节能有关标准和技术要求,对单体建筑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依据设计、施工、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等资料,经文件核查、软件复核计算及必要的检查和检测,综合评定其建筑能效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建筑能效标识,是按照建筑能效测评结果,对建筑能效进行明示的活动。
第四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的监督管理。
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受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负责市管建筑工程的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的组织实施,对区县(自治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进行指导。
区县(自治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管理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除市管建筑工程外的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的组织实施与监督管理,也可委托其所属建筑节能管理机构从事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的组织实施。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市管建筑工程是指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主负责实施建筑管理的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包括工业建设项目中具有民用建筑功能的建筑)。
第二章 建筑能效测评
第六条 建筑工程项目竣工且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填写《重庆市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申请表》(见附件一),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筑能效测评,提供以下资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一)初步设计审批意见;
(二)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通过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包括建筑、暖通、电气、给排水专业设计图及节能设计模型,节能计算报告书,空调热负荷及逐项、逐时冷负荷计算书);施工图建筑节能专项审查意见及设计单位的回复资料;施工图建筑节能工程设计变更文件(包括变更图说、建筑节能设计模型、节能计算报告书和相应的审查文件);
(三)重庆市民用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登记表;
(四)涉及建筑节能分部工程的竣工图、施工变更、施工质量检查记录、验收报告等相关资料;
(五)与建筑节能相关的设备、材料、产品(部品)合格证、进场复验报告,和法定检测机构出具的节能性能检测报告;
(六)已由法定检测机构进行了工程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的,应提供检测报告;
(七)采用建筑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情况报告及按照有关规定应进行评审、鉴定及核准、备案和技术性能认定的有关文件。
第七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收到申请后,对资料不齐备的,应当场一次性告知申请人补齐相关资料;对资料齐备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受其委托的建筑节能管理机构,依据《重庆市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导则》(见附件二)和相关规定,15个工作日内完成建筑能效测评工作。经测评达到建筑节能强制标准要求的,根据测评结果发给相应的建筑能效标识和证书;经测评达不到建筑节能强制标准要求的,应当出具建筑能效不合格意见。
建筑能效测评不合格的,建设单位应整改后重新申请能效测评。
第八条 建筑工程项目未经建筑能效测评,或者建筑能效测评不合格的,不得组织竣工验收,不得交付使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第三章 建筑能效标识
第九条 建筑能效标识等级分为Ⅰ级、Ⅱ级、Ⅲ级。节能率≥70%,标识为Ⅰ级;节能率≥65%且<70%,标识为Ⅱ级;节能率≥50%且<65%,标识为Ⅲ级。
第十条 建筑能效标识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建筑能效标志;
(二)建筑能效标识等级;
(三)编号;
(四)颁发单位;
(五)颁发日期。
第十一条 建筑能效证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并加盖“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建筑能效测评标识专用章”,或者“XX区县(自治县)建设委员会(建设局)建筑能效测评标识专用章”。
(一)项目名称;
(二)编号;
(三)建设单位;
(四)建筑能效标识等级;
(五)颁发单位;
(六)颁发日期。
第十二条 建筑能效标识、证书的式样、制作标准、编码规则(见附件三、四、五),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区县(自治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受其委托的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应按本办法规定进行编号,并依照管理权限分级制作、发放建筑能效标识、证书。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将建筑能效标识置于每栋建筑主入口等显著位置。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建筑能效测评申请及能效标识、证书发放应统一办理。市管项目纳入市建委政务中心统一办理,实行一站式窗口服务。
第十五条 对建筑能效测评结果有异议的,建设单位可在收到测评结果后,15个工作日内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核。
第十六条 当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应当重新进行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
(一)造成建筑节能措施损坏或失去作用的;
(二)对建筑的围护结构进行改造的;
(三)对建筑的用能系统或用能设备进行改造的。
第十七条 区县(自治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将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的组织实施情况,每季度报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汇总后上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实施节能改造后的既有建筑的能效测评标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08年2月13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