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矛盾纠纷分析1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分析报告
本月我校紧紧围绕党支部、教学中心工作,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较好地发挥了政教职能作用。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分析
本月接待矛盾纠纷当事人2批,人次8次;排查矛盾纠纷8次,排查矛盾纠纷1起。
二、分类分析
在本月调处的2件矛盾纠纷中,有学生打架的、有学生吸烟的、有为了环境区域而互相扯皮的。
三、隐患分析
本月我校发生的矛盾纠纷主要还是集中在住宿生之间互相打架斗殴的的纠纷。对于出现的矛盾纠纷隐患进行及时的处理,确保了校园平安、稳定。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排处力度,以防止出现原有矛盾纠纷的激化和矛盾纠纷隐患的爆发。
2011年3月
十月份矛盾纠纷排查分析
本月我校共调处各类纠纷案件2起,成功2起。其中住宿生纠纷比较多,这类纠纷一直是努力改善减少的,对此政教处、学生管理员都做出了努力。矛盾都是因小事而起,通过他们的细心开导,基本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我校政教处和学生管理员对各类学生之间纠纷进行分析,基本上将这些矛盾抹杀在萌芽状态,使之不再复发。
2011年10月
第二篇:群众矛盾纠纷研判分析
群众矛盾纠纷研判分析
为全面摸排我所辖区内各类矛盾纠纷现状,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确保我所辖区社会稳定,我所辖区对2020-2021全辖区发生的矛盾纠纷现状进行了摸排、分析,现将相关情况研判如下:
1、矛盾纠纷的类型及特点
2020-2021全辖区共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件,其中村80集镇20,大体分为以下6大类,具体分类情况是:借款纠纷15件,占15%;一般民事赔偿纠纷10件,占10%;房屋宅基地纠纷35件,占35%;涉法涉诉纠纷2件,占2 %;林地纠纷28件,占28%;婚姻家庭纠纷10件,占10%。
对我辖区一年来调处的矛盾纠纷进行分析,总体来看,当前我辖区社会矛盾纠纷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种类的多样性。
在新形势下,矛盾纠纷已由传统的婚姻家庭、继承、赡养、邻里等民间纠纷扩展到涉法涉及诉、土地承包、劳动争议等以经济利益诉求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矛盾纠纷。这类矛盾纠纷以利益冲突为特征,涉及政策、法律、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调处难度大,易形成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而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型矛盾纠纷也出现了利益诉求的新特点,此类纠纷虽然不会引起集访事件,但易引发非正常死亡和“民转刑”事件。
二是主体的群体性。
当前我辖区的一些特殊矛盾纠纷,如由借款纠纷。这些矛盾由于纠纷主体多,利益一致,要求相似,往往“一枝动而百枝摇”,易造成群体性事件,有的借款户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或者在国家信访局写信发贴,或串联到省市县上访,或者鼓动、支持、参与集访。
三是调处的复杂性。
一是有些群众一旦发生纠纷就找政府解决,甚至本不属于地方政府解决的事,有时将矛头指向政府部门,导致个人与组织、干部与群众之间矛盾不断上升。二是有些矛盾纠纷当事人抱着“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错误想法,为引起政府关注而采取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形式,以求解决问题,情绪容易失控,行为较为激烈,给矛盾的调处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和复杂性。三是一些“好事者”、“歪律师”从中出馊主意,挑拨当事者上访,“打官司”,从而增加了调处的难度。
四是调处的长期性。
有些矛盾纠纷处理起来往往要好几个月甚更长时间,一是由于一方当事人外出或不愿参与调解,需要较长时间做通思想工作;二是当事人一方或两方自认为通过自己的方式能获取更大的利益,或将损失减到更少,当认为行不通或不划算时,才能接受调解,这也需要一个过程。
2、矛盾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
当前我辖区矛盾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是没有严格按现行政策规定办事。
农村一些农户或私营业业主不按市场经济和法律政策办事。比如在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民间借贷等经济活动方面程序不合法、手续不完备甚至没有相关手续,由此导致出现种类纠纷。
二是群众片面“维护”自身权益。
当自身与他人、集体、或政府发生矛盾时,群众学会了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有些群众片面要求维护自己的利益,只认对自己有利的“死理”,爱钻“牛角尖”,认为是自己该得的一定想“要”,该尽的义务则想方设法“躲”,从而造成矛盾纠纷事态升级,调解难度增大。
三是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落实不到位。
矛盾纠纷的预警机制不够健全,信息不够灵,渠道不够畅,许多矛盾在苗头和萌芽状态没有被排查发现,只有矛盾爆发了才知道,这给处置带来了困难;重处置轻排查,一些社区重处轻排,超前排查意识不强,工作主动性不积极,往往造成了工作的被动;职能部门的责任不清,某些矛盾纠纷本属村委会解决,但村民往往不愿意相信村委会,更愿意找执法机关,致使问题无法解决。
3、我辖区矛盾纠纷的发展趋势
在今后一个时期,我辖区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主要集中在土地流转、承包经营、劳动争议、房屋宅基地,可能会发生单个或集体上访案;目前我辖区潘合兵的上访最为频繁,仍可能会重访。为此,应未雨绸缪,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做好相关群众工作,防止发生矛盾纠纷,以维护社会稳定。
4、化解矛盾纠纷的对策。
一是加大调解能力建设力度。要进一步健全纠纷排查、信息分析、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发现在早、处置在小。要着力把握社会矛盾纠纷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抓住要害化解矛盾,形成化解婚姻、家庭、邻里、赔偿等常见性、多发性纠纷的方式方法。要重视加强居民调解组织建设,发挥好“第一道防线”作用。
二是加大各个职能机构协调配合力度,真正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整体合力。大调解工作需要在不同部门、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积极推动信息联通、工作联动和矛盾纠纷的联排、联防、联调,形成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强大合力。但是,目前一些部门仍未“联动”起来,使大调解未能发挥最大作用。应搞好“土调对接”、“房调对接”、“婚调对接”和“劳调对接”,真正实现各个职能机构的有机结合,提升化解矛盾纠纷的整体合力。
三是加大调解社区工作宣传力度,营造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良好氛围。结合社区工作的空闲时机,加大对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大调解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使广大老百姓知道调解、信任调解、选择调解、使用调解。
四是进一步建立完善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建立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基层综治组织建设。建立奖励机制,增强活力,及时掌握苗头动态,及时、全面、准确地收集民情民意和不安因素,尽可能在矛盾的酝酿期、形成期发现和掌握。同时建立完善部门报送信息机制,认真落实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广泛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
第三篇:街道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情况分析
一、调处矛盾纠纷的起数、种类、主要原因 2003年全街道调处和钝化因拆迁和禁建控违矛盾16起,街道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情况分析。调处各类民事纠纷56起。其中婚姻家庭类15起,邻里间纠纷17起,房屋宅基地纠纷11起,赔偿纠纷4起,房屋产权7起、交通伤害2起。引发这些纠纷的主要原因一是村民的法制观念还不强,遇事冲动;二有些人为了自身利益,不顾社会影响和他人感受,造成矛盾;三是拆迁、禁建工作引发的矛盾纠纷。如拆迁补偿标准低,群众要土地补偿费,2002年“双拆”遗留的矛盾等。
二、好的经验和做法
1、树立大调解格局,强化维稳机制,工委书记亲自抓,实行一事一案,提前做好工作预案,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布署预防矛盾激化方案,全街道一盘棋。
2、调解纠纷与法制宣传相结合,在调解纠纷的同时对村民开展法制教育,案释法,杜绝同类矛盾纠纷的再次发生,工作汇报《街道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情况分析》。
3、依法调解与有情调解相结合。发生矛盾纠纷时,一是向村民宣传政策,宣传法律法规,把有关规定和政策讲请讲透;二是及时与上级沟通,统一口径,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做好与群众的对话;三是有情调解,因为大家平时都很熟悉,又经常见面,农民又比较重感情,发生矛盾也只是一时在气头上,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这时可以拉家常式地与他们谈心,分析原因,对双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4、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深入到村组调查了解,排查各类不安定因素和矛盾纠纷,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突出的问题
1、街道大量的拆迁引发矛盾纠纷,主要一是我街道经历了奥体一、二、三期几次和两个区的拆迁,而每次拆迁在政策的操作上都有不小的出入,这样容易引起群众不满;二是拆迁办在“有情拆迁”过程中透明度不够,拆迁户认为补偿款是一笔糊涂帐,心中没有数。
2、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也将带来一些新的矛盾,一是由于外来人员多数从偏远地区过来,素质不高,他们之间经常发生矛盾;二是与当地群众为房租等日常琐事会发生磨擦,产生矛盾;三是经营废旧塑料的加工户,对我街道的市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影响了街道当地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极易引发群体性的矛盾纠纷。····· XX街道司法所 ·····2004年3月11日
第四篇: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制度
绥阳县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制度
为及时准确掌握基层矛盾纠纷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排查调处工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按照省、市政法工作会议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建立基层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制度。
一、由各乡镇综治委负责组织成员单位参加社会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必要时党政领导参加,充分认识实行基层社会疑难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制度的重要性。
二、由主管单位或经办人汇报矛盾纠纷现状、特点、发展趋,遵循全面、客观、及时整理报乡镇综治委梳理后报乡镇、县调处中心。
三、司法所(乡镇调委会)要及时分析总结本辖区矛盾纠纷现状、特点、发展趋势,调解结果的预见、以及可能引发的潜在矛盾纠纷等进行分析研判。
四、分析研判的主要内容。分析研判的主要内容包括乡镇、村(居)、社区矛盾纠纷的总的形势、主要特点;某一时间段突出的矛盾纠纷、重大或群体性矛盾纠纷的形式、成因、调处措施、处理结果以及未调解成功的纠纷走向;某行业、某一领域存在的矛盾纠纷形式或成因;因不同社会利益关系可能引发的潜在矛盾纠纷等。
五、分析研判工作要遵循全面、客观、及时、准确的原则。不仅对矛盾有分析、有判断、有前瞻性思考,而且要突出排查调处方法、措施和成效,以充分反映基层司法行政人员和广大人民调解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行成分析研判报告。
六、将分析研判专题报告向有关领导,同级有关部门及下级通报研判情况,并对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明确的意见和工作要求,明确责任单位抓落实。
七、分析研判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司法所将进行日常记载和统计报表,报送不及时、不认真的在年终目标考核中给予相应扣分。
绥阳县司法局
2013年4月26日
第五篇:2011年第一季度矛盾纠纷情况分析
2012年第一季度矛盾纠纷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本季度我镇共排查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29起,调处20起,成功调解18起。矛盾主要包括了因柏林村一组冉家沟山地承包问题,柏林村三组考学学生户口回迁问题,柏林村五组污水处理厂灌溉渠漏水问题以及一些细琐的家庭、邻里纠纷等。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1、部分上访群众因解决时间过长或处理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心存芥蒂,为此出现复访甚至是越级上访的现象,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
2、某些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纰漏,发生影响群众正常生活的事件,引发群众不满,进而产生纠纷。
3、因某些个人因素或历史遗留因素的影响,导致某些村户家庭中的小孩户口出现问题,集中表现在考学户口回迁以及无法上户。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使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2、切实关注群众的生活问题,及时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从源头上把关,扼制住矛盾的根源。
3、将普法教育与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从源头上杜绝矛盾的发生,营造良好的互助互爱氛围。
4、加大对群众反映问题的督办力度,并及时加以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做好解释和调解工作,避免引发新矛盾。
柏林司法所二0一二年三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