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课例研究走进我们的教学
让“课例研究”走进我们的教学
昌邑市外国语学校魏仁芳
在假期的学习中,我们又有了一些新的收获---了解了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是一种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究,它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而展开,研究渗透或融入教学过程,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活动方式以同伴成员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样式是文本的教案和案例式的课堂教学。我觉得通过课例研讨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一是可以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高解决问题与研究课堂的能力,二是可以就教学问题研究并制订整改措施,改进教学策略、方法和组织形式,提高创新思维与完善实践的能力;三是通过观课、议课,既反思教学预设与实际教学的差距,又可以吸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提高反思与学习的能力。
一、思想的改变----我学会了反思。
乘着远程研修的东风,我们学校也多次举行了磨课活动,我们教研组组查阅课程标准,反复看专家视频,尽量让自己的评论能找到理论支持。同时在寻找理论的过程中,我一遍一遍的复习远程研修的精髓,并把这些难以理解的理论与日常的授课结合起来,我不断反思“如何在日常授课中体现出这些理论思想,真正让学生学到数学本质”。如在设计“小数乘整数”这节课时,开始我直接让学生自己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结果学生在计算竖式的过程中总是出错,还有的忘了怎么做。这样浪费了时间,学习效果可想而知。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在新课之前先复习整数乘法,再学习小数乘法就变得简单了。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我已不再依赖原有的经验,逐步从以前的经验型教师逐渐转变为反思型教师。
二、课堂效率的提高---学生有了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在课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把每一堂课讲生动,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求知欲”是人们进行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欲望。而这种学习兴趣的获取或者给予,需要老师的引导、驾控,在课例研修的学习中,我及时将课程内容和学生兴趣进行有效的结合,努力探索“课例研究”的高效课堂。如数学《圆柱的体积》这一章节,我从“教什么”、“如何教”、“怎么学”等方面着手,对该课题进行了多次研究,从简单的梳理知识点再进行巩固练习的简单初级课,经过研究变成容纳“学生积极参与”、“构建知识全新网络”、“学生体会并掌握复习方法”、“我能行”等各个领域内容的大容量、快节奏的高效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篇:《走进混合式课例研究》专题
《走进混合式课例研究》专题
学习导引
“课标贯彻:基于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是2014年山东初中教师全员远程研修主题。《走进混合式课例研究》是增进项目理解和学习混合式课例研究的研修专题。
一、专题学习目标
通过本专题学习,帮助广大老师:
1、理解2014年山东初中全员远程研修项目的设计,认识研修的目标任务,增进项目参与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2、知会混合式课例研究新方式,领会教师有效研修结构化设计、规范化操作和持续性跟进的重要性,为新学期参与和用好混合式课例研究方式研究教学、解决教学问题做好相关知识和技能准备。
3、能正确反思自己参与的教研和培训活动,增强参与网络研修的开放分享和深度对话的意愿与积极性,重视在信息化条件下,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品质。
二、专题学习要求
1、带着解决自身教学问题的需求学习本专题。
2、静心观看课程视频,理解和学会混合式课例研究。
3、能在暑期集中研修后四天混合式课例研究案例专题学习和制订新学期混合式课例研究计划时,用好本专题的知识技能。
三、专题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
1、学习《走进混合式课例研究之一:认识我们的研修》课程视频;
2、学习《走进混合式课例研究之二:混合式课例研究及其特点》课程视频;
3、学习《走进混合式课例研究之三:混合式课例研究的实施》课程视频;
4、学习《走进混合式课例研究之四:混合式课例研究校本的应用》课程视频;
5、学习《走进混合式课例研究》PPT
6、各研修组提交《初中问题解决任务单》
四、相关资源(代讲稿)
1、混合式课例研究概览
2、对混合式课例研究的困难分析和问题回应
第三篇:课例研究
应该了解的定义
1、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在今年的研修当中也有特定的含义。它首先是要求我们锁定在教学实践当中的真实问 题。然后我们开展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课例研究。三次备课是第一次备课我们在确定了研究问题之后选择一节课,然后呢是老师基于已有经验进行备课,不要寻求帮助。在备课以后,研修组老师进行备课研讨。在研讨的基础上,授课的老师开展基于同伴互助的备课。第二次备课之后要进行观课准备,上课。观课和上课同时进 行。在上课结束以后,根据观课的情况,研修组进行评课议课。然后在评课议课的基础上授课教师再进行第三次备课。那么整个的过程就称作“课例研究”.(就是下面的磨课计划。
研究小组确定研究问题和方向-做磨课计划表-按磨课计划表的计划就行磨课-进行讨论研究问题)红色字体是自己总结
2、什么是混合式课例研究?
混合式课例研究是项目整合下行的载体。混合式课例研究是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协同研究,是基于教师现实起点,解决自身教学问题的自主研究,是借助课例研究e流程跟进教学过程的混合式研究。
第四篇: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一、课例研究——唤醒教师的主题意识
在雅典德尔斐神庙的门楣上刻着这么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英国大作家莎士比亚说过“最重要的是:成为本真的你”。任何一个教师,那怕是一个高明的教师,在其执教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课例研究中执教教师通过虚心的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和教学结果,可以有效地纠正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
二、课例研究——分享教育智慧
就执教教师而言,课例首先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呈现了一个真实的自己的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而 这一面“镜子” 让每位教师都来“照”,都用这面“ 镜子”照到了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要实现专业成长,必须要学会在了解自己中畅所欲言,提出教学中的疑惑不解,每一位教师则通过细致的诊断,结合自身的经验,给出认为合理的建议。教师又会对其所给建议生成新的问题,如此问题套问题,最终提炼精华,集体的智慧得以分享。
三、课例研究——真正让教师主动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在课例打磨过程中,参与的每一位教师,对组中每个成员的问题都经过了思量,揣摩,有的会在瞬间,有的则会在教学之余反思自己的教学,可以说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也是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在课例研究中,我体会到,只要给教师一个平台,便能使其尽显其才华;给教师一个台阶,就能使其登高望远。教师的专业成长道路何其漫长,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不懈努力,收获会更多。
也谈课例研究中的问题解决策略
课例研究关注教师的亲身体验,更注重问题解决活动的价值。更多的是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发展。其中重要的一点在于使学生学习一些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某些策略。除此之外,通过问题解决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广泛的实用性和价值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我认为小学阶段解决问题的策略还可以有:
1、转化
六年级下册转化策略的教学
师:回顾一下,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生1: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生2: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生3:推导圆面积公式时,把圆转化成长方形。
生4:推导圆柱体积公式时,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
师:那在数的计算方面有没有运用转化策略的例子啊?
生1:计算小数乘法时,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
生2:计算分数除法时,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生3: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电脑演示。
师:从同学们所举的这些例子看来,转化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生:转化能帮助我们把新问题都转化成熟悉的或者已经解决过的旧问题,更方便我们解决问题。
在学习过程用“转化”这样一条主线将图形与数的运算串起来,使学生感受了数学学习的脉络,体会到转化策略的实际价值。这样,当学生遇到新的数学问题时,就会自觉运用转化的思想,在头脑中检索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将新的问题变成学过的问题。
2、比较
例如,四年级(下册)“画图”策略的第二课时是运用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行程问题。教学中,学生同时运用了画图与列表的策略,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解决行程问题应用哪种策略比较好”,让学生在不同策略的比较中明确优化的策略。
3、替换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时有这样一个问题:已知a=b+1,则a与b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是---,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数替换a,b的值,使学生明白a,b的关系找到问题答案。
以上是我的几点粗浅认识,希望得到更多的见解,从而使教学因策略而精彩深刻,学生因策略而睿智聪颖。最近来访
第五篇:让微笑走进我们的校园
您是否还记得2月22日,“微笑沈阳”行动已在沈城全面启动。一时间,寻找微笑、发现微笑、传递微笑、感受微笑的故事,在沈城的大街小巷迅速传播、扩散,微笑从这一天起成为了沈阳的符号。谈到微笑,让我不禁想起了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如春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而今,趟过了岁月的河流,再读《蒙娜丽莎》,隐约中感悟:激烈的竞争和繁重的生活压力,人们似乎缺失了一道最美的风景——微笑!
如果说微笑是一缕春风,它能吹散人们心头的阴霾;如果说微笑是一抹阳光,能温暖受伤无助的心灵;如果说微笑是一剂良药,它能驱除病痛,使人更加健康强壮。微笑,正在打开陌生的心门;微笑,正在簇拥城市之光。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把微笑请进我们的校园吧!让教师在微笑中工作,在微笑中减压,让学生在微笑中获取知识,在微笑中健康成长!教育最需要微笑,学生也最渴求阳光的教育。不是吗?微笑,是师生间信任的桥梁;是活跃课堂的润滑剂;是教师自信绽放的秘诀;微笑,能营造出高效的课堂氛围。有句谚语说得好:“教师就是面带微笑的知识”。交谈中亲切的微笑会包含着无限的理解和信任,走进课堂时微微的一笑,将会点燃学生求知的热情;解惑时春风润雨的微笑,将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化解矛盾时和蔼友善的微笑,将为学生架设起沟通的桥梁!
然而,师道尊严,源远流长,也根深蒂固。许多时候,我们嘴上主张要与学生平等对话,要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还是不自觉地强加个人想法。这样一来,学生的个性在无形中被制控,行为变得拘谨,情绪紧张,思维滞后,效果可想而知。
记得读中学时有一位语文老师,每次上课首先看到的是他的微笑,举手发言时,他给予我们的还是微笑,所以每天的语文课便成为学生们这一天中最期盼、最幸福、最快乐、最温暖的时光。同学聚会时每每谈起老师,大家都感动于他微笑的神情,时至今日,仍记忆犹新!我忽然发觉,如此清晰的记忆,原来竟然是老师那永恒的微笑!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一回首,能看到灯的海洋”。讲的是一位农村教师在作者心目中留下了的深深印记。这位老师没有批评过一名学生,但学生都十分敬畏他、尊重他。班里有几位捣蛋的,在别的课上,总是不安分,但在这位老师的课堂上确能做到全情投入。原因何在呢?没有责备与挖苦,有的是用微笑诠释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用拍拍肩膀代替了严厉的训斥,用欣慰的目光去赏识学生的进步!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写到:“点亮孩子心灯的老师,就是最好的老师。做这样的老师是幸福的,拿着火种,不停地去点燃那些灯,想想看,到了晚年,一回首,能看到一片灯的海洋。”是啊,当我们看见灯的海洋时,该是多么幸福啊!的确,微笑是一种亲切的语言,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微笑是一缕柔和的阳光,温暖别人,明朗自己;微笑是一曲无声流淌的的音乐,能调节紧张、缓解压力;微笑是心灵相通的阳光,可融化你心中的冰雪,使生命更加的灿烂!
细细想来,也许是我们在应试的海洋中迷失得太久,被分数遮住了双眸,被功利尘封了激情,情感早已淡漠,心灵早已被升学、排名而击垮,一味粗暴冷酷地面孔应对着鲜活的生命。随着时光的流逝,最后,我们剩下的只有冷漠、苍老为伴,这难道不是教育的不幸和身为人师的悲哀吗?
微笑就是一种力量,在你的微笑中充满了理解、信任和宽容!微笑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在你的微笑中释放着自己内心的善念!微笑就是一种艺术,它能拂去社会道德镜面上的尘埃!能征服学生的心灵!微笑更是一种胸怀,能愉悦他人,和煦社会!老师们,同学们:请绽放出你的笑容,加入微笑沈阳的行动中吧!源自一个你,铺染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