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若干理论问题辨析以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为例

时间:2019-05-14 14:4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若干理论问题辨析以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为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若干理论问题辨析以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为例》。

第一篇: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若干理论问题辨析以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为例

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若干理论问题辨析以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为例 摘要: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不仅要有“问题意识”,更要有关于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二者必须有效结合;研究生学位论文与一般学术论文在写作目的、写作要求、读者对象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应坚持“单数原则”;应用数学模型的目的仅在于清晰地展示研究成果而不是为了好看和炫耀;研究生论文的创新标准不在于超过导师而应该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在理论、技术、方法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关键词:问题意识;文献综述;数学模型;创新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撰写学位论文是培养研究生批判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有机环节,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滑坡却是不争的事实。深入探讨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中的问题意识、文献综述、数学模型应用、研究生学位论文与一般学术论文的差异、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创新标准等热点、难点问题,对于培养研究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对于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质量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论文写作要坚持“问题导向”

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中,不少的导师都要求学生要有“问题意识”,强调论文写作要坚持“问题导向”。这种思路无疑是正确的。诚然,现在不少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缺乏研究问题,没有真正找到有价值的经济金融研究现象,给人的感觉是“无病呻吟”。

这种倾向令人忧虑。但问题还有另一方面即有了研究问题之后,还必须有关于研究问题的研究成果。

其实,金融论文写作过程就是金融研究成果的再现过程。没有研究成果就没有资格也无法从事学位论文的写作。当然,这一问题关乎选题的原则。选题的原则纵有千条万条,但最基本的原则无非是两条:

一是选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二是作者自己对研究问题的心得体会(流行的说法叫创新)。前者是选题的必要性,后者是选题的可行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有机结合才是选题的最佳途径。比如说,“新中国金融事业60年”这样的选题有没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新中国金融事业60年的发展历程有太多经验值得总结,有太多教训需要吸取。对之深入研究意义是重大的。但这样的选题太大了。这样的选题需要数百人甚至上千人组成课题组来研究新中国金融事业的方方面面。对博士生、硕士生而言,这样的选题没有力量完成,故不可能是合适的选题。再比如“,商业http:///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这一选题有没有现实意义?当然是有的,学生也有力量完成。但流于商业银行业务层面,理论张力不够,创新空间太小,也不适宜作为选题。当然,上面是两个例子比较极端的例子。可行的选题范围在于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A)与作者个人对选题的创新性研究成果(B)之间的均衡区域中,它是一个开区间(A,B)。选题的可行文献综述是“单数”

文献综述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的开端,在学位论文写作中举足轻重。没有高质量的文献综述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是由学术研究的继承性和开放性决定的,其写作目的是为了导出研究问题,找到研究问题的逻辑起点。

目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文献综述写作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是,不少学位论文多个文献综述并存。

此问题常见于当今比较时髦的“基于A的B研究”

或“A时期的B研究”这种题目。本来,“基于A的B研究”或“A时期的B研究”这样的题目,其研究重心是“B”而不是“A”,但作者的文献综述却是“A”和“B”并存。显然,此种文献综述和论文的研究中心不符。比如,“通货紧缩时期的货币政策研究”这一题目,作者的研究中心应当是“货币政策”,“通货紧缩时期”或“通货紧缩”只是“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背景与环境,而作者的文献综述却是“货币政策”和“通货紧缩”兼而有之。显然,此种文献综述和研究问题是不匹配的,违犯了文献综述的“单数”写作原则。多个文献综述并存反映出作者研究问题不集中,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难免轻重不分而顾此失彼。

简而言之,一篇学位论文的文献综述不是“复数”而应该是“单数”。当然,文献综述写作中还必须遵守“经典性原则”等。文献综述的“复数化”写作自然偏离了研究主题,若文献综述违背“经典性原则”,则学位论文写作在继承方面没有介入学术前沿,达到“顶天”的境界,也难逃“矮人看戏”、人云亦云的命运。数学模型的应用日益成为潮流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西方经济学在我国的普及和流行,我国经济学、金融学研究水平确实有很大的提高。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研究方法和手段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经济学、金http:///xingzhengws/融学研究中数学模型的应用日益成为潮流。这比过去盛行定性研究,动辄引用马列经典的教条主义以及经济学、金融学仅局限于诠释现行经济金融政策、论证政策的合理性、可行性等当然是绝大的进步。但毋庸讳言,我国经济学、金融学界目前盛行的数学模型潮流中有许多不合理的成分且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中也有突出的表现。不少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往往数学模型一大堆,既格兰杰因果检验,又协整分析等等,但推导出来的研究结论却仅仅是经济学、金融学的常识而已。个别的研究结论甚至连经济学、金融学的常识也算不上。这种不分对象地过度使用甚至滥用数学模型的倾向是令人担忧的。

经济学和金融学都是致用之学。它们的价值在于分析经济金融现象,寻求经济金融现象背后的规律。数学模型只是经济学、金融学研究的诸多工具之一,远不是经济学、金融学研究方法的全部,更不是惟一的研究方法。

第二篇: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

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

一、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是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而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就是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基础理论水平及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综合反映,同时,也是学位授予的重要依据,因此,做好研究生论文工作意义重大。

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成果,并对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有一定意义,并能表明作者较好地掌握了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基本具备从事学术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以中文写成的学位论文一般掌握在3万字左右,以外文写成的学位论文字数由学科组决定。

二、学位论文的一般格式

学位论文一般应依次包括下述几部分: 1.封面(封面样板可从研究生处网页下载)2.版权声明(可从研究生处网页下载)

3.题目:应准确概括整个论文的核心内容,简明扼要,让人一目了然。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4.中文摘要:字数掌握在800-1000字,应简要说明本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论文的创新之处,语言力求精炼、准确。在本页的最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

5.英文摘要:英文摘要上方应有题目,内容与中文摘要相同。在英文题目下面第一行写研究生姓名,专业名称用括弧括起置于姓名之后,研究生姓名下面一行写导师姓名,格式为Directed by...。最下方一行为英文关键词(Keywords 3-5个)。(可参考附件)

6.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

7.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根据各学科专业的不同特点和选题情况,可以有不同的写作方式,但必须言之成理,论据可靠,严格遵循本学科专业通行的学术规范。

8.注释:可采用脚注或尾注的方式,按照本学科国内外通行的范式,逐一注明本文引用或参考、借用的资料数据出处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当所引用资料来自期刊时,注释格式为:作者:“文章名称”,《期刊名称》,XXXX年第X期,第X页。

当所引用资料来自图书时,注释格式为:作者:《书名》,地名:出版社名称,XXXX年X 月版,第X页。

当所引用的资料来自互联网时,必须注明详细的网址,以便查验。9.参考文献:列于文末(通篇正文之后)。外文用原文,不必译成中文。文献是期刊时,一般书写格式为:作者、篇名、期刊名、年月、卷号、期数。文献是图书时,一般书写格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月、版次。10.附录:包括正文内不便列入的其他相关内容,以便于读者加深理解。11.作者的致谢、后记或说明等一律列于论文末尾。

12.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授权使用说明(可从研究生处网页下载)13.封底

三、学位论文的打印、装订和提交要求 1.,正文一律使用小四号宋体字。

2. 论文一律使用A4纸双面打印,封面统一使用浅黄色卡片纸印制,封面上各栏目必须填写正确。

3.数字连续(或分章)编号。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论文中的公式编号,用括弧括起写在右边

4.学位论文一律在左侧装订,剪切整齐,便于使用。5.论文答辩通过后,学位申请人应在规定时间内,向研究生处提交定稿论文印刷版10份、电子版1份。

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处

2006年2月修订

附件:学位论文英文摘要版式(中括号内斜体为你自己的内容)

[Your title]

[Your Name]([Your Major])Directed by [your director]

[Abstract] … … …

Keywords: [keyword one] [keyword two]

… 3

第三篇:文科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格式的选用说明

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的补充说明

根据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经研究决定,文科类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层次标题也可选用如下格式:

第一章****(一级标题)

(一级标题,居中,且序号与标题间隔2个字符)

第一节****(二级标题)

(二级标题,居中,且序号与标题间隔2个字符)

一、****(三级标题)(自左端起缩进2个字符,序号与标题间无字间距)

(一)****(四级标题)(自左端起缩进2个字符,序号与标题间无字间距)

1、****(自左端起缩进2个字符,序号与标题间无字间距)

(1)****(自左端起缩进2个字符,序号与标题间无字间距)

参考文献(居中)

附录(居中)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居中)

致谢(居中)

其它要求仍按严格执行《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

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部

2008年5月9日

第四篇:法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中的学术积累问题

法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中的学术积累问题

一、法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概述

法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以下简称‘‘学位论文”)是法学硕士生在法学高等院校接受三年系统法学教育的结果,是学生三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努力研习法学的智慧结晶。它不但是衡量国家高等教育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参考,而且代表着硕士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程度。因此,学位论文的水平构成了社会对硕士生专业水准、职业精神、诚信与人品的重要评价依据,理当受到学生的高度重视与认真对待。

尽管由于法学的实践品格,使得很难将法学研究截然划分为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两类;但是,在硕士生中划分出理论倾向的硕士生与实务倾向的硕士生还是可行的。无论是理论倾向的硕士

生还是实务倾向的硕士生,只要是认真写作并完成了学位论文的,司以说这些论文对中国法学研究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意义,尽管不能说所有的学位论文都必然构成知识增量。而对上述“意义”的考察,则进一步凸显出学术积累的重要性。

自中国法学教育开展研究生教育以来,研究生教育就一直是培养法律高级人才的主渠道。由于中国法学研究自改革开放后恢复迄今只有近三十年时间,所以在20世纪80、90年代,相当一部

分法学硕士构成了法学研究的主力军;即使在大幅扩招研究生后,作为博士生教育的必经阶段,硕士生教育依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另一方面,在这三十年里,中国法学总体上处于在坚持一定原则前提下继受西方先进法学的过程之中,所以法学研究主要表现为在西方法学学术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并发展中国特色的法学体系的过程。从法学之于经济、政治的相对独立性上看,近三十年的中国法学研究使得中国法学与西方先进法学逐步接轨,形成了以中国法学为中心的、可追根溯源至罗马法的中国现代法学学术史。这一历史必然要求理论倾向的硕士生在其学位论文中具备学术积累的意识,遵循学术规范的要求;也唯有如此,才谈得上学术积累基础上的学术创新问题,才谈得上中国法学在21世纪对人类法律文明的贡献这一问题。

同时,相当一部分硕士生在学习阶段表现出很明显的实务倾向。与理论倾向的硕士生相比,他们更多地关注法律在实践中的具体运作,而不像前者那样相对集中地关注理论体系的自身建设和学术脉络的内在传承。但是,由于法学与法律的实践性质,加上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不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实务倾向的研究生在研究过程中所遭遇到的问题一点也不比理论倾向的研究生所遭遇到的问题少,而他们偏重实务的学位论文也就具有理论倾向的学位论文所无法取代的独特价值。本着尊重人类智慧的要求和吸收前人优秀成果的需要,实务倾向的学位论文也须重视学术积累问题,以避免后来者无谓地耗费各种资源。

然而,目前中国法学学位论文中所体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却表明相当一部分硕士生没有对学术积累问题予以应有的关注。大量的抄袭、剽窃现象层出不穷,而随着硕士生的大面积扩招,近

年来学位论文的确存在质量下降的趋势,以致被戏称为“低水平重复建设”。如何制止并进一步避免这种不良趋势,应该成为法学教育界乃至整个法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而大力提倡学位论文创作中的学术积累意识,并辅之以切实可行的学术规范、评审规范与写作方法,则

是应对上述趋势的最基本手段。

二、硕士研究生三年的研习生活与硕士论文选题——以学术积累为中心

笔者认为,当前中国法学专业的硕士生教育应该是研究性教育,这是建立在以职业教育为中心的法学本科教育的基础之上的。法学本科教育应该强调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结合,应该以培养基本具备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条件的合格本科生为目标。如果将这一目标延迟至硕士生阶段,就很难理解法学硕士生分二级学科招生的科学性,同时法学本科教育存在的必要性与正当性也就必然会遭到质疑。

既然是研究性教育,则不论是理论倾向的硕士生还是实务倾向的硕士生,都应在开始硕士生阶段学习之初就订立一个初步的目标;甚至在决定报考某法学二级学科的硕士生之际,就可以考

虑一下自己在硕士生阶段的目标。目标的确定对学位论文的最终完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法学本科教育的职业性与通识性使得一个本科毕业生很难在短短的四年内系统把握某一二级学科的知识

体系与学理源流,甚至很难把握对某一专门问题的研究成果及基本现状;而法学硕士生阶段分二级学科招生的现实和相应的课程设置、研究任务则使得学生有可能解决上述困难。当然,要解决

这些困难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现行的硕士生三年学制在时间上基本可以保证学生能完成对一门学科基本知识体系的知识积累;但这需要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应定下一个基本的目标和大致的方向,以利于下一步的研究。

在明确目标与方向之后,系统的学术积累工作就开始了。学术积累有两层含义:一是某一学科自身的知识积淀与体系传承;二是特定主体对相应学科及特定问题的知识积累与智力思考。学

生的学术积累自然是第二层含义,这种学术积累中最基本的是学生对相应学科及特定问题的体系性把握及其深度、广度。这是一个质的要求,而从具体的衡量指标上看,学生的学术积累则可包含文献积累(即阅读量的积累)、研究方法的积累等。在阅读量与研究方法之间,后者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依附于前者的。中国法学发展至今,展现各种各样研究方法的学术文献可谓汗牛充栋,更不用说大量的外文文献了。对一个刚刚开始硕士生学习的人而言,欲展开学术积累工作,脱离了这些文献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也违背了学术积累的初衷。在阅读这些文献的过程之中,作者们的研究方法与写作方法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读者。读者在理解文本及其作者的过程中,也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立场与研究方法。因此,文献积累与研究方法的积累是密切关联的,但相对

于后者而言,文献积累是一个更加直观的和可以量化的指标。同时,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看,目前学界的研究方法基本上已经尽可能地多样化了,很难设想一种完全不同于既往方法的新方法的产

生;而另一方面,写作方法又有被滥用之嫌,很多学位论文中所宣称的研究方法不是脱离学科及特定论题的自身特征,就是空洞无物而显得漫无边际,以致很多法学论文中动辄冠以“比较的方

法”、“历史的方法”、“哲学的方法”等大词。因此,在现行学位论文的评价指标体系中,相对于研究方法的积累而言,文献积累具有更高的价值,是更好的评价尺度。

综上所述,硕士生的学术积累在质上体现为学生对相应学科及特定问题的体系性把握及其深度、广度,在量上则主要体现为文献积累这一具体表现形式。在进行文献积累的同时,学生可以

结合所学专业、自身兴趣以及文献积累的具体情况,大致确定学位论文的选题范围。这里之所以要强调文献积累与学位论文选题范围的关系,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硕士生三年写好一篇学位论文

所需的努力,只有有意识地在硕士生三年从事学术积累工作,才能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特别是保证学位论文选题在学术史上的应有价值。

三、选题、开题中的学术积累问题

上述选题范围的划定,只是学生在学校正式组织学位论文开题之前的自行行为;相应地,学生在开题之前的学术积累具有无目的性。所谓无目的性,并不是指学生不具备选题意识与学术积累意识;而是指由于论文选题没有正式确定,所以相应的学术积累可能不是围绕某一特定的论文选题而展开。当然,不排除一些学生在开题之前就已经与导师协商后确定选题并已开始相关准备工作;但是,大部分学生的选题还是在开题之后正式确定的,这里涉及开题答辩的问题,即学生的初步选题必须经过开题答辩通过之后方可成为正式选题。

学术积累在选题、开题过程中显得异常重要。开题一般在硕士生第二学年末期进行,这时的硕士生已经过两年的专业学习和学术积累工作,初步具备了选题的条件,能够大致把握某一选题

在相应专业领域的研究现状。这里也反映出硕士生前两年进行学术积累的重要性:如果事先没有任何准备或者准备甚少,则学生在开题时无疑不知所措,不了解相关问题的研究深度与广度,其

结果必然是胡乱择一题目,匆忙应付了事;这是一种对自己极不负责的态度,也必然影响到以后学位论文的撰写。

反之,如果有着较好的学术积累,学生就可以比较轻松地确定选题。选题有两个基本的标准:一是符合所学专业的题材要求;二是根据相应的知识积累确定选题的在本专业领域的地位、是否具有创新性。其实,鉴于目前中国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硕士论文选题罕有在整个人类法律文明史上的创新性。目前中国法学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大多表现为:引介西方法治的先进经验——或理论、或制度、或对历史的梳理、或对现状的描述;通过将西方经验与中国现实进行嫁接,从而验证某理论的正确性、或修正某理论、或检讨其在中国的实践意义。如能达到上述标准,亦可认定论文的创新性。

那么,既然要对相关论题展开系统研究并力争有所创新,就必须在开题时对既有研究文献作一明确的梳理。以下是一篇题为“略述唯理论自然法的法典编纂思想”的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的“选题意义”部分,作者在该部分就对选题可能具有的创新性及选题价值作了简要论述,可作参考:

本文选取西方法哲学史上自然法的重要一支为主题,在法哲学史的意义上没有创新性;但就中国学界对西方法哲学的研究而言,本文的创新性在于:在主张将19世纪以前的西方法律思想史

回归到法哲学史的前提下,在中国率先提出“唯理论自然法”的概念,并以此展开对格老秀斯、普芬道夫、莱布尼茨、沃尔夫等人的法典编纂思想的研究。

同样的研究,在西方学界已有很多,兹不赘举。但在中国学界,尚无系统研究。此处的“系统研究”,是指在中国学界尚无专门就格老秀斯、普芬道夫、莱布尼茨、沃尔夫等自然法学家的法典编纂思想的研究成果。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语言和翻译因素,从一手资料来看,直到2005年,尚无一本体现唯理论自然法学家法典编纂思想的中译著作出版。当然,尽管没有“系统研究”,但还是有少数研究涉及了唯理论自然法学派的法典编纂思想,这主要体现在2003年以来中国民法学界少数罗马法学者对民法法典化的研究之中,他们以徐国栋、薛军为代表。他们在这方面的代表作分别是《民法帝国主义》(徐国栋讲座稿,2001),《略论德国民法潘德克吞体系的形成》(薛军论文,2003);此外,据我所知,李中原的博士论文也是以民法法典化思想沿革为题的。不难看出,前述几位学者存在两点共性:第一,他们均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校近年来在民法基本理论研究方面的迅猛势头,标志着中国民法研究的强劲力量。第二,他们都是研究民法出身,都是在研究民法法典化时涉及了唯理论自然法学派的法典编纂思想。因此,在这场需要民法学与法理学共同推进的讨论之中,中国法理学界关注不多,而这也正是本文缘起的初始理由。

同时,要想在研究西方法律思想方面取得实质性的推进,必须从多个方面着手。其中,一个关键的步骤就是:科学界定西方法律思想史的分期,从而合适地确立相应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具体到本文,笔者主张将19世纪以前的西方法律思想史回归到普通哲学中的法哲学层面,并以问题史的方式对唯理论自然法学派的法典编纂思想展开研究。这就是本文写作的基本理由。

因此,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试图推进中国法理学界就自然法史的研究,从多种路径研究法理学;现实意义在于:通过对唯理论自然法学派的法典编纂思想及其对制度之影响的研究为当前的中国民法典编纂研究提供参考。

在该开题报告的“参考文献”部分,作者又将其所掌握的涉及“唯理论自然法的法典编纂思想”的一手资料全部列举,如格老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斯宾诺莎的《政治论》、普芬道夫的《根据自然法论人和公民的义务》、莱布尼茨的《莱布尼茨政治著作选》等一手资料和T.J.}tochstrasser’的Natural LaW Theories inthe Ear‘1y Enlightenment、维亚克尔的《近代私法史一一以德意志的发展为观察重点》、沃森的《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薛军的《略论德国民法潘德克吞体系的形成》等重要的二手资料。上述文献基本上代表了目前在国内可以收集到的有关“唯理论自然法的法典编纂思想”的资料,与前述“选题意义”一起较好地完成了开题报告所承担的论述选题价值及其创新性的任务。

四、论文写作中的学术积累问题

论文写作是硕士生集中展现其三年学术积累、具体执行其论文开题报告的关键环节,此前的学术积累与论文开题都是为论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它们的最终成果则体现为一篇学位论文。因此,论文写作阶段必须充分展现学生的学术积累,否则不但前功尽弃,而且会给之后的论文评审和论文答辩带来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最终影响论文的顺利通过。

第五篇:大学校园环境分析论文——以同济为例

大学校园环境艺术设计理念思考

——以同济大学校园环境艺术设计调研为例 1.调研案例思考分析

1.1 调研思考一:同济世纪樱花大道

(图1)樱花所在位置(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图2、3)樱花盛开时观赏者人流如潮

1时间(when):2011.04.30 ○2地点(where):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 ○3调研对象(who):樱花大道 ○4目的(why):提高环境品质 ○5做了什么(what)及场景分析: ○樱花性喜阳光,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以深厚肥沃的砂质土壤生长最好,根系浅,对烟尘、有害气体及海潮风的抵抗力均较弱。不耐盐碱土。根系较浅,忌积水低洼地。有一定的耐寒和耐旱力,但对烟及风抗力弱。樱花花朵极其美丽,盛开时节,满树烂漫,如云似霞,是早春开花的著名观赏花木。

同济的樱花是当初为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日本友人送的,位于同济的四平路校区北二门入口处,尽管樱花大道并不在同济大学最重要的中轴线上,但或许纪念性意义的缺席反而为它提供了成为日常的场所的可能。在夕阳下穿越世纪樱花大道被我认为是最美好的时光。不容易察觉的是,在这里看天空,还有逆光 的樱花树枝干作画框。每年到了毕业季,在樱花大道总像是有点大赶集,一堆一堆的人拿着各种各样的专业相机对着一棵棵樱花树开始猛拍,记录这四年的大学美好时光,人山人海,总是人比花多,这里的樱花大概不仅仅是赏花的功能,它更是学生们对于他们生活过的校园的情感的寄托,尤其在这离别的时刻,这大概就是这个环境的意义所在。我觉得同济的童鞋们会不会很无奈,在他们赶着去教室上课的路上被一堆一堆的路上所挡路==。不过,今年我去的时候樱花已经落了,但仍有毕业生在那里合影留念,可这条樱花道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花。

“樱花随雨飘零,落英缤纷,总让人为一夜花开而欣喜,为一夜花落而心碎...”可不是,樱花花开时绚丽缤纷,浪漫无比,但花期短暂,一朵樱花从开放到凋谢约7天,整棵樱树从开花到全谢约16天,所以通常樱花都是一边花开一边花落,樱花凋零时节,一阵风吹来满树的樱花便纷纷飘落,如花瓣雨,美不胜收,让人不由感叹花开花败的无奈、生命的凄美和短暂。

高校校园环境设计归根结底就是在设计中做到“以人为本”,满足校园人的各种需求,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与物质条件方面的提高,也开始重视精神需求。清新的空气,宜人的绿化、贴切的设施等许多审美因素结合在一起,可以让人们在其中充满舒适感以及归属感。这样的环境重要性在于,它能潜移默化地更新学生的观念,改善他们的素质。情感设计是通过特定的物质环境载体,满足人们丰富的内心体验的一种设计方式。它协调了人的情感行为与场所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具体的空间环境中得以具体的体现,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陶冶情操和形成完美人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济的樱花大道设计的恰到好处,希望以后在其它一些大学校园里也可以常见到类似的设计。

1.2调研思考二:园林景观植入校园

(图4)同济园林景观点

(图5)凉亭

1时间(when):2011.04.30 ○2地点(where):校园内园林景观(位于建筑系西北侧)○3调研对象(who):园林 ○4目的(why):塑造人文环境、传承文化 ○5做了什么(what)及场景分析: ○著名设计师路易斯.康的学校建筑理念就认为,“学校是两个人坐在大树下面 交流思想”,大学里的草坪、树林、林荫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灵感。应 该说,教育空间不只是在特定的教室中,而是在精彩的校园景观中。这句话对大学校园设计也是适用的。

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

在上海坐地铁的话在国权路站下车,步行大约15分钟就到了(从同济北侧的校门进入),同济的园林景观位于四平路校区的北端,毗邻国康路,在建筑学院的西北侧。拿着相机穿梭在教学楼林立的校园里,当眼前突然闯入一片绿树掩映的河流与凉亭时,那种感觉似乎是到了桃花源,远离了繁重的课业与各种杂事,同济的园林点不单单是园林,设计者还嵌入了三叶草咖啡屋,用统一的色调建造的,在这个环境里一点也不显的突兀(就是咖啡屋里的饮品价格高了点==),走在蜿蜒的小桥上面,终于和水面有了近距离接触,仿佛更有一种置身于自然中的悠然情怀。建议,在高建筑密度的校园里园林景观是很可贵的,如果距离嘈杂的学生活动室以及运动场则破坏了这种静谧,希望规划者在做类似的规划时可以考虑这些细节。

大学是文化的传播原点,在某种意义上,校园的景观规划设计也体现着学校的精神风貌。中国的一些大学可能没有像同济这样的经济条件造这样的园,但我们可以仿这样的园林,用现代的手法营造僻静的环境园,目的都只有一个,为师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修身养性的场所,以便用饱满的状态更好地投入繁忙的工作学习当中。

1.3调研思考三:校园建筑披绿衣

(图6)红楼透视图

(图7)红楼外墙的爬山虎

(图8)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平面图

1时间(when):2011.04.30 ○2地点(where):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楼 ○3调研对象(who):爬山虎 ○4目的(why):防室内过热 ○5做了什么(what)及场景分析: ○上海位于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中春秋季不是很分明,夏季和冬季感觉上比较长,冬天的冷不同于北方,属于湿冷风比较有穿透力。不经常下雪,降雪量一般也不大(去年那次是我所见到的历史之最了),以冰霜为主。夏天的热主要体现在黄梅雨季的闷热,气压比较低,呼吸不畅快;和大伏天的炎热,气温高,风力小,阳光强烈。午后、傍晚多短时强雷阵雨也是一大特点。2008年平均气温17.5℃,日照1534.7小时,降水量1512.8毫米。全年70%左右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总体来说,四季以晴天居多。

根据资料介绍,爬山虎的茎叶密集,覆盖在房屋墙面上,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而且由于叶片与墙面之间的空气流动,还可以降低室内温度。它作为屏障,既能吸收环境中的噪音,又能吸附飞扬的尘土。爬山虎的卷须式吸盘还能吸去墙上的水分,有助于使潮湿的房屋变得干燥;而干燥的季节,又可以增加湿度。爬山虎是垂直绿化的优选植物。垂直绿化又称攀缘绿化,是利用攀缘植物向建筑物或棚架攀附生长的一种绿化方式。爬山虎是最常用也是最理想的攀缘植物,它依靠吸盘沿着墙壁往上爬。种植的时间长了,密集的绿叶覆盖了建筑物的外墙,就像穿上了绿装。春天,爬山虎长得郁郁葱葱;夏天,开黄绿色小花;秋天,爬山虎的叶子变成橙黄色;这就使得建筑物的色彩富于变化。

同济的爬山虎墙壁主要用于西墙面和南墙面,相应的房间为教师办公室,和接待室,这些房间都需要长时间在里面工作,如果不处理好直射光对房间的负面影响,便会影响工作效率和不适。到了春天爬山虎便长的极其茂密,从图片可以看到,一些窗户已经有被遮蔽的趋势,这样难免影响了建筑的室内采光。建议在做类似爬山虎墙的设计时可以对爬山虎的长势予以人工 4 控制,防止负面影响。

1.4调研思考四: 亲近绿色的室内环境

(图9)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平面图

((图10)共享空间部分的室内绿化

笔者在室内中庭,室内以植物绿化为主

1时间(when):2011.05.01 ○2地点(where):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3调研对象(who):C楼内植树 ○4目的(why):营造绿树环境 ○5做了什么(what)及场景分析: ○据资料显示,植物可以调节空气,影响着室内的湿度,改善空气质量,他们会吸收二氧化碳和一些其它的有害物质,释放出氧气。同时,它们还会吸附灰尘,并有效降低室内温度。例如,当室外温度高达26摄氏度的时候,种植有很多植物的房子的室内温度一般都在21—22摄氏度。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含量越高,人就会感到越疲劳。研究表明:室内植物的绿叶面积越大,所释放的氧气就越多。干燥空气中的灰尘含量比湿润空气中的含量要多,因为灰尘颗粒在没有水分的时候总是会更轻一些。同时静电也会吸附住那些浮游在空气中的灰尘颗粒。室内的植物对人的健康是有益的,它们创造了个性化的工作生活环境。并且使室内环境多姿多彩,装点了人们的工作生活,营造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可以使人拥有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可以缓解工作压力。

同济在二层的共享空间设计了大约8平方米的空间种植的竹子,通高三层,围绕竹子设立两张茶座,在这里休息时,还会是不是听到楼下飘来的钢琴声,这是我去过好几个大学发现的第一个大学在室内种植这么高的树的建筑,有些学校的室内虽然也设置了一些树,但都不是真树==。除此以外,这栋建筑的室内没有进过粉刷,全是裸露的混凝土墙面和钢结构,可这并没有影响视觉效果,反而觉得这么做是那么恰到好处,这大概是建筑厉害的地方吧。整个建筑给我的感觉 5 就是绿色、无污染!

我们生活的室内环境大多是经过装饰的,人为的美化元素,这样装修容易带来室内环境污染。城市居室、办公等室内环境的室内装修使用的大量“人造板”中的有害物质就成了室内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因此提倡少用这们的“人造板”的“简装修”,而非“过度装修”,有条件尽量使用天然的竹、木、材料的装修观念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然而,只有积极植树造林、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才能保证这一共识成为现实。室内植花、种草,进行“天然草木”美化。合理造选用对净化室内空气有好处的花、草、树,并给人以自然“绿色”,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实践已经证明,植物可以净化室内空气,让我们过得更好。更重要的是,它还会对我们产生积极的心理上的影响。

1.5调研思考五: 欢乐的建造节

(图11、12)建筑系学生在建造“纸房子”

1时间(when):2011.04.29 ○2地点(where):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场(如图8)○3调研对象(who):建造活动 ○4目的(why):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

5做了什么(what)及场景分析: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在每年都会组织一年级学生用纸板(包装箱纸板/瓦楞纸板)进行建筑设计及建造活动,同学们还要在自己建造的纸屋里住一晚,通过真实的感性体验把握建筑最基本的要素。同学们与教师在学生自己建造的纸板建筑中进行交流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感情,成为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是我见过的特别打动人心的活动,同学们在互相合作中学会成长与增进经验,既动手又动脑,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极其有效的途径。这样的建造节也是同济大学所特有的。希望我们学校有朝一日也能在这方面投入些精力与资金。

2.通过以上调研分析我们得出:大学校园环境艺术设计理念

1.大学校园景观应以人为本,发展特色 ○大学校园环境景观是指在校园地域范围内不同的土地和环境单元镶嵌而成 6 的嵌块体。它既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又受校园人文活动的影响。嵌块体的大小、形状和配置上具有很大的不同,它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和社会价。每一所大学都有其不同的发展历史,因此,大学校园环境的景观设计和建设应区别于城市建筑景观,担负起积淀学校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取向等重任。良好的校园景观给在校师生一种为某种精神而奋斗的感染力,因而大学的校园景观整体设计应努力体现大学的精神,将设计理念融入景观之中,通过对它的物化,以具象的形态表达思想,传达丰富的文化内涵。2.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应多样化 ○大学校园景观应多样化,现代社会给与当代设计师材料与技术手段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多,可以较自由的应用光影、色彩、声音、质感等形式要素与地形、水体、植物、构筑物等形体要素创造景观,景观构成要素异常丰富(张家骥,1991)。如同济大学利用现代材料和光影变化形成一处水边的新颖景观——船桨,寓意同舟共济。校园应该是充满自由活泼气氛的环境,一方面是体现学术本身的特征,自由化的校园景观利于师生无忧无虑地研讨;另一方面是适应青年学生这个群体,他们求知欲强、思想活跃、生动活泼,自由活泼的环境可以使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健康地成长。宁静是校园环境适应教学、科研、工作的基本要求。嘈杂喧闹的校园背离了这个基本需求,也失去了校园的特点。不仅校园内部应该是宁静的,校园周边环境也应该是宁静的。让学生内心中的任何变化都能够在宁静的氛围中被捕捉到。

3.结束语

大学校园是一个独特而丰富的场所环境,是美好的自然景观与充满人文气息的学术群体的结合。大学校园还代表着一种坚持不懈的“学院精神”,或是一种“智慧的场所”的概念。这些涵义都或多或少地渗透在了校园建筑以及校园环境景观的设计和建造活动中。

大学校园环境景观的意义有如花园之于别墅,又似公园之于城市;其意义之重大令我们对其建设的关注与日俱增,让我们为大学校园能够建设为充满人文气息的大学校园共同努力!

下载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若干理论问题辨析以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为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若干理论问题辨析以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为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