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是知识分子的痛史

时间:2019-05-14 14:1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儒林外史是知识分子的痛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儒林外史是知识分子的痛史》。

第一篇:儒林外史是知识分子的痛史

《儒林外史》是知识分子的痛史

一、《儒林外史》中知识分子对面子的维护

《儒林外史》里,吴敬梓以精确的白描手法和幽默、讽刺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时代文人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向我们展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可笑可悲的性格命运,使我们感受到知识分子文化和精神的严重危机:

(一)周进等贫苦知识分子用一生博取功名

周进等知识分子是用生命考取功名的,这恰恰体现了“爱面子”的性格。在那个社会里,出身贫寒的知识分子只有取得功名,才算是为自己争脸。周进为了维护面子,实现理想,一直参加科举,但考到了六十多岁也只是一个童生,这成为他平生最羞耻也最遗憾的事。也正因为他不能取得最低科名的秀才,梅玖、王惠都将他踩在脚下,私塾最终将他辞退。他所有的面子都因为科举的失败而丢失。为了维护面子,周进始终没有放弃科举,在知道几个商人想替他捐监生时,他说“便是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最终他成为国子监司业,飞黄腾达。而当初残忍讽刺他的梅玖却冒认门生,将周进以前的对联妥善收藏起来。这体现了当时社会人们对于面子的维护,也体现了科举制度对于人性的摧残和世态的炎凉。

(二)娄三等出身官宦的假名士附庸风雅

娄三这一类跟周进等人相比,荣华富贵是生来就有的。但他们这些假名士为了取得“举荐”,赢得面子,弄虚作假,成为了封建时代的寄生虫,体现了这些知识分子对于面子的追求和内心的虚伪。娄三等所谓的名士一味的模范古代文人的腔调或议论永乐篡位,以显示自己的见解卓越,给自己的脸上贴光。他们生活在自己的想象中,对精神进行欺骗,企图维护自己所剩不多的面子,最终只是表现了自己的虚伪与庸俗。

(三)迟衡山等君子对于社会责任的承担

迟衡山可以说是《儒林外史》中真正的君子。他表里如一,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文中写到迟衡山想要为南京第一贤人吴泰伯设专祠,想要大家学习礼乐,成为人才。他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这正是他对于自己的定位,是他作为儒家知识分子所存在的。但这里,我们也 可以看到这类人的责任感也是从另一个方面维护了自己的面子和尊严。

二、以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涵,使人笑过之后又倍感痛心。

《儒林外史》的很多人物都有生活原型,而又是经过典型化了的人物。很多人物身上交织着悲喜剧的命运,使我们时而觉得他们可笑,时而又为之伤心。

周进和范进是全书中最引人注目的这样两个典型。他俩都让举业和富贵功名麻醉得精神变态。周进为不能举业,竟不惜一死,向一号板一头撞去,鲜血不止,被人救醒后还痛哭不止,当众人答应周济他参加科举时,他跪在地上发誓:来世做驴做马,也要报答人家的恩德。这简直使人难以置信,年过花甲的老人为了举业如此颠狂。

范进更是可笑,这个被老岳父骂得狗血喷头、长就一副薄命相的“现世宝”为中举的喜讯搞错了神经,在集市上丑态百出。若不是老岳父的一记响亮的耳光,这位举人老爷恐怕永远难以醒转了。

这是两个多么滑稽近乎小丑一样的形象,简直丢尽了读书人的脸。然而,我们仅仅认为这是作者对他们的嘲笑,是不够准确的。通过这两个人物,我们仿佛看到无数知识分子在科举的道路艰难地跋涉,有的得意,有的碰壁;不管得意还是碰壁,实际上却成了满腹八股文、无一点真正用处的蠢物。看到这两个人物,我们不难联系到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这个人物实际上属于笼进、周进同一类人物,只不过他更落魄,命运更悲惨,更令我们同情。

三、通过潜意识的描写,可以看出人物灵魂受害之深,处干麻木和不觉醒的程度。

首先,小说深刻地刻划了人物心灵深处情与理的矛盾。在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支配下,王玉辉的人格陷于分裂状态。他一方面是“天理”的忠实奴仆,诚心诚意地鼓励女儿绝食殉夫,认为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另一方面又为人的情感和良知所左右。结果女儿果真殉夫之后,精神陷入了痛苦的深渊。通过王玉辉这个具有复杂心理内涵的形象,我们看到了程朱理学是怎样以无形的屠刀栽害着知识分子心灵的。

这方面的典型例子还有“马二先生游西湖”。众所周知,马二先生也是作者着力刻划的知识分子形象之一,作者对他迂腐而忠厚的性格作了善意的讽刺和批评。自然,他所谈的那套举业经,是那么迂腐而酸楚。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他有浓厚的道学气,见了着时装的妇女不敢仰视,见:了茶铺的老板,他宁可躲开。在这个人物身上好象没有人欲,甚至连美丽的西湖景色也无所欣赏,不感兴趣。一路只是吃,又没有钱,他一会儿看女儿,一会儿又写他怕看女人,用笔散漫,似乎与表现这一人物无关。其实这正揭露了马二先生心灵的隐秘,揭示了“天理”与“人欲”的矛盾。马二先生观察女人可谓细矣,连她们的发型,衣着,甚至脸上的疤痕都没有放过,这说明其心灵深处并非对女子丝毫没有兴趣,但同是这位对女人观察细腻的马二先生,与女人真正打了个照面,竟低着头走了过去,不曾仰视。这段游西湖描写,真实而逼真地刻划出被封建礼教和科举制度扭曲灵魂的马二先生一类知识分子的形象。他们把“人的欲望”、“对美的追求”只能完全、彻底地隐藏在内心深处,而行动一上,不敢丝毫超越封建礼教的规范。

更可怕,可悲的是,他们既是八股文的忠实信徒,又成了它热心的宣传者。自身受害不算,还将毒剂扩散在他人身上。如匡超人就是受其鼓动走上这一道路的。可见,马二先生这类知识分子受害之深,危害之大。其次,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示了在科举道路上竞进的男士,也给我们刻划了一不醉心举业的女姓,这就是鲁编修女儿一一鲁小姐。她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恰好相反,丫生下来,就与脂粉、描红绣凤无缘,偏偏喜读圣贤之书。正如乃父所云,如果不是女儿之身,十个状元也挣回来了。她心强命不济,自身无法走上科举之路,想找个代替自己实现光宗耀祖理想的丈夫,然而其夫对科举之事无所用心。她只有把唯一希望寄托在年仅四岁的幼子上。她每天课子到四更,无疑在摧残儿童。由此可见,科举制度不仅摧残男士的心灵,妇女也难逃其害。

四、通过典型描写,控诉科举制度使人蜕化变质,使我们对其越发痛恨,对知识分子的受容更加同情。小说揭示了在科举制度的腐蚀下,不少人蜕化变质,最为典型的是匡超人。

作者是用匡超人的际遇和蜕变,来控诉“文章举业”怎样毒害了明清两代难以数计的读书人。吴敬梓在匡超人形象中寄寓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包括了他对历史的思索,还凝聚了他对生活的发现。作者用对比手法为我们塑造了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匡超人。前一个匡超人,朴实、忠厚,对老人至孝,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年青人。

变质后的匡超人虚伪、自私、奸诈到了极点:停妻再娶,趋炎附势,替人做“枪手”,甚至于诽谤自己的启蒙老师马二先生,借以抬高自己。这惊人的蜕变仿佛在表现匡超人的人生悲剧,实际上是表现了众多本质善良、积极上进的青年被科举取士制度腐蚀的悲剧。

五、作者笔下理想人物的前途渺茫,正说明当时历史条件下,知识分子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首先,杜少卿应当说是作者笔下重要的理想人物之一。有人说,这就是作家生活中的原型。起码这个人物身.上多少有作者的影子,可以说,这个人物身上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他不应举,不做官,守着妻儿在繁华的南京过快活日子。他身.上有一种叛逆精神,放达不拘礼仪,以此来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和不同世俗的理想。小说详细描绘了他乘醉携妻子,穿过繁华的街落畅游清凉山的场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这方面的品格。这样的举动,在现今社会中,当然算不了什么,然而在当时,无疑象爆炸了一颗炸弹,引来无数人来围观,来看“西洋景”,只看得众人眼花缭乱,目瞪口而,杜少卿的处世哲学,也只是一种独善其身的行为。即使有些反抗,并不是对封建社会的正面冲击。这种反抗还缺乏坚实的思想基础。

作者在小说结束前描写的“四大奇人”显然寄托着他对未来的希望。四个奇人,一个是无家无业,寄身和尚庙的;一个是卖火纸筒子的;一个是开茶馆的;一个做裁缝的。既非名宿,也非乡绅,完全是一个新的阶层。可是作者对这个新阶层并不很了解,他叛逆的一生是在封建仁层中度过的。因此,“四大奇人”写得是失败的,象浮光掠影一样,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因此吴敬梓笔下的理想人物都是没有出路的,等待他们的自然也是悲剧命运,只是结局与周进、范进、,马二先生等不同罢了。

综上所述,《儒林外史》塑造了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尽管他们的性格迥异,生活道路也各有不同,但异途回归,终究逃脱不了悲剧命运。在这个意义上说,《儒林外史}是一部知识分子的血泪史。作者是满含辛酸泪,十分痛心地诉说这一历史的。但封建社会的衰朽已不是谁能挽回的,这是杜少卿等人也是吴敬梓思想的悲剧。

作者对儒林士子的一些丑态是有嘲笑,象对周进、范进这样富有喜剧色彩的丑角的描绘,不无这样的态度。但对江河日下的封建制度和毒害知识分子的科举制度更多是冷笑和惨笑。

第二篇:《我是猫》与《儒林外史》的比较

《我是猫》与《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比较

论文摘要:《我是猫》和《儒林外史》作为讽刺小说的两篇代表作,在讽刺艺术方面存在着较多的可比性。这两部作品都是以知识分子和当时的社会现状为讽刺对象,通过主客观的叙述和巧妙灵活的手法进行了讽刺。形成了悲喜交加、幽默和讽刺相结合的效果。

关键词:讽刺艺术 讽刺手法 讽刺对象 讽刺风格

讽刺作为文艺创作中的表现手法之一,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也常有以讽刺手法为中心的典型著作。《我是猫》是日本近代文学巨匠夏目漱石先生的处女作,小说以一只的猫视角,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和生活,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作家吴敬梓写的一本讽刺当时官场的小说,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八股科举制度,揭露了反动统治的罪恶和虚伪。

一,两部作品的讽刺手法

《儒林外史》多通过强烈的艺术对比手法来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这也是本书的特点之一。比如范进中举前后,胡屠夫对他的态度简直是判若两人。范进中举前,胡屠夫瞧不起他,说他“尖嘴猴腮”,范进参加乡试时向他借路费,被他吐了一脸唾沫,骂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该撒泡料照照自己”。[1]胡屠夫恶劣的态度与范进中举后对他的阿谀奉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通过一个人物的不同表现的对比,从中深刻地讽刺了当时趋炎附势的风气。

《我是猫》此书大量引用古今文化知识,叙述知名的文学家艺术家的趣闻逸事,这些和作者的讽刺之笔相结合,增强了讽刺艺术的趣味性和形象性。在文中,迷亭从金田夫人的大鼻子联想到古人苏格垃底、戈德史密斯、萨克雷、恺撒等人的鼻子,认为金田夫人的鼻子比例失调,“她的鼻子并不理睬口眼等其他部位,是随

心所欲长出来的”[2],“违背了柴京的黄金律”。迷亭引经据典的一段话对金田夫人的嘲讽可谓痛快淋漓。

二,两部作品的讽刺对象

《儒林外史》通过对醉心功名利禄的知识分子的分析,抨击了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周进和范进就是其中的典型,周进屡次参加科考,到60岁还只是个童生,在一次参观贡院时,竟一头撞在号板上,哭得死去活来。幸得几个商人同情,出资为他买了监生,才时来运转的中了举人。范进也同样是个在科场摸爬滚打的老童生,有过20多次落榜经历,知道老年才考中秀才,可怜的是知道自己中举后,竟然疯了起来。对功名的渴望使得他们失去了理智,他们执着且疯狂的追求功名胜过一切。通过这两个可怜人物的描写,可见当时的科举制度已经使得大多数人的灵魂变得麻木,扭曲了他们的人性。

《我是猫》通过对明治三十年代一群庸碌无为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嘲讽,对明治三十年代的日本社会和政治的阴暗状况进行了尖锐的抨击。如金田小姐的婚事,就有力的揭露了富有资产者的丑恶,批评拜金主义的风气。金田老爷是靠高利贷起家的,“三缺”是他的致富秘笈,他是社会上的“无冕之王”,他有让人“生就生死就死的本领”。这充分暴露了当时日本社会金钱主宰一切的现实。再比如文中知识分子对警察和侦探的极度鄙视,苦沙弥痛骂“侦探是和小偷、强盗一个族类的东西。”侦探“为了搜索证据,什么都做得出来”。当时日本是一个军国主义气味浓厚的国家,广布警察和密探钳制人们的行动,禁锢人们的思想。小说把矛头直接指向日本政府的军警统治,不得不说作者的目光犀利,思想敏锐。

三,两部作品的讽刺风格

《儒林外史》的内容都是经过喜剧化处理的,讽刺的手法也相当的含蓄委婉,这种讽刺利用的是幽默的笑的强烈感染力,有时还借助于人物行为的矛盾或前后对比来进行讽刺。如严贡生在别人面前大吹从不占别人便宜,话音未落,家有小厮来报,透露了他关了别人家猪的事,这等于打了他个嘴巴。梅玖对周进中举前后的态度以及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所作所为所言,无不都是自己戮自己的伤疤。对于这些事情,我们不但会笑,还会由此而深思。正是这种喜剧构架和悲剧底蕴的交融汇合,凝结成沉重的社会内涵和深刻的文化反思,形成“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美学意蕴。“黑色幽默”的矛头也指向一些不合理现像,只是作者采用的不是直截了当的对其描写,而是用一种深刻的让读者自己去思考的讽刺,这样更能引起共鸣。

在《我是猫》中,对金田夫妇的面容的描写用夸张的手法,达到讽刺的效果。金田夫人的鼻子“大得出奇,好像是硬把别人的鼻子抢来安置在自己的面孔正中似的”;而金田则不同,不仅“鼻梁很低”,而且“整个面庞也很扁平”。[3]这种夸大、对照突出了他们面容的丑陋,也收到令人发笑的效果。作者还善于用突兀的滑稽手法收到批判的效果。迷亭信口吹嘘意大利某画家如何画自然从写生做起。苦沙弥信以为真,照章做起。后来迷亭又说这是他胡诌捏造出来的。结果是一场笑话。这在让人发笑的同时,也使人感到迷亭的玩世不恭、戏弄别人的不良作风和苦沙弥的愚拙、迟钝的性格特点,更使人认识到他们生活的空虚、无聊。全部作品语言幽默戏谑,处处闪烁出作者的机智诙谐的风趣。使小说在整体锐利深刻的冷嘲热讽中,又不乏轻松宽厚的幽默味道。

四,两部作品的共同特色

两部小说在表面轻松幽默的喜剧气氛中都寄寓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包含了两位作者对现实社会和人生世态的忧患之情。

在《我是猫》中,对资本家金田一家、对诸如密探、官吏、警察等明治反动政府的国家机器,夏目漱石的讽刺也是一针见血、毫不留情的。而在对猫的生活习性及太平逸民们迂腐言行的描写中。又随处可见幽默的色彩。两位作家都能在行文中把讽刺与幽默巧妙结合,使小说在整体锐利深刻的冷嘲热讽中,又不乏轻松宽厚的幽默味道。

《儒林外史》中最著名的当是范进中举,范进在考了几十年之后意外中举竟导致发疯,这说明八股科举已经严重扭曲士人的人格,摧残士人的心灵。而之所以这次中了举,不过是有相似经历的主考官周进发了恻隐之心,初看试卷:“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什么话!”多看几遍,以至于“觉得是天地间之至文!”这中举的过程本就颇具喜剧性。范进的中举并不是他举业做得有多好,而是中得如此荒谬,让人不得不对封建八股取士制度的合理性、实用性产生质疑。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

后表现出的前倨后恭、一副势利小市民形象又从另一面说明八股取士制及当时黑暗腐朽世风对士人的迫害是连亲如翁婿也要在他失意时从精神上进行践踏的。[4]

这种对于可悲的人间喜剧的嘲笑,是让人含泪的笑。这笑中有辛酸、有同情、有鄙夷、有愤怒。《儒林外史跋》指出,吴敬梓“所阅于世事者久,而所忧于人心者深。”他对人物的忧愤,体现在这种带着血泪的喜剧里,可说是“嬉笑之怒甚于裂眦,长歌之哀过于恸哭”。

吴敬梓的忧世伤生之感,夏目漱石的抑郁愤懑之情,这使得他们的讽刺“嘲笑中含着辛涩、揶揄中具有沉思、快感中央杂着痛感旧,”这种喜中寓悲、悲喜交织的风格是《儒林外史》与《我是猫》的共同特色。

五,两部作品的差异

1、作家个人性格的差异

吴敬梓自幼处在名门望族的社会环境中,而成长的家庭却是一直在走下坡路,中年后又骤然陷入贫困不堪的境地。在他一生所经的这种由“渐”而“骤”的家庭破落过程中,他在家乡全椒县、在苏北赣榆县(其父任职之地)、在南京都曾久住,到过扬州、安庆、芜湖等城市;从宗族几代关系以及自己的人际关系看,他接触的士大夫阶层很广泛,认识与熟知的人物也非常多。他看的嘴脸,受的冷暖,经历的人事,体验的世情,都极其丰富深刻。这就培养了他富有正义的敏锐感觉和体察现实的清醒头脑,使他能够看透清朝黑暗统治下士大夫阶层的堕落与无耻,看透政治的罪恶与社会的腐败。正是这种身世经历,成为吴敬梓严肃的现实主义精神的直接渊源。

夏目漱石被日本人称为“伟大的人生教师”,他是个执着于人生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经历和学识,汉文学给他的“经世济民”、“士当以天下为己任”的积极思想,西欧文学的讽刺手法和批判意识,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他清醒而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对现实社会黑暗的强烈批判和对人的内心私欲的深刻揭露是贯串夏目漱石文学的一条主线,尤其在他的初期作品如《我是猫》、《哥儿》中,他对日本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象尽情加以讽刺和批判,尖锐直露,毫不留情。

2、两国文化的差异

鲁迅称赞《儒林外史》“戚而能谐,婉而多讽”,[5]在中国的讽刺文学历来崇尚“婉讽”。注重那些以隐约含蓄、绵里藏针的手法对某一件事或某一人物进行婉曲讽刺的作品,而对那些“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的作品则评价不高。吴敬梓在进行创作时常使用“婉而多讽”之笔对人物、事件进行讽刺,颇有“不着一字贬词而情伪毕露”的效果,显得含蓄委婉、蕴味十足。

在日本传统文学中,讽刺的观念似乎与我国不尽相同。在很早就接受小说故事趣味性的日本,对‘讽刺’的理解也不象中国那么严格,常常蕴涵着游戏的精神。——在日本,一提到‘讽刺’,如果没有嘲弄的精神、游戏的心情、滑稽的姿态,就认为是没趣的。《我是猫》的讽刺明显带有这种重“嘲弄、游戏、滑稽”的日本传统讽刺文学的特色。夏目漱石充分吸取了日本传统的落语中的滑稽幽默要素、江户俳谐文学中的谐谑轻妙色彩。再结合以二十世纪的文学形式,最终形成了《我是猫》所独具的滑稽谐谑风格。

六,结语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以其幽默诙谐的语言,把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画的入木三分。《我是猫》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作为两部经典的传世名著,他们分别成为各自国家文学史上的一个典型的标志。两位作者通过自己的才华,把讽刺艺术发展到了一个顶峰,不仅仅取得了艺术上的一次重要的突破,还为世界文学史带来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注释:

[1]吴敬梓 《儒林外史》 [M]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年 第三回

[2]夏目漱石 《我是猫》[M] 译林出版社 1997年

[3]梁立基 何乃英 《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9页

[4]刘鹤岩 《儒林外史》与黑色幽默[J]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02期

[5]鲁迅《清末之谴责小说》,《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八篇。

第三篇:什么是少先队员队史

什么是少先队员队史?

中国少年先锋队前身为中国少年儿童队,成立于1949年10月13日。但中国少年儿童的革命组织,从本世纪初的劳动童子团算起,已有70多年的历史了。革命战争时期的少年儿童组织在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都有革命的儿童组织活跃在父兄身边,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贡献。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党就十分重视儿童组织的建设。在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发展的历史上,不同的革命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革命儿童组织。

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劳动童子团

我国最早的革命儿童组织叫劳动童子团,成立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1921年~1927年),是由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武汉、上海、广州、天津、唐山等大城市建立起来的。从党的儿童组织成立的第一天起,共青团就受党的委托直接领导儿童组织,围绕党的工作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共产儿童团和少年先锋队

1、共产儿童团的建立

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六大”对革命低潮时期如何坚持劳动童子团工作做出指示,共青团“五大”制定了“儿童运动工作决议案”,提出恢复、发展劳动童子团的方针,以团结童工、学徒和工农子弟。劳动童子团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在农村革命根据地,至1930年劳动童子团已达70万人。30年代初,根据少共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和国际儿童局的指示精神,共青团中央在五届三中全会后的1930年12月作出《儿童运动决议》(草案)确定儿童运动的性质是“共产主义儿童团”,规定在苏维埃区域内的儿童组织可以统一名称为“共产儿童团”,劳动童子团沿革为儿童团。在白区,也出现了赤色儿童团、山海儿童社会等革命少儿组织。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儿童团

抗日儿童团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抗日救国的少年儿童革命组织。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儿童团和少先队

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的儿童团基本上是在抗日儿童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国民党统治区,地下少先队组织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中国少先队

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少先队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这中间的17年是中国少先队走向正规,蓬勃发展的时期。不仅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而且为少先队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

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少先队

1978年10月16日至26日召开的共青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了党中央关于我国少年儿童组织恢复中国少年先锋队名称的决定,以此中国少先队进入了发展史上的一个崭新阶段。

少先队雏鹰行动

“中国少年跨世纪雏鹰行动”是1993年全国少工委在全国少先队组织和少先队员中开展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少先队教育活动,是新时期少先队组织及其教育成功的探索和开拓,是少先队面对跨世纪、面对改革开放作出的选择和回答。事实证明,这一活动内容深刻、紧密联系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形式有效、深受广大少年儿童欢迎和社会的广泛认同;方法得当、对一代少年儿童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四篇:回忆是一种淡淡的痛读后感

回忆是一种淡淡的痛读后感

拿起这本书的原因很简单,封面上有龙应台和蒋勋的名字。我以前看过蒋勋的《孤独六讲》,很不错的一本书,印象颇好;龙应台就更不必说了,想当然的男人,事实上的女人,写文上的战士,少见的文笔犀利泼辣的作者。再加上心底那一点点文艺青年的因素作祟,直接导致我开卷开启了寻找龙、蒋二人文章的艰难之旅。

抱着极大期望的结果总难免失望,翻完全书也不过就看到了龙应台在香港大学医学院2011年毕业典礼上的一篇演讲,《我们的村庄》,没有想象中咄咄逼人的龙氏风格,反倒像个跟人促膝谈心的大姐,或者是因为要跟离开学校的青年朋友告别的缘故吧。蒋勋的则干脆就是一篇在我看来完全不知所云的《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可能跟个人经历和理解力有关,并不是我所喜欢的风格,只当是长了次见识。

其他还有一些余光中、林青霞、张晓风等少数我所知晓的公众人物的文章,全部选自港台报纸如《联合报》、《中国时报》、《自由时报》等等,写的也多是港台的人物风貌,毕竟和大陆还是有一些不同的,所以读起来颇是有些费力。把这本书拿起来附庸风雅是好的,但要达到深入理解、无障碍阅读的程度,我估摸着自己还得再多经历些年岁。

不过就算是两岸三地,“十里不同村,百里不同俗”,但源自于同一民族的血脉总是无法割舍的,很多感情都是相同的,并不会因为语言表达的不同而被阻隔。比如书中写对山水的赞颂(《黄山诧异》),写对逝去亲人的思念(《梦中的父亲》),写难忘的成长经历(《大地震——一个小男孩的见证》),写血浓于水的亲情(《陪侄女一段》)等等。看着看着也就渗入了那样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中,特别是回忆最伤人,或沉溺于过往不能自拔,或走不出曾经留下的阴影,或是给逃避现实找一个借口,也算是敏感文人另一种形式的伤春悲秋吧。

其实我并不喜欢这本书的名字,就像不喜欢编选者以龙应台、蒋勋的名字吊人胃口一样,光看书名就让人心情莫名低落。如果换一个名字的话或许效果会更好一点,毕竟全书并不都是讲回忆的,还是有一些很好玩的篇章,像《我好土》、《热臀记》、《美女与怪物》等,看到兴起处也不由展颜一笑。

全书节选的那么多篇文章里,我比较喜欢的是那篇《“不要脸的人”之告白》,因为就像另一个矫情的我的内心独白,尤其是结尾处的那几段,“我珍惜生命里所有剩余的时光。如果不必读稿,我只想专心创作。如果一时不想创作,那宝贵的闲暇时光我只想安静地看书。我从不觉得孤独等同于寂寞,亦不觉得一个人在家寂寞,因为每一本书里都有生命,各种生命的脸在眼前移动,各种生命的言语回响在身边。”作者不上着名的社交平台“脸书(facebook)”,是谓“不要脸”,而独独钟情于读书,和书中众多的生命相遇,和那么多脸孔擦肩,从书中“看到行走,爬山,耕作,划船,拥抱,亲吻;听到交谈,呼唤,唱歌,哭号……”

看到这篇的时候我才终于找到了能和作者心灵相通之处,同为读书人,谁舍得下那么多色彩鲜明的人物和普通人永远无法企及的万般经历,每一本书都是有生命的,开卷毕竟有益,信哉斯言。

第五篇:回忆是种幸福的痛[范文模版]

回忆是种幸福的痛

独倚窗前,思绪如流云般,远离尘世的喧嚣。回忆便在此时展开,如画一般。

一、草地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家门前有一片草地,正如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对这片草地印象如此深刻。自然而然的对那片草地便成了我们这群小鬼头的战场。它至今仍保留着战争过的痕迹,瞧,那枯草上的斑斑黑点,仿佛在香路人哭诉它的悲惨遭遇。每有空闲,我们总召集在一起商议行动,或是拔掉枯草做成草弹相互掷来掷去;或是赛一场别开生面的野蛮足球;或是就地取材挖陷阱做恶作剧。每每此时,我们总是没头没脑,无忧无虑,肆无忌惮地傻笑,只为这种纯粹地快乐,纯粹地单纯,纯粹地心情。现在回想起来有点心酸,有点想笑,但再也笑不出原来的味道。战争过后,我们意犹未尽却不得不回家补充能量,一个个像印第安小野人一样一路狂欢。踩着这片承载着我们天蓝时代回忆的草地,犹如审视着一幅岁月的地图,载上面追寻时间的印证,又如同踏着平川,给人宽广与舒畅。

二、电视

童年的我载外面的世界活得很精彩,可一旦回到家里便是我的落寞的时刻。孤独的我躲载孤独的角落孤独的看动画片。常常一个人一看一通宵,于是酿成了今天加入眼镜族的大祸。我仿佛已融入到动画片中,和卡通人物一起哭一起笑。一看就沉迷于其中,忘乎所以,仿佛进入无人之境,直到上眼皮和下眼皮打的不可开交时,还不肯罢休。边看边喝可乐,嚼薯片,无忧无虑的样子。就像《漂流者》(《castaway》)中喝排球结下友谊的查克一样,电视也成了我的小伙伴。

三、水库

城市里找不到天然的水库,于是我喜欢回到乡下。尽管那里的风光不一定旖旎,但那里有属于我的自由空间。清清的水,蓝蓝的天,欢快的竹筏,溅起的每一滴水都让我兴奋不已。整个水库仿佛笼罩在一层淡淡的水汽中,我为这种朦胧的感觉沉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水库,而是天上的明镜,镶嵌在绿野间,倒映着年少的梦。一提起水库,我就想起乡下的伙伴,就像鲁迅和闰土的感情一样,他们都拥有水一般澄澈的心,那是自然真实的流露,不加任何修饰,一点也不像参加假面舞会的城里人。我经常把脚丫伸进冰凉的水中,趟水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当水的俩意从脚底的每一丝神经传到大脑,我就像接到某种未知的讯号一样。每当我回想童年时,那水库便没有理由,如同西欧电影的经典象征性镜头一样,一次又一次地闪现。这种情形一直延续着,以至于最后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是因为回忆童年而想起那水库,还是因为水库而想起童年。

四、同学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亏遒。每每抚摸着昔日的毕业照,这几句词便在我耳畔回响。的确,那段日子在过去的生命中显得如此珍贵,全因为有你们得存在。现在身处新的环境中仍试图在新同学身上捉老同学的影子,但是一个生命是不可能轻易被替代的,更何况是曾朝夕相处、并肩作战的同窗。我真想试着回到过去,但人总试要跳出回忆面对现实,所以我们只有流泪喜悦的翻过这一页。不紧想起刘若英《后来》中的一句话: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错过了就不在。最后套用泰戈尔的一句诗:无论你们走到哪里,我的心总何你们在一起;无论黄昏时的树影有多长,它总和树根连在一起。

下载儒林外史是知识分子的痛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儒林外史是知识分子的痛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想政治素质是知识分子素质的灵魂

    思想政治素质是知识分子素质的灵魂 一个知识分子只有将自己落实到一个实际职业中,才会真正发挥自己的真正价值。这里指的是他的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性的各种基本价值。而......

    爷爷是我一生的痛(精选五篇)

    2016年清明节前夜,乌云遮月,凉风吹拂,走在城乡交界的大道上,一些十字路口处,陆陆续续有人烧纸祭拜。他们先人的坟墓已经不在,只有在路口烧些纸钱,让先人的灵魂路过时捎带着,以尽哀......

    痛的前奏是幸福-段函

    痛的前奏是幸福、、、、、、段函著 第一章 时间漫不过回忆 青苔小石,潺潺流水,哗哗地不停诉说一个讲不完的故事。 水中的倒影踽踽独行,她回头,踩过的草坪,脚印依旧清晰可见,犹如......

    关于成长的作文: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痛

    关于成长的作文: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痛 关于成长的作文: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痛 东阳中学2003届高三(8)班 吕涵智 蝶,很美;可蛹化蝶,却很痛。蚕“作茧自缚”,只是为了有一日能破茧而出,翩......

    王小鲁:《黄金时代》是一部知识分子的传记片

    一 《黄金时代》是一部知识分子电影,也是一部传记片。不是说这个电影的内容是关于知识分子的,而是指它的叙事方式和文本特点与一般娱乐片的差异,同时作为一部关于萧红的传记片,......

    悲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共同心态

    悲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共同心态,从《诗经》开始,悲秋情结就是古代文人绕不开并热心追逐的情绪。本文引证中国古典诗词,将悲秋作品进行分类总结,得出三种悲秋,一叹英雄迟暮,人生......

    1949年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马寅初是“始作俑者”

    1949年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马寅初是“始作俑者” 对于思想改造,大部分知识分子在意志上是不情愿的,被迫接受新的意识形态话语,尤其是被迫自我检讨,然而,在理性的层面,其中相当一批......

    世界是部金融史读后感

    读书报告—《世界是部金融史》 资金流向高效率 温连文41104118 金融,一种将未来收益变现的交易活动。金融的核心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所有涉及到价值或者收入在不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