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中增强学生成功感课题研究报告
《体育课堂中增强学生成功感的方法研究》
小课题阶段总结
根据进修学校课题领导小组计划及个人小课题方案内容安排,本学期小课题研究过程为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对本课题进行深入地探究与研讨,下面对这一阶段的研究、实践工作作以总结。
一、课题概况:
1、研究背景:
大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形成的成功学,其中代表人物有:戴尔·卡耐基、本杰明·富兰克林、拿破仑·希尔、和我国的陈安之等人。在中国3000年前的《周易》中提出“天行健,君子当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当以厚德载物”、2000多年前孔子的《论语》中都有“立德、立功”的说法。而真正能够指导我们一线体育课堂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却少之又少,真正让学生在体育课堂达到有收获感、有成功感的教学策略,还需我们进一步探索与尝试。
2、研究的意义:
成功是每个人学习、工作以及完成某项事物所希望达到的或长或短、或大或小的一种结果。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健康发展是在逐渐追求各种体验与成功的过程中完成的,成功感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一种源动力。本课题研究就是为了科学地探索和缔造学生个体的成功体验,营造和谐美好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而设立。
3、研究的目的:
在体育课堂中体验成功,提高生命成长的健康指数,使学生在认知和感悟成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敬畏和欣赏生命;使教师在探索与反思教学的实践中,关注学生本体变化,精化自己教学技能,形成特有教学风格。
二、课题研究设计: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体育课本身就深受学生喜爱,在体育课中研究本课题具有很大先天优势,因此在体育课上研究学生成功感更具备实效性。但是有时体育课堂也会给学生留下挫折感、失败感、失落感、无聊感等负面情绪,本课题不光要解决课堂问题,也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成功的喜悦,体验美好的成长历程。
(二)研究目标:
1、在体育课堂体验成功的喜悦,根据不同基础,感悟进步与提高带给人的成功感,把失败、恐惧、懊恼、遗憾等负向情绪科学转化为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正向能量,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2、利用体育教育功能,带动学生乐观情绪,产生积极向上、敢于拼搏、勤于探索、收获成功的学习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乐观阳光的中小学生形象。
3、根据成功感的获得,促进学生在各个领域中的学习、实践艾诺、探索,形成自己的学习技能与风格,大胆尝试在其他领域获得成功。
(三)研究内容:
增强学生生理成功感和心理幸福感,包括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体形、抵抗疾病的能力、进行的锻炼,同时在体育课堂中通过有效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意志品质,发展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及控制情绪能力,促进学生人生观的形成等,进而在充分完成课堂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成功感。
(四)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
三、课题进展与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1、制定方案:3月末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对相关理论进行学习。收集材料,查找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科研等专业资料,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查找国内外相关资料,尽量收集信息。
2、教师研究:4月初邀请香安小学吕国君、81中由昕旸、122中陆剑锋三位老师(小、初、高)和我一同开始探索,按照本学期的工作计划,研究成员主要以学习和查找相关资源为主,首先我们认真研究了国内积极心理学理论和现状,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后对积极心理学在引导学生学习和生活转向正确方向发展进行理论假想,认为成功感对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会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并在网络上和书店、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制定了学习计划。
3、课堂实践:四月开始3位教师运用行动研究法进行实践研究,并按计划在他们上课期间对学生进行实验与观察开始课堂实践。同
时,我在参加小教部预约视导时对所听课节认真观察,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在不同学校老师的课堂中学生的成功感有多少,问题出现在哪里。
4、效果反馈:
本阶段通过课题组成员对自身教学方法的改变,使得教学反馈得到较好的成绩。由于本组研究教师均为骨干教师,所以从期末学生评教可以看出,学生更喜欢我们的改变,更喜欢参与我们的教学活动,整体对老师的评价均有提高,也对这样的体育课很有期待。
四、阶段成果
实践探索虽只进行了三个月,但在进修学校领导组织学习和不断督促下,经过我们几人的共同的努力,已初见成效。我们的教学观念转变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与锻炼的热情提高了,很多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更加融洽了。
1、通过课题实践研究,几位教师和我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主要表现在:教学的三级教学目标更加细化明确,打破原有自己形成的教学惯式,逐步形成在教学前学习,在教学中思考,在教学后改进的习惯,逐渐有了用课题思路引领常规工作的意识,使很多常规体育工作更加细致缜密。
2、通过研究,我们的体育课堂充满了探究的学习意识,以往追求氛围热闹、不讲学习实效的花架子少了,扎扎实实的学习训练多了。我们既关注学生的情感内涵,又关注学习的表达形式,把以往的教法
时间缩短,多给学生时间探究学习,多给学生学法指导,让学生自己找到“要吃的东西”,自己把我们课前制定的学习目标在尝试与探讨中完成,学生们感觉到自己收获很大,在学习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使得他们对体育技能的学习充满乐趣,对体能素质的练习也不在感到厌烦,认识到那是通往成功之路的付出。学生们在课堂中的学与练既扎实有效,又充满愉悦,充满期待。
3、失败是成功之母,如何让学生们从失败中走出,也是研究本课题的一个必经之路。有了失败的苦涩,才能体验成功的甜美,我们不断的在书中、网络上查找鼓励学生走出失败阴影的方法、语言,直接的鼓励、友伴的帮扶、榜样的引领等,我们学会了很多方法,也让学生们在体育技能学习时不乏自信,在体能练习时果敢顽强,战胜一次次失败,最终获得成功,拥有了顽强自信的心理品质。
4、尝试运用与推广。在本学期的视导听课过程中,我尝试问学生每节课的收获有哪些,学生们在体育课中有没有预想学习成就,总体心情是什么样的。也问老师们,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是否完成,完成的途径是以教为主,还是以学为主,或者说到底用的是“填鸭”还是“探究”完成的。同样的一节体育课,留给学生的感受是不同的,正在成长的学生们在我们的体育课上经历了什么样的心灵体验,是我在研究过程中十分关注的问题,也试想把这种理念带给更多的老师们,用心呵护学生的成长,注重学生心理体验。
五、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通过本阶段实践研究发现:研究成员学习认真,准备工作做的周全,但是在课堂实践时常常受到客观因素的干扰,很多学生习惯的接受式学习方法不利于开展本课题的研究,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理念,让学生更加积极乐观,还得慢慢从学生学习习惯开始。但我们相信在我们课题研究中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应该会很快,所以我们不但要探索课题的规律与特征,而且要转变教与学的方式,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学习资料受限制,由于属于0资金研究,所以实体书籍杂志等资料难以查阅,很多东西来源于网络,但网络上的资料很有局限性,很多深层次的内容根本找不到,给我们带来很大难度。还有就是我们动笔记录的东西少,能发表刊登的东西不多,相关的论文、反思等质量稍差,暴露了体育教师们身体硬笔杆软的缺陷。
六、下阶段工作设想。
下学期我组将继续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并在教学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归纳与讨论、研究,加大学习力度,提高自身书写能力,多出作品,大胆尝试,争取早日探索出增强高中生成功感的有效教学途径,使教育科研工作更好的为我区体育教育工作多做贡献,带动我区体育工作质量提高。
第二篇:课堂小结环节评价学生课题研究报告
在课堂小结环节评价学生科学概念达成情况的研究
一、界定概念
今天,我们要展示的是我们近一阶段的研究成果,我们的研究题目是在课堂小结环节评价学生科学概念达成情况的研究。这题目很长,那么,我们到底做的是什么,所以,在开始之前,有些问题我们需要先界定清楚
(一)所谓评价
这里说的评价,指的是教学评价。而关注教学评价,终极指向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往大了说,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发点和归宿点也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教学评价理念决定着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情感,决定着教师对待学生的言行举止,决定着教师对待学生的考察方式等,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学生评价理念,就会培养出具有什么素质的学生。所以,教学评价对于整个教学行为的意义不言而喻。
理想中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的变化。要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 “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目标是在天边放着的,路是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的。
1、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评价的宗旨:提高每名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程评价的宗旨是由科学课程的性质决定的,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因此,科学教学评价应通过有效的发展性评价,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改善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提高每名学生的科学素养
2、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评价研究内容: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时机
(1)主体多元化。被评价者自身,合作伙伴,教师,家长及学校。所谓评价主体多元化,在课堂范围内,主要涉及到的评价主体就是学生自己,同伴及教师。所谓多元化,就是在一项评价行为中,所涉及到的评价主体的丰富程度。
(2)内容全面化:不仅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探究能力扩展到参与状态、交往状态和情感态度等领域,更要拓展到做到知、情、意、行综合评价,实现 “全人”评价,包括心智、情感、精神和心理力量等全面素质。
(3)方法多样化:从更广泛的背景(从教室、家庭到社会生活)中搜集信息,全面反应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采取诸如观察、面谈、调查、作品展示等开放的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4)时机全程化:科学教学评价时机的全程化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也称为即时评价。不但在一段教学结束后使用评价,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以及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都使用评价。
根据教学评价研究内容进行分析,评价研究可以进行不同标准的分类。按照评价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广义评价(宏观评价)和狭义评价(微观评价);按照评价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按照评价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按照评价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预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按照评价是否采用数学统计方法,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综上,大家会发现,仅小学科学学科所能研究的教学评价的内容就非常的广泛,层次丰富,如果进行评价研究,这些是我们需要知道的基础,但从操作角度讲我们没有办法一一开展,真整不起。角度决定研究的深度,所以,我们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切入角度,才能够有一个深入的研究力度。我们小组成员在袁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深入分析之后,决定从评价时机入手,将切入点放在了课堂教学中,小结环节与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机整合这一角度之上,希望能达到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研究切口。
(二)所谓课堂小结
接着,我们需要界定一个,课堂小结。
1、什么是课堂小结?简单地说,这就是一个教学环节。我们给我们的教学环节起了各种各样的名字,导入,新授,小结等等。每个教学环节有每个教学环节不同的意义,我们重视导入,因为它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我们重视新授,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今天,也让我们来重视小结,看看在每一节课的最后,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2、课堂小结的形式内容及作用
我们先来说作用:课堂小结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是获取知识的有效时间点。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作“近因效应”,就是在一串学习材料中,我们记起来最事半功倍的是哪个位置的材料呢?你最先接触的和最后接触的是最容易记的,这就叫做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因。所以,有效的课堂小结环节,是提升课堂效率的一条捷径,有经验的老师总是把重点的知识放在授课的前、后两个位置。根据这个理论精彩的课堂小结可以把一节课诸多的教学内容系统概括、深化便于学生记忆,这就发挥了近因效应。
2、课堂小结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要领。课堂探究的过程中概念的生成是略显零散的,而且学生有的时候不容易形成明确的界限。概括性较强的课堂小结恰恰可以在这里打通学生的任督二脉,做到有效的联结。
3、课堂小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记得那三个词,质疑精神,实证意义和逻辑思维。能准确概括知识、提示知识的本质属性的小结必定能锻炼学生认识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逻辑思维能力。
4、课堂小结是复习的重要依据。“善读书者能把书读薄”是因为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概括的缘故。根据课堂小结进行概括复习旧知可以纲举目张、事半功倍。
总的来看以上四个作用,其实可以归结一点,课堂小结,关键在于这个结字。能否结得有效,结得精彩,结得意味深长,关键就在于是们用什么样的形式,结什么样的内容。
而今天,我们所要说的,就是如何运用不同的形式,在小结阶段通过评价使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教学评价这一内容在课堂小结阶段进行有效实施的一点研究。
二、我们研究的具体问题、意义和价值
(一)为什么要用小结进行评价
也就是说,在小结阶段进行评价活动有什么意义。我们认为,无论做什么,都应该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然后再去做。那么,为什么要在小结阶段进行教学评价呢?
1、及时检测是教学指挥棒。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生学得怎么样才是我们教学的最高指挥棒。而我们如何能够知道呢?最常用的是考试。我们通常在单元末,学期末进行检测性评价,而这种评价,检测功能明显,我们可以知道学生们学得好还是不好,但是指导功能减弱,根据检测结果,教师如何改进教学策略,学生如何改进学习方法,对实际教学的影响,总像是事后诸葛亮。
2、适时评价是多方需要的产物。老师想知道,今天用的这个教学方法怎么样,学生想知道,我学得好不好,家长想知道,今天孩子这节课上得怎么样,这都是评价需求,有需要,就会有市场。我们当然期望每节课都有阶段性的总结性评价,但是,我们如果为评价而评价,就会浪费大量的精力。所以,什么时候评,评什么,怎么评就是三个我们必须核心思考的问题。经过一段时期的研究,对这三个问题,我们的答案就是,在小结阶段评,评价孩子的概念达成情况,用活动评。原因就两个,一可操作,二有实效。
(二)在小结阶段进行评价的作用:
如果在小结阶段进行了教学评价,都能有哪些收获呢?大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思考:
1、知识性作用。评价,终究还是要为教学服务的,因为,在评价的过程中也是在进行知识概念的巩固提升,所以,利用近因效应,在评价活动的过程中,也同时帮助了学生将本节课知识系统梳理,应用内化,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2、检测教师教学效果。教师的成长很大程度取决于反思,反思不是说一句,学生们兴趣浓厚之类的就能够帮助自己成长的。而在评价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表现,教师可以获知自身教学策略的使用效果,这节课,这种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为什么孩子们有这样的表现,这样的思考就为教师的反思和改进提供了原料,所以,这样的评价对教师成长有很大促进促进作用。
3、肯定学生学习成果,为学生培养学习成就感。我们不让孩子们玩电子游戏,但既然电子游戏那么吸引人,自然是有它的道理在,所以,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应该学习到底它的魔力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应用在教学里,那就是电子游戏的激励方式。而这种即时性评价,操作好了,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激励策略。我们都觉得孩子们应该是我感兴趣,我努力,我成功,但现实往往反过来,我成功,我感兴趣,然后我努力。因为我们的孩子挫败感太多了,所以,既然我们想的是让他努力,不妨先让他感受成就感。进而提升自信心,激发兴趣,就像游戏的升级一样,我有成就,我对本节课自己的付出觉得有意义,同时,我就有下一阶段的目标,对下一节课充满期待感。
(三)在本研究中对于评价各元素的界定
1、评价宗旨:以促进师生发展为核心目的。
2、评价时机:就像课堂小结所处的位置一样,一节课的终了,既不像课堂进行中那样即时,又不像期中期末检测那样高屋建翎。但同时,比课堂中的即时评价更有概括性和指导性,又比终结性评价更有针对性。
3、所属分类:从评价范围看,属狭义评价;按照评价主体说,既有自我评价,也有他人评价,其中他人包括同伴和教师;按照评价内容看,以学生概念达成情况为指标,我们这是是一个单项评价,并不是说我们就不关注其他,但一口不能吃成个胖子,我们需要核心抓手;按照评价目的的看,我们研究的主要是诊断性评价。同时,我们的等级评定方法很少或不涉及分数计算,可以定义为是一种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更容易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
三、我们的研究内容 说了这么多,大家最关心的一定还是,我们到底要如何在这一环节中进行教学评价。其实,我们也还只是在操作的最初阶段。但,大家可以从我们的努力中先了解一些。
(各小组成员展示)
以上大家看到的,是我们在课堂小结阶段进行教学评价活动的一些具体案例,虽然大家基于不同的课堂教学,用到的是不同的评价方法,但有一些基本原则,我们是有共识的。
(一)小结阶段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评价要有针对性,我们的评价活动,指向本课的科学概念,也就是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情况。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对本课的科学概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而非只停留在字面的解读上。使得评价活动能够检测学生对于本课概念的达成情况。
2、评价要有实效性:本活动能否有效检测学生概念达成情况是最重要的标准,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果没有很好地完成这项任务都将是无效的,这是我们每个小组成员所取得的共识。
3、活动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所谓可操作,一是这个活动可以用在课堂上,二是学生能够有效反馈,三是反馈结果我们可以进行检测性评价。就像我们成员设计的这些活动,在课堂上可操作,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动手操作,或者落实到纸面等,通过独立完成或小组进行反馈,都能有效评价学生的概念达成情况。
4、活动形式要兼具趣味性。在有多个活动可选择的时候,我们如何取舍,除了上述有针对,有实效,可操作之外,我们最关注的是这个活动是不是有趣,学生乐于参与,使得原本枯燥的考试一样的内容变得活泼有趣,生机盎然。
5、评价活动要有激励和指导作用
虽然我们采取的都是三级评分制,按学生表现分为三个等级,这三个等级有ABC评分,也有星级评定,这可以依自家不同,但我们的评价核心仍以定性评价为主,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检测和选拔,而是为了激励和指导。我们不是为了知道孩子们谁学得好谁学得糟,排出个顺序来,而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程度,对自己有个较清楚的认识,也是为了老师了解学生,了解自己的教学策略实施情况,进行有效反思,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成就感,所以,我们的评价活动以激励和指导主重要目的。
(二)评价活动设计的方法 那么,在教学中,我们要如何设计这些评价活动呢?就像我们的研究本身一样,就两个字:整合。资源的合理整合就是一项很大的创造。
1、向内挖。我们的教材就是一个深厚的宝库,透彻地了解,深入的应用,就是对学生有莫大助益的活动。如:张晶老师让学生想办法找磁极,就是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检测学生对于两个概念的理解程度,极有针对性的设计了这样的活动;晓旋老师的寻找并联电路图的活动,是对教材的有效系统化梳理,学生不仅对已有知识进行了检测,同时更系统地了解了电路联接。颜岩老师从教材中磁铁对硬币的吸引出发,不仅检测学生对于磁铁磁性的理解,更加深了学生对于材料的理解,材料是贯穿整个物质科学教学的,所以,这样的尝试也是很可贵的。
2、向外拓:科学是广泛的,富于应用的,接地气的。所以,在生活中,在更大层次上,到处都是我们的教学资源。亚梅老师让学生去超市采购食物,将科学应用于生活,我们是在传授科学概念,但其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这样融于现实的活动是有趣并且有实效的。于老师的小水珠的旅行,既趣味横生,又惟妙惟肖,评价了学生的概念达成情况,也进行了一次有效的梳理。小景老师医生实习工作,通过有效的师生对话,既检测了学生的概念,又巧妙的与生活实际相连,使学生在生活中知道如何应用科学学到的知识,使他们对本学科更感兴趣。庆霖老师,三关的设计精巧地把动物生命周期这样一个看起来枯燥的东西鲜活起来了,孩子们不仅兴趣盎然地回忆了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的特点,也系统地概括了动物生命周期的共同特征,可谓一石二鸟,一举双得。
四、这项研究,我们有哪些成果可以拿来用。
1、我们的研究实践证明,课堂小结阶段可以进行教学评价活动,有可供操作的具体活动及有效的评价过程。
2、活动操作性强,并且易于积累。我们可以在研究的过程中,将设计好的活动进行整理,形成资源,评价活动本身可以独立成为一套资源。
五、就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做什么
1、我们可以继续丰富单课的评价活动,使得每课中都可以有几个评价活动可供选择,在教学中可以像自选超市一样进行挑选和修改。
2、我们可以序列化这个评价活动,将其与期末的终结性评价挂钩,成为过程性评价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
3、我们可以在评价概念达成的基础上,向三级目标拓展,使评价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有层次。
第三篇:生物课堂中如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
生物课堂中如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半年教学的过程中,我切实感到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沿用老的教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式的需要,而采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创新教学方面的一点体会,在课堂教学中要相信我们的学生,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一、让学生自己观察
观察力是人们正确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构成人的智力的一个重要成分。对于生物学来说,观察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以促进其观察力的发展。如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尽可能让学生观察到实验的全过程,在认真的观察后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开展讨论、自己得出结论那就更好了。在演示“斐林试剂验证还原性糖”的实验中,我让他们观察了每一步的操作和实验现象,操作中用水浴加热至煮沸1min,结果得不到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而得到的是黑色氧化铜沉淀。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并相互讨论积极寻找原因。最后得出结论:氧化亚铜极不稳定,在缓慢的水浴加热过程中被氧气氧化生成CuO;再有,Cu(OH)2在缓慢水浴加热过程中分解也生成CuO而失去与还原性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能力。通过观察,学生不仅真正地理解什么是科学的观察,更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需要严谨、细致、认真的态度和方法,同时还激发起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让学生自己思考
教学过程必须求真,要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时空,让他们自己去探究,拓展思维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达到“真会”和“真能”。生物学新教材,在引言和正文中都提出了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在讲到“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时,让学生观察一种叶绿素分子和血红蛋白分子局部结构简图,然后思考①有一种贫血症叫缺铁性贫血症,为什么缺铁会导致贫血?②植物体缺镁会影响光合作用,为什么?象这种思考题,教师就必须充分利用,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从而得出无机盐的功能之一是构成细胞中化合物的重要成分。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设计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 让学生自己讨论
当学生获得了大量感性材料尚未得出结论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不仅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更能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当然,课堂教学也离不开学生的讨论,如:在讲到光合作用的应用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要想提高‘大棚’农作物的产量,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呢?”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了解农民做采取的增产措施,但有的不知其原理,而一些来自城市的学生根本没见过大棚,这样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增加光照强度,有的说增加光照时间,有的说增加二氧化碳浓度,而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增施农家肥,也可以在大棚内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等等,有的说适当提高白天的温度,但要适当降低晚上的温度,以减少夜间有机物的消耗,有的说可以合理密植-------学生热烈的讨论再加教师适当的点拨和调控,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非常牢固,而且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课后我还了解到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自发组织参观了一位同学家的“蔬菜大棚”,向当地农民了解了更多书本上没有实践经验,真正将理论和实践联系了起来,我想这就是课堂上的合作讨论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的真实体现吧。
第四篇:关于如何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研究报告
关于如何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环境污染作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已经困扰了人类相当长一段时间,随着环境破坏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人类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中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 目前处于经济迅速发展阶段, 因此环保问题格外引人注目。中国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环境问题的现状,就要从教育着手,从小学、中学基础教育做起,培养出一大批有文化、有道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的一代新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分析在校学生环保意识存在的原因及如何在学校教育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并针对我校中学生环保意识所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为学校想方设法地提出建议,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将环保意识与生物学科联系起来,通过学科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具体措施
1、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
在世界各国倡导“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今天,仍然有许多人认为“人类是地球的主宰”.认为人类可以肆意从环境中索取一切需要的物质:正是由于这种错误思想的存在,使人类在历史上出现了数不胜数的破坏环境的行为:“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而人类不可能塑造另一个“生物圈Ⅱ”。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点之一,在生物学教学中让学生具备这种基本观点是具体开展环保活动的重要前提。
2、让学生了解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情况和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让学生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因为对自然界认识不足,过度放牧,过度砍伐森林,掠夺性开采自然资源,随意捕杀野生动物,不适当引人物种以及大量排放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使生态环境或生物圈遭到破坏的事例,如日本的水俣病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我国科尔沁草原因为过度开荒变成沙漠,我国长江、黄河中上游因为乱砍滥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许多野生动物因为人类的捕杀而灭绝,我国引入的水葫芦、福寿螺等灾害性生物过量生长,太空中垃圾数量不断增多以及噪声、光污染,等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这些人类自己做的傻事、酿造的苦果甚至是自己一手制造的悲剧告诉学生,可以让他们深切体会到自然界中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让他们认识到人类如果过分注重自身利益,不加节制地从自然界中索取各种资源必将破坏生态平衡,人类也最终会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近年来我国环保方面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在环保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我国生态环境的局部改善,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总体恶化的趋势。国民经济仍处于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阶段,资源浪费惊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森林面积大量减少,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水体污染使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剧。大气污染、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加剧、各种污染造成的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把这些问题结合课堂内容告诉学生,可以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存在于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使他们真正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3、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1)利用教材已有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教材中有不少环境污染的例子,如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中水俣病和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拓展。
在教材中有些内容与环保有关,但并没有具体的例子,而且篇幅也不够大,我们可以做适当的拓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内容。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我除了讲清楚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还列举了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排在世界的121位,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同时告诉学生如何节约用水,如洗澡时尽量洗淋浴,洗手时在打肥皂时应该将水龙头关掉,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过衣服的水冲厕所,等等。这样既使学生了解了目前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又使学生知道了应该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水资源。在探究“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和危害”。使学生明确酸雨的危害并了解如何才能减少酸雨的产生。形成要尽量减少燃烧含硫量低的煤,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严格治理重金属污染源,不随便乱扔垃圾,减少脏水的排放„„并带动周围的每一个人来保护生态环境。
四、总结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对在校学生的环保意识,家庭和学校的环保教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发现学生的环保意识仍需增强,因此家庭和学校必须重视学生的环保教育。首先家长和老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其次,要抓住机会对学生灌输环保知识,并在生活中对其严格要求。最后要尽可能地给与学生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亲身感受环保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除了家庭和学校,社会也应当多多对环境保护进行宣传,可以借助社区宣传栏,报刊,书籍等媒介宣传环保,常设环保社会氛围。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为学生的环保教育出力,学生们才可以在一个注重环保,提倡保护地球家园的环境
中耳濡目染,逐步养成好习惯,树立环保意识。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环保意识,即指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对保护自然环境的看法和见解。其主要内容包括:A、培养绿色意识。B、建立忧患意识。C、树立参与意识。D、渗透平衡意识。
第五篇:关于如何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研究报告
关于如何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环境污染作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已经困扰了人类相当长一段时间,随着环境破坏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人类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中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 目前处于经济迅速发展阶段, 因此环保问题格外引人注目。中国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环境问题的现状,就要从教育着手,从小学、中学基础教育做起,培养出一大批有文化、有道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的一代新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分析在校学生环保意识存在的原因及如何在学校教育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并针对我校中学生环保意识所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为学校想方设法地提出建议,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将环保意识与生物学科联系起来,通过学科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具体措施
1、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
在世界各国倡导“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今天,仍然有许多人认为“人类是地球的主宰”.认为人类可以肆意从环境中索取一切需要的物质:正是由于这种错误思想的存在,使人类在历史上出现了数不胜数的破坏环境的行为:“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而人类不可能塑造另一个“生物圈Ⅱ”。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点之一,在生物学教学中让学生具备这种基本观点是具体开展环保活动的重要前提。
2、让学生了解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情况和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让学生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因为对自然界认识不足,过度放牧,过度砍伐森林,掠夺性开采自然资源,随意捕杀野生动物,不适当引人物种以及大量排放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使生态环境或生物圈遭到破坏的事例,如日本的水俣病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我国科尔沁草原因为过度开荒变成沙漠,我国长江、黄河中上游因为乱砍滥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许多野生动物因为人类的捕杀而灭绝,我国引入的水葫芦、福寿螺等灾害性生物过量生长,太空中垃圾数量不断增多以及噪声、光污染,等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这些人类自己做的傻事、酿造的苦果甚至是自己一手制造的悲剧告诉学生,可以让他们深切体会到自然界中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让他们认识到人类如果过分注重自身利益,不加节制地从自然界中索取各种资源必将破坏生态平衡,人类也最终会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近年来我国环保方面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在环保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我国生态环境的局部改善,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总体恶化的趋势。国民经济仍处于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阶段,资源浪费惊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森林面积大量减少,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水体污染使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剧。大气污染、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加剧、各种污染造成的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把这些问题结合课堂内容告诉学生,可以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存在于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使他们真正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3、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1)利用教材已有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教材中有不少环境污染的例子,如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中水俣病和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拓展。
在教材中有些内容与环保有关,但并没有具体的例子,而且篇幅也不够大,我们可以做适当的拓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内容。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我除了讲清楚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还列举了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排在世界的121位,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同时告诉学生如何节约用水,如洗澡时尽量洗淋浴,洗手时在打肥皂时应该将水龙头关掉,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过衣服的水冲厕所,等等。这样既使学生了解了目前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又使学生知道了应该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水资源。在探究“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和危害”。使学生明确酸雨的危害并了解如何才能减少酸雨的产生。形成要尽量减少燃烧含硫量低的煤,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严格治理重金属污染源,不随便乱扔垃圾,减少脏水的排放„„并带动周围的每一个人来保护生态环境。
四、总结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对在校学生的环保意识,家庭和学校的环保教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发现学生的环保意识仍需增强,因此家庭和学校必须重视学生的环保教育。首先家长和老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其次,要抓住机会对学生灌输环保知识,并在生活中对其严格要求。最后要尽可能地给与学生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亲身感受环保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除了家庭和学校,社会也应当多多对环境保护进行宣传,可以借助社区宣传栏,报刊,书籍等媒介宣传环保,常设环保社会氛围。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为学生的环保教育出力,学生们才可以在一个注重环保,提倡保护地球家园的环境中耳濡目染,逐步养成好习惯,树立环保意识。
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环保意识,即指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对保护自然环境的看法和见解。其主要内容包括:A、培养绿色意识。B、建立忧患意识。C、树立参与意识。D、渗透平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