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阶段工作汇报(5篇)

时间:2019-05-14 14:4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阶段工作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阶段工作汇报》。

第一篇:“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阶段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

上午好!

12月,我们申报的课题“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据全国规划办的领导说,以“校园文学研究”为对象列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全国尚属首次。我们感到激动,也深感责任重大。

一年多来,在温州大学、人民大学资料中心、全国中语会的指导下,在各地有关部门领导的支持下,在众多大中小学同仁的积极参与下,课题研究进展顺利。现在,我代表课题组,向大家作阶段工作汇报。

一、工作回顾

1.隆重召开开题会。4月21日~22日,课题组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隆重召开开题会。田慧生、傅国亮、陈金明、周正逵、毛志成、郑浩、解军、徐启建等专家应邀出席了开题会。我代表课题组作了《开题报告》。各位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了点评、论证、指导,从不同侧面对课题研究发表了意见,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目标与思路、内容与策略。会后,我们还参观了课题实验学校“北师大附中”,我还应邀在北师大附中作了题为《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法》的学术报告。关于开题会的消息,5月5日的《中国教育报》以《“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开题:校园文学研究“升格”》为题作了报道,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积极组织子课题申报。开题会之后,课题组积极组织各地学校申报子课题,发展实验学校,建立实验基地。目前,已有数十所大、中、小学报送了申报材料,包括北京师大附中、山东省实验中学等名校在内的许多学校已完成评审立项工作,并陆续召开开题会,进入了研究阶段。石家庄十七中、大连开发区七中、本溪高中等校先后被确定为示范实验学校。辽宁大连等实验基地已经和正在建立。

3.严格实行规范管理。课题组建立了办公室,完善了管理办法,为每个子课题组建立了管理档案。课题组彭小明、王世龙还多次实地考察指导,先后到石家庄十七中、乐清市虹桥中学、苏州市一中分校、北京市潞河中学、北京市五十中学进行调研及现场指导。

4.搭建实践交流平台。课题组充分利用“中国教育文学”网站,报道课题研究动态,交流课题研究经验。上线文章达66篇,点击达3万余次。课题组积极与《中学生》《小学生生活》杂志合作,在该刊开辟“点击文学社”“互动写作”“自主写作”等栏目,刊发各实验学校师生作品。课题组承办了的“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发现“新人”,推出“小作家”,受到共青团中央的肯定与表扬,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研究成绩

1.基本构建了校园文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各地“校园文学”活动开展较多,但理论研究欠缺。作为课题研究进入教育部规划课题,还是第一次,国内外可资借鉴的成果不多,如何形成校园文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体系,是一个全新的话题,我们经过反复探讨,初步拟定为(1)校园文学理论与实践研究、(2)校园文学与语文教学研究、(3)校园文学与校园文化研究、(4)校园文学与人的发展研究等四大板块,抓住了研究的重点,明确了研究的目标。基本构建了校园文学研究的理论框架。

2.陆续形成校园文学研究系列成果。例如我们出版了专著《校园文学与创作》,发表了《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校园文学研究》。在我的指导下,温州大学六个本科生、两个研究生也参与了研究,多篇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博客与校园文学研究》《网络:校园文学的新平台》等也已定稿(已发资料袋)。温州大学人文学院04中本一班学生李斌斌(笔名那那)还出版了三本头长篇小说《何处金屋可藏娇》,并正在写《长安妖娆》。课题实验学校——浙江乐清市虹桥中学的“生态写作研究”,石家庄十七中的“校园文学美文美读”探索,大连开发区七中的“生命教育与校园文学有机整合”实践,辽宁本溪高中的“校园文学博客研究”,四川成都市高新实验小学的“儿童文学启蒙校本课程研究”,湖南临澧县四中的“高中生人格培养策略研究”等等,都具有很好的研究进长。

3.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学科教学、学校教育紧密结合,推动了新课程改革,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相当多的学校选择了“校园文学与语文教学研究”这一板块的子课题。占申报的子课题有三分之一强。开发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也备受关注,如湖南桃源凌津滩镇中学、江苏东台安丰中学等就较有成效。校园文化建设、生命教育、人文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等也都进入了许多学校的视野。

三、问题和困难

1.研究进展不平衡。部分学校在立项后没有认真进入实质性研究,以拿到子课题立项“证书”为终点,没能取得预期的成果。

2.缺乏深入的探索。部分子课题组存在着停留在过程描述层面,写作论文时往往停留在“怎么做”甚至只是“要怎么做”,而不去探究“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规律”等等,因此没有从理论层面研究,没有新的思路、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阶段工作汇报

“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阶段工

作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

上午好!

XX年12月,我们申报的课题“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xxx”规划课题。据全国规划办的领导说,以“校园文学研究”为对象列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全国尚属首次。我们感到激动,也深感责任重大。

一年多来,在温州大学、人民大学资料中心、全国中语会的指导下,在各地有关部门领导的支持下,在众多大中小学同仁的积极参与下,课题研究进展顺利。现在,我代表课题组,向大家作阶段工作汇报。

一、工作回顾

1.隆重召开开题会。XX年4月21日~22日,课题组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隆重召开开题会。田慧生、傅国亮、陈金明、周正逵、毛志成、郑浩、解军、徐启建等专家应邀出席了开题会。我代表课题组作了《开题报告》。各位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了点评、论证、指导,从不同侧面对课题研究发表了意见,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目标与思路、内容与策略。会后,我们还参观了课题实验学校“北师大附中”,我还应邀在北师大附中作了题为《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法》的学术报告。关于开题会的消息,XX年5月5日的《中国教育报》以《“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开题:校园文学研究“升格”》为题作了报道,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积极组织子课题申报。开题会之后,课题组积极组织各地学校申报子课题,发展实验学校,建立实验基地。目前,已有数十所大、中、小学报送了申报材料,包括北京师大附中、山东省实验中学等名校在内的许多学校已完成评审立项工作,并陆续召开开题会,进入了研究阶段。石家庄十七中、大连开发区七中、本溪高中等校先后被确定为示范实验学校。辽宁大连等实验基地已经和正在建立。

3.严格实行规范管理。课题组建立了办公室,完善了管理办法,为每个子课题组建立了管理档案。课题组彭小明、王世龙还多次实地考察指导,先后到石家庄十七中、乐清市虹桥中学、苏州市一中分校、北京市潞河中学、北京市五十中学进行调研及现场指导。

4.搭建实践交流平台。课题组充分利用“中国教育文学”网站,报道课题研究动态,交流课题研究经验。上线文章达66篇,点击达3万余次。课题组积极与《中学生》《小学生生活》杂志合作,在该刊开辟“点击文学社”“互动写作”“自主写作”等栏目,刊发各实验学校师生作品。课题组承办了的“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发现“新人”,推出“小作家”,受到共青团中央的肯定与表扬,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研究成绩

1.基本构建了校园文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各地“校园文学”活动开展较多,但理论研究欠缺。作为课题研究进入教育部规划课题,还是第一次,国内外可资借鉴的成果不多,如何形成校园文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体系,是一个全新的话题,我们经过反复探讨,初步拟定为(1)校园文学理论与实践研究、(2)校园文学与语文教学研究、(3)校园文学与校园文化研究、(4)校园文学与人的发展研究等四大板块,抓住了研究的重点,明确了研究的目标。基本构建了校园文学研究的理论框架。

2.陆续形成校园文学研究系列成果。例如我们出版了专著《校园文学与创作》,发表了《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校园文学研究》。在我的指导下,温州大学六个本科生、两个研究生也参与了研究,多篇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博客与校园文学研究》《网络:校园文学的新平台》等也已定稿(已发资料袋)。温州大学人文学院04中本一班学生李斌斌(笔名那那)还出版了三本头长篇小说《何处金屋可藏娇》,并正在写《长安妖娆》。课题实验学校——浙江乐清市虹桥中学的“生态写作研究”,石家庄十七中的“校园文学美文美读”探索,大连开发区七中的“生命教育与校园文学有机整合”实践,辽宁本溪高中的“校园文学博客研究”,四川成都市高新实验小学的“儿童文学启蒙校本课程研究”,湖南临澧县四中的“高中生人格培养策略研究”等等,都具有很好的研究进长。

3.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学科教学、学校教育紧密结合,推动了新课程改革,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相当多的学校选择了“校园文学与语文教学研究”这一板块的子课题。占申报的子课题有三分之一强。开发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也备受关注,如湖南桃源凌津滩镇中学、江苏东台安丰中学等就较有成效。校园文化建设、生命教育、人文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等也都进入了许多学校的视野。

三、问题和困难

1.研究进展不平衡。部分学校在立项后没有认真进入实质性研究,以拿到子课题立项“证书”为终点,没能取得预期的成果。

2.缺乏深入的探索。部分子课题组存在着停留在过程描述层面,写作论文时往往停留在“怎么做”甚至只是“要怎么做”,而不去探究“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规律”等等,因此没有从理论层面研究,没有新的思路、新的进展。

四、今后设想

1.进一步加强管理。在课题研究实施阶段,总课题组将严格管理,如不能研究或不作为的,将不发“结题证书”。

2.继续扩大研究队伍。为培养更多的人才,带动中小学教师科学研究,本次会议后还接受子课题申报,还要发展一批新的实验学校,再建一批实验基地,欢迎有志校园文学研究的同仁参与。

3.深入理论研究,提升课题学术品位。各子课题组、各位参研教师要加强对新的教育理论著作、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自己的研究更加“学术化”。总课题组将制订新的方案,吸收一批富有研究能力、学术见解的大中小学优秀教师、教研人员,参加我们的课题研究,以提升我们课题研究的学术品位。

以上汇报,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专家、代表批评指正。本章链接:

第三篇:新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引领师生成长,共享幸福人生

—湘纺中学新课程教学改革成果汇报材料

2002年秋季以来,新课程改革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岳塘教育这片沃土,为全区学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我校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紧扣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这一中心,抓住转变教学方式这一关键,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在校本培训、课堂教学研究、教研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不断开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就我校新课程教学改革成果汇报如下:

一、校本培训——强化教师课改理念 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的深刻变革,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通过培训,使广大教师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能基本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使培训工作为新课程改革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1、全员培训,共享学习成果

2003年暑假,学校安排了20多位教师参加了湘潭市教育局组织的新课程培训,而后又多次组织了校内培训,并多次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又以教研组为单位就如何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教学进行了讨论和研究。还选派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优质课评比、教学基本功、观摩教学、教学研讨会达余人次。外出学习归来的教师进行学习情况汇报,及时开展二级培训,让全体教师共享学习成果。几年来,我校教师100%参加了新课程培训。

通过不断的培训与学习,老师们都深切的领会到新课程标准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对教和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和目标,它与过去《教学大纲》有着很大的区别。不少老师纷纷撰写论文,发表自己的认识与体会。如谭立辉老师的《认真学习新课标,切实搞好新课程教学》和罗书玲老师的《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获得了国家级二等奖,李国莲老师的《新课程理念下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获得省一等奖,贺新来老师的《学习新课程,进行新的角色定位》获得省二等奖,此外还有30多篇论文在省、市、区论文评比中获奖。

2、转变观念,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呈现出新的气象:第一,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每门学科都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二,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第三,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第四,特别突出了实践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第五,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更新教育理念,转换自己在教学行动中的角色与地位,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建设者、调适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应该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如何转换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地位?首先,我们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其次,我们要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作为引导者,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再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得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要常常了解学生得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察觉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查,随时修正。教师在课堂的位置,将不在是知识传授着的固定位置——讲台,而在教室里流动起来,将参与道学生活动之中,与学生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

二、建构课堂教学新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过去,老师们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个备课本上讲台,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一言堂”或“满堂灌”,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常常是教师讲得唇焦口燥声嘶力竭而收效甚微,每一堂课总会有不少学生思想开小差,睡觉者、做小动作者、“身在曹营心在汉”者应有尽有。在学习新课标以后,老师们都更新了教学理念,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要能在课堂上收到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必须把课堂交给学生,还学生以学习主动权,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充分地培养和发挥学生内在的巨大潜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大家都不再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多的是诱导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又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发言来解答问题,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加以启发和指导。不仅如此,老师们更注重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自己动脑和动手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习惯和能力,并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如语文教研组不仅要求在平常的教学中都要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还要求所有的自我阅读课程内容都由学生轮流担任“小老师 ”组织全班学生学习,并由“小老师 ”当堂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和解决课文中的一些感到疑惑的问题,只有在学生自己无法解决某些困惑问题时才能由任课老师进行指点和帮助;数学教研组要求教师的教学不仅要依据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要求,更要结合生活中的数学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就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并得出解决的途径和办法;文科教研组(含史地政三科)则要求课堂上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鼓励学生大胆怀疑和标新立异,同时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等。为了动员学生积极大胆地展现自我,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生活,老师们都采取各种办法给学生提供机会,如语文组开展各种征文活动和演讲活动,外语组开展与外教老师的交流活动,文科综合组开展历史、地理手抄报活动、历史故事会竞赛活动、思品课辩论赛活动,艺体组开展书法、绘画作品展示活动、校园艺术节活动,理科综合组开展科技小发明制作活动等等。由于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都展现了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和优势并得到了奖励和表彰,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得到了相当大的提高,对其他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和激励,于是,越来越多的学生都不再把自己当成是被动学习的人或教学活动中的局外人,而是意识到自己应当成为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上,他们都积极响应老师的号召,积极投入到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中去。大家都能在课堂中积极提出和思考问题,常常为了某一个有争论性的问题而大胆辩论,互联网也不再只是他们玩游戏或聊天的平台,而成了他们找寻有关学习资料的快捷而方便的工具。课堂外,他们则经常与同学或老师交谈学习的经验与方法,交流探究式学习的体会,并经常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三、强化教研管理——提升教科研质量和水平

1、夯实校本教研。

为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保证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训练、有效评价的落实,学校依靠教师的力量,开展了以集体备课为主的校本教研。集体备课做到“一个结合,两个发挥,三定四统一”,“一个结合”即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两个发挥”即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特长;“三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四统一”即统一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练习题,统一单元测试。个人备课做到“五要五备”,即要研究教学目标,注意预设目标与动态生成相结合;要研究教学规律,积极开展师生对话;要研究重点难点突破,做到胸中有数;要研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要求;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主动发现,主动发展。

2、开展教学竞赛活动。

为了配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促进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学校从2003年秋季开始,每年都组织教师参加学校和上级教育部门开展的各类教学竞赛活动。在2002年至2004年第一轮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学校连续开展了三届新课程优质课竞赛,竞赛规模逐年扩大,从七年级开始,然后扩展到八年级,最后扩展到全校所有三个年级的所有学科。以后每年都组织各种形式的校内教学竞赛或教学展示课活动,每次都有十五六位老师参加并获奖。2002年,我校举办了全区教学开放日活动,所有学科课程都向全区教师开放,2003年,我校四次接待来自湘潭市区、湘乡市、韶山市和雨湖区等地的教师来我校观摩新课程改革,2005年12月15日和2008年6月6日我校又先后面向全区开展了一次教学展示日活动,两次共有语文、数学、外语、物理、生物、化学、思品、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美术十一个学科46位教师向前来参加展示活动的区教育局领导和兄弟学校领导与教师162人及家长120多人展示了我校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改革的风貌,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共收集到了180多份建议书和意见书。

四、师生共同成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自2002年我校实施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改革以来,我校广大师生由于都明确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当的角色与地位,各自发挥了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和主人翁的作用,我校教师与学生都在互相促进中得到了新的成长,教学质量也得到连年不断的提高。

首先是我校教师教学经验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技巧和教学理论水平不断提高。由于实施新课标,我校教师越来越注重与外界交流教学经验,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也有了深刻的教学体会,并努力利用各种平台展现自己。从2002年到2011年,我校共有教师30人次在国家、省、市、区组织的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其中2002年12月刘弦老师参加湖南省第三届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竞赛获得省一等奖,2003年11月杨赞老师湖南省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比赛获得省一等奖,刘弦老师参加湖南省初中化学课题研究优质课竞赛获得省三等奖,2009年12月贺红辉老师参加湖南省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竞赛获得省二等奖,2007年3月张裕玲老师参加全国第三届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获得教师组优胜奖,2008年言艳君老师参加湖南省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竞赛获得省一等奖,2005年10月杨敏老师参加湘潭市初中语文教师说课比赛获得市一等奖。教师在实施新课标教学后也不断有教学经验论文或心得体会总结在省、市、区教学论论竞赛中获奖,2002年至2011年,我校共有135人次的199篇论文获得国家级或省级、市级与区级奖励,有罗书玲、谭立辉、李哲红等老师的5篇教育教学论文在湘潭市教育局主编的《教育与科研》杂志上发表。

其次是我校学生也越来也重视参加各类教育教学竞赛活动,并在这些竞赛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才能。2002年至2011年,我校共有学生 620人次参加国家教育部、国家关工委及省、市、区教育部门组织的给各类学科竞赛活动,有550人次获得国家级或省级、市级与区级奖励或表彰,其中省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得奖励或表彰的有22人次,市级奖励或表彰的有145人次。

随着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手段与教学艺术的不断进步和学生角色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我校的教学效果与教学成绩也得到不断的提高。2002年至2012年,在历次湘潭市初中毕业会考和肄业年级期末测试中,我校的考试成绩一直都在岳塘区名列前茅,在湘潭市同类中学中均处于先进行列,多次获得湘潭市初中毕业会考质量综合评价一、二等奖和岳塘区教育教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一、二等奖。

走进新课改,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要转变观念的任务还很重,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还要加大,教学研究还要更加深入。我们肩上的担子显得沉甸甸的,我们将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实践,为新课改闯出一条新路,为我区的新课改实验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新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襄城高中新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我校从2008年8月开始实施新课程。经过一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困惑。今天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我校实施新课程的有关情况。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学校领导班子从学校未来发展着想,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将是学校发展的一次难得的机遇,将是学校走出应试教育的必经之路。如果新课程的各项措施得到落实,将极大地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学校把实施好新课程作为学校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来看待。因此,学校领导对新课程的实施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张绍康副校长和教务、教研、年级部主任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对高中新课程实施做出正确决策和部署,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

二、加强教师培训,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师资保障。

学校把针对新课程的教师培训作为实施新课程的首要工作来抓。坚持“全员培训”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采取“集中培训、分段实施”的方法,学校针对新课程的教师培训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组织教师参加由省市组织的集中培训。2008年担任新课程教学的高一全体老师都参加了省市举办的各种新课程培训;

二是校本培训。我校组织参加过省级培训的各科教研室主任,结合我校实际,对各个学科组、备课组进行校本培训,提高对新课程的思想认识,并积极组织骨干教师上好观摩课、公开课。

三是外出学习考察,学校派出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外出学习,先后到济南、郑州、开封等地参加新课程培训,学习课改区经验。并组织骨干教师到山东兖州蹲点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经验。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对提高我校教师新课程的教学水平取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按照新课程改革方案的要求开设课程。

2008年实施新课程以来,学校根据《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按规定开设课程。学校目前开设的课程有: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体 1

育、美术、音乐、信息等科目,学校为了保证新课程教学的需要,购置了大量的教学设施和实验设施,基本上满足了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四、加强教研、积极推进“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我校借鉴课改区经验,结合我校实际,积极推进“学-导-练”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要求任课教师落实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认真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六字教学原则,把每节课分为“学导练”三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避免“满堂灌”情况的出现,切实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上下功夫。在日常教学中,各学科组、备课组加强教研,备课组每周开展一次活动,研究一周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中的注意事项,要求各备课组集体备课,教师自主确定教案,组内统一制定学案,确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能力。

我校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包括校内实践、校外实践,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军训:主要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校内公益劳动:主要是开展校园卫生、校园环境整治活动和学校重大活动的青年志愿者服务。

校外公益活动:主要是指学校团委组织开展的青年志愿者系列活动。

社会调查活动:主要利用寒暑假由学生开展了“改革开发30年社会调查活动”,对自己的家乡和社区的风土人情等进行调研,并写出了调查报告。

六、问题和困惑。

我校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虽摸索和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不可否认新课程的实施还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不少问题,存在不少的困惑。归结起来有如下几方面的困难和困惑。

1、关于教材

我校使用的教材大部分是人教版的教材,教材编排的逻辑性主要体现在学科之间的衔接问题,另外也还存在初高中内容的衔接问题。部分学科教材序列编排不合理,影响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语文学科采用的是语文版的教材,存在资料匮乏的问题。

2、关于教师

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而各级教师培训部门对教师的培训中,针对教师教学实际的培训不够,许多教学行为仍处于摸索阶段。

3、关于考试

受高考制度和社会对学校评价的影响,很多老师的观念难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同时教学的难度和深度无法把握。

4、关于课程

通用技术课程缺乏相应的专业教师和教学设施,实验课程开设需要经费太多,有些实验限于学校条件,难以进行。

选修课程限于师资和学校硬件设施及高考模式的影响,无法满足学生要求。

5、关于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等非高考课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难以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同。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学校很难组织学生外出活动,社会环境中的诚信度问题,实践活动有些流于形式。

6、关于学分认定

学生成长档案、学分认定、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繁杂,容易形式化,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009年11月10日

第五篇:新课程改革实验总结汇报

课改实验阶段小结

新世纪初,由国务院、教育部推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现了从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六方面的转变和改革。

新课程实验是一个充满探索、创造和建设的教育改革的实践过程。教育实验不同于其他的实验,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一、精心组织,认真规划,措施到位。

1、深入学习,提高认识。新课程,新理念,学校领导在我市课改启动前就有了清醒的认识,因而在首批国家课改实验区开展课改实验后,就注重新课程精神的学习。尤其在市教育部门组织参观学习、动员培训后,更是反复学习《纲要》和《课程标准》,提高对课程改革的认识,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增强课改实验的自觉性,把课改工作作为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

2、认真规划,制定方案。根据课改实验方案,我校结合校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改实验方案,即通过课改实验,锻炼师资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凸显办学特色,树立学校整体形象。因此,我校课改实验的主要目标就是:研究探索出一套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校本管理模式,建立自己的校本课程体系,形成科学有效、富有特色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模式,制订符合课改精神的师生评价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

3、健全组织,措施到位。学校中、小学部分别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分工协作,形成合力。教导处负责学科研究,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教科室负责课题指导管理,党政办负责课改实验宣传报道,政教处、大队部负责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总务处负责后勤保障。学校每月召开一次课改例会,并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如学习制度、培训制度、研究制度、汇报制度、总结制度、考核制度等,以此规范各部分及实验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课改理念的行为化。教导处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结合校情,科学地安排了课程表,将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纳入课表中,体现课改要求。

二、加强培训,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1、先培训、后上岗。做好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这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进入课改前,我校先让一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的骨干教师培训和高层次的课改培训,共计25人次。每年暑期,学校又将担任新课程实验的教师安排参加市、区教育局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教师参加培训后,投身课改的意识得到增强,较好地把握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标准,确立了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习观,思想认识基本统一到《决定》和《纲要》上来,为课改实验做好思想准备。

2、着力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本着“学校即教研室,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我校在校本培训上明确思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实效。培养的总目标就是树立新课程要求的教育观念,切实提高实施新课程需要的教育行为,以形成新课程需要的综合素质。为此,学校制定了相应的培训计划,实行责任制,保证培训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校本培训形式上分通识培训和专项培训,方法上注重讲座与实践、观摩、研讨等参与式培训相结合,走“学习——实践——研讨——再实践、再研讨——提高”培训之路,从而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动机,调动教师积极思考和实践。开学至今,学校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和部分骨干教师为全体教师共作课改讲座12次,其中通识培训有效地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增强了课改的意识。每周的教研组活动,在活动上时间上予以保证,让同学科教师有时间去听研讨课,组织教师用新课程理念去讨论分析实际教育行为,并让执教者作教后反思,了解与教育观念之间的差距,研究提高或调整的措施,实实在在的实践,解放了教师的手、脑,浓厚了研究氛围,解决了心中疑惑,转变了教师角色,对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有深入的理解和尝试。

3、加强学习教育,倡导新型师生关系。(1)、进行师德规范教育。实施新课程,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重在师德。学校领导根据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听到的有关反映,利用政治学习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师德规范教育。为此,学校提出“立业德为首、执教品为先”的师德要求,在教师队伍中大力倡导四种精神:甘为蜡烛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以身作则的表率精神和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以此激励广大教师自觉主动地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学校还进一步完善了监督制度,通过师生家长问卷来测评教师师德的满意率。

(2)、倡导新型师生关系。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我校为革新师生人际关系,依据新课程理念建立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法律权利,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的发生;二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尤其是学困生和问题学生;三要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保护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好奇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四要学会正确评价学生,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体验成功;五要尊重家长,对家长校访要热情接待。以上要求的实质就是营造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心理氛围和轻松的学习环境,为激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服务。

(3)、举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纲要》明显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此,经学校课改领导小组决定,所有任课教师必须参加学校举办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从出勤和制作一般性课件两方面考核教师。分期系统学习了课件制作。教师们参培积极性高,培训效果较好,不少教师从不会使用电脑到能制作课件,为自己上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扫除了障碍,努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4)、组织课改知识考核。为营造较为浓厚的学习氛围,我校在对全体教师进行通知培训的基础上,采取了书面考试的形式,检查教师对课改理论的了解程度。试卷题型有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三种形式,任课教师均参加了考试,总体效果良好,有效地转变了教师的思想观念,使新课程理念较快地被教师所认同。

三、着力课堂,加强校本研究,共同发展。

1、教研组课标学习。通过学习,教师认识到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大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系统地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并具体地综合地体现在各个阶段目标之中;(2)大力倡导新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3)突出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4)强调课程的现代性和创新性。

2、加强集体备课。各教研组每周一次,具体要求是教师先自备,再教研组集中讨论,后形成自己研究课的教案。集体备课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加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要求,有助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研究意识。

3、举行课改专题研讨。在通识培训和各教研组学习的基础上,我校每学期举行两次课改专题研讨活动。讨论主题就是:学习课程标准的体会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建议。通过研讨,教师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理念,形成了一个共识——课程改革的重心在课堂;其次,各学科教研组增强了集体备课的意识,有助于扎实开展有效的集体备课活动;第三,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学中要多创设一些让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境,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增加交流机会;第四,评价引起教师的广泛关注,师生评价、课堂教学评价要改,尽快出台新课程理念相符的评价制度,已成为我们课改工作中的一个重点。

4、进行课堂教学研讨。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基本途径,是教师进行过程参与,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渠道。我们首先开展了课改实验教师达标课认定活动,要求每位教师的教学必须达到性课程的要求。其次,以校内每周的示范课、研究课为主,组织教师听课,集中进行点评交流,教师听课后都能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亮点谈自己的感受与收获,并提出更好的教学设想,基本达到了一课一得的目的。此外,我们抓好每周的随堂听课工作,组织同年级或同学科教师听评课,就日常教学如何体现课改精神进行探讨。课堂的教与学已有三大变化:

一、凸现学生活动,学生学习已由被动渐趋主动;

二、老师角色已开始渐变,由传授知识转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三、信息技术运用意识逐步增强。

由于深入进行了以上课改实验活动,我校的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各项教学竞赛活动中都能获得骄人的成绩,去年秋的三大比武活动中,我校派出的四位选手有三人获市一等奖,一人获市二等奖。

四、整合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鲜明办学特色。

1、强化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就发挥社区和校内课程资源的优势作了几次讨论,将消防支队作为德育教育基地,将襄江商场作为社会劳动实践基地;把交警三大队和屏襄门派出所作为安全教育基地,把图书室、信息技术中心等作为探索性、信息化学习基地,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同时也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

2、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我校结合时代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开发了《安全自护教育》、《古诗文欣赏》两项校本课程,并做到了有课表、有教材、由专任教师,正式进入实施。目前,我校正着手开发第三项校本课程,即《雷锋精神伴我成长》。

3、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我校先安排综合实践讲座,让老师们了解它;其次,学校组织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评选,再次,课改领导小组在日常工作中,组织几位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活动效果令人十分满意,学生在“考察”、“实验”、“做”、“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感受体验,发展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过去两年中,积累了一点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方面的经验,并建立了自己的劳动实践基地。

4、发挥网络教育效益。教育领域,网络信息成了教育的重要资源,有助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科教师的培训要求,为教师提高综合素质,开展继续教育提供条件。因此,学校建立了校园局域网,局域网栏目设置以校园教育教学为主,专门开辟了“课程改革”栏目,将学校课改实验方案、校本培训方案、课改专题讲稿等输入其中,便于教师上网查阅,及时了解学校课改进程及相关要求。为方便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信息处初步对校园网资源库进行规划建设,建立了语、数等学科资源库和以校园网站搜索为主的参考资料收集、查询系统,让教师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获取所需求的信息资源。良好的起步将为今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奠定基础,使信息技术的功能优势在提高师生素质方面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五、开展课题研究,注重研究过程,促进课改深入。

1、科研带动课改工作。学校领导重视以科研为先导,引导教师将课题研究与课改实验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课题带动、提升实验,让教科研成为课改工作的助推器。学校各学科组结合龙头课题制定了子课题,使每位教师都有适合自己的研究专题。

2、突出重点课题研究。我校在实施课改过程中,紧密联系课改目标,为课改服务,促进课改深入开展。学校将龙头课题的思想与课改精神融合在一起,探索学习方式的变革。

每学期,学校都邀请省、市、区教科研专家来校指导教科研工作,在专家及时正确的引领下,我校的教育科研焕发出勃勃生机。

六、注重课改宣传,浓厚课改氛围,争取家社支持。

1、校园宣传。课程改革需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期初学校就在对全体教师宣传课改精神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进行宣传,让学生知道课改是促进自身的发展,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要敢于质疑,要学会合作,要善于观察、勤于动手。校园橱窗中出现了通俗易懂的宣传标语和教师教改活动的图片,黑板报上有了生动形象的宣传内容,集体晨会上校领导作了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专题讲座,真正让学习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2、家社宣传。课程改革涉及面广,学校必须主动向广大家长、社区和各界广泛宣传课改精神,使学校、社区、家长在课改中形成合力,才能保证课改顺利实施。为此,我校每学期利用家长会举办课改专题讲座,举行教学开放周活动,让家长全面了解课改实验。从家长问卷反馈情况看,家长们对课程改革有了一定的了解,认为原来的一些教育观念应该改变,一味地以分数评价孩子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他们表示将积极配合学校、老师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为孩子多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关注孩子的每一个方面。存在困惑与思考:

(1)、评价问题,学校就课堂教学评价作了专门研讨,教师在课中对学生评价基本上是鼓励性语言,领导及听课老师对执教者评价也逐步向“以学论教”方向上转变,但对学生多元化评价因教师能力、精力和家长认同在实施上存在困难,在实际操作中也会因评价内容、标准而存在困难。(2)、社区教育资源深入挖掘还需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参与。(3)、课改是教育科研,教科研更多的需要理性的思考与研究,必须摒弃任何运动的形式。(4)、课改经费得不到满足,日常课堂教学因教学设备缺乏、教学软件不足,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个方向上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效。

下载“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阶段工作汇报(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阶段工作汇报(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新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积极稳步有序扎实地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xxxx中学新课程实验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新疆维吾尔......

    与新课程改革同行

    与新课程改革同行——2010年高考山东卷历史试题评析 2010年高考山东卷历史部分,秉承前几年的经验,在平稳中求创新——厚朴而不失灵动,求新而不舍稳重。与以往相比,今年命题技巧......

    中小学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成果汇报材料

    中小学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成果汇报材料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合格人才,是时代赋予学校教育工作的神圣使命。多年来,我们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在“文......

    小学新课程改革成果汇报材料

    小学新课程改革成果汇报材料 麻兰镇大孙小学始建于2007年8月,2007年投资25万元新建一所完全小学,学校占地10.8亩,建筑面积为1049平方余米,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141名学生,20名教职工......

    新课程改革实验课汇报材料

    毛井中心小学新课改汇报材料 几年来,我们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与关怀下,全体教师全身心地投入下,我校的课程改革实验实践富有声色,为谋求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现将近三年来的课程......

    灵通小学新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2012年下期新课程改革汇报 开县铁桥镇灵通中心小学 2012年下期新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我们灵通小学地处农村山区,中心校辖五所村校,学生基础差,分布远,家长对教育不重视。师资不齐......

    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十年汇报材料

    **中学课改工作汇报 (2012年4月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正值全校上下学习贯彻省州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之际,省教育厅教研室王老师一行在百忙之中,深入我校调研指导义务教......

    小学新课程改革经验汇报材料

    新课程教学研讨交流材料 王典喜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次革命,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场攻坚战。我校几年来的课改实验,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在市区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