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思路 突出重点 实现农发工作新跨越

时间:2019-05-14 14:57: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明确思路 突出重点 实现农发工作新跨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明确思路 突出重点 实现农发工作新跨越》。

第一篇:明确思路 突出重点 实现农发工作新跨越

明确思路 突出重点 实现农发工作新跨越 我县农发办以深入贯彻落实省办农发会议精神为契机,从“四个一”入手,全力抓好农发项目建设,实现农发工作新跨越。

一、明确一个思路

思路清则方向明,方向明则出成效。立足当前新形势、新要求,以国家、省、市农业开发政策为指导,以打造农发强县为根本,以培育壮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两个并重(土地治理和产业化项目)”,突出“三大效益”,实施“四个开发”(产业开发、效益开发、节水开发、绿色开发),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以政策、项目、资金为撬杆,发挥好政策导向、项目引导和资金带动作用,全力打造农发项目建设新亮点,农民增收新亮点,“三农”工作新亮点,使农业开发成为当前农业投资排头兵,农业增效主力军,农民增收支撑点,农村发展推动者,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新活力。

二、抓住一个重点

以2014年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围绕现代农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目标,按照示范区“六个好”标准,抓好示范区规划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项目总投资2232万元,其中上级财政资金1953万元,项目区涉及闪电河乡闪电河一个村村,目前示范区建设已被县政府列入2014年重点抓好的10件大事实事之一。按照多元投入、农发为主、部门协调、齐抓共管的原则,全面抓好项目工作,示范区建设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线,以推进绿色农业规模化、农业产业化为重点,通过技术研发与引进试验推广、专业组织化带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促进资金、技术和市场资源整合,积极发展生态、节水和绿色农业,提高农产品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示范区打造成为示范区建成农发精品工程展示区、优势主导产业引领示范区、农副产品加工中心区、物流产业集散区、生态旅游观光区、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区、新农村建设实验区,把沽源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成为全省一流、国内知名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三、健全一套体制机制

以省办“六大体系”建设有关规定为基础,结合本县工作实际,制定完善《青县农发办关于加强“六大体系”、提升农发管理水平的实施方案》,对各体系核心目标、主要内容、建设途径、保障措施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明确责任、深化目标、突出重点、强化实施。以“六大体系”建设为依据,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一套项目管理机制,制定完善农发项目工程招投标制等项目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管理,落实项目管理制度,规范项目运作,着力解决好“由谁干事、如何干事,怎样干成事”的问题,解决好项目与主导产业对接,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对接等问题,推动农发项目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打造一支队伍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农业开发的立足点是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

务能力强、能打敢拼、业绩突出的农发队伍是搞好农业开发工作的根本保障,牢固树立“思想求进取、工作求规范、管理重创新、队伍争一流”的思想,夯实队伍基础,全力抓好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强化党员干部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实干意识和服务意识,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抓好“廉洁从政、立项为公、开发为民”为主题的廉政教育,打牢干部职工思想基础。以提高干部职工工作能力、服务水平为目标,着力加强干部业务能力建设,通过外出参观学习、专家授课、市县培训、个人自学等形式,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水平,立足农发办人员少、素质高的特点,努力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驾驭项目管理,搞好项目建设的能力,为更好地搞好项目建设,推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

沽源县家发办(刘颖蕾)

二○一四年五月三十日

第二篇:突出重点实现财政新跨越

突出四大重点 实现财政工作新跨越

□ 杨 易

财政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2005年,我们将围绕壮大财政总量、增强保障能力这个主题,进一步提升财政工作水平,力争实现一般预算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13.1%,确保财政负担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确保社会保障支出、确保重点建设资金需要、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一、加强财税征管,保持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一是严格依法治税。坚持“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建立健全重点行业与企业税源监控体系,完善重点税源整体监控办法,充分挖掘主体税种的增长潜力。严格执行税法,加大重大涉税违法案件查处和税收专项检查力度,着力解决漏征漏管和偷、逃、骗、欠税等问题,进一步规范税收秩序。正确处理依法治税和优化经济环境的关系,既加强税企沟通、提高服务质量、减轻纳税人负担,营造公开公正和优质高效的税收环境,又认真清理已经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防止随意减免、越权减免等行为,维护税法的严肃性。二是实行科学管税。加快“金税工程”建设,突出科技治税,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服务行业税控收款机和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软件的推广应用,强化纳税人信息数据库的管理,提高税收管理水平。大力推广电子申报等纳税方式,实现纳税申报的电子化、多元化,切实方便纳税人。三是加强非税收入征管。根据《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的规定,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真正建立“征收、预算、使用”三分离管理制度,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四是加大国有资产经营力度。进一步盘活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经营效益,为经济发展和公共事业建设筹集更多的资金,力争全年国有资产经营收入达到5000万元。五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认真分析宏观政策,抓住国家实施“三奖一补”政策、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机遇,围绕粮食主产县、财政困难县、扶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等政策和项目,加大工作力度,争取更多的国家转移支付和优惠政策,为我县财政状况的根本好转奠定坚实基础。

二、优化支出结构,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重点,量入为出,确保平衡”的原则,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和水平。一是保障政权运转和社会保障支出。完善工资统发制度,确保财政负担人员工资及时足额发放,扩大适当补贴、误餐费、13个月工资的统发范围。完善政法系统经费保障机制提高政法部门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适当提高行政单位公用经费标准,确保行政单位履行行政职能的基本需要。增加社会保障支出,确保城乡弱势群体的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同时,积极推进社保对象财政发卡试点工作。二是完善公共服务领域保障机制。加大对农业、科技、教育、卫生、公路交通建设等公共事业的财政投入,促进社会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三是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重点支持石门一中新校区配套工程、乡村公路、工业园基础设施、农村沼气等项目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农业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增强财源建设活力。

三、深化财政改革,完善财政运行机制。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按照“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政策、专项经费按项目”的原则,合理安排部门支出,使部门预算真正体现公用经费的真实性、专项经费的政策性、项目资金的必要性、收入计划的合理性。二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建立国库集中支付机构,进一步搞好林业、水利等部门专项资金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不断扩大财政直接支付范围,减少财政资金拨付环节,规范财政资金支出行为。三是深化政府采购改革。按照《政府采购法》和《招投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宣传,完善相关配套工作,初步建立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创

新政府采购模式,严格执行政府采购预算管理,依法对乡镇政府采购实行全面监管,力争采购规模和质量有新的提高。四是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农业税全免政策,免征除烟叶特产税以外的所有农业税,继续做好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发放工作。积极开展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快转换乡镇政府职能,稳步推进并村并组工作。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及时转换乡镇财政所职能,管理好国家的支农支出,做好为农服务工作。同时,加强村级财务监管,严格落实村帐乡管和村务公开的有关规定,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四、强化财政监管,提高财政运行质量。一是完善财政监督体系。继续大力推行报帐制、政府采购制、集中支付制度,对财政资金收入、分配、拨付、使用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监督,形成收支监管并重、内外监管并重、日常监管与重点监管相结合的财政监督体系。二是严控非生产性开支。树立节支就是增收的观念,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坚决做到除法律和政策规定需要增加的重点支出外,其他非生产性开支一律实行零增长。严格规范津补贴发放行为,杜绝滥补乱发现象。严控公务接待费开支,继续推行公务接待费现金结算和重大接待活动综合接待制度,切实减少公务接待费用。严控楼堂馆所建设、公款购车、公款旅游、会议经费、节庆活动、检查评比和达标升级活动等资金支出。三是加强重点建设项目和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对县财政性投资、国有资产投资或融资为主、国家专项资金补助,投资总额在200万元以上含200万元的工程项目,以及县政府指定需要跟踪审计的建设项目,一律实行跟踪审计监督制度。进一步加强乡镇和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严格规范立项审批程序。严禁无资金来源举债进行基本建设,确因特殊情况需举债建设的,必须按程序报县政府审批同意。对不按规定程序报批建设,或基本建设项目超投资计划5%以上且未按程序报批的,县财政停拨建设单位的相关经费,并视情节和后果由有关部门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四是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继续实行县级报帐制、政府采购制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确保专款专用。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各有关单位要定期向县政府报告,并接受县人大的监督。五是强化财务管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抓好会计队伍建设。认真落实民主理财、一支笔审批和重大开支集体决定制度,切实规范单位财务收支行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作者系石门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第三篇:突出重点,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突出重点,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权稳固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就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具有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意义。我结合清水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措施,就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谈几点看法。

一、清水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清水县位于天水市东北,陇山西南麓渭河支流牛头河流域,东邻陕西省宝鸡市,南连麦积区,西接秦安县,北邻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县境东西长66公里,南北宽47公里,总面积2012平方公里,现辖6镇12乡,总人口31.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58万人。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置邽县,属华夏最早建置的县之一,至今已有2699年的建县史,以“清泉四注”而得县名,可以说是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5000多年前,人类先祖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境内发现马家窑至齐家文化遗址30处,出土珍贵文物5000多件。系中原与西北的古通道。全县耕地面积有93.1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0.9%。是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诞生地、是秦统一中国的发祥地、也是西汉名将赵充国故里。在这里,轩辕文化、先秦文化、汉唐文化和宋金文化交融汇聚,是炎黄子孙寻根问祖、观光旅游的一方胜地。

“十一五”以来,清水县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灾后恢复重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等难得历史机遇,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县域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调结构、强基础、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大口径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项指标较“十五”末翻番。全县经济总量在全省86个县市区中的排序由2004年的66位上升到2009年的52位,前移14个位次,经济增长速度居全省86个县市区第26位。

“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清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推促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作法:一是狠抓项目建设这一中心不偏离,千方百计增强发展潜力。把“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争取政策”作为有效推进结构调整、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首要任务来抓,共筛选、谋划各类项目960项,涉及投资596亿元。实施重点建设项目320项,完成投资59.59亿元。天平铁路、庄天二级公路、灾后重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开发整理、易地扶贫搬迁、农村沼气“一池三改”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实施。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45个,总投资49.46亿元,到位资金27.33亿元。二是狠抓农业

产业化不动摇,多策并举助农增收。坚定不移地推进林果、畜牧、经作、劳务四大支柱产业发展,在扩规模、提质量、求效益上下功夫。五年新建干鲜果基地30.9万亩,其中核桃20.62万亩、苹果10.28万亩,全县干鲜果基地累计达到41.5万亩。以肉牛为主的畜牧产业快速发展,畜禽饲养量达到302.6万头(匹、只),较“十五”末增长116.5%。高山夏菜、甜玉米等特色产业稳步壮大,蔬菜面积发展到10万亩。年均输转劳务人员5万人(次)以上,累计创收14.97亿元。同时,积极探索促进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据测算,全县以务工为主的工资性收入为1370元,占农民人均年收入的50%,林果、畜牧、经作等产业经营收入为1150元,所占比重为42%,在2010年,仅果品一项,全县农民人均净收入增加166元。三是狠抓工业化发展不松劲,多管齐下搞活工商经济。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被列为全省第一批省级试点园区之一,轩辕纸业、鑫烨化工、天赐实业相继建成投产。建成各类市场19个,发展商业网点1934户。依托“轩辕故里”品牌优势,狠抓地区旅游产业,多方投资近2亿元对温泉生态旅游景区实施新建改造,2010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4亿元,较“十五”末增长8.1倍。四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不懈怠,多方筹资夯实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实施了以牛头河改道为主的城区防洪综合治理工程,启动了东部新城区建设,城区面积达到5.3平方公里,扩大30%。多方筹资1.8亿元,新建、改造城区道路19条13.87公里,“五横九纵”的道路骨架初步形成。新建商品房4420套,城区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22平方米。天平铁路和庄天二级公路清水段建设全面实施,新改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049.6公里,较“十五”末增加282.19公里。建成梯田12.5万亩、沼气1.3万户、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6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五是狠抓民生建设不松手,不遗余力强化发展保障。全面抓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省级文明县、全省体育先进县和省级卫生县城等多项殊荣。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社会养老保障,参保对象1182人,发放养老保障金244.83万元。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养老保险实现了省级统筹,城镇医保实现了市级统筹,未参保集体企业全部纳入养老保险,村干部养老保险全面推行,干部职工住房公积金制度全面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全面落实。

客观分析清水县域经济发展现状,虽然取得了诸多成绩,但与发达县区相比,仍然是低水平的发展,在发展基础、发展模式、经济结构、发展效果等方面还有许多差距和不足。如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认识层次还比较低;全县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比重大;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具有特色优势的工业企业发展水平不高,县域经济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交通“瓶颈”制约因素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低,民生建设任

务艰巨;劳动力素质低,同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比较突出,等等,这些制约因素还有待于进一步化解和消除。

二、推动清水县域经济跨越式科学发展的主要措施 加快清水县域经济发展,既要立足比较优势的发挥,促进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又要跳出农业和县域范围,将县域经济发展融入国家和省、市经济发展战略,全面规划,突出重点,有序推进。要以全局性、长远性和战略性眼光,事在人为的气魄,抢抓机遇,趋势而动,实现跨越式科学发展。

(一)把思想解放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环节,在转变观念上实现新跨越。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归根到底在于思想解放上的差距。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清水县域经济,必须把解放思想这一先导工程作为首要任务来抓,着力推进“四个创新”。一是观念创新。重点做好“四破四立”,即破除认为贫困地区客观条件差,难有作为的消极思想,树立善于扬长避短、化被动为主动的进取观念;破除仅仅依赖自然资源谋发展的落后思想,树立既依托自然资源,更要依托科技、政策、人才、资本、管理、服务等要素资源的先进观念;破除只满足于在一地一隅谋发展的狭隘思想,树立善于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抢发展的宏观观念;破除条块所有和部门利益的封闭思想,树立“海纳百川”共求发展的开放观念。二是体制创新。要围绕加快发展突破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健全利益和风险保障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建设,完善贫困地区市场体系;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改进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和手段。三是科技创新。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重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并有选择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形成具有贫困地区特色的优势产业群。四是工作方式创新。要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的主题,创新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特别是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思考和解决贫困地区经济战略性、全局性问题上,放在搞示范、抓重点、创特色、求突破上。

(二)把项目和招商引资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增强发展后劲上实现新跨越。在自有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要积极争取项目,多方招商引资,不断加大对内开发、对外开放力度,借助外部力量发展自己。如清水县始终把项目和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务,“十一五”期间,全县实施重点建设项目320项,完成投资59.59亿元,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45个,总投资49.46亿元,项目和招商引资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贫困地区要立足资源、区位、环境等比较优势,积极调研、论证、申报项目,努力促使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实施。要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更多地引进资金、技术、人才、资源、品牌等各种生产要素,不断提高对外竞争力,力争使更多的客商在当地投资发展。要用足用活省、市实施项目和招商引资的各项政策,本地能确定的政策规定要灵活宽松,并确保各项政策的落实和承诺的兑

现。要优化服务环境,减少政府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办事程序,保证的项目的顺利实施,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三)把做强特色经济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经济,在优化经济结构上实现新跨越。县域经济的实质就是特色经济,作为贫困地区县,清水必须立足当地优势,围绕“特”字做文章,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十二五”期间,要紧紧围绕省委“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战略和天水市委“1135”发展战略,依托资源优势,深入实施“园区带动、川区率先、山区提升、城乡共建、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加速“农业产业化、工业新型化、三产社会化、城乡一体化、生态文明化、社会和谐化”进程。就具体产业来说,则要着力解决工业不优、农业不强、三产不活的问题。首先,改变工业不优的着力点在于培植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要集中力量办好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区,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吸纳一批高科技企业入驻园区。要大力发展酒饮、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四大主导产业,狠抓“10强50户”重点企业扩效增税工程和“135”工业经济培育工程,积极争取2×1000兆瓦热力发电等重大工业项目,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要依托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发展资源加工型行业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其次,改变农业不强的着力点在于发展现代农业。要按照“走产业路、念畜禽经、打果品牌、发劳务财、建科技园、富全县民”的总体思路,实施农业产业化“3331”工程,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

农业转型,努力把清水建成全省核桃大县、肉牛大县、土鸡大县、天水市大菜园和绿色优质农特产品基地,力争在“十二五”末新建干鲜果基地20万亩,累计达到60万亩,其中优质核桃达到40万亩;年繁育土鸡、放养鸡100万只,畜禽饲养总量达到500万头(匹、只)。要大力发展旱作农业,抓好以水、电、路、气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要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传统农业向“订单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特色农业转变。第三,改变三产不活的着力点在于壮大商贸旅游业和发展民营经济。要加快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集市为骨干,以村级农家店为基础的城乡商贸市场网络和流通体系。要依托“轩辕故里”旅游品牌,积极融入“关中—天水”旅游经济圈,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品位和旅游产业效益。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投资县域特色及农产品加工业,参与水利、交通、能源和城镇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建设,并在税收、贷款、工商管理、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扶持。进一步消除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和财产安全,使民营企业真正享有“国民待遇”。

(四)把城乡一体化建设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平台,在强化发展基础上实现新跨越。城镇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加快城乡一体化有助于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又能通过“集聚效应”吸引农民进城安居从业,扩大消费需求,对拉动清水县域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因此,要把城镇发展和农村

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城乡体制基本接轨、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城乡社会同步推进、城乡社会管理对接的一体化发展格局。一是要加快城市和小城镇建设。一般而言,贫困地区县城经济相对滞后且发展不平衡,推进城镇化不宜处处开花,而应集中力量发展以县城为核心的中心城镇和以国道、省道为轴线的小城镇,使其上规模、上水平、上品位,成为辐射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中枢和纽带。为适应城镇化的要求,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把城镇建设当作重要产业来运作,在建设和管理中融入“经营”理念,树立城镇是有形资产,城镇建设是资产保值,城镇管理是资本增值的意识。盘活土地资源,让土地生财。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放开供水、供热、道路、房屋、桥梁及教育、公益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市场筹资为手段,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参与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二是要加快农村向城镇发展。依托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条件。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建立归属明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制度,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化。要按照建设中心村、培植特色村、合并弱小村、搬迁分散户的思路,有序推进农民向城镇转移,推进农民居住集中化。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努力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促进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

(五)把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在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上实现新跨越。一是要进一

步加强干部管理,提高干部素质,注重培养、选拔和使用视野宽、思想好、思路新的干部,能带领群众较快改变面貌的能人。二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并指导、帮助和监督县镇、乡村和村组科学地搞好规划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市和农村共同进步。三是要抓住目前我省进行“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契机,调整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培植地方财源,增强县乡财政实力。要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吸纳外资和民间资本,吸引县内外资源,促进县域经济较快较好地发展。四是要健全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形成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五是要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用足用活中央、省、市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总之,促进清水县域经济发展,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我们既要解放思想,正确估价形势,又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第四篇:实现三农工作新跨越__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实现三农工作新跨越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常州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坚持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全力实施《新北区新农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4.04亿元,同比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同比增长17.4%。主要工作体现为“四先”:

1.万顷良田领先建成。全力以赴把万顷良田打造成全国“万村整治”示范工程,尊重群众意愿,实施万顷良田动拆工程,引导规划区内2700余户农民进入镇区集中居住,成为全区速度最快、矛盾最少、执行政策最好的动迁项目之一。按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组织12个行政村、4060户农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逐步提高土地流转费标准,增加农民土地分红收入。建成高标准良田2.17万亩,新增耕地面积5013亩,争取用地指标1628亩。沟渠路林桥涵闸和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土地复垦工作顺利通过省国土厅验收。万顷良田工程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成为目前全省规模最大、建设最快、效益最佳的土地治理示范工程,并作为全国农村土地整理的先进典型在国土资源报上刊登。

2.现代农业率先转型。集中精力把新北现代农业园区创成全区首家省级农业园区,大力提升园区载体功能,引进大娘水饺、菜根香、丰土农科等9家高品质农业龙头项目,发展现代农业。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也是推进《新北区新农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攻坚之年。对照江苏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三农”工作是高新区的短腿,我区将突破重点、攻克难点,不断放大“四大效应”,努力形成后发优势,着力打造农业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1.围绕社会建设创新,放大改革利民效应。社会建设创新是安民利民惠民的重要举措,是打造平安和谐高新区的重要抓手。一是启动行政村优化合并试点工作,按照 3000人/村左右的规模,加快建设中心村、撤并弱小村、发展重点村、培植特色村;坚持“区域相邻、规模相当、资源相通”的原则,按照3000户/社区左右的规模,科学规划调整社区布局。二是全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出台撤村建居、户籍管理改革、规范村(社区)工作、加强物业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实施意见,全面实施以“三证”(股民证、房产证、土地证)齐全为重点的户籍管理改革工作,实施以社会养老保险为重点的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工作及以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重点的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三是加快实施村级“四有一责”建设,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整个经济发展规划,实现生产经营向资产经营的根本转变,探索有效的土地流转方式,采用股份、合作、联营等经营方式,使村级组织拥有一部分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全面消灭集体经济收入低于50万元的经济薄弱村。

2.依托万顷良田创业,放大强农富民效应。加快农业现代化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挑战更是希望。一是依托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万顷良田,建设集生态高

好政府有效引导与群众广泛参与的关系,在行政推动、有效引导的同时,广泛发动群众支持并参与到康居乡村创建工作中来。三是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把财政支农项目与康居乡村创建相结合,不断加大创建投入;同时积极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形成人人关心、个个出力、踊跃投身康居乡村创建的良好局面,真正实现“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态环境更加优良、乡村特色更加鲜明、公共服务更加配套”的创建目标。

4.着重水系规划创优,放大水利泽民效应。水利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民生保障工程。一是以水利重点工程建设为契机,按照水利现代化建设要求,注重民生优先、人水和谐,把水利建设作为城乡建设的优先领域,按照“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水文化、水经济”五水联动要求,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水资源管理机制,全力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二是结合高标准良田和全市“双百万亩”工程,全力推进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区建设,重点实施汛期中存在的险工隐患工程和群众呼声较高的生态水利项目,大幅提高农田水利灌排效率。三是深化孟河镇、西夏墅镇、罗溪镇整体发展规划,借助新孟河拓浚工程,高起点规划建设滨水景观,用好用足有关政策,结合老镇区改造、新镇区建设和乡镇工业园区开发,加快建立系统化、现代化的中心镇基础设施主框架,推动城乡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环境等基础设施实现共建共享。

第五篇:明确思路 突出重点创新办案机制 突破大案要案

明确思路 突出重点创新办案机制 突破大案要案

明确思路 突出重点创新办案机制 突破大案要案

严厉惩处腐败分子是纪委的重要职能之一。富阳市纪委始终围绕经济发展这个目标,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肃查处大案要案,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认清形势、明确思路

1、适应新形势,明确办案重点。当前腐败现象仍处于高发易发阶段,腐败现象呈现出新的情况、新的特点,市纪委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大局,本着“执政为民”的宗旨,研究新问题,适应新形势,根据省、市纪委案件检查工作的要求,结合富阳实际,要突出办案重点,加大办案力度,始终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今年要重点查办阻碍改革发展、影响我市投资环境的案件,查办严重侵害群众利益、影响恶劣的案件,查办严重损害党员干部形象的案件,查办严重影响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的案件。

2、开拓新思路,创新办案方法。案件检查工作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必须开拓新思路,创新办案机制和方法,始终掌握办案的主动权。要继承完善行之有效的办法,不断拓宽案源渠道,从依赖信访为主,拓展为全方位挖掘线索;要大胆突破原有模式,积极采用异地办案、上下联动办案等方法,对不同领域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手段、不同的方法,从侧重强攻为主,拓展为谋略取胜;要加强与公、检、法等部门的协同配合,从原先的单兵作战为主,拓展为合力办案;要继续大胆而又慎重地、安全地用好“两规”“两指”措施,降低办案成本,提高“两规”“两指”的使用效率和办案效率;要有创新的精神,务实的态度,健全办案制度。今年初已制定出台了《案件检查相关工作细则》、《案件查办主办人制度》、《“两规”“两指”期间调查组及办案人员工作职责》、《“两规”“两指”期间陪同人员工作职责》等制度,完善了对查办案件有功集体和个人实行表彰奖励的规定,进一步提高办案的主观性、能动性、积极性。

3、掌握新技能,提高办案水平。一要加强学习。在全委营造出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掌握新本领的良好氛围,尤其要利用学习两个《条例》的契机,认真系统地学习纪检监察业务知识和中央、省、市纪委全委会精神,研究新时期下案件检查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办案队伍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全局把握办案方向的能力。二要利用培训、研讨、讲座、考察等形式,学习他人的好做法好经验,开阔眼界,拓宽办案思路,掌握新技能,全面提高业务素质,并要善于总结办案得失,不断提升办案经验和办案能力。三要加强队伍管理,严格办案纪律,培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工作作风。对纪检监察干部,尤其是一线办案人员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加强纪律性,让我们的干部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抵御腐败的能力。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办案队伍。

二、突出重点、惩防并举

1、抓自办案件,确保案件质量。首先要拓宽案源线索渠道,不局限于信访反映,要加强与公安、检察、审计等部门的沟通联系,更多的获取案件线索。其次是定期不定期的开展案件线索排查,梳理、分析各种信息,进一步明确办案重点和具体线索。今年根据线索排查,重点要在领导干部、司法执法部门的违法违纪行为、市政园林绿化建设领域的违法违纪行为、企业专制中侵吞资产及典型农村村官的腐败行为等问题上开展案件检查工作。第三是落实责任制,确定案件主办人,理清办案思路,找准案件突破口,开展案件初核工作。既要明确办案责任,实行案件主办人制度,又要加强团结和相互协作,提高整体战斗力。同时要进一步改进办案方法,充分运用异地办案等方法,综合使用多种办案手段和技巧,提高突破大要案的能力。

2、抓乡镇办案,稳定案件数量。市纪委纪检监察室继续采用分人分片负责联系的办法,从立案、调查、取证到结案等环节对乡镇办案实行一条龙指导,保证基层案件的数量和质量。一方面从市公安局拉出2003治安处罚名单,与党员名单比照后下发到各乡镇,为乡镇提供案件线索。另一方面要深入基层帮助乡镇分析、排查各种信访反映和当地的热点现象,挖掘在村级财务、违法建房、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案件线索。同时,还要加大案件督办和指导的力度,尤其是情况复杂的乡镇或新任纪委书记的乡镇,要重点指导。复杂案件必要时可以采用协办或上下联动办案。

3、抓案件防范,注重惩防并举。案件预防是案件检查工作的职责之一,也是开展全委抓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纪检监察室要充分发挥查办案件在源头治腐中的作用,认真做好案件查办工作的后半篇文章。对已查办的案件作深入细致的剖析,找出机制、体制、管理上的漏洞和问题,及时开展案件通报、教育和整改工作,真正做到杭州市纪委提出的“一案一总结、一案一分析、一案一整改”,起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效果。

下载明确思路 突出重点 实现农发工作新跨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明确思路 突出重点 实现农发工作新跨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现新跨越 心得体会

    “实现新跨越、争当排头兵”心得体会 3月下旬,我乡召开了“实现新跨越、争当排头兵”誓师动员大会,明确了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制定了今年工作的奋斗目标,提出了今年必须狠抓的重......

    上下同心 振奋精神 实现新跨越

    上下同心 振奋精神 实现隆庆乌江水泥新跨越 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 2012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值此辞旧迎新之际,首先感谢各位在过去的一年里对公司发展的关注和支持,并向你们表示......

    实现新跨越,当好排头兵

    破除旧思想 实现新跨越 ——对“实现新跨越,争当排头兵”大讨论的认识 李志英 “实现新跨越,争当排头兵”大讨论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

    明确思路 开拓进取 扎实工作

    明确思路 开拓进取 扎实工作 在新的起点上全力开创伊协工作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无为县伊斯兰教协会第五次代表会议工作报告 (2012年6月16日)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尊名 各位领导、......

    工业发展思路的新跨越

    工业发展思路的新跨越 芦山县曾为拥有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大半以上的石材工业而倍感骄傲,但随着石材工业的骤然萎缩,靠石材工业一枝独秀支撑的县财税收入陷入了低谷。2002年以......

    实现新跨越,争当排头兵方案

    保山八中“实现新跨越,争当排头兵”大讨论活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对保山提出的要求,推动保山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跨越发展,奋力......

    实现新跨越 争当排头兵心得体会

    “实现新跨越 争当排头兵”大讨论活动 心得体会近来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省委九届九次会议内容、市委三届五次全会等内容;习总书记的讲话,内涵......

    实现新跨越,争当排头兵学习心得

    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教师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但是,我们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