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二中顺利通过第二轮督导评估模拟验收
县二中顺利通过第二轮督导评估模拟验收
经过紧张有序的准备,二中顺利通过我县第二轮督导评估模拟验收。第二轮督导评估模拟验收由县教育局刘健副局长带队。督导评估小组一行人先后到物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科学探究室、美术室等专室查看并认真询问有关情况。在科学探究室,刘副局长勉励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这样会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档案室,希望学校多为学生留一些影像资料,让他们可以在二中找到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影子。刘副局长对二中迎省教学督导评估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在环境卫生、特色氛围、专用教室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为学校下一阶段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校将以此次模拟督导验收为契机,进一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精细管理,创建和谐校园,打造特色品牌。在下一阶段,我校将认真谋划,进一步落实具体措施,明确各自职责,以更加良好的面貌迎接省督导评估小组。
河北肥乡第二中学
2013年10月22日
第二篇:县二中顺利通过河北省教育督导评估验收 - 复件
县二中顺利通过河北省教育督导评估验收
(本报讯:许丽敏)2013年11月27日,县第二中学全校师生以饱满的热情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日子。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郑永信主任、市教科所张亚敏所长等教育督导团一行七人走进我校,对我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进行综合督导评估验收。
首先,郑永信主任听取了我校王魁元副书记和张瑞民副校长的工作汇报,并就学校相关工作做了认真细致的互动交流。随后,督导团察看了校容校貌和各项办学设施设备,观看了下午大课间活动及课外活动,之后走进课堂听取了杨艳霞老师的化学课,并参加了理综组集体教研、听说评课活动。
通过一个下午的交流,督导团对我校各方面的情况都有了深入的了解。“肥乡第二中学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的课堂模式、优良的办学品质给我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郑主任充分肯定了我校取得的优异成绩。同时,评估组专家也根据我校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评估组专家的肯定将进一步坚定我校创建新课堂的决心,将成为我校前进路上强有力的后盾和基石。我们定会以此次教育督导评估为契机,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努力将我校打造成为邯郸市乃至整个河北省的名校。
河北肥乡第二中学
2013年11月27日
第三篇:我校顺利通过省一级学校评估验收
我校顺利完成海南省一级学校评估工作
2011年9月14至16日,校园鲜花怒放,全校师生兴高采烈。在这个金秋时节儋州一中全体师生迎来了海南省一级学校评估组。以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常务副主任韩忠泽为组长的评估组一行11人,经过三天紧张、细致、认真、务实的工作,评估组一致认为,儋州市第一中学符合省一级甲等学校评估标准要求。
在评估过程中,评估组听取我校执行校长张建斌作题为《坚持素质教育,办学特色、内涵发展,打造海南西部的教育明珠》专题报告。市教育局局长周春声作了推荐意见。评估组深入课堂听课、查阅资料,实地考查学校的设施设备、校容校貌,召开教职工、家长、学生座谈会,还详细了解学科集体备课、学生社团建设等情况,观看《魅力校园。幸福成长》专场晚会。在收集和汇总了学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学校管理等多方信息后,评估组对照评估方案逐项打分,认真研究讨论,作了全面科学的评价。
9月16日上午,我在校东坡讲堂召开了评估反馈会。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常务副主任韩忠泽代表评估组宣读了评估意见。意见认为,儋州市第一中学是一所环境优雅、拥有浓厚校园文化氛围、教育教学质量优良、办学理念先进、教育教学管理精细的一所完全学校。在反馈会上,韩忠泽组长总结了我校办学所取得的五点成绩,第一,学校办学思路清晰,办学定位明确。学校不断传承和创新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教育创新”的发展理念和“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和终身幸福”的办学理念,以建设省一级学校为契机,致力于将学校建设成为海南西部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基地,以发挥学校在西部地区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确立了文化立校、管理创新、质量突破、特色彰显的发展战略,积极实施“名校园、名校长、名教师、名学科、名学生”的“五名工程”;切实加强学校制度建设,不断规范学校管理,丰富教育教学内涵,取得较好效果。
第二,加大办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近两年来,儋州市委、市政府和儋州一中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办学投入,共投入8000多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先后完成了图书馆、初中教学楼、师生公寓楼和塑胶体育运动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班班通”,有计划地建立了校园办公、管理和教育教学的网络化、自动化、数字化系统;校园道路、改水、改电等工程也已基本完成;科学馆、艺术馆、体育馆、教学综合服务楼等一批基础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中。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第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学校领导班子年富力强、思想活跃,工作认真务实,富于创新精神,能够较好地团结和带领全体教职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学校注重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实施校本培训、进修学习、岗位锻炼、骨干示范、师徒带教、培训考察等多种形式,使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近几年来,学校有10位教师获得全国性表彰,27位教师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31位教师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3位教师被评为省级学科带头人。同时,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学校参与的省级教育科研课题有相当部分已经或即将取得研究成果;学校还研究开发了近40门校本课程,教育科研活动卓有成效。
第四,不断深化办学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在办学模式上,学校大胆尝试与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合作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动自身发展,使学校站在了一个更高更好的发展平台上。两年来,学校办学理念、管理理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学校素质教育全面推进,高考成绩逐年进步,社会声誉逐年提升。
第五,校园文化建设初现成效,办学特色日益彰显。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传承和创新教育、教书育人、影响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平台,提出了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纬度”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借助儋州东坡文化遗风,初步探索出具有一定个性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坚持德育为先,建立健全德育制度和工作机制,构建以行为规范教育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德育管理体系。德育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使广大学生在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审美情趣、道德素养、个性气质和身心健康等方面有了较好的提升。近年来,学校在文艺、体育等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绩,获得了“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海南省文明礼仪示范学校”、“海南省艺术教育先进学校”等多项荣誉。第一,办学思路清晰,办学定位明确。学校全面实施“名校园、名校长、名教师、名学科、名学生”等“五名工程”建设,全面构建优质教育资源,树立学校新的形象、新品牌,已取得了显著成效。第二,办学条件有较大的改善,学校根据《儋州市第一中学“十二·五”发展规划》专门制定校园建设的规划方案,并积极筹措资金,依次完成图书馆、初中教学楼、学生公寓、教师公寓、塑胶体育运动场、校园文化景观、校园道路改造、教学综合服务楼等工程建设。第三,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实施校本培训、进修学习、岗位锻炼等方式,积极打造名师工程。学校实行省级骨干教师示范、师徒带教、青年教师培训等多种方式,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中年教师脱颖而出;第四,教育教学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第五,校园文化建设初现成效,办学特色日益彰显。韩忠泽组长在高度肯定学校办学成绩的同时,也指出学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整改建议。评估组认为,儋州市第一中学的办学条件、学校管理和办学效益达到了省一级甲等 学校的要求,按评估程序,呈请海南省教育厅审批。
市教育局局长周春生在反馈会上作了讲话,他首先代表教育局感谢省评估组在这三天的时间里所作出的辛勤劳动,周局长指出,儋州市第一中学全体教职工为申报海南省一级学校在漫长十年中不懈地努力,最终获得海南省一级甲等学校甜蜜果实。他希望,省厅继续关心和关爱儋州一中,也希望儋州一中人按照制定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学校建设成海南省西部的教育明珠。他承诺,市教育局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和关注儋州一中的发展,在资金上继续加大投入,在政策上给以倾斜。大会最后,我校张建斌执行校长作了表态性发言,向评估组专家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表示将虚心听取评估组的意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以顺利通过省一级学校评估为契机和动力,抓住机遇,不断推动学校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提升教育品质,优化办学质量,打造办学品牌。
第四篇:安全监控系统顺利通过验收
安全监控系统顺利通过验收
近日,**公司的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项目通过验收。据工作人员介绍,新系统具有“远程、异地、本地断电”功能,可实现调度中心对井下温度、风速、馈电状态及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参数的实时监测,自动控制风机和风门等设施,并通过专网将监测数据上传给能源局和省煤矿安全监察局等监管单位。
近年来,某某公司高度重视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升级改造项目。为了加快新系统投入运行,该公司成立了安全监控领导小组,把整个改造项目分解成五个步骤,从缆线敷设、设备安装、系统调试、新旧系统切换及旧设备回收等方面依次切入,并由专人负责实施。经过一个月的紧张施工,该项目累计更换矿井安设环网交换机及其他设备72台和各类传感器569台,敷设缆线40000余米,高质量完成了既定任务。
据悉,在验收结束后,由来自北京煤科院、沈阳煤科院、重庆煤科院、天地常州煤科院、等四位专家组成的验收组对该公司新监测监控系统给予了高度评价。新监测监控系统全面落实了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技术方案》的各项要求,模拟量传感器至分站、分站至中心站全部实现数字化传输,监控系统及组成设备也均通过验收标准,且评价等级均为A级。
新系统采用RSA加密算法,可对数据进行加密备份储存,而
且巡检周期不到20s,异地断电时间也缩至5s以内,系统断电后备用电源还能正常供电4小时。最厉害的是,将模拟量传输处理误差减小到0.5%之内,这也极大地优化了传感器分级报警、区域断电、多网多系统融合、自诊断、应急联动等功能。
除此之外,该系统把采掘工作面模拟量传感器的防护等级由原来的IP54变成IP65,系统主传输也由RS485更新为工业以太网,并增加了双机热备、自动切换等新功能,现在完全可以通过地面统一平台实现多系统的有机融合。
据该公司技术人员介绍,新系统的投入运行,一方面提高了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准确性、灵敏性及稳定性,另一方面也极大程度地降低维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为公司打造智慧型矿井奠定了基础。
第五篇:后山小学第二轮督导评估自查报告
重庆市万州区后山中心小学 农村小学第二轮督导评估自查报告
我镇位于万州区西部边陲,面积78.68平方公里; 11个自然村;人口32898万。我校现辖2所完全小学,29个教学班,学生1334人,(其中天缘6个教学班173人,康家6个教学班243人,中心校17个教学班918人),教职工71人。
我校围绕“练就一流师资,培养一流学生,打造一流学校”的办学目标,为培养“健康、豁达、睿智、博爱”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全体教职工拼搏进取,踏实工作。学校支部连续6年被后山镇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被中共万州区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数学教研组被重庆市教科院评为“先进教研组”;学校被万州区教委评为“教研先进集体”“教研示范学校”“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综合工作考核获万州区教委一等奖;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工会组织”;“平安校园”;“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等。我校胡奇星主任获重庆市“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的光荣称号;杨慧玲老师参加美术课技能大赛获万州区一等奖,重庆市二等奖;张毅同志被中共万州区委、区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张毅、胡奇星、曹治平、蒋 艳、李大华、彭祖红、吴贤力、曾智慧8位老师被万州区教委命名为骨干教师。2009年万州区教科所资深教研员、特级教师、小学数学教学专家郭正洪老师7年后到我校调研,以《农村课改瑰丽的奇葩》一文登载在万州教研网上,肯定了我校的课改工作。万州电视台、三峡都市报曾专题报道了我校成功的办学之举。
一、精雕细琢强化师资
教师是办好一所学校的根本,“练就一流师资”是我校的办学目标之一。历年来,我校在培养教师方面花大力气,下硬功夫,采取分层分步的方式。练就了一大批在区内外有影响的领导和教师。如:我校原校长刘昌俊曾任余家镇党委书记;陈昌权校长曾任弹子镇党委书记;李平校长曾任熊家镇党委书记、现任万州区商贸委主任。已调出我校的张承玉老师现任沙河小学教导主任,国家级骨干教师,曾获原四川省青年教师赛课二等奖,杨勇老师曾获重庆市小语赛课一等奖。
我校把教师分成4类:新教师、年轻教师、中年教师、老教师。学校对各类教师总的要求是:“躬行、严谨、和谐、超越。”比如对新老师的培养,我校就采取了以下做法:对于新教师,学校要求他们一年站稳讲台,上合格课;两年精通教材上调讲课;三年走上舞台上示范课。为实现新教师的三年目标,学校分学科组建有“研课小组”,成员由学科教研骨干组成,适时对新教师进行指导。第一年,要求“研课小组”成员每月至少单独听新教师一节课,并作出课堂评析,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案,让新教师的这节课有所得,有所进步。这样,新教师每周至少有一节课得到“研课小组”成员的指导,每月至少有5次得到指导的机会,这不仅是一种帮助,也是对新教师的鞭策和督促。这一年,新教师除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外,他们在第一学期要上 “亮相课”,第二学期上“合格课”。这两节课全校教师都会来听,因此就新教师来说,这两节课对于他们很重要,为他们的进一步成长打下坚实基础。上 “亮相课”“合格课”时新教师的智囊团“研课小组”该集体出马了。大家以集体的智慧和新教师一起“做课”,课堂设计“大”到课堂的延伸,“小”到每一句评价语言,然后“试课”,再“做课”,直到大家满意为止。这样一步一步地把新教师“扶”上讲台。在平时的练 2
兵课上,“研课小组”也会对新教师以帮助,如此反复,一年后,他们就理所当然地站稳讲台。第二年,新教师的课堂信心基本树立,“研课小组”要“放”,不再“盯”着新教师,留给他们自主求真的空间,由他们自己去探索、领悟、发现,并带他们外出参加各种教研活动。“研课小组”只在他们参加大型活动时给予集体智慧。这一年,大多数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可谓突飞猛进,基本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第三年,学校要求新教师在年级组、学科组、学校教导处组织的活动中经常上研究课,此时的“研课小组”开始对课找“茬”,挑“刺”。让新教师在不断的找“茬”,挑“刺”中超越自我,成长自己。这样,一批能熟练驾驭课堂,有一定教学艺术水平的新教师就成为我校的教育骨干力量。这是我校新教师培养的点滴之谈。新教师的成长包含了“研课小组”的心血和集体智慧。这也体现了我校教师群体“身体力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诚信合作,互谅互助,团结共进;善于学习,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勇于创新;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团队精神,这也是我校的传统和教师的优良作风。
从年龄结构我校将教师分成4类进行管理,对年轻教师、中年教师、老教师的要求在这里不再赘述。
常言道:“学业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考虑到教师群体中的个性的差异,为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更好地发挥群体效应,根据教师的特长和爱好,我校还把教师界定为“教育质量型”、“科研型”、“艺术型”3类。虽然常规教学教研的工作要求是一致的,但对不同类型的教师要求的侧重点也不同。对善长表演、表达、课堂艺术水平较高的教师,学校提供舞台在示范课、赛课、技能大赛方面去发展和表现自己,如我校曹治平、杨慧玲等这类教师,曹治平参加原天城青年教师赛课获美术科一等奖,2008年参加万州区第二届青年教师语文教学技能大赛获二等奖; 3
在文笔、反思、探究、信息处理等方面有特长的老师,学校侧重于安排他们搞校本研究、课题研究、资源开发,总结我校教学教研成果,如我校的胡奇星、吴贤力老师等;他们主研的科研课题《改革小学作文训练过程》《优化网络资源、促进师生成长》已结题,胡奇星制作的《教师博客》获全国一等奖;李云制作的学校的《凤凰教育》网站荣获国家级二等奖。其他老师就侧重于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如张以云、谢泽芬老师等,他们工作认真负责,加强尾端学生的管理,所教班级每期质量检测平均成绩都在90分以上。我校这3种类型的老师在学校各自的位置上各有所获,为后山的教育作出贡献,他们心有所托,行有所敬,其乐融融。虽然现在很多教师调离后山,分布在城区各校,但从他们的言谈中,我们了解到老师们还很留恋在后山的日子。他们大多数已成为现任职学校教育教研的骨干力量。应该说,我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措施得力并行之有效。
二、积淀文化彰显个性
学校文化是 “一所学校的教师群体的思想、观念、行为、心理、情感、价值取向、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生活方式等所构成的目标方向一致并且具有正向作用的一种行为习惯,一种风气,一种氛围,一种学校校园生态,一种生命质量发展的磁场,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历久不衰的源泉”。
一是构建自主协作共进的教研文化
我们狠抓制度建设,重视“三维制度”构建——是用竟争的制度去激励教师,是用公平的制度去温暖教师,是用民主的制度去团结教师。为此,我校制定了《教师综合量化考核实施办法》、《教研工作考核办法》、《同伴互助制度》、《星级教师评选办法》、《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校本教研制度,并注意从教师教研情况的反馈中进行认真地分析研 4
究,去粗取精,不断地修订和完善,学校良好的教研制度能够催生教师的灵智和深度思维,使其自觉主动地投入教育科研之中,实现个人专业化成长,从而构建起自主协作共进的教研文化。尽力为教师的教育科研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从而促进学校教研文化的形成。
创新教研模式,跟踪改进,搞“一课两上”式课堂教研。所谓“一课两上”,就是同一节课进行先后两次备课、两次上课。具体操作流程是:个人钻研教材并备课→针对个人的备课进行集体研讨并确定教案→根据确定的教案上课→针对上课过程中出现的典型现象,进行研讨评析→个人根据大家的研讨评析再次备课→再次针对个人的备课进行集体研讨并确定教案→再次上课→再次针对上课过程中出现的典型现象进行研讨评析。当然,如有必要,这种“一课两上”模式还可以演变成“一课三上”、“一课四上”„„应该说,这种“一课两上”的教研活动形式,真正地把校本教研落到了实处——它把教研活动中出现的典型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研究,指导了参与者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教研活动起到了实际效果。
我校每年在“三课”活动的基础上,狠抓了优质课的赛课活动。每届每次优质课赛课,我校均积极面对,成立赛课领导小组,成立教案设计组、课件制作组、教学点评组,共同研讨赛课质量,全面提高教研水平,整体提炼校本教研工作。
二是打造以爱为主题的学校文化
为了提高校园文化品位,营造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氛围。我们以“爱”为主题定位校园文化,让生命充满爱,让爱陶冶学生情操,滋养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校园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成就事业的舞台。
(一)感恩教育,绽放生命之光
学校购买桂花树、香樟树、山茶花、铁树、黄桷蓝、牡丹等珍贵而古老的树木移栽校园。构建以“爱”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仁者爱人,与爱同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毗邻”等充满爱的诗词格言在校园内熠熠生辉。现在,校园树木成荫,芳草萋萋,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绽放着生命之光彩。进入校园,我们会感受到浓郁的爱迎面扑来,爱自然、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爱自己、爱学习„„为“绿色的生命校园”建设涂上了重重的一笔。
(二)阵地教育,彰显个性特色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班级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本学期,后山小学特别注重班级文化建设。根据班级文化建设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学校分两步进行。首先,确定几名优秀班主任在学校的统一策划下,率先布置班级文化,起一个带头示范作用;然后,要求其余教师参观学习,并根据学习所得,创造性地布置本班级文化。
我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内容大致包括:教室外的班级文化牌(上面有正副班主任的教育格言、班级口号、班级奋斗目标);教室内有黑板报、班务栏、读书角、知识乐园、趣味游戏、小作家„„根据不同年级及不同班级特点,发挥全体教师的聪明才能与教育智慧,创造性地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真正做到了百花竞放,满园争辉的可喜局面。
三、安全教育,撑起生命保护伞
1、强化安全意识,做到安全工作警钟长鸣
学校是人员相对集中、人数较多的地方,容易发生不安全的事故。因此时时、处处警醒,加强班级管理,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刻不容缓。其具体措施为:
(1)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形成区教委与各学校,学校与各校点、各校点与各班班主任和室、处的安全工作链。各级相应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责任,做到各施其职,各尽其责。
(2)中心校、各完小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预案。(3)制作安全知识、卫生小常识为专题的宣传栏,利用学校的晨会、班会、以及各种形式的集会不失时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4)每天早上第一道铃声、下午最后一道铃声以安全警示为内容,同时,上午、下午上最后一节课的老师在宣布下课前要对全班学生进行安全警示,这在我校已形成一种制度。
(5)加强校园安保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校园保安和护校队的作用。
2、严格工作纪律、严防死守,切实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根据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我们加强了以下工作:(1)落实好学生的晨检、午检、晚检工作,做好记载和汇报。
(2)搞好学校的环境卫生和督促检查学生的个人卫生。(3)定时对校园进行消毒杀菌。(4)教室门窗长开,通风换气。
(5)让学生饮用抗病毒冲剂之类的增强抵抗能力的药物。(6)积极开展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扎实开展“2+2”项目活动,大课间活动,并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7)上好每一节健康教育课,教会学生预防传染性疾病的知识,增强防范意识,知晓防范措施,提高防范能力。
(8)一旦发现学生有发热症状,及时送疹进行隔离治疗。(9)重视其它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四、“三治”教育,坚持走规范办学路
学校对教师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在具体工作中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然而集中在一点,那就是规范办学,依法执教。这也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范就是一种秩序、和谐,谁先规范办学,谁就先赢得发展之机。走科学之路,我们从这一高度来认识规范办学行为的现实及深远意义。规范办学行为是将学校建设纳入规范化轨道,从而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品位的迫切需求。是学校坚持依法办校、从严治教的迫切需要。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师德师风的具体体现。
本学期,我校根据《万州区教育系统“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从严治校”主题教育实施意见》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结合《意见》中指出的十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认真对照检查。通过召开“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从严治校”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结合学校实际,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以“三治”为载体,进一步推进创先争优工作,认真做好“五师”评比活动。另外,通过召开职工座谈会、家长代表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查找并整改了比较突出的问题。
五、改善条件提升形象
2009年暑假,为进一步改善的办学条件,康家完小学生食堂动工兴建,总投资10万余元;并争取经费对中心校主教学楼进行彻底的维修,更换门窗、贴内外墙砖、粉刷墙壁、改造用电线路等。学校自筹资金对学生食堂至小操场150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进行硬化。
2010年,我校争取到重庆科委100万元的塑胶操场建设援助资金,修建了7000多平方米的塑胶操场,总投资近300万元。这块塑胶操场的建成,大大提升了我校的办学品质。这块充满现 8
代化色彩的红绿色,成为万州区边远山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和我区城乡统筹的一张耀眼的名片。到目前为止,已投入我校建设资金近800万元,正在建设工程1000余万元。
舒适的教学环境,为教师安心教书、学生安心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为后山镇教育事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六、反思不足,关注未来
学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我校地处边远山区,诸多因素直接或间接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一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现象是我们农村学校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现阶段的一个社会问题。我校留守儿童占学生数的95.8%,隔代抚养和临时监护人多变严重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尽管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和关爱,但无法弥补留守现象带来的许多缺陷。
二是社区教育缺乏,难以真正形成“立体”教育网络。三是边远山区师资队伍稳定的问题。未来五年,我校将面临老教师退休量大,中青年教师调出,从而出现“青黄”交替困难。
重庆市万州区后山中心小学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