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管理学论文
教育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学生教育与管理部分:
幼儿良好品质(含爱清洁、守秩序、勇敢、诚实、友好、好学等)养成的行动研究
小学生学习行为(含预习、复习、练习、自习、阅读、默读等)习惯培养的行动研究
小学生问题行为(如迟到、旷课、不完成家庭作业、多动、纪律性差、撒谎、偷窃、剽窃、攻击行为)转化的行动研究
资优生(孤僻生、后进生)教育的个案研究
ⅹⅹ 学校(班级)青春期性教育的个案研究
青少年厌学(考试作弊、上网成瘾、吸毒)问题的个案研究
对学生进行升学和就业指导的个案研究
农村小学、初中辍学生的个案研究
班级管理部分:
班级学生非正式群体教育的行动研究(或个案研究)
班风建设的行动研究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行动研究
与家长有效沟通的行动研究
学习型班级建设的行动研究
班会活动设计与组织的个案研究
学生文体活动设计与组织的个案研究
班干部制度建设的行动研究(或个案研究)
电大班主任工作的个案研究
优秀班主任的个案研究
学校管理部分:
完善学校教室管理的行动研究
学习型学校建设的个案研究
学校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的个案研究
校本科研组织与实施的个案研究
学校后勤社会化探索的个案研究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个案研究
ⅹⅹ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个案研究
学校民主管理制度的个案研究
开展学校少先队工作(团委工作)的行动研究
开展农村地区女童教育的行动研究
农村初中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行动研究(或个案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 ⅹⅹ 学校教学管理思想(或举措)的个案研究
学校特色建设的个案研究
名牌学校个案研究
ⅹⅹ 学校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
ⅹⅹ 学校课程表编制的个案研究
ⅹⅹ 学校教师进修、培训制度的个案研究
学校未成年人伤害事故的个案研究
ⅹⅹ 学校家长参与管理的个案研究
优秀校长(班主任)成长历程的个案研究
薄弱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个案研究
农村地区教师工作负荷的个案研究
家庭教育管理部分:
让子女“学会关心”的行动研究
让子女“学会做事”的行动研究
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行动研究(或个案研究)
学习型家庭建设的行动研究(或个案研究)
家庭教育方式的个案研究
其他:
ⅹⅹ 基层教育行政单位的个案研究
ⅹⅹ 单位员工培训工作的个案研究
ⅹⅹ 社区教育资源开发的行动研究(或个案研究)
ⅹⅹ 社区教育类型与发展模式的个案研究
ⅹⅹ 城市(小区)公共教育设施建设的个案研究
(二)教育管理毕业论文选题
说明:这里提供的选题只是参考性的和指导性的,各地可以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后选用。此外,学员也可以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行选择感兴趣的题目撰写毕业论文。
1.管理理论研究及其应用
如何在学校中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
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在学校中的应用
试论用户满意原则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2.管理质量研究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ISO9000 质量认证体系引入中小学教育管理领域的研究
试论民办学校教育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3.管理主体研究
试论学校领导的素质结构
试论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在学校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校长的法律意识(学校经营意识、教育策划意识)研究
╳╳校长管理风格的个案研究
4.管理对象的研究
——对人力资源(教师)的管理
试论农村教师队伍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中小学青年教师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农村代课教师问题研究
╳╳学校教师激励方式的探讨
╳╳学校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的个案研究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建设机制研究
——对物力资源的管理
╳╳学校有形资产管理的研究
╳╳ 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研究
╳╳ 学校和 ╳╳ 学校硬件设施的比较研究
——对财力资源的管理
╳╳学校财务管理的现状研究
试论 ╳╳学校 的资金筹措模式
╳╳地区中小学收费项目的个案研究
——对时间资源的管理
对 ╳╳学校中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安排的问题研究——对信息资源的管理
╳╳学校信息管理现状的研究
╳╳学校档案管理现状的研究
——对技术的管理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例研究
中小学远程教育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对学校战略的管理
入世与 ╳╳ 学校的发展战略设计
区域特点与 ╳╳ 学校战略设计
——对学校危机的管理
╳╳学校危机管理的现状研究
SARS 对中小学危机管理的启示
——对学校安全的管理
╳╳学校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案例研究
试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策略
学校教室物理环境与学生人身伤害的研究
——对学校德育管理
╳╳学校的德育管理现状的个案研究
试论儒家管理思想对学校德育管理的启示
——对学校教学管理
试论在听课、评课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个案研究
——对学校科研管理
╳╳学校科研经费来源、构成及使用的个案研究——对学校后勤管理
╳╳ 学校后勤产业化的个案研究
╳╳ 学校对学生宿舍管理的个案研究
——对学校公共关系的管理
学校与家长关系建设中的问题研究
学校与社区关系处理中的问题研究
5.管理制度的研究
试论校长负责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试论学校薪酬制度设计与教师激励
╳╳学校的年终评价制度的个案分析
中小学校务公开制度实施现状的研究
中小学教师参与管理制度实施的问题研究
╳╳学校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制度研究
╳╳学校家长参与管理制度建设的个案研究
╳╳学校教学(研究)管理制度的个案研究
试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科学设计
教师聘任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研究
6.对学校组织的研究
学校组织机构设置的个案研究
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的个案研究╳╳学校 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现状研究
试论学校的校风(班风)建设
试论潜课程与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试论班级管理策略
从学习型组织理论谈教研室(或班级)的建设问题
7.管理过程研究
试论对学校教学(科研)的过程管理
╳╳学校教学检查环节的个案研究
学校教学总结环节设计的个案研究
8.对评价的研究
学校间班主任评价量表的比较研究
春季高考的问题研究
试论发展性评价与教师(或学生)发展
学生档案袋评价的个案研究
9.对办学体制的研究
私立幼儿园(民办中小学)办学现状的研究
试论 ╳╳ 办学模式的利弊
10.培训问题的研究
╳╳学校师资培训模式的研究
试论校本培训模式的开发
新课程师资培训模式(问题)的研究
11.对特定问题的研究
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初探
薄弱校建设中的问题研究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
中小学生减负对策的研究
╳╳学校初中学生辍学现状的研究
家长学校的个案研究
关于择校问题的研究
╳╳学校的办学特色研究
12.不同交叉学科的研究
——教育经济学的视角
浅谈教育的服务意识
学校管理的成本与效率研究
民办中学教育经费筹集模式研究
中小学“一费制”实施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校际间教育资源配置差异的个案研究
教育资源浪费现象透析
╳╳学校家长参加教育储蓄现状的调查研究╳╳学校╳╳班级家长的教育消费观调查
——教育法学的视角
试论学生合法权益(如受教育权、隐私权)的保护问题试论教师的合法权益保护问题
试论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问题
试论学校的监护责任
试论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问题
——教育社会学的视角
当代中小学生性别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班级中同辈群体对学生影响的研究
试论班级中弱势群体的教育
学校和社区互动与共变的研究
第二篇:教育管理学论文
女学生PK女老师,校长该惩罚谁?
——从一则教育管理案例谈起
女学生PK女老师,校长该惩罚谁?这个问题在我没有接触教育学和教育管理知识以前,一直毫不犹豫选择校长应该惩罚女学生,从道德上来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是长辈,作为晚辈的学生应该尊重老师,怎么可以打骂老师。反过来从师德方面来说,一个老师跟自己的女学生打架,这样一件事本身也有辱老师的身份,无论对错,作为一个老师,就应该为人师表,应该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学生,使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能因为学生惹怒自己,而暴力相待。在此我想用教育学和教育管理学方面的知识来分析在我们的教育中为什么会发生女学生PK女老师事件,当时我们学校那位校长处理的方法是否妥当,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下面是这一则教育管理案例的大致情况:事件发生在我读初二时的一个英语早自习课上,英语老师走进教室看到一个女学生没有拿出英语书,而是在做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于是走过去叫她跟读单词,这个女学生平时极不爱学习,上课经常不听课,而且经常以上厕所等理由逃出课堂,所以英语老师对这个女学生早有成见并在课堂上已经多次拒绝这个女学生的要求,而这个女学生也对英语老师早就怀恨在心,因此当英语老师要求她读单词时,这个女学生才不但不理英语老师,甚至还挑衅英语老师说:“我就不读怎么了,难道你还能打我?”结果英语老师在冲动之下,果然打了这个女学生一巴掌,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一幕出现了,这个女学生突然站起来用高跟鞋鞋尖朝英语老师狠狠的踹了两脚,甚至大骂出口,于是英语老师和这个女学生打成一团,最后女学生被女老师揪着头发拖到校长办公室。女学生PK女老师,虽然让人不敢相信,但最让人震惊的是这场PK战的结局:这个女学生并没有因为打伤老师受到任何处罚,反倒是英语老师因出手打学生,使其受伤,而须赔偿医药费。这样的结局多多少少让人觉得不公平,当时我们都觉得校长不该这样处理这件事,虽然老师不该出手打人,但学生打老师也终究是不对的,这样不但会激化老师与学生的矛盾,更会伤害女老师的教学积极性,造成学生的道德素质低下,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由师生共同构建的,以消除误解,增进了
解,加深理解和对话交流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但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了教师和学生的不理解、不和谐,严重的还会带来师生冲突。这种冲突带来极坏的负面影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甚至给师生造成了身体和心灵上的伤害。在这个案例中演变成对手的师生,谁对?谁又错?我想这些已不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重点是我们应该深思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才导致了许多诸如此类让人失望的教育事故?而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才能在以后的教育活动中再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而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该怎样来协调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怎样来处理诸如此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在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维护课堂纪律,保证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是教师的职责,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不光要有专业的技能,更要有专业的素养和专业的情意,因此教师要有育人意识,以爱心来避免矛质激化不管是什么原因使得教师非常生气,教师理应先控制自己的情绪,绝不因学生的挑衅而出手打人,这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对学生的教育。假如教师忘记自己的特殊身份,与学生大打出手,就会导致矛盾升级,不仅会使双方受到伤害,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教师的形象。一方是被教育的对象,是未成年的学生;另一方是成人,是教育者,双方一旦交起手来,无论谁胜谁败,社会舆论总会站在学生一边,这无疑会导致对学生教育的失败。本案例中的女老师和女学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打出手,教师的权威和尊严受到极大挑战。正是因为这位女老师没有及时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首先出手打人,导致了矛盾的激化,教学秩序混乱,学生的上课权益没有得到保障。
当师生冲突不可避免地发生时,教师应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而不是选择逃避。那么,如何正确处理师生冲突呢?
1.要冷静,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
教师在遇到师生冲突时,应保持冷静,切忌用过激的言语和行为进一步激化矛盾,当然也不能用体罚的方式解决冲突,而应迅速考虑引起冲突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化解冲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勿滥用权威,处理冲突要公平、公正、合理
师生年龄差异形成了师生心理上的不同态势。同时,由于社会赋予教师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责任,教师知识和经验的储备占优势地位,这就决定了教师处于优势,而学生处于弱势,形成了学生遵从和服从教师的心理和行为,树立了教师一定的权威。如果在处理冲突时,教师利用这种权威,采取武断甚至是蛮横的做法解决冲突,就会进一步激化矛盾。所以,教师在处理冲突时,不要滥用权威,要具有谦虚的性格,根据实际情况,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公平、公正、合理地处理冲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3.灵活处理
由于学生性格各异,发生冲突的原因各异,加之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接受能力的不同,所以在处理师生冲突时,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或迂回包抄,旁敲侧击,或严辞批评,或先扬后抑,或冷处理等。总之,利用在了解学生时获得的信息,找准学生的情感突破口,使其心服口服。但无论怎么处理,尊重和关心是基础。
4.重视反馈,做好后续工作
教师在处理完师生冲突后,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反馈,了解处理效果如何。如使许多学生感觉到不公平、不合理,就要反思所处理问题的方法和分寸是否恰当,如不恰当,就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补救;如恰当,还应做好学生的后续工作,让学生通过教师持续的教育和自身的反省,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当然,教师也应审视自己的言语和行为是否合适,经过反省,提高自身处理冲突的能力,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经验,逐渐做到对师生冲突具有一定的预见性,防范于未然。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是具有能动性、主体性的人;学生是具有生命独特性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人一生中心理成熟时期和生理发育的旺盛时期,需要得到成人的教育和关怀。作为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学生应该要遵守学生行为规范,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努力完成学业,尊重师长,而“尊师重教”本来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尊师为父,与他人之间均以“字”相称,君臣也不例外,唯有父母和老师可以直呼其名,足见古人对老师的尊重。这一善良风俗延续千年始终未变,可时至今日却仿佛成了包袱累赘一般,抛之由恐不及。且看看学校里,遇见老师不再问好、视若无睹,师道尊严荡然无存,可悲可叹。本案例中女学生踹老师的那两脚,虽说是回击老师的打人在先,但是她的这种做法体现了她尊师重教的道德教育的缺位。如果她有点尊重师长的意识,也不会导致这场闹剧。
再从校长的角度来说,校长作为一个学校的决策者,在师生冲突面前,如何正确处理,是一门艺术。是直接出面处理好,还是不直接处理好?怎样在学生面前维护教师的威信?在师生双方都有缺点或错误的情况下,应该怎样表态?一般而言,在师生冲突面前,校长最好尽量避免直接出面处理。因为当着冲突双方的面,很多话不好说:批评教师,可能影响老师的情绪,认为校长不支持教师的工作;批评学生又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与不满。在冲突双方都不冷静的时候,很多呼哈鱼都可能会被误解,这必然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在师生双方都有缺点和错误的情况下,最好冷处理:让他们都离开冲突现场,把矛盾放一放,等待解决问题的时机。当大家都比较冷静,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有所人事室,再分别找他们单独谈。谈话时可以先让他们大胆而真实地说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哪怕是不满甚至抱怨也要让其充分发泄出来;其后再引导他进行换位思考,设想对方的难处,替对方着想从而谅解对方;在促使他们主动向对方认错,取得对方的谅解。这样不但化解了矛盾,维护了教师的威信,也维护了学生的尊严,而且可能变成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在这个案例中,我们那个学校的校长既没有找老师谈话,也没有找学生谈话,而是迫于其他原因,还让老师为学生出医药费,校长的这种独断的做法,不但没有化解师生之间的冲突,反而更加激发了老师的无力感,学生也更加没有学会尊重老师。最后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来说,在我们的实际教学活动中,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不仅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也是最难处理的关系,时时刻刻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进程及效果产生能动的影响,而且也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工作关系、组织关系等。它不仅体现了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及道德的要求,而且也更为根本的体现了教育规律的要求。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是影响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
要因素,而且其本身具有直接的教育意义。本案例中,女老师和女学生的关系可想而知,女老师因女学生不认真学习怀有成见,女学生因女老师拒绝其要求而怀恨在心,有这样的矛盾存在,又没有及时得到处理和沟通,必然导致双方关系的更加破裂。许多这样的传统的师生关系使得教师和学生发生了许多矛盾甚至产生冲突,如果得不到有效化解与妥善处理,势必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避免或化解师生矛盾冲突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当务之急。
我们需要构建的是一种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促进、亲密无间、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这种全新的师生关系生成的关健在于我们老师。而未来将会成为老师的我们要从我做起,在八个“善于”上下功夫。
1、善于爱护——为学生终生负责,纠正短期行为。爱护天真纯洁,爱护创造火花,甚至爱护多样性和差异性,特别是对于暂时还存在某些问题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爱护;
2、善于尊重——忌偏心、忌讽刺、忌侮辱、忌体罚、忌冷漠;
3、善于冷静――事情发生时,不激动,不发火,应冷静处理,以理智战胜感情,不要急于解决,先拖一拖,不要急于找家长或学校,先反思一下为什么会发生这类事情,作为老师自身生存在那些不足。尽量自己去解决这类问题,不要把矛盾上缴,这类事情也最能体现老师的应变力和控制力。
4、善于激励——多鼓励、多表扬、多欣赏、多沟通、多体贴; 善于批评,与人为善,满腔热忱,和风细雨、启发自觉,就事论事,顾及自尊,别伤自信;
5、善于倾听——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走进学生的群体,贴近学生的心灵,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自我;
6、善于宽容——宽容他们的幼稚,宽容他们的不完美,尊重他们犯错误的权利,理解他们的反复,善待他们的缺陷;
7、善于指导——引而不发,循循善诱,把学生导向真理,导向崇高,导向幸福;
8、善于发现——发现他们的长处、优势、优点,发现他们独特的价值和智慧。
第三篇:教育管理学本科论文(范文)
目 录
一、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衔接的重要性及意义…………………………/1
(一)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1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2
(三)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衔接的意义…………………………………/2
二、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3
(一)存在问题………………………………………………………………/3
(二)解决方法…………………………………………………………………/5
三、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衔接的措施……………………………………/6
(一)家庭教育方面的措施…………………………………………………/6
(二)幼儿园教育方面的措施………………………………………………/7
论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
[摘要]现代社会呈开放型、多元化走势,各类新闻、公众媒体,传播信息量大,范围广、内容多,幼儿在社会生活中无时无刻的接受来自各方面对他们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不良影响。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幼儿教育工作,仅靠家长或仅靠老师是不够的,因为老师看不见孩子在家的情况,而家长也不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只有老师与家长建议起合作关系,才能使幼儿园教育具有针对性和一贯性,才有利于孩子在健康轻松的环境下成长。因此幼儿的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是十分重要的。{关键词]家庭教育 幼儿园教育 衔接 [作者介绍]
幼儿园时期是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的关键期,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或幼儿园单方面进行的教育工作,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从时间上来看,幼儿园教育是阶段性的,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从形式来看,两者就像一对双桨,只有共同努力,朝着一个方向。家庭是儿童接触社会的第一场所,也是他们认识社会的准则和建立行为规范的第一课堂。因此,家庭是构成影响儿童行为外环境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儿童心理行为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为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而幼儿园教育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一、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衔接的重要性及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而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就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
(一)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是对学前幼儿进行教育的机构,幼儿园教育属于学校教育体系,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与任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下,结 合社会需求,由幼儿园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注重保教相结合的教育机构。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贯穿在人一生发展过程中的教育实践,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生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家庭教育包括了两方面的层次,一是在家庭教育中既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有子女对父母的教育;二是只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然而在幼儿阶段我们所说的家庭教育主要是第二层次的家庭教育,也就是狭义的幼儿家庭教育,主要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年长的家庭成员)对年幼的孩子进行教育和施加影响,所以幼儿家庭教育更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连续性等优点。
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并不受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父母可灵活对其进行教育,并且教育的内容也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幼儿掌握的知识更为牢固。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对幼儿有较深入和细致的了解,这使得父母能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个性特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是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三)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衔接的意义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实施教育,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不同的教育要求,幼儿随着在幼儿园中班级的升高,必须遵守的规则越来越多,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等,这些都需要幼儿去适应和调整,这样才能适应并在新的环境中愉快生活。而幼儿家庭教育则不然,幼儿的家庭生活条件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大变化,教育者始终是父母,教育过程不会中断,有着特殊的连续性。在这个熟悉的环境中,幼儿与父母有较为稳定的亲子关系,幼儿并不需要特殊的适应期,在熟悉而稳定的环境中幼儿易于巩固已有的良好品德行为,形成良好习惯,可见幼儿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福禄贝尔提出:“学校同家庭的联系是完美教育和儿童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据人口普查显示,我国现至少有3-4亿个家庭,把这些家长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并给予科学的引导,这将是巨大的教育资源。它不仅会为加快培养现代化人才,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打下基础,同时对家庭的幸福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一)存在的问题
1、家园合作中教师与家长的地位不对等(1)在教师的内涵上:幼儿园老师≤教师
幼儿园对家长做了个调查:“您认为幼儿园老师是做什么的?”家长主要有以下几个说法:
A.帮家长看孩子的;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B.陪孩子一起玩,让他快乐;哄孩子高兴的呗。C.主要是照顾孩子,也教一点知识;培养和教育孩子。接着调查家长:“您认为把幼儿园老师称为阿姨合适吗?” 家长回答:挺合适的。比较合适。还可以吧,这样挺亲切的。在有些家长看来,幼儿园老师大约35%“掺和”为保姆和阿姨,把孩子看好别出事,自己能安心上班就行了;还有35%“掺和”为孩子的大朋友,既照顾好他别出事,还要陪他玩出快乐与高兴;还剩30%的“净重”是把幼儿园老师看成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很重要。
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教育者,属于知识分子阶层,而保姆、阿姨或者陪孩子玩都是简单的体力劳动,不需要太高的技术成分,也不需要太长的培训周期,因而其社会价值比较低廉,社会地位也不高。如果家里有富余的人手,完全可以代替这些角色。因而,“幼儿园老师≤教师”成了家长对教师的一个偏见。其实,致力于追求现代优质幼儿教育的许多幼儿园已经不是这种状况了。
(2)在知识阅历上:幼儿园老师≤家长
光环效应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好百好”现象。在追求知识和学历的社会环境中,高学历就像一个光环,让自己和别人的眼睛都产生眩晕,给正确认识有关现象形成或深或浅的障碍。
由于国家继续教育的发展,家长的学历层次越来越高,他们的教育理论反思水平随之提高,但是由于幼儿教育体制和历史文化的原因,幼儿教师的学历进修和提升速度远不如社会其他行业发展得快。这样,高学历的光环效应就使幼儿教师的形象显得“相形见绌”,一些家长的潜意识就是:“你虽然 是孩子的老师,我要尊重你,但是我的学历比你高,你看问题还未必有我高明。”受这种心理的无形牵引,这些高学历家长产生了微妙的清高态度,对幼儿教师形成一种暗暗的压力。一位青年幼儿教师苦恼地说:“我们班有几个家长太难对付了,你说一句,他能说上十句,还一套一套的,我不知道怎么说、怎么样做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这使家园沟通存在一个无形的障碍。
(3)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只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很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使家长处于服从的位置上。幼儿园老师在教育活动中常常让家长带废旧材料、实物入园为孩子开展游戏、进行教学活动,但家长并不知道老师组织活动的目标、要求,有时会让家长感到厌烦,存有抵触情绪,容易使老师、家长的距离在不知不觉中拉开了。
2、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理念的不同
(1)家庭教育重视早期智力的开发,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尤其是忽视对幼儿进行做人教育。突出表现为家庭教育小学化问题严重,家长认为对孩子只有过早地进行认字、加减运算、认读汉语拼音、背诵古诗等,亲朋好友聚会时好让孩子有展示才艺的机会,为自己的“面子”增光添彩,只重视眼前智力的培养发展;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交往的能力,生活中一味的迁就孩子、保护孩子,必然导致幼儿片面地发展。也可能是性格执拗孤僻。许多家长不能理解一个问题,就是幼儿在未来社会的生存质量取决于生理、心理和道德品质等因素,未来社会情商重于智商。
(2)家长过于重视特长教育的培养,忽视身心的全面发展。不少家长片面地认为:素质教育就是特长教育,就是通过一些社会上开办的培训中心、活动中心对孩子进行体育、舞蹈、或琴棋书画方面的专门训练,使孩子掌握一技之长。于是不管孩子兴趣如何,一味地奔忙于幼儿园、家庭和培训中心之间,盲目地参加各种兴趣班,弄得孩子疲惫不堪,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3)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教师仅仅把书报杂志上的有关文章摘抄一部分贴到“家长园地”里,或者教师把家长当作听众,以单向的讲授为主,不给予家长更多思考的时间,更没有留给家长充分的时间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使得指导内容缺乏针对性,结果很难被家长真正接受并内化为今后教育子女的能力,影响了家长参与老师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解决方法
作为家长和幼儿园的老师就要经常沟通,那么,如何与孩子的老师沟通,就成了父母们必做的功课。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和家长工作经验,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家长和教师应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多交流沟通,不要等到孩子有了问题才去找老师
在轻松气氛下互相认识的老师和家长,在对孩子的问题交换看法时,相互之间很少保留意见。老师和家长经常交换意见有助于双方更好地了解孩子,教育好孩子,但要注意不宜作长时间的交谈,老师要顾及其他孩子和父母,只有在班内的孩子全被接走时,此时是最佳沟通时机,你可以跟老师较详细地交谈。通过这样的沟通和交流,师生之间更加了解,也能更好的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
2、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请家长们不要忘记,老师负责的不是一个孩子。凡是对这种情况表示理解的家长从一开始就会赢得老师的好感,老师会认为这种家长是通情达理的,也喜欢和这种家长沟通。想一想我们只照看一个孩子有时都会手忙脚乱,更何况老师要天天看护那么多的孩子呢!所以平时在跟老师沟通时,家长应更多的从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主动了解老师的需求,积极配合她们的工作。即使真的老师这次做错了,家长很生气,而且家长是有道理的,但是在家长同老师交涉之前也要认可老师的工作,对老师好的一面加以肯定,这样老师会感到她以前对孩子的关心、爱护没有付之东流,会对自己这次的疏忽深感歉疚。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交流
当原有的家长栏、家长讲座已无法满足家长的需求,家长需要更近距离地交流和针对性的教育服务和指导。可通过书信或网络邮箱与老师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对孩子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会起到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当家长希望老师听取自己的意见时,尽量用书信或网络邮箱的形式委婉的提出,既不耽误时间也不伤老师的面子。首先要让老师感觉到,家长的看法是正确的。当老师真正意识到家长的看法有道理时,老师是能够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并积极采取行动的。这种方式也很适用于对孩子所在幼儿园提意见或建议时,能直接把一些当面不好说的话写出来,如果你的意见比较中肯和实际,我想幼儿园会采纳的。
4、多与老师交流幼儿教育心得
把孩子平日在家爱听的磁带带到幼儿园,或者推荐一些好的书籍、儿歌等给老师作为教材,这样的家园互动会让小朋友更喜欢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打印一些网上的育儿资料和老师一起交流,尽量积极参与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样老师非常感动,觉得家长是在用心支持自己的工作,老师也很愿意和家长真诚地交流孩子的点滴。同时也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回避谈一些比较重大的家庭问题,尤其是影响到孩子平时表现的家庭问题,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但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出现异常时,获得老师的理解,老师也会针对孩子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我觉得老师和父母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的环境,这才是交流的意义。
5、把老师当作自己的朋友
人活在世上是需要朋友的,幼儿园老师当然也不例外。对一个妈妈来说,这句话意味着对宝宝的放手和对老师的信任。信任是人与人成为朋友最基本的条件,有了这样的基础,就很容易和幼儿园老师成为朋友,也就很容易和老师交流沟通。
6、父母要和祖辈多沟通
隔代教育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不过两代人的出发点都是一切为了孩子,但在实践中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老人也许不理解教师的某些行为,教师也一下无法和正在气头上的长辈们分析原因,就可以借助父母这个中间桥梁来解决问题,在老师和父母沟通之后,父母一定要和老人多讲讲老师这样做的原因,并不是不关心孩子,希望老人们也能理解。
三、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衔接的措施
(一)家庭教育方面的措施
1、要把家长工作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并坚决抓好落实。要逐步建立健全幼儿园家长工作制度,每学期制定幼儿园家长工作计划,学期末将家长工作列入幼儿考核的重要内容。使家长工作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
2、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家长观。要做好家长工作,除了必须树立大教育观外,还应树立正确的家长观。家长观简单地说,就是指教师对家长的基本看法。教师以怎样的眼光看待具有不同职业和文化素养的家长,决定了他们将以怎样的态度和行为对待家长,对待他们的孩子。而这种态度和行为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双方合作的成效,并最终影响孩子发展。新时期的家长观至少应有两点认识:
(1)是将家长看成平等的教育者和可充分利用的教育资源;
(2)是明确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于家长是一种主导与主体、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3、明确家长工作的目的、任务。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目的在于: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这也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幼儿园家长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家长认识幼儿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① 要让家长明白自身的教育功用,认识到自己本身对孩子来说就是一大教育资源,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② 还应让家长认识到幼儿园教育不能代替家庭教育,教师与家长在育儿方面既有共同目标,又承担着各自不同的任务。
③ 要向家长宣传:幼儿是人生的奠基时期,是身体、智力迅速发展,性格、品德、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是进行教育的黄金时期。
要使家长认清他们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尽到自身应尽的责任。
(2)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师帮助家长端正和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使孩子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的思想,树立面向未来,从幼儿期开始培养适应未来社会一代新人的观念。
(二)幼儿园教育方面的措施
1、召开“入托幼儿家长恳谈会”;定期召开幼儿家长会
根据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学期主要教育目标,在学期开始,由行政领导主持召开“新生幼儿家长恳谈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历史、办园 目标、办园宗旨、课程、师资以及需要家园配合事宜;两周后由班组长主持召开家长会。根据家庭教育需求,以及幼儿园教育需要,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园情况,争取家园配合,使工作更有效的开展。
3、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
每学期举行两次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使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真实表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增加家长和幼儿园沟通的机会,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4、开展家长——教师岗位一日体验活动。
每学期各班组织2~3名幼儿家长,到幼儿园做义工,亲身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体验幼儿的一日生活,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情况,使其能更好的监督和支持幼儿园工作。另外,家长资源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被引入幼儿教育,家长不同的职业背景、成功的育儿经验、鲜明的个性特征,是幼儿园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家长义工,老师也能从家长身上得到很大启示。
5、亲子活动或主题活动
幼儿园举行亲子活动,要求家长和幼儿共读一本书;共看一场电影;共唱一首歌;共绘一幅画;共做一件玩具;共讲一个故事;共做一个游戏;共做亲子装等活动,密切家园关系。
6、作好家访、家长问卷调查工作
组织教师从学期开始就进行家访活动,尤其是在新生入园后,家访率达到全部幼儿。对于一天以上不到园的幼儿,要进行不同形式的家访。
家长调查问卷是幼儿园普遍采用的手段,主要是用来评价和了解教师工作,充分体现为家长服务的办园宗旨。学期结束,进行家长问卷调查,及时作好信息反馈,并及时解决家长提出的问题
7、坚持利用园报和网站实现家园多维互动
为了使家长了解幼儿园是怎样教育孩子的,为了给家长提供一些关于幼儿教育、保育知识的学习材料,幼儿园可以开辟宣传区,提升家长科学育儿水平,强化了家庭教育,促进了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合力的形成。
在家长思想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状况下,借助网络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与家长及时沟通,探讨孩子现阶段的教育。
9、定期举行育儿经验交流活动
组织家长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邀请有经验的专家或家长撰写经验材料,分享家教经验和育儿方法,供大家参考学习。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年7月2日试行
[2] 夏颖,匡桂芳,邹华,周长虹,贺莉娜,冀永娟,家庭环境与幼儿园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研究,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年6月第17卷第3期
[3] 陈宝英,幼儿园、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教育信息报,2007年2月27日第004版
[4] 孙姝婷,幼儿园利用家庭、社区资源进行科学教育的现状与建议,幼儿园教学,2009年第3期
[5] 马丽,家园共育幼儿成长记录册之策略研究,维普网
第四篇:教育管理学论文
教育管理中的性别问题
看了一本有很多教育管理案例的书籍,在上面讲到了这样一个案例,说C小学坐落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中间,教师多数是女性。教师节到了,老师们兴高采烈地拿着校长发的纪念品买进家门:“喂,这是我们校长送给你们的!”丈夫们几乎懵了。接来一看,是床漂亮的大床单,还附有感谢信,说感谢他们给工作的妻子竭尽全力的支持。丈夫们读着信都不好意思了。第二年教师节,校长送给每一个教师的丈夫们一个性能很好的微型收音机。有附上慰问信说,丈夫们的健康就是给做妻子的最大的幸福。渐渐得丈夫们也把自己当作小学的人了,他们也开始竭尽全力地提妻子减轻负担。但其实呢,校长对教师们的要求也严着呢!而由于校风好、质量高、学生素质好,这所小学在远近颇有名气,许多中学都愿意要他们的毕业生。
这一个案例告诉我们,把美好的情感、健康的人际关系融入学校的公共关系工作,公共关系工作就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教师作为社会成员之一,不仅拥有专业生活,还会拥有家庭生活,两者互相影响,密不可分。我国中小学教师绝大多数是女性,往往比男性承担更多的家庭角色,需要在家庭生活中付出更多精力。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女教师既要做好教学工作,又要维持好家庭,常会感受到更多的工作和家庭压力,以至于影响其专业发展和家庭生活。女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大往往与家里有小孩需要照顾以及有很多家务劳动需要完成存在高相关,而家庭成员的支持则会有缓解家庭工作冲突。构建女教师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努力,还需要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家人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学校管理者对教师家庭生活的关心和支持能够环节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学校领导可以积极了解女教师的家庭生活,制定人性化管理政策,针对不同生活阶段的教师采取与其相适应的管理政策和培训项目,照顾有家庭负担的教师,缓解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学校行政班子与工会应充分发挥群众团体组织作用,做女教师的贴心人,及时了解教职工的困难,走访探望生病的教师,慰问发生不幸的教师家属,同时为教师生日、结婚贺喜,把集体的温暖送到老师家中。案例中,女学校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在教师自己的节日中,送给女教师家属礼物、邀请他们一同参加学校活动,既起到鼓励作用又起到鞭策的作用。
在任何一个社会,人们不仅被要求应遵从其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和规范,而且社会为每个成员制订了特殊角色,期望他们遵从已经建立的行为模式。儿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就被赋予不同的性别角色——关于男孩、女孩和男人、女人的行为方式的观念。尽管在不同的文化中性别角色的内容也不同,但它们都被界定得很完善,并通过复杂的安排有选择地加强。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表明,男孩在学校比女孩得到了更多的注意、表扬和批评。对于这一点,许多教师并未意识到,他们常常以为自己对两性的态度是相同的。教师对男女学生的不同态度和看法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影响这男女学生性别角色的形成和发展。另外一些研究表明,任何阶段学校教育的教师群体若性别单一则对被教育者性格的正常发展不利,而男女性别教师的合理搭配对顺利地教育学生,形成学生良好的人格和正常的性别角色是大有裨益的。
随着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管理中的性别问题也愈加收到人们的关注。这类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以是管理者的性别意识;二是教师在管理男奴学生时的不同态度和方法;三是不同性别的教师在学校管理中所处的地位和待遇。在教育领域中,按照从业人数的比例来看,女性占相当的优势,而且在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女性更适合于当教师。但是,进入到教育管理领域,人们看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男性占绝对的优势,甚至在有些部门管理层清一色的男性。事实是,女性比男性在学校管理中做出了卓越的工作成绩,但是得到的肯定却远远低于男性。对于学校中女性管理者数量较少以及低成就等问题,大多数人包括很多女性仍然认为这是一个极为正常的现象,其原因可以归纳为:其一,女性天生的特点是敏感、柔弱、具有依赖性,这与管理者所要求的理性、果敢以及独立性是不相适应的,因而
不具备从事管理工作的特质;其二,女性在人生中都要承担生养子女的义务,这使女性既缺乏投入工作的全部精力,又必须满足于从事看护孩子并成为服从者的工作类型。
在任何管理组织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将组成人类的两性的全部管理特质充分挖掘出来,管理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教育组织中,被管理者大多数是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作为管理者的两性特质对他们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只有将这两种特质都充分的展现出来,教育组织的管理才能更为完善。
学校管理中要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注重发挥女性管理者和女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尤其是在管理决策、沟通交流、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突出作用。性别有差异,但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并非在所有方面超过同性之间的差异,性别之间的差异没有优劣之分,男性和女性都有资格做管理者。在学校系统中女教师占到相当大的比例,更应鼓励女性积极参与管理,使她们潜在的能力得以张扬。在对学生的管理中,正确应到男女学生的行为表现,给予她们恰当的评价和同样的期待,使他们对自己的发展和未来有着共同的向往与追求。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给学生多一点宽厚与放任,给予足够的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使之与生俱来的创造潜能得以显现,自主管理能力得以张扬。
第五篇:教育管理学论文docx
论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概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科学、教育、文化都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获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在取得教育事业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我国教育事业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我国教育事业的不公平现象,以及出现这些想象的原因和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做进一步的阐述。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
1、教育差距在城乡之间继续扩大。主要表现在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投入不公上,人为地倾向于优先发展城市教育。多年来,农村子女受教育的条件发展缓慢,不少地方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结果仍摊配了过重的教育负担。基本普及义务教育的地方,这几年又有返盲现象发生。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严重失衡。比如师资,农村无法与城市竞争,人才的流向无法转向各方面条件较差的地域。城乡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日益严重,导致了生源向城市流动,带来的负螺旋效应,促使农村教育的发展更加艰难。
2、教育政策不合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文革刚刚结束,为了加快教育发展的步伐,国家推出了集中精力办好重点学校的倾斜政策。一大批重点中小学、重点大学应运而生,一直延续到现在,而且愈演愈烈。重点风潮中,造成了强势学校越来越强,但无力肩负起普及教育;弱势学校越来越弱,无力承担正常教育。强、弱学校缺乏教育发展的可比性,难以形成教育公平竞争的局面。反之,拉大了学校间平行发展的差距,加大了教育不公平,特别在农村和个别城市街道,出现了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严重恶化。
3、贫富收入差距过大造成上学难。近年来,大学的学费比1989年增加了25倍至50倍,而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仅2.3倍,农村人口则更少。大学的学费已严重脱离我国国情,造成许多农村和贫困家庭的子女被高昂的学费拒之门外,家庭经济背景不同造成受教育机会不同,加深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与和谐社会的建设背道而驰。
4、不同阶段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由于国家对各阶段教育重视程度不同,相应的经费投入相差很大,中央教育经费投入高等教育的超过70%,投入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不足30%;高等教育所获得的投入远远高于基础教育,且二者比例悬殊,中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差距过大。
5.男女入学比例不均等。受我国古代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在一些农村以及山村地区,一些孩子们的家长让男孩入学而不让女孩入学,或者不能使女孩完成应当享有的学业。因此造成男孩的入学率大于女孩的入学率,导致男女入学比例不均等。
6.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我国现行的统一高考制度,只具备了形式上的公平——分数面前的人人平等。而实际上高考录取名额分配是不均衡,高考分省定额、划线录取的方式,使得各省出现录取率和分数线的差异,加剧了地区之间原已存在的教育不公平,不利于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的国家战略的有效实施。我国教育不公平的原因:
1.教育资源投入的不足和政府调节平衡机制的相对滞后,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在上世纪末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到GDP的比重为4%,但实际上直到2004年才达到3.27%..远低于世界平均5.1%的平均水平。同时,长期以来政府对于下级政府政绩考核是以GDP的增长率为依据的,因而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积极性自然不高。这些原因,导致了教育不公平的发生。
2.深化教育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加剧了教育不公平。教育结构单
一、教学机制僵硬、各类教育之间的不衔接、教育内容脱离实际、缺乏实用价值、教学难度过高等等,制度化教育的自身缺陷,产生对学生的排斥力,是造成教育机会、尤其是学业成功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重要原因。
3.滞后的教育体制导致教育不公平。与国家的改革开放形势相比,教育改革体制明显滞后。国家的一些教育政策、制度如高考制度、教育投资制度、中学重点学校制度,加剧了城乡不平衡,扩大了城乡差距,造成了学校间的不平等,成为教育不公平的制度性根源。
4.教育腐败等问题导致教育不公平。学校收取学生的赞助费和择校费引发新的教育不公,滋生教育腐败。据中国教育媒体的披露,中国教育十年内乱收费已达到2千多亿人民币,而根据监察部公布的数字显示,仅在2003年1月至2005年8月之间,全国共查出教育乱收费达16.9亿,教育乱收费名目之多令人眼花缭乱,凡此种种,加剧了教育不公平。5.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导致教育不公平。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主要是强调教育的直接功利价值,希望迅速改变工业、科技落后的局面,因而,教育的实际重心在高等教育而忽视初等教育。而计划体制下的教育资源配置,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并不是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而应当要以全社会需要和教育发展水平而进行。
6、教育政策中的城市取向导致教育不公平。长期以来,在城乡二元结构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形成了一种忽视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的以城市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重点学校绝大多数设在城市、城镇,从而有利于城镇学生的升学而忽视了农村教育教学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公立学校之间形成的重大差距,已经成为目前市民关注的新的教育不公平的动因。
7、城乡贫富差距过大导致教育不公平。现在居民收入差距拉大,贫富悬殊日益凸显。广大农村地区,许多孩子因高昂的学费而与大学失之交臂,更有甚者,即使在半工半读的条件下仍然难以维持学业,最终不得不中途辍学,贫富差距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桎梏。我国教育不公平的对策:
1.加大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缩小地区间的教育差距。要切实按照《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大中央对教育起均衡性作用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政府资金投入的到位。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主体要上移,要从以县为主逐步过渡到以省为主,明确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标准。中央政府教育的投入在高等教育领域所占比重过大,应向基础教育和中西部地区倾斜。2.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激发教育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各级政府应当认真研究在当前条件下政府与学校的关系,研究政府与市场在教育领域里的不同作用机制。要引进先进的市场机制,扩充教育资源,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教学设施,构建扩大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市场适度调节、社会广泛参与、学校自主办学的体制,以满足社会各阶层对教育的大众化与多样化需求。
3.改革高考招生制度,建立或建全新的招生制度。建议取消高考招生地域指标限定制度,不再以地方政府对学校的经济支持力度的大小作为分配录取名额的依据,而应当以广大考生的学习实力、综合素质为依据,在全国划定统一的分数线,可以允许适当降低贫困地区考生的分数线,而不是降低大城市的分数录取线,搞地区保护政策和地区歧视政策。
4.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完善农村教育机制。要把农村基础教育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出位置,按照十二五规划建议,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尽早实现免费农村义务教育,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加强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完善教学设施。5.加强教育立法制度和建立完善的社会救济制度,让贫穷学子们上得起学。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育立法制度,用法律来保障教育公平的实现。政府应针对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用法律予以调整和规范。对于贫穷学子,政府一方面要主动建立救济基金,给予救助,另一方面要积极倡导成立各式各样的民间教育救济组织,让所有国民拥有同等的教育机会。
6.加强教育监督机制,大力惩治教育腐败。我国的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大力整顿教育秩序,严惩教育腐败问题。通过舆论媒体等宣传工具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对教育进行监督监察,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大学中形成较为完善的监督监察机制,以此遏制乱收费等教育腐败现象的发生。
★★★★★★★★★★★★★★★★★★★★★★★★★★★★★★★★★★★★★★★
一、教育不公平现象及其原因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公然存在教育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重点大学和地方院校差距扩大。富有阶层的子弟拼命往重点大学挤,它使原本匮乏且失衡的教育资源更加畸形化。农村和中小城市占有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据有关资料表明,占我国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了23%的教育资源;清华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招收的新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农村的大学生主要集中在非重点的地方院校。农村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日益减少。
2.人才结构不合理。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过于强凋英才教育,没有充分认识到教育的公平性,忽略大多数成绩一般的学生的特长与兴趣。
3.对社会成员心现产生恶劣影响。由于教育机会的不公平状态,使得个人能力和努力的价值大打折扣,获取利益的机会与个人才能、主观努力、把握机会的能力不成正比,导致他们对主流价值观的逆反、怀疑,进而影响和谐社会群体心理以及主导价值体系的构建,同时还造成重点大学和地方院校以及学生之间出现强烈的等级意识,并把这种不良意识散发至整个社会,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
产生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
1.投入不足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目前我国教育不公的现状与我国对教育投入的不足有直接关系。发达国家教育经费支出与本国GDP比值约为6.2%,发展中国家约为4.0%,而我国近几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比率,与发展中国家的投入力度相比有很大差距。2.“精英教育”导致教育不公平。“精英教育”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对所谓重点学校投入多,使之形成设施好、师资强、升学率高、吸引力大、优质生源足的良性循环;而地方院校则投入少,使之形成设施差、师资弱、升学率低、缺乏吸引力小、生源短缺的恶性循环。
3.教育产业化思想导致教育不公平。教育不公的现象依然存在并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正确指导思想还没有在相当一部分人中形成,教育产业化的思路还有不小的市场。
二、实现教育公平的对策
1.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资源。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实现教育横向和纵向的均衡发展,是教育机会公平实现的物质保障。只有通过法律法规形式确定教育投入的总量和比例,切实提高政府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的比重,同时进一步调动全体社会成员重视教育、支持教育的热情,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只有具备充分的物质保障,地方院校的教育事业才能得到发展,教育公平才有可能实现。
2.努力建设和谐校园。地方院校作为社会肌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要在和谐社会建没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努力建设和谐校园。大力建设和谐校园,既是地方院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一方面,通过建设和谐校园,推进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创新,切实解决广大师生员工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可以更好地发挥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教育教学和学习生活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不断提高学校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校园和谐了,可以为整个社会增添和谐因素,并带动各类和谐创建活动的开展。
3.重视校园弱势群体,完善校园救助机制。高校内的弱势群体主要是贫困学生和生活较困难的后勤系统教职工以及后勤系统中的临时用工。高校后勤在服务保障中应尽可能的为贫困生提供合适的勤工俭学的岗位,让其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并在这样的劳动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择业观和创业观。后勤系统中还有不少离退休的教职工,需要后勤团体和领导的关注与理解,要定期地走访探望,组织活动,联络感情;在后勤系统中,有很多的临时用工,大都是后勤服务中一线岗位和基础建设中建设者;应给予一定用工待遇和应有的尊重,尽可能地改善他们工作、生活和再学习的条件和环境。校园内的这部分“弱势”群体集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庞大的团体,对学校的稳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打造和谐校园,就要高度重视这部分校园弱势群体,完善与此相关的校园救助机制,使他们在建设和谐校园中,始终发挥着他们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