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有益书,做儒雅人
读有益书,做儒雅人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进步的阶梯。”在现在的时代,没有多少小孩读过四大名着:《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有些孩子甚至连四大名着的名字都不知道。这就说明了现在的孩子很少阅读课外书。而爸爸妈妈说,他们在10岁时就已经多国四大名着了。在那时我多么期望我生在妈妈那时的时代。
书的种类有很多,比如少儿读物,儿童文学,文化教育等等,总之,太多太多了。翻开书本,就能领略到金字塔的辉煌,埃菲尔铁塔的壮观,长城的宏伟,桂林山水的清秀。
许多父母认为《淘气包马小跳》,《笑猫日记》,《屁股领的那些
事》„„都是闲书,可我们却知道这每本书里都蕴藏着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让我们获得新的知识。因此世界让4月23日为读书日。让我们每一个人尽情的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我们书读多了,就会渐渐的变成一个有礼貌的人。因为书不仅是给我们教知识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大家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的遨游吧!
新疆伊犁塔城地区额敏县第一中学六年级:李欣蕊
第二篇:践行弟子规 做个儒雅人 报告材料
践行《弟子规》 做个儒雅人
(李伟力)
●感恩歌曲
●调查:去过天安门广场的同学?
●2011年1月11日,为弘扬和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座高9.5米、重17吨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雕像正对东长安街,孔子雕像双手合于胸前,目视远方,身体左侧佩戴有一把宝剑,展示出中华文化的悠久灿烂与正大气象。从这件事的侧面我们可以看出,现在国家对儒家文化的认同与尊崇。
●早在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之后,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在海外茁壮成长,现在100余个国家建有300多个孔子学院。孔子的学说传到西方,是从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译成拉丁文带到欧洲开始的。
● 《论语》共20篇,第一篇学而中的第六章“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根据这句话作了《训蒙文》,后经清朝儒生、山西平阳人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
●现在,学习《弟子规》在全国如火如荼,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掀起了国学热(人大、复旦、厦大、武大等,大工成立了国学研究所);各行各业相继展开(铁煤集团等,有的企业则创办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对其职工及其家属开放上课)。3月20日,我到沈阳在省政府人民会堂参加一个“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做有道德的人”大型公益论坛。
一、为什么要学习、践行《弟子规》
1、《弟子规》是人生第一规。“第一”有两种解释:一是说人一出生能学习的时候就应该学习《弟子规》 ;另一是说《弟子规》在人一生中都特别重要。有人认为《弟子规》是小孩读的,错误,适合各种年龄的人读诵、受持,因为在圣人面前无论大人孩子,我们都是小学生,师、生、家长、社会大众都应该读学。延伸点儿讲,《弟子规》还是持家的根本,对家庭有好处;是立业的根本,对于你未来的事业有帮助。
2、《弟子规》是当今社会做人的基本教导。当今社会儒家思想“断脉”约100年了,忽略了对人的“德”的教育,伦理道德缺失,思想道德滑坡。我校前些年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提出了“学校育人 目标'为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把做人(德)放在第一位,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毒品。要学会做人首先要学做人的知识,而这种知识太多了,《四库全书》每天读10小时,要读100年,不行,就学《四库全书》根本—弟子规,1080个字,360句,113件事,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虽简易,但把做人的基本要求说得清清楚楚。不是学知识,是学智慧。(亲有疾 药先尝)。
3、《弟子规》是教化人心的基础。青少年修养主要是修身,修身就是改心。我们的问题是在起心动念处就埋下了祸根(打架)。不修正自己的思想等于没学。要经常用《弟子规》的每一句话与自己的所思进行对照,不妥即改。只要用心学、用心做,《弟子规》能开万把心锁(含锈锁)。
“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没德就会没脸没皮,“人有脸,树有皮,没脸没皮啥东西”。当一个人的道德伦理都沦丧的时候,当一个人的思想都不像人的时候,这个人的生活就跟禽兽没有什么两样,成天想什么呢?一天做些什么? 纵观我国建国以来对德的教育、对人的规范也作过许多尝试和努力,从早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五讲四美三热爱》再到《四有新人》直至《八荣八耻》,除《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外,均不如《弟子规》那么具体和可操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虽较具体但又不如《弟子规》那么细致和全面。因此,可以说《弟子规》应当是迄今为止最具体、最全面的学生行为规范和准则”,是当代中学生品德修养的一本宝典。
二、学习、践行《弟子规》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孝亲、感恩。
2、能够处理好师生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
3、养成各种好习惯。
※
三、要学会感恩、要诚心改过
感恩,狭义说就是感激父母(和孝敬父母差不多);广义说,就是感激自然,感激社会.感激祖国,感激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包括同学)。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信„„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1、感恩父母:“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这是《弟子规》中关于孝悌的原则论述。孝是整个道德的根本,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就会有恭敬心和感恩的心;孝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为人儿女的本分,但是我们 一般人往往只注重大道理,却不曾注重细节,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处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
现在有些大人存在问题:父母有用像打篮球,父母无用像踢足球,父母生病像推铅球。对待生养自己的父母没有对待家里的宠物好。现在,我们学生有哪些习惯、有哪些行为一定要赶快修正?(自己不要认为是小问题)
①“顶撞父母”:以前的人说话是“一言九鼎”,现在的孩子也是一言九「顶」,这个「鼎」不一样,现在的孩子是顶回去的顶,会顶嘴。
②“懒惰”:到家后力所能及的活也不干,让父母伺候自己,把父母、爷奶、姥爷姥姥当成自己的奴婢。③“叛逆”: 中国人四千多年的历史都没有叛逆的下一代,我们居然在短短二、三十年之间就产生了叛逆的一代。为什么四千多年来没有产生叛逆的下一代?为什么在几十年当中却快速产生叛逆的孩子?不是偶然的!因为现在的孩子不接受中国圣贤教诲,没有接受孝弟的教导,没有孝心,没有恭敬心,当然对父母言语、行为就会有冒犯。抱怨父母啰嗦(少说两句吧,烦不烦那)、嫌弃父母(别说了,你知道啥)。
④“自私”:自私是父母、长辈惯的(属于自己种因、自己吃果,夹菜先给孩子、满足一切需要)。孩子吃好的时首先却想不到父母。
⑤“敷衍”:就是没有责任心,即使父母有病也不放在心上。⑥“生活没有规律”:现在网络、影视、杂志、游戏太发达,玩儿个通宵达旦,接受污染由此堕落,“德有伤,贻亲羞”,令父母家人蒙羞。
人最大的错误是什么?就是不知道自己有错误。俄罗斯对儿童的启蒙教育就是首先教育其热爱父母,其教育理念为: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不爱父母何以爱国家。认为,很难想象事亲不能尽孝者,怎能真心实意地热爱他人、热爱祖国。要爱父母,要尽孝。怎么做呢?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教训我们的时候我们要恭恭敬敬的聆听,绝对不能一言九「顶」。假如父亲他在训斥我们的时候,讲了十件事,其中只有两件事是真的,八件事你觉得是他误会你了,你要不要马上就把他顶回去?不要顶!因为在训斥我们的时候正是气头上,这个时候你只要说「是」,可能你父亲本来火气很大,慢慢就消下去了。等他骂完你,他的情绪已经平和许多,突然又想想,我好像骂儿子骂怎么样?骂过头了。他可能就会很主动的拿一个水果,「来,吃一个」,打打圆场。这个时候你也要很自然的走过来,当作若无其事。3 你可不能马上又说:爸爸,咋地?跟我和解吗?不能这么死脑筋,要顺势而为。
所有父亲的责罚,父亲的要求,我们是不是统统要顺着他做?「顺」有两种情况,当父母所责备我们的事都是正确的,我们要赶快记住,好好的去落实,这时候要顺;当父母的责罚跟要求是不对的,这个时候不要当面顶撞,要懂得顺势而为。《弟子规》后面讲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中国的孝顺,这个「顺」绝对不是所有父母的要求我们都去做,要先分辨对错,要用理智去孝顺。当父母有过失,我们没有去劝,那是陷父母于不义,就不是我们为人子女应有的态度。
当父母对你的责备,你都没有回嘴,对你的误会,你都能够平心静气去接受,你父母对你的尊敬,对你的佩服会怎么样?提升。当父母愈尊敬你,以后你跟父母就很好沟通,他慢慢会觉得谁最值得我信任?就是我的儿子,就是我的女儿。所以父母教,须敬听。假如你的父亲有心脏病,你也要视状况而定。比方说他看到你,骂得很凶,已经心脏病要发作了,你还要站在那里「父母教,须敬听」,要不要?所以,求学问要学得很灵活,是念念为父母着想,你就知道当下应该怎么样进退才得当。
父母打骂也好,唠叨也好,无言也好,管束太多也好,毫无疑问,父母亲都是真心地爱自己的孩子,都是为孩子好。要知道:生活不只有和煦的阳光,还有严酷的冰雪风霜。父母爱你的方式,有时候是对你轻声细语,有时候却是对你非常的凶,同样都是对你的这一分爱心,你要体会。我们要对得起父母的教诲,这个脾气不能白发,不能白让父母身心受伤害,所以我们记住这次错误,要懂得挨骂要能换得什么?进步。要学习孔老夫子的好学生颜渊的德行,要能「不二过」。这次被父母骂完了,一定要记住,下次不能再做让父母生气、伤心的事,下一次不能再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孝顺父母的人,赖也赖不到哪去;不孝顺父母的人,好也好不到哪去。
记者采访比尔盖茨:世上什么不能等待?比尔盖茨说“孝顺父母不能等待”。(没说时间)
《跪羊图》中的一句:“膝落地,姿态如敬礼,小羊儿,天性有道理”。连羊儿都会感恩于父母,那我们怎么就不能做的更好呢?连乌鸦都能反哺,何况人乎?
2、感恩老师:“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说得太好了。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 4 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
有一个小学老师,她的一名学生腿受伤了,于是她每天背着他去吃中午饭。有一天,老师因事耽搁了点时间,当她匆匆忙忙赶到教室走廊时,听到她的学生大声喊叫:“刘老师,你死到哪里去了?我肚子饿死了!快来背我呀!”这位老师惊呆了,流下了伤心的泪水„„这样的孩子,他连最基本的感恩都没学会,更何谈“孝”字呢?
有一篇报道,讲的是沈阳市沈河区84岁的老人王儒臣捐资助学,遭到所助“学子”冷落的事情。13年来,老人先后资助了40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其中有的是大学生。如今他双目失明,卧病在床,却从未收到受其恩惠而完成学业的大学毕业生的来信,更别说人来探望了,可谓忘恩负义。
还有:“感动中国人物”深圳歌手丛飞出资300万元,资助178个贫困生,而当他重病住院时,受过资助的个别大学生就在深圳工作,也没去看他。
受恩容易,知恩难;知恩容易,感恩难;感恩容易,报恩难。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涌泉之恩呢?
父母教、须敬听。老师教,也须敬听。一个人能不能有很好的道德、学问,除了要有好老师之外,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自己的学习态度,一定要有虔诚恭敬的心对老师,决不可以阳奉阴违。你将来有多大的成就,可以从恭敬心中判断出来,一分诚敬就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就会得到十分的利益。因为老师所吩咐、交代的每一件事,很有可能我们还不能够完全了解。打个比喻,学问假如像二十层楼,老师可能在十几层楼,我们只有在两、三层楼。十几层楼所能看到的景物,我们能不能看到?看不到。老师指的都是比较长远的目标,你说:老师,我都看不到,我都感受不到,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时候我们不老老实实的依师教而行,那就得不到利益了。
是谁把一个个无知的孩子教育成活泼可爱,懂礼貌,知是非,知荣辱,并且学到科学文化知识,是老师,所以我们要感恩老师。《尊师颂》
父母生我,给我色身,老师教我,长我慧命,使我由蒙昧,见到光明,使我由无知,获得知识,使我由愚痴,启发智慧,使我由低能,成为才能,老鼠只会永远在地上打洞,因为他们没有老师!小鸟只会永远在树上做窝,因为他们没有老师!老师是我们文化的传人,老师是我们慧命的保姆。
因为有老师,人类文化才有进展!因为有老师,人类前途才有光明!因为有老师,人类尊严才能建立!因为有老师,人类光明才能发扬!因此,发愿: “从今日起,永远真心的,尊敬老师!永远真心的,感激老师!”
3、感恩同学、改过向善: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值得感恩的小事:如班级中有的学生,默默无闻地为班级开门、关门,从无失责;有的学生长期负责班级饮用水的更换工作,确保学生每天都能喝上干净的水;还有些乐于助人的同学,经常利用课间为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讲题;还有的主动打扫班级卫生、清倒垃圾、给花浇水等等。我们要对热爱劳动的同学感恩,对他们的劳动负责;要对保洁的同学感恩,不随地乱扔垃圾;要对帮助自己的同学感恩,多说一句谢谢。
学了《弟子规》之后,想一想自己以前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是不是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呢?
自己有没有: 随地乱扔垃圾,尽管不远处就是垃圾筒;在课堂上做与上课无关之事,老师说还不满意;有没有出口成“脏”,满嘴脏话;有没有不爱护公物,在课桌、厕所、墙壁涂污乱画;有没有吸烟、打架、与社会人员勾结者„„
同学们,和谐社会呼唤规范,每个人都按规范去做社会才能和谐。学习《弟子规》,就能扎下守规矩的根,只有把好人生道德的罗盘,才能收获快乐和幸福的命运。不要结交恶友,因为有什么样的朋友,就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坏朋友会诱使你误入歧途。“得势时,朋友多,真的少;失势时,朋友少,真的多。”哥们儿义气要不得。不要狂(有何德何能、有什么资格和本事)。
同学们,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闽南话有一句「树头站得稳,不怕树尾做台风」,这句话用在我们德行教育就相当符合。一名学生德行的根没扎好,他的能力愈高愈危险,因为外面很多的诱惑,愈有能力,到时候愈禁不起诱惑,爬得愈高摔得愈重。树的方向由风决定,人生的方向由自己决定“聪明的人用别人的教训教育自己;愚蠢的人用自己的教训教育别人”。遵守人生的交通规则,不要闯红灯。
同学们,写好一个人只需两笔,做好一个人确需一生。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学习、践行《弟子规》可以带走我们心灵上的尘埃、可以带走心灵里那个不善良的我。要提高警 惕,保卫自己,决不超越道德的底线。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人生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
同学们,学习、践行《弟子规》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一个要学会感恩;第二个要诚心改过。
“感谢祖国培养,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感谢同学关心帮助,感谢所有为我付出的人!”----这就是每名学生每天都应用心默诵的感恩词!
2011 7
昌图县大洼中学 年3月30日
第三篇:读书要读有益之书
读书要读有益之书
——读培根《论学问》后
初三年级:庄雁
读书是一件其乐无穷的事情,读书的乐趣在于不断获取新知,不断感悟生活的真谛,不断体验生存的意义。
读书是获取各种信息的最主要手段,是适应社会的基本前提。当今社会,谁不会读书或不喜欢读书,都是不可理喻、不可原谅的。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论学问》一文中精辟的论述了读书、学问、快乐三者的关系。他的精辟论断:“知识就是力量”,不仅奠定了近代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而且使他成为整个现代实验科学当之无愧的始祖。他认为,读书求学的用途在于娱乐、装饰、以及增长才干。娱乐主要指修身养性,装饰主要指善于辞令,增长才干主要指人们在处理各种事物中的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
培根的思想和论点是权威而深刻的,也是令人深思的——阅读使人充实,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善辩。培根的这些思想和论点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得到具体的验证。然而,从培根哲学意识的高度来探究读书的意义毕竟显得过大过宽,甚至空泛。笔者认为,读书重在深刻,因此我的理解是“好读书不如读好书”即读书应读有益的书。
事实上,并非识字者就会读书。读书必须有目的、有感悟、有教益。学者为探究真理而读书,作家为积累素材而读书,学生为获得成绩而读书,旅客为消磨时光而读书„„凡此种种,不乏目的性与实用性。不过,在当今知识腾飞的时代,我们对读书应有一番更明确的认识,特别是处在应试教育时代的老师和学生,更应该有目的、有选择地读书。如果能像大作家张贤亮一样做到博览群书,那当然可喜、可嘉,如果没有博览群书的能力,那就应该认真选择好书、益书来读,这是一条迅速获取有用知识的捷径。培根还强调,有的消遣类书籍只适宜快速观赏,有的书籍只需要读其中一部分,而有的书却要认真品读,要下一番咀嚼消化的功夫。
我们生活中不乏各类好书,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激励了中国以及世界几代青年的积极进取精神;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影响了世界无数少年儿童的心智;瓦西列夫的《情爱论》启迪了多少痴男倩女的情愫;德莱顿的《学习的革命》掀起了全球学习意识的反思„„的确,好书能开启人类智慧之花,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一本好书就能受益终生。因为一本好书就是一个挚友,一个知己、一个知音。我们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心中有本,多写笔下生花”这里的多读书也指的是读好书、读益书。有诗云:“交好友,丰富感情生活;喝好酒,丰富物质生活;娶好妻,丰富家庭生活;读好书,丰富精神生活。”对广大文化人来讲,精神生活远远高于物质生活。由于经济的拮据,读书人再不能丢去这片崇高的精神家园。与此相反,一本坏书就如一个损友,会使你误入歧途,萎靡颓废。时下,中学校园中充斥着一些低级的杂志书刊,有的同学还在津津乐道,什么《惊悚怖客》《死亡游戏》《爱上你不回去》《逆反又怎么样》等,这些书刊会使同学们变得浮躁、狂热、错乱、痴迷,沉溺,应该引起来老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
其实,读好书是一种享受,它不仅能愉悦身心,而且还能积淀情感;他不仅能深化知识,而且还能节约生命。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好好的去看看《史记》《世界名人大全》《我很重要》《拯救男孩》《拯救女孩》《活着》等书籍,他们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做人会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书不在多,深刻就行;价不在高,有用就行。读书使人进步,懒惰使人庸碌。读好书使人充实,读坏书使人空虚。诸位,请静下心来,去读几本有益的好书吧!
第四篇:读经典的书 做有根的人
读经典的书 做有根的人
——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受降路小学经典阅读
侧记
“文宗字祖”许慎的故里,抗战胜利纪念的丰碑。春光明媚的四月,走进位于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的受降路小学,琅琅的书声阵阵悦耳;满园的书香令人陶醉。这个有着七十五年历史的名校,十年如一日地引导学生诵读中外经典,打造书香校园;六个年级十二册自编教材《中华经典精粹读本》让学生吮吸着文字、文学和文化的营养;晨诵暮读、午间悦读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乐在其中,满腹经纶……
每一天 享受晨诵暮读
2010年9月3日的清晨,新学期刚调入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受降路小学的丁瑶老师,路过邻班去上早读。透过九月热情的晨光,她看到了如下一幕:
二四班语文老师翟翠花正带领学生们读狄金森的《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
“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我就不虚此生/如果我能解除一个生命的痛苦/平息一种酸辛/帮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重新回到巢中/我就不虚此生”。
老师示范读,小组循环读,男女生分读,齐读,个读,然后争先恐后谈感受:“如果,我尽力帮助了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就不虚此生。”“如果,我能让校园的洗手池恢复洁净,我就不虚此生。”“如果,我能让蜘蛛网上的一只蝴蝶逃生,我就不虚此生。”“如果,我能让朋友踩向蚂蚁的脚板停下,我就不虚此生。”……丁瑶惊讶了,眼前的不是一个个小诗人吗?
再看下去,《弟子规》诵读开始了,有几个孩子边诵边加上自己的想象动作,打出节奏,在他们的带动下全班的孩子都动起来了。顿时,教室里活跃着一只只快乐的小鸟。
丁瑶静静欣赏着这幅美丽的画面,感觉美妙而幸福。她似乎觉得,这不是早读课,而是一个充盈着生命舒展、成长的舞台。这里没有死记硬背,没有检测,有的是积累,是陶冶,是分享,是孩子们享受无比的灿烂笑脸。
“每天的早读都这样,该有多好啊!”丁瑶无比憧憬。
当然,不用丁瑶向往,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用心的她已经明白了那个叫晨诵的早课。
无独有偶,让丁瑶暗暗赞叹的还有下午放学前20分钟的全校经典诵读。学校把下午原本40分钟的三节课设置成了30分钟的小课,节余出来的20分钟,来做全校中华经典同步诵读。这样一来,内容上更加完善,时间上更有保证,充分发挥儿童时期黄金记忆的优势,让学生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把优秀传统文化牢牢刻到孩子的脑海里,做到日日诵、日日新。
一个月过后,丁瑶逐渐从学校例会、集体教研、主题班会中明晰了,原来受降路小学自2004年就开展了“诵中华经典 育现代公民”活动。下午的全校同步诵读,只是他们十年坚守、日不间断的一个缩影。
丁瑶老师好感慨:早晨,孩子们用优美的诗歌,别样的朗诵,邀约朝阳,开启一天蓬勃快乐的学习之旅;傍晚,孩子们用丰厚的经典,陪伴夕阳,把经典的温暖融进万家灯火。作为一名教师,如此诗意地栖息在天地间,不也是不虚此生吗?
每一周 落实特色两课
春季教学开放周的活动开始了,五一班新转来的张皓然同学邀请妈妈来校参加,说在这儿上课一定会让她大开眼界。妈妈闻言早早出发,和儿子一起上学去。
一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对面教学楼上七个红色的大字:让读书成为习惯。她当然知道,这是受降路小学的校风,目的是培养爱读书的学习型教师,培养爱读书的小书迷,让师生学会读书,放飞美好理想;天天读书,享受快乐时光。让读书成为师生学习生活中的空气阳光。正是冲着书香校园,冲着享誉全市的办学特色,她才把儿子转来的。
儿子自豪地做起了导游:“妈妈,这可是谷建芬《古诗新韵学堂歌》中的《长歌行》,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旋律,这歌词,这叫境界。”“还有,快看妈妈,教学楼的文化墙,全部是优秀图书介绍,老师说是„一楼一主题,一层一特色‟:一楼是绘本世界、儿童文学天地;二楼是经典文化集锦;三楼是中外名著大观。这上面推荐的书我都看过好多本了。楼梯间漂亮的„书‟形版面上的„凡人名言‟都是老师和同学们的读书感悟,下学期我也争取在这儿„出镜‟!”
孩子对自己喜欢的就是如此鲜明地热爱,因为这催人奋读的环境与孩子的生命成长发生了关联,他们每每看到此,就有了一种别样的眼光和情怀。
第三节是阅读课,在学生阅览室——七色书吧上。班主任齐艳丽老师稍作安排后,便开始上课了:“同学们,又到了每周一节的阅读课时间,今天继续交流《夏洛的网》,上一周我们读完了原著,今天首先请大家观看由书改编的电影,然后谈谈电影与原著有什么不同?这样改编的优劣在哪里?如果你是编剧,你会怎么改编?”孩子们投入观看,张妈妈很好奇:只见书吧正中央是一个巨大地球仪的书格造型,天花板上绘着蓝天、白云,四周是温馨色块搭配、组成绕室四周、可以席地而坐的书凳。旁边树叶、苹果造型的书架上,摆放着心仪已久的书籍。她想:每每上阅读课,手中好书盈握,身边益友共读,师生思想不时碰撞,那该是何等惬意的事情啊!在周末的作业本上,张妈妈读到了儿子为下周阅读课准备的一段话(估计是《夏洛的网》的阅读延伸):感谢各位同学的精彩辩论。其实任何一个生灵,包括《夏洛的网》中的坦普尔顿,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要全方位地了解他们,给他们多一点喜欢。因为多一点喜欢,这个世界将多一份美丽,多一份友爱,多一份温馨。
下午第二节下课,在走廊里,她碰到了满面笑容的赵文清校长。张妈妈上前打招呼,疑惑地问:“赵校长还上课?”赵校长说:“是啊,我和马继红校长、靳玉翠校长都担任有每周一节的诵读课,和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并称„特色两课‟。为保障读书、诵读活动的扎实开展,我们已经把两课设置为了校本课程。”
赵校长如数家珍:“我校„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已走过十年历程。十年来的探索实践,使我们成长为省、市、区经典诵读窗口学校,迎来了中央文明办、上海、广西、河北、山西等多个省市自治区领导的调研、观摩。目前,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尚未进入国家课程体系,处于课题式研究、试验阶段,但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不敢等。所以学校在„请进来走出去‟培训骨干教师外,加紧开发校本教材。现在使用的六级十二册的校本教材《中华经典精粹读本》,是以蒙学经典、四书五经、小古文、经典诗词为课程核心的。上课时,一方面,我们秉承„小朋友,跟我念‟的中国经典诵读六字真言,另一方面,老师通过一些现代化手段,创新诵读方式,如表演朗诵、歌舞伴诵、疯狂背诵等,通过音乐、舞蹈、小品、音乐剧等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的艺术形式,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寓教于乐。”
的确,赵文清校长和她的优秀团队十年如一日,甘做点灯之人,照亮孩子的人生之路,引领着孩子们一步步走进经典,走向优秀!正像她说的一样:“一辈子,一件事。作为教育工作者,虽然很普通、很平凡,可做的事情很有限,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踏踏实实去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和老师、同学们一起读好书,诵经典。因为读书并不是人的本能,需要从小培养和熏陶;因为读书是一件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的事情。”
每一月 陶醉班级共读
有学生曾在作文中写道:“每天中午一点半,当古韵悠扬的《渔舟唱晚》响起,在我们的操场里,只剩下小鸟和树叶的舞蹈,因为同学们的班级共读开始了。”
班级共读缘起——从2006年,全国著名教师看云(薛瑞萍)、亲近母语发起人徐冬梅等“全国推动读书人物”先后走进校园,特别是参加在全国享有盛誉的亲近母语子课题实验后,受小人感受到了什么是睿智、淡定和执着,看到了世界上竟还有这样的书,知道有书还可以这样读,这样读了还可以如此笃定、高远和幸福……
于是,受降路小学做出了决定:有了名家的引领,实践,我们毋庸多虑,建设书香校园,打造品牌学校。读书,不为功利,只为培养孩子一生有用的好习惯,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幸福清明的人生!
然后,学校把每天中午预备前的20分钟设为“午间悦读”时间,主要进行班级共读,老师依年级不同分别以“绘本讲读”、“大声朗读”、“班级读书会”为主要阅读方式。因为学校班额相对较大,在集中的时间进行共读,有利于老师指导和学生分享探讨。当然所推荐书目,是结合年段教学、学生认知
度,提前以短信方式告知家长:可通过网店、书店、图书馆或亲友借阅均可。另外,每周一节的阅读课,或好书推介,或读书交流,或到书吧自由阅读,或观看经典影片,很好补充了个人阅读的需要。
紧接着,《书香满园阅读指导手册》、阅读等级评价制度诞生。根据书籍内容由浅入深,把100本约1200万字的必读书、122套选读书分成了赤橙黄绿青蓝紫七个等级。同时对应这七个等级,设计了“读书宝贝”、“读书能手”、“读书标兵”、“读书先锋”、“读书明星”、“读书博士”、“读书超人”的读书晋级卡。要求读完每一级的书,就可以向班主任申报晋级考试。从赤色的《安徒生童话》到紫色的《泰戈尔诗选》、《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等,同学们可以拾级而上,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晋级。那动人的故事书,漂亮的晋级卡,令人神往的响亮称号,深深触动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争胜心。孩子们的读书热情十分高涨,据统计每学期人均读书8—10本。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也悟出了多种读书方法。如五一班同学潘若冰的泛读和批读;**班谢欣冉同学的读书三法:融入书籍、多问多思、批注笔记;五二班茹相斐同学的粗读、细读、品读等都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考级阅读除涌现出一大批“读书宝贝”、“读书能手”、“读书标兵”、“读书先锋”外,还催生出马乙元、刘瀚阳、孙毓聪等阅读超过150万字的480位“读书明星”,120位“读书博士”、30位“读书超人”。有540多位同学进入亲近母语全国小学生读写大赛决赛,20多位同学进入总决赛,学校也多次荣获优秀组织奖。
每一年 出彩主题活动
受降路小学以现当代中外经典、儿童文学和中华优秀传统经典两条红线为经轴,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把它们编织得花团锦簇,其舞台就是每学期精彩纷呈的读书节、诵读节。
读书节——“让读书成为习惯”(校风)一直是受小的最爱;“诵读中华经典,培育现代公民;建设书香校园,打造品牌学校”(办学目标)一直是受小的追求;“广读博学,笃行励志”(校训)一直是受小的期盼。受小人始终肩负理想,满怀希望,孜孜以求地行走在读书的路上。2006年至今,连续举办的一年一度的有主题、有影响、有品位的开放式读书节让他们在读书的路上渐行渐远。单看每届读书节的主题:“点燃读书激情”、“好书伴我成长”、“共读经典,共享成长”、“读名人传记,塑美好人生”、“读书,让我更精彩”、“读书,让梦想飞翔”、“奇思妙写,其乐无穷”、“放飞心声,写出真我”,就可以感受到学校读书活动的持续性、创新性、成长性。一系列课内外结合、中外贯通、古今相承、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共读一本书、淘书乐跳蚤书市、经典名片展评、我爱背诵擂台赛、教师读书沙龙、读书小明星评比、朗诵比赛、作家校园行、班级经典诵读比赛、校园小作家作品展等让他们的收获日渐丰盈。
学校最可贵的是坚守,在日不间断地坚守中,孩子阅读的习惯逐步形成。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净化了灵魂,启迪了智慧,优雅的书卷气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给学校带来勃勃生机。
下面就让我们直接从师生的感悟中来领略读书的快乐,成长的幸福吧——
六一班张婷同学在《买书的乐趣》中写道:“自从上了六年级,我越发热爱文学著作了。衣服可以不漂亮,书一定要优秀。恬静隽永的散文,独领风骚的名人传记,神秘莫测的科幻小说,幽默活泼的小品文,都是我的最爱。”
六二班的张时羽说:“我和妈妈喜欢共读,学校所推荐的共读书目,只要是能找到的,我和老妈都不放过。什么《斑羚飞渡》、《小王子》、《彼得·潘》、《西游记》、《水浒传》、《夏洛的网》、《蟋蟀广场》……妈妈总爱读后评论一番,时而拍案叫绝,时而针锋相对,时而麻辣点评……而我则喜欢呷一口茶水,将百种心情咽下肚中,化为悲伤或欢乐,泪水或笑声。”
张华珍老师:读书使自己学会了包容,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王银辉老师:读学校赠书《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生命的品质》、《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优秀是教出来的》、《学校的挑战》、《56号教室的奇迹》、《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等,让我更新了教育理念,领略到了名师风采,让我的课堂游刃有余。
晋丽萍老师:读《窗边的小豆豆》让我回到了纯真的童年;从《青铜葵花》,我读到了一种恒久的感动;读《鼹鼠原野的伙伴们》我悟出了一个弥足珍贵的教学真理……我现在能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问题。
青年教师赵敏在活动心得中写道:“读书节,我们与大师对话,与心灵交流,与博览同行。笔墨蓝天,说古道今,其乐无穷。全校师生在读书中增长知识,在背诵中丰厚底蕴,在写作中体验成功。有理由相信,若有读书、写作相伴,我们的人生将会永远春暖花开,繁花似锦!”
诵读节——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丰富,是学习诵读经典的良好契机。如今,受小又结合意义重大的时间节点,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到了仪式化、节日化、多样化。
仪式化。荀子云: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鉴于此,学校创造一切机会,让孩子们在诵读经典的基础上,来感受经典的魅力。多年来的9月1日开学,学校都会隆重举行“金秋开学典礼暨一年级新生开笔礼”。一年级300多名新生通过正衣冠、朱砂启智、击鼓明志、启蒙描红、感谢亲师、赠书送礼、珍藏心愿等活动,接受启蒙老师关于尊师重教、孝顺父母等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和“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现代公民教育。
节日化。学校每学年通过组织一些节日文化活动,比如清明的“缅怀先贤,拥抱自然”、“过端午,祭屈原,诵经典”、“中秋诗会”,“久久关爱谢重阳”、春节的“过大年,谢父母”“亲子春联展,贺卡展”等特色活动,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传说、习俗和文化内涵,在培养学生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能力的同时,把经典诵读与传统节日教育紧密地融合起来,形成了学校的德育特色——过传统节日,体验浓浓的中国味;品中国文化,感受醇醇的中华情。
多样化。吟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宝贵的汉语言表达方式,急需挖掘、补救和传承。2011年初,马继红副校长带着丁丽、丁瑶等几位老师专门赴扬州、常州等地参加吟诵培训,回校后创办“吟诵兴趣社”,兴致勃勃地带着孩子上路了,平长仄短、依字行腔、摇头晃脑、依依呀呀,就像唱歌一样,带给孩子们更多的快乐,更加激发了他们的诵读热情。
受小人无比坚信,虽是古韵,但那是炎黄子孙的文化密码,即使相隔千载,一样能沟通全球儿女对母语的热爱。
对于诵读经典,学校不只是为了让孩子们为背诵积累,更重要的是在培养他们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具备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在“口耳相传手把手,游戏故事乐中学”之外,知行合一,以读养德,落实到行为上,落实在日常点滴中。
学经典对小学生重要的方法是“学其事”,即教他怎么做,而不是讲道理。“日行一善”“争受小之星,做美德少年”活动的开展,就让校园多了一双双发现美的眼睛,多了一颗颗感受美的心灵——
二年级四班的陈立在日记中画了一个鸡蛋,旁边配了一句话:“羊跪乳,鸦反哺。感恩妈妈,每天早上都给我做好早餐。”
元旦节学校送贺卡和糖给每位同学,老师发现孟琛剩了一颗没吃,问她为什么。她羞涩地说:“百善孝当先。我想带给姥姥尝尝。”
2010年9月27日周一中午放学前,当大红感谢信贴在校门口,感谢五二班刘瀚洋、吴浩田同学大热天主动为小区五楼的一位李奶奶提水时,吴浩田平静地说:“„凡是人,皆须爱。‟《弟子规》早教育我们要泛爱众啊。”刘瀚洋则说:“„点塔七层,不如暗处一灯。‟(《增广贤文》语)李奶奶家没年轻人,楼又那么高,可晚上要吃饭洗漱啊。急人所急,应该的。我们都长大了,出点力,全当运动锻炼。”
受小期待:通过思想上有大智,科学上有大真,伦理上有大善,艺术上有大美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孩子们可以具备:良好的行为规范,高雅的审美情趣,崇高的道德操守,以及深邃的哲学思想,使他们一生受益,也为社会培养越来越优秀的现代公民。
十年来的读书、诵读历程,他们在撒满书香的路上留下了一个个坚实的足迹,写满一串串动人的音符。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已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清澈、灵动、细腻、高尚。他们是读书的践行者,更是读书的受益者。相信他们会坚持天天读、年年读、有毅力地读,相信日有所读,学贵有恒;日有所诵,水滴石穿!
第五篇:读高雅书 做高尚人 2018.4.23
《读高雅书,做高尚人》。
尊敬的老师、亲爱同学们:
今天就是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4月23日是世界上一些著名作家的生辰或忌日,特别具有世界文学的象征,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
书籍是大家成长最好的营养品。读书,是一种美好的享受,也是一种优秀的品德。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使我们每个人终身受益。
今年是我校的第四届读书节,本届读书节的主题是 “读高雅书 做高尚人”。几年的时间过去了,现在的校园里有哪些变化呢?首先晨读时间听到的是诵读经典诗句的朗朗书声,其次课余时间看到的是同学们在书桌旁手捧书籍,津津有味的读书场景,第三是同学们的书包里能带上一本阅读书;心里能喜欢上几本书,脑袋里能多装上几本书;生活上能用上一些书。书成为了大家的朋友,为大家带来了乐趣、带来了健康、带来了成长的方向。这些可喜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
老师们、同学们,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知识高度增长的今天,阅读可以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可以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阅读是我们最简单、最快捷、最有影响的成长方式。良好的阅读将为我们的生命发展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与经典同行,我们步履坚实;为生命阅读,大家信念坚定。饱览诗书,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仁者不忧。
接下来就让我们在读书节的活动中,伴着这阵阵书香,进行一次心灵的旅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