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强煤矿企业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大全

时间:2019-05-14 14:2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进一步加强煤矿企业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进一步加强煤矿企业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大全》。

第一篇:进一步加强煤矿企业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大全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

进一步加强煤矿企业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安监总煤装〔2011〕51号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管、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加强企业安全技术管理,提高煤矿企业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技术保障能力,现就进一步加强煤矿企业安全技术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强化安全技术管理职能

1.健全安全技术管理体系。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以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下同)为首的安全技术管理体系,总工程师应为同级领导班子成员,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设通风副总工程师,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煤矿应设水文地质副总工程师。要设立采掘生产技术、矿井“一通三防”、地质测量、水害防治、职业危害防治、工程设计和科研等安全技术管理机构,配齐技术管理和工作人员。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设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专门机构。矿井的采煤、开拓(掘进)、通风、机电、运输等生产区(队)必须配备技术负责人,专职技术管理工作。

2.明确安全技术管理责任。煤矿企业要落实企业负责人的安全技术管理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包括实际控制人,下同)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领导和支持总工程师行使安全技术决策、指挥等职权;总工程师全面负责煤矿技术管理工作,行使技术决策权和指挥权,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及时排查治理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副总工程师在总工程师领导下对分管业务范围的安全技术工作负责。落实各部门的安全技术职责,建立健全部门安全技术业务保安责任制和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业务部门和生产区(队)技术负责人在总工程师领导下对分管范围内的技术管理工作负责,组织落实有关技术措施和规范,并根据现场安全生产条件的变化,及时制定针对性的技术措施,保证作业规程和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3.强化安全技术管理决策机制。总工程师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总结和布置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研究确定矿井开拓巷道布置,抽掘采部署,生产系统调整,技术措施制定,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推广应用,安全技术措施费用提取使用

方案等技术问题。煤矿的采区设计由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编制,报矿主要负责人或矿务局(集团公司)审批。回采工作面设计由矿设计单位编制,矿总工程师审批。综采、水采工作面和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水害、火灾威胁严重的采掘工作面,以及采用非正规采煤方法的工作面的设计,报矿主要负责人或矿务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批准。新工作面移交生产前,应当组织验收。

4.完善安全技术管理制度。煤矿企业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标准规范等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完善安全技术管理制度(重点包括:企业发展规划、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生产作业计划等的编制、审查和决策;矿井灾害预防处理与应急救援计划的制定和审批管理;专项工程和专业系统等的设计、审批和备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和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检查;矿井“一通三防”等各专业的技术管理;各专业技术管理事故的追查分析、责任追究;各种资料存档、保管、借阅、保密、登记及销毁等制度),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5.完善安全技术标准。煤矿要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以工程设计、“一通三防”、地质测量、防治水害、防灭火、顶板控制等为重点,制定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形成满足本矿井、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需求的安全技术标准体系。要紧密结合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推动安全技术标准的落实。

6.加强安全技术人才队伍管理。要严格队伍管理,明确技术岗位职责,加强监督考核,落实技术管理责任。建立完善安全技术人才评价体系和晋升管理体系,推进实施技术带头人制度,形成“合理用人、人尽其才、才尽其能”的用人机制。要为专业技术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发展环境,努力做到队伍稳定、结构合理、专业齐全、更替有序。

7.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煤矿企业要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制定企业安全技术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和人才培养引进计划,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管理机制。进一步落实完善校企联合办学、对口单招、订单式培养等政策,大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要高度重视安全科技队伍教育培训工作,重点围绕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开展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培训,以科研项目、科技交流等为载体,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宽安全技术人员教育培训渠道。

二、加强安全技术管理

8.做好技术基础资料工作。各煤矿企业应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全面调查、收集、掌握、整理和分析本井田及周边矿井地质、水文、瓦斯赋存、冲击地压、煤层自燃、煤尘爆炸等重大灾害因素基础资料,建立重大灾害因素基础数据库,为针对性预防重大灾害提供支持。

9.夯实预防重大灾害的技术基础。要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研发和推广使用预防煤矿重大灾害事故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加强预防重大灾害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一通三防”、提升运输、供电、排水、压风等大型固定设备以及瓦斯、冲击地压、水害等监测监控设施的装备和技术水平。要按照《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安监总煤装〔2011〕33号)等规定要求,建设完善包括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系统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增强矿井抗灾和安全避险能力。

10.严格矿井设计管理。严格按照相关设计规范做好矿井改扩建、技术改造、开拓延深、采区和工作面等项目的设计工作,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要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必须在原有勘探部门提交的矿井精查地质报告基础上,根据矿井建设生产实践和补勘的地质资料,按工程的不同要求,编报生产地质报告或说明书。矿井改扩建、技术改造、开拓延深要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必须严格执行设计审批和备案程序,并建立工程技术档案。

11.强化现场技术管理。采、掘工作面投产、开工前必须有批准的包含安全措施的作业规程。重要工程,如大型设备安装、大硐室开凿、巷道维修、巷道贯通、过断层等都必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作业规程。有煤与瓦斯突出、自然发火、水害、冲击地压威胁的采掘工作面必须编制防治灾害的专门安全技术措施和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和作业规程经矿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后执行,并要根据现场安全生产条件的变化,及时补充完善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所有工程,都必须有工程质量标准,严格执行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

12.强化通风技术管理。严格执行《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和《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标准》(AQ1056-2008)等标准规范,加强矿井通风和局部通风管理,确保矿井通风系统可靠,严禁矿井超通风能力生产。改变矿井通风系统时,必须编制通风设计及安全措施,由企业总工程师审批。矿井必须按季绘制通风系统图,并按月补充修改。通风部门还应绘制通风系统立体示意图和通风网络图,多煤层开采的矿井必须绘制分煤层通风系统图。要按规

定做好矿井通风阻力测定和主要通风机性能测定等工作,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完善通风系统,保证各采掘地点风量充足,风流稳定。

13.强化矿井防尘技术管理。严格落实《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2006)和《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安监总煤调〔2010〕121号)等要求,开展粉尘监测工作,建立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落实综合防尘措施。新矿井的地质精查报告中,必须有各煤层的煤尘爆炸性鉴定资料,生产矿井每延深一个新水平,应进行一次煤尘爆炸性试验工作,煤矿企业应根据煤尘的爆炸性鉴定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等安全措施。

14.强化矿井防灭火技术管理。生产和在建矿井必须制定井上、下防灭火措施,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必须采取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必须编制防止煤层自然发火的综合措施,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必须及时封闭,沿空送巷必须采取防止采空区漏风的措施。矿井必须设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统,每季度对井上、下消防管路系统,防火门,消防材料库和消防器材的设置情况进行1次检查。

15.强化瓦斯抽采技术管理。严格落实《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关于加强煤矿瓦斯先抽后采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装〔2007〕188号)等规定,应抽采瓦斯矿井必须建立完善的地面或井下瓦斯抽采系统。瓦斯先抽后采要纳入矿井设计和生产规划,煤层瓦斯抽采工程必须做到与采掘工程同步设计、超前施工、超前抽采,生产安排必须与瓦斯抽采达标煤量相匹配,采掘生产活动要始终在抽采达标的区域内进行。加强瓦斯预抽管理,定期测定、收集瓦斯基础参数,建立瓦斯基本参数数据库,按规定开展瓦斯等级鉴定和突出危险区域预测。加强抽采系统维护管理,严格钻孔的设计、施工、验收。实施先抽后采的矿井要建立瓦斯抽采达标的评估体系,建立和完善瓦斯抽采管理和考核奖惩等制度,确保抽采达标。

16.强化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管理。严格落实《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9号),煤矿企业要编制落实矿井防突工作规划、计划和措施。有突出危险的新建矿井及突出矿井的新水平、新采区,必须编制防突专项设计。突出矿井应当设置防突机构,建立健全防突管理制度和各级岗位责任制,设置满足防突工作需要的专业防突队伍,建立满足防突工作要求的地面永久瓦斯抽采系统,做到多措并举、可保尽保、应抽尽抽、效果达标,并制定并落实矿井防突能力评估办法,严格落实“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按规定及时开展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和矿井鉴定工作。

17.强化防治水技术管理。严格落实《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8号),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要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的煤矿企业、矿井,应当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矿井应当对本单位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研究,编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并确定本单位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各项工程设计提供准确的地测资料。采掘工作面必须由专职队伍、专用设备探放水,并编制探放水设计。

18.强化机电运输技术管理。建立健全大型固定设备的技术档案,按规定进行技术检测,保持设备性能完好。坚持日常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相结合的设备检修制度,煤矿主要生产设备必须严格执行设备检修许可证制度。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必须保持齐全、灵敏可靠。井下电气设备严禁失爆。矿井运输设备应做到技术资料齐全、完整。矿井应有运输系统图、电机车运行图表和行车记录以及主要运输设备的各种图牌板和技术履历簿、维修和大修技术记录档案、配件图册,各项运输设备安全装置和关键部位的检查试验记录,电机车制动试验和斜井人车空载重载脱钩试验记录和报告等。按规定淘汰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

19.强化火工品管理。严格落实《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和《煤矿安全规程》中关于火工品管理的要求,严禁贮存、使用不合格的火工品。煤矿井下炸药库必须符合设计规范,最大贮存量不得超过矿井3天的炸药需要量和10天的雷管需要量,炸药和雷管必须分开贮存。井下炸药库必须实行专人管理,严格出入登记,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当班的发放、结存数量要交接清楚,并做到班清、日结,账、卡、物、票相符。对变质和失效的火工品要按规定及时进行销毁处理。

三、提高矿井安全技术保障能力

20.制定重大灾害防治计划。煤矿企业必须编制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认真组织落实。煤矿企业应根据矿井开采条件,针对制约安全生产的技术难题,制定安全技术创新发展规划,重点解决“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地温、地压”等灾害对安全生产的威胁,加强规划实施的管理,保障规划实施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定期检查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规划按步骤实施。

21.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煤矿企业要加大安全科技研发投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足额提取和使用科技经费,并在年度财务预算中予以明确。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逐步建立技术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配足科研人员,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积

极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突破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瓶颈。根据安全生产实际,与科研院所等机构联合,针对安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研究攻关。

22.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和工艺。煤矿企业要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和工艺,改造和淘汰落后技术、装备和工艺。要根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试验和推广工作。在试验推广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消化吸收和改进工作,逐步摸索形成适合本企业实际的技术、装备和工艺。要以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为方向,积极推广综合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煤矿灾害防治技术,不断改善作业环境和安全生产条件,提高劳动效率。

四、加强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监管监察

23.加强监管监察。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对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监管监察,重点围绕安全技术管理体系建立和落实情况、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和规程执行情况、重大灾害预防技术措施落实情况等开展监管监察,促进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要加强基层煤矿安全监管监察能力建设,充实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高监管监察人员专业素质和技术装备水平,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现场监管和技术指导。

24.完善煤矿安全技术管理推进机制。要建立煤矿安全技术管理持续完善和推进的工作机制。煤矿企业要及时将法规标准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在生产实践中具有推广价值的技术和管理办法反馈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和推广的建议。有关部门应注意和发现企业在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及时总结、提炼、推广,直至上升为制度。要充分发挥政府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职能作用,组织召开学术会议、专题研讨、交流座谈等,为企业搭建安全技术管理交流平台;要大力支持和推动安全生产评价、安全技术服务等规范发展,促进企业加强安全技术管理。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二○一一年四月十五日

第二篇: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审判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审判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11-07-21 09:19:17 为进一步规范和深化全市法院审判管理,建立和完善更科学、更完备、更有效的审判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审判管理水平和审判质效,推动全市法院“创先争优达标年”活动深入开展,参照省高院冀高法发[2011]1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审判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全市法院工作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专门审判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审判管理机构是人民法院专门负责审判管理的综合审判业务部门。加强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做好审判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1、加强审判管理机构建设。全市两级法院均应设立专门的审判管理机构,机构名称统一为xxx审判管理办公室。已经正式成立审判管理机构并批编的市法院及迁安市、滦县、遵化市、迁西县、玉田县、开平区、路北区七个基层法院在年内应完成更名工作;已单独成立审判管理机构但尚未批编的滦南法院,其审判管理机构对外应称为审判管理办公室;对挂靠在审监庭等部门的审判管理机构的路南区、丰南区、古冶区、丰润区、乐亭县、唐海县法院,对外统称审判管理办公室,被挂靠称谓不变。采用其他名称亦要统一更名。全市两级法院的审判管理机构于2011年5月1日以后对内、对外统称为审判管理办公室。

2、加强审判管理队伍建设。全市法院应注重将既有丰富审判实践经验,又有一定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精干人才充实到审判管理部门,着力打造一支既能高效开展审判管理各项事务,又能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审判管理专业队伍。审判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应担任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管理部门的人员在审判职称评定、职级晋升、评先评优等给予其与审判业务部门同等待遇。

3、加强审判管理部门制度建设。全市各审判管理部门应加强审判管理规章制度建设,通过完善、强化制度建设促进审判管理职责的履行,充分调动各层次审判管理主体的积极性。市中院要加强对基层法院的检查督导和考核通报,对工作措施不力、成效不大的法院责令限期整改。

二、进一步规范流程管理,完善管理体系

全市法院要依托信息化管理软件,进一步健全完善审判流程管理制度,做到宏观调控,节点制约,使审判流程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花和精细化。

4、加强审限管理。要建立健全审限管理制度,使审限管理更加规范。审判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审限管理职责,加强审限延长、中止、审限扣除、程序变更等环节的监控与管理,严格审限变更审批条件、程序和时间,切实解决“隐性”超审限问题。要完善审限通报制度,对将超审限案件实行预警、催办,对已超审限案件实行领导督办。

5、严格节点监控。全市法院要增强立、审、执、监一盘棋思想,加强立案、分案、开庭、裁判、执行、归档等各个流程节点的监控。要健全相关制度,明确各个节点的工作内容、时间要求,通过各个节点间的相互衔接、相互制约,形成环环相扣、有条不紊的流程链条,实现审判、执行、信访等工作的有序运转。

6、加强卷宗归档和移送管理。全市法院要将卷宗归档、移送工作作为流程管理的重要环节,纳入流程管理体系。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配合,确保归档卷宗按期完成,移送上诉卷宗或上级法院调阅卷宗及时快捷。要尽快将案件卷宗信息化建设纳入工作规划,为三级法院联网后网上调阅电子卷宗做好准备,促进审判效率的提高。

三、加强组织协调,扎实开展案卷评查和庭审评议工作

按照最高法院和省委政法委的要求,继续开展“百万案件评查”活动,在常规案件质量评查的基础上,搞好重点评查和专项评查,增强案件质量评查的规范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案件质量评查促进审判质效的积极作用。

7、组织开展案件质量及裁判文书自查工作。从每年年初开始,组织开展全市法院的案件质量及裁判文书评查工作。评查采取自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评查范围为:民事、刑事、行政、执行、审监等各类案卷。其中,重点评查发还改判案件、抗诉案件、申诉(长期缠诉、闹访)案件、重点督办案件。

8、认真做好案件质量及裁判文书抽查工作。市法院成立案卷及裁判文书评查小组对本院及基层法院(庭)的案卷及裁判文书进行抽查。抽查案卷,由抽查小组随机抽号,抽查重点是:发还改判案件、抗诉案件、申诉(长期缠诉、闹访)案件、重点督办案件。抽查采取分类审查、分项登记、小组评议、按分排序、归档存留(司法、瑕疵)档和即时通报等方法进行。两级法院对评查出的问题,要认真剖析原因,制定措施提升审执水平。

9、大力推进庭审评议活动。两级法院要继续开展好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加听百案活动。根据审判工作实际,各班子成员除加强对庭审活动指导外,要有计划的开展旁听庭审活动。

四、完善审判执行质效评估体系,增强质效考核的科学性、全面性

全市法院要不断创新和加强审判执行质效评估和绩效考核机制,将对法院整体的质效评估体系延伸至对业务部门和法官、执行员的绩效考核,实现以个体促部门、以部门促单位的全方位审判执行质效提升,有力促进审判质效评估指标创先争优目标的实现。

10、认真推进审判执行质效评估工作。全市法院要认真分析研究审判质效评估指标,要依托、服务于审判质效评估指标和权数,切实开展业务部门和审判执行人员的审判执行质效评估工作,逐步实现从个体到部门、从部门到单位评估指标和权数的统一,全面促进各业务部门加强审判执行业务管理,引导每一名法官、执行员努力提高每一件案件的审判执行质效。

11、科学设臵审判执行质效评估指标。审判管理部门要根据最高法院的《关于开展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各自审判质效评估指标中的“短板”,明确主攻方向,着眼于各项指标的提升,科学设臵对部门和法官、执行员的评估指标和参照系,建立完善、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实现指标体系的优化和量化,使之能够真正反映审判执行质效,切实提高绩效考评工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透明性,增强审判管理的导向和辐射作用。要充分应用审判管理软件,自动生成客观、准确的指标数据,杜绝人为造假、虚报瞒报。

12、加大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绩效考核结果应当作为两级法院对各业务部门和法官、执行员评价工作、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审判管理部门要严格司法档案管理,将审判绩效考评、案件评查、庭审评议及干警违纪等情况及时、完整、详实地收集到司法档案和瑕疵档案中,定期进行汇总分析。同时,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与考核奖惩的对接机制,及时将考核结果引入对部门和法官的奖惩考核中,作为部门评先评优和法官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的主要依据,激励大家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努力形成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13、完善对调解、和解工作的考核范围。进一步加强“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对民事案件、刑事自诉案件、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民事部分、行政赔偿案件的调解及执行案件、行政案件、国家赔偿案件、申诉申请再审案件的和解等考核指标,要不断地总结调研修改完善,并将诉前调解工作纳入考核范围。

五、加强审判执行运行态势分析,增强审判管理的主动性和推动力

全市法院要积极探索开展审判执行态势及质效分析工作,适时做出科学务实的分析报告,为院党组、审判委员会研判审判执行工作形势和科学决策服务。

14、建立审判执行运行态势及质效分析工作机制。按照目标一致、成果共享、信息共用的原则,对审判流程管理、案件质量评查、司法统计等各种渠道形成的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收集,及时研判各种数据,做好运行态势分析工作,并为各业务部门开展审判执行运行态势分析做好协调、配合、服务工作。

15、明确审判执行运行态势分析工作内容。综合审判执行运行态势分析主要对本院和本辖区审判执行工作基本数据情况、总体现状、成功做法、存在问题、整改措施和长期规划等进行分析研究。专项审判执行运行态势分析,主要对部门及下级法院对口部门具体某一方面的数据指标所反馈的审判质量、审判效率、司法行为、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细化性分析,提出整改要求和措施。

16、搞好分工配合和指导交流。审判管理机构负责本院综合运行态势分析研判工作,各业务部门负责专项态势分析工作,本院综合运行态势分析研判工作由审判管理部门或承担统计工作的部门负责。两级法院及其相关业务部门每季度至少要形成一份审判执行运行态势分析报告。市中院要在做好本院审判执行运行态势分析工作的同时,加大对基层法院的工作指导力度。各基层院(庭)要将本单位季度、审判工作态势分析报告分别于下一季度第一个月的10号之前报送市中院审判管理部门。

17、重视态势分析结果运用。要充分发挥审判执行运行态势分析结果的作用,通过分析、研判审判执行工作运行的整体和专项态势,及时发现影响均衡结案、制约案件质量与效率的各种问题,及时向审判委员会、院长、庭长以及其他部门提出切实可行的审判工作决策建议,促进整体审判执行工作的规范有序良性发展。.六、不断完善措施,全方位纵深推进司法公开工作

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全市法院司法公开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18、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建设。两级法院要参照最高法院制定的《司法公开示范法院标准》和省法院在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审务六项公开的具体规定,研究制定本院的实施办法。

19、搞好裁判文书上网工作。从2011年开始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在两级法院全面推开。按照省高院《裁判文书上网暂行规定》,各级法院都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抓好落实。

20、加强数字化法庭的建设和使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庭审活动录音录像的若干规定》,法院开庭审理的第一审普通程序和第二审程序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应当对庭审活动全程同步录音或者录像。以此为契机,全市法院要加强数字化法庭的建设和使用,逐步完善庭审活动的录音录像工作。

21、搞好庭审直播试点工作。为贯彻落实审判公开原则,扩大法制宣传效果,根据最高院《关于人民法院直播录播庭审活动的规定》,今年有条件的法院要积极开展此项工作。市中院确定丰南区、遵化市、丰润区三个基层法院为试点法院,并报省高院备案。

22、提高信息化操作应用水平。按照省高院的统一安排部署,加快对裁判文书纠错、司法档案、绩效考核、四合一综合审判管理等软件的开发、测试、评估工作,力争年内投入使用。加强对软件应用、数字法庭使用的培训,使广大法官熟练掌握其操作技能和使用水平。

七、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指导,推动全市法院审判管理工作均衡发展

全市法院要紧密结合“创先争优达标年”活动的开展,努力打造具有唐山特色的审判管理新模式,实现全市法院审判管理工作在全省法院创先进位的目标。

23、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市两级法院要把加强审判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及部门领导对此项工作要切实做到入心动脑,确保形成机构设臵合理、人员配备精干、职能作用明显、创新势头强劲、管理规范科学、发展均衡有序的审判管理新局面。两级法院党组要定期听取工作汇报,主要领导要亲力亲为,分管领导要敢抓敢管,审判管理机构负责人和各业务庭长要求真务实,共同将各项任务部署好、落实好。

24、加强工作指导。市中院要抓好统筹规划,加强分类指导,确保全市法院审判管理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基层法院(庭)要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健全完善审判管理工作机制,重点抓好部门和个人的岗位目标绩效考核与审判质效评估的结合工作。

25、加强业务培训与经验交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危机意识,采取多种形式积极举办审判管理业务培训班,提高审判管理人员工作水平和管理能力。认真总结审判管理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宣传推广。全市法院要以《唐山法院审判管理动态》专刊为平台,推广审判管理经验。通过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会、汇报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不断加强各单位的交流与沟通,促进全市审判管理工作均衡发展。

第三篇:进一步加强原材料工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精选)

关于进一步加强原材料工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原[2009]29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行业协会:

原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为建立和完善原材料工业管理体制,加强行业管理,正确履行职责,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原材料工业持续健康发展,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行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建立了完整的原材料工业体系,产业规模巨大,大多数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但是,原材料工业大而不强,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仍很突出。主要是:产能盲目扩张、严重过剩,生产力布局分散、集中度低;产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存在大量落后生产能力;能源、资源消耗大,资源对外依存度高,环境污染严重;行业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职能分散、缺位,管理手段弱化,一些行业秩序比较混乱。在工业管理体制改革之后,实施有效的行业管理,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原材料工业调整和振兴,加快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工业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原材料工业管理的重要性,正确履行职能,切实抓好行业管理。

二、明确原材料工业管理范围和主要职责。原材料工业包括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黄金、稀土等七大行业。管理职能主要包括具有行业全局性和行业特殊性的工作,如原材料产业政策、资源开发、投资建设、生产运行、进出口调节、节能减排、科技进步、安全生产、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等方面的管理。上述行业管理职能,主要由各级政府工业主管部门履行。

三、原材料工业管理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原材料工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坚持控制产能总量,转变发展方式,促使原材料工业发展由主要依靠产能盲目扩张带动向主要依靠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增加附加值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矿产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转变。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振兴原材料工业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把结构调整、促进原材料工业由大变强作为原材料工业管理工作的主线;把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提高产业集中度作为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把规划、政策和标准等作为行业管理的主要抓手,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转变职能和工作作风,牢固树立工业与信息化工作的大局意识,不干预企业,不走老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推动原材料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加强原材料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和协调,促进原材料工业平稳健康运行。各级工业管理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的各项重大举措,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原材料工业的冲击,全面实施石化、钢铁、有色金属调整和振兴规划,切实落实各项具体政策。要加强对全行业经济运行的监控,建立健全原材料工业经济技术信息网络,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收集、整理、分析、上报行业经济技术信息,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投资、进出口和技术发展等真实状况,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态势和突出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定期分析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发布原材料工业经济技术和市场信息,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指导推动行业平稳运行。

五、做好行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统筹规划原材料工业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历史进程和原材料工业发展现状、问题和特征,深入探索原材料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模式,提出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总体发展战略。要加强原材料工业规划的编制、实施和评估修订,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的要求,在对“十一五”规划评估的基础上,组织制定原材料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行业长远发展方针、目标、布局和主要任务。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编制乙烯、化肥、农药、氯碱、钢铁、铝、铜、铅、锌、稀有金属、水泥、平板玻璃等重要产品专项规划。对已编制实施的规划要适时进行评估修订。

六、认真研究行业发展政策,促进原材料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加强原材料工业产业政策的研究制定和执行,引导企业加快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产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产品,加快研制开发经济建设和国防急需的新材料。积极研究提出关税调控政策,鼓励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出口,同时,严格控制“两高一资”和涉及国家战略安全的稀有金属产品出口。制定和完善行业准入条件,建立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淘汰落后是当前行业管理的重要任务,要下决心关闭不符合准入条件的生产厂矿。地方各级工业管理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区域内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计划和具体政策,在地方人民政府领导下,组织实施。

七、继续做好原材料工业技术改造工作,促进内涵集约式发展。以质量品种、节能降耗、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为重点,加快推进原材料工业技术改造。要制定和实施原材料工业技术改造专项,增加政府和企业投入,推进自主创新,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大力开发影响行业技术进步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推广节能、降耗、环保、安全生产新技术和新工艺,开发新材料,提高行业整体素质,改变原材料工业技术面貌。

八、大力开展原材料工业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工作,发展循环经济。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研究制定原材料工业节能减排指标和考核体系。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原则,搞好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原材料工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保护环境,促进原材料工业可持续发展。要加强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管理,规范矿产开发秩序,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严格控制稀有金属开发强度,减少开采量。

九、加强支农工作,提高农资保障能力。要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要求,做好化肥、农药等支农产品的发展规划,及时修订产品技术标准,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发展优质、高效农资产品,淘汰低效、高毒农药。积极研究扶持政策,合理调控市场价格,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坑农、害农行为,保障化肥、农药、柴油等农用物资的稳定供应,保障支农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十、加快修订和完善原材料工业技术标准体系,提高原材料工业产品质量。要适应原材料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对现有技术标准体系进行清理,废除和修订过时的技术标准。按照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要求,加快制定有利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以及符合节能、环保、安全生产需要的技术标准。强化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促进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树立品牌意识,加快原材料工业产品升级换代,实现产品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十一、深化企业改革,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步伐。以改革促发展,尽快消除制约企业兼并重组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大力推进钢铁、有色、水泥、平板玻璃、稀土、黄金、化肥、农药、氯碱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改革重组,促进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发展规模经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引导企业加强技术研发、产品质量、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管理,结合原材料工业特点,重点推进节能、环保、安全、优质、高效现代化企业建设。

十二、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控制原材料工业产能盲目扩张。要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坚持控制总量,大力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上大与压小相结合,合理调整项目布局,推进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项目土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城市规划、水土保持评估等前置性审查工作。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权限审批、核准和备案项目。

十三、加强原材料工业利用外资管理,统筹协调对外资源开发工作。加强原材料工业产业安全研究。严格执行国家利用外资产业政策,鼓励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对原材料行业和稀有战略资源开发的监控,保障国家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积极推进原材料工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统筹利用国内外矿产资源,加强进口矿产资源的组织协调,提高价格调控能力。

十四、完善原材料工业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要建立健全原材料工业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抓紧制定一批适用性、操作性较强的规章和规程,使原材料工业资源开发、投资建设、生产经营以及技术管理等各个环节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行业管理和产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要严格执法,按照《农药管理条例》《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办理开采黄金矿产批准书管理规定》等法规要求,做好相关行政许可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涉及原材料工业法律法规的实施和修订工作。

十五、加快信息化步伐,促进原材料工业“两化”融合。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原材料工业,促进企业研发设计、生产、流通和管理信息化。重点推进原材料工业生产工艺流程信息技术改造,开发利用生产和工艺信息资源,研究和推广在线检测、集散控制技术,提升生产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优化物料配置,节能降耗,提高生产精确度,实现精益生产;推广实时监测、故障诊断、预警和控制技术,提升环保和安全检测水平,实现清洁文明生产;推广企业资源计划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建立物流管理平台,使物料采购、产品销售、库存数据与财务数据紧密衔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企业效益。

十六、切实加强原材料工业安全生产管理,实现安全发展。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积极配合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有针对性地提出石化、化工、冶金等行业安全生产措施。督促企业加快采用能够实现产业本质安全的工艺系统、技术装备、监控设施,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和规范,修订和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搞好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做好安全生产协调服务工作,总结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经验。

十七、认真履行国际义务,扎实做好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工作。建立健全各级履约机构,加强履约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继续做好宣布、接受国际核查、防扩散工作;按照《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规定和“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原则,依法加强对监控化学品设施建设、生产、使用和储运等活动的管理,促进监控化学品产业优化升级;加强宣传培训工作,强化企业履约主体意识,完善基础管理和自律制度建设;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提升履约信息化水平;加强履约国际交流,推进化工技术装备的国际合作。

十八、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作用。原材料工业的社团组织,包括各个行业协会、学会、研究会以及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是沟通政府部门与原材料工业企业的桥梁和纽带。要结合各自特点,发挥组织优势,围绕行业管理搞好调查研究,及时提出行业政策建议,加强与企业的联系,组织开展信息咨询服务、指导协调、交流合作、行业自律等活动。继续办好各类内部报刊,提高质量,搞好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

十九、明确职责,建立统一高效的原材料工业管理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国家管理原材料工业的政府机构,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部门职能分工,对原材料行业管理负总责。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区)工业管理部门,按照国家发展原材料工业的方针政策和规划、法规,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总体要求,在地方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对本地区原材料工业实施行业管理。要建立行业管理责任制度,实行逐级负责,一级抓一级。要加强与政府综合管理部门、其他行业管理部门和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对涉及原材料工业发展的事项,主动协调,积极配合,促进发展。要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工作方式,通过积极努力,形成高效运作的行业管理工作机制,确保原材料工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http://huafei.kuotu.com/nongyao/201103262.html

第四篇:浅谈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范文]

切实加强安全管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浅谈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0 前言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导人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作,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越来越得到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树立“责任重于泰山”

业给予了高度重视。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业,属于特殊工种作业,井下条件复杂多变,时时刻刻都要与“灾、火灾”等五种自然灾害作斗争。由于我国煤矿高瓦斯矿井多,瓦斯事故时有发生,(专家统计死亡3人以上的煤矿事故中瓦斯事故比例接近70%,死亡10故中瓦斯事故达到90%以上)

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资源的过程。它利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来自自然界的、机械的、物质的不安全因素及人的不安全行为,绝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在安全管理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对人的管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我们要牢记“多出煤不出事的安全生产工作思路,全方位,多角度地加强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伟大战略。本文就当前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状况,述,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见。

我国煤炭生产的突出特征之一是点多面广,集中化程度低。2003矿井28000处,平均每处矿井年产规模仅为5.86万吨。其中84600处矿井,平均年产规模为135万吨;国有地方煤矿为11.6万吨;乡镇煤矿仅为2.万吨。煤矿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终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导同志,对煤矿安全工作的重要批示就多达90多件、120国安全生产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了17%和0.25%。很严峻,今年1月一11月全国发生特别重大事故9起,死亡503生4起,死亡254人,分别占的比例是44.4%和50.1%;特大事故发生105亡1517人,其中煤矿企业发生29起,死亡433人,所占的比例是27.6%和28.5尤其是河南大平煤矿“10.20”特重大瓦斯事故截至11月7 13已经有144另外4人下落不明;河北邯郸武安德盛煤矿“10.20”特大透水事故截至11月7 13 时水位下降到+26.93m,比最高水位下降了36.94m,井下被困的29

矿安全生产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事故总量过高,损失严重。2003年世界煤炭产量约50总数约8000人。当年我国的煤炭产量约占全球的35%,事故死亡人数则占近80而百万吨死亡率则是美国的100倍、南非的30倍。今年即使控制在3

(二)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从2001年到2004年10月底,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1 88起,平均7.4天一起;其中一次死亡30特别重大事故28起,平均50天一起。最近一段时间,连续发生4起特大事故。郑煤集团大平矿“10.20”瓦斯事故,死亡、失踪148失。

(三)行业。全国煤矿目前统计的尘肺病患者为60万人。2003年,病1.2万例,约占当年井下工人总数的1.5告制度。考虑到这两类煤矿的通风防尘和劳动保护条件,按其从业人员为200万人、肺病患病率为国有重点煤矿的一倍计算,尘肺病患者每年大约为6万人。每年新增加尘肺病患者超过7存在。

(一)的中小型矿井。2003年全国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为45式落后,设施设备简陋,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安全没有保证。经过这些年的整顿,矿的技术面貌虽然有所改善,但差距仍然很大。全国58方式开采,效率低下,伤亡事故多发。2003年小煤矿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7故死亡人数则高达76%。今年前三个季度小煤矿共发生一次死亡1019起,死亡323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煤矿同类事故的73%和74

(二)煤矿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管理漏洞多

经过五十多年的开发生产,许多国有重点煤矿相继进入衰老报废高峰期。“九五”模,目前国有重点煤矿超能力7700万吨,无能力矿井生产6500炭市场低迷,企业经济困难,安全欠账普遍较多。截至2003全欠账仍高达164亿元,其中安全工程86亿元,安全设施设备78有三分之一的国有煤矿存在程度不同的采掘失调和水平接续紧张问题;化、超期服役的约占三分之一,(三)

矿井多。目前全国共有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约9000多处,占矿井总数的30左右。其中国有重点煤矿258处,占重点煤矿矿井总数的46%。煤层瓦斯含量逐渐增加,防治难度越来越大。专家分析,采深每增加10

监控等方面,都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对瓦斯突出矿井的界定,认识和技术上的问题。

(四)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整体素质较差

员时,只从体能方面考虑,忽视了对文化程度的要求,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用工制度改革,煤矿职工队伍的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工、农民轮换工、协议工、临时工,并且已经成为井下一线工作的主力军。的职工文化程度,全矿4100人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约占78占22%,其中大、中专毕业生只占7低,有的甚至根本就没念过书,这些人是直接从农民中招进来的协议工、临时工、轮换工,这一代矿工在主人翁责任意识、敬业精神、纪律观念、技术水平、方面,都需要加强培养和锻炼。虽然人矿时经过一定的安全技术知识培训,的文化水平低,握很少或者就无法掌握,这样在生产过程中“三违”人为隐患,直接威胁着安全生产。比如:在大平“10.20”矿难中死亡人数的95民工。另外据统计,农民工,占97%,这些明显的事实,值得人们反思。

(五)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和生产国。国家安监局称现在1/3全生产的最好情况的估计,每百万吨死亡为4人的话,到2020产事故最少死亡人数为8800多人,最多可能达到1.1万多人,而到2020量有可能突破22幅度下降是有很大难度的,因此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是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煤炭经济形势只是恢复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未来国民经济对能源的需求,保生产,只有在不出事故的情况下才能谈生产、谈效益,否则就是空谈、(六)

作的工人,他们进矿的目的就是为了多苦点钱去养家糊口,人为失误,安全意识淡薄,“三违”现象突出,事故隐患严重存在。

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三个代表”

明确指导思想。我国煤矿企业要认真贯彻“三个代表”康社会的要求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本方针。各级、各部门要按《安全生产法》

2、综合治理瓦斯,严防事故发生

针对我国高瓦斯矿井多、事故灾害严重这一问题,加强矿井“一通三防”,狠抓“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瓦斯事故具有破坏力强、影响巨大的特点。一旦发生,往往天塌地陷,矿毁人亡;动地、牵动大局。郑煤集团大平矿“10.20”

爆炸,需要一定的前提和条件。只要防治工作到位,二字方针,反映了对瓦斯防治客观规律的认识,们要以“一通三防”的形势下,煤炭工业要当机立断,从讲政治、保稳定的高度,治理瓦斯,严防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强调要吸取教训,采取过硬措施,做到“个结合”,把好“三个关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特别是瓦斯事故的发生。“一通三防”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排查,凡“一通三防”有“一通三防”标准、整改措施、时间进度和责任人“五落实”

3、狠抓“三违”

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的发生,也就说,事故的发生已经走入了一种“人为化”如下:

作、维护出现失误或差错时,机器、安全装置才会出现故障。因此,互作用而出现的事故,主要还是人的因素造成的事故,的发生都是人为的结果,之所以人们说“车祸、车祸,都是人祸”国有煤矿,还是乡镇小煤矿,人为因素所引起的事故高达88.3人为事故主要表现在“三违”要杜绝事故的发生,必须要狠反“三违”,在对人的管理上下大功夫,4、采取安全管理措施,强化职工安全意识 识水平有限,“要钱不顾命”

有力的安全管理措施,目的也在于强化职工安全意识,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把安全工作摆在首位;(2)上落实安全;(3)严格管理,从制度上保证安全;(4)最后,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强化工人的安全意识,人,要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出了事故组织安全分析会,平时一周有一次安全学习,都要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等,全意识,从“要我安全”转为“我要安全”生产。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隐患胜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往往是从一个一个的隐患中发展而来的,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导火线,马上落实整改,要“以善小而不为”

生产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指示指令,在煤矿贯彻到底。要从建立标准体系、达标、7、贯彻“科技兴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推动煤矿安全工作的巨大动力。

煤矿企业应重视抓好煤矿安全科学技术基础研究。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故,们在煤矿安全科学技术基础研究上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对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煤尘爆炸,以及华北地区奥陶纪灰岩突水等灾害的形成与发展机理,要结合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建设,专院校及其专家学者的作用,围绕制约煤矿安全的重大基础研究课题,8

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常常接触到有毒有害因素,例如:化学毒物、物理因素、对人造成有害影响,损害劳动者的健康,统称为职业危害。有关的疾病及工伤三类。对煤矿企业而言,主要是矽肺病,以及职业性耳鼻喉病。查煤矿矿井在井下工作面打眼放炮过程中,粉尘浓度高,天长日久必定会发生职业病害,所以为了切实保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9、推进人才战略

中国人世后,煤矿安全面临着许多机遇,同时面临着许多挑战,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要发展、要壮大,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高等教育改革以来,引人才,并留住人才是一个难点。煤炭行业应该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大中专毕业生到煤矿企业工作。笔者认为,作为一个煤矿企业,不能是“少”,而是要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为人才的引进、使用、培养、提高做好工作,才能“有源头活水来”

(一)有利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以向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做好煤矿安全工作。全国人民和广大煤炭职工,盼望煤矿安全状况得到改善。我们必须发奋努力,把煤矿安全工作抓上去。产,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责的基本内容。

(二)设为中心,邓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强,这些都离不开发展,发展靠什么呢?去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究相应的法律责任,若企业生产被中断,在这种情况下来讲发展,讲效益,(三)故中所占比例,一直在50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工矿企业的25%和35全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全国安全工作的大局。煤矿的工作搞好了,动。实现我国煤矿安全状况的稳定好转,性能源的稳定生产和有效供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四)有利于增强国民经济建设。2003国的煤炭供需缺口分别为3亿吨和8亿吨。未来7一17

(五)入水平上,体现在人民的生活质量上。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根据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部署和国资委有关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公司深化改革创新、推进科学发展、实现做强做大的内在需要;是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公司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全面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三色文化”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企业文化在凝聚力量、提升管理、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人们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特征更加明显。面对深刻变化的新形势,迫切需要加强企业的思想文化建设,进一步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引领风尚,帮助职工思想上解惑、精神上减负、心理上减压。目前,公司发展规模、管理幅度不断扩大,战略定位、产业结构、管理体系优化调整,新并购企业增多,多种资源优化配置,内外部环境发生新的深刻变化。顺应公司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坚持与时俱进,赋予企业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建设既规范统一、又包含多样、个性鲜明的“三色文化”,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促进公司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竞争能力、增强综合实力,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上水平中的积极作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2.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要求,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继承华能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借鉴国内外现代企业管理的优秀成果,以促进公司发展为中心,以培育公司核心价值观为重点,以学习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既有行业特点、兼具文化底蕴,又能体现时代精神的“三色文化”,不断增强公司的“软实力”,为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能源集团提供文化动力和精神支撑。

3.总体目标。建立一套适应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要求、符合华能发展战略、体现员工根本利益的“三色文化”体系,努力实现企业文化与发展战略的和谐统一,公司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和谐统一。

总体分工:

──集团公司负责企业文化战略规划体系建设。制定企业文化建设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核心理念体系、行为规范体系、形象识别体系、考核评价体系以及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基本框架,提高集团文化的战略性、主导性,促进集团文化的本质统一和个性化发展。

──区域公司、产业公司负责企业文化实施体系建设。根据产业定位、区域特色、经营范围、文化传统和发展战略等实际情况,依据“三色文化”的基本内涵,系统规划建设企业文化实施体系,构建具有特色又符合本企业实际的企业文化。

──基层企业负责企业文化执行体系建设。根据各自企业的不同情况和特点,在保证集团文化核心要素统一的前提下,在各自区域公司、产业公司企业文化实施体系框架内,推进企业文化落地生根。

三、基本原则

4.融入中心、促进发展。企业文化建设要把促进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企业价值理念融入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中心工作相结合,渗透于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以服务求加强,以融入促发展。5.统分结合、突出特色。坚持企业核心理念和企业形象识别的规范性、统一性。倡导和鼓励区域公司、产业公司结合自身特点,对集团文化进行细化、具体化,培育和创造更具操作性和适应性的特色文化,为集团文化的纵深发展奠定基础。

6.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用先进文化引导人,用美好愿景鼓舞人,用宏伟事业凝聚人,用科学机制激励人,用优美环境熏陶人,营造宽厚包容、公平正义、同心同德、团结向上的文化氛围,促使员工自觉成为先进文化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7.注重传承、不断创新。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充分挖掘文化资源,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华能新的历史使命。

四、重点任务

8.健全“母子文化”体系。建设强大的集团公司,必须建设强有力的集团文化。要按照公司三级管理体系明确“母子文化”定位,构建“三色文化”运行模式。公司系统要做到“五统一”:即统一企业使命、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作风和企业标识。集团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做好总体规划,规范核心理念,加强理念宣贯,抓好指导考评和典型示范。区域公司、产业公司要深入挖掘企业文化资源,努力建设与企业特点相符合、与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特色文化,同时要负责对所属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监督与考核;基层企业要根据企业实际,找准切入点和工作重点,把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通过积极努力,构建一个兼容并蓄、优势互补的“母子文化”体系,做到基因相同、一脉相承,深度融合、特色鲜明。

9.丰富发展理念体系。企业文化理念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三色文化”核心理念是公司把握方向、凝聚力量、激励斗志、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柱。集团公司要结合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核心理念体系,使其内涵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完整,表述更加凝练。公司总部各部门要根据业务特点,总结提炼安全理念、廉洁理念、管理理念、经营理念、发展理念、创新理念、责任理念、服务理念等基本理念,逐步使“三色文化”理念体系更加完整。区域公司、产业公司要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实践,深入开展各项子文化建设,促进文化理念与管理深度融合,不断丰富管理内涵,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管理不可分割的有机构成。经营范围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界的企业,要加强跨文化研究,重视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尊重双方的文化差异,积极培育共同的价值观。

10.完善行为规范体系。行为规范是企业文化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的动态体现。要把公司核心理念内化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和处理内外关系的经营准则、经营思想和职业道德规范,形成文化自觉。区域公司、产业公司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岗位规范和行为规范,寓文化理念于制度之中,规范员工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使制度文化形成一种能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习惯意识;要在激励与约束方面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进一步引导员工深化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到忠诚事业、务实进取,认真工作、爱岗敬业,严于律己、遵章守纪。

11.优化形象识别体系。企业形象识别体系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要进一步优化公司视觉识别系统,规范使用标识,进一步提升华能整体品牌形象。要按照集团公司制定的《中国华能集团公司视觉识别系统手册》,规范企业标识、企业旗帜、标准色、标准字体、辅助图形、环境设计、员工服装等。华能控股企业必须在办公场所显要位置统一使用“中国华能”标识,标识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使之庄重、醒目。

12.建立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集团公司要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考核管理体系、完善工作机制,要研究制定考核标准,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党建绩效考核内容,使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向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要逐级对所属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督查,集团公司每两年组织评选一次“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对建设成效显著的单位授予“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13.构建文化活动载体。活动载体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桥梁和纽带。公司系统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创造条件,进一步整合企业文化资源,完善职工培训中心、企业新闻媒体、传统教育基地、职工文化体育场所、图书馆等企业文化设施。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方法和途径,丰富和优化企业文化载体设计,注重利用互联网络等新型传媒和企业报刊、广播、闭路电视等媒体,提供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加强对摄影、书法、美术、文学、体育等各种业余文化社团的管理引导,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活跃职工生活,展示职工才华,满足职工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

五、保障措施

14.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自觉做企业文化的策划者、推动者、实践者,使企业文化建设成为“一把手”工程。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统一领导,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之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建立健全由企业主要领导负责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主管部门,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形成领导干部带头推进,主管部门牵头组织,专(兼)职人员具体落实,党政工团密切配合,广大员工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区域公司、产业公司要根据本指导意见,制订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确保企业文化建设落地生根。

15.强化宣贯、典型示范。各单位要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宣贯工作,确保“三色文化”理念得到广大员工广泛认知认同,内化于心。要建立企业文化培训机制,优化培训资源,改革培训模式,使企业文化培训成为一项常态工作,通过学习、培训、研讨、讲座等多种形式,扩大培训的覆盖面,特别是要加强对新招聘员工、新加盟企业员工进行培训。要认真总结、大力推广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典型经验,积极宣传先进模范人物事迹,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向深度发展。

16.分类指导、推广成果。集团公司要针对公司系统各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企业文化建设比较成熟的单位,要不断完善和创新企业文化,使广大员工成为企业文化的自觉践行者;初步建立企业文化体系框架的单位,要加大推进力度,通过学习培训,使员工能够加快认同和践行“三色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尚未起步的单位,要提高认识,加快建设规划和具体工作计划,尽快缩小与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新并购企业,要大力推进文化融合与再造,积极践行“三色文化”。各单位要积极组织开展企业文化研讨活动、课题研究,申报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引领示范和深入推进。

下载进一步加强煤矿企业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进一步加强煤矿企业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抓好煤矿技术管理工作

    如何抓好煤矿技术管理工作 搜集完善基础资料,准确认定各类隐患,建立健全重大隐患排查制度,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及时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和违章行为。 一是建立健全隐患排查例会制度,坚......

    如何抓好煤矿技术管理工作

    如何抓好煤矿技术管理工作搜集完善基础资料,准确认定各类隐患,建立健全重大隐患排查制度,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及时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和违章行为。 一是建立健全隐患排查例会制度,坚......

    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各部门、项目管理处: 近期公司部分项目对安全管理工作有所松懈,重视不够,已接连发生几起员工人身伤害事故。适逢冬季,加之春节即将到来,为确保......

    天津市物业管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指导意见(免费)

    天津市物业管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指导意见为规范我市物业管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提升物业管理行业基础建设的整体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

    关于进一步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推进校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常......

    关于进一步健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指导意见

    关于进一步健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指导意见 甬建质发〔2006〕37号 各县(市)、区建设局,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建立一种分工负责、运行有效、责......

    加强化工企业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工作指导意见

    江苏印发“加强化工企业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工作指导意见” 为深刻吸取江苏德桥仓储有限公司“4.22”火灾事故教训,强化企业动火作业安全监管,规范企业动火作业行为,进一步提高化......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水电开发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 加强和规范水电开发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甘政办发〔2011〕275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