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好化学的好处
学好化学的好处
台湾,一名女孩突然无缘无故的七孔流血暴毙,一夜之间,就奔赴黄泉,经过初步验尸.断定为因砒霜中毒而死亡。那砒霜从何而来,一名医学院的教授被邀赶来协助破案。
教授仔细地察看了死者胃中取物,不到半个小时,暴毙之谜便揭晓。教授说:「死者并非自杀,亦不是被杀,而是死于无知的『它杀』」大家莫名其妙。教授说:「砒霜是在死者腹内产生的。」死者生前每天也会服食「维他命C 」,这完全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她晚餐食用了大量的虾,虾本身也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她家里人都没有事,但死者却同时服用了「维他命C 」,问题就出在这里!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员,通过实验发现,虾等软壳类食物含有大量浓度较高的-五钾砷化合物。这种物质食入体内,本身对体并无毒害作用,但是,在服用「维生素C」之后,由于化学作用,使原来无毒的-五钾砷(即砷酸酐,亦称五氧化砷,其化学式为(As05),转为有毒的三钾砷(即亚砷酸酐),又称为三氧化二砷,其化学式为(As0),这就是们俗称的砒霜!
砒霜有原浆毒作用,能麻痹毛细血管,抑制巯基梅的活性,并使肝脏脂肝小叶中心坏死,心、肝、肾、肠充血,上皮细胞坏死,毛细血管扩张。故中其毒而死者,常是七窍出血。
所以;为慎重起见,在服用「维生素 C 」期间,应当忌食虾类。
听完后;请不要吝啬,转述给你的同学和亲友,现在很多饮料里都有维他命C
虾+维C=毒药感冒药+可乐=毒药
第二篇:如何学化学,如何学好化学。
作为化学专业的我,觉得学化学没有什么技巧可言,该背的还是要背的,但是做实验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化学的方法,在实验中理解化学的原理,现象,那才称之为真正的学习化学。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
再摘一篇网上的文章,希望学习进步!
怎样学好化学~~~ 一些同学化学学习困难、成绩不好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这些同学不重视化学课本的阅读,或者缺乏科学的阅读方法。他们既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也没有课后复习的习惯,全部的化学学习就靠上课听听老师讲,看看老师的演示实验和随大家一起进实验室做做实验,老师布置了作业,这才打开课本,看看题目,不管正确与否,做了交差了事,对于这些同学来说,似乎课本只是提供作业题目的“习题集”,他们不是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有准备地进行习题练习,而是遇到解答不出来的题目时,才不得已翻翻书,把课本当成解题的一种参考书。平时不读书,临时“抱拂脚”,考前课本苦苦地死记硬背一通,如此应考当然心中无数,缺乏功底,成绩自然不佳。同学们,学习化学应切实以课本为根本,熟悉它,研究它,把它读懂读会,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化学学习方法。搞好化学阅读,同样有个方法和技巧问题。一是应当采用默读的方式。这是因为默读比朗读速度快,默读比朗读更有利于理解阅读的内容。一般来说,朗读有助于背诵,而默读有助于理解。同学们所进行的化学阅读主要要求理解,对于要求记忆的内容也不要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二是应当按一定的程序阅读。这个程序以“粗读-细读-精读”较有效。如预习时候读课文的初读,即粗浅的阅读。其目的有三:一是对要学的教材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二是找出与新课有关的已学过的知识;三是对新课有哪些疑难问题。自己边读、边想、边分析综合。又如课堂上老师安排学生自学,需要阅读。这种阅读是在预习的基础上,在教师出示本节教学目标的情况下,是在老师指导下的深入阅读,要系统钻研教材,要做到细读以致精读。这种课堂阅读一般要注意做到“三要”:一要根据本课的重点难点,确定重点阅读的内容,使阅读具有更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二是钻研关键词语,思考和理解问题的实质。三是手脑并用,以提高思维能力和强化记忆及找出疑难和问题。
三、应当有选择的阅读。这一般用在复习中的阅读。复习阅读是建立在预习阅读和课堂阅读基础上的一种归纳、巩固性阅读。它不是前两种阅读的简单重复,而是带有一定分析和对比综合概括性质的更深层次的阅读,要紧扣课文中心和重点内容、结合课堂学习情况有选择的阅读。这种阅读可用在课后阅读、单元复习和总复习的阅读。
四、要写点阅读笔记,把所学重点内容系统梳理,或默写有关概括、原理和化学用语等,也可用图表形式表述,或动笔圈划评点等,对于熟悉课文,加深理解,强化记忆都是很有益的。
第三篇:如何学好化学
其实 我认为化学是高中最好学的一门课程平时我也只是 上课听讲 只做老师发的题的学生 也没有下功夫背过书 化学成绩一直比较好 高考化学满分
学好化学 我认为也比较简单 首先和其他学科一样你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比如看看关于化学方面的先进技术 过去知名化学家的小故事之类的还有 就是要上课认真听讲 因为老师会把一个化学现象解释的很清楚 这样理解了记忆会事半功倍 要多记笔记 只要是老师讲的而且是你不知道的 都要认真记下来 课后看一眼就行 这些多半都是超纲的 考试不可能考的 但是很有助于你对知识的理解
我认为化学要背的东西很少 方程式非常重要 但是方程式根本不需要背 我记忆方程式的方法是 把一节课上能涉及的方程式(一种类型写一次就行 不行就在写一个列子 一定不要写那种特别不常见的 其实 书上的例子就挺好)都写在一张纸上 然后试着理解每一个方程式 一定是理解 要理解它的反映原理 比如说 有机反应 理解了就能知道 其实就是那几个原子团发生的反应 有的时候会和它所连接的基团有关系 别的就没有什么了 无机反应 其实大部分就是离子反应 而离子反应也是很有规律可循的 大部分反应往深了理解其实就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反应 我认为方程式最忌讳的就是死记硬背 那么多反应 怎么一个个都记下来啊?
还有 元素周期表一定要记熟练 不光是解元素规律那一章的题有用 什么这个族 那个族的题都能用的上 元素的化学规律 多半在元素周期表上能体现的出来 比如说第一主族的元素 还原性从上至下逐渐增强 而钠和水的反应 体现的就是钠的强还原性 那么第一主族的元素 从上至下 和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就越来越剧烈 这只是一个小列子 这种东西 我们根本就不需要死记硬背 理解了元素周期表 我们就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了
做推断题 就是一定要对某些特别的颜色 特别的反应现象有那种敏锐的嗅觉 一看到 就能猜到大致是谁和谁反应 还有就是要根据课本 大胆的猜一下 推断题好多物质都是猜出来的 但这种猜也要是有根据的猜 不能胡乱来 先确定一个大范围 在试探性的猜 遇到不通的地方就要往回找 看是哪一部分出现了问题 再做替换 一般你猜的东西(一定是有一定根据的猜)要是不对 也只能是一部分不对
还有就是脑子一定要把化学反应分下类 那些是课本要求的 那些是特别重要的 那些是超纲的 做、推断题的时候一般别考虑超纲的 就从你能想起来的最简单的开始 一点一点来 可能这样做 开始时会很慢 但是当你做熟练的 很多东西 看一眼就能知道那是什么了 再强调一下 那些特殊的反应颜色 和反应现象 一定要记清 做到看一眼就能知道是谁和谁的反应
计算题也好说 如果你没有好的方法解题 而当考试的时候有时间去解它的时候 不妨试试把 你认为这道题能涉及的所有反应方程式全写在草纸上 再从后往前推 就是从问题入手 看要求解 首先要知道什么量 要求这个量 要用什么已知条件 也可以试着分析 已知条件给你的意义是什么
还有 你要学好化学 一定要有个错题本(把错题标记在卷子上 没事看也行)常看看 不光要会解 而且要仔细想想 当时你做的时候为什么会错 那里你没有考虑到 等等
其实我认为 化学和物理 都是注重理解的科目 很有趣 也很好学
第四篇:中学生如何学好化学
中学生如何学好化学
一、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好的笔记是教科书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是思维过程的展现与提炼。由于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零碎、分散,所以,课堂上除了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外,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记下老师讲的重点、难点知识,以及思路和疑难点,便于今后复习。
二、及时复习。
复习并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而是在自己的大脑中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并进行重整,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所以,课后要及时对听课内容进行复习,做好知识的整理和归纳,这样才能使知识融会贯通,避免出现越学越乱的现象。比如学习了SO2的漂白性就跟氯水的漂白性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三、学会巧记
由于要记的化学知识点比较多,如果靠死记硬背是难以记牢的,所以应学会巧记。化学上常用的记忆方法有:比较法(常用于容易混淆、相互干扰的知识。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四个相似的概念,可以通过比较,使理解加深,记忆牢固。)、归纳法、歌诀记忆法、理解记忆法和实验记忆法。
四、勤练
练习是理解消化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但练习要有针对性,不能搞题海战术,应以掌握基本方法和解题规律为目标。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一题多解和归纳总结,这样才能达到做一题会一类的效果。如化学计算中常用的技巧法有:守恒法、关系式法、极值法、平均值法、估算法、差量法等。
五、备好“错题本”
做题的目的是培养能力、寻找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的有效途径。所以,对平时出现的错题,应做好修正并记录下来。记录时应详细分析出错的原因及正确的解题思路,不要简单写上一个答案了事。同时,要经常翻阅复习,这样就可以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错误。
六、重视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不但能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动手等能力,还能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必须重视化学实验。平时做实验,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思考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可以怎样做,从而达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此外,要把化学学好,还要多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生活问题,善于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
总之,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相信你能轻松地把化学学好。
第五篇:浅谈中学生如何学好化学
浅谈中学生如何学好化学
摘要:叶圣陶先生指出的“任何功课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不需要教”因此对教师而言,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虽然初中生求知欲很强,但是学习能力却相对较弱。经过不断地摸索与实践,发现可以从七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会听、会读、会看、会问、会记、会做、会学。把学生领入化学学习之门,在教的过程中解决怎样学的问题。
关键词:会听、会读、会看、会问、会记、会做、会学
一、听会≠会听
这里的“听”主要指听课,听是一门艺术,只有会听课才能听懂课。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上注意听讲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讲授新课时,学生在课堂上虽然注意力很集中,看着听的很入神,但仅仅把学习的着眼点放在“听”的方面是不够的。如果仅仅是“听”,充其量是听会了,只是盲目地听,还要多动动脑筋。例如在讲空气污染时,不能让学生停留在听老师讲,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己找出空气污染的来源,产生的后果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这时让学生自由发挥,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因此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注意听讲,还要勤于思考,只有积极的思考,才能使自己真正获得知识,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其次,在听讲过程中,不能只记住老师讲的答案,而忽视了“过程”,这种做法是“不会听课”的表现。学生不仅要记住教师给出的结论,更应该注意教师得出结论的思路与方法,这样能够拓展思路,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教材选用了三种不同的药品制取氧气,所以发生装置就会有所不同,又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选用了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出实验室制气体的方法与思路。让学生学会从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方法,能一分为二,又能合二为一,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还可以应用到其他知识的学习中。
二、读懂≠会读
这里的“读”是指阅读课本新知或者阅读考试试题。阅读不仅仅是了解书中或试题中讲的是什麽,知道字里行间的表面意义,而是通过阅读深化认知,找出其精髓,真正作到会读。
首先,在讲解新课的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阅读教科书,并通过合作学习找出书中的精要。例如在讲解金刚石、石墨和C60时,给学生提出如下问题:①什麽是
单质?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吗?举例说明,看谁找出的例子多。②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的异同点,为何有差异性?③无定形碳都有哪些物质?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列举他们的用途?这样可以减少学习的盲目性,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从而使阅读的能力大大提高。
其次,在讲解习题的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读题,以免在考试中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第一步、找出关键词,注意把题干中的已知条件、隐含条件和题目的求解弄清楚。第二步、排除和题目无关的干扰信息。第三步、反复理解推敲题意,学会从条件到问题、从问题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明确解题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最后找出问题的答案。同时还要注意题目中所设的陷阱,不能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
1求。比如题目要求“找出不正确的”,一旦不仔细审题,没有看到“不”字,肯定出错。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会读”。
三、看会≠会看
这里的“看”即所谓“观察”。因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莆洛夫在他的实验室墙壁上写者六个发人深思的大字:观察、观察、观察!而且很多科学正是由于敏锐的观察,才有了惊人的发现。失去对事物实际的观察,任何研究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化学实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广泛的途径。但是很多中学生对化学实验往往知识看热闹,觉得好玩而已。他们不会观察实验,认为看到老师说的现象就可以了,就会了。不会利用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和现象来获取知识。要学会观察,首先,观察要分清层次,先是反应前、反应中、再是反应后。其次,观察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注意细微之处。例如,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在瓶底装少量水,铁丝上还缠上一根火柴,要学生找出这样做的目的。最后,观察时要实事求是,不要想当然。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例如,在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实验结果并不能得到预期的结果,进入集气瓶的水没有到瓶体积的1/5,这时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而不是不去深究。良好的观察能力是一个优秀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因此看会了,并不等于会看了,要真正学会“观察”、学会“看”。
四、多问≠会问
这里的“问”是指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提出问题,但是问题多,并不等于会问。做学问,要既学又问,问是学习的一把钥匙。学习中提不出问题是学习中最大的问题。大多数学生仅仅是问:老师,这道题怎麽做?只有真正学会问问题,才能开启智慧的大门。首先,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了解他学习的深浅,来采取相应的教学 策略。学生发现了问题是好事,而抓住隐藏的问题才是学习深化的表现。知惑才能解惑,学习和研究就是困惑和解惑的过程。善于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一步。重要的问题要抓住不放,要层层剥笋,步步紧逼,一直追到核心问题。把核心问题解决了,才能收到豁然贯通的效果。
其次,不要认为只能向别人提问,更重要的是要多问问自己。这样更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老师要格外注意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思考,为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才会更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为自己开辟思考的空间。
五、记住≠会记
这里的“记”即“记忆”,跟数学、物理学科相比较,“记忆”对化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好化学的最基本的方法。
首先、化学知识非常琐碎,且有着本身独特的“语言系统”——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于这些内容大多数都需要记忆,这是化学入门的首要任务。对于现在的九年级学生而言,学习化学刚刚入门儿,有很多学生在背化学方程式时,就当作英文单词那样记,虽然他能够写对化学方程式,却违背了学习化学的原则,即所谓“记住了,但并不等于会记”。
其次、另外,一些物质的性质、制取、用途等也必须记忆才能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怎样去记忆呢?决不能死记硬背。教师不妨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内容,找出不同的记忆方法。例如在学习化合价与化学式时,引用“一排顺序二标价,绝对价数来交叉,偶然角数要约简,写好式子要检查”,这样编成顺口溜,学生在学起来就显得轻松的多。
另外、在记忆一些化学实验现象时,也不妨采用一些诙谐幽默的语言,减轻学生的负担。例如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固体,教师可以让学生记成“包公变关公”这样很形象又幽默。很多记忆方法,一方面教师可以尽量的去创新,帮助学生解决记忆的难题,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真正做到“会记”。
六、做对≠会做
这里的“做”主要是指做化学习题。学生通过做题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深化,做题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再提高的过程。学生在做题时,往往仅满足于最后结果是否正确,根本不去追究更深一层的理解,这样的学生还为数不少。充其量只能说是“做对了”或“蒙对了”,并不能真正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做法,要更重视“过程”,这样才能培养他们“会做题”的能力。
首先、要注重不同的题型的归纳总结,把握知识的内在规律,掌握了规律就能驾驭知识、迁移知识。例如现在中考经常考察信息给予题,这类习题往往起点高,落点低。题目中的提供的是完全陌生的信息,但是会落实到学过的某一知识点上。通过仔细分析题目所给信息,分析它要考察的知识点,最后找出答案。对于其他类型题,同样也能找出解题的方法与技巧。
其次、要注重积累经验,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经验。成功的经验可以不断发扬。失败的经验要记录下来。尤其是在平时练习和考试中做错的题,特别是不会的题进行积累,隔一段时间再重新做一遍,这样针对性强,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七、学会≠会学
这里的“学”是指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会”仅仅是表面意义上的明白、知道。但“会学”是学生真正做到理解、掌握并且能够创新。学生要具有独立地探索新知识的能力,这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也是学生是否能够做到终身学习的保障。
首先,要迅速接受新知识,结合新知识迅速调用已有知识,并把二者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并在使用时能做到灵活运用。例如,学习了氧气的相关知识后,在学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时,结合学过的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实际的生活经验,从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等方面自然就学会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其次,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把知识向前推进一步,向更广、更深、更精、更神的方向迈出一步,这就是创新。它贯穿于整个听、读、看、问、记、做各个方面中,是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不妨将高中要学的乙炔、氯气等陌生气体的制取引入初中的课堂,让学生找出相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我们成年人也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事物。同样学生只有“会学”,才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到底教会学生什麽呢?是教学生知识重要还是教学生能力与方法重要?学生生源在不断的地变化,教材的内容在不断地更新,课程改革在不断地深入,时代要求每一个人都应具有快速更新知识的能力。我国古语“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因此我们教师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都能成长为时代需要的人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孙长春新《课标》的实施与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中学化学2007-7
2、赵志江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中学化学教与学2007-6
3、唐建华化学实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中小学教材教学2001-3
4、苏维礼新课程理念下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中学化学2007-11-22
5、刘元知化学教学系统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6、王 磊。科学学习与教育心理学基础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