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突破行政区域限制实现水资源共享的建议
关于突破行政区域限制实现水资源共享的建议
安徽省代表团刘瑞莲
砀山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交界处,全县土地面积1192.94平方公里,总人口96万,辖13个镇1个开发区,耕地面积124万亩。
砀山县年平均降水量为760mm,地表水资源主要是天然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工业生产和人居饮水完全依靠地下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工农业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呈逐年下降趋势。水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因素,需要有相应的水资源作支撑。这种支撑能力是保障区域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目前,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已进入江苏丰县,为充分发挥国家水利工程效益,解决人居饮水问题,建议突破行政区限,将南水北调水资源引入安徽境内,解决安徽砀山及萧县北部水资源匮乏问题。
附件:砀山县黄河故道治理开发工程项目建议书
砀山县黄河故道治理开发工程
项目建议书
砀山县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五日
一、基本情况
砀山县位于黄淮平原中东部,安徽省西北部,地处北纬34°16′-34°40′,东径116°10′-116°38′,地势平坦,自西北向东南以1/4000-1/6000的坡降微倾,地面高程33.5-53.1米;与苏、鲁、豫、皖四省六县交界,全县土地面积1192.94平方公里,总人口9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4.9万人,辖13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耕地面积124万亩。
二、水文气象
砀山县地处新汴河,南四湖两大水系,同属淮河流域,两水系以故黄河南堤为分水岭,以北为南四湖水系,汇水面积440.1km2,占全县总面积的36.9%,以南为新汴河水系,汇水面积752.84km2,占全县总面积的63.1%。
砀山县地处暖温带与北亚热带之间,气侯属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侯区,其特点是夏热多雨,冬寒干燥,春旱多风,四季分明,呈大陆性气候特点;其多年平均降雨量760mm。
三、水资源状况
砀山县地表水资源主要是天然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河道主要为汛期排涝,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产生的地表径流大都白白流失,利用率很低。
浅层地下水资源有273.4km2的富水区和799.31 km2的中等富水区、120.23 km2的弱富水区;中层地下水资源有101.96 km2的富水区和291.35 km2的中等富水区、799.63 km2的弱富水区;深层地下水资源有510.43 km2的富水区和339 km2的中等富水区、343.51 km2的弱富水区;
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29856万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24893万m3,需水32100万m3,缺水6307万m3;全县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312.6立方米,地下水多年埋深2-5米,近年来随着工农业开采量的增加,地下水位有逐年降低的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工农业、居民生活用水量仍然处于上升趋势,2010年全县供水人口约67万人,需水量2189万立方米,供水量872万立方米。
鉴于以上因素,在今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除了充分拦蓄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采取节水灌溉措施之外,充分依托黄河故道引调外水,以故黄河为载体,上游从河南省虞城县,下游从江苏省丰县调水,应该是今后解决水资源短
缺和供水不足的根本途径。
四、黄河故道基本情况
黄河故道系指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于河南省铜瓦厢决口改道,夺大清河北徙入海后,不再汇淮而遗留下来的一条废弃河道。黄河故道从我县中北部穿过,南北大堤间宽度约9公里,与两侧地面形成6-8米高差而成为我县的地上悬河,形成堤内堤外两大冲积平原的地貌景观。在砀山县境内,黄河故道呈带状横贯中北部,西起官庄镇下河陈庄,流经砀山官庄、玄庙、周寨、砀城、葛集、良梨及唐寨7个乡镇,东至葛集镇镇蟠龙集,全长46.8公里。砀山境内汇流面积为277.8平方公里;黄河故道两岸滩地为青沙土和两合土,土质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是砀山县水果产区,现有果树12万亩,其优质水果产量约占安徽省水果产量的40%以上。
黄河故道水域面积1.23万亩、苇地170亩、滩涂210亩,水质好,PH值近于中性,无污染。岳庄坝属中型水库,设计总库容2815万立方米,1982年完成蓄水运行,2009年除险加固,目前蓄水1400立方米;黄河故道分布有康熙治河条例石碑、玄帝庙、古渡口遗址等历史文化古迹。
故道区内水域水产资源丰富,现有养殖鱼类20余种,甲壳类10余多种;水生植物有10余种,其主要是藕、菱角、苇、蒲及各种菹草、轮叶黑藻等,黄河故道水域、苇地、滩涂也是候鸟繁殖栖息之地。
五、工程布局
以开挖疏浚河道、修建堤防、建设蓄水引水工程、进行黄河故道水生态修复工程为主,同时加强耕地保护、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坡耕地治理、荒滩荒地治理和土地整理,对原有的桥涵、泵站进行加固改造;重点建设蓄水供水引水工程。初步规划在上游开通与河南虞城的输水通道,中游疏通淤积河道,下游建设蓄水闸坝,对上游排水大沟做防护和绿化工程,保护黄河故道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六、工程内容和工程量
1、河道开挖清淤
岳庄坝水库上游4.9公里的库区淤积严重,影响库容,计划清淤开挖;果园
场至郭庄段约6.7公里基本淤平,需要按底宽100米开挖;张庵电管站上游3.1公里需要疏通,据测算清淤土方约873万方;
2、水生态修复工程
水生态修复工程是以保护和改善河道、水库水质、丰富水生态多样性为核心,以保证生态系统安全、提高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为目标,保持水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在皖北地区起示范和带动作用。
由于农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严重滞后,大量没有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和粪便、圈舍冲洗污水、养殖家禽、家畜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并且,排污总量大大超过了天然水体的自净能力,造成一部分水体污染。运用环境水生态中立方法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充分利用现有池塘和闲置荒地;采取就地处理,就地回用的原则,兼顾系统的功能性和景观性。
预计需要在黄河故道上游建设垃圾填埋场2处、沟口防护工程1.47万平方米、建设生态防护林500亩、投放鱼苗、藕、菱角、苇、蒲及各种菹草1250亩;建设3个湿地,总面积约1200亩。
3、桥梁工程
需要新建木李庄桥、蒋营、韩新庄桥3座。
4、蓄水工程
在下游杨庄建节制闸一座,孔径为10*5米。
5、引水工程
在上游下河陈庄、下游高寨潭各建一座抽水站,作为引调水源工程,中游在蒋营建输水工程,利用堤北河及利民河上游向砀城输水,需要附属建筑物有12.5公里干支渠、2座节制闸、4座分水闸、6座倒虹吸、7座渡槽。
七、投资估算
根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和《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工程建设投资估算采用综合指标估算法。
投资估算:
清淤疏浚工程:土方873万方,按机械开挖,单方造价16元,需投资13968万元;
水生态修复工程:垃圾填埋场投资3500万元,沟口防护1750万元,生态防
护林810万元,投放水生物投资170万元,湿地项目投资24300万元。
桥梁工程:建6孔16米孔径的空心板梁桥3座,按4200元/平方米估算,投资1350万元。
节制闸工程:按门宽48万元/米估算投资2450万元。
引水工程:下河陈庄和高寨翻水站需投资870万元,蒋营抽水站及附属工程投资49500万元。
总投资为9.8668亿元。
八、经济评价经济效益
工程效益按工程建成后增加的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计算,直接效益是指工程建成后,提供或改善供水条件而获得的效益;间接效益是指该项目为国民经济其他各业带来的效益初步估算为14158万元。
工程总投资K=9.8668亿元,年效益B=14158万元,建设期m=6年,计算期n=40年,社会折现率i=12%;工程年运行费:包括项目运行初期和正常运行期每年所需支出的全部运行费用,按工程总投资的1%计算,年运行费为:9866.8万元
(1)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
n
(BC)
t1t(1EIRR)t=0
经试算得:EIRR=0.131=13.1%>12%。
(2)经济净现值ENPV
n
ENPV=(BC)t(1is)t=10084.4万元
t1
(3)工程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
经济效益费用比是指项目效益与费用现值之比。其表达式为:
n
B(1i)ttt
EBCRt1
n
t
ttC(1i)
t1
经计算得:工程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1.17>1
以上计算结果表明,本项工程,经济回报率很高,在经济上可行的。
第二篇:水资源的跨行政区域治理
http://www.sinoss.net
水资源的跨行政区域治理
李德光
(湖南大学,湖南省、长沙市,410082)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资源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却重踏了西方国家的老路,即经济发展以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代价,其典型例证便包括水资源治理问题,随着水资源治理的不断恶化,我国实行有效的治理模式迫在眉睫。在国际实践中,以流域为单位的水资源综合治理方式是公认的最佳模式,但受制于我国行政区域划分、地方保护主义、政府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影响,难以在我国推行。本文通过针对性的研究,将提出的跨行政区域治理体系,以及政府、企业、NGO和公众共同治理的治理机制,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推行以流域为单位的水资源综合治理,乃至为公共资源治理和区域环境治理提供建议对策。
关键词:公共资源治理;水资源;跨行政区域治理
中图分类号: D035.5(字号:楷体小五黑体)文献标识码:A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经济发展以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代价,其典型例证便包括水资源治理问题。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工业用水、城市生活用水需求的急剧增长,也带来了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农业对化肥和农药的不当使用也造成了水污染,这导致我国水资源治理出现了严重危机,并不断恶化,其突出表现包括水污染严重,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促进水资源的有效治理已经成为我国迫在眉睫的任务。
随着水资源危机的恶化,我国加强了对水资源的治理,投入不断加大,治理方式多次变革,然而受行政区划与流域之间不重合,以及区域分权、政府考核体系等方面的制约,以流域为单位的水资源综合治理模式难以在我国有效推进,我国一直来实施的“政府推动”、“自上而下”的治理模式难以奏效,水资源治理陷入了“越治理,越严重”,“局部好转,总体恶化”的困境。本文将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跨行政区域治理体系,以及政府、企业、NGO和公众共同治理的治理机制,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推行以流域为单位的水资源综合治理,乃至为公共资源治理提供建议对策。
(二)文献综述
毛寿龙(2000)在《黄河断流问题的制度分析》一文中用公共池塘理论对黄河水资源问题进行了应用性分析,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制度及制度选择。胡鞍钢、王亚华(2002)在对黄河水利委员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认为黄河流域在面临洪水灾害、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的同时,还有贯穿在这三大问题中的体制问题。
黎元生、胡熠(2004)具体分析了我国水资源管理中的行政分割及其表现:①流域机构权威缺失——难以承担流域管理统筹协调的职责。②条块分割——分散管理体制使流域统一管理流于形式。③块块分割——水资源产权制度不完善,难以克服水资源的外部效应。④部门分割——分类管理的制度刚性仍未消除,体制协调性差。
徐荟华(2004)认为我国在协调流域水资源保护中的冲突和调动公众参与反面十分缺乏,不能充分反映区域利益和用户利益,在执行中出现很多困难,不利于水资源保护。柳长顺等(2004)认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必须把供水、污水处理、水质保护、洪泛区管理、侵蚀控制、防治非点源污染、保护湿地、农业灌排以及娱乐休闲、水力发电、航运、工业用水等等进行综合管理。
http://www.sinoss.net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认为“中心问题都是搭便车问题。任何时候,一个人只要不被排斥在分享由他人努力所带来的利益之外,就没有动力为共同的利益做贡献,而只会选择作一个搭便车者。如果所有的参与人都选择搭便车,就不会产生集体利益。” 或者“导致集体利益的供给达不到最优水平”。为了解决“搭便车”问题,实现对公共资源的有效治理,国外提出了三种解决途径。
⑴.私有化模式。私有化模式认为,既然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导致公共物品治理中出现搭便车的行为,那么通过产权的私有化就能够改变这一状况,不同物品的占有者将通过市场交易的行为来实现社会效应的最大化。
⑵.政府集中控制的“国家化”模式。这一途径认为国家应以强制权力为基础,以计划为手段承当公共物品治理的主要责任。
⑶.自主组织自主治理模式。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提出:与私有化和国家化模式相对,“小规模公共池塘资源”的资源使用者完全可能通过自主组织对资源进行自主治理。三种途径各有优劣,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单一的模式也无法成为治理的唯一模式,不同的治理模式体现了不同的政策设计,实质是在政府力量、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进行一种或多种的选择。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应根据自身情况设计最适合的解决途径。2.跨区域治理理论
跨区域治理是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理念,是对组织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新区域主义以及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整合,指“针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部门、团体或行政区,因彼此间的业务、功能和疆界相接及重叠而逐渐模糊,导致权责不明,无人管理与跨部门的问题发生时,由公部门、私部门以及非营利组织的结合,透过协力、社区参与、公私合作或契约等联合方式,以解决棘手的问题。”其主要理论包括:
⑴.竞合学说。哈佛大学教授Adma M·Brandanbugrer和耶鲁大学教授Barry M·Nalneuff率先提出“co-opetition”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关系。迪格里尼和布杜拉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竞合优势”理论,提倡以合作取代竞争,并指出地方政府的自利动机会冲击合作,而竞合关系是一种动态博弈过程,可能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深化合作,也可能造成恶性循环,导致恶性竞争。
⑵.府际管理理论。府际管理理论是府际关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关注“多方治理模式”下的府际关系,其认为,公共产品的提供在主体和方式上都是多元的,政府和企业、非营利组织都可以成为供给主体,供给方式也可以多种选择,同时,通过组织内外部多远主体的互动,使组织可以获取或交换到组织需要的资源。
⑶.跨域管理理论。跨域管理理论是建立在政府合作理论和府际关系理论的基础上的,其将静态的组织体制规范和动态的政策执行网络两种学说进行整合,更加关注政府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互动关系。
⑷复合行政理论。复合行政理论认为,为了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吸纳非政府组织参与,通过交叠、嵌套形成一种多中心的、自主治理的合作机制,从而形成跨越行政区划、行政层级的界限,实现跨行政区的公共服务。
三、我国水资源治理现状分析
(一)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长、城市化程度快速提高带来了工业用水、城市生活用水需求的急剧增长,也带来了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同时,农业对化肥和农药的不当使用也造成了水污染,这导致我国水资源治理出现了严重危机,并不断恶化,其突出表现包括水资源严重短缺,水污染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
虽然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世界第四位,但人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因此相对于我国人口和经济需求而言,我国缺水问题严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
http://www.sinoss.net
成就,那风景如画的湖泊河流是最佳见证,在西欧国家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水资源由同一个部门统筹管理,对于跨省、跨地区的大江大河则是采用以流域为单元的同一管理模式,统管取水、供水、灌溉、节水、防洪、防涝、排水、治污、污水回用等事务,实现水资源的统一规划、调度、运营和监督治理。这样权责独立统一的治理制度,保证了水资源治理的成效。
但在我国的水资源治理实践中,却恰恰相反。一方面,由于水资源牵涉到农林渔牧、水力发电、运输、自来水供应、工业用水等多个方面,因此水资源的管理实际上由农业、电力、水利、交通、城建、环保等多个部门共同负责,这种格局导致了水资源管理的权责不明晰,就容易出现管理的缺位、越位和错位现象,有利益的都插一手,有责任的都踢皮球,最终导致水资源管理混乱。另一方面,我国没有建立起水资源流域治理制度,而是由各个行政区域的地方政府负责,但我国地方政府体制导致不同行政区划中的各地方政府相互间决策的制定和执行都是各自为政,由于地方政府之间几乎不存在制度化的关系渠道,因此各地方政府实际上是处于平等而松散的状态,其关系的形成依赖于上级地方政府,这给流域水资源的综合治理带来了巨大的制度阻碍。
虽然我国新《水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总体原则是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将流域水资源管好。但是,由于我国的地方政府体制、区域分权的改革以及区域协调机构的权利有限等原因,我国仍停留在实质的行政区域管理和形势的流域管理阶段。这带来的结果便是我国水资源缺乏统一管理,各地方政府的水资源治理很难协调一致和采取集体行动,同时,由于各行政区域之间的发展差异和地方政府利益不同,符合各地方政府利益的理性抉择最终造成了对水资源的滥用和破坏。总之,水资源治理权责的破碎分割,导致了我国水资源治理的困境,是目前水资源污染严重、综合治理难度大的重要原因。
(二)政府责任缺失与社会参与不足
我们知道,水资源作为公共池塘资源,在个体理性选择的状态下,必然产生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污染等问题,最终形成公地悲剧。这是由于水资源的产权不明晰,流域内的个人或团体没有明确权力去管理水资源,让其不受滥用或污染,这样,不恰当的水资源利用,如过度使用水资源和无处理污水排放,反而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这样必然导致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污染。问题的解决方式主要有市场化、国有化、自主治理三种途径,但各个途径各有优劣并适用于不同的制度环境。
市场化途径指根据科斯定理,通过将公共资源产权明确,将外部性内在化,从而由排污者和受害者双方讨价还价解决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污染问题。但这需要至少三个方面的支持,高度的市场经济、合适的交易成本、完善的法律制度。这三个方面在我国均不成熟,因此我国很难单纯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水资源滥用和污染问题。事实上,我国解决水资源治理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政府的管制来保护水资源,包括采用排污收费、管制、排污消减补贴等措施来保护水资源。
在政府管制的制度中,政府对水资源的责任是治理效果的重要保障,因为政府这时代表的是整个社会的利益,而不是作为政府部门自己的利益,在拥有巨大管制权力并以国家暴力机关做后盾的基础上,政府如何抉择将决定水资源的综合治理效果。但是我国并没有明晰地约束政府的职责,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法律法规体系中没有明确的责任约束,在政府绩效考核中,水资源治理(或环境保护)的考核没有占据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在水资源管理责权破碎分割的背景下,各地方政府与政府各部门间的权责并没有明确的划分,而是重叠、模拟两可。
政府也是由不同利益和目的的部门和人群组成,各个部门作为行为主体,在缺乏责任约束的背景下,和市场中的经济个体一样,也受自身利益驱动而会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行为,地方政府往往以GDP等利益为导向,采用宽松的污水排放管制,没有强烈的动力去约束或调
http://www.sinoss.net
共同作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的保护。水资源交易市场的品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水资源使用量交易、污水排污权交易、流域水资源补偿交易、污水处理交易等,交易者不仅包括企业,还应包括地方政府,比如在同一流域内,进行水资源总量和排污权的合理配置后,各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各自经济发展需要进行指标的买卖,这样一方面可以控制总量,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地方政府节约减排的积极性,而在流域水资源的配置和污染上,市场机制能够调节上下游地方政府之间的水资源竞争及排污管理问题,在合理定价的基础上,交易市场将有效提高水资源综合治理的成效。
最后,建立一个有效的社会参与机制,水资源的综合治理是涉及社会切身利益的事,居民和环保公益组织都有着很强的参与意愿,政府可以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系统,让居民或公益组织能够将所遇到的水资源问题,如企业偷排,乱排,水质恶化等,进行有效的反映并能够监督问题的处理过程,这种监督不仅是对个人或企业,还包括各地方政府,以防止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而放宽污水排放要求等。有效的社会参与机制将增加有效的社会监督,增强政府在水资源综合治理过程中的透明度,能够解决政府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提高水资源的综合治理成效。
参考文献
[1]高培勇编著.公共经济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2]丹尼斯〃C〃缪勒著,韩旭、杨春学等译.公共选择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8.[3]奥斯特罗姆著,王巧玲、任睿译.规则、博弈与公共池塘资源[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1.[4]奥斯特罗姆著,余逊大、陈旭东译.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的制度推进[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3.[5]陈瑞莲等著.区域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6]施从美、沈承城著.区域生态治理中的府际关系研究[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10.[7]张利平、夏军、胡志芳.中国水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安全问题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02).[8]田文威.协同治理视角下我国跨界水污染治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2.[9]林婉琳、赵凤仪、吴省身等.跨区域水污染治理研究——以珠江流域为例[J].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13(02).[10]李胜、陈晓春.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政策博弈及启示[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11]徐兰飞.中国跨行政区水污染治理中地方政府合作的理论探讨[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01).[12]杨妍、孙涛.跨区域环境治理与地方政府合作机制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9(01).[13]杨爱平.区域合作中的府际契约:概念与分类[J].中国行政管理,2011(06).[14]杨爱平.构建跨界水污染防治的府际协作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08).[15]杨道田.新区域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区域治理:问题与反思[J].当代财经,2010(03).Cross regional governance of water resources
第三篇:西安工业实现突破发展的建议 2
关于西安工业实现突破发展有关建议的建议
总结人类经济发展历史,工业经济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人类近代史告诉我们通过发展工业经济不仅最大限度聚集了财富,而且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观念、思维方式和管理也是指导我们做好经济工作的科学依据,工业经济发展问题不仅是一个工业行业工作,也是带动产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解决“三农”等问题的根本途径。下面就我市工业实现突破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理清工业发展思路。把握自身的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进一步理清工业发展思路。要明确当前工业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比较中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保持清醒头脑,于调控之时抓机遇,在挑战面前谋实招,切实防止和克服“消极等待、畏难埋怨、无所作为”等不良情绪;全力推进重大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要整合招商资源,打造专业化的招商引资队伍,围绕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做好项目的筛选和包装,形成项目库,扩大项目储备。
二、加快工业平台建设强化产业集聚效应。工业平台是企业集聚形成的企业群,搭建园区平台,做好发展工业的载体,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有利于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又能最大限度做强产业。平台聚集是工业发达地方总结的一条宝贵科学的经验一定要想办法尝试。
三、创新工业发展机制,增强工业发展推动力度。主要解决在明晰发展思路的同时,建立有效的能促进工业发展机制。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更重要的是要化思想为行动。一是创新工业经济领导机制。抓机制创新,在保障工作落实上力求突破。二是创新人才激励政策与培养机制。优化经济管理干部队伍,建立完善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激励机制。三是创新环境建设机制。在机制上树立解放思想优化环境是发展的重要保障。四是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强力推进工业存量发展。深入挖掘工业增长潜力,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强化工业增量扩张。
四、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工业发展投入。有投入才会有产出。一是加大国家无偿资金扶持项目的争取力度,帮助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原料基地建设、技改扩建、贷款贴息、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项目的申报,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用足用活相关政策,积极做好工业企业项目的立项申报,为工业发展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扶持;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工业发展力度,加强企业授信管理,扩大信贷规模,对企业技改及新产品开发等项目优先保证信贷支持。积极探索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增加担保资本金注入,提高担保能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鼓励工业企业增资扩股,积极探索股权、期权等多种融资方式,增强企业直接融资能力。
五、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品牌是一个地方的名片。通过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在全市培育壮大一批品牌企业和名牌产品。一是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培育知名品牌企业,引导企业主动参与到树立品牌、争创名牌的发展战略中来。二是加大宣传和创新力度,做大做强名牌产品。帮助企业充分运用技改优惠扶持政策进行技术改造,切实解决制约产品开发的关键性技术,积极攻关引领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努力开发一批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要做好商标的注册和专利的申请,搞好地理标志产品原产地保护,鼓励企业发明创造,提高企业自主研发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
六、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一是要建立抓工业经济的长效机制,要办成一个工业企业需要好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这就需要组建成立一个强有力的协调机构,每季度定期召开一次工业经济运行协调会议,帮助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促使企业达产达效;二是建立严格的工业考核奖励制度,在招商引资、投资环境、规模企业培育、为企业办实事等方面进行考核,对为工业经济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物质重奖和提拔重用,真正形成争优创先、你追我赶的工作格局。
第四篇:实现梦想,突破自己
实现梦想,突破自己
不知道何时,一个名为“中国好声音”的电视栏目迅速在各地窜红,并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我相信这个节目一定会越办越好!同时所有努力追逐自己梦想的人都会一步一步达到自己的目标让我们一起加油!
看到选手们在舞台之上的表现,被他们深深的震撼了,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不断督促我们进步,让我们走的更远,我现在是邯郸学院清华万博学校的一名大二学生,我觉得我自己和他们比起来太渺小了,学校的老师认真教课,班主任细心管理,而我们确实贪玩,我真的感觉很惭愧,不过幸亏班主任老师的关注与不放弃用一个节目使我们转变了我们的思想,在这里我要说声谢谢老师,你们辛苦了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学好技术将来找个好工作。
朱熹说过“人之为事,必先立志以为本,志不立,则不能为得事。”梦想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是指引人生的航标。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访问莫斯科期间,回答记者提问时曾说过:“我16岁时,就下决心要为国家服务。我以林肯总统为榜样,不断地学习准备,抓紧各种机会不懈的努力奋斗,终于有一天,我问鼎白宫,实现了我当初的梦想。”因为有梦,无数的壮志青年张开了飞向成功的翅膀,创造了杰出的人生。当我们的人生还是一颗种子的时候,我们就要积蓄梦想,努力成长。梦想是创造、希望,是呼唤、追求,也是挑战,成长的历程离不开梦想的滋润,人生的辉煌缺不了梦想的点缀……
追逐梦想,是为了远方胜利的曙光,是为了更加美好的未来,忽然想起纪伯伦说过的一句话“我宁可做人类中有梦想,有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个无梦想,无愿望的最伟大的人。”无论何时,每个人都要有梦想,也许你只是一株幼稚的树苗,然而只要坚忍不拔,终会成为参天大树;也许你只是一条涓涓的小溪,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也许你只是一只雏鹰,然而只要心存高远,跌几个跟头,终会翱翔蓝天。我们要心怀梦想,追逐梦想!
第五篇:抓好统筹 实现突破
抓好统筹 实现突破
——关于江西省新余市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试点工作的调查
姚木根
《 人民日报 》(2011年11月07日07 版)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2009年3月以来,江西省在新余市开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有益经验。
主要做法
统筹城乡规划建设,以城市化带动农村城镇化。统筹规划中心城区、中小城市、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合理布局的城镇体系,同步推进城市和农村的现代化,努力建设综合性生态型现代化城市。顺应城镇化梯度推进的趋势,在做大做强做优做美中心城区的同时,加强以中心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通过政策倾斜和多方支持,促使其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产业水平持续提升、人口吸纳能力显著增强,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以工业化推动农业产业化。依托主导产业,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增加科技发展投入,引导和支持产学研结合,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同时,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园和高效农业示范区,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通过土地整治、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推进土地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成为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主体创造条件、提供保障;大力推广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产供销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模式,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统筹城乡就业创业服务,以市场化推进农村就业创业服务社会化。积极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宅基地确
权、土地合理流转等,使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更加明确、农民的财产权利更加明晰,为城乡居民自由迁徙、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创造必要条件;将农村劳动者按常驻地纳入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体系,从区到村建立就业服务网络,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统一;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农村创业条件,培育“一村一品”产业;进一步培养农民创业精神、提高农民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促进新农村建设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
统筹城乡社会建设,以社区化促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围绕市县产业聚集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开展城乡社区对接互动活动等,优化农村社区创业环境,推动农村社区服务业发展,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社区服务管理格局。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办“创业大学”,加强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业企业经营者的培训,把他们培养成为掌握现代农业知识技能的创业者。探索建立农村创业扶持基金,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农村党员干部和返乡人员创业提供小额贷款,支持农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创业致富。
有益启示
在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环节。为此,应科学规划农村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使之与国家、省市“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对接;加快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步伐,把绿色、低碳技术及其产业化作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突破口;推动全民创业,激发民间投资创业活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努力形成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比翼齐飞、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农村经济,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统筹城乡就业创业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上实现新突破。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使之转化为新的生产力,是统筹城乡发
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要求和必然选择。为此,应建立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使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以及政治参与等方面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为进城农民在城镇安居乐业提供条件;稳步推进城乡统一户籍制度改革,让农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发展权利和发展机会,为城乡居民自由迁徙、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创造必要条件;在工业园区、城镇郊区与相邻农村之间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促进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努力构建产业和城镇互动发展、融合发展格局。
在优化农村创业和投资发展环境上实现新突破。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关键在于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发展环境和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等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为此,应以培育创业型农民为核心,以建设创业型新农村为目标,以加强创业支撑保障体系建设为着力点,优化农村创业发展环境,为农民创业“出点子、找路子、搭台子、安梯子”;进一步优化经济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政府、企业、银行之间的联系与互动,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拓宽融资渠道,着力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作者为江西省副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