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党建机制 实现四个突破

时间:2019-05-12 16:0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党建机制 实现四个突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党建机制 实现四个突破》。

第一篇:创新党建机制 实现四个突破

创新党建机制 实现四个突破

卓资县交通运输局党总支

在县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交通运输局党总支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机制,以争先锋,树旗帜,谋发展,促和谐为主题,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基层党建工作;通过激发创先争优活动,在党建工作中实现了四个新的突破。抓学习,强信念,思想建设实现新突破

党总支将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作为立局之基,放在首要位置。严格按照要求,常抓不懈。通过总支班子和总支委员讲党课,选派中青干部参加县党校中青干部培训班学习,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反腐倡廉图片展览,踊跃参加县内组织的各类知识测试等方式,切实加强党员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使大家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同时还将思想政治建设与交通运输工作相结合,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交通运输工作跨越式的发展。

抓培养,强素质,能力建设实现新突破

党总支按照提高党员干部职工的素质要求,紧密结合交通运输岗位职能,通过机关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业务研讨等方式,培养眼界宽,思想宽,胸襟宽,政策通,业务通,信息通,能讲能写,能做具体业务工作的党员干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局党总支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开展了比学习、强

1素质、争当带头读书的表率。比效能,强服务,争当带头践诺的表率;比纪律,强作风,争当带头廉洁的表率;比团结,强理论,争当带头促和谐的表率的“五比五强五争当”主题实践活动,有效提升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素质和能力。

抓机制,强管理,制度建设实现新突破。

党总支将加强机关制度建设作为“治局之方”。放在重要位置,不断补充完善,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按照交通运输工作职能、标准、流程、时限、责任“五明确”的原则,对局机关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对工作职能、分工、制度规范、工作流程进行了全面优化。建立完善了局机关各股室岗位目标责任制、工作推进督查制、奖惩评比制,监督约束制、服务承诺制。同时加大了督促检查力度。对上级批办事项进行专项督查,对上级重要会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局务会决策事项执行情况及时反馈,对局机关各股室全年共性目标和公务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年终考核等;并将落实执行情况与局内各股室“评先评优”及公务员年度考核相挂勾,奖优罚劣,确保交通运输各项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有总结。抓创新,强推进,工作成效实现新突破。

在对过去成果总结、提炼,升华的基础上,党总支对局机关提出了思想建设是:“立局之基”,能力建设是“强局之本”,制度建设是“治局之方”,工作创新是“兴局之路”的基本要求。结合交通运开展的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党员干部下基层,到一线,创先争优活动,局机关通过“1+2”承诺(每个股室承诺年内至少有1项工作创新或突破,每名党员干部承诺年内至少办好2件实事,“五访五部”(访离退休老党员、访县人大代表、访县政协委员、访上访群众、访困难群众,问政于民、问策于民、问计于民、问情于民、问道于民,“三必谈”(与有问题的支部必谈、与有情绪的干部必谈、与有困难的党员必谈,“三结对”(结对1个帮扶村、结对1名困难党员、结对1名贫困学生)的方式,加强对各党支部的组织建设的指导和对生活困难党员的帮扶,有效地促进了全县交通运输跨越发展,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党总支荣获了县委授予的“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第二篇:创新机制 实现突破 典型示范 整体推进

创新机制 实现突破 典型示范 整体推进

全面开展社会救助工作 谱写老区民生工作新篇章

确山县民政局

今年以来,确山县创新民政工作理念,进一步树立民生意识,强化民生责任,把保障和改善弱势群体生活作为首要任务抓细、抓实、抓深,谱写了一曲“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生工作新乐章。

一、加大工作力度 拓宽孤儿救助渠道

孤儿是最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在孤儿救助的工作实践中,确山县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在孤儿救助工作中不断加大“三个力度”,有效地维护了孤儿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1、加大孤儿救助宣传力度。全县共有孤儿470名(其中父母双亡的80名,事实孤儿及单亲困难家庭孤儿390名)。为提高对孤儿的救助能力,县民政局通过县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现代媒体和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传统宣传形式,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号召社会各界奉献爱心,帮助贫困孤儿解决生活、求学、就医、就业等困难。在全县上下形成了“人人倾注一片情,个个奉献一份爱,为无助的孤儿撑起一片爱的蓝天”的浓厚氛围。

2、加大救助资金筹集力度。为破解制约救助工作中的资金问题,确山县采取强硬措施,整合社会资源,进行内引外联,不断拓展救助资金渠道。一方面通过发动全县党员干部奉献爱心筹集资金,另一方面通过与社会慈善机构多方联姻,积极搭建公益捐助平台。目前,已与香港社会慈善机构建立了良好的救助合作关系,在今秋开学之际,香港社会慈善机构为我县49名孤儿发放助学救助金8.5余万元。其中:在校大学生4名,每人3000元;高中及中专生12名,每人2880元;初中生33名,每人1200元。确保了孤儿与正常家庭儿童一样顺利完成学业。

3、加大救助机制保障力度。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全县开展了科级以上干部与孤儿结对帮扶救助活动,县委书记王明威率先垂范,对贫困孤儿潘磊给予重点救助。今年,全县140多名科级干部与140多名贫困孤儿结成了“一帮一”的救助帮扶对子。县委、政府两办下发文件,对孤儿救助工作提出了“实现一个到位,两个确保,强化三项帮扶”的具体要求。即:经济支持到位,给予每名贫困孤儿每学期不低于500元的救助;实现“二个确保”,确保孤儿生活无忧、学习无碍;强化“三项帮扶”:生活上指导、心理上疏导、学习上督导。县民政局对每个帮扶孤儿的救助情况进行定期走访,定期联系,检查孤儿救助资金的落实情况,为全面对孤儿实施救助,还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将全县孤儿及生活特困单亲家庭子女全部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同时,对在校大学生孤儿资助学费3000元、高中生2880元、初中生1200元。使孤儿救助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

二、实行阳光操作 评定农村低保对象

农村低保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县民政局为了化解社会矛盾,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工作要求,评定农村低保,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1、抓好试点。县民政局分别在普会寺乡张营村、刘店镇鲍庄村开展试点。组成两个工作组深入到两个试点村的32个村民组,调查摸底,走访了154户低保对象,通过支部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张榜公示等程序,实施了“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应退尽退”的动态管理措施,为在全县全面推行此项工作积累了工作经验。

2、扎实推进。全县召开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评定农村低保对象专题会议。采取以会代训的办法,对全县13个乡镇的分管领导和民政所长进行培训,播放了试点村的工作纪实片,听取了两个试点村的经验介绍。县民政局还抽调24名工作人员组成4个督导组,分片包干、检查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效进行。

3、阳光操作。建立分类施保,动态管理、信访受理、资金发放等规章制度,规范运作低保工作,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人情保、关系保、权利保”等热点问题。县民政局集中两个月时间,集中精力,抽调人员,全面开展农村低保“四议两公开”工作,通过走访群众、调查核实、张榜公布、四议评审、两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使此项工作扎实有效的全面展开。取消了不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新增了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达到了群众满意、低保对象满意、退出低保人员满意的三重效果。

三、建立长效机制 关注老人生活

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直接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目前,我县共有85岁以上老年人3500人,为提高这部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县民政局立足实际,建章立制,切实解决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

1、建立农村五保对象管理机制。县民政局组织人员,对全县所有五保供养对象逐村逐户开展了全面排查,严格按照省、市文件要求确定五保供养对象。采取本人申请、村委评议、乡镇审核、县民政局审批的程序,重新纳入五保对象。为确保五保对象人员真实可靠,明确规定,凡申办五保的申请人必须提供有效证件,审批过程中必须坚持三榜公示,实行三个监督的工作运行机制。为全县五保对象逐一建立了个人档案,并实行规范化管理。

2、建立五保对象供养金发放机制。为确保农村五保对象能够按时、足额领取生活补助金,县民政局建立台帐,实行专款专用,由乡镇民政所按照五保对象的账号,采取“一折通”的发放形式,确保五保对象随时需要随时取款。

3、建立五保对象动态管理机制。今年9月至10月民政局组织工作人员对全县五保对象进行全面核查清理,防止错报、漏报,对不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对象,取消其供养待遇,停发供养生活补助金。对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对象,按照程序纳入供养范围,实行应保尽保。今年全县已发放五保供养金202万元,基本实现了五保对象的老有所养。

第三篇:创新机制严格执法实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新突破[推荐]

创新机制 严格执法 实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新突破

我市的建设安全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建设部的支持指导下,认真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建设部关于安全生产管理的一系列要求,建设安全生产逐步走向制度建设和依法管理的轨道,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处于稳定状态。特别是在去年,我市克服“非典”造成的影响,认真抓好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创新监管机制,实行安全执法与建筑市场执法联动,加大安全执法和查处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全年百亿元产值死亡率为4.6,未发生三级以上重大安全事故,全市建筑施工和市政公用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主要做法是:

一、抓制度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近年来,我市注重加强制度建设,重点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我市建立了建设系统安全生产领导机构,由建委一把手负责,分管安全工作的副主任,各局、集团总公司主要负责人,各区县建委主要领导组成安全委员会,负责全行业、全系统安全生产工作。在建设系统

各局级单位和企业集团设立安委会,由一把手直接负责。确保层层落实责任。

二是加强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建设。市政府于2001年9月以政令方式出台了《天津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规定》,规定了建设、施工、监理、勘察、设计五方的安全责任。我市还编制了《天津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保证资料(试行)》,统一了施工现场安全保证资料,指导企业对安全保证资料的收集、整理、完善和归档管理工作;颁发了《施工现场管理达标规定》(23条禁令)和《扬尘控制八项标准》、《民工宿舍冬季取暖标准》,将安全和文明施工管理法规化。使工地围档、临建设施、控制扬尘、材料堆放、施工道路、冬季取暖和生活区管理都做到有章可循,施工现场全面实行标准电闸箱(一机、一闸、一箱、一漏保),规范和提升了用电设备安全性能。并建立了施工安全监督申报、全过程监督和安全生产评价三项制度。解决施工安全生产存在的突出、共性问题。这些法规制度对加强我市建设安全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安全生产与市场准入挂钩。为有效督促企业落实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责任,我市采取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城建系统12个局、集团总公司和5个外埠建设厅驻津办事处“一把手”每年均要向市建委递交安全生产责任书。责任目标是杜绝重大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从业人员万分之零点六以下。同时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与市场准入挂钩。

对于企业发生安全伤亡事故或检查出存在安全严重隐患的,在企业资质及项目经理资格年检时,视情况作出年检不合格、暂停投标资格或降级的处理。企业发生安全死亡事故,死亡一人的,停止其三个月的市场投标资格;死亡两人的,停止半年市场投标资格。问题严重的降低企业资质等级。去年全市共对18家发生死亡事故的施工企业分别给予了三个月到一年的限制市场准入的处罚。对发生事故的工程项目分别给予停止项目经理资格半年、降低资格或吊销资格的处罚。对检查出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项目,给予项目所在企业停止一个月市场投标资格的处罚,去年共对31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或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的企业实施了限制市场准入的处罚。对一级建筑施工企业的不良业绩向建设部备案,限制其在国内建筑市场的再投标。对我市雪莲路立交桥发生的质量安全事故还进行了行政责任追究。对事故单位的企业负责人和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并对监理单位和项目总监同时给予了处罚。在全市施工企业中引起很大震动。通过限制市场准入的手

段对违规企业进行强力约束,使安全管理的压力传递到每个企业和每个项目经理增强了各级领导抓好安全工作的自觉性,企业主动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抓专项治理,加大安全检查力度

去年我们按照建设部的统一部署,认真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针对安全生产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开展了八项专项治理。一是城市燃气设施的专项治理,重点治理非法经营液化气、违章占压燃气管道、使用未检钢瓶问题;二是开展客运交通的专项治理,重点查处公交车辆带病上路;三是垂直运输机械专项治理,重点治理塔吊、物料提升机和外跨电梯运行中的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四是高处作业防护专项治理,重点是超高脚手架的搭设和密目安全网的挂设。五是施工用电的专项治理,推行标准电闸箱,严禁私接乱拉电线和一闸多机,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保”;六是基坑支护专项治理,将地铁车站以及深基坑施工作为重中之重。七是对建筑施工钢管、扣件的专项治理,建筑工地禁止使用不合格钢管、扣件,新购进钢管、扣件一律实行交易备案制。八是对冬季农民工住宿采暖的专项治理,对采暖方式进行统一规范,只允许采用集中住宿基地、连接燃气管道、室外标准炉具、单独敷线电暖气四种取暖方式。在专项治理中,共检查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1500余项,涉及建筑面积2600余万平方米。检查出市场违规和安全隐患3200余条,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单420余份,下达停工整改150余份,下达行政处罚58件。

通过专项治理,基本消除了市政公用设施带病运行隐患,提高了生产安全度,促进了施工现场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目前我市建筑施工和市政公用设施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已基本到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趋于完善,外环线以内和区县建成区的施工现场基本上做到了围档实体化,施工用电闸箱标准化,高处防护密目网封闭化。

去年“非典”期间,为了防止疫情蔓延,给施工现场创造安全生产环境,按照建设部《关于做好建筑施工务工人员就地务工和防控“非典”工作的紧急通知》的要求,我们采取控制队伍流动及民工返乡,现场实行封闭管理,测试体温,卫生消毒,宿舍通风等强制性措施,并对全市在施建筑工地开展了全面检查,重点做好施工现场卫生清整,对186个工地进行停工整改。由于动作快、措施到位,我市20万民工和30万本市建筑队伍未发生一例非典疫情。

三、抓强制性标准,加大企业安全生产投入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落实强制性标准、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把企业落实强制性标准,作为企业资质评定和市场准入的一道门槛。按照建设部的指导意见,率先实施企业安全生产条件认证,促使企业加大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资金的投入,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按照建设部关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评价标准,我市制定了《天津市建筑业企业安全生产考核认定标准(试行)》。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共五个分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机构和人员管理、安全技术管理、设备和设施管理以及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实绩考核。在对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条件考核时,有一个分项考核内容不合格,给予一个月整改再重新认定;有两个分项考核内容不合格,需两个月整改再准予申报。此期间禁止企业承揽新的工程。三个以上分项考核内容不合格,认定企业安全生产条件不合格。对企业实行停业整顿,本市企业不准进入市场投标,外地进津施工企业取消在津施工备案资格。市区两级共组建了23个安全考核评定机构,去年完成了对全市总承包资质企业的考核认定工作,有8家企

业被暂停了市场准入资格。此办法的实行促使企业的管理者主动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有的企业还专门设立了安全总监职位。通过开展这项工作,促使企业加强了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人员配备,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对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及时淘汰落后机械设备,强化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使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和提高。

为保证企业安全费用的投入,2001年我市由建委、计委、财政局联合发文做出规定,要求建设单位在中标价以外按规定比例单独记取安全和文明施工措施费,开工前先行向施工企业支付。这一措施对保证安全生产投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按照《建筑法》的要求,2001年我市还按工程项目建立了施工人员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当年在部分工程项目中进行了试点。去年,这项保险制度已在全市建设项目中全面强制性实施。

四、抓全员教育,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为使企业管理人员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不断提高操作人员安全操作技能,提高农民工安全防护意识,我市加大了培训力度,将过去管理部门专业培训转变为分类别、分层次的全员培训机制。全市共设立了28个安全培训站和农民工夜校。二级以上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由市安全站负责培训;区县建委负责组织三级企业的培训;项目经理培训委托建筑业协会进行,作为项目经理再教育的必学科目。与市劳动保障部门联合对特工种等关键岗位操作人员进行考核;由市施工队伍管理站对进津分包企业负责人和民工队长进行安全培训。由培训部门颁发员工安全知识培训合格证。在培训的方式上,除了定期集中讲课外,还采取召开全市大会、知识竞赛、推广先进典型等方式,使安全生产法规人人皆知,常抓不懈。去年一年,我市有关建设安全生产的 大会就召开了5次。为了加强警示教育,我市把4月15日定为“安全警示日”。每年利用“4.15”活动日召开全市建设安全生产大会,已经坚持15年。国家《安全生产法》颁布后,我市组织开展以《安全生产法》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共有近万人参加了这项活动,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去年底,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颁布后,我市集中了40天时间,专题开展《条例》的宣传学习活动。分别组织了勘察、设计、建设、施工、监理等企业的法人代表、项目经理和安全管理人员学习《条例》。今年春节后的第一天,我市召开了全市学习贯彻《条例》大会,并邀请建设部有关领导亲自授课,为《条例》的贯彻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市还大力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组织观摩,促进施工现场达标活动。去年全市共组织八次现场会,2300人次参加观摩活动,全市共申报214个工地参加评选,评出10个文明样板工地和60个市级文明工地。

通过培训教育,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的安全知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了操作层安全生产技能和农民工安全防护意识,为保证施工生产安全打下了良好基础。

五、抓机制创新,安全执法与建筑市场执法联动

虽然我市建设系统安全生产从总体上比较稳定,但在安全监管方面,仍然存在着监管力量不足、监管经费无来源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市按照建设部的要求,在抓好日常监管工作,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治理活动基础上,积极探索机制创新,不断完善政府监管体系。

一是按照合并执法的原则,将安全执法的职能转移到建筑市场执法内容中,在市建设市场监察大队加挂了安全执法监察大队的牌子,将安全检查纳入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之中,实行安全执法与建筑市场执法联动,加强了安全执法的力量。

并先后完成了区县建设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的组建。目前市和21个区县两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均设有安全监督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监管执法人员100余人。二是在监管机制上,由过去的只针对设施安全性进行检查,转变到不仅纠正安全生产隐患,还要督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追究企业安全责任行为。受到暂停投标资格处罚的企业不仅被检查工程要进行停工整改,企业全部在施工程均需进行整改,由市安全站抽验任意两个在施项目,合格后再恢复企业投标资格。

三是根据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将施工现场管理由过去的组织达标转为强制性,严格实施依法管理。开展文明工地评比活动由安全管理部门转移到协会负责组织。

四是建立建筑业企业和管理人员信用档案,将企业安全生产与企业信誉和市场准入挂钩,使之成为进一步推动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

虽然我市在安全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与先进省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我们要虚心学习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不断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以学习贯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为契机,使我市安全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提供有利的保证。

第四篇:创新四个机制,加快非公经济

创新“四个机制”,加快非公经济发展

中共眉县县委书记 王 琳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发展非公经济的各项方针政策,把非公经济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创新机制,放宽政策,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和极具活力的增长点。主要呈现六个特点:一是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十五”期间,全县非公企业总产值由38.12亿元增加到70.58亿元,五年年均增速达12.96%。今年1-5月份,全县非公企业实现总产值34.47 亿元,上缴税金2568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 17.78%和 27.44 %。非公经济成为全县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成份。二是发展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以来,全县非公企业建成各种新、扩、技改项目364个,总投资12.63亿元。目前,全县非公企业已达 9863户,拥有固定资产21.52亿元,其中年产值上亿元的有4户,上千万元的有12户,500—1000万元的有15户,100—500万元的有234户。三是社会贡献日益增多。2006年底,全县非公企业上 缴税金5353万元,占全县税收总额的55%左右;纳税1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9户。全县非公企业从业人员65372人,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5.3万人,占全县农村总劳动力的37%。四是产业集群和优势产品初步形成。全县非公企业已初步形成了四大产业集群和九大优势产品。四大产业集群是:以宝深、关中压缩机为主的机械制造业集群;以太酒、老牛、恒兴为主的食品加工业集群;以社会、东兴为主的建材业集群;以全兴、华瑞为主的纺织业集群。九大优势产品是:白酒、砖机、水泥、果汁、棉布、淀粉、面粉、压缩机、锌锭。五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明显增强。目前,全县共有4户非公企业获得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专利申请累计授权159件,取得国家专利64项,其中发明专利32件;25个产品获省市优质品牌产品称号,其中太白酒为中国驰名商标,老牛面粉、社会水泥、宝深砖机、皇城砖机为国家免检产品。六是企业整体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全县共有省、部级先进企业3户,市级先进企业5户,省、部级全面质量管理达标企业9户,省级基础管理优良企业15户,市级“三好”企业10户,有14户企业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在发展非公经济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四个创 新”:

一、创新保障机制,形成发展非公经济的强大合力

加快非公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重视程度和抓工作的力度。我们始终把加强组织领导作为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不断创新非公经济保障机制。一是成立组织机构。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非公经济发展,2003年就成立了眉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和眉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局,切实加强对非公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特别是2006年,新一届县委班子成立后,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立足县情实际,确定了“工业强县”战略,成立了“工业强县”建设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亲自担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并以“工业强县”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非公经济,促进非公经济率先发展壮大。二是实行领导联点。县委、县政府专门制定了《县级领导包抓10户骨干企业的实施意见》,确定由10名县级领导包抓太酒、社会水泥、宝深等10户重点骨干企业,包抓领导每月深入包抓企业不少于1次,通过召开现场办公会、协调会、联席会等形式,全力为企业搞好资金、用地、信息等各项服务。同时,县委、县政府每年都确定一批非公企业重点建设项目,列为相关部门和乡镇的重点目标任务,纳入岗位责任制考核,并对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县级五大班子领导包抓制度,一包到底,责任到人,确保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三是注重舆论引导。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导向作用,通过组织召开非公企业家经验交流会,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以及各种经贸洽谈会、西部交易会和“两节一会”等节庆活动,大力宣传非公企业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宣传非公企业家艰苦创业、回报社会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倡导尊重非公企业、尊重非公企业家的社会风气。四是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采取因企制宜、抓点带面、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方法,建立健全非公企业党组织,进一步壮大非公企业党的力量,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目前,全县已成立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26个,从业党员261人,向53户非公企业下派了党建工作指导员,有力地推动了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二、创新工作机制,为非公企业搭好平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在强调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还注重发挥政府的推动引导作用,在政策、企业改制、园区建设等方面全力搞好服务,扶持推动非公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出台优惠政策。认真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市《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定》等文件精神,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眉县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和《眉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政策措施,让非公企业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待遇,放宽非公企业生产经营领域,在土地征用、税收等方面最大限度地让利于企业,在注册、审批立项等方面尽量简化手续,支持鼓励非公企业放手发展。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制定出台了《鼓励支持企业投资、扩张的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县财政每年拿出10万元,设立非公企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鼓励支持优势非公企业发展的乡镇和新扩技改项目,促进非公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制定出台了《眉县鼓励支持机关干部创办、领办、协办非公有制企业的意见》和《关于推进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在全县形成了“谁创业、谁光荣,谁创业、谁有功”的社会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全县干部群众发展非公企业的信心和决心。目前,全县机关干部创办、领办、协办的非公企业已达到126户,仅2006年,全县新增非公企业67户。三是不断深化企业改革。积极引导非公企业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运行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其由家族式、手工作坊式 企业改造为规范的公司制企业,目前已在太酒和宝深公司开展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鼓励支持有实力的非公企业以收购、兼并、入股等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资产重组。目前,全县21户县属企业已改制18户,乡镇集体企业全部实现了民营化改造,非公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后劲进一步增强。四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依托产业基础、资源、交通、区位等有利条件,加快建设县城工业园区、常兴工业园区和煤化工工业园区,为非公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平台。2003年以来,我们先后投资5015万元,加快工业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使园区基本达到了“五通一平”,极大的改善了园区硬环境。目前,三个工业园区共入住非公企业927 户,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20户。

三、创新服务机制,为非公企业开启绿色通道 环境是非公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环境可以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发展生产力,没有环境的改良与创优,就不会有非公经济的大发展。县委、县政府一贯重视发展环境建设,致力建设最佳创业环境、最优服务环境,为非公经济发展开辟绿色通道。一是提供便捷服务。不断完善政务大厅服务职能,简化办事程序,实行“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从项目引进、洽谈、办照到建成投运,全程为非公企业跟踪服务。制定了首问责任、限时办结、直查直办和责任追究制度,设立了客商投诉中心,24小时为企业提供服务,及时查处影响企业发展的人和事,为非公企业创造最佳的发展环境。二是提供资金服务。县委、县政府将金融机构对非公企业的贷款纳入岗位责任制考核,每年年终按照贷款增加数额予以重奖。2002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先后累计拿出20多万元,用于奖励金融机构支持非公企业发展,调动了金融机构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坚持每年召开1-2次银企洽谈会,让非公企业与金融单位面对面商谈资金贷款事宜,切实解决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2006年,全县各金融机构共向非公企业提供贷款1.7亿元。强化主管部门的服务职能,发展计划、乡企、科技等部门每年年初都协助非公企业研究上级产业政策,有针对性地包装项目,全方位、多渠道争取国家对非公企业扶持资金和产业扶持资金,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三是提供保护服务。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全力为非公企业搞好信息、技术、营销等方面的服务。建立了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和企业、项目准检制度,由县级领导包抓重点非公企业,执法部门针对企业的检查活动都要事先经过包抓领导同意和县环境监督办 公室审批。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实行罚没款收支两条线制度,所有罚没性收入,都要统一上缴财政,坚决管死“三乱”流行的“通道”和“出口”。坚持开展优化环境公开民主评议活动,从非公企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聘请了100名环境监督员,每年年终都对各职能部门服务情况进行评议打分,凡部门民主评议处于后位的,对单位主要领导进行诫免谈话或纪律处分;连续处于末位的,主要领导予以免职。四是提供人才服务。一方面,积极为非公企业引进人才。县委、县政府专门制定了《关于吸收大学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优秀人才来眉工作的暂行规定》,对引进的急需人才从工作安排、工资待遇、住房和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给予照顾;坚持每年举办2次非公企业人才招聘会,积极为非公企业招聘管理、营销、研发等方面的紧缺人才。200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先后为非公企业高薪聘请引进人才41名。同时,县委、县政府还抽调县级机关10名优秀后备干部包抓社会、老牛等10户重点非公企业,切实解决企业人才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加强非公企业各个层面的人才培养,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外出学习、聘请专家学者讲课等方式,多渠道提高非公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素质。依托县职教中心教育培训阵地,积极为 非公企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每年为非公企业培训人才600多名。充分调动非公企业培训人才的积极性,太酒、社会水泥、恒兴果汁等企业每年都选送30—80名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外出定向培训。目前,全县非公企业拥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管理人才580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研发技术人才达46人。五是提供科技服务。县委、县政府聘请西交大、西农大专家教授成立了眉县企业专家服务组,定期深入企业一线,对开发新产品、技术改造等方面,开展义务诊断和咨询服务活动。鼓励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加强联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全县共有9户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8户非公企业建立了自己的技术研发机构。

四、创新激励机制,为非公企业增添进取动力 对非公经济带头人,全面落实“政治上给信任,政策上给优惠、服务上给方便、发展上给支持、经营上给指导”的“五给”方针,激发调动非公企业家干大事、创大业的积极性。制定了《关于对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实行重奖办法》,县财政每年拿出20万元资金,对发展非公企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积极安排非公经济知名人士担任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不断提高非公企业家的政治待遇。目前,全县共有 名非公企业家担任县级以上人大代表,22名非公企业家担任县级以上政协委员。今年县政府还专门聘请了太酒、社会水泥等10名非公企业家为县政府经济顾问,参与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等活动。积极推荐优秀非公企业家参加评选各级先进个人活动,先后有34名厂长(经理)被省、市、县评为优秀企业家或全国、省、市劳动模范,非公企业家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动力不断提高,全县非公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活力不断增强。

第五篇:创新党建工作机制

创新党建工作机制 推进XX跨越发展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带领全县党员干部,克难攻坚、扎实进取,为XX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坚持强责任、抓落实。坚持以党建责任促进党建工作开展。一是高度重视。县委对党建工作始终高度重视,牢固树立了“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意识,视党建工作为自己的“责任田”,基本做到了“五个亲自”,即:亲自安排部署、亲自听取汇报、亲自督促指导、亲自抓点联系、亲自调查研究。二是强化责任。“第一责任人”是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的关键。县委始终突出抓住党建“第一责任人”的履职,按照“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党建工作思路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开拓创新,逐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书记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领导格局和工作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全面落实。三是创新载体。通过将党建工作纳入全年工作目标考核体系,明确了党建工作职责,落实了管党责任。我们在全县建立健全了定期检查督办、交流、表彰制度和定期综合考核评价制度,有效地强化了对管党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

二、坚持抓班子,聚合力。坚持以党建促进班子建设。一是武装思想,提升能力。三届县委领导班子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来抓,认真落实县委中心理论组集中学习制度和自学制度,制定完善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县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建设的意见》,坚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将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六作为“学习汇报日”。组织县“四大家”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还将湖北日报《新春六论》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作为学习内容,同时,以《XX论坛》为载体,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及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经济建设主战场人员作经济工作、发展形势辅导报告,提高了班子成员的理论水平,增强了领导和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二是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在班子建设上,牢牢把握工作大局,针对XX基础差、底子薄、历史发展欠帐多的实际,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敢作敢为、敢为人先,平时能够容人之短、谅人之过,成人之美、与人为善、和衷共济、共谋发展,积极统筹协调好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套班子之间的关系,做到了县委统揽全局、人大有效监督、政府依法行政、政协积极参政议政,形成了上下齐心、同频共振、合心、合力、合拍的工作局面;在制度建设上,我们建立了党务工作例会制度,坚持每个季度听取1次、全年听取4次党务工作

情况汇报,完善了民主议事决策规则,规范了县委常委会议事决策程序和领导公务活动、领导干部请销假等制度,确保了全县各级领导班子的规范运行、严谨有序、科学高效;在班子分工上,不分“一线二线”,不分“前台后台”,充分调动县“四大家”参与重点工作的领导、指导和组织协调,提高班子“想大事、干大事”的能力;在队伍建设上,做到了宽严相济,刚柔相济,张弛有度,变“要我管”为“我要管”,变“要我干”为“我要干”,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激励奖惩机制和工作目标责任机制,对全县项目建设、工业经济发展、农业农村经济、财税收入等方面实行量化考评,有效营造了心齐、气顺、实干的工作氛围。三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民主,一般工作相互通气通报,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策,事前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三届县委坚持以发展为己任,明确提出了“4321”发展思路,即大力推进项目进园、农民进城、人才进库、文化进户的“四进”措施,“擂发展、拼经济、攻特色”的擂、拼、攻“三字”总体要求,鼓励全民创业、倡导全民创新的“两创”举措,“再造一个新XX”的目标,鼓舞了士气,激发了斗志,进一步增强了抓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坚持求创新、抓特色。坚持以党建工作特色促进党建工作创新。一是大力推进“三员三帮一促进”活动。近几

年,我们推动在全县城乡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城乡组织联手互动活动,全县113个县直部门、企业,273名机关干部、4200名党员、经济能人围绕“班子成员抓思想帮教,富裕党员抓经济帮扶,科技人员抓科技帮助”这一主题,与93个村级党组织、广大农户结成联建对子,围绕帮扶联系的“十个一”任务,明确责任、公开承诺,促进了城乡基层党的组织设置一体化,资源配置一体化,活动交流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党员生活》和省委“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工作简报全文刊发了我县开展“三员三帮一促进”活动的经验文章。二是狠抓党内民主建设,推行党代会常任制。制定并印发了《XX县开展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草案)》,积极开展“五制一评”活动,指导各代表团组织党代表开展视察调研30次,撰写调查报告120多篇,提出提议提案56条、意见建议123条。《湖北日报》、《湖北组织工作》等省级报刊对我县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经验进行了介绍,并被《湖北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资料汇编》收录。三是扎实开展腐败风险预警防控。自去年7月XX县被省纪委确定为全省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示范县之后,我们牢牢把握这一契机,进一步强化措施,稳妥推进,探索形成了“分岗查险、分险设防、分权制衡、分级预警、分层追责”腐败风险预警防控“五分模式”,制定了《XX县关于建立腐败风险预警机制的实施意见》、《XX县腐败风险预警分级管理办法》

等10多个规范性文件,对预警分级信息实行12分扣分制,确定蓝、黄、红三级预警处置预案。强力打造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安全区,有效保证了权力行使、资金使用、项目建设、干部成长等“四个安全”。同时,我们积极组织基层群众、企业业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各界代表,针对县直单位科股长创造性地开展了“双定双评”(定岗定人,评绩评廉)活动,评比结果在《XX周刊》予以公布,起到了较大的震撼效应。四是推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在全县建成村级终端站点243个,位居全市前列。我们还结合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远程教育站点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认真组织党员群众集中收看,充分发挥了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培训党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省、市远程教育工作简报先后对我县成立服务小分队加快建设进度的做法进行了刊载。五是大力实施廉政文化进村入户工程。全面实施了以“一通、两建、三联、四到”为主题的“百村千户”工程,着力形成廉政文化活动经常化、教育网络化、督办制度化、投入社会化的新格局。特别是廉政无线低音调频广播建设已成为一大特色和亮点,多次受到省市纪委领导的充分肯定。我们以拾桥镇五八村为试点,率先在XXX市建立了第一个村级无线低音调频广播网络,以此为平台,设立了“廉政在线”专题广播节目。将“五八模式” 在全县进行了推广,全县250个村中已有30个村级廉政无线低音调

频广播已安装到位并投入运行,广播网络覆盖全县30个村1.6万余户。

四、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坚持强化保障夯实党建基础。一是大力开展“五好”领导班子“三级联创”活动。按照“思想作风好、工作机制好、团结协作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要求,结合中心工作任务,对照创建目标和创建条件,制定创建规划,明确创建责任,落实创建措施,实施分类指导,纪山镇、后港镇党委,黎坪村、垢冢村党支部在全省“三级联创”活动中受到表彰,后港镇三咀村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双建双带示范基地”,推出了许成龙等在全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先进典型。二是选优配强基层干部队伍。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凭德才坐位置”,尤其是重视培养开拓创新、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让口碑好的有希望,能力强的有舞台,干实事的有机会。去年,我们调整配备了一批镇和县直领导班子,增设了13名镇党委副书记,提拔了一批县直机关干部担任副科级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全县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认真执行了党员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一把手”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和选拔任用干部事先征求纪检监察、综治部门意见制度,加强了干部监督。在县委党校主办了2期科级干部培训班,对2007年以来提拔未参加培训的科级干部开展了培训。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我们坚持推进“人才进库”,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

设。积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目前已毕业和在校大学生250人,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名大学生”目标。在乡镇配备了一批科技副镇长。在纪山镇开展了创建全省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工作,通过了省、市立项验收,目前基地硬软件建设已全面展开。在高阳镇垢冢村和楚玉公司开展了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基地建设,目前正在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四是落实各项配套保障。我县积极克服县级财政紧张的难题,采取财政预算一点、党费补助一点、部门帮扶一点、社会支持一点、自身筹集一点的办法,整合各方面力量,加大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投入,确保了基层党组织的正常运转。五是认真开展“温暖工程”主题帮扶活动。坚持每年从县管党费中下拨走访慰问资金,在“七一”和春节期间采取县领导走访、部门走访、各镇党委走访等形式,对全县722名困难党员、老党员、老模范进行了集中走访,为559名连续任职10年以上的离任村主职发放了35.5万元的生活补助,圆满完成291名在职村主职干部养老保险和1098名累计任职10年以上的离任村主职干部补贴发放的建档、审批工作,现已全部上报省里待批。

五、坚持建机制、管长远。坚持制度建设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一是探索构建统筹推进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将“统筹城乡基层党的建设”纳入全县重点督办项目,制定并印发了《XX县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要点》和《XX县统筹城乡

基层党建考核细则》,工作进度实行月报制,不断提高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示范项目的辐射带动能力。在抓好26个县级示范项目建设的同时,重点培育荆玻等6个拓展项目,从而使我县市级示范项目达到9个。二是探索建立“党群一体化”工作机制。坚持把党建工作与群团建设工作融为一体,整体推进。在全县实行党务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听取、指导党务部门、群团组织的工作,实现了党群组织同体建设,党群工作同步推进。三是探索围绕中心抓党建的载体建设机制。我们打破“就党建抓党建”的思想误区,注重把握好党建工作的正确方向,开拓思路,拓宽领域,紧紧围绕中心来谋划好党建工作,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首先是与大讨论活动相结合。为提升XX精神区位,进一步解放思想,我们从2007年8月起,在全县上下拉开了“我与XX共荣辱,我为XX发展做什么”大讨论教育活动序幕,在全县组织开展了“三换位”实践活动,即,职能部门与经济发展主战场换位、县内与县外学习换位、百家企事业单位与百村结对换位,促使党员干部在换位中深入思考,进一步提高了干部服务经济、服务企业的工作水平与能力,更新了发展观念,增强了服务意识。其次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相结合。举办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读书班和“XX论坛”,组织开展“践行科学发展观,争做优秀XX人”先进事迹报告、“走出去的XX人”、“引进来的XX人”事迹展播、科学发展观理论知识

考试和网上知识竞赛、“我为XX发展献一策”征文、“科学发展部门一把手访谈”等活动。截止目前,全县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确定的整改落实事项已整改完成501项,正在整改的21项,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确定的整改落实事项已整改完成1342项,正在整改的138项,整改落实率达到90%以上。其三是与加快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探索出群众谈事、干部问事、集中议事、民主管事、高效办事、跟踪督事、公开评事等“民主管理七字诀”工作法,以高阳镇寿庙村、垢冢村为试点,确定了“试点引路,总结完善,全面推广”的工作思路,并在全县13个镇予以了推广,加快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六、坚持重实效、促发展。坚持以党建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使全县上下进一步提升了不甘落后、提振信心、抢抓机遇、跨越发展的“XX精神区位”、营造出了人心思进、人心思干的“XX氛围”、塑造出了荣辱与共、和谐共建的“XX形象”、唱响了以“奋进”为主题的“XX精神”。打造了多个项目建设的“百日速度”。2009年,全年共签约项目164个,实际到位资金20.47亿元,同比增长91.4%;共争取中央、省投资项目194个,到位资金9.2亿元,增长50.3%;全县城镇以上在建项目24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7个,较上年增加7个,全力打造了科诺星、明弘超白压花玻璃、固威制衣等多个项目建设的“百日速度”。开发区建设势

头强劲。2009年,开发区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6亿元,同比增长13.8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亿元,增长106%,落户企业62家,实现了投资、土方工程和落户企业“三个翻番”;新增投产企业16家,增长90%。初步形成了化工、轻纺、食品、建材、医疗器械及药品等五大主导产业。循环农业向纵深推进。2009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60.7亿元,增长12%;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38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45.2亿元;形成了优质稻、优质油、优质棉、无公害蔬菜、优质畜禽、优质水产、花卉苗木七大特色板块基地,各类特色板块基地达到130万亩,各类畜禽养殖小区达到81个。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按照新型滨江园林城市的发展定位,突出“江卧城边、湖居城中、河通全城”的特点,全力建设汉江明珠城市。去年,投资近2亿元重点抓好城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人民医院住院部搬迁、汉津大道西段道路改造、重点干道绿化等五大工程建设,今年将着力抓好西荆河综合治理、平湖核心景区改造等重点工程,XX城市形象得到了全面提升。

下载创新党建机制 实现四个突破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党建机制 实现四个突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环境卫生工作实现四个新突破[大全5篇]

    东胜经济科教(轻纺工业)园区公用事业管理局 环境卫生工作实现“四个新突破”近日,我局积极探索环境卫生整治新路子,园区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实现了“四个新突破”。 一是管理格局......

    依托“四创新” 实现“四突破”(精选五篇)

    依托“四创新” 实现“四突破”2006年,锦州市妇联坚持以创新为导向,将新时期妇联工作赋予新的理念、新的方式和新的形式,营建新的环境,从而促使锦州妇联工作取得新的业绩。市妇......

    创新师德评价机制 实现作风建设新突破(优秀范文五篇)

    创新师德评价机制实现作风建设新突破 ——对《师德考核评议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东冢初中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长期以来,教师师德考核评价是一项难于考核的软任务,往往是只要......

    东安基层党建实现“四个”标准化

    东安基层党建实现“四个标准化” 近年来,东安县从完善党建工作的内容、责任、创新和考核四个体系入手,探索推行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切实解决了“基层党建工作抓什......

    四个平台实现社会管理创新

    四个平台实现社会管理创新 薛少仙 台州作为民营经济先发地区和民主诉求活跃地区,“四个多样化”表现明显,加上流动人口较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尤为重要。近几年来,台州市抓......

    发挥四个作用 实现管理创新(最终定稿)

    发挥四个作用实现管理创新——港口乡妇女联合会为贯彻落实全国妇联提出的“妇联组织积极探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长效机制”工作要求,按照县妇联的指示,港口乡妇联紧密围绕乡党......

    强化机制创新 实现精细管理

    强化机制创新 实现精细管理 全面推进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 2011年2月25日 10:30 江苏消防总队 (查阅次数: 719 ) 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当前公安部部署的“三项重点工......

    高校党建工作机制创新探讨

    内容摘要: 摘 要:高校党组织是党联系广大师生员工的桥梁和纽带。在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