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挥四个作用 实现管理创新
发挥四个作用实现管理创新
——港口乡妇女联合会
为贯彻落实全国妇联提出的“妇联组织积极探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长效机制”工作要求,按照县妇联的指示,港口乡妇联紧密围绕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参与社会公共管理与服务中,立足妇女与家庭两大重点领域,发挥四个作用,实现创新,为打造“生态港口、特色港口、开放港口、和谐港口”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助推经济发展,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教育引领妇女的作用。
一是抓典型促发展,提高妇女致富积极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几年来,我乡在“双学双比”竞赛活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妇女先进典型和带头致富女能人,这批人凭着自己的胆识和聪明才智率先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为了发挥她们的带头示范作用,我们利用了“三八节”表彰先进典型,专门召开学习大会学习先进典型、印发典型事迹材料宣传典型等形式,大造舆论,通过这些方法给妇女营造一个学习典型的机会,提高妇女致富积极性。如组织学习石岭村金初宝集生态-种养殖立体化的先进事迹后,我乡先后涌现了一大批女性种养殖大户。比如小沙坪村姜英华承包荒山100亩栽种杉树3000余株、金花承包荒地12亩大棚栽种绿色蔬菜;小东港村程肃宝承包荒地10亩养猪150余只、陈晓莲承包荒
地10亩养殖不同品种的藏獒30余只(有的一只能买十几万元)、柳海英承包15亩大棚栽种绿色蔬菜;柏岭村余保云承包15余亩养猪150余只、韩国望承包10余亩养猪100余只、丁四云承包10余亩养猪150余只。面前,全乡养殖大户已发展到35户,种植大户29户。
二是抓科技促发展,提高妇女致富真本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不懂技术,不懂得科学管理,很多事情都难干成。因此,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学科学、学技术、强化科技培训放在首位。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清楚地了解到,农村妇女普遍存在着文化低、素质差、想干啥都害怕的状况,所以我们从提高妇女的文化知识和科技培训入手,通过举办科技培训班来提高她们的素质,增长她们的真才实干。乡妇联每年都和农技站、林业站等部门联合举办各种培训班3—4期,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本着实地、实际、实效的原则,根据我乡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色进行培训。有些培训可灵活运用,比如在发展特色产业吊瓜时,我们先组织一批文化程度高一些、办起事来细心一些、在新事物面前大胆一些的妇女到浙江大型吊瓜生产基地实地参观考察、学习种植技术,并引进种植。经过三年的努力,吊瓜由最初的试种50亩发展到今天的2000多亩,亩产量由最初的不足100斤发展到今天的200多斤,种植范围也由最初的塘口片辐射到全乡各个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群众收入,带动了全乡经济发展。我们还围绕乡里的主导产业举办培训班,先后组织了猪、鸡等养殖技术和楠竹抚育技术等培训。三年来,乡妇联共举办各种培训班9期,培训人数达1000余人次,60%的妇女参加培训2次以上,30%的妇女掌握了2门以上致富技术。
三是抓引导促发展,提高妇女就业率。针对下岗失业妇女和在家待业妇女,我乡妇联大力实施教育引导,转变她们的择业观,使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同时,积极扩宽就业途径,提供就业信息。利用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发挥妇女特长,帮助她们实现家门口灵活就业。自2009年以来,我乡妇联已帮助300多名失业妇女再就业,妇联就业率不断攀升。
二、强化维权职能,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维护妇女权益的作用。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维权氛围。充分发挥村妇代会班子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励其主动通过各种有利契机积极向广大妇女宣传有关法律法规,使她们知法、懂法、守法。如在今年“三八”期间,我乡妇联积极发动各村妇代会成员发放宣传单1000余份、宣传手册500余本。对于在外务工的妇女,我们则通过网络、短信平台等载体,把普法知识送进了全乡每位妇女心中。
二是定期开展法律讲座,分析典型维权案例。我乡妇联联合司法所、派出所、综治办等部门,抓住综治维稳宣传日、禁毒日、预防艾滋病日等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并对现实生活中的典型维权案例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使广大妇女掌握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是加强维权站建设,搭建维权服务平台。在全乡13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妇女儿童维权站,协调处理关于邻里纠纷、家庭内部矛盾、家庭暴力、法律咨询等相关问题,从根本上帮助妇女儿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截至目前,维权站共接待来电29件、来访56件,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16件。
三、关注民生工程,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有效服务妇女的作用。
一是建立互助小组,帮扶妇女生产生活。通过摸底调查,全乡共有单亲特困母亲及留守妇女128名,我乡妇联实行动态化管理,对单亲特困母亲及留守妇女提供个性化的帮助。一方面以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本着就近方便原则,七八个单亲特困母亲或留守妇女为一组,开展组内互帮互助活动。另一方面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把从事同一生产的单亲特困母亲、留守妇女联合起来,通过相互帮助解决在生产中的劳动力短缺、资金不足等难题,实现技术、资源、信息共享,带动她们增收致富。目前,全乡已组建13个互助小组,小东港互助小组成效尤为显著。小东港村五组妇女汪晚珍,2009年回乡创办了养猪场,建起猪棚4个,每天积累了大量的猪粪。热心肠的她灵机一动建起了4个大型沼气池,不仅将猪粪利用起来,更重要的是解决了6户留守妇女上山砍柴难的问题。
二是组建文艺爱好队,充实妇女精神文化生活。以兴趣爱好为桥梁,组建巾帼红歌队、腰鼓队、锣鼓队等文艺队,用丰富的文娱活动把广大妇女组织起来,充实她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在乡举办的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洞泉村的腰鼓队、港口村的锣鼓队和红歌队等为晚会献上了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
三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关怀困难留守儿童。建立爱心妈妈资料库,积极开展帮扶困难留守儿童活动。组建爱心妈妈结对帮扶,动员更多爱心妈妈为困难留守儿童编织爱心毛衣等,把乡党委、政府的温暖送进孩子心中。今年乡妇联以“六一”为契机,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走访慰问了困难留守儿童共20人,共计资金10000元,同时发动了在武汉经商、原籍小沙坪村的谢初霞捐资10000元支助困难儿童完成学业。
四、健全基层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团结凝聚妇女的作用。
一是吸纳优秀人才,优化妇代会结构。村级妇联组织是有效联系乡镇党委、政府与广大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因此,配齐配强村妇代会班子显得至关重要。我乡妇联抓住村级换届等时机,将思想好、能力强、素质高、作风正的女性人才
吸收进妇代会,优化妇代会结构。目前,全乡13个行政村,村村都配备了妇代会主任。其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达80%,40岁以下妇女干部占了69%,致富女能人占48%,一支知识型、年轻化、高素质的妇联干部队伍正在成长壮大。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工作能力。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乡妇联加大了对基层妇女干部队伍的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基层妇女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知识水平。首先,结合年初全乡妇女工作会议召开之际,举办了理论业务培训,提升基层妇女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其次营造比学习、比干劲、比创新、比贡献的浓厚氛围,激发她们相互赶超的竞争意识,进而推动妇女工作科学发展。
三是探索工作新机制,提升组织凝集力。在继续推行新社会组织和新经济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中,健全基层妇女组织工作,延伸基层妇女工作手臂,消灭基层妇女工作死角,把“两新”组织中的基层组织凝聚起来,使她们有归属感,发挥她们的积极能动性,为全乡社会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第二篇:四个平台实现社会管理创新
四个平台实现社会管理创新
薛少仙
台州作为民营经济先发地区和民主诉求活跃地区,“四个多样化”表现明显,加上流动人口较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尤为重要。近几年来,台州市抓社会管理的理念和实践都在不断深化,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结合台州的实际,台州市地方人大主要从搭建四个平台着手,夯实四个基础,以促进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深化“民主恳谈”,搭建畅通群众诉求的平台,夯实社会管理的民主基础。地方人大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在社会管理的实践中,台州市各级人大支持政府把尊重群众的意愿放在首位。1999年原创于台州市温岭的“民主恳谈”,是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村、乡镇、部门事务决策、管理、监督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新举措,是台州市干部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项关联度大、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具体的政府与公众沟通的实践活动。
“民主恳谈”主要就群众普遍关注的某一民生问题,干群之间进行面对面的诚恳交流。这一做法创新了社会管理的方式,变“我说你听”的灌输式教育为平等对话,给群众创造了表达自己意愿的平台和机会,通过双向交流,沟通思想,解疑释难,从而理顺了情绪,化解了矛盾,协调了分歧,建立了互信,达成了共识,创建了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机制。实践证明,“民主恳谈”活动,畅通了群众利益诉求的渠道,协调了利益关系,注重了在源头上解决社会问题,使社会管理的关口得到了前移。作为地方人大,近几年来我们一直积极支持并努力完善“民
主恳谈”活动,并引导各地把“民主恳谈”纳入到代议制的民主中来,使之成为协调、沟通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阶层和各个阶段利益诉求的重要载体,增强社会成员对社会秩序的认同感和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夯实了社会管理的民主基础,促进了各项民生问题落实和发展的决议、决定,推动了事关社会民生事项和群众普遍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的解决。
推行“参与式预算”,搭建保障群众“四权”的平台,夯实社会管理的决策基础。在社会管理中,人民群众不是简单的被管理者,他们也是社会管理的主体,是社会管理制度、管理体系和管理效果的参与者和检验者。因此,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民主政治进步的落脚点,也是对公众参与公共决策和管理过程的角色定位。
“参与式预算”以预算民主为切入点,让人大代表、普通群众广泛、自由、民主地参与基层财政“蛋糕”切分过程,以维护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从而在人大、政府、公众之间搭起有效的对话平台,并在各方思想的交流碰撞中培育更加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是扩大群众“四权”的有效探索,为公民自由、广泛、直接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决策、管理和监督提供了新的渠道,增强了公民在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力,促使政府预算走向公开,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更为科学、细化、透明,被国内外专家认为是中国地方政府公共预算改革的重大突破。温岭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如何解决预算审查监督从程序性走向实质性、如何实现少数人决定到多数人参与、如何抑制不断增长的“三公”经费及乡镇债务规模等问题,开展了持续的探索实践,从2005年开始,在新河、泽国两镇率先“试水”公共预算改革,充分发挥人大的制度优势,有序组织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共
同参与预算审查监督,形成了对预算开展实质性审查监督的“参与式预算”。
“参与式预算”实质上是不断汇聚民意,让公众广泛有序参与,多种社会力量与政府形成财政预算管理合力的一种社会管理创新。通过“参与式预算”,让公民享受到更多的民主权利和社会管理能力,在参与过程中增强了公民意识和民主观念,提高了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体现了公民与政府对公共生活的共同治理这一社会管理的本质特征。
开展“两院”绩效评估,搭建对司法人员监督的平台,夯实社会管理的法治基础。法治是社会结构最为稳定、运行成本最为经济的社会治理方式。在法治社会,司法是调整社会关系,救治社会冲突的最终方式,也是社会管理中最具强制力的方式。
有力的监督能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人大对司法权进行监督,是我国宪法和监督法所确定的一项重要的制度,更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根本体现。近几年来,我们积极搭建对司法人员监督的平台,对法院、检察院的司法人员通过电脑随机抽取确定评估对象,进行绩效评估。绩效评估的“绩”为业绩,“效”就是效果和社会效果。具体评估其政治和业务学习的情况、依法履行工作职责的情况、自觉接受人大及社会各界监督情况以及自身勤政廉政的情况,促进“两院”司法人员公正司法和廉政建设。
在对法官绩效评估时,为了解司法过程中实际效果,还组织人大代表随机旁听、评议庭审活动,对法官的仪态形象、表达能力、庭审驾驭能力、庭审公正程度、庭审效率等五个方面进行评议,当场予以反馈。评估分准备动员、调查、评估和整改四个阶段,在广泛、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由人大法制工作机构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报告,提交常委会审议,把评估的意见函知两院,并要求转达到每一位评估对象,还经常性开展案件质量抽查,促进司法公正。只有坚决维护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才能筑牢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并以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公正,保证公共权力在民主法制的轨道上正常运行。
建立“代表活动工作站”,搭建代表与选民沟通的平台,夯实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是做群众工作。人大代表来自社会各个层面,分布在各个行业,既是科学发展的主力军,又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参与社会管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要求:“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以集体活动为主,以代表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代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听取、反映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的意见和要求。”为发挥闭会期间代表的作用,更好地反映选区存在的问题,体现选民的利益表达,促进政府与群众的良性沟通,同时便于代表在闭会期间学习、交流等正常活动的开展,近几年来,我们在基层以选区为单位,设立“代表活动工作站”,每月定时定点接待、服务所在选区的选民,倾听社情民意并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解决民生难题,促进了选民对本行政区域内所关心的重点、焦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同时帮助政府及部门对一时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向群众做好解释协调工作。
“代表活动工作站”的建立,创建了一个“群众―代表―政府”三方的互动平台,使人大代表在选民、政府之间搭建了一座信息沟通、对话协商的桥梁,从而突出了代表的主体地位,既使政府通过人大代表深入调研清晰地了解到真实的社情民意,又使选民通过人大代表获得政府服务和了解到政策的相关信息,并通过代表对他们利益诉求的有效整合和有序表达,促使政府对有关社会问题的解决,化解了社会不稳定因素,使代表在社会管理中起到“预警器”和“安全阀”的作用,创新了社会管理的方式。
地方人大与各方面的广泛联系,是一大政治优势。在基层建立“代表活动工作站”的同时,我们根据《代表法》提出的“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保持联系”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活动工作站”制度,从而形成常委会组成人员——代表——选民之间的沟通链条,进一步畅通国家权力机关与群众联系的渠道,使之成为人大参与社会管理的一个有效平台,从而夯实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
作者系浙江省台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第三篇:发挥“四个作用”,实现企业与职工共赢
发挥“四个作用”,实现企业与职工共赢
摘 要:在新时期要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共赢,可以通过发挥“四个作用”的核心领导作用,党员示范作用,基层组织堡垒作用,以及领导带头作用取得工作进展。本文通过阐释在新时代下“四个作用”的新内涵,强调“四个作用”本质并未发生变化,并且基于“四个作用”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几点可以试想企业与职工共赢的意见。
关键词:四个作用;共赢;员工管理
共赢是指在企业利益和职工利益面前,可以同时满足两者,而非要牺牲掉任何一方为了另外一方的利益。这就要求员工树立一种和企业站在同一战壕的发展思想,要以企业的利益为先,企业兴则我兴、公司荣则我荣、公司衰则我衰,与公司全体员工和谐共赢,同舟共济。为了能够取得共赢的局面,不仅要培养职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企业也要努力为职工打造发展平台,实现职工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四个作用”的新内涵
(一)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
根据“四个作用”的指示,只有各级党委充分发挥了领导作用,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才会有方向、有保障、有动力。在新时代下的“四个作用”本质上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具体的实践方式发生了变化。党委的领导作用依然站在高屋建瓴的位置,??任着指挥大局的作用。
(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主要体现在要为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中央、上级党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密切联系群众,为职工服务,为职工谋利益;牢固树立“五个发展”理念,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协调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努力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各项工作任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组织、宣传、教育和监督作用。
(三)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任何工作只有领导带头,发挥模范作用,才能体现党的领导的先进性和模范力量。党员在人民群众中应该产生的影响,即在生产、工作、学习和一切社会活动中,通过自己的骨干、带头和桥梁作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群众共同实现党的纲领和路线的行动。
(四)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党政领导班子,是领导和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火车头”。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各级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的制约和影响。领导者必须是政治坚定、开拓创新、团结务实、廉洁为民、能够胜任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历史重任,和能够带头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能人”。
二.实现企业与职工共赢的意见与办法
(一)协同员工目标与公司目标,实现共赢在起点
“共赢”的概念是双方或者多方都实现自己的目标,那么首先应当了解企业和企业职工的目标是什么。通常,企业的目标是求短期的盈利和长期的发展,而员工的目标是求短期的薪酬增长和长期的职位晋升。从员工的角度来讲,薪酬增长和职位晋升是和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相关的,因而员工应当努力的工作,为公司出谋划策,要有主人翁的意识,而这也是成为一个合格员工的基本要求。为了让企业和职工站在同一条战线上,首先要协同员工目标与企业目标,争取实现员工小目标与公司大目标的一致,比如招聘时,可以问员工近五年的目标是什么,来到企业后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这个目标最好能达到与企业目标的内在趋同。
(二)采用目标管理法,助力职工实现人生价值
确定了员工的任期,协同了员工目标与企业目标后,就要帮员工制定任期内的培养计划,这个计划最好能细化到每个月,并实时去监督、调整、帮助、干预,这样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实际执行后,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方向,潜力和积极性就能被充分调动起来,不用严格的规章制度,企业就能自动运转起来,这是因为在职工的心中已经根植下了一个信念:为企业努力工作,也同时在为自己努力工作,而不仅仅是为了那份工资。从公司的角度来讲,是要给员工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每个员工提供职业发展规划、职业培训,进行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储备公司内部人才。而从职工本身来说,物质的收获仅仅是一个方面,实现个体的价值和赢得人的全面发展的机会才是更为长期的目标。企业与员工是互利互惠的关系,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之间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发展,其理想的结果是形成员工和企业都认可的积极的企业文化。
(三)给予职工归宿感,打造企业与职工共赢关系
正如“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一样,企业的历史也是员工谱写的。企业的财富要靠员工来创造,员工的成功要依靠企业的发展――没有员工辛勤工作,企业就不能创造价值;没有企业的发展壮大,员工的收入、社会地位、个人成就也无法实现。企业有好的发展,才能给员工带来好的回报。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企业和员工是鱼和水的关系,是齿和唇的关系,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关系。
然而,工作中许多员工总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打工者,自己与企业之间只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有的甚至还有意地将自己置于与企业对立的位置,心想这家企业倒闭了再找下家,反正都是给人打工。对于存在这种危险意识的职工,要树立起他们与企业共赢的思想,才能帮助他们赢得职场的成功,同时也保证了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不少企业现在已经开始使用私下股权认购,或者作为把股权作为激励手段之一,嘉奖忠心的企业职工。这种私有化的做法其实很能刺激职工和公司站在统一战线。有了更深的利益的牵绊之后,即便作为一名职工,也会更加自觉地维护企业的利益,为企业的发展去创造、去努力,使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风破浪,一往无前。
(四)关注员工心理需求,发挥工会组织“贴心人”作用
从马斯洛的心理学理论来说,人在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基础上,更加追求精神层面的需求与满足。在加强在经营企业“硬件建设”的同时,为了打造企业“软实力”,就要尊重职工的劳动价值,加大力度关心力度和投入与职工维护关系,让职工对企业产生“家”的感觉。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一定要先树立“职工利益无小事”的思想。要关心职工的生活,倾听职工的呼声,反映职工的要求,解决职工的困难,把职工当成自己的亲人来对待,把职工的要求当成自己的要求来反映,把职工的忧愁当成自己的忧愁来化解,把职工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理。只有拥有了这样的思想之后,才会切实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不断完善帮扶救助体系,发挥工会功能。在职工遇到困难之际,工会一定要积极出面帮职工解决问题。例如,有的工会组织会在逢年过节代表企业,走访慰问企业困难职工,为他们送去生活必须品,企业的领导也会走进职工的家里,了解他们需求。也有的企业会通过工会组织建立健全《职工帮扶救助基金管理制度》、《关爱员工行动管理办法》等制度,真正落实“五清楚”、“六必访”、“五必帮”和“七必谈”等具体举措,对有困难的企业员工务必做到心里有数。除此之外,还有的工会组织建立了监督体制,对于企业的拨款实行专款专用,保证把款项用在了解决企业职工困难方面,账目也对外公开,允许企业职工查账等制度。
三、结束语
众所周知,企业与职工的共赢是为了让双方都收获利益,并且保障双方的发展。“四个作用”作为理论性的支柱,为企业在解决共赢问题上提供了思路,同时企业的实践操作也必定会丰富“四个作用”的理论内涵。只有当企业把员工的发当成自己的发展,把员工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才可能从职工的角度出发为职工构建有利于双方共赢的平台和机制。同理,也只有企业职工意识到自己与企业休戚与共,才能不吝惜自己的努力与汗水,踏踏实实为企业做事,为企业谋发展,共筑共赢局面。
参考文献
[1]孙国平.发挥“四个作用”实现企业与职工共赢[J].工会信息,2017(15):21-22.[2]高宝廷.关于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的思考[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6(04):74-75.[3]潘明凤,任信彪.仪征市总工会发挥“四个作用”推进工资协商工作[J].工会信息,2015(22):39.[4]黎伟.发挥“四个作用” 打造“四个之家”[J].中国妇运,2015(06):41-43.
第四篇:关于发挥科技创新作用
关于发挥科技创新作用
助力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市、县(市、区)科技局(委),有关单位:
特色小镇建设是我省加强供给侧改革持续增强增长动力的重要举措。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为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作用,更好服务和助力特色小镇建设,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结合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布局建设众创空间或星创天地。市县科技部门要加强与特色小镇建设单位的沟通和联系,立足特色小镇主导产业发展技术需求,主动谋划并建设众创空间(星创天地),鼓励打造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特色小镇,通过提供工作和社交空间,搭建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吸引科技人员入驻特色小镇创新创业,将特色小镇打造成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对布局特色小镇建设的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符合条件的优先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并报国家众创空间备案,纳入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管理。
(二)支持特色小镇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根据特色小镇主导产业定位,支持有条件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专业科技
企业孵化器。已建有科技企业孵化器并有条件整体搬迁入驻特色小镇的,设法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补偿支持整体迁入特色小镇。鼓励国家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结合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和技术需求,在特色小镇设立分孵化器,充分发挥和利用已有的资源和管理经验为特色小镇创新创业提供支撑和服务。
(三)在特色小镇布局建设技术市场。市县科技部门要结合特色小镇建设的产业定位,谋划建设专业网上技术市场或分市场,充分利用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实现网上信息发布、成果展示、对接洽谈、签约交易等功能,形成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创新服务链,打通特色小镇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通道,加强有效科技成果供给。鼓励有条件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实体技术市场。
(四)围绕特色产业布局建设企业研发机构和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根据特色小镇主导产业创新研发、创意设计等需求,支持地方高新技术龙头企业牵头或若干家企业联合在特色小镇建设企业研发机构或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符合省重点企业研究院的,优先纳入省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计划,并给予省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相应政策的支持。
(五)谋划设计并启动实施一批特色小镇科技项目。市县科技部门要结合特色小镇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要求和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在产
业技术创新、科技与文化融合、智慧旅游、产品创意设计和创意生态农业等方面主动谋划设计并启动实施一批科技项目,符合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要求的,优先给予立项支持。
(六)启动实施特色小镇专题研发计划。倾斜支持特色小镇主导产业科技攻关,结合特色小镇主导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需求,通过竞争择优的方式实施一批重点科技项目,集中力量,组织攻关,力争突破一批影响特色小镇主导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建立特色小镇科技示范工程。
(七)支持特色小镇嫁接现代科学技术。市县科技部门要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广应用“互联网+”、大数据应用、智慧制造、机器换人、农业农村信息化等先进技术和产品,构建适合新业态发展的运行环境,探索和创新一批适应市场机制的新模式,推进互联网技术与小镇主导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打造一批互联网特色小镇。
(八)对接特色小镇加强科技服务。要积极引导和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加强特色小镇的科技合作。公共财政支持的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要向特色小镇开放共享科研仪器设备等资源,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为特色小镇提供技术咨询、检验检测、合作研发、创意设计、知识产权等服务,全力支持特色小镇建设。发挥“创新券”作用,支持特色小镇的科技型企业充分利用创新载体的科技资源,降低企业和创业者的研发成本。
(九)建立特色小镇精准服务制度。市县科技部门要将特色小镇建设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当好科技“店小二”,做到“精准对接、精准服务”。加强与特色小镇建设单位的合作,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倾斜支持特色小镇建设。要做好入驻特色小镇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和发展,落实好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等政策,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条件的认定为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符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辅导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专业特长,围绕地方特色小镇建设技术需求,主动做好对接和服务。要主动跟踪并加强对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调研,征集技术难题、项目合作和人才引进等需求,解决特色小镇和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十)建立特色小镇重点联系制度。已规划启动建设特色小镇的市县科技部门要尽快建立科技部门重点联系制度,主要负责人为服务特色小镇建设的主要联络人,牵头做好调研,协调并解决科技方面存在的问题,全力支持特色小镇建设工作。
(十一)本意见至2016年 月 日实行。
各级科技部门要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把特色小镇建设作为科技部门的重点服务对象,整合创新资源,为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把特色小镇打造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助推我省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2016年4月13日
第五篇: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助推社会管理创新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助推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大大精神,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组织作为我国社会一种新生事物,迅速而广泛地渗透到各个领域,在社会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十八大明确提出“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支持、引导其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要求。在新时期如何创新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和监督管理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其在反映利益诉求、调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对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要在理念上创新,正确认识社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组织是联结各个社会单元的重要纽带,是社会成员自我组织的基本方式,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和积极作用的发挥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实质上是政府依托社会组织与社会互动共进的过程。当前社会发展中,社会成员个性化、生活方式多样化、利益诉求多元化、社会矛盾复杂化的特点日益凸显,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多元共生的社会综合治理机制,充分认识到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组织引领、协调整合、示范带动和排忧解难功能,要在坚持党的领导、依法办事、民主管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反映利益诉求、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扩大公众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二、要在政策上创新,积极扶持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 要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营造社会组织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要根据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实际需要,调整结构布局,分类指导,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工商经济、社会福利、公益服务和社区社会组织,对现有社会组织着力进行规范,对职能相同的,整合归并一批,对能力弱、建非所用的,注销一批;对城乡基层社会组织探索试行降低门槛的登记制度和减化程序的备案制度,实行“双轨管理”办法,统一纳入培育、发展、监督、管理的范围;利用政府资金扶持,打造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为社会组织提供综合性培育和服务场所,缓解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遇到的困难;探索建立公共财政对社会组织资助和奖励机制,为社会组织提供启动资金、活动经费补助、工作经费补助等专项资金扶持。
三、要在方法上创新,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作用 要按照法人地位明确、治理结构完善、筹资渠道稳定、制约机制健全、管理运行规范的社会组织发展要求,指导社会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提升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和自主发展、自我管理能力。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相关优惠政策,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机制,明确政府职能转变的领域,划定可以转移给社会组织的职能范围,将政府各部
门可委托社会组织承担的事项,通过政府采购等法定方式,向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购买。要进一步理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机制,注重发挥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搭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平台,支持社会组织承担社会事务、参与社会管理,推进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与社会各界以及社会组织之间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反映利益诉求、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扩大公众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管理工作的良性互动和创新发展。
四、要在机制上创新,努力形成统筹协调的社会组织监管体系
要进一步改进监管手段,改变长期以来“重登记、轻定位、松管理”的状况,要从大局着眼,注重社会资源的良性融合并向规范管理方向转变,加大对社会组织遵守法规、业务活动、诚信自律、财务管理等活动的监管力度。要建立协调联动的监管体系,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紧密配合,依法对社会组织实行监管和指导。完善登记管理机关与相关业务主管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协同监管机制,提高监管合力和应急反应能力,逐步建立预测预警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切实履行好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职责。全面建立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和完善的评估体系,健全社会组织自律机制,提高社会组织的自身能力和社会公信力。建立公开透明的社会监督机制,建立社会组织信息披露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和公众投诉制度,形成对社会组织的有效
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对非法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健全社会组织退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