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五官科学专业导师简介
中医五官科学专业导师简介
100511中医五官科学
仝警安,男,1962年3月生,医学硕士,眼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眼科学科带头人、研究生指导小组组长、教研室主任、附属医院眼科主任。中华中西医结合眼科分会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西安市眼科学会委员,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专家,陕西省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委员会委员。
1984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留任五官科教研室工作;1992年研究生毕业留校眼科教研室工作;1996-2000年任附属医院眼科主任,2001-2006年任医学英语教学工作兼任西安高新医院眼科主任,2002年曾到吉尔吉斯斯坦首都眼科医院考察学习。特别擅长表麻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现已完成1万多例)。熟练掌握了各种内外眼手术和眼底血管造影、眼底激光光凝技术。在中医西医结合诊治眼底病和白内障手术方面的研究颇深,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9篇,为我院研究生编写《眼底检查》教材1部,主持完成厅局级科研课题1项,主持在研厅局级科研课题2项。
主要研究方向:眼底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张智军,男,1958年出生。陕西省扶风县人.主任医师.(中医五官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委员。
1982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同年留校在陕西中医学院,从事中西医眼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自今。精通中西医眼科诊疗技术,能灵活应用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眼科临床病症。特别是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角膜病、葡萄膜病、眼底病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编写出版《新编中医眼科学》、《中西医结合眼科急诊学》、《中国传统临床医学丛书.中医眼科学》、《基层中医临证必读大系.眼科分册》等九部眼科专著。主持开发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秦岐牌“鹰视清目贴'外用药贴;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清朦灵”外用中药滴眼液。
主要研究方向:角膜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寇宁,男,1958年10月8日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眼科主任医师。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理事。
1979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专业,主要从事《中医眼科》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具备坚实而全面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对眼底病,角膜病具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中医眼科临床工作,擅长诊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余篇,现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3项。
主要研究方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的临床研究
雷晓琴,女,1967年11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主任医师,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安市第四医院眼五、六科主任。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曾先后就读于陕西中医学院攻读学士、硕士研究生学位,1999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博士研究生学位。于2004年进修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目前承担国家级和市级课题各1项,完成省级课题1项,以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获陕西省和西安市科技进步奖4项。已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今日眼科》著作1部。
研究方向为:眼底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张雄,男,1962年3月10日生,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耳鼻喉科主任医师,现任中华医学会陕西省耳鼻喉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中医耳鼻喉科会员,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主任。
1985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专业,主要从事《中医耳鼻咽喉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及临床医疗工作,具备坚实而全面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对过敏性鼻炎、鼻出血及中耳外伤病具有较深入的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中医耳鼻喉科临床工作方面,擅长诊治鼻出血、鼻中隔偏曲、中耳炎、喉部肿瘤等疾病。在本专业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近5年来公开发表论文5篇。现在研项目1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药贴膜修复鼓膜的研究
陈改娥,女,1955年11月16日生,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耳鼻喉科主任医师,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陕西分会会员,中华中医学会耳鼻喉科学分会会员,中国科学技术学会陕西分会会员,陕西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编委,陕西省耳鼻喉科学会会员。
1979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现从事《中医耳鼻咽喉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30余年,具有坚实而全面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对耳鸣、耳聋以及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具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中医耳鼻喉科临床工作方面,擅长用刺、刮、烙法诊治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咽部良性肿瘤、过敏性鼻炎及耳鸣、耳聋等疾病。在所从事的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篇,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1项,现在研的市级课题1项,获院新技术、新业务奖1项。
主要研究方向: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第二篇: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专题
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
杜菊梅,女,1963年10月29日出生,大学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研究生导师。咸阳市“
三、五”人才,“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现任陕中二附院神经内科主任职务,兼任咸阳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咸阳市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心脑同治协会副主任委员。
1987年7月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多年来一直在陕中二附院从事医疗、教学和临床科研工作。曾多次外出进修学习,并参加短期培训班。经过30年的实践和学习,极大丰富了自己的医学知识,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医疗水平有了长足的提高。目前主持课题2项,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陕西省科技成果三等奖二项,咸阳市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
张润宁,女,1973年2月28日出生,研究生学历,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陕西省神经病学委员会咸阳分会常委,委员,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教研室教研室副主任,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临床第一党支部书记。
1998年毕业于延安大学医学院,2002年于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学习,2003年9月至2006年7月就读于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完成研究生学历,2006年9月至今一直从事神经病学的临床及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脑血管疾病、重症肌无力、癫痫、帕金森及神经系统变性遗传性疾病的临床诊治,主持咸阳市课题1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篇,独著1部。
杨金锁,男,1963年12月28日出生,大学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职称,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荣获宝鸡市“五一”劳动奖章、宝鸡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称号。现任宝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宝鸡市高新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职务,兼任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分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宝鸡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陕西省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康复医学会社区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1988年7月本科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先后在宝鸡市中心医院和宝鸡市高新民医院工作,主要从事神经病学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主持科研课题2项,已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研究成果获研究成果获宝鸡市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杨睿海,男,1970年7月6日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职称。2010年获汉中市先进工作者称号。现任汉中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汉中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神经内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汉中分会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康复医学会理事,老年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1993年7月本科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汉中市人民医院工作,主要从事脑血管病临床与防治工作,期间先后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学习,在脑血管病临床诊治、介入诊疗和人群防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作为协作单位负责人),主持汉中市科研课题2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9篇,研究成果获汉中市科技进步贰等奖2项。
迟丽屹,女,1974年12月2日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副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解放军451医院神经内科二区主任。曾荣立三等功3次,嘉奖6次,2008年执行联合国赴刚果(金)维和医疗任务,并获得联合国荣誉勋章。现任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脑心同治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癫痫分会、头痛分会会员。
1998年7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同年考取该院研究生,于2001年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在解放军451医院神经内科从事临床与科研工作。在脑梗死、脑出血、癫痫、眩晕、头痛、痴呆、神经系统炎症等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主持课题3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文章2篇;参加国家级合作课题4项;主编专著3本;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
何剑波,男,1963年8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医学学士学位。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省神经病学会神经危重症与神经感染学组委员,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西安市医学会专家组成员。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编委。
1986年6月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从事神经内科近30年,现任西电集团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擅长脑血管病、各类认知障碍、痴呆、帕金森病及神经科急危重症的诊治,致力于推动缺血性卒中超早期溶栓、脑血管病造影、神经中央监护等技术在神经科的广泛应用曾负责协作国家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承担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第三篇:中医儿科学简介-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中医儿科学科简介
1.学科发展沿革
我院中医儿科学始建于1986年,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断发展,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2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山西省中医药重点学科。目前本学科依托于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山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学院儿科教研室、山西省中医院儿科。有稳定的研究方向,有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较高的学术梯队。在长期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中,学科组成员围绕主要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形成了中医专病专科特色鲜明、积极倡导绿色疗法、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等学术特色。在学术水平、学科队伍、人才培养、条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3年由我学科承担《中医儿科学》被评为山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并建成贾六金名老中医工作室。本学科具备较好的科学研究基础,在省内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
2.研究方向简介(依据招生专业目录对本学科研究方向进行解读。)(1)小儿肺系疾病研究
小儿肺系疾病是儿科临床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的一类疾病。本研究方向以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哮喘等肺系疾病为主研内容,积极倡导绿色治疗,突出专病专科中医特色鲜明,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研究,呈现较好的发展趋势。(2)小儿脾胃病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泄泻、厌食、腹痛、积滞等常见脾胃病为主研内容,采用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如推拿、捏脊等,临床疗效显著,具有鲜明的中医诊疗特色和优势,主持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3)小儿心肝疾病研究
本研究方向以抽动症、多动症、儿童铅中毒等疾病的研究为主攻方向,探讨中医药对小儿心肝疾病的证治规律,减轻疾病对儿童身心生长发育的影响,突出中医药有效、安全、副作用少的优势,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4)小儿肾系疾病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紫癜性肾炎、遗尿等小儿肾系疾病为主研内容,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与手段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具有鲜明的中医诊疗特色和优势。(5)中医儿童保健学研究
本研究方向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运用中医传统方法,通过中医药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来达到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目标。积极倡导中医“治未病”的健康理念,对治未病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探索研究。(6)儿童急症的中医药研究
本研究方向以小儿高热、惊厥等儿科常见急症为主研内容,采用中医药多种治疗方法如中药灌肠、小儿推拿等,进行科学研究,并探索新制剂的临床推广应用,以提高临床疗效。
3.学科队伍建设及导师代表简介
本学科导师组由11名导师组成,分别为秦艳虹教授、刘小渭主任医师、范梅红主任医师、薛征主任医师、王晋新主任医师、马华教授、杨硕平教授、方琪玮主任医师、张镁硒主任医师、孟亚静副主任医师、段爱旭副主任医师。学术学位指导老师7人,专业学位指导老师5人。
学科带头人秦艳虹,女,医学硕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副院长,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儿科教研室主任。为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同时兼任山西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常务委员,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医儿科杂志》编委。2009年被山西省教育厅评为 “山西省教学名师”。2010年被评为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首届名医”。从事儿科教学、科研、临床工作三十年,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独特而有效的教学风格,主讲课程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高,学生评价优秀。长期坚持临床一线,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系疾病及脾胃病证及儿科杂症。主持各级各类课题1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学术论文20篇;主编、参编专业著作共20部,共计约80万字。2009年被山西省教育厅授予“ 山西省教学名师”称号。2010年被山西省卫生厅,山西省纠风办授予“2010度医德医风建设先进工作者”。2011年被评为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首届名医”。2011年被评为山西中医学院“教书育人党员标兵”。4.学科特色及优势
学科在长期学科建设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小儿肺病、小儿脾胃病、小儿心肝病为主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均为中医儿科的优势病种,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长期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中,围绕主要研究方向形成多个优势病种,并形成中医专病专科特色鲜明、临证突出贾六金学术思想、积极倡导绿色疗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等学术特色。
学科导师经验丰富,多数导师从事中医儿科医教研工作近二、三十年,具有深厚的理论水平,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工作认真负责,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可保证学科培养的持续发展。5.培养条件与实践基地建设优势教学科研成果
我学科研究生培养主要依托于山西中医学院中医儿科学二级学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山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实验场所主要依托山西中医学院科研实验中心,可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附属医院儿科科室有专用场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建设项目贾六金名老中医工作室,中医儿科外治室,并有专科治疗仪器设备,广泛应用于儿科多种疾病的诊疗。临床实践除在附属医院儿科外,还依托省中医院儿科、山西省人民医院儿科、山西省儿童医院,均为三甲医院,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的保障。
学科成员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其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学科重视教学研究与改革,近五年主编、参编了多部教材,如主编21世纪高职高专教材《中医儿科学》,该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副主编《中医儿科学》案例版教材,参编《新编中医儿科学》、《儿科临床实习指南》、《中医儿科学》(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中医儿科学》(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书)、《中医儿科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重视课堂教学质量,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程建设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2012年成功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3年承担的《中医儿科学》被评为山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6.学科发展以教学、科研、临床三位一体,努力培养中医儿科高级人才和师资队伍,提升临床诊疗技术。稳定现有研究方向,积极开拓新领域的研究,立足全省,面向全国,把中医儿科学科建设为省内领先、国内中等偏上水平的重点学科。
第四篇:【陕西中医学院排名】陕西中医学院特色专业-陕西中医学院录取分数线(范文)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陕西中医学院排名】陕西中医学院特色专业-陕西中医学院录取分数
线
陕西中医学院坐落于古都咸阳,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1961年迁至古都咸阳,是陕西惟一一所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中共中央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中医院校之一,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医药院校。截至2013年,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临床医学系、中西医临床学系)、第二临床医学院、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有针灸推拿系、护理系、医学技术系、公共卫生系、人文科学系、英语系、体育部、社会科学部等8个教学系部;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9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家制药厂、1个陕西医史博物馆。截至2013年,学校占地面积1055.9亩,分南、北两个校区。全校拥有77个教研室,35个实验中心,23个多媒体教室,4个语音室,6个计算机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435.7万元,生均6404.3元;图书馆藏书827033册,生均82.3册,建有电子图书阅览室和校园文献网络化管理及服务系统;拥有400米塑胶跑道的标准运动场、体育馆、体操房、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及400米跑道的田径训练场。
陕西中医学院招生网站:
第五篇:辽大导师及专业简介
国际贸易
每年最火的专业,但是绝对值得去拼一下。随着中国入世,最近几年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更是增大。学科带头人是崔日明,我的国际贸易实务就是他上的,教材也是他编的。很有文采的老师,上课旁征博引的,很厉害的一位老师,也是我们的副院长。据说在外面还有不少兼职。导师有教授:
崔日明
崔日明,1963年4月出生。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民盟盟员,沈阳市政协常委。教育部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邀专家。
主要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和政策、跨国经营与管理教学研究工作。出版《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等学术著作1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美贸易摩擦转向升级与对策研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
财政学
现在也有叫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国家的财政收支、税收调整等政策。念过经济学的同学都清楚,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的两大政策。据说北京现在高收入的人都要自主纳税了,税收是越来越重要了,说不定你毕业时会正赶上税收用人的高峰。值得一提的导师是杨教授,我给我上过的课里最好的老师。公费都是他带的。你考上了你都不用去找的,因为他会主动找你,还会问你的发展方向,然后给你一些建议。念研究生导师太重要了,能根这么认真负责的导师应该是福气吧。我不少同学都是冲着他去报财政的。就业据说也不错,去银行,政府公务员,公司的都有。强烈推荐下吧
杨志安,经济学博士,教授,现任辽宁大学教务处处长,财政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生于1963年1月;1986年7月毕业于辽宁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1年7月,毕业于辽宁大学财政学专业,获天津财经学院经济学硕士学位;1998年7月毕业于辽宁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0-2003年在东北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读博士后;1994年在上海财经大学参加税收高级研讨班学习。
主要社会兼职:辽宁省财政学会理事,沈阳财政学会副秘书长,沈阳市委市政府咨询委员。1999年5月获沈阳市“五四”奖章,被中共沈阳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知识分子”;2002年被评为“辽宁大学十佳教师” 西方经济学
研究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大家学的课程就有,属于基础学科,微观方向就是去企业,宏观就是去国家研究机构。每年留校当老师的也不少。导师黄教授是海归,也是我们每年专业课考试的命题人
黄险峰,1964年4月出生四川南江,经济学博士、教授,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1984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1989年毕业于辽宁大学数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1995-2001年在辽宁大学经济研究所在职攻读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学位。曾分别于1993-1994和2000年在荷兰社会学院和荷兰提尔堡大学学习。1989年至今,先后在辽宁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人口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和经济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先后为本科生主讲了“经济计量学”、“预测与决策”、“数理经济学”,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开设了“经济计量学”、“数理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等课程。
近年来,完成了多项课题的研究,并在《经济学家》、《中国人口科学》等国家级刊物上
发表论文十余篇。同时,翻译出版了《宏观经济理论》(中国经济出版社)、《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现代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反思》(商务印书馆)等四部译著。
汤吉军,男,满族,1971年11月生于辽宁凤城蓝旗镇,毕业于凤城通远堡高中。1991-1995年辽宁大学经济学系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1995-1998年辽宁大学经济研究所获得西方经济学专业经济学硕士学位。1998-2002年辽宁大学经济研究所西方经济学专业经济学博士学位。2002年12月至2005年11月,吉林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3年1月至8月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2004年晋升副教授,西方经济学专业和经济思想史专业硕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自1998年在辽宁大学经济学院任教以来,讲授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和西方经济学流派等课程,长期从事西方经济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特别是结合我国体制转轨的经济现实,不断修正现成的西方经济理论,从沉淀成本角度研究体制转轨过程中的国有企业改革、区域经济发展、国际贸易投资等问题,曾在《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科学》、《当代经济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财经研究》、《经济体制改革》等杂志上发表论文近30篇,参译著一部,参与国家级课题两项,主持辽宁大学“211”工程辽宁城市经济子课题一项。荣获2001-2002、2003-2004辽宁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05年获得辽宁大学首批中青年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金融学
辽宁大学金融学获批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按照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教育部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调整国家重点学科结构的需要,经过同行专家认真评议,顺利完成了国家重点学科的考核评估和增补工作。同时,为促进学科交叉,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完成了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认定工作。教育部已于日前公布了国家重点学科名单。我校“金融学”专业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通过本次评估工作,充分反映出我国高等学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进一步推动了各校的学科建设工作。教育部已制订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和《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对今后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同时,要求有关高校和学科制订各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规划,以此促进各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提高其学科水平和建设成效。
辽宁大学金融学科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初建立国际金融专业和保险专业开始的。在学科创建阶段,1940年代留学国外的彭清源、陈家盛、李靖国、纪河清、李松操以及吴耀宗教授等前辈学者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奠定了金融学科的坚实基础,使之成为当时在全国同行中特色鲜明、有较大学术发言权和重要影响力的学科点之一,也是1980年代中期少数几个获得国际金融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全国第三个获得该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一直是学校和辽宁省重点学科,也是辽宁大学“九五”、“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如今,我校已拥有金融学、政策性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四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和金融学、政策性金融学、金融工程三个博士学位授予权,本科、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多层次衔
接,形成了一个体系完整的“大金融学”学科群。
我校金融学科在长期的建设发展过程中,适应形势发展需要,逐渐形成“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政策”、“政策性金融理论与实践”、“金融体制比较”和“法金融理论与实践”四个研究方向,并在这些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研究,居全国领先地位。这四大研究方向的共同特征是:办学理念先进、哲学与人文关怀积淀深厚、方向明晰而持续稳定、极富时代特性和创新性,为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别的就不说了,辽大第3个国家重点学科。而且在学金融的,毕业后在银行,证券,企事业单位都比较吃得开。辽大金融分不高,据说是国家线。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很宏观的,研究区域产业、区域发展、区域经济政策等。国际关系学院也有几个经济学专业也来简单说下吧 转轨经济学
好像辽大校长程伟是研究这个的,蛮有中国特色的专业。毕业帮国企改革下。世界经济
国家重点专业,不多说了。全国就4家:
复旦大学
辽宁大学
南开大学
武汉大学
不知道考上后,会不会跟着导师去世界各地走走做个实地研究。哈哈~• 比较经济体制学
有个导师也是海外回来的,是个女的,名字记不清了。
基本上写得差不多了。其实想告诉大家的是其实经济学毕业时就业都差不多,有的公司和企业来招人,只写一个招经济学相关专业。所以大家就业时都是在一个起跑线上。更多的是看个人的能力,要看你考上后,这3年的努力程度。所以大家没有必要往太热门的高分专业挤。而且现在的热门很可能是3年后的冷门。
金融
辽宁大学研究生导师介绍-----谷明淑 副教授:谷明淑
谷明淑,女,1965年生。1987年7月毕业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名中央财经大学),国际保险专业,并到辽宁大学任教。现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
主要讲授《财产保险》、《再保险》、《保险学原理》、《保险专业英语》、《海上保险》等专业课。
研究方向为金融保险学。参编二十一世纪全国金融类统编教材《财产保险》(副主编)、《再保险》(副主编),此外还参与《保险大辞典》、《海商法大辞典》等多部工具书的编写,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此外还参与完成了多项课题研究。副教授:王立军
王立军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63年12月24日
职
称:副教授。
职
务:经济学院副院长
学
历:1985年毕业于辽宁大学数学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96年获得金融学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学位。
工作简历:自1985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从事保险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讲授课程:《保险学概论》、《人身保险学》、《财产保险学》、《海上保险学》、《责任保险》、《社会保险学》、《寿险数学》、《保险险种设计》。
科研成果:
1、教材专著类:《社会保险学》(个人专著)、《社会保险》(统编教材)、《财产保险学》、《保险统计》、《保险大辞典》、《加入wto后的中国金融业》等。
2、学术论文类:《保险资金的投资与运用》、《简身险滑坡的现状与对策》、《人身险防灾初探》、《社会保险资金的管理》、《保险欺诈的黑洞》、《中国存款保险模式探索》等。教授::唐晓华
唐晓华,男,广西桂林人,1956年8月18日生。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辽宁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辽宁大学产业经济学学科点学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的“百名层次人才”入选者,兼任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理论、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6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出版著作和教材5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教育部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省级课题项目9项;主持横向应用类课题研究项目5项。获国家或省级科研成果奖励10项。
主要代表性论著:《西方企业兼并浪潮的特点及成因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年第10期;《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5期;《我国产业组织的进入与退出壁垒分析》,经济管理,2002年6期;《装备制造业r&d投入强度、创新动力及合作趋向研究??以辽宁省为例》,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3期;《集群企业合作隐性契约的博弈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9期;《产业组织与信息》(合著),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3月。
目前主要在研课题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振兴装备制造业研究》(主持,2006年);国家国土资源部基金项目《辽宁工业发展与产业集群研究》(横向课题,2006年)。副教授:崔万田
区域
崔万田,男,1973年5月出生,辽宁沈阳人,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副教授,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1992年--1996年在沈阳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读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96年--2002年在辽宁大学国际经济学院先后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和经济学博士学位;2002--2004年在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的博士后研究工作。
先后在《经济学动态》、《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当代经济研究》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发展中国家电信业竞争优势路径选择》、《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永远的公理体系》等多部,承担科技部重大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基金项目、辽宁大学“十五”“211工程”子课题项目等国家、省、市课题多项。
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企业经济学等。
主要社会兼职: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辽宁省青年联合会委员。
先后被评为中国首届杰出管理研究者、第十三届辽宁省十大杰出青年、沈阳市优秀知识分子。区域经济学 教授:张 舒
张舒,女,1962年3月生,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6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经济地理专业(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1989年同校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人文地理专业,生产力布局方向)。2005年晋升为教授。现任中国生产力研究会理事、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理事、辽宁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辽宁省生产力研究会常务理事。
张舒教授从教20年来,先后为研究生、本科生讲授“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中国经济地理”、“生产布局学原理”、“建筑工程概预算与决算”、“公共关系学”、“物业管理”等主干专业课和选修课。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主持承担国家、省级课题20余项。公开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城市管理系统研究》(专著)、《中外大城市群研究》》(专著)、《公共关系的理论与实践》(专著)、《区域经济管理学》(面向21世纪统编教材)等,在《东亚经济研究》(日本)、《经营经济论集》(日本)和《经济学动态》(北京)、《日本学刊》(北京)、《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北京)、《国外城市规划》(北京)等中外刊物上发表论文、译文50余篇,多次获国家、省级科研成果奖励。副教授:汤吉军
西方经济学
汤吉军,男,满族,1971年11月生于辽宁凤城蓝旗镇,毕业于凤城通远堡高中。1991-1995年辽宁大学经济学系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1995-1998年辽宁大学经济研究所获得西方经济学专业经济学硕士学位。1998-2002年辽宁大学经济研究所西方经济学专业经济学博士学位。2002年12月至2005年11月,吉林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3年1月至8月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2004年晋升副教授,西方经济学专业和经济思想史专业硕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自1998年在辽宁大学经济学院任教以来,讲授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和西方经济学流派等课程,长期从事西方经济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特别是结合我国体制转轨的
经济现实,不断修正现成的西方经济理论,从沉淀成本角度研究体制转轨过程中的国有企业改革、区域经济发展、国际贸易投资等问题,曾在《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科学》、《当代经济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财经研究》、《经济体制改革》等杂志上发表论文近30篇,参译著一部,参与国家级课题两项,主持辽宁大学“211”工程辽宁城市经济子课题一项。荣获2001-2002、2003-2004辽宁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05年获得辽宁大学首批中青年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本人爱好广泛,不仅偏好经济学授课,而且也偏好各项体育锻炼 教授:韩毅
韩毅,男,1958年生,辽宁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外国经济史学会会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制度经济史学和比较经济史。主要著作有《历史的制度分析--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新进展》(专著)、《历史嬗变的轨迹--美国工业现代化进程》(专著)、《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历史演进:评价与思考》(论文)、《文化传统与制度变迁--热那亚与马格里布的历史比较制度分析》(论文)等。曾获得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辽宁大学振兴奖。目前承担的课题有《西方新经济史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传统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研究项目)等。
辽宁大学研究生导师介绍-----袁国敏 教授:袁国敏
统计
袁国敏,男,辽宁普兰店人,1963年12月生,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 统计学系副主任。
从事统计学、国民经济学及数量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辽宁省统计学会理事、辽宁省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沈阳市统计学会理事兼高校分会秘书长、沈阳市价格协会理事等职。现为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毕业于辽宁大学,分别于1987、1995、2003年获经济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4年晋升为教授。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合著与教材14部,主持和参与完成科研课题18项,科研成果多次获省市政府及部门的科研奖励。先后为校内本科生和研究生系统讲授过“统计学”、“社会统计学”、“市场调查与预测”、“企业管理统计学”、“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经济系统分析”、“商务与营销统计”、“统计分析软件”等课程,曾获校教学优秀奖。
马树才,1945年8月出生,辽宁省岫岩县人。1969年毕业于辽宁大学、留校任教。1995年被破格聘任为教授。1997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统计学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国民经济学专业、统计学专业、数量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专业与研究方向为统计学与数量经济学及其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从教以来,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讲授20几门课程。1993年曾荣获辽宁省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统计学和数量经济学的研究,在统计调查、分析、预测等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上,数量经济学模型建立、估计及其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上成果显著。
政治经济学
孙丽娟,女,汉族,1953年2月11日出生,197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辽宁省沈阳市人。
1976年毕业于辽宁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并留校任教,198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后读辽宁大学国民经济学研究生,1992年晋升为副教授,2000年晋升为教授。现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经济学院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兼任沈阳市经济学会理事,省生产力经济学会常务理事。2003年受聘于澳门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兼职教授。
孙丽娟教授,从教二十多年,先后为校内本科生、研究生讲授政治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专题、房地产投资、当代资本主义经济问题等多门课程。曾荣获辽宁大学“教学优秀教师”、“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沈阳市教育系统“九五”主人翁工程“岗位标兵”等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是经济学理论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问题。主持承担国家教委、省教委社会科学资金项目研究课题多项,参加省市政府主持的国企改革的社会调研项目。在省级以上出版社和杂志社公开出版学术著作、教材、工具书等二十余部、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并荣获国家级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和省级优秀论文一等奖多篇。
发几个老师介绍仅供参考 有问题的可以跟帖 或者加我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