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7级临床五年 流行病学部分试题
07级临床五年 流行病学部分试题
以下仅供参考,存在回忆偏倚。
病死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暴发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偏倚匹配 比值比OR及其可信区间的意义
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临床疗效研究的原则随机对照实验的步骤 预后研究中的偏倚
诊断试验的评价
金标准ROC曲线
因果关联推断标准
三大偏倚的比较
第二篇:南京医科大学临床7年制流行病学07-09级试题
流行病 【07七年制】
一 名词解释
1,epidemiology6,流行
2,生态学谬误7,偏倚
3,盲法8,暴露
4,一级预防9,随机对照试验
5,疫源地10,队列研究
二选择
三简答
1,流行病学的用途
2,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3,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
4,我国规定的国际传染病监测内容
四问答
1,计算题
2,计算题
3,病例对照研究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
4,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其流行病的特点
【08七年制】
一、名词解释(共8题,每题3分)
1、病因
5、Exposure2、移民流行病学
6、Blinding3、Epidemic7、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4、Odds Ratio8、Selection bias
二、单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1.5分)
1、以下哪一个不是流行病学的特征
A、群体特征 B、概率论的特征 C、治疗为主的特征 D、对比的特征
2、一种新治疗方法可有效减少该病死亡,但不能治愈该病,则将会导致该病的A、发病率增加 B、患病率减少 C、患病率增加 D、发病率和患病率均减少
3、在大于65岁的人中,虽然冠心病的发病率高于65岁以下的人群,但该病患病率下降,此种现象的最好解释是
A、大于65岁的人冠心病患者病程较短B、大于65岁的人冠心病患者病程较长
C、大于65岁的人冠心病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措施D、大于65岁的人冠心病的病死率降低
4、在对病因不明疾病的研究中,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A、早期发现病人 B、筛查各种高危病人 C、概括和检验病因假设 D、描述分布,提出病因假说
5、下列哪项不是疾病时间分布的变化形式
A、散发 B、长期变异 C、周期性 D、季节性
6、为了解某学校近视眼的情况,调查者计划从全校50个班中,随机抽取5个班,然后调查这些班的所有学生,这种抽样方法称为
A、单纯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分层抽样
7、疾病的人群分布中最重要的特征是 A、年龄 B、性别 C、职业 D、种族
8、一位对新生儿黄疸感兴趣的调查者,选择了100名被诊断为新生儿黄疸病的儿童和同期住医院的100名非黄疸儿童,然后调查他们母亲的产科记录和分娩记录,以寻求可能的发病原因,该研究属于:
A、横断面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队列研究 D、临床试验
9、一次腹泻暴发调查显示:A餐馆就餐者中发病者占85%,而B餐馆15%,C餐馆55%,饮用公用水的人中发病者占95%,据此下列哪个论述是正确的?
A、暴发来源于A餐馆,因为3个餐馆中该馆发病率最大B、暴发来源不是B餐馆,因为B餐馆发病率最小
C、暴发来源是公用饮水,因为其发病率最高D、不能下确切结论,因为没有比较暴露组和非暴露组
10、队列研究中调查对象应选择
A、在无该病者,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分为两组
B、在有该病者,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分为两组
C、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有暴露因素者,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无暴露因素者
D、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暴露因素者,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无暴露因素者
11、某病的多个危险因素中,要确定重点控制的危险因素,以降低某人群该病的发病率,最好以下列哪项指标为依据
A、SMRB、RRC、AR%D、PAR%
12、病例对照研究中,调查对象应当是
A、病例组选择怀疑患某疾病的人,对照组选择未患某疾病的人
B、病例组为确定患某疾病的人,对照组为怀疑患某疾病的人
C、病例和对照均是患某种疾病的人
D、病例应是确定患某疾病的人,对照是不患某疾病的人
13、一项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与对照共63对。病例与对照均有雌激素暴露史者为27对,病例与对照均无暴露史者4对,病例有暴露史而对照无暴露史者有29对,则OR为
A、10.67B、9.67C、2.24D、1.2414、一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χ2=11.21,P<0.05,OR=2.5,正确的结论为
A、病例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B、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
C、对照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小于病例组D、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
15、病例对照研究中最常见的偏倚是
A、回忆偏倚 B、无应答偏倚 C、混杂偏倚 D、失访偏倚
16、标准对照(阳性对照)是哪种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所特有的对照方法
A、个体实验 B、社区实验 C、临床实验 D、现场干预
17、一篇金霉素广告声称:用金霉素治疗1000名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有970名在72小时内症状消失。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下列结论:应选择金霉素治疗儿童的上呼吸道感染:
A、正确 B、不正确,样本量太小 C、不正确,没有对照组数据 D、不正确,没有统计学检验
18、以糖尿病诊断为例,如将糖尿病的血糖标准划得低些,则
A、特异度将上升并包括全部非糖尿病患者B、特异度将上升并使部分正常人划入糖尿病可疑对象
C、灵敏度将上升甚至包括全部糖尿病人D、灵敏度将下降并将部分病人归入正常组
19、下列哪项不是因果联系的判断标准
A、关联的类似性 B、生态学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描述性研究
20、下列哪种研究方法在验证病因假设时最可靠
A、队列研究 B、生态学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描述性研究
21、病因判断标准中下列哪条是必需的A、关联的时间顺序:先“因”后“果” B、关联的强度C、关联的可重复性 D、关联的合理性
22、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主要依据是
A、潜伏期 B、传染期 C、症状期 D、临床期
23、我国法定报告的甲类传染病是
A、鼠疫、霍乱 B、鼠疫、炭疽 C、禽流感、霍乱 D、霍乱、炭疽
24、疫源地是指
A、传染源能达到的范围 B、传染源所在的地区
C、传染源容易聚集的地方 D、传染源向四周传播病原体所能波及的范围
三、简答题(共3题,每题5分)
1、简述发病率与患病率的区别。
2、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3、简述传染病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
四、计算和应用题(2题,共25分)
1、某学者为探讨乙肝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于1992年在江苏省海门县选择年龄在20到60岁当地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HBsAg的检测,将研究对象分为HBsAg(+)组和HBsAg(-)组,自1993年起开展每年一次的随访,调查其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情况。随访至2003年时,共获得表1数据。
表1 江苏省海门县乙肝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十年随访结果
组别肝癌发病人数随访人年数
HBsAg(+)组14017500
HBsAg(-)组2713500
请根据此结果计算和回答:
(1)此研究属于何种研究方法?
(2)请计算暴露与发病关联指标(RR、AR、AR%),并说明其流行病学意义。
2、某研究所开发了一种新的影像仪器,用来诊断乳腺癌。为了评价该仪器的诊断效果,分别对100个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和100个健康妇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100名乳腺癌患者有90名阳性,根据此结果请计算或回答
(1)将数据整理成四格表,并计算该诊断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同时对结果加以解释。
(2)如果对照选择的不是100名健康妇女,而是100名乳腺增生或乳腺囊肿的妇女,则选择此种类型的对照是否合适?为什么?
【09七年制】
一、名解 3分每个,共6个
1.病因 2.疫源地 3.attack rate 4.RCT 5.出生队列研究(英文)6.bias
二、问答共两题,共12分
1.混杂因素的含义和控制方法 4分
2.因果关联的含义和控制方法 8分
三、选择 20个,每个2分
1.要调查人群某病的因素 采用A人群归因危险度 B。。
2.美国某州肺癌发病率为45.9/10万,患病率为23/10万,病程为A0.5年B一年C二年D。
3.幼儿园中7人发病,这七个人的家庭共32人,又有5人发病,则继发率为A20%,B5/32的值,C。。
4.吸烟者肺癌发病率51/10万,不吸烟的人肺癌发病率5/10万,人群中肺癌发病率21/10万,问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90.2%,B76.4%C 46/10万
5.在不明病因的疾病中,描述性研究的目的是A找出患病者 B筛查高危人群 C炎症和评价病因假设 D提出初步病因假设
6.发病率和患病率关系 A患病率提高,发病率也提高 B患病率是静态的 C患病率可用于人口变动较大时
7.确定留验时间的是A潜伏期B感染期
8.下列哪项不是时间分布 A散发 B短期波动C 长期变异
9.随机对照试验的对照可以是 A外对照B自身对照C标准对照
10.病例对照研究最大的偏倚是A回忆偏倚 B失访偏倚C。。
11.验证病因假说最强的是A病例对照研究 B描述性研究 C队列研究 D生态学研究
12.哪项不是临床试验的原则 A匹配B随机C对照 B重复
13.若将血糖检验标准降低,则A特异度上升,将正常人部分纳入糖尿病B灵敏度上升,基本包括所有糖尿病病人
14.甲类传染病包括A鼠疫,霍乱
四、计算题分数有点乱
1:1配对研究,已按年龄,民族,职业配对20分
其中得肺癌人数对照组病例组
吸烟不吸烟
吸烟2010(表格得自己列)
不吸烟2020
1列四格表 4分
2计算X2的值 给公式的一个是b+c>40的,一个是小于40的3分
3计算OR 2分 并说明含义2分
4若用该表做职业与肺癌研究是否可行 2分
5该实验只研究了吸烟与否与肺癌关系,若要进一步探讨吸烟与肺癌关系,还应要哪些信息,哪些分析5分
第三篇:临床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是在临床医学的领域内,引入了现代流行病学及统计学等有关理论,创新了临床科研的严格设计、测量和评价的临床科研方法学,用宏观的群体观点及相关的定量化指标,从患者的个体诊治并扩大到相应特定患病群体的研究,探讨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整体性规律,力求排除或防止偏倚因素的干扰,确保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使获得的研究结论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并对防病治病的循证实践能有重要实用价值。
2.是临床医生在对病人的诊治决策中要谨慎、确切和明智地应用最近最佳的证据,并且必须与自己的临床专业知识相结合,同时要充分权衡这种决策对病人的利弊关系,要以病人的利益第一。当然这种决策的付诸执行,还必备五个前提:(1)、要有高素质的临床医生;(2)、要有最佳的研究证据(成果);(3)、要懂些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学;(4)、要把病人的利益放在医疗决策的首位;(5)、要有良好的医疗环境。
3.是指疾病(或伤害)、早死对患者、家庭、社会和国家所造成的任何健康和/或经济、资源方面的的损失或压力与产生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的危害程度,以及所带来的对疾病结局如死亡、失能和康复等的后果和影响。疾病负担不仅包括对患病个体疾病不同转归、寿命和健康程度造成损失,同时还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压力。
4.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是按照既定的统一标准将疾病、损伤和死因纳入相应的一定类目的一种系统分类。ICD 可用于对记载在多种类型的健康和生命纪录上的疾病和其他健康问题进行分类。ICD的目的是允许对不同国家或地区及在不同时间收集到的死亡和疾病数据进行系统的记录、分析、解释和比较。易于对数据进行储存、检索和分析,并可提供相应的其他健康状况信息。它适用于对各人群组一般健康状况的分析、对疾病发病和患病的监测以及与其他变量有关的健康问题。
5.国家级课题涉及对国家重大疾病的防治范畴,如每五个的重大疾病防治研究的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招标项目等。研究者按照国家的招标立题的项目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研究课题的申请书,经专家评审通过,并报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后,则正式立题进行研究
6.是指由各级政府部门、学术机构、商业与其他机构生产的,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印刷品和电子产品。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各种报告(进展报告、技术报告、统计报告、市场研究报告),也可以是论文,讨论进展,技术说明与标准,非赢利性的译文,著作,技术与商业文件,非赢利性的官方文件等等。但这些文献信息未经过严格评价,缺乏可信度,所以称为灰色文献。
7.是指根据检索目的和范围,合理选用主题词和副主题词,并与逻辑运算符(如逻辑和 “AND”,逻辑或 “OR”,逻辑非 “NOT”)、位置运算符(如WITH,NEAR,IN)、范围运算符(如“=”,“>”,“<”等)、截词符(如“*”)以及通配符(如“?”)等组成的搭配组合。检索策略有助于在短时间内实现查新查全、最大程度检索出与研究问题高度相关的文献或信息。
8.即根据原始论著进行综合分析、加工提炼而成,包括:Meta-分析、系统评价、综述、评论、述评、实践指南、决策分析和经济学分析等。
9.章,提高了发表文章的质量。一般来说,同行评审人员都不是编辑部成员,常常为某一领域和研究方法学上的专家。同行评审的目的是为了筛除设计不合理、不重要或难以解释、有缺陷的文章,以提高文章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的质量。
10.要或兴趣,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论文中阐述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和观点等进行分析和评价,用自己的观点和判断,将一系列相关文献,经过综合归纳、条理化,综合成文。
11.系统评价: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是一种全新的文献综合方法,指针对某一具体临床问题(如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系统、全面地收集全世界所有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严格评价文献,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定性或定量合成(meta-analysis,荟萃分析或汇总分析),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
12.使研究对象以同等的机会被分配进入试验组或对照组中。
13.A措施,间隔一段洗脱期后再试验B措施;第二组第一阶段试验B措施,间隔一段洗脱期后再试验A措施,然后对比A、B两种措施的效果。
14.接影响研究或试验的真实性,可以通过询问、服用药物量的计算、临床反应和药物代谢产物的测定等方法做依从性评价。这些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有着不同程度的限制,一旦造成不依从的事实,将难以排除它对结果带来的影响。
15.凡属于特异性强且被解剖、病理以及生物学研究肯定的临床诊断称为金标准诊断。像肿瘤的病理学诊断、冠心病的影像学冠脉造影诊断等,已广泛用于诊断/筛查以及疾病预后研究。
16.对象分别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然后接受相应的试验措施,在一致的条件下或环境中,同步地进行研究和观测试验的效应,并用客观的效应指标对试验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和评价。
17.整群随机对照试验在设计上与一般随机对照试验一样,不同之处在于因随机分配的单位不同,是以一个家庭,一对夫妇,一个小组甚至一个乡镇等作为随机分配单位,将其随机地分配入试验组或对照组,分别接受相应的措施,进行研究。
18.19.的次数有关。
统计量的概率。它是以统计量的抽样分布为理论依据,根据统计量与自由度的大小来确定的。通过与检验水准α比较,可做出组间总体参数是否有差异的结论。
21.是按一定的概率(1-)去估计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可信区间包括准确度和精度两种属性。可信区间具有统计推断的功能,与假设检验相比,可信区间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既可以用来判断参数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可信区间能显示出差别的程度,并由此判断差别有无实际价值或临床意义。但可信区间不能提供确切概率。
22.人们知道待人处事应当遵循的准则,更重要的是培养人们自觉地按照一定规范来支配自己的行动。
23.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以研究医疗卫生人员与服务对象以及医疗卫生人员之间行为规范的一门科学。
24.25.病因链与病因网络模型:多个存在联系的病因按时间先后联接起来,就构成一条病因链。多条病因链交错连接起来就形成了病因网,疾病的发生与病因网上的各个因素均有关。
26.即金标准诊断的全部有病病例中,诊断性试验的结果为阳性的病例所占全部有病病例的比例即为敏感度。
验的结果为阴性的受试者所占全部无病受试者的比例即为特异度。
28.ITT是将所有纳入随机分配的病人,不管最终是否接受到分配的治疗,在最后资料分析中都应被包括在内。该方法可以保证两组具有可比性的随机化分配的优点,使结论更真实可靠。
29.干扰是指试验组的对象额外地接受了类似试验药物的某种有效制剂,从而人为地夸大了疗效的假象。(三)名词解释
30.和死亡等)的预测或事前估计,通常以概率表示,如治愈率、复发率、五年生存率等。
31.预后研究采用队列研究设计,其起始点称零点时间(zero time),该起始点在研究设计时必需要明确规定,是在病程的哪一点起进行观察,在两个队列中的每一个研究对象都要用同一起始点,进行追踪和观察以及预后结局的比较。
32.: 是为达到某一目标,而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定最佳方案
33.: 是按逻辑、时序把决策问题中的备选方案及结局有机地组合并用图标罗列出来,它如一棵从左到右不断分枝的树,包括一些节点与分枝
34.是卫生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在卫生经济学理论指导下,用技术经济学的评价方法对临床使用的药物、诊治方案、仪器设备等技术干预措施进行经济评价和分析,其目的是探讨最佳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案,评价医疗效果,以提高卫生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同时为临床人员和政策决策者提供决策信息。
:在已得出上述经济评价的结果后,测定当其中几个主要的变量如价格、成本、贴现率、结果的判断标准发生变化时,以及不同的经济分析类型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
36.HRQL量表所测试结果的可靠程度或可重复的程度。HRQL量表应力求有好的信度,要能很好地被重复,同时量表本身所含条目的内部一致性也要强。信度变化范围在0 1之间,在临床研究中,信度应在0.70以上,这样就能确保HRQL测试结果的稳定性。量表的信度评价主要有两个方面:重测信度与内在一致性检验。
37.HRQL量表所测试的结果符合被测者生存质量的真实程度。主要从表面效度、效标效度和结构效度等方面加以评价。
38.预试验是采用少量研究样本,按照设计报告书上所规定的要求进行操作,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发现设计报告书上制定的各种实施项目是否切合实际,在预试验中,可对设计方案不完整的地方或不切实际的地方,提供修改、补充和使之完善的信息依据。此外,还可核实样本量的估计是否合适等。经过预试验发现问题,然后再来修改科研设计报告,使之更切合实际,保证科研工作顺利进行,以获得预期结果。
第四篇:流行病学试题题库简答题
(完整版)流行病学试题题库(3)简答题
简答题
1.简述流行病学定义的基本含义。
2.流行病学的用途。
3.流行病学的特点。
4.病因的概念及病因因果判定标准。
5.移民流行病学的概念及移民流行病学分析的原则。
6.现况调查的目的及种类。
7.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原理。
8.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9.匹配的概念、种类及匹配的目的。
10.队列研究的设计原理。
11.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12.AR与RR有什么异同点。
13.实验流行病学的特征。
14.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优缺点。
15.筛检的概念及原则。
16.筛检的评价指标。
17.偏倚的种类及其控制。
18.简述流行病学研究对比观点的含义及其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意义。
19.简述流行病学关联与统计学相关的区别。
20.元旦某大学学生食堂发生一起食物中毒爆发,现要你主持这起事件调查,请你列出调查步骤以便实施调查研究。
21.简述疾病呈散发的原因。
22.影响患病率的因素
简答题答案
1、答: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
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研究对象可分为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和健康。
任务分为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出原因和提供措施。
三种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
2、答:(1)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2)疾病的监测
(3)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
(4)疾病的自然史
(5)疾病防治的效果评价
3、答:(1)群体的特征
(2)对比的特征
(3)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4)社会心理的特征
(5)预防为主的特征
(6)发展的特征
4、答:病因是指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
病因因果推断标准
(1)关联的时间顺序
(2)关联的强度
OR(病例对照研究),RR(队列研究);剂量反应关系;生态学相关
(3)关联的可重复性
(4)关联的合理性
(5)研究的因果论证强度
5、答:移民流行病学是对移民人群的疾病分布进行研究,以探讨病因。通过观察疾病在移民、移民移入国当地居民及原居地人群间的发病率、死亡率的差异,从其差异中探讨病因线索,区分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作用的大小。
移民流行病学研究应遵循下列原则:
1.若环境因素是引起发病率、死亡率差别的主要原因,则移民中该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与其原居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不同,而与移居地当地居民人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接近。
2.若遗传因素是对发病率及死亡率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则移民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不同于移居地人群,而与其原居地人群相同。
6、答:现况调查的目的(1)掌握目标群体中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
(2)提供疾病病因研究的线索
(3)确定高危人群
(4)评价疾病监测、预防接种等防治措施的效果
现况调查的类型
(1)普查即全面调查,是指在特定时点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总体)均为研究对象的调查。
(2)抽样调查,是相对于普查的一种比较常用的现况研究方法,对特定时点、特定范围内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即通过对样本中的研究对象的调查研究,来推论其所在总体的情况。
7、答: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研究对象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
8、答:优点:
(1)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有时往往是罕见病病因研究的唯一选择,因为病例对照研究不需要太多的研究对象,此时队列研究常常不实际。
(2)相对更省力、省钱、省时间,并且较易于组织实施。
(3)该方法不仅应用于病因的探讨,而且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例如疫苗免疫学效果的考核及暴发调查等。
(4)可以同时研究多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特别适合于探索性病因研究。
(5)对研究对象多无损害。
局限性:(1)不适于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因为需要很大的样本量。
(2)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偏倚。
(3)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常难以判断。因此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没有队列研究强。
(4)获取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偏倚。
(5)不能测定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疾病的率。
9、匹配(matching)或称配比,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匹配的种类(1)频数匹配(2)个体匹配
匹配的目的(1)提高研究效率(2)控制混杂因素的作用
10、答:队列研究是将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observational
study)方法。这里观察的结局主要是与暴露因子可能有关的结局。
11、答:优点:
(1)
由于研究对象暴露资料的收集在结局发生之前,并且都是由研究者亲自观察得到的,所以资料可靠,一般不存在回忆偏倚。
(2)可以直接获得暴露组和对照组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可直接计算出RR和AR等反映疾病危险关联的指标,可以充分而直接地分析暴露的病因作用。
(3)
由于病因发生在前,疾病发生在后,因果现象发生的时间顺序上合理,加之偏倚较少,又可直接计算各项测量疾病危险关联的指标,故其检验病因假说的能力较强,一般可证实病因联系。
(4)有助于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有时还可能获得多种预期以外的疾病的结局资料,分析一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5)
样本量大,结果比较稳定。
局限性:
(1)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的研究对象数量太大,一般难以达到。
(2)由于随访时间较长,对象不易保持依从性,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失访偏倚。同时由于时间跨度太长,研究对象容易在研究过程中改变他们的态度。
(3)研究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较多,其组织与后勤工作亦相当艰巨。
(4)由于消耗太大,故对研究设计的要求更严密。在随访过程中,未知变量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变量的变化等,都可使结局受到影响,使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复杂化。
12、答:RR与AR都是表示关联强度的重要指标。
RR说明暴露者与非暴露者比较相应疾病危险增加的倍数;AR则是指暴露人群与非暴露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数量,如果暴露因素消除,就可减少这个数量的疾病发生。
RR具有病因学的意义,AR更具有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学上的意义。
13、答: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属于前瞻性研究
(2)随机分组
(3)具有均衡可比的对照组
(4)有干预措施
14、答:优点
(1)在研究中随机分组,平行比较,因此能够较好地控制研究中的偏倚和混杂。
(2)为前瞻性研究,研究因素事先设计,结局变量和测量方法事先规定,研究中能观察到干预前、干预过程和效应发生的全过程,因果论证强度高。
(3)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自然史,并且可以获得一种干预与多种结局的关系。
缺点
(1)实验性研究要求研究对象有很好的依从性,但实际工作中有时很难做到。
(2)
受干预措施适用范围的约束,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代表性不够,以致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推论到总体。
(3)观察时间长、现场范围广的研究容易失访。
(4)费用常较观察性研究高。
(5)因为研究因素是研究者为了实现研究目的而施加于研究对象,故容易涉及伦理道德问题。
15、答:是运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将健康人群中那些可能有病或缺陷、但表面健康的个体,同那些可能无病者鉴别开来。它是从健康人群中早期发现可疑病人的一种措施,不是对疾病做出诊断。
原则(1)社会学方面
所筛检疾病或状态应是该地区现阶段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对筛检阳性者能实行有效的追踪和干预,有比较高的成本-效益比,所用筛检技术易于被群众接受。
(2)
科学方面
对所筛检疾病或状态的自然史有比较清楚的了解;所筛检疾病或状态应有可识别的早期临床症状或体征,且有足够长的领先时间实施筛检;对所筛检疾病或状态的预防效果及其副作用有清楚的认识;所筛检的疾病或状态有比较高的流行率。
(3)伦理学方面
在筛检开始前已确认筛检可以改变疾病的自然史;对筛检阳性者,有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或者有可行的预防措施。
16、答:评价指标
(1)真实性
灵敏度与假阴性率;特异度与假阳性率;正确指数;似然比
(2)可靠性
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符合率与Kappa值
(3)预测值
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
17、答:选择偏倚
控制的方法主要是严密掌握对象选取的各个环节,注意选取对象的代表性,避免有问题的选取方式,严格掌握对象的纳入与排除标准,以及增加应答和减少失访等。
信息偏倚
控制方法主要是应尽可能采用盲法收集资料,尽量采用客观指标或记录,以及利用其他来源的信息加以核查。另外,研究者们正在越来越多地使用生物学标记物,以测量易感性、内暴露(实际进入体内)剂量或生物学效应(剂量)等。
混杂偏倚
控制方法主要是混杂偏倚在设计阶段可以通过配比、随机化分配或限制进入(选择混杂因素的某个层的对象)等方法来控制。混杂偏倚在统计分析阶段可采用标准化率分析、分层分析和多变量分析等来控制。
18、答: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通过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经过条件下检验,得出病例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自始至终贯串着对比的思想,对比使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只有通过对比调查、分析,才能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和线索。
19、答:统计学相关是指暴露和疾病的关联,排除了偶然性的干扰。而因果关联,即流行病学关联,的还要排除偏倚的干扰,并且,暴露与疾病间存在着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20、答:(1)核实诊断,(2)全面考察疫情,计算各种罹患率,(3)形成关于爆发原因的假设并检验假设,(4)深入细致工作,讲究工作方法,及早消除有关人员的顾虑(5)注意边调查、边扑灭疫情的综合措施,以免贻误时机。
21、答:病因在当地常年流行或因预防接种的结果使人群完成一定的免疫水平、有些以隐形感染为主的疾病、还有传播机制不容易实现的一些传染病和某些长潜伏期的传染病。
22、答:(1)
能使患病率升高的因素包括:①
病程延长;②
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③
发病率增高;④
病例迁入;⑤
健康者迁出;⑥
易感者迁入;⑦
诊断水平提高;⑧
报告率提高。
(2)
使患病率降低的因素包括:①
病程缩短;②
病死率高;③
发病率下降;④
健康者迁入;⑤
病例迁出;⑥
治愈率提高。
文档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疗及医疗依据
第五篇:手足口病604例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手足口病604例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确诊手足口病604例的临床特征。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手足口确诊病例患者的年龄、性别、主要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604例手足口病例发病年龄最小为3月,最大为29岁,主要集中在1~3岁(占53.15%),平均1.68岁,发病时间为4~11月,集中发病在5~8月(占86.09%),男性352例,女性252例,发热、皮疹为主要临床特征,604例病例均治愈。结论手足口病例主要在春末、夏秋季流行,以≤3岁年龄组病例数最高,愈后均良好。
内蒙古第四医院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救治中心,于2009-04/11集中收治手足口临床确诊病例604例,对所有病例资料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04/11共收治手足口病患者604例。其中男性352例,女性252例,年龄最小的患儿3个月,最大年龄29岁,平均年龄1.68岁。
1.2 研究方法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2008-05-03发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1],604例患者均为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对所有收集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记录其流行特征。2 结果
2.1 流行特征
2.1.1人群分布 散居儿童357例,占发病总人数59.11%;幼托儿童224例,占发病总人数37.09%;学生20例,占3.31%;其他3例,占0.49%。
2.1.2 地区分布604例病例多来自呼和浩特市旗县区,其中新城区193例(31.95%)、玉泉区75例(12.42%)、回民区102例(16.89%)、赛罕区136例(22.52%)、市辖旗县共40例(6.62%)、其他盟市病例共58例(9.60%)
2.1.3 年龄分布 其中不足1周岁者38例占发病总人数的6.29%;1岁至3岁者321例,占53.15%;3岁至7岁者220例,占36.42%;7岁至14岁者19例,占3.15%;大于14岁者6例,占0.99%(其中>20岁者4例)。患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至7岁,其中1~3岁居多构成比为53.15%。
2.1.4性别分布 男性患病352例,构成比58.28%;女性患病252例,构成比41.72%。性别患病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05,p>0.05)。
2.1.5 时间分布
604例手足口病例患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8月份,共发病例520例,构成比为86.09%,见图1。
2.2 临床资料 604例手足口病患者出疹前有发热者532例,占88.08%。皮疹形态为粟粒状红色丘疹和疱疹共存,红色丘疹相对较多。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稍高出皮面,极个别明显高出皮面,类似水痘。就诊时手足口均有皮疹者521例占86.26%。部分病例只有手口皮疹、臀部皮疹、腹部大腿内侧皮疹、口腔咽部充血滤泡;观察后,出现典型手足口病表现。5例重症病例合并有脑炎、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604例病例均获治愈。讨论
该组手足口病例主要在春末、夏秋季流行,以≤3岁年龄组发病最高与相关报道一致[1],因此≤3岁人群是防治的重点人群。职业分布中以散居儿童居多与国内多篇报道相近[2~4],可能与这部分儿童所在的看护环境接触范围广、手卫生意识差、消毒措施不到位、看护人员健康知识缺乏等有关。手足口患儿中男孩经常与小朋友玩耍的比例显著高于女孩[5],这与手足口病疫情情况相符[6]。故做好看护人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适时对看护环境进行有效消毒对控制手足口疫情起着重要作用。
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是CA16和EV71,但EV71引起症状较重[7],且常易引起严重并发症, EV71已逐渐成为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8],感染全年均可发生,多发于4~8月份,潜伏期2~7d,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9~10],隐性感染和不典型的轻型病例多,该组病例与上述规律基本一致。重复感染可能由不同菌株亚型引起,亦可能是不同时间流行的EV71基因转换[11]。因此加强病原种类鉴定检测并以此分类管理治疗对指导临床诊治极为重要。
该组604名患者的诊断均为临床诊断,未行相应的病原学实验室检查,未能了解其病原是否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完善EV71的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的病原学诊断方法以有效指导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