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保障作业资料整合
对当代社会保障管理制度的认识或分析(以云南地区为例)摘要: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提出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极不完善,广大的农村,占全国总人口80%左右的农民,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农民群众,还基本处于传统的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方式,享受不到社会保障制度的优越性。这对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保障民族地区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促进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民族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加快民族地区小康建设的步伐,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以云南省作为事例剖析。
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平安和谐云南为目标,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这个主题,继续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为工作重点,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和组织以及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到“十一五”末全省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和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90万人、360万人、220万人、215万人、210万人和160万人。为确保“十一五”规划全面完成,今年云南省将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重点完善各项保险制度。与此同时,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认真兑现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和失业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失业保险金,进一步完善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兑现待遇的费用结算办法,保证各种社会保险待遇能够及时、足额兑现;继续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围绕全省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65万人、城镇职工基
本医疗保险325万人、城镇职工失业保险193万人、工伤保险168万人、生育保险158万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45万人的目标;重点对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的缴费基数核定、基金征缴和管理发放进行监督检查,全面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服务质量。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况
1982年我国在国家“七五”计划中提出将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四项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内容也在不断扩大和完善,诸如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等重要项目也被包括进来。90年代后期建立了下岗职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及社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发放制度,并进一步推进了养老﹑失业﹑工伤﹑医疗保障等制度的完善,逐渐建立起“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制,确保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保障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宽。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保障立法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监督机制。虽然国务院发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等一些法规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社会保险费征缴等因为没有有力可靠的法律依据,困难重重,效果不尽人意。
(二)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压力。我国在未完全实现现代化的情况下过早地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速度比较快,在不到10
年的时间里就达到了西方国家三﹑四十年甚至半个世纪才达到的老龄化阶段。1999年2月20日,我国正式进入老年型社会,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台和推广,“四老一小”家庭逐渐增多,预计到205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将比世界更为严重。
(三)农民工保障难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0%,虽然在近几年来,农民工大量注入城镇,这一方向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社会保障体系纳入农民工群体,但还有占总人口的2/3的农民无法享受社会保障制度,这一问题随着农民收入逐年下降也变的日益突出。
(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小。社会保障本质上要求能够覆盖到社会全体人员,如果社会上只有一部分人得到保障,就会产生在社会保障理论上称为”绿岛效应“的社会现象。而事实上我国社会保障不仅覆盖面小,而且覆盖方式也不合理。据统计,2005 年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为1.31 亿人,加上享受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3500 万名职工,总的来说,享受国家正式养老保险制度的从业人员全国是1.66 亿人,只能覆盖全国就业人员的22 % ,覆盖二、三产业就业人员的40 %。“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对流动和迁移人员缺乏有效的保护,1 亿多农民工有80 %左右没有任何社会保障;1.38 亿乡镇企业职工徘徊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边缘,既未进城保,也未进农保;4000 万失地农民身份转换后进入城镇未能得到有效保障。
(五)多元化就业格局的严峻挑战。我国在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供求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实行经济转型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面对
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加剧的大环境,我国的就业格局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结果就业双向选择,人员流动加速,供求矛盾凸现,失业问题已称为社会经济生活的“常态”,从而给我国的社会保障带来压力。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对策
(一)调整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1、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率。加快构建适应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需要的社会保障体系,把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职工和城镇个体劳动者都要纳入社会保障“安全网”。
2、适当降低社会保障费征缴比率,逐步降低养老金替代率。《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集体比例由各省确定。
3、做好做实个人帐户。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过去的现收现付制改为部分积累制过程中发生的“双重负担”:即在职职工一方面负担现在老人的养老费用,另一方面还负担自己将来的费用。
(二)加快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实际出发,搞好城镇职工大病医疗,坚持医疗保险、医疗机构和药品流通体制“三改并举”的方针,按照“稳步扩面、狠抓管理、健全系统、完善政策”的工作思路,以大城市和省会城市为重点,努力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面,督促尚未开始实施的地区尽快启动实施,实现“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满足
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保障需求”,(三)建立稳定的筹资渠道,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使用与管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和日益增长的养老金支付需求。
1、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中央政府明确提出将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家财政的比重提高到15-20%,发挥财政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作用。
2、变现部分国有资产,减持国有股,充足社会保障基金。通过变现部分国有资产,补充社会保障基金,是因为过去几十年来由国家(政府)或国有企业进行投资所形成资产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在实际上是属于国有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基金”,由此而形成目前的隐性债务。
3、建立清欠企业欠费监控制度。摸清欠费企业底数,加强基础信息管理,是完成清欠任务的重要环节。为此,要搞准欠费企业经济状况、工资发放、欠费时间、补交协议执行情况等基本信息,抓好数据库建设,对欠费企业进行动态监控。其次,各级政府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加强舆论监督,采取联合行动,充分发挥有关部门的作用并形成合力。
4、加快进行个人帐户基金的资本化管理营运。当个人帐户实现分帐管理之后,积累的巨额基金将面临保值增值问题。
5、严格控制提前退休,适当延长退休年龄。为了应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危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选择了提高退休年龄的做法(如美国67岁退休,英国、新西兰65岁退休)。相比之下,我国人口的退休年龄一般要提前5-10年。退休年龄的延长可以同时起到基金增收减支的功效,作用十分明显。
(四)健全失业保险制度。要尽快实现国有职工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这是基于下岗职工现象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这一政策的终结而逐步消失而提出的,它是当前正在推进的工作,也是近年内必须完成好的保障改革任务。
(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法律﹑法规。我们要把社会保障立法作为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抓紧制定社会保障的基本法律。目前,通过立法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社会保障的核心法律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因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尽快制定颁布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同时,由国务院尽快制定和颁布与该法相配套的一系列条例,以保证社会保险工作有法可依。
综上所述,云南地区应该以建立云南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为目标。结合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农村人口比重大,外出务工的灵活就业人员数量大等事实。充分考虑到本省:人口问题,贫困问题,民族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务必要把社会保障制度伟大成果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享受,实实在在的做到一切为了人民利益,惠及更广大受惠人群。
第二篇:社会保障第一次作业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20小题,共20分)(总分20.00)
1.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保险制度出现在俾斯麦政府时代的(),即1883年的《疾病社会保险法》(1.00分)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2.以近期横向收支平衡为指导原则的基金筹集方式是()(1.00分)
A.财政供给制
B.现收现付制
C.完全积累制
D.部分积累制
3.社会保障中最大的子项目是()。(1.00分)
A.社会救助
B.社会优抚
C.社会保险
D.社会福利
4.18世纪晚期,()成了当时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主要意识形态。
(1.00分)A.马克思主义
B.自由主义
C.社会民主主义
D.社会市场经济理论
5.目前,中国正在建设一个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为核心、以()为样本、覆盖城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1.00分)
A.个人储蓄型
B.国家保险型
C.福利国家型
D.社会保险型
6.社会保障的主要责任主体是()(1.00分)
A.群众团体
B.慈善机构
C.政府
D.互助组织
7.效率像平等一样也是可以用客观指标衡量的,比如可以用()来衡量分配的效率(1.00分)
A.劳动生产率
B.帕累托最优
C.国民生产总值 D.人均GDP
8.反对“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合理性,承认私有财产权利并在此基础上构想社会保障的蓝图”的是()(1.00分)
A.社会民主主义
B.社会市场经济理论
C.马克思主义
D.自由主义
9.不同的时期或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公平原则。比如:在和平时期,(利益的主张可能更合理(1.00分)
A.马克思主义
B.无政府主义
C.功利主义
D.罗尔斯主义
10.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始于()(1.00分)
A.20世纪70年代初
B.20世纪50年代初
C.20世纪80年代初
D.20世纪60年代初)照顾弱势群体
11.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国家是()。(1.00分)
A.德国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12.实行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的典型国家是()。
(1.00分)
A.瑞典
B.挪威
C.芬兰
D.丹麦
13.早期的社会保障是慈善事业的代名词,在西方是以()为主。(1.00分)
A.官办慈善事业
B.官民合办慈善事业
C.宗教慈善事业
D.民办慈善事业
14.通过工资累进税,通过按缴费工资同一比例缴费,通过“统筹账户”等制度设计达目的的原则是()(1.00分)
A.生存保障原则 B.正向分配原则
C.社会保障制度与国情相适应原则
D.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
15.社会保障中基本(或核心)的是()。(1.00分)
A.社会优抚
B.社会救助
C.社会保险
D.社会福利
16.社会福利的原则是()(1.00分)
A.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B.统筹互济原则
C.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原则
D.最低生活原则
17.社会保障处理的是公共关系,即(A.政府与国民的关系
B.雇主与雇员的关系
C.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D.劳动关系)。(1.00分)
18.2010年10月()的颁布,开始了我国用法律代替行政法规等来管理社会保障的新阶段。(1.00分)
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与合作主义相比偏重()(1.00分)
A.政治比较分析
B.经济比较分析
C.社会比较分析
D.环境比较分析
20.1601年,英国政府颁布了(),这是社会保障历史上第一个正式法律制度,标志着 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1.00分)
A.《工伤社会保险法》
B.《老年、残疾、死亡保脸法》
C.疾病社会保险法》
D.《伊丽莎白济贫法》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5小题,共30分)(总分30.00)1.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依法建立的用于实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资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物质保证,包括()基金。(2.00分)
A.社会救济基金
B.社会福利基金
C.社会保险基金
D.社会优抚基金
2.按社会保障项目的专门用途及功能,可将社会保障基金划分为()(2.00分)
A.社会优抚基金
B.社会福利基金
C.社会保险基金
D.社会救济基金
3.社会保障基金采取政府和雇主共同负担的国家主要有()(2.00分)
A.丹麦
B.挪威
C.瑞典
D.冰岛
4.为当代自由主义提供社会保障指导思想的人物很多,包括《正义论》的作者罗尔斯,但代表人物是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00分)
A.弗里德曼
B.哈耶克
C.凯恩斯
D.诺齐克
5.实行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的典型国家是()。(2.00分)
A.德国
B.芬兰
C.日本
D.法国
6.世界上成功实行完全积累制的国家只有少数几个,以((2.00分)
A.瑞典
B.智利
C.德国
D.新加坡
7.)为代表。
社会保障中的效率至少可以用以下()指标来衡量。(2.00分)
A.福利分配与工薪就业的关联度
B.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例
C.退休职工养老金工资替代率
D.在职职工社会福利收入占工薪收入的比重
8.社会保障基金的全部内容包括()(2.00分)
A.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
B.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
C.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
D.社会保障基金的预算
9.社会保障原则包括()
A、B、C、(2.00分)
A.就业原则
B.制度设计原则
C.分配原则
D.政治原则
D、10.社会保障基金的特征包括()(2.00分)
A.专项性
B.强制性
C.互济性
D.储备性
11.社会民主主义福利体制主要存在于()等国家之中。(2.00分)
A.丹麦
B.新加坡
C.瑞典
D.挪威
12.社会保障基金采取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的国家主要有((2.00分)
A.印度
B.美国
C.新加坡
D.印度尼西亚)
13.所谓正向分配就是()(2.00分)
A.“抽肥补瘦”
B.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转移财富
C.“劫贫济富”
D.低收入者向高收入者转移财富
14.社会保障基金是以税或是费的形式征集。不同国家的负担方式也有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2.00分)
A.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
B.政府和雇主共同负担
C.国家、雇主和雇员三方负担
D.雇员单独负担
15.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公平原则包括()(2.00分)
A.摆正平等和效率的关系
B.筹资与给付之间的公平
C.收入不同的社会成员之间的负担公平
D.代际公平)
判断题(每小题2分,15小题,共30分)(总分30.00)1.积累制主要应付发生概率较小的风险,如工伤保险。这类基金采取的是“以支定收、略有节余”的政策。(2.00分)
错误
正确
2.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有: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2.00分)
错误
正确
3.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实行的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筹集模式。(2.00分)
错误
正确
4.社会保障的主要责任主体有国家、群众团体、互助组织和慈善机构。(2.00分)
错误
正确
5.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基金被违规利用和流失。(2.00分)
错误
正确
6.社会保障基金是一种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任何机构或个人都不能挤占、挪用该基金。(2.00分)
错误
正确
7.社会保障基金的缴纳方式主要有社会保障费、社会保障税两种方式。(2.00分)错误
正确
8.工伤保险基金是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共同缴纳,国家财政给予补助。(2.00分)
错误
正确
9.无论是社会民主主义还是自由主义,无论什么国家和政府,对于通过社会保障救助生命实现人的生存权利都是没有疑义的。(2.00分)
错误
正确
10.社会保障基金在管理上,按险种分别建账、分账核算、专款专用。(2.00分)
错误
正确
11.在社会保障思想方面,社会民主主义一贯反对政府干预社会福利,反对济贫制度。(2.00分)
错误
正确
12.自由主义者强调:社会保障应该由政府负全面责任,个人不应该缴费,尽可能减少市场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2.00分)
错误
正确
13.社会保障学假设人性“善”,认为人是理性的,所推崇的原则是团结互助,同舟共济。(2.00分)错误
正确
14.从分配效果来看,福利分配“非商品化”程度越高,对低工资劳动者就越有利,反之,福利分配“非商品化”程度越低,对高工资劳动者就越有利。(2.00分)
错误
正确
15.“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既不同于社会保险基金,也不同于其他社会保障基金,而 是在社会保险基金和社会救助基金出现财务危机时,充当补充、调剂基金的作用。
(2.00分)
错误
正确
简答题
1.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有哪些?
社会保降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对人类社会各领域产生了无可估量的影响,这些领域包括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等诸方面。
1、在思想文化方面
(1)社会保障是各类公正公平思想的具体体现
(2)社会保障的实践加深人们对人权意识和同舟共济思想的认识
2、在政治方面
(1)社会保障提升了政府的权力和责任
(2)社会保障政策成为各政党争取民意的手段
3、在经济方面
社会保障既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也能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关键是适度,符合国情,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相适应。社会保障水平过低,影响社会安定,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会影响经济发展的效率,当前欧洲福利国家社会保障改革就证明了这一点。
4、在社会方面
社会保障总体上使社会更加安定,但是,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如果考虑不周,也可能加剧社会矛盾,比如学术界和社会公众已经越来越多地注意到,我国目前由于多种养老保险制度并存,使公务员及部分事业单位员工与企业职工在养老待遇上差距过大。2.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工具有哪些?(1)银行存款
(2)国债
(3)股票
(4)投资基金
(5)企业债券、金融债券(6)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
(7)基础设施建设
(8)海外市场
第三篇:社会保障学作业
论述题:
一、结合实践试述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
答: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广泛领域。在政治上,社会保障既是各种利益集团权力较量的结果,同时也是调整不同利益集团、群体或社会阶层利益的必要手段,并在不同的社会制度条件下表现不同的政治功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保障具有一般的政治调节功能外,还特别促进了社会成员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的地位;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保障亦强化了国民对现存制度的依赖意识,同时对调节不同社会阶层的政治冲突和促进政治秩序的长期稳定并维持其整体正常运营,发挥着特别重要的政治作用。现代社会保障在工业化国家之所以成为党派斗争和政党政治、民主竞选中的重要议题,正是社会保障具有不容忽略的巨大政治功能的体现。
在经济领域,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尤其显著。在第一层次上,社会保障有效地调节着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社会保障水平愈高、规模愈大,意味着国家在公平方面的强制力愈强;反之,若社会保障水平愈低、规模愈小,则意味着国家在公平方面的强制力愈弱;而社会保障对公平与效率的合理调节,则是保持水平的适度与可持续发展。在第二层次上,社会保障调节着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它通过资金的征集与待遇的给付,在不同的受保障对象之间横向调节着收入分配,在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之间则实现着纵向调节收入分配。在第三层次上,社会保障调节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发展领域,社会保障亦有效地调节着社会成员的协调发展。在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的国家,社会保障构成了调节“社会成员中高收入阶层(富人)与低收入阶层(穷人)、劳动者与退休者、就业者与失业者、健康者与疾患者、幸运者与不幸者、有子女家庭与家庭负担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基本杠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因社会保障制度调节功能的发挥而得到了有效缓和,社会因收入分配差距等导致的非公正性、非公平性在一定的程序上得到了调节。
二、结合实践试述社会保障的刚性发展特征
答:绝大多数国家的社会保障发展实践,都揭示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刚性发展的特征。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的这一特征,既是国民对社会保障需求不断增长的结果,也是现代社会保障走向制度化的结果。例如,在慈善事业时代与济贫制度阶段,各国只有非常简单的救灾济贫保障项目,这些保障且并非是制度化的保障,它基本上取决于统治者和实施者的意志;进入工业社会后,各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保障的对象群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业劳动者的年老、疾病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事件作为一种群体性社会风险,使建立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制度成为必然,虽然这些项目不一定同时出现,但对于市场经济体制却是缺一不可。
社会保障的刚性发展特征,是指社会保障制度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出现的保障项目只能增加而不会减少、覆盖范围只会扩大而不会缩小、待遇水平只会提高而不会降低的趋势,这是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进程中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在西方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中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运行实践印证了社会保障刚性发展特征的存在。
如果对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实践作进一步考察,还可以看出其在刚性增长的总体趋势下,还呈现出阶梯式持续发展的规律。即社会保障的项目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社会成员社会性保障需求的增长而不断增加,体系会不断地膨胀。其中在19世纪80年代以前属于保障项目有限、保障水平普遍很低的时期,社会保障亦处于第一阶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和社会具备了越来越强的社会保障能力,从而使社会保障制度进入了第二阶梯式膨胀发展时期。
由此可见,社会保障的发展确实具有刚性增长和阶梯式持续发展的特征,即它的项目发展不是一个一个的增加,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采取急剧膨胀型发展的方式。
三、根据各国的发展实践,分析影响社会保障发展的因素
答:从总体上说考察,社会保障的发展史,呆以发现进程及状态的最重要的因素不外乎是经济因素、社会因素、道德因素、政治因素等。
1、经济因素是社会保障制度首要的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客观上决定着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
2、社会因素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包括社会结构变迁、社会成员分化、社会矛盾激
化等,都直接影响着社会保障制度与发展。
3、道德伦理因素是影响社会保障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在社会保障实践的起源阶段尤其重要。道德因素
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在最初几乎是起决定作用的,后来虽然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其影响似乎日渐式微,但时至今日,爱人如已、推己及人、同情弱者、互助互惠的人道主义伦理道德,不仅依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产生着直接影响,而且上升到公平与正义的价值理念。
4、政治因素的影响在西方是随着16世纪的宗教改革开始。政治因素是现代社会需要引起关注的因素。
5、历史文化亦对社会保障制定产生影响,来自国外的实践经验教训亦会对一国社会保障制度生产影响。
四、试评价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
新加坡1955年开始实施中央公积金制度,同年,成立了中央公积金局,负责整个公积金的管理运行。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开始只是一个简单的养老储蓄制度。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发展演变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包括养老、住房、医疗的制度;同时,还根据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些规定或补充办法逐步完善扩大的公积金的使用范围,以适应当时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公积金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国家对公积金不征税,并为公积金的支付提供担保。在新加坡,收缴公积金有一定的保证措施。《公积金法》规定,所有雇主在雇佣人员时必须到公积金局注册。公积金局通过
计算机对各单位进行控制,当计算机反映出其雇主未按时交款时,先由公积金局催缴,如超过7天宽限期仍不交者,即采取法律行动。
新加坡公积金制度与一般的公积金制度不同之处表现在:(1)会员的公积金存款,除了在到达退休年龄时才能领取养老金之外,退休前,还可以在特准范围内,用于购买住房、股票、黄金以及支付医疗、教育费用等;(2)养老、医疗计划,由于引进了保险机制,逐渐趋于完善。如养老计划实施后,补充了最低存款计划,弥补了原规定的一次性支付的不足;
公积金制度对新加坡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通过购买政府债券,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2)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
五社会保险与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的区别:
1。资金来源不同。
社会保险基金采取三方负担原则,由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国家负担,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负有法定的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所需资金来源于国家和社会,由国家拨款,或由社会各界捐赠,社会成员没有缴纳义务。
2。实施依据和条件不同。
社会保险根据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的具体情况实施,还需劳动者履行劳动和缴费义务,特定主体也需履行缴费义务,才能享受社会保险的各项待遇。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的实施,一般是根据公民的收入水平、家庭成员的负担等状况确定。
3。实施对象不同。
社会保险以靠工资收入维持生活的劳动者为保险对象,只有作为或者曾经作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方的劳动者才能享受社会保险权利,社会保险与劳动密切联系。而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则以全体公民为帮助对象,并不以是否以工资收入为主,是否参加劳动法律关系为享受条件。
4。保障程度不同。
我国社会保险的保障程度高于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待遇在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的前提下,略低于或不低于劳动者原有生活水平,属于经常性的物质帮助。我国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仅限于维持受救济人的最低生活需求,属于临时性物质帮助。
试述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有哪些?
表现在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等领域。在政治上,社会保障既是各种利益集团权力较量的结果,同时也是调整不同利益集团、群体或社会阶层利益的必要手段,并在不同的社会制度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政治功能。在经济领域:第一层次,社会保障有效地调节着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第二层次,社会保障调节着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第三层次,社会保障调节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此外,社会保障事实上还对市场体系起调节作用。在社会发展领域,社会保障也有效的调节着社会成员的协调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保障制度首要的影响因素是A)A.经济因素
2.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性影响因素是(B)B.社会因素
3.在人类之初,对社会保障实践活动起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是(C)C.道德因素4.在产生与形成阶段,社会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是(D)D.解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
5.19世纪80年代,在世界上率先建立起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B)B.德国
6.“社会保障”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颁布的(D)中D.《社会保障法》
7.西方福利国家的代表是(D)D.英国
8.建立福利国家的理论与政策依据是(D)D.贝弗里奇《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报告》
9.首创完全积累型公积金制度的国家是(C)C.新加坡
10.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出发点是(C)C.社会公平
11.社会保险制度的保障水平是(A)A.基本保障型
12.1883年,德国颁布的B)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B《职业介绍和失业保险法》
13.社会保障进入高级阶段的标志是(D)D.社会福利的普及化与高水平化
14.社会保障法立法的首要原则是(A)A.人权保障原则
15.社会保险待遇给付方式是(A)A.现金给付
16.社会保障领域选择基金制的根本目的是(D)D.应付人口老龄化
17.与资本市场结合的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是(C)C.养老保险基金
18.在各种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方式中,属于平稳型投资的是(C)C.委托投资
19.现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制度诞生的标志是(C)C.德国《老年、残疾和遗属保险法》
20.养老保险最直接、最根本的目标是使劳动者(A)A.老有所养
21.在医疗保险制度上,推行储蓄医疗保险模式的典型国家是(C)C.新加坡
22.在医疗保险制度上,推行国家保险模式的典型国家是A)A.英国
23.从各国实践看,失业保险制度最明显的改革趋势是C)C.突出就业导向
24.慈善事业的发展基础是(D)D.社会成员的普遍参与
25.惟一实行全国统筹,现收现付的强制性企业年金计划的国家是(B)B.法国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保障的公平性特征包括(ABC)A.保障范围的公平性B.保障待遇的公平性C.保障过程的公平性
2.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特征主要体现在(ABCD)。
3.社会保障的多样性特征主要表现在(ABC)A.模式的多样化B.项目结构的多样化C.水平结构的多样化
4.以不同时期的具体实践内容为依据,可以把社会保障划分为哪几个阶段ABC)A.社会救助型B.社会保险型C.社会福利型
5.传统社会的社会保障主要是ABC)A.政府保障B.教会保障C.互助保障
6.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的社会保障的大背景是(ABCD)。
7.从制度结构的角度,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社会保障体制的基本框架由哪几板块组成(ABC)A.国家保障B.城镇单位保障 C.农村集体保障
8.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所包括的业务内容看,构成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ABC)。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9.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包括(BCD)B.完整性 C.协调性 D.层次性
10.作为一种社会化保障体制,社区服务的特点包括(ACD)。A.自主性 C.社会性D.多样化
11.从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安排出发,可以将各国的社会保障模式分为(ABCD)。
12.社会保障法制化的价值包括(CD)C.内在价值D.外在价值
13.英国《济贫法》中的救济经费的来源包括(ABC)A.济贫税 B.志愿捐款C.罚金
14.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角度,社会保障所对应的特定税收来源有(ABCD)。
15.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原则包括(ABCD)。
16.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管理的方式有(ABCD)。
17.根据现行制度,中国享受基本养老保险金需具备的条件有(AB)。A.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B.在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并参保缴费满15年
18.我国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包括(ABCD)
19.失业保险基金的来源包括(ABCD)
20.在我国,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包括(ABC)A.“三无”人员 B.遭受天灾人祸而生活一时陷入困境者
C.生活水平低于国家规定最低标准的公民
四、名词解释
(一)现收现付式
现收现付式的筹资方式是根据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收支平衡的原则筹集资金,即本期养老保障收入仅用来满足本期的支出需要。
(二)完全积累式
完全积累式的筹资方式是以养老者在退休养老前自我积累养老基金,根据长时期收支总平衡的原则确定收费率,即在预测未来时期养老保障支出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可以保证在养老期内收支平衡的总平均收费率进行先期积累的一种方式。
3.企业年金计划DB制
答:待遇确定制(DB),也叫固定受益额退休金计划,是按照预先确定的养老金替代率来确定支付养老金的标准和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比例。以保障一定的生活水平的需要。这种分配方式是根据所要给付的养老金水平来确定养老基金的缴费率,通常被表述为“以支定收”。雇主承诺在雇员退休后可以得到一笔固定退休金额,每期缴纳金额的大小根据雇员的年龄、收入和为企业服务的年数以及资本动作的实际情况等确定。在DB计划中,通常由雇主单方面缴费。有些国家也要求雇员向企业年金计划缴纳其工资的一定百分比,由雇主弥补剩余的部分。雇员在退休后所能拿到的养老金数额的多少主要取决与雇员的薪金情况和雇员在公司服务年限的长短。过去的情形是,如果雇员在获得年金前离开企业,他就将失去获得年金的权利。现在许多国家作了一些改进,只要雇员在公司工作了一定的年限(5年或10年),他就具备了转移职业年金的权利。在DB计划中,雇主通常用精算技术来估计年金的负债。养老基金投资的损益也主要由雇主来承担,不过基金投资的部分损益可由养老金白日担保公司来担保。目前各国政府提供的公养老保险(现收现付制)一般都属于DB制。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雇主提供的养老金计划大多也是DB制。
阶层贫困:是指因各种原因造成部分社会成员收入过低或无收入而难以维持其自身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的贫困现象。
一、案例分析:煤矿行业工伤事件频发意味着什么?
1、你认为工伤保险制度对于避免上述类似事件的发生有什么作用?
答: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管理是息息相关的,安全生产工作搞好了,伤亡事故就能有效防止或减少,有利于减少工伤补偿的支出,提高工伤社会保险的保障性作用。反之,安全生产工作没有搞好,工伤事故、死亡事故等发生率就会增高,那么工伤保险费付出就会增多。只有将安全生产与工伤社会保险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效地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促进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减少工伤保险费用的支出,降低生产成本,减轻企业和社会的负担,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建立工伤保险制度,一旦发生工伤,职工可以得到及时救治、医疗康复和必要的经济得到补偿。及时将事故原因反馈给企业,敲响警钟,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促进安全生产。
2、有人提出应当明确企业的主要责任,发生事故后重罚责任人,你认为这种建议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明确企业的主要责任,发生事故后重罚责任人”,我认为属于合理建议。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投入、加强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强化安全教育培训,着力加强段队、班组建设,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减少职业危害,把北京市国有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小煤矿必须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包括煤矿的实际控制人,主要责任人,下同)、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生产辅助单位、职能机构和各岗位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的责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
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责任。小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负责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制定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落实管理人员下井跟班制度;足额提取和使用安全费用,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保障职工安全生产的合法权益,落实职工安全培训;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治理和消除事故隐患;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报告和组织事故抢救;主动接受并积极配合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建立和维护企业安全生产诚信。
二、案例分析:未来中国农民应该靠谁养老?
1、请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未来中国农民应该靠谁养老?
答:在农村,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保障、家庭赡养和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农民养老以家庭赡养为主,倡导赡养人之间签订“家庭赡养协议”;鼓励低龄健康老人提高自养能力;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抚养人,或者赡养人和抚养人确无赡养能力或者抚养能力的老人继续完善以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为内容的“五保”供养制度,逐步提高供养水平;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对老年人的集体福利制度;根据情况逐步建立独生子女户和两女户的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制度;注意探索和解决城镇化过程中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按照政府救济和社会互助结合的原则,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多项目的贫困老人救助体系,对特殊困难的老人实行临时性救助。
在医疗保健上,要完善和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按照规定,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逐步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健康保障办法;逐步探索和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改善特困老年人的医疗条件。
逐步把老年人的基本健康问题大部分解决在社区;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改善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条件;在老年人中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增强自我保健能力;为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创造条件,为高龄老人和残疾老人就医享受优先服务。
2、根据案例所提供的资料及平常的阅读积累,你认为影响农村养老保障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解决?
答:即经济因素是影响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区域不同,农村居民选择的养老模式也不同。此外,农村老年人家庭地位、养老观念等因素也影响着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选择。
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农民养老问题是影响农村人口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农村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欠发达,手工劳动、体力劳动仍是这些地区主要的劳动方式,家庭缺乏男劳动力或没有劳动力,直接影响到群众的脱贫致富以及养老问题。根本解决养老和增加劳动力问题,是现实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反映。我国农村地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仍以家庭养老、土地养老为基础,辅之以必要的社会救济。无论是家庭养老,还是土地养老,归根到底还是靠子女养老。
农村养老问题,全社会有义务、有责任让他们过上安康的晚年生活。如果现在还不考虑解决这些家庭的养老问题,不仅将对年轻一代实行计划生育带来消极的影响,甚至产生冲击,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
共中央、国务院明确的要求:“在农村,坚持政府支持和农民自愿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户和两女户的养老保障制度”。调研组认为,这不仅有利于稳定我国的低生育水平、改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和农村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而且对解决整个农村养老问题、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案例分析:“孙志刚事件”引发的思考
结合社会救助相关知识阐述如何看待“孙志刚”事件
答:任何一种现象的产生都有一定的条件和背景,作为社会问题出现的贫困问题,其产生的因素复杂多样的,总体来说,有历史的,自然的,经济的,政治的,文件的,个人的等多重综合。
目前我国旅行以社会保险为主,社会救助为辅的社会保障制度。当然,和西方社会的项目全,目标高的“福利模式”相比,我们的确有所差距,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根本上说是适合我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但从目前运行实施的状况看,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有所欠缺的。“孙志刚事件”使国人再一次把眼光聚焦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上面。在我国经济日新月异的同时,社保制度却异常缓慢,社会总是不自觉地把目光投向卓越,难道生活在低层的人的利益疾苦一定要用鲜血甚至命才能引起社会的关注吗?所以,当务之急,政府应该尽快改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积极推进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以最终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的城乡整合为目标。同时,要消除社会排斥,致力与社会整合。建立高信度的社会救助机构,关心,支持贫困人口。只有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正和公平。要关于倾听社会弱势的声音,通过各种途径使救助者逐步赶走向自立、自强和自尊。再者,应当尊重和保障贫困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加强民主制度建设,保障弱势群体的参与权利。加强法律援助体系,确保贫困者也能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从长远看,要努力完善贫困者的文化,增加他们与主流文化接触的机会,培养他们被主流文化接纳的技能,关键要依靠教育,切实保证城乡教育机会的平等。总之,通过一切途径改善贫困状况。
当然,要从根本上消除贫困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富裕是我们国家本质所在;目前我国处于转型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当前的目标所在,所以以最大的能力和信心来解决贫困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当前全国人民工作的重中之重。贫困不单是政府的事,更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案例分析题
某市的一家企业招用了几十名农民合同制工人,2007年8月,其中5名农民合同制工人合同到期后没能与该企业续订劳动合同,处于失业状态。
试根据上述案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你是法院的法官,如何裁判?请说出理由。
(2)失业保险的目标与功能是什么?
(3)简述失业保险待遇的领取条件是什么?
1、法院根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定,判决企业应当将支付给农民合同制工人的工资纳入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基数,即为农民合同制工人缴纳失业保险费。
2、根本目的:通过保障尽可能多的失业者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来维持社会安定、缩小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保护劳动力资源,保证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发挥“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以实现供需平衡、稳定经济的目标。功能:失业保险的功能;保障功能;合理配置功能;促进就业功能;稳定功能;其他功能。
3、客观条件:失业者必须处于法定劳动者年龄范围以内并具有劳动能力。中国(男性16-60岁,女性16-55岁),失业者还必须在失业前履行了缴费义务,并且达到规定的期限。主观条件:失业者必须是非自愿放弃工作岗位,有就业的愿望。我国规定: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第四篇:社会保障的作业
东台市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福利事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摘要:现在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上普遍存在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随即而来的问题也应运而生。对于各种配套设施和服务措施,都给政府和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应强化这方面宣传教育,深入调查研究,做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老龄化对策福利事业
一.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认识
东台市全市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23.94万人,占总人口的21.11%。65岁以上老人16.99万人,占总人口的15.14%,已经提前步入超老龄化的社会。
人口老龄化虽然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挑战或者说问题,但是对于人口老龄化我们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也就是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成就,是一种胜利。它是在我们克服了许多疾病,降低了死亡率,使人类的生育率逐渐稳定在低水平以后,它才出现的。所以说我们现在的人口老龄化并不是一种灾难,而是一种成就。只不过它随之带来了一些问题,这也是是我们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二、老龄化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养老问题已非常迫切摆在人们的面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空巢老人孤独而寂寞
据有关部门调查资料显示:市里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与子女分开居住,形成家庭生活无人照料的孤独而寂寞的空巢老人群体。因此,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问题,特别是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的关注与关心,这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必要的扶持和帮助。
(二)“四二一”家庭模式难以承担养老问题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20多年,目前第一代独生子女已陆续进入婚育年龄,“四二一”(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家庭模式已经非常普遍。两个独生子女组建家庭后要承担四位甚至更多老人的赡养及照料。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年青一代工作、生活压力普遍加大,外出打工与经商多等客观因素存在,必然导致他们无法全身心投入照料老人。
(三)老年人经济拮据影响生活质量
城市老人随着退休,工资收入明显下降,如果没有子女的资助只能维持基本生活,假如没有退休养老保险金(特别是农村老人),加上沉重药费负担,生活的拮据
就可想而知,从而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四)老年人健康问题十分严重
身体健康状况差是非常普遍的问题。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曾对本街道辖区的60岁以上老人进行了生活和健康状况的抽样调查, 1305名老年人中,患有各类慢性病的就有1035人,占调查人数的79.13%,说明老年人的健康问题非常突出。
(五)老龄人福利政策不全面,福利事业发展不健全
老龄人在年轻时为社会做出了诸多贡献。现在年老体衰,我们应该提供完善的服务,让他们的老年生活过的多姿多彩。但是,以东台市目前的现状来看,老年福利事业仍然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给老年人提供的优惠政策也需要更加的健全。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面对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形势,如何应对“未富先老”的“银发潮”,东台市政协成立了调研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对策。
侯爱平委员在调研后认为:要积极应对“银发潮”的到来就必须进一步加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更加关爱老年人的浓烈氛围。进一步加大老年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强化工作创新,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按照“夯实基础,提升水平,打造特色” 的工作思路。
王亚娟委员调研后建议:应对“银发潮”家庭养老仍然是基础,儿女应尽应有的孝道,不能把养老问题一律推向社会;要多元化投入社区养老机构;同时政府要为高龄失能老人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和更优惠的待遇。其具体措施如下:
(一)政府推动,逐步建立完善的养老机制
做好养老工作是一项得民心,暧人心的夕阳工程,是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政府的推动引导具体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金,二是政策,三是协调。特别要建立专项资金帮助生活困难尤其农村老年人。
(二)动员社会参与,逐步建立适合东台市发展现状的社会化的养老机构
1、从社会化居家养老入手,建立社区与家庭合作的养老机构。
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因此,以社区服务为载体,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切入点,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促进社区服务和居家养老的密切结合,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确保老年人在自己的社区和家庭安度晚年。
首先,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群,提供不同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对其中丧失
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和缺少家庭照顾的高龄老人,仍需要通过养老机构来解决,使他们在养老机构得到多方面的照料服务和精神慰藉。政府和社区组织要鼓励、提倡、支持低龄健康老人在自愿量力的前提下,参与社会发展和公益事业,体现“独立、参与、照料、自我实现和尊严”的老年人基本原则。也可依托社区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老年大学,使他们参加各种有益的文化、体育、教育活动;对生活基本能自理但又需要一定照料服务的中高龄老人。可采取日间护理中心、托老所、老年康复站等形式服务。对独居老人、残疾老人等特殊群体,社区应该将他们列为服务的重点保障对象,对他们要按照政府救助和社会互助相结合的原则,构筑多层次、多元化、多项目的贫困救助网络。
其次,要从老人实际需求出发,服务内容要从目前以求助、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为主,逐步扩展到居家帮助服务、暂托服务、医疗照顾服务、娱乐学习服务、情感慰藉服务一体化的服务内容,服务形式可以包括上门服务(居家服务)、社区设施服务(如日间照料中心、日间护理中心、社区活动中心)、社区支援网络服务(如社区结对关心)等,方便老年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习惯利用不同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形式。
2.从整合利用现有社区人力资源入手,大力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努力造就一支由党员、干部、学生等组成的专、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聘请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参加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利用老年人同老年人容易沟通的优势,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服务自己。
3、从营造市场运行机制,推进养老社会化、产业化进程。
拓宽思路,改变单纯由政府、社区创办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的思路,引入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服务和管理,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走社会化、产业化之路,使老年服务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以满足群体日益增长的不同层次。
4、从提高老年人健康入手,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老年人不仅有物质需求,而且更渴望情感关爱,企盼心灵慰籍。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大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三)弘扬传统美德,大力倡导家庭亲情关怀
加强舆论宣传,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以德治家”,强化赡养老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的意识,使全社会确立家庭敬老、养老的思想,形成家庭养老的良好氛围。
结语:提高对老龄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让全社会都去关心老年人、服务老年人,随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发展老龄事业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把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目标落到实处。
(四)给抚养老年人的贫困家庭给予特殊的帮助
也就是要对抚养老年人的贫困家庭给予特殊的帮助。有一些家庭,尤其是贫困的家庭在抚养老人方面确实是面临着许多实际的困难,那么这个在工作,对这样的家庭实际上是需要给予重点的扶持。防止老年人变成一个相对贫困的群体,它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说在经济转型的时期,在社会迅速发展的时期,当中青年的收入迅速提高的时候,老年人的收入,老年人的退休金如何随着社会的发展,比如说定时地上调,使老年人也从中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这就需要
建立一种机制。
四.结语
总之,人口老龄化是个渐进的、有规律发展的过程。当一个地区老年人占总人口数达到或超过一定比例时,这个地区就进入老龄化社会。一个地区的老龄化程度,是由这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决定的。人口老龄化是个重大问题,它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尽管各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差异,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程度和时机也不一样,但一旦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就会显现出来。
同时我们应当全面、客观地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辩证地认识人口老龄化问题,既不能不承认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影响,也不能悲观地认为人口老龄化将导致经济社会的停滞发展。过分看轻影响和过度看重影响都是不科学的。应该尽快采取措施应对人口老龄化,比如加快经济发展,增加物质财富,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社会保障卡宣传资料
社会保障卡宣传资料(社保部分)
1、什么是社会保障卡?我市的社会保障卡由谁开发?
社会保障卡(以下简称“社保卡”),是国家统一规划,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面向社会公众发行,主要应用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集成电路卡,社会保障号与公民身份证号一致。我市的社保卡由相应的合作银行配合发放。
2、社保卡由哪家银行负责发放?要缴费吗? 我市按照医疗保险参保所属地,分别由不同的银行负责。其中贵州银行负责1.桐梓县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2.桐梓县城镇管理局3.桐梓县人民医院4.贵州盐业(集团)桐梓有限公司5.桐梓县第二高级中学6.桐梓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7.贵州省金兰(集团)伟明铝业有限公司8.遵义伟明铝业有限公司9.桐梓县公安局10.贵州省桐梓县渝黔小额贷款有限公司11.桐梓县工商联合会12.桐梓县经济贸易局
初始发放社保卡,持卡人自己不用缴费,所需费用由合作银行承担。3社保卡具备哪些功能? 社保卡具备两大功能。一是社会保障功能,包括身份识别、信息记录与查询、刷卡购药就医、费用结算等;二是金融功能,可作为银行借记卡使用。4社保卡如何激活、启用? 新制发的社保卡,须在所属发卡银行的服务网点进行激活后。才可以启用。启用社保卡之后,原来我市发行的“医疗保险IC卡”自动停用。5社保卡密码怎样修改?
社会保障卡密码分为社会保障应用密码和金融应用密码,两个密码相互独立。社会保障应用初始密码为“888888”,社会保障卡应用密码可在相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机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或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读卡器终端进行修改。持卡人应修改初始密码,并妥善保管修改后的密码。金融应用密码,按照银行规程进行修改。
6、社保卡怎样挂失、解挂及补卡、换卡?
挂失:社保卡丢失后,应当及时挂失。挂失社保卡,可选择电话挂失和书面挂失两种方式。电话挂失提供两个号码,一是1233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咨询服务电话,二是贵州银行的热线服务电话(95566)。
书面挂失应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证明)到银行的“贵州省社会保障卡指定服务网点”办理。社保卡挂失成功后,银行功能、社保功能两边同时生效。
解挂:到相应银行的 “贵州省社会保障卡指定服务网点”办理。
补卡、换卡:需到相应银行的 “贵州省社会保障卡指定服务网点”办理。
7、在补、换卡期间如何看病就医?
在补、换卡期间确需看病就医的,可以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证明)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办理临时就医卡,社保卡补、换到位启用后,自动停用临时就医卡。
8、社保卡信息有误怎么办?
持卡人领取社会保障卡后,若发现卡面所印姓名、照片、社会保障号码等信息有误,应持本人身份证件到申领社会保障卡的人力资源部门修改,并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出具的“勘误换卡通知单”,到相应的 “贵州省社会保障卡指定服务网点”免费换卡。
9、社保卡相关的有效期如何设定的?
社保卡:有效期为10年,卡面上印有有效期。补卡、换卡:60—9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