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doc
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内容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既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保障市场经济体系正常运作的稳定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势在必行。社会保障制度对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顺利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传统的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三种模式及其特点
社会保障制度是对国民因病,残,老,失业所导致的生活困难进行授助的制度体系.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过来又促进着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社会的“减震器”和“安全阀”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的三种模式分别是投保资助模式,储蓄保险模式和福利国家模式
(一)“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模式是为劳动者建立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并辅之以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措施,以此来构建满足社会 成员需求的较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征社会保障的立法作为实施依据;社会保险为强制性,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社会保障对象主要是劳动者及其家属,覆盖面比较大;保险项目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建立政府,个人和单位责任共担机制,实现风险保障的互助共济;实行社会公平与市场效率相协调的机制.特征:内容丰富,项目繁多,但保障程度不高;资金来源多渠道;多层次的保障管理体系;强制与自愿相结合;强调自助.(二)“储蓄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是通过国家立法,强制所有雇主、雇员依法按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交纳公积金加上一定的利息,一并计入个人帐户,专户存储,所享受的待遇在其帐户以内支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已发展为住房医疗在内的制度。特点是:退休金单一,缴费率较高,参保者已无力办理其他保险;参保人自己缴费供养自己制度,使社会保险互助互济性不见了;低薪收入者由于缴费额少,老年生活保障不一定可靠。通货膨胀率提高及社会保障积累部分已用于廉租住房、医疗支出.人们晚年生活保障有一定风险;由于承担较高的雇投保费率,削弱了本国商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是在混合经济制度模式下,由政府推行充分就业,公平分配,等政策以消除失业,贫困和不平等.实 行混合经济;实行充分就业;推行收入分配均 等化;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特点:以公民权利为核心确立福利普遍性和保障全面性原则.以国家为责任主体, ,为全体国民实行全方位社会保障制度,保障项目齐全,高标准
二、社会保障制度不同模式的经济效应进行比较的方法;以及社会保障模式实施效果比较与分析。
(一)社会保障制度不同模式的经济效应的比较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社会保障水平增长比较;二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比较;三是失业率比较;四是生活质量比较
(二)社会保障模式实施效果与分析:第一,在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上,采用福利国家模式的国家高于采用投保资助模式和储蓄保险模式的国家。第二,在人均GNP 增长上,采用福利国家模式的国家低于采用投保资助模式和储蓄保险模式的国家。第三,在失业率上,采用福利国家模式的国家高于采用投保资助模式和储蓄保险模式的国家。
三、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情况与总体趋势对我国的启示
(一)各国社区保障制度改革的情况
英国:1补助金着重发给最需要的人2最大限度地减少依赖性 3尽可能简化,易于解释和被人们理解,接受 4体制须适应服务对象,社会保障体制要适应社会习惯,不同的对象要有不同的体制 5减少舞弊和滥用6鼓励树立个人责任感
德国:2003年至2005年,德国用就业促进来代替“失业保险法”促进失业人员就业。就业促进法主要是对寻找工作的人员进行救助。2005年改革,将待业人员和失业人员两者
融为一体,由联邦政府劳工局和地方政府管理社会救济的人员来共同管理。
瑞典:一是削减和控制社会福利支出,紧缩社会保障支出是瑞典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政策措施。从80年代末开始,社会民主党政府在健康保险方面、养老金方面、失业方面,推行社会保障支出紧缩政策。二是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责任。三是社会福利制度中引入竞争机制
美国:上世纪90年代初大规模调整社会保障制度,重点是放在削减医疗保健方面的开支。在改革家庭福利保障上,通过限制领取联邦福利金的福利改革议案。
日本:改革内容:一,2000年3月,日本国会通过了养老金制度改革相关法案,将按月工资收取养老保险费改为按年收入收取;设立青年学生保险费补交制度;延长收取养老金保险费的年龄;提高领取保险金年龄;增加政府对养老金的负担。二,根据修改后的健康保险法规定明确了三条基本原则:一,根据人口结构、就业结构等结构性变化采取灵活性对策,构筑经济财政平衡、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医疗保险制度,坚持国民皆保险;二,在尊重保险人的自立性与自主性的基础上,力求医疗保险制度给付的平等与负担的公平,实现医疗保险制度的一元化管理;三,加强保险人、医疗机构、地方公共团体之间的合作,对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医疗服务。
(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趋势:1增收节支,提高效率;2促进就业,支持培训;3增强社会保障的激励作用;4社会保障体系私营化,充分调动民间力量。
(三)综合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情况与总体趋势,制定符合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综合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建立我国多元社会保障制度.根据我国目前社会经济不发达的状况,多种所有制的不同特点,应建立不同层次标准的,以公积金储蓄为主体,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为辅的多元社会保障制度.借鉴新加坡公积金储蓄的成功经验,建立我国社会保障的个人负责制,社会保障建立在储蓄的基础上,使得个人利益能充分体现出来.这种个人负责制的公积金制度将会避免福利“大锅饭”的发生,同时又充分发挥其社会保障的功能,解决居民的养老,就业,就医等问题.在我国目前经济不发达,社会保障条件尚有限的条件下,社会保障的个人负责制尤为重要.并且学习新加坡公积金购买组屋和资本积累的经验,发挥保障资金的住宅建设和国家建设功能.我国住房建设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公积金储蓄,可以筹措到大笔资金,加快住宅建设,扩大房源,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学习各国扩大社会保障资金来源的作法,为我国社会保障提供足够的资金.我们应发挥各种积极性,扩大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共同分担保障资金,并逐步形成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为主,国家为补充的资金结构.借鉴各国社会保障立法,促进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化.我们应将社会保障纳入法制轨道,通过立法形式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公民的社会保障权益.总之,应根据我国的实际需要,尽快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参考文献:1.和春雷.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M].北京:天津出版社,2001
2.丁开杰.社会保障体制改革.[M].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章桂琳,彭润金.七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4.曾宪影.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启示[M].江苏社会科学,2006(6)
5.王延中.中国社会保障未来改革与发展的展望[M].经济研究参考,2009(6)
第二篇:如何看待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如何看待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一.纵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体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与弊端,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日益发挥作用,使企业和劳动者既有机遇,又有风险,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物价不稳定等问题纷至沓来„„因此,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显得非常必要。自上个世纪末以来,随着全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大潮的推进,社保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低保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表现在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等基本保障方式上,为老百姓的生活提供扶持。
有关部门在这方面似乎已经做得几乎尽善尽美,很多相关的影响评价要素,如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率、各项社会保险缴费的收缴率等,常常都高达95%以上。然而站在市民的角度上看我国各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效果,由于制度与我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社会保障制度在得到了市民的分外关心的同时,也受到了我们褒贬不一的评价。
这就说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过程与现状给予人们的两种不完全一致的印象。这种不一致实际上可能表现出的是两种评价体系的差异。其一,政府有关部门是在一个既定的政策框架中来进行自我评估的,只要达到了这个政策框架中规定的目标,他们就完成了任务,因此,以《公报》的形式公诸于世的政绩本应是无可反驳的。其二,社会保障对象是以他们自身所得到的实惠来衡量政策的优劣的,一部分在政策视野之外没有或没有完全得到实惠的个人或社会群体自然不会给予相关的制度好的评价。这种差异也对我们有一个告诫:就社会保障制度而言,已经取得的成绩理应发扬光大,但改革之路尚且任重道远。
二.建议
社会保障作为由国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物质帮助的行为,可以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且对社会收入分配进行再调节的有效经济杠杆,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分配不公、贫富过分悬殊等问题;更多的是,社会保障能够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平等竞争,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这都是它需要得到优化与重视的必要性,值得我们全方位斟酌。
A在保障服务方面的努力方向
1.养老制度
展望未来,老年人的生活区域可能走两个极端,集中在老城区,或者是在城乡集合部和卫星城的新兴小区,这些地方的老年服务设施建设应得到特别关注。毋庸置疑,所有的设施都需要配备服务人员,不然,一切“工程”仍是形式主义的空架子。实际上,一个可行的对策是:“政府买岗位” 不一定就局限于“保洁、page1
保绿、保安”,政府大可以购买老年服务的岗位,何乐而不为呢?
2.医疗体系
现应改变现在以大医院为重点的医疗体系建设的思路,而应向重视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建设转变。应该彻底改变坐等病人上门的“坐堂式”服务,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上门服务”作为主要方式。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还应该尽可能近居民延展。
3.失业保障
就国情和市情来看,失业并不是一个在短期内就能够解决的问题。总会有一部分就业困难群体沉淀在社区中。所以,为他们提供就业服务的社区机制必不可少。这些机制既为社区中的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信息,也在他们没有找到工作时为他们提供一个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窗口。
B在“发展生计”方面的努力方向
随着城区的扩展,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们成为领取低保的市民,并且他们极有可能沦为城市贫民。对于这两类人,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更加开阔些。让所有的人都去劳动力市场竞争有限的工作岗位并不是一个明智的社会决策,明知其不可为而非要人去为之,这越来越近似于政府的“推托之词”。只要我们把思路打开,以“发展生计”与“社会保障”两条腿来走路,肯定比只有社会保障一条腿的“单脚跳”效率要高。
以下是发展生计具体的建议:
1.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的有关立法。完善有关的法规和政策,使社会保障由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法律手段为主,近而拥有法律的强大保障。
2.建立统一健全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只有提高各项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才能增强抵御和分散风险的保障能力。而做到政策统一、管理制度化;改革原有管理体制的部门分割、政出多门、的弊端;提高社会保障管理的效率是刻不容缓的要求。
3.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现行的社会保障以侧重于救灾济贫为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要求我们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发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优抚、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社区组织在社会保障对象管理和服务方面的作用;社会保障资金由目前的企事业单位发,改革成社区化、社会化发放。
4.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的社会保障筹资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的范围将不断扩大,使用的社会保障基金也将越来越多。推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社会保障基金制度,有助于形成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合理负担的筹资模式,并拓宽多元化的社会保障基金来源。
5.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社会保障干部队伍。加强对社会保障干部的业务培训、法制教育和廉政勤政教育,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政治素质,以适应社会。
page2
三.结论
社会保障制度的确需要改弦易辙,因为目前社会保障仍然只是一部分人的特权,最需要保障的社会弱势群体反而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全部的社会保障责任尽数由政府包揽,负担沉重,效率低下,导致社会保障难以发展;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日益困难,各项保障制度对政府财政的依赖性日益增长;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城市建设的发展,可能使更多的社会群体需要社会保障制度的庇护,如流动人口、失地农民等等。
目前尚且不能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前景作出具有确定性的描绘,更难以给出一个数量化的指标体系。但是,革新需要勇气和胆略,也需要充足的财力做后盾,社会保障的覆盖面需要真正扩大到包括所有有需要的市民,不分户口、不分城乡、不分所有制、不分单位性质;所有的社会保障制度都要分成两个层次:一是基本保障,由政府操作,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政府都要保证兑现承诺;二是补充保障,按个人需求自由选择,以市场的方式运作,政府立法监管;社会保障基金应以个人按工资的一定份额缴纳,企业按利润大小交税,政府在基金出现困难时给予支助的方式筹集;并且政府要提供充分的医疗服务和社会福利服务,以满足所有的人的基本需要,如此老百姓后顾之忧得到解除,满意度有很大提升。
page3
第三篇:德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及其启示
德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及其启示
沈建张汉威
一、德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有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2007年,德国的人均GDP为4.63万美元。社会福利支出占当年财政预算支出的25%,占GDP总额的1/3。养老金支出占整个社会福利支出的50%。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通过联邦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最早制定的《工人疾病保险法》距今已有125年的历史。以后又陆续不断补充完善创新了相关法律法规,1884年实行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养老金保险法》。经过100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包括社会保险、社会赡养、社会救济和社会补贴在内的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体系健全、完备成熟、执行有序的社会保障制度。而养老保障是其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德国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主要依靠“法定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来实现。
法定养老保险是联邦政府的一种强制险。每一个雇员、企业、团体必须在法律规定下定期投保。投保项目包括:(1)退休金。(2)丧失劳动能力。(3)死亡。目前的缴费比例为雇员工资的19.9%(税前),雇主和雇员各负担50%。而当雇员收入低于某一限额时,则由雇主单独缴付。法定养老保险每年能获得占当年总支出20%的国家补贴。它采取“转移分摊原则”来进行收缴和支付,即在职雇员交纳的养老保险金用于支付退休雇员的养老金。领取数额是根据退休者退休时的工资和工龄计算,最高限额为退休时工资的75%。目前,退休雇员领取的法定养老金占工资比例平均为53%。
补充养老保险又分为企业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均属于自愿性质的养老保险,后者主要适用于自由职业和手工业者,且都能获得国家补贴和制度上的保障。如德国政府规定,开办企业养老保险的雇主,有义务向担保机构养老保险基金会投保,以防止一旦企业破产,企业养老保险金的支付落空。目前,德国企业养老保险对劳动力的覆盖率已达到65%,补充养老保险占养老金支出的15%,成为养老保障制度中重要的补充部分。
德国养老保障制度还有另一大特色。除了从资金来源、支出分配上确立一套较为完整严密、具有前瞻性的养老保险制度外,德国政府还从人文关怀、社会关爱、康残互助、全员护理的视角和现实需要出发,切实采取措施,认真着手解决养老保障制度中日益突出的“人力需求”矛盾。
首先,从个人消费支出上预留空间。从1995年开始,德国根据社会需求,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增加了一个新险种——护理保险。每月交纳的护理保险费为雇员工资的1.7%,由雇主和雇员各缴50%,并规定凡参加法定医疗保险者必须同时参加护理保险。目前,德国参加法定医疗保险人口的覆盖率已达90%以上。德国法律规定,凡雇员加入法定医疗保险,其赡养人口则也视为同时加入。因此,德国的医疗保险和护理保险几乎可以覆盖全社会的人群,有效地减轻了中低收入家庭在未来步入老龄阶段或遭遇病残时购买护理服务的经济负担,切实有效地保障了老年人和病残者应该享有的基本护理权利,体现了一种社会公平。
其次,适时推出一项叫做“储存个人服务时间”的制度。凡年满18岁的公民,均可利用公休或节假日义务到老年公寓、老人院和老年病康复中心提供各种护理服务,不拿报酬,但服务时间
可随时储存在服务者个人档案中,以备将来自己需要接受护理服务时,将这些服务时间提取出来免费享用。这项制度深受德国公众欢迎,因为它既避免了年轻公民人力资源的浪费,增强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感,也为年老和病残公民的自我救助提供了一种选择。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转移支付”原则在人力资源合理分配使用上的具体应用。
二、德国养老保障制度的调整
同所有发达国家一样,德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延长。但同时也存在人口出生率下降、总人口呈现负增长、劳动力价格猛涨、人力资源日益匮乏的现状。长期的高福利政策导致高失业率,高失业率又造成社会福利开支增加引发的庞大的政府财政赤字。高赤字逼迫政府采取高税收政策,高税收最终带来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纳税减少—失业增加—社会福利负担加重的又一轮恶性循环。据统计,2006年,德国财政赤字约为395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其中,养老保险缺口就达60亿欧元。根据联邦统计局发布的调查报告:到2050年,德国人口将从现在的8200万下降到约7000万,其中50%的人超过50岁,30%的人超过60岁。预计到2040年,将由2个在职人员供养1个退休人员。养老金入不敷出的局面日趋严重,不断加重国家、企业和个人的负担。面对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压力,德国政府已逐渐意识到需要逐步调整现行的养老保障制度,以便未雨绸缪。其具体做法是:
1、提高法定养老保险个人交纳比例。从2030年起,法定养老保险占雇员工资的交纳比例将从19.9%提高到22%。
2、降低退休雇员领取法定养老保险金占其工资的比例。自2003年开始,退休雇员领取的法定养老保险金占其工资的比例将从53%降为43%。
3、提高补充养老保险在养老金支付中的比例。德国政府计划在未来支付的养老金中,补充养老保险占的比重将从近期的15%,上升到30%。
4、延长雇员的工作年限。到2012年,政府准备将男女雇员的退休年龄从现在的65岁推迟到67岁。这样,既可以增加法定养老金的有效供给,又可减少养老金的实际支出,可谓一举两得。
5、提高享受法定养老保险的投保年限。过去只要投保5年以上,即可在退休时享受养老金。现在则规定必须投保35年以上,方能享受养老保险金。
6、联邦政府每年拿出700亿欧元补贴养老保险基金,同时提高生态税补充养老基金。
总之,在世界经济步入衰退、本国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为了继续维持高福利、高工资、高税收的国民收入分配体制,德国政府采取的这些缓解人口老龄化危机的举措是否有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和验证。
三、德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特点和启示
1、政府部门的设定和职能划分科学合理。是否“有人专管”,并且保持主管部门的长期相对稳
定,是能否产生好的相关政策和制度的重要前提。德国联邦政府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政策的制定,分别由联邦社会保障部、劳工部和卫生部负责。诸多社会保险的具体实施和运作,则由具有法人地位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负责。联邦下属的16个州政府除了设有内政、财政、文化、经济、教育、工商、法院等部门外,均专门设有社会保障部。各州政府社会保障部又设有家庭保障、工作保障、健康保障、社会保障、保障法律制定和办公室等6个部门。这种专门专管体制的建立有效地保障了政策制度的高效运行。
2、机制灵活,分工明确。政府除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政策、制定标准、规范运作、提交法案经联邦或州议会通过施行外,凡是能由社会团体、企业和私人承办的社会保障事项,均按市场经济的规律、规则和方式办理,各司其职,从而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3、体系健全,防患未然。目前,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上由5个部分组成:养老(退休)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事故保险、护理保险。不但险种门类齐全,囊括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而且内容详尽,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如在养老险里还包括一项残疾险,规定如果投保人的身体发生伤残,经医学和社会保障部门证明每天不能坚持连续工作3小时,即可享受该险。但必须在此之前连续投保此险5年,并且不少于连续3年付全额保费。另外,养老险的赔付还包括了投保人突然发生的死亡费用和死亡前发生的医疗费用,以及配偶亡故的险额继承和子女的抚养险额等。
4、收支分开,服务畅通。各种社会保障资金的收缴工作,由设立最早、服务网络最广泛的医疗保险公司统一负责。这些公司一般在收到资金的当天即分转各个保险公司履行支付。同时,提供社会保障的各个服务机构,利用电脑和现代互连网技术,随时提供便捷的信息咨询和查寻服务。
5、政策前瞻,覆盖面广。德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和调整都是基于及时对社会人力资源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精密的数据收集和深入系统的科学分析,对比它与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相互依存、承载关系,从而提出的一种试图解决人类与自然、人类与社会、自然与社会和谐共处的法律方案。因此,它具有预见性、针对性、可靠性、稳定性、包容性和科学性的突出特征。
德国养老保障制度作为其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经济的持续、繁荣、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倡导公平公正的社会理念,缓解雇佣和社会矛盾,完善其社会法律制度,发挥了巨大作用。
四、对我国养老保障体制的政策建议
目前,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均大致包含三个组成部分,即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前两项主要针对生活在社会贫困线以下的低收入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和由他们扶养的未成年人,基本只能靠政府补贴和社会捐助支撑,支出远远大于收入或只有支出没有收入。只有最后一项才是社会保障体制的核心内容。为了达到持续的良性循环效果,它要求资金总体上必须收支平衡,保值增值。它面对的是社会主体。而养老保障只是社会保障的一个分支:社会保险中的子系统。并且,社会保险中的其他险种都与养老保障问题有关联性,法定养老保险则是养老保障的主干。
我国的情况相对复杂。尽管2007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2557美元,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起步晚、差距大、较贫穷、较落后、资源少、负担重、潜力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一定是和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养老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以改革开放为标志,大体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国家于1951年颁布了《劳动保险条例》,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国有企业职工在养老、疾病、工伤、残疾、死亡、生育等方面都可得到保障。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农村实行以五保供养、困难户救济和合作医疗为主要内容的救助制度。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的改变,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养老保障水平也逐步提高。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以新型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五保户供养、救灾和抚恤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到2007年年底,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过5400万人;参加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突破2亿人。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达到1.07万亿元,近几年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全国社会保障支出已占财政支出的20%左右。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累积4140亿元。2005年国务院做出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做实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扩大到11个省份,18个省份实现省级统筹。从2005年开始,国家连续3年调整企业退休基本养老金水平,月人均从714元提高到963元。《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第一次以国务院名义发布,并将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首次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纳入。2008年3月国务院又批准开始在全国进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尽管获得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无论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现实需要相比,仍相差悬殊,而且形势越来越严峻。按照联合国人口发展署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超过该国总人口的7%,即表明进入老龄化社会。令人遗憾的是,还没有步入发达国家行列,我国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007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53亿,占人口总数的11.6%,而全国有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仅为4900多万人,还有超过2/3的60岁以上老年人没有任何形式的养老保险。据统计和测算,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人口政策失误造成的生育高峰的滞后影响,2050年我国将迎来人口增长最高峰。这意味着2050年以前,我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口总量和老龄人口总量增长双高峰局面。这必将对人民生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为了认真对待挑战,借鉴德国经验,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供有关决策部门参考。
1、养老保障制度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策大制,要统筹安排。应尽早从长计议,精心谋划,科学测算,跟踪反馈,适时调整,先城后农,专部专管,监督有力,落实到位,抓紧立法。
2、养老保障制度的政策制定和调整应科学有据。制定政策和制度应沿着公开、科学、民主、法制的轨道进行,按照政府部门、专家、公众三结合的方针,力争做到既量力而行、科学规范,又有承受能力。一个制度对社会主体要有公信力和吸引力,才会有生命力。据了解,目前我国的养老、医疗、失业和工伤四项社会保险的缴费率占城镇职工工资的40%—50%,其中,养老保险高达28%。而根据《2004年全球社会保障》统计,发达国家养老保险缴费率大体处于10%—20%之间。过高的缴费率和监管法律的缺失,助长了逃缴现象的发生,使保障制度覆盖率低或形同虚设。养老保险应采取专项严格立法的办法。
3、养老保障制度应更加关注并确保弱势群体。对于在市场经济推进过程中遇到的产业结构升级或调整造成的困难企业、破产企业职工,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雇员,特别是在城镇有临时工作的农民工,都应享有可靠而稳定的基本保障。专管部门应密切关注经济情况发生的变化,做到提前有预案,事后及时查漏补缺,补充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4.经济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现期,社会保障要注意定期保持动态平衡。法定基本养老保险费率应与国家GDP和CPI保持一定的正相关性,使其与国家宏观经济长期规划一样,做到5年一大调,每年一小调,形成制度。这样,才能及时缓解矛盾,减少人为因素。
5、开源节流,扩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4140亿元的社会保障基金积累与我国十几亿人口相比,显得很少,使用起来未免捉襟见肘。国内已有专家学者建议:将每年国家和地方财政增收部分的40%、各级土地转让包括农村土地商业开发出让收入的30%、国有企业上缴红利中的30%转入社保基金。通过立法作为全国统一的社保积累,从而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社会保障体系。实际上,还可想更多的办法补充社保基金,如借鉴国外先进办法改革税制,改变个人所得税报收方式,完善分项税制,强化征管,使高收入阶层收入透明、纳税公开,堵塞税收征管漏洞。对违纪违法查出的不明来源收入和资金,没收后直接计入社保基金。
6、尽快开设法定护理保险,推广“个人服务时间存储”制度。在一个人均收入很低并已进入老龄化的国度,如何就地解决日益突出的护理费用过高与护理需求增大的矛盾、人力资源浪费与人力资源短缺的矛盾,德国的经验值得重视和推广。很多发达国家都鼓励学生从小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义务服务活动,在社区免费帮助老年人、残疾人,甚至把这种活动列入各个年级段的必修课内容,达不到要求不准毕业,甚至将它视为评判学生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指标。我国城市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而独生子女通常缺乏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7、尽快建立国家公务员养老保障制度。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具体针对国家和地方公务员的法定养老和医疗保险、保障制度,应及早添补,以提高保障水平,减轻国家负担。要制定统一的公务员养老保险办法,明确公务员养老保险的权利与义务,规范其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管理和资金来源等。可以考虑,公务员养老保险由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和公务员补充养老保险两部分构成,其中,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执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统一政策,公务员补充养老保险则用来弥补基本养老保险与离退休费之间的缺口,并使公务员养老保险的替代率适当高于社会其他人员,以吸引优秀人才并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
(本文已发表在《宏观经济管理》2008年第6期)
第四篇:浅谈我国公务员的社会保障制度
浅谈我国公务员的社会保障制度
【内容摘要】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国家公务员制度中具有重要支撑地位和作用,它是保障公务员基本权利、稳定公务员队伍的基础。本文在分析我国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完善我国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作一些有意义的探索。
【关键词】公务员;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
一. 公务员社会保障的意义
大多数学者专家都认为目前建立并完善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1.制度方面
建立并完善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是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本身的要求。我国公务员制度是一种刚实行不久的人事管理制度,能否切实实施好这项制度,将干部制度改革引向深入,关键就是看我国公务员制度本身是否结构合理、科学,制度和措施是否严密、配套,内容是否合乎实际需要,实际上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而在这其中,公务员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这个国家公务员制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支撑地位和作用。
2.公务员的队伍建设方面 建立并完善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了公务员的基本权利,使公务员群体能安心于本职工作,有利于公务员队伍的稳定。另外,实施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在政府部门工作,从而为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
3.社会稳定方面
建立并完善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需要,同时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本要求。因为在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国家公务员行政行为涉及面广,情况比较复杂,多数同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相关,而且非常敏感。所以公务员是否稳定高效、廉洁奉公,将会直接影响到政府工作系统和整个社会的安定。国家为公务员实施社会保障制度,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适用于国家公务员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单是从根本上满足国家公务员个人及其直接供养人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和集中体现。
二. 我国公务员社会保障现状
1.我国目前的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缺乏法制化
我国现行的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没有一部完善的法律来规范,所有的法律依据都是散见于一些在不同时期发布的单行条例、法规、办法和通知,即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对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内容的规定也过于笼统和原则化。因此,公务员社会保障的法律依据是比较零乱的。而在企业社会保障领域,社会保障立法稳步有序地开展,相继通过了数部法律。在发达国家,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以公务员法为先导的。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的身份、地位、权利义务、考试录用、工资福利、退职退休、职务分 类和管理机构等法律规范。没有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社会保险制度也就无从建立。在日本、法国和德国等公务员社会保障体制比较完善的国家,公务员法既有总的法规,又有种种补充法规、条例和实施细则,为公务员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所以,我国在完善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时,必须制定一部健全的法律,为这一制度的实施提供一个完整统一的法律依据。
2.我国目前公务员社会保障严重不平衡
首先,因地区发展水平不一样,各地区的津贴也不相同,有的地区津贴种类繁多,有的地区工资发放困难,有的地区因经济发达,办公条件非常好,开会出国培训机会很多,而另外一些地区则因经济水平落后,公务员办公硬件设施老化,公务员开会、培训需企业赞助等。
其次,我国大陆地区历来注重单位福利,不像香港地区主张福利体系是将福利措施落实在公务员个人身上,强调个人福利。因此,香港地区公务员的福利是法定的制度,公务员个人根据规定所享受的福利待遇,都是平等的。而我国大陆地区公务员却因单位不同而福利差异很大。
再次,由于我国公务员的社会保障还没有全部纳入社会统筹范围,所以各单位要承担部分社会保障功能。目前除部分地区公务员医疗保险已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大系统外,养老保险基本上由财政拨款,失业保险没有建立,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社会救济等基本上由单位解决。这也造成各单位有创收的动力,形成不同单位的公务员福利保障不一的局面。3.我国目前公务员社会保障管理混乱
目前,我国对于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是比较混乱,缺乏规范性,各种关系没能理顺。主要表现是:政出多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如民政、卫生、人事、组织等部门的管理权限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公务员的社会保障工作,公 务 员 的 社 会 保 险 由 人 事 部 门 负 责,公 费 医 疗 由 卫 生 部 门 负 责,但 相 当 一 部 分 福 利 则 由各 级 工 会 负 责。此 外,各 级 财 政、税 收、金 融、保 险 等 参 与 了 分 管 具 体 业 务 工 作,在 具 体 业 务 上 常 有 相 互 交 叉,其 结 果 导 致 了 标 准 不 一、互 相 攀 比、推 诿 扯 皮 的 现 象。由 于 多 头 管 理、政 出 多 门,在 实 际 工 作 中,常 常 发 生 决 策 和 管 理 上 的 摩 擦 与 矛 盾,又 由 于 各 部 门 重 复 设 置 管 理 机 构,造 成 政 策 不 统 一、业 务 交 叉、管 理 混 乱,最 终 导 致 费 用 增 加,效 率 低 下。这些现象的出现是传统行政部门经常出现的问题,为了全面适应经济体制和政治改革的需要,必须建立起行为规范、运转灵活的公务员社会保障管理机构。
4.我国目前公务员社会保障内容不完善
在我国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建立公务员的失业保险制度。这是因为在以前我国公务员队伍当中,失业的现象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国家机关裁员也会充分考虑被精简公务员的就业问题,在公务员保险制度中从未出现过失业保险制度。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公务员队伍流动性已经不断加大,公务员再也不是铁饭碗,包括深圳等地区已经开始试点实行公务员聘任制,而公务员的失业保险制度迟迟不出台,势必影响整个社会失业保险制度及体系的建立。如果不尽快建立公务员的失业保险,公务员的辞职、辞退等制度是难以很好地得到实现。同时,在工伤保险领域也没有对于公务员的明确规定,在《工伤保险条例》中仅在第八章附则第六十二条中提到:国家机关和依照或者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由所在单位支付费用。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财政部门规定。由此可以看出在公务员工伤保险领域,没有对公务员的工伤认定,工伤保险待遇给予明确的规定。
5.我国公务员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对国家财政依赖过强
我国公务员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资金来源几乎都是来自国家财政,在很多的地区还没有建立起公务员个人和国家共同筹资的保障制度。随着公务员社会保障资金需要的急剧增加,给国家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对于一个公务员人数众多而且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的大国来说,过于单一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的要求。因此,必须研究解决公务员社会保障资金来源的问题,将公务员的社会保障制度资金来源社会化、多元化。公务员的社会保障权的社会化程度不高,没有和其他公民的社会保障权接轨,更多靠的是政府保障,而这样过于单一的保障资金来源难以适应社会保障系改革和完善的需要,造成公务员的某些社会保障权的不完善。
6.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执行监督缺失
有钱有权又失管的地方通常就有腐败,社保基金违规违法案件目不暇接。社保基金出借案、挤占挪用案、弄虚作假套取案,真可谓“社保乱象”。这些社保乱象的发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性监 管”的致命软肋,所以,在社保基金领域乃至公务员社保基金领域目前的监管都是远远不够的。在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挪用、挤占甚至浪费社会保障基金的现象经常发生。这种现象若得不到根本解决,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公务员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公务员社保基金使用违规案件的出现,正是因为缺少监督管理,没有形成自身一套的监督管理体系。
三.关于完善我国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
1.加快我国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制化进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将公务员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建立法制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要进一步加快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及相关的单项立法,为公务员工资保险福利的法制化提供法律保障,为有关制度的细则和有关规定提供法律依据,建立完善的国家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以健全的法律为基础,明确规定国家公务员社会保障的宗旨、内容、性质、筹资模式、保障水平、管理机构、资金来源等问题,使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在法律的指导下合理有序的运行,避免管理工作的混乱和交叉,实现国家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化、规范化。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也只有真正成为一种法定制度,纳入法制化轨道,才能够有法可依,进而得到全面的落实。
2.制定政策平衡公务员社会保障的地区差异 目前公务员的收入分配具有低工资、高补贴、高福利的特点,其收入来源中的很大比重在于基本工资之外,如果取消基本工资之外的各种收入、福利,公务员现有的收入明显偏低。因此,应转变福利观念,将福利逐渐货币化、工资化,如加快住房货币化进程、实行交通补贴货币化等。平衡公务员社会保障的地区差异,必须在国家层面制定相应的政策。首先要提高工资基数。通过提高基本工资,整合、取消其他津贴、补贴,优先保证国家津贴的发放,缩小不同地方公务员的工资保障差距,使公务员的工资保障有较大的提高根据国家的经济水平、财政支付能力和国民的心理承受能力,适时考虑推行公务员优薪制,较大幅度提高公务员的工资收入,提高公务员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其次,提高收入的透明度。众所周知,我国公务员的收入中,隐性收人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且单位、部门间的差距又特别大,这种收入比重大,造成部门间公务员心态不平衡,影响了工作热情。所以,应采取措施,改变目前公务员收人多元化,利益部门化,工资外收入比重大的现状,实行公务员收入单一化,提高收入的透明度,减少腐败现象发生的环境,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收入。最后,改革工资结构。现有的工资结构不能反映公务员的责任与工作量,基础工资和职务工资的起点相对较低,造成不同级别公务员之间工资差太小。而这种法定工资分配上的低差距,无法体现贡献大小,多劳多得。
3.建立统一的公务员社会保障管理机构
国 家 要 统 一 立 法、统 一 规 划、统 一 决 策、统 一 管 理,以 提 高 公 务 员 保 障 制 度 的 社 会 化 程 度 和 专 业 化 水平。因 此,必 须 建 立 统 一 的 公 务 员 保 险 管 理 机 构,其 主 要 职 能 是,管 理 公 务 员 保 险 档 案 和 公 务 员 个 人 账 号 ; 编 制 公 务 员 保 险 预 算 决 算 报 告 ; 及 时、足 额 地 发 放 公 务 员 保 险 金 ; 收 缴 公 务 员 保 险 费 用 ; 保 证 公 务 员 保 险 基 金 合 理 使 用 和 安 全 运 营 ; 收 集、分 析、处 理 公 务 员 保 险 制 度 运 行 中 的 各 种 问 题、信 息,为 政 府 修 订 完 善 公 务 员 保 险 政 策 提 供 咨 询 服 务 等。同 时,要 运 用 电子 技 术 手 段,建 立 统 一 的、覆 盖 全 国 的 公 务 员 保 险 技 术 支 持 系 统,确 保 公 务 员 保 险 管 理 的 现 代 化。
4.完善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公务员失业保障制度
我 国公 务 员 的 社 会 保 障 包 括 社 会 保 险 和 福 利 两 个 方 面。社 会 保 险 包 括 养 老 保 险、医疗 保 险、生 育 保 险、工 伤 保 险 以及 失 业 保 险 等 内 容 ; 福 利 包 括 住 房、休 假、交 通 补 贴 等 项 目。我 国 已经 建 立 起 了 养 老、医 疗、工 伤 等 的 保 险,而 且 正 在 进 一 步 的 改 革 和 完 善 之 中,对 于 公 务 员 社 会 保 障 来 说,亟 待 建 立 的 是 公 务 员 的 失 业 保 险 制 度。我 国 自从 公 务 员 制 度 实 施 以 来,就 建 立 有 公 务 员 的 辞 职 辞 退 制 度,对 于 某 些 不 符 合 条 件 或 者 是 犯 有 重 大 错 误 的 公 务 员,可 以 将 其 辞 退。建 立 公 务 员 失 业 保 险 制 度 是 完 善 我 国 公 务 员 社 会 保 障 制 度 的一 项 重 要 内 容,只 要 这 一 项 制 度 能 够 建 立 起 来,与 其 它 已 经 建 立 起 来 的 制 度 一 起 进 行 改 革 和 在 实 践 中 摸 索 进 步,我 国 完 全 能 够 建 立 起 一 套 内 容 健 全、运 转
灵活、法 律 统 一 和 管 理 规 范 的公 务 员 社 会 保 障 制 度。
5.公务员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多元化,逐步减轻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 我国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大部分地区目前依然是由国家财政保障,现阶段我们必须打破这一传统做法,实行国家保障、公务员自我保障和单位保障相结合的办法,建立起国家、单位和公务员个人三方共同合理承担,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办法。这既有利于国家节约财政支出,又有利于激发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严格基金的管理,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进一步扩宽公务员社保基金来源渠道,实现资金的有效积累,充分实现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6.建立公务员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监督体系
一 切 有 权 力 的 人 都 容 易 滥 用 权 力,这 是 万 古 不 变 的 一 条 经 验。对 于 公 务 员 保 险 基 金 的 使 用 权 及 其 使 用 过 程 须 加 以 限 制,实 施 监 督,以 确 保 公 务 员 保 险 基 金 能 够 得 到 合 理、规 范、有 效 地 使 用,防 止 公 务 员 保 险 基 金 被 违 法 挪 用 和 挤 占。同 时,还 要 真 正 把 保 险 基 金 的 保 值 和 增 值 作 为 公 务 员 保 险 基 金 运 营 管 理 的 重 要 目 标,积 极 研 究 探 索 保 险 基 金 保 值 增 值 的 可 行 办 法 和 有 效 措 施。国家 审 计 监 督 部 门 要 积 极 介 入 社 会 保 障 收 支 执 行 的 全 过 程,负 责 审 计 社 会 保 障 资 金 的 使 用 是 否 符 合 法 律 法 规,并 对 资 金 使 用 效 果 实 行 跟 踪 审 计。层 出 不 穷 的 挪 用 社 保 资 金 案 证 明,国 家 审 计 监 督 是 最 有 效 的 监 督 方 式。因 此,要 加 强 财 政 监 督,强 化 社 会 保 险 费 税 务 征 缴 管 理、社 会 保 障 预 算 管 理、社 会 保 障 会 计 核 算 和 财 务 管 理,严 格 社 会 保 障 支 出 项 目,控 制 社 会 保 障 支 出标 准。
参考文献:
1.周卉:公务员社会保障权的不完善及对策分析,《人力资源开发》2013年第5期19-20。
2.汪千军:国家公务员社会保障研究,马鞍山电视大学,2012年12月15日。
3.冯祥武、蒋彩娟:我国公务员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广东中共汕头市委党校.
4.许艳艳:浅析中国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西安社会科学》,第28卷第3期。
5.于迪:我国公务员社会保障机制的现状与完善,《经济与社会》。
第五篇: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教案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内容和作用,理解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本框知识的学习,提高阅读理解、综合分析和认识问题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觉悟目标:通过学习逐步增强权利和义务意识、改革意识和国家观念。
教学重点: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归纳出本框所要学习和掌握的主要内容或知识结构,联系实际综合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我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和意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实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手册和磁卡)
时安排:1时
教学过程:
(新导入):
作为劳动者,在其一生中会遇到一些风险:如生、老、病、死、伤以及失业等风险。那么承担这些风险,除了依靠个人和家庭的力量外,还必须依靠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既涉及每一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我们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社会保障工作。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在最近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又进一步提出要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那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些与社会保障相关的基本知识。
(讲授新):
三、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
即: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
学习这一观念,要把握其以下几个要素(特点):
①社会保障的主体:国家或政府
②社会保障的对象: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
③社会保障的实施方式: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
④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一定时期的国民收入
⑤社会保障的主要功能:保证社会稳定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社会保险:
①含义:P124,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来。②内容:③地位:核心。④实施情况: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与实现,覆盖面逐步扩大(看图表)。截至XX年6月,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事业保险的参保人员分别达1067万、1009万和7920万。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险制度也依据一定的条在逐步地建立。
2、社会救济:
①含义:P12,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来。②内容:③地位:社会救济属于低层次的保障。④实施情况:截至XX年底,有677个城市、1638个县城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开发式扶贫。灾民救助。
3、社会福利:①含义:P12,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来。②内容:③地位:社会福利属于较高层次保障。
4、社会优抚:①含义:P12,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来。②内容:③地位:社会优抚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保障形式。
、总体上看(画出知识结构图),社会保障制度中,社会保险是核心内容;而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则是辅助形式。其中,社会救济属于低层次的保障,社会福利属于较高层次保障,社会优抚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保障。
(三)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
、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
为什么?
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会使政府负担过重,不利于生产的发展;过低的社会保障水平则会损害劳动者的积极性。因此,要把我国社会保障的基点放在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上,从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低、人口多且老龄化速度加快的国情出发,兼顾劳动者基本生活的保障和生产的发展。
2、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为什么?
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社会保障是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与实现的。因此,每个劳动者都应该在履行规定义务的前提下,去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权利。
(四)我国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是深化企业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要调整机构和岗位,有的企业还要实行兼并和破产,这就必然出现人员流动和失业。而只有对失业者进行必要的培训和给予适当的生活保障,才能保证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领取失业救济金和接受再就业培训是有期限的,劳动者要彻底保障自己的物质生活,就必须通过就业来实现。
就业是最大的社会保障。“议一议”:在择业过程中,有的人一再失去就业机会,只是由于就业观念的偏差。在现实生活中,就业观念的偏差表现在哪些方面?
“想一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完全消除失业?
2、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
国有企业,特别是老的国有企业,在旧体制的影响下,形成了沉重的包袱(企业保障),这既不利于企业活力的发挥,也不利于企业的公平竞争。
3、也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人们的物质生活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保障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下降并逐步提高,才能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小结:
(请看结构图)
巩固练习:、我国将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定下来的制度有:①劳动合同制度②个人利益保护制度③社会保障制度④公民自由出境制度
A①②
B①④
②④
D①③
2、XX年6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切实加强领导,积极筹措资金,确保不发生新的拖欠。基本养老金发放属于
A社会福利
B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
D社会优抚
后作业:、辨析:社会保障水平越高越能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2、约请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同志座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然后写一篇题为“我看社会保障制度”的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