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税收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精选)

时间:2019-05-14 15:16: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挥税收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挥税收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精选)》。

第一篇:发挥税收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精选)

发挥税收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社会管理,是指政府和社会组织对除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以外的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和服务活动。社会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社会利益的协调,社会矛盾的化解,促进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税收关系千家万户,税收涉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个环节,税务系统点多面广、队伍庞大,税收内部管理也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部门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税务机关应进一步强化措施,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促进税收事业科学发展。

一是积极参与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完善社会管理格局,既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又是落实社会管理任务的基本保障。各级税务机关必须按照中央提出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党组进一步加强对社会管理工作的领导,各相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强化税务部门的社会管理职能,及时研究社会管理中的新问题、新课题,依法加强税收征管,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引导广大纳税人自觉依法诚信纳税,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工青妇等党群组织要积极参与当地党委、政府组织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努力发挥广大税务干部和纳税人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二是努力营造良好税收法治环境。依法、公正、文明的执法就是最好的服务,也是税务部门参与社会管理的重点。各级税务机关应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坚持依法行政,大力推进依法治税。加强税收立法和制度建设,为社会管理提供税收法制保障;提高立法和制度建设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防止因决策不当、政策失误带来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严格税收执法,切实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利,履行职责,努力做到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使税法得到有效执行和普遍遵从。加强税收执法监督,积极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执法考核和过错追究力度,防止违法违纪和损害纳税人利益行为的发生。

三是继续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和税制改革措施。政策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税务机关应继续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积极推进税制改革,发挥税收制度政策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更好地调节和保护各方面的利益。进一步研究完善促进就业再就业、支持教育医疗等发展的税收政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大力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管,促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优化税收调控措施,合理引导住房需求。深化个人所得税改革,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改革资源税,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四是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是社会管理的核心。各级税务机关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把纳税服务和税收征管作为税收工作的核心业务,完善纳税人权益保护法律制度,通过拓展办税方式,简化办税环节,健全纳税人诉求收集、分析和响应制度,减轻纳税人负担等有效措施,构建和谐征纳关系,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制订税收政策和措施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全面、明确地公开税收法律法规、办事程序等信息,切实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增强税收工作透明度。大力推进纠风专项治理,坚决防止和制止损害纳税人利益的行为,进一步密切税收征纳关系。加强对涉税中介的职业监管,完善纳税信用评价机制,积极引导涉税中介为纳税人服好务。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做到“案结事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五是大力加强机关内部管理。税务机关内部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税务机关必须把机关内部管理放在社会管理的大环境中加以统筹和加强,认真梳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严肃工作纪律,坚决治理纪律松驰、庸懒散等问题,狠抓工作落实,促进广大税务干部满腔热情做好服务人民群众和纳税人的各项工作。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精简会议、文件、评比、检查和要求基层重复报送的报表材料,使基层有更多的精力服务纳税人。强化涉税舆情监测与引导,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税务系统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

六是大力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各级税务机关必须加强税务干部思想建设,引导广大税务干部牢固树立和自觉实践群众观念,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更好地服务人民,打牢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思想基础。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切实以人为本,思想上尊重人民群众,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包括纳税人过上更好生活。加强责任意识、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促使广大税务干部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引导广大税务干部做社会管理工作的表率。加强基层税务干部培训,帮助基层干部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提高正确执行政策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能力。积极开展争先创优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广大税务干部在促进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是税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各级税务机关必须按照中央的有关要求,结合税收工作实际,抓税收管理,促优化服务,保和谐稳定,不断提高税务部门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发挥税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发挥税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税收作为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和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在奠定国家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充分认识税收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大业中的地位和责任,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力组织税收收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财力保障

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是政府实现其管理职能的物质保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税收从本质上讲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与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在实践中,政府通过税收筹集财政资金,并通过运用财政资金,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目前,我国正在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既是关键的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我们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突出,和谐社会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财政支出的压力不断增大。一方面,社会公共需求快速增长,政府需要拿出大笔资金用于公共支出,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另一方面,为促进地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政府用于调控经济的资金支出也大量增加,如增加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投入,增加对落后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等等。税收收

入作为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对保障和谐社会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各级税务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大力组织税收收入,不断壮大财政实力。在组织收入中,应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征管,堵塞漏洞,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坚持依法治税,规范税收执法,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大力推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分税种、分行业、分税目地细化各项征管措施,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管理质量。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搞好纳税评估,加强税源管理。同时,加强与工商、国税、公安、交通等部门的协作,及时沟通信息,共同构筑税源监控体系。

二、积极发挥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税收作为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经济“杠杆”,具有“内在稳定器”的功能,可以自动对经济波动产生熨平作用,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调节机制。同时,国家还可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来平衡社会总供求的矛盾、调节资本投向进而影响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实现国家的宏观产业政策,保持宏观经济发展的平衡和协调。

发挥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当前应重点把握好两点:一是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落实好国家有关支持国有

企业改革、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减轻农民负担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社会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同时,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提出制定有关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税收政策的建议,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良性互动。二是按照“简税制、低税率、宽税基、严征管”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税制,更好地发挥税收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如加快增值税转型改革步伐,将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增强企业扩大投资、进行技术更新改造的动力;调整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和税率,合理引导社会消费行为;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内资、外资企业健康发展;完善地方税收制度,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政管理权,提高地方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等等。通过建立公平、科学、法制化的税制体系,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创造更加良好的税收环境。

三、利用税收手段调节个人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是公平、公正。只有公平、公正,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融洽,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整个社会才会和谐稳定。当前,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社会分配不公,表现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两极分化明显。因此,缩小贫富差距、控制两极分化,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

税收作为一种重要的分配工具,在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缓解分配不公、促进社会公平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人们把税收称作社会的“减震器”、“调压阀”,指的就是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缓和社会矛盾的这种作用。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很好地运用税收这一调节工具,着力强化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发挥好“减震器”、“调压阀”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一是着力强化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特别是对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个人的税收征管,建立“双高”人员个人收入档案,搞好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打击各种偷骗抗税行为,堵塞个人所得税征管漏洞。同时,国家应根据变化了的新形势,及早修改《个人所得税法》,重点是提高费用扣除标准、拓宽税基、优化税率结构,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更好地发挥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二是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和税率,及早开征遗产和赠与税,着力加强对高消费、遗产继承和赠与等行为的税收征管,缓解贫富差距扩大的矛盾。三是切实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管。税务部门应充分发挥征管优势,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大力加强社保费征管,提高征缴率,确保低收入者的最低生活保障。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及早开征社会保险税,促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四、规范执法,优化服务,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

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税收事业发展、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的重要条件。理

论上讲,社会主义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征纳双方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但具体到每一个公民(或法人),由于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对公民(或法人)财产的一种无偿占有,征纳双方之间客观上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处理不当还可能激化,发生偷税、骗税甚至暴力抗税,形成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如何化解征纳矛盾、融洽征纳关系,成为税收管理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必须正确处理执法与服务的关系,把执法与服务结合起来,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一方面,要坚持依法治税,严格税收执法,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落实好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为纳税人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同时,认真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严格实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税收执法的监督制约,不断提高税收执法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不断优化纳税服务,规范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为纳税人提供规范、全面、便捷、经济的服务。通过搞好纳税服务,加深征纳双方的理解,增加信任,拉近距离,建立起平等、互信、融洽、和谐的关系。继续广泛开展税收宣传活动,通过送政策上门、送税法入户、开展纳税咨询等形式,强化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引导纳税人依法纳税、诚信纳税,共同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

第三篇:怎样发挥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在社会管理中积极作用

如何发挥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在社会管理中的

积极作用

锦星镇综治办

赵天才

一、锦星镇开展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基本情况

(一)我镇基本情况

锦星镇为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下辖的一个镇,位于黔西县西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05°45′30″~105°57′ 15″,北纬26°55′45″~27°15′20″之间,乡域从东到北依次与金碧镇、五里乡、织金县、大方县、林泉镇接壤,乡域南北宽7公里,东西长14公里。

全镇总面积97.1平方公里(不含洪家渡库区淹没的6.7平公里),耕地面积20183亩,其中田8664亩,辖1个社区8个行政村62个村民组,现有总户数7232户,共30729人,其中农业人口29909人,非农业人口820人,少数民族4878人。其中,外出人口7213人,全户外出247户1073人;男3991人,女3221人,18岁以上青壮年6512人。特殊群体8大类629人。

1、全镇网上吸毒人员62人。其中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人员18人。

2、轻微违法和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4人。

3、刑释人员58人。

4、重点信访群体和人员9大类244人。其中历史遗留的重点人员(民代教师、团妇干、退伍参战军人、修建湘黔铁路人员等)236人。

5、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13人。

6、重点工程和项目的涉及群体、人员4大类220人。其中贴息贷款56人;李咨元大蒜、徐志雪里红、汇生速生杨等128人,城关违建强拆8人,要求修桥修路等基建民生工程领头群众代表28人。

7、邪教组织及成员2类(血水圣灵、门徒会)12人。

8、两新组织及主要领导人8个16人。

我镇共有社区、村委会9个(1个新街社区和8个村委会),社区、村委会工作人员36名,村委会工作人员平均工作待遇1200元左右(车旅费不报销)。

2004年以来,我镇首先建立了“7+1”的干部驻村管理服务模式,即镇村干部吃住在村,每周在村工作4天以上,将工作重心下移,为群体代办各类事项,长期深入群众之间,开展各项工作,受到了县、市的好评并在全县推广。

(二)网格化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2011年底,我镇将新街社区和白泥村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的试点,制定了工作方案,制度,落实了以原来的驻村干部、计生包保镇干部、村组干部为主体的社区网格化工作人员。工作内容涵盖党委、政府各方面工作,任务繁多,主要有:党建、低保、计生、医保、统计、安全、调解、综治、环境卫生、残疾人、健康教育、救灾救济、文体、老协、妇联、共青团、人民武装、防疫、拆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就业再就业、养老保险、信访,其他阶段性和突击性工作等5大类,18个大项,169个小项。

新街社区(5000余人口)和白泥村(4860余人口)推行网格化管理以来,即建立起 “责任到人、包干到组、覆盖到户、巡查到点、管理到边、奖惩到位”的社区管理模式。以“全面覆盖,界线明确,不留空白”的原则,以人口为基数、以村组为单位将新街社区、白泥村划分为4个管理网格(4个管理片区),每个网格管理成员由驻村镇干部、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等3人组成,驻村镇干部或社区干部为网格管理的负责人。

二、社区网格化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社区、村委会工作行政化倾向严重、工作任务繁重 通过调查发现,社区、村委会的功能当前还未能突破办理政府行政事务为主,办理社区事务为辅的现状,还习惯于上级领导布置什么就干 什么,工作中表现较强的依赖性,自主性、自治性没有得到体现。一是社区、村委会自治的任务与工作要求有距离。社区、村委会首先要做好社区服务,但实际上社区服务做得极少或是空白;其次是要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但实际上文体活动多,教育活动少。二是社区、村委会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政府的腿”。《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了社区、村委会有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管理工作的职责,具体规定了必须要协助政府部门做好社区治安、公共卫生、优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计划生育和青少年教育等有关工作。通过调查,以上这些职责应该是社区、村委会通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形式开展的,但是大多数情况是街道办事处要求社区、村委会替政府部门填表格、建档案、出具证明材料等行政性工作;同时政府部门临时性的统计、调查任务也都通过街道办事处落实到社区、村委会来执行,这使得社区、村委会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协助政府部门的工作上,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被行政化所覆盖。

(二)社会事务繁多,工作缺乏专业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生活、流动人口的大量进入城市,增加了社区、村委会的工作强度。

(三)政府部门职能不到位,农村空巢化造成了社区、村自治职能弱化

繁忙的行政和社会管理事务使社区、村委会陷于被动应付的境地,许多部门提出了“横到边,竖到底”、“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社区”的目标和任务,以进一步加强城市基层基础工作,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指导、服务不到位(实际就是和社区、村同志一起到社区工作的时间不够),形成了会议多、检查多、报表多的局面。有些部门工作进入社区没有发挥自身指导、服务职能,为社区居民办实事,而是习惯于把社区当作自己的下属单位去布置工作;热衷于创建、搞评比,轻内容、重形式,各项工作都要求“建班子、挂牌子、设展板、建台帐、要数据”。社区、村委会每天应付着上级领导的检查和收集报表、传送各种数据,从而淡化了居民 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削弱了社区、村委会对居民群众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弱化了社区、村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职能。

而人口向城市集中引发的农村空巢化造成了管理的难度。以我镇为例,除新街社区(集镇)和木渣黑村(集镇)外,其余的7个村,在家人口除了老弱病殘妇幼外,在家人口不足在册人口的一半,所谓的青壮年也只是少数4050人员,两大街道面对复杂众多人口而发生的各项管理工作和事务数量增加、难度加大,而其它村则由于农村极度空巢化而造成了治安巡防力度不足,老弱病殘妇幼容易受到不法侵害,而留守老人、儿童、妇女由于群体的特殊性,难以抵御各种天灾人祸,因留守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很多稍较大点的项目难以实施,(四)社区、村委会工作经费不足

一是发挥自身职责,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宣传活动经费较少。在当前形势下,社区、村委会要做好社区治安、社区教育、组织社区文体活动、美化社区环境等工作,都需有必要的经费作保障,否则很难形成居民的广泛参与和工作效果。二是日常办公经费紧张。在各项工作中,召开会议、报送信息和数据,建立台帐等文件资料的办公消耗,制度上墙、制作横幅等宣传费用,加之社区、村委会自身水、电以及电话费、生活费、接待费等消耗,每年政府核拨的办公经费皆难以维持基本运作,平时工作人员加班的补贴均无法落实。

社区、村委会实际的使用每年只有2000-3000元,业务经费严重不足。

(三)社区、村干部严重不足,待遇低

我镇总面积有97.1平方公里(不含洪家渡库区淹没的6.7平公里),1个社区8个行政村62个村民组,现有总户数7232户,共30729人。我镇仅有社区、村委会9个(1个新街社区和8个村委会),社区、村委会工作人员仅有36名,平均每名村干部管理200余户854人,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村委会工作人员平均工作待遇1200元左右(车旅费不报 销)。待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镇干部与社区、村干部待遇悬殊较大,使社区、村工作人员心理反差大;二是社区、村工作人员的付出与回报差距较大。社区专职工作者承担的工作繁重,每个人却只有1100元月收入,而每天上班的工作成本相对来说更多,除去电话费、车旅费外,所剩无几,直接影响了积极性,影响了社区管理工作的成效。

而安排到网格化中工作的所谓村民小组长全部为公益性参与,零报酬。除重大群众性工作外,很少有积极性参与。

三、改进对策与建议

(一)积极为社区、村委会减负

一是镇干部驻村直接参与具体的工作。要改变过去领导与被领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成为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进一步明确社区、村委会的任务,社区、村委员会作为社会管理的一个网格,而不是一个“级”,这个理念是理顺街道(部门)同村委会关系的基础,必须牢固树立。按照政事分开的思路,将社区、村委会的各项工作进行梳理,做到“两个明确”:即明确哪些属于镇驻村干部的工作,哪些属于社区、村的工作;明确哪些是政务性工作,哪些是事务性工作。在此基础上,驻村干部不再只是领导和指导村和社区的工作,而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完成应该属于自己的工作任务。镇各部门也要各司其责,不能将属于自己单位或部门内部的事务分派给村、社区。二是明确社区功能定位,发挥社区、村委会自治功能。一要搞好社区服务。主要是抓好四项服务:即抓好社区安全服务,保持社区的长治久安;抓好社区的文化服务,满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抓好社区的健康服务,培养居民良好的生活习惯;抓好社区生活服务,解决居民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立社区的长效服务机制,实现政事分开,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居民需要与否、居民满意与否、居民拥护与否为社区服务的唯一宗旨,来推动社区服务。二要保证社区、村委会的自治权得到有效行使。这个权力能不能落实,关系到社区建设的成败。社区自治权应主要体现在社区民主决策权、社区管理权、社区财务自主 权、社区依法协管权以及社区对政府部门的监督权上,只有把这五项权力真正落到实处,社区、村委会才能真正从大量的政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也才能真正把社区服务搞起来。

(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必须完善运行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社区工作保障制度。政府各职能部门不得将应由自身承担的行政性工作摊派给社区组织,确需社区居民委员会协助完成的行政工作任务,应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明确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工作期限、工作经费,报镇领导同意后下达到村、社区,严格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社区、村工作保障。

二是建立人员保障机制。尽量将镇干部、镇聘用干部充实到村、社区,并充分整合社区、村工作力量,重新分工,明确职责,形成社区党务工作小组、综治工作小组、社会事务工作小组,分别履行党建工作平台、综治工作平台、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工作职责,完善“社区居民综合服务管理站”人员保障机制。党务工作小组协助村委会完成社区党建各项工作;综治工作小组协助村委会综治专干完成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关工作;社会事务工作小组协助村委会负责计生、妇女和社会救助的委员完成社区社保、医保、计生、社会救助、城市管理、劳动就业等相关工作。

(三)多渠道解决社区、村委会业务经费

目前的社区、村委会经费由镇统筹安排,每村每季度发放1500元,这虽然有利于基层社区管理工作的协调统一,但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村委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村委会受到资金不足的限制和制约,难以解决居民的热点、难点问题,制约居民对村委会的认同和归属,因此必须采取多渠道保证村委会业务经费。

一是社区、村委会建立单独帐户并全面安排,使其工作正常运转,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二是要动员发动辖区单位资源共享、共建共驻,各社区、村要协调辖区单位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把社区各种各样有形的、无形的资 源开发出来。

三是社区、村委会采取多种形式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建立自身的便民利民社区服务组织,在有偿或低偿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同时,增强自身实力。

四是政府要加大社区、村业务经费的投入力度,在现有每年每个社区、村6千元基础上,按照10元/户的标准提高工作经费。

(四)努力提高社区、村工作者的待遇

多方争取、积极筹措,结合区域实际,调整社区、村工作者待遇,在提高月工资的基础上,可由县政府和镇政府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年终奖励,同时,按照劳动法规定缴纳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切实解决社区、村委员会工作人员的实际困难,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锦星镇综治办 二○一三年三月十日

第四篇:发挥税收职能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发挥税收职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而规范和协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和社会生活的活动。税务机关既是国家重要的经济管理部门,又是国家重要的社会管理部门,要积极参与完善社会管理格局,优化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一、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在努力承担社会管理职责上有新贡献

税收具有筹集财政收入、调节经济运行和收入分配的职能,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保障改善民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税务机关应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主动承担好社会管理职责。

一是要坚持应收尽收,保障社会管理财力需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各项事业的全面推进,国家必须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与改善民生、社会保障相关的支出将迅速增长,需要充裕的财政收入。这就要求税务机关大力加强税收征管,保证税收收入稳定增长,筹集更多的财政收入,为推进社会管理和实施民生工程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二是坚持应惠尽惠,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要以落实税收政策支持经济发展为己任,继续抓好各项税收调控措施和 结构性减税政策的落实,支持教育、科技、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事业发展,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应惠尽惠,努力培植财源、涵养税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和社会管理服务职能的明显加强。

三是坚持依法治税,优化税收法治环境。把依法依规、公平公正公开办税,作为税务机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要求。要认真执行税收法律法规,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使税法能得到有效执行和普遍遵从。深入开展税收专项检查,整治税收秩序,营造一个法治、公正、优质的税收环境。

二、着力优化纳税服务体系,在主动融入社会管理大局中有新作为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实践中,地税部门要从理念和行动上主动融入“服务型政府”的大系统中,结合构建税收征管新格局,建立新型的纳税服务新体系。

一是创新服务机制,不断适应社会管理要求。以纳税人的需求为引导,从为纳税人提供职能性服务、权益性服务、程序性服务出发,对税收工作的各环节精细分工,明确工作职能和服务标准,制订一系列税前、税中、税后的全程性服务规范。完善配套的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对整个纳税服务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阶段性的科学评价,奖优罚劣,从而达到推动纳税服务工作质量和水平的目的。二是拓展服务内涵,不断提升社会满意度。要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税收领域的各个角落,不断深化“一窗式”服务。要进一步推进信息管税,构建政府、社会信息共享体系,推广网上申报、电子缴税、机打发票等信息化服务,减轻纳税不必要的资料报送,有效落实“两个减负”。健全纳税人维权机制,落实接访、下访、回访、联系纳税人制度,畅通、规范纳税人诉求表达渠道,引导纳税人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积极化解征纳矛盾。

三是加强信用管理,不断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将有纳税信用不良记录的纳税户作为重点监控对象,在发票领购等环节采取一定的控管措施。利用新闻媒体、网络等工具,开展失信纳税人公告。要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供公众随时查询,接受全社会监督。进一步推进税收信用的社会治理,建立税收信用破产惩罚与商业信用挂钩机制,使失信惩罚机制的作用全面渗透。

三、不断创新税收管理方式,在全面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上有新突破

税收征管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机关要把提高税务管理质量作为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不断创新税收管理方式、机制、手段,实现税收管理效能最大化。一是实施专业化管理。积极推行税源分类管理办法,按照纳税规模、行业、入库税种等标准,兼顾特定业务,对税源 进行科学分类,探索和把握管理规律,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建立大企业税收专业管理模式,制定中小企业税收专业管理办法,积极推行零散税源社会化管理。健全税收管理员制度,将税源管理职责在不同层级、部门和岗位间进行科学分解、合理分工,提高税源专业化管理程度。二是推行一体化管理。大力推行税源一体化管理机制,明确界定税收征管各层级、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职责,加强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各环节之间的联动,建立和完善各部门之间横向的综合协调机制和各层级之间纵向的任务分配机制,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整体效能。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税收考核机制,坚持考核收入计划与考核收入管理并重,考核收入数量与考核收入质量并重。三是加强信息化管理。加强涉税信息采集,严把征管基础数据采集关,强化信息资源的分析利用。充分利用综合征管系统在数据查询统计、收入分析预警、征管质量监控和报表生成等方面的功能优势,切实提高征管工作效率。加强税控设施应用管理,广泛宣传和开展发票有奖活动,加大对商家不开发票行为的查处力度,堵塞税源管理漏洞。

四、不断完善内部行政管理,在保持税务系统和谐稳定上有新举措

税务内部管理也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分析研究影响税务机关行政管理的主要因素,积极寻求创新和规范税务机关行政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是加强干部队伍管理。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公正透明地提拔使用干部,扩大干部交流面,让各个级别层次的干部在机关与基层、业务与政工岗位之间进行适当的轮换。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用事业激励人,用感情激励人,用环境激励人,为干部职工提供具有发展空间的环境以及施展才华的舞台,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要把作风建设同目标责任考核和评先选优相结合,以良好的作风助推税务机关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出积极贡献。

二是建立健全内控机制。从风险应对入手,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税收执法体系、严密的税收内控机制和健全的法制保障体系,有效防范违法行为的发生。强化执法责任考核,认真展开执法督察和执法监察工作,加大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力度。

三是加大案件查办力度。高度重视信访举报案件的受理,对信访案件必须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该解决、能解决的问题要尽快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说明原因,做出承诺,不能视而不见,发挥查办案件的威慑力,有效预防税务干部职务犯罪。

第五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浅析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浅析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是当前做好人大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人大代表具有在社会管理中发挥作用的独特优势

一是桥梁纽带的优势。人大代表在联系人民群众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他们可以直接听取群众意见,反映群众诉求,使政府的决策更民主、更科学,使社会管理更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是化解矛盾的优势。在社会管理工作中,发挥人大代表的优势,充分依靠人大代表,听取人大代表的意见,能够更好地做实群众工作,有利于及时有效地化解群众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三是建言献策的优势。由于人大代表工作生活在社会各个阶层,对如何破解创新社会管理这一课题有直接的发言权。人大代表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为创新社会管理新机制建言献策,以自身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新时期的社会管理,切合时代要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

二、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的几点建议

根据代表法的规定,笔者认为要切实发挥人大代表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制度,构建人大代表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更好平台。畅通代表反映民众诉求的渠道,通过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日”和“主任接待日”等活动,帮助代表将群众诉求及时、准确地反映上来,使代表们在社会管理中起到“预警器”和“安全阀”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不断提高代表建议办成率,在促成民生问题解决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代表在群众中的威信,使其真正成为值得群众信赖的社会管理中坚力量。要进一步加强对“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的组织和指导,突出代表履职为民、服务社会管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使这项活动成为督促代表履职的抓手,同时也成为向选民展示有序参与社会管理的窗口。

(二)提高素质,夯实人大代表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作用的基础。要以贯彻落实修订后和选举法为契机,严把代表的“进口”关,优化代表的结构,使代表的广泛性、代表性和先进性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样才能真正担当管理国家事务的重任。要从提升代表综合素质入手,有计划地组织代表学习宪法、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政策、规定,使代表能正确理解和把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地位、作用,充分认识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增强代表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政治理论、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与履职相关的各种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面,悉心倾听群众呼声,关注民情,集中民智,当人民忠实的代言人。

(三)突出优势,发挥人大代表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独特作用。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人大代表在联系选民、收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做到上情下传,人大代表要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群众全面正确看待当前形势,正确对待深化改革、社会转型中不可避免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教育引导群众遵纪守法,通过法定程序和正常途径来表达诉求,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致力构建维护社会稳定的广泛群众基础。另一方面要做到下情上达,人大代表要认真分析研究、归纳整理选民提出事关社会稳定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积极反映民意,提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对策和建议,做到下情及时上达,让政府及时了解社会动态,未雨绸缪,钝化社会矛盾。发挥人大代表在调节社会矛盾纠纷的作用。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联系,他们更了解、熟悉所代表的群体,对自己身边的、基层的事情更有发言权,因此,人大代表的调解、说服、沟通,特别是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沟通、协调,可以化解一部分矛盾纠纷尤其是群体性的矛盾纠纷,从而减少信访量。人大代表还可以参与诉讼调解、治安民调、接访走访、群防群治工作,通过建立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理顺群众情绪,钝化社会矛盾,预防事态扩大,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不安全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发挥人大代表的监督促进作用。人大代表要以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己任,通过听取情况汇报、视察、调研、工作评议、执法检查等多种方式,切实履行代表职责,督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从关心群众利益入手,从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入手,从关心弱势群体入手,多做顺民心、解民意的工作,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如在民生、治安、就业、物价等方面,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矛盾和社会影响较大的问题,化解不和谐的各种因素和矛盾,促进社会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解决,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强化人大监督实效,促使社会管理工作更好地维护群众利益。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当发挥自身优势,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宗旨,充分履行监督职能,增强人事监督、经济监督和工作监督实效,让人大代表在社会管理中有权说话,说话管用,才能调动人大代表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一是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选择社会关注的热点和人民群众急需解决的难点进行有效监督。二是督促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建立。认真总结社会管理方面的经验,督促和协助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使社会管理工作科学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化解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三是认真调查研究。针对社会管理中的一些基础性、苗头性和热点问题,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组织力量进行超前调研,形成报告,提出建议供党委、政府决策时参考。(

下载发挥税收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挥税收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挥工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发挥工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为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生态西林,推动科学发展,根据县委、县政府领导的要求,为发挥全县各级工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的......

    浅谈税收在宏观调控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的作用

    浅谈税收在宏观调控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的作用一、什么是税收职能税收职能是指税收这种分配本身所固有的功能,它是指由税收本质所决定,内在于税收分配过程中的功能。税收的这......

    发挥司法职能创新社会管理

    发挥司法职能 创新社会管理(三组 夏群佩)2010-10-26 18:20:52|分类: 转变职能及创新社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发挥司法职能创新社会管理三组夏群佩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

    发挥财政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

    发挥财政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时间:2011年10月24日 10时41分来源:天津日报作者:王建新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我要评论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当代......

    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妇联的优势和作用

    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妇联的优势和作用全国妇联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意见》2011-07-29------------------为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黄梦其“加强社会管理,就要做好群众工作,而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具体地讲,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以改革创新精......

    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助力社会管理创新

    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助力社会管理创新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保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任务......

    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初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紧迫任务。服务社会管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