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4 15:00: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篇:《幼儿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幼儿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上杭县城西幼儿园课题实验组 温浏英

内容提要:传承礼仪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需要,养成礼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开展礼仪启蒙教育是推进幼儿素质教育的需要。开展礼仪教育应优化教育环境,营造文明礼貌的良好氛围;注重言传身教,树立文明礼貌的行为榜样;在教学中渗透,丰富礼仪认知;开展实践活动,内化礼仪品质;家园互动教育,养成幼儿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礼仪教育,使幼儿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幼儿园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幼儿教育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策略,礼仪行为

本课题从2009年9月申报,11月由市教育局批准立项、开始课题实施,于2012年11月结题,顺利完成了为期三年的课题实验研究。三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园积极开展幼儿文明礼仪教育,课题组老师团结协作,扎实研究,深入推进,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具有我园特色又系统规范的礼仪教育,受到了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一、课题背景

我国自古素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美称,礼仪文化源远流长,从最初的原始起源到保守礼仪的形成、革新和衰落,再到现代礼仪的形成与发展,它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零散到完整的渐进过程,形成如今的中华礼仪。中国教育史上,统治者、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儿童早期礼仪教育。在课程设置中充分体现“礼”的主导地位。孔子规定弟子学习礼、乐、射、御、书、数。他指出:“不学礼,无以立。”在中国历史上沿用了以前多年的科举教材四书五经中,礼仪占有重要地位。有学者认为:用礼仪教育打造儒雅公民。有的认为:礼仪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尊重,礼仪素质集中体现在人的言谈和行为上。

礼仪美德是立身处世的基本要素,也是个体文明的重要体现,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有助于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于是,我们确定以礼仪教育为突破口开展礼仪教育专题研究,力图通过此项专题研究,有针对性地对全园幼儿进行生活礼仪、交往礼仪、学习礼仪和公共场所礼仪教育,让幼儿从小养成遵循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

基于以上的学习与考虑,我园于2009年10月申报了《幼儿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市级课题。

二、课题界定

礼仪是一种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也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新世纪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前期的幼儿,可塑性强,是文明礼仪习惯养成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期。亚里士多德说过“幼年时形成的习惯可以改变一生”。对幼儿进行卓有成效的礼仪启蒙教育,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对幼儿今后的学习乃至整个人生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目前,教学理论界对礼仪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已取得了不少成果,发表了一些研究性论文,但对幼儿礼仪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却很少,认真探讨这一课题,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专业发展,对促进幼儿礼仪教育改革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课题针对目前幼儿礼仪教育的现状和幼儿礼仪行为的实际情况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展开研究,通过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对幼儿礼仪教育进行一些探索并力争在幼儿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方面取得一批研究成果,以促进幼儿礼仪教育和谐、全面发展。

三、研究的要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转变教师观念,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2、研究幼儿礼仪教育的适宜目标与内容,培养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途径、方法,提高教师组织礼仪教育教学活动能力。

3、培养幼儿遵循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建立礼仪课程管理体系(相关制度的确立),保证课题实施扎实有序、有效地开展。

2、幼儿园礼仪教育教学目标、内容适宜性研究。

3、组织幼儿礼仪教育教学活动指导策略研究。

4、日常生活中幼儿礼仪教育的指导策略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礼仪教育之前,每个班的教师发放调查表或利用家访、入园接待等机会调查幼儿的礼仪教育情况。

2、观察法:教师结合幼儿来园、离园、一日生活活动、学习活动、游戏和户外活动的时间,有意识地观察幼儿的文明礼貌及行为习惯,及时记录,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策略。

3、榜样示范法:教师、幼儿家长成为幼儿礼仪教育的楷模,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4、游戏法: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利用创设的情景使幼儿身临其境,在角色游戏、表演游戏中懂得礼仪、学习礼仪,实践礼仪。

5、实践体验法: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公共场所中自觉地运用礼仪知识,在实践中学礼、知礼、懂礼、用礼。

此外,运用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辅之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1、全面整合原则:

我园礼仪课题研究与园本课程建设相结合,与幼儿园园本文化建设相结合;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保守礼仪教育精髓,又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研究效果。

2、生活性原则

充分体现“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发展;教育即生活,在发展中生活”的课程理念。强调生活中的养成教育,强调幼儿在礼仪文化氛围中,自然习得礼仪习惯,学习礼仪规范、提高礼仪素质。

3、尊重性原则

研究过程中,充分尊重幼儿发展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幼儿、每一个家庭的文化背景;尊重每一位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实践中的努力和发明。

4、实践性原则

第一、教育目标“小一点”

在为幼儿园的幼儿设计礼仪教育活动时,要充分尊重小朋友的身心发展规律,确定合适的活动目标,切忌贪多(内容多)、贪深(幼儿理解困难的礼仪)

第二、教育内容“近一点”

活动的内容涉及个人生活、家庭邻里、幼儿园、社会等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基本礼节,如教育主题活动:在幼儿园、在家里、在公园、在超市、在游乐场、在医院。

第三、养成习惯“实一点”

让幼儿从用好礼貌基本用语、用好体态用语等基本礼仪行为开始。

5、多元互动性原则

互动是课程实施、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战略。强调教师和家长一起营造文明和谐的礼仪文化氛围,在与幼儿一起生活中积极地影响幼儿,幼儿在与同伴、环境、成人良性互动中健康生长。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2月):包括课题申报、课题学习、做好课题前测、制定研究方案等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10年1月---2012年6月):组织幼儿开展礼仪教育活动,开展礼仪教育课题研讨活动,收集整理礼仪教育资料,构建礼仪园本课程。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1月):对课题成果进行总结、评估、交流、表彰。

四、研究过程

(一)加强课题的领导,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

1.加强领导,建立课题组织机构

我园成立了以园长为组长,教研副园长为副组长,各级骨干教师为课题组成员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

2.广泛动员,加大课题宣传力度

自课题立项以来,我们进行了全面动员,在全园师生和家长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明确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形成共识。形成了幼儿园、家庭、社会为一体的文明礼仪教育网络,达到了教育的同步性、一致性和整体性。

(二)改善办园设施,创设协调的礼仪教育环境

近年来,我们在资金与人手异常困难的情况下,采用自己挤一点,向上级要一点,对供货商和工程队欠一点的做法,总投入40余万元对园舍进行整修和改造,并添置与更新设施设备,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积极改善办园条件,为课题的开展提供物质保障。

(1)外部环境方面:教学楼重新刷新了墙面、更换了窗户、搭建了铁皮房,操场重新铺设地板砖等。

(2)设施设备方面:幼儿活动设施——添置了足够的桌面玩具、户外活动玩具、区域游戏材料;教学活动设施——添置了三台简易多媒体,三台电脑,两架钢琴。这些教学设施的改善,为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积极营造和谐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努力让校园每一处都成为教育的场所,使每一堵墙都发挥潜在的教育作用,无声地、静态地传递着不同场合的文明礼仪知识,为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提供环境支撑。

(三)狠抓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礼仪教育水平

要实施科研兴园,更好地做好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必须拥有一支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课题组成员加强培训,提高科研水平。因此,我园采取多种方式培训教师。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把握研究方向

在课题实施之前,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思想,如学习《校园礼仪》、《金正昆礼仪》、《好习惯、好性格》、《教师文明礼仪规范》、《幼儿文明礼仪规范》、《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希望通过学习,让理论来指导实践,融礼仪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使课题研究的方向更加明确,理论依据更加充分。

2.加强外出培训学习,开拓教师视野

近年来,我园共组织教师二十多人次分别到广州、泉州、福州、厦门、武夷山等地学习、观摩,通过“走出去”开拓教师眼界,拓展课改思路。同时,为了提高外出学习的实效性,我园采取了外出教师回园反馈、上汇报课等形式向没有外出学习的教师进行二级培训,并组织全体教师根据反馈记录或看带回的VCD上模拟课,根据我园实际在本班开展尝试和研究。这样,使所有教师都能学习到外面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充分发挥了外出学习的实效性,提高了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

3.倡导“文明礼仪,教师先行”

我们努力把“以德为先,全面发展,养正品行,终身受益”的理念转化为教师自觉的行动,让教师树立职业的责任感、成就感。因此,文明礼仪教育,我们注重从园本培训做起,教师先行一步。

(1)倾听讲座,参与培训。

(2)观摩研讨,学习交流。

(四)注重引导实践,开展丰富的礼仪教育活动

1.重抓四项工作

(1)抓晨间接待工作。我们设立了“晨间礼仪岗”,每天早上由保安、值日教师和四位小朋友“站岗”,向来园的小朋友、老师和家长问好。

(2)抓情景教育。通过故事表演、儿歌表演、角色游戏、音乐游戏等使幼儿从情感上懂得礼仪行为的意义。

(3)抓区角活动的开展。通过娃娃家、建构区、益智区等区角活动培养了幼儿间的合作、谦让、协商的能力。

(4)抓一日生活环节教育。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处处渗透幼儿礼仪教育,并注重了随机教育。

2.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1)比赛活动。如:唱礼仪歌曲、念礼仪儿歌、讲礼仪故事、经典诵读比赛等。

(2)评比活动。如:每周的文明宝宝评比活动,每月的文明宝宝和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每学期的文明教师、文明家长、文明幼儿等评比活动。

(3)国旗下礼仪活动。每周一的升期活动,除了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外,还对上周各班的文明之星进行表彰,披上授带,并鼓励全园幼儿向他们学习。

(4)节日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妇女节、劳动节、教师节、国庆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对幼儿进行了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集体的教育,激发幼儿爱的情感,学会关爱、孝敬和感恩。

(5)“学礼仪、知礼仪”家园互动活动。

①理念为先,开设讲座。

②组织交流,分享案例。

③网上沟通,发表见解。

(6)定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在学习中反思和进步。

礼仪课题在我园的实施过程是充满尝试性和探索性的,每一位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都有一种严谨的科研精神,课题组根据实验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分时间段分别组织班主任、配班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每周一下午班主任、每周二下午配班教师),就各年段子课题开展情况、礼仪教育在幼儿一日活动和各领域中的渗透情况、各班礼仪课程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等进行研讨,每位教师详实记载教研组过程性研究活动情况,形成了全员参与教、科、研的良好发展态势,从而全面优化礼仪课堂教学结构、提升我园的礼仪教育水平。

教师每学期开展一次公开观摩的课题实验课,通过课前说课、组织教学、课后撰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等形式进行,课后听课教师每人发表意见和建议,学习各教师的亮点并对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措施,使教师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从中倡导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改进即效果”的教研理念,让教研真正走入我们的每一个领域,渗透到每一个活动,从而全面优化礼仪课堂教学结构、提升我园的礼仪教育水平。

此外,教师们还在幼儿园的飞信平台交流平时的反思和心得,大家相互学习,为自己支持的反思回帖或投票,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教师参与的热情和激情。

五、研究成效

(一)构筑了幼儿礼仪教育的有效策略

1、创设礼仪教育环境,营造文明礼貌氛围

全方位的礼仪教育环境——首先我园创设了礼仪大型宣传版面,利用该版面向家长宣传礼仪教育方面的一些新观点,新内容,新动向。其次,是巧妙利用悬梁布置悬挂式的礼仪宣传环境;第三是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认知和审美特点,结合礼仪教育内容设计走廊礼仪环境,如:小班布置成了礼仪儿歌长廊,中班布置成了三字经故事长廊,大班布置成了弟子规长廊,三年来这些礼仪走廊宣传不断向孩子们宣传着礼仪方面的各种知识。

多层次的礼仪教育环境——从总体上来看我们的礼仪环境面向不同的人群,有面向家长的礼仪共享平台,有面向老师的教师礼仪版面,有面向全园孩子的礼仪宣传长廊,也有面向各班孩子的班级专题研究展示版面。

互动型的礼仪教育环境——在环境的创设中我们打破“环境布置”的旧观念,在环境的创设上注重了幼儿和环境之间的互动,比如:在小班门口创设了学做能干宝宝的操作区域,既激发了孩子动手的积极性,又无形中教育孩子们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图书区张贴上文明阅读规则儿歌,既给孩子们创设了自由阅读的空间,又提示孩子们要学会爱惜图书,文明阅读。

2、构建礼仪教育目标体系,完善礼仪教育评价体系

礼仪教育目标体系涉及:生活礼仪、交往礼仪、学习礼仪三个方面,每个方面又细分为多个培养目标,每个目标中又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提出了不同的具体评价要求,这一目标体和评价体系的完善对于幼儿礼仪教育的成果测试提供了依据,真正让礼仪教育的成果变得具象、客观。

小班以生活礼仪为主——引导幼儿学习用餐礼仪和仪容仪表礼仪,促使幼儿学会正确的用餐姿势,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内的干净与整洁;初步学会与别人共餐时的礼节。在仪容仪表礼仪上,学会用正确的姿势坐、立、走;能养成保持身体和服装整洁、卫生的习惯。

中班以交往礼仪为主——引导幼儿学会与同伴分享,并使用礼貌用语与人交往;不影响他人,会尊重和原谅别人;同伴间能互相帮助等。

大班以学习礼仪为主——引导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做到举手回答问题、认真倾听,服从活动规则;在活动室内做到三轻;能尊重长辈,懂得孝敬和感恩;学会商量,能尊重别人的意见,有爱心等。

3、开设园本礼仪课程,实施礼仪教育于孩子

每周各班开展礼仪课程,在课题研究中各班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级礼仪课题研究计划,小、中、大班课题研究各有侧重。

各班通过每周的礼仪教学活动或礼仪游戏活动对孩子们实施礼仪方面的教学,在三年的课题实施过程中老师们已经通过自己的积累和实践收集整理了近100篇礼仪方面的教学案例,并汇编形成了一套幼儿园的礼仪园本教材,正是这些礼仪教学活动的实施,才使得我们的孩子掌握了礼仪方面的各种知识。

除此之外,我园的园本课程中也专门增设了《三字经》和《弟子规》教学内容,孩子们通过经典诵读活动,能够更好地接触中国的传统礼仪教育的精髓。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把所学的内容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很好地学习和继承中国传统美德。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内化幼儿礼仪品质

社会实践活动是让孩子们把所学的礼仪知识真正外显出来的必要途径,为了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会礼仪行为的意义,内化礼仪品质,我们经常安排孩子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2011年12月份我园举办了“文明你我他亲子摄影大赛”活动。家长们带领孩子一起捕捉了生活中各种文明行为的镜头,通过照片的记录,把瞬间的行动转化成形象的教育;2012年3月份,组织部分幼儿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孩子们表演了自己精心排练的文艺节目,与老人交流谈心,不仅让老人们感受到温暖,同时也让小朋友从小懂得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5、家园共育同步进行,拓展礼仪教育空间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行为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因此家长自身的品德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各班通过家园礼仪教育专刊、家长会、安康家园、飞信交流等方式宣传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礼仪教育观,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同步,并开展“文明小天使”“文明家长”的评比,家园合作,形成一种文明礼仪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真正成为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幼儿。

(二)形成了富具特色的园本教材

通过课题研究,我园教师、家长、幼儿的文明礼仪素养都得到了提高,同时也积累了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成果:

1.汇编的成果集:根据课题每阶段的实施情况汇编了3本阶段成果集和结题汇报成果展1本;根据各年龄段子课题开展情况汇编了6本园本礼仪教材;选取了12个课题实验活动制作成光盘。

2.形成的文本资料:《礼仪教育手册》(教师篇和幼儿篇各一册);“教研园地”刊物;《幼儿礼仪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教师、幼儿文明礼仪规范》;《幼儿礼仪教育课题实施方案》;《幼儿礼仪活动实施方案》、《文明礼仪之星评比方案》、《经典诵读方案》等。

(三)提升了幼儿的礼仪素养

在本课题开展活动前后,我们对大中小班幼儿分别对他们的生活礼仪、交往礼仪、学习礼仪进行了调查,其结果我们可以看出: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对比

前测

后测

生活卫生习惯方面

好51%

好87%

﹢36%

文明礼貌习惯

会34%

会85%

﹢51%

与人交往方面

经常43%

经常81%

﹢38%

乐于助人方面

经常19%

经常73%

﹢54%

家长对孩子的礼仪教育的意识

特别重要98%

特别重要100%

﹢2%

家长对孩子文明礼仪教育

经常教育59%

经常教育82%

﹢23%

种种事实表明,我们以礼仪教育为突破口开展礼仪教育专题研究,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全园幼儿进行生活礼仪、学习礼仪、交往礼仪和公共场所礼仪教育,让幼儿从小养成遵循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极大提升了幼儿的礼仪素养,纠正了幼儿的不良行为,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获奖方面:

(1)我园部分幼儿在参加中国教育学会“绚丽年华2009全国美术教育成果展”活动中,有黄建斌、黄静怡、林燕等多位幼儿的作品获“二等奖”;邱奇亮、张羽等幼儿的作品获“三等奖”。邱婉苓、赖思婷参加“全国少儿书画作品展”均获金奖。

(2)在我县举办的“全县幼儿绘画作品比赛”活动中,四十余幅作品分别获奖,其中李心研、游子毅、游子宁等幼儿的作品获“一等奖”;何心怡、林敏、张羽等幼儿的作品获“二等奖”;郭浩、蓝颖、张晓丽等幼儿的作品获“三等奖”。

(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1.教师获奖情况:2010年来,我园教师中有二十多人次分别获得各级荣誉称号,其中,陈英获“福建省骨干教师”称号,蓝春玉评为“上杭县先进工作者”,温浏英、曹凤招、王惠英等7人次评为“临江镇优秀教师”,陈爱秀、邱金兰、郭燕等8人次评为“中心校优秀教师”。

在县级组织的各项比赛活动中,我园李霞英、郭燕两位老师参加幼儿教师教玩具制作比赛分别获一、二等奖,郭燕、曹凤招两位老师参加幼儿教师技能比赛均获一等奖;

在中心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我园陈英、吴晓春两位老师参加“走进新课程岗位练兵”活动获“综合奖”,郭燕老师获“单项奖”,蓝春玉、邱金兰两位老师获“指导教师奖”;在参加“人人争当师德标兵,创建文明和谐校园”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活动中,我园郭燕、曹凤招两位老师均获一等奖。

在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绚丽年华全国美术教育成果展”评比活动中,我园蓝春玉老师指导的《机器人》、《你高我更高》分别获二、三等奖,陈爱秀老师指导的《毛毛虫一家》获三等奖,邱金兰老师指导的《我和你》、《吃蛋糕》均获二等奖。

2、教师论文发表或获奖(其中CN级论文6篇):蓝春玉园长的《加强“五心”教育,培养幼儿良好品德》收入《中国教育教研学会》汇编并获一等奖,《浅谈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收入《福建教育研究》汇编,;温浏英老师撰写的《幼儿礼仪教育之我见》、《运用多种方式创设语言教学情境》发表在北京CN级刊物《名校》杂志2012年第七、八期,分别获一等奖;陈英老师的《让幼儿学会感恩》、《谈2~3岁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收入《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汇编。

3.幼儿园荣誉:2009年11月顺利通过“省标准幼儿园”复评、换牌评估验收,同时被评为上杭县第十届“文明学校”,今年4月再次评为上杭县第十一届“文明学校”,2012年6月组织幼儿参加“上杭县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书画摄影展”获“优秀组织奖”;2011年4月评为“县绿化美化先进单位”。

六、问题思考

因幼儿园经费紧缺,近几年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较少,导致参与研究人员的理论功底还比较肤浅,一些做法和经验缺乏先进理论的引领;幼儿性格波动大,可变性快,加上社会环境对幼儿影响的不可控性,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复性较大。如何增强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性问题应是教师们下一步探索的重点。

总之,课题实施三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全体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我园《幼儿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的亮点(功能)可归纳为八个字:导控、激励、诊断、改进。今后我们将遵循“实践-反思-研究-实践”之路,努力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和改进、充实和丰富幼儿礼仪教育,积极探索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为提高幼儿的礼仪教育水平、促进幼教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郑红责编)

第二篇:幼儿感恩教育结题报告

有效开展幼儿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文集中心幼儿园

摘 要 感恩意识的缺失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它受家庭、学校、社会因素的影响。感恩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根据幼儿身心特点,选择感恩教育活动的内容,从营造情境渗透感恩意识,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使幼儿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关键词 幼儿 感恩 感恩教育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最近电视上有这样一个新名词“带一脚”,说的是武汉一所高中的教职工开车上班时顺带上学幼儿的现象,这让大众非常受教育。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一个孩子从0岁起就被爱包裹着,孩子要什么有什么,有求必应,孩子往往认为一切都是我的,大家对我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这样孩子就任性、自私,不知感恩。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集体生活的介入,孩子们自私,娇气,不关心父母及周围的人,不懂感恩。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如何帮助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关爱他人?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感恩教育是一项围绕“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这一核心,以“幼儿、活动和体验”为中心的树人育德工程,实施感恩教育必须坚持着眼人的素质,突出幼儿主体性,实现幼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建立对自我、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心,报答父母,奉献社会,报效祖国,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力求让幼儿彻底摒弃不良思想及行为,激励他们奋发学习,立志成才。

3、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家长的无节制的宠爱等各方面原因,使得大部分幼儿缺乏感恩意识,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回报,因此,感恩逐步提上教育日程。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快速推进,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逐渐深入人心,“着眼于幼儿的全面成长,促进幼儿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

4、力求找到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形成教育合力的新路子。学校、家庭、社会互相结合,形成教育社会一体化。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2005年7月,山东枣庄学院何芳教授在中国教育学刊第147期发表文章《感恩教育: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提出:感恩是一种认同。这种认同应该是从我们心灵的深处萌生的一种认同;“感恩”是一种回报,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德;“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感恩”是尊重基础;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是学会做人的支点。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集体教学活动以及相关节目等措施干预,培养幼儿感恩的心态,同时养成感恩他人的良好习惯,让家长和社会重视感恩教育,把感恩教育持久的坚持下去,而不要为研究而研究。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

1、研究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

2、研究过程:以“三个结合”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1)结合传统节日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繁多,充分利用与开发节庆日组织开展教育活动,这是我们幼儿园常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

在幼儿园我们利用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民族传统节日积极组织幼儿开展各种感恩实践活动,如去年重阳节期间,幼儿园组织幼儿到福利院进行了演出慰问的感恩实践活动。小演员们和老爷爷老奶奶共处一堂,一起庆祝重阳节。并在园内创设了“感恩日”活动,既丰富了节庆日活动的内容,赋予了传统节庆日以新的意义,又确保了我们的幼儿园感恩教育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强化了幼儿感恩意识。

(2)结合主题活动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例如:“三八妇女节”进行爱妈妈的主题教育;“感恩节”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布置爱心家庭作业:开展为父母多做事,对父母多说知心话,为父母过生日,给父母送礼物,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教师节”进行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做一张贺卡,送一句话等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等。

(3)结合各种亲子活动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例如:教孩子亲自动手做一些感恩卡片,学唱一些感恩的歌曲,或是在特定的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表示感恩的小事情,从而让孩子真正学会感恩。

五、存在问题及体会

1、感恩教育如何更加深入的细化到幼儿园常规教育之中,与教学、课外活动等有机结合。

2、感恩教育必须以幼儿园为基点,以家庭为依托,做到家园互动,才能增强幼儿的感恩意识,让感恩逐步成为幼儿的自觉行为。

3、感恩教育必须重实践、重体验,强化幼儿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磨练,把被动教育变成主动教育,这一点不是一蹴而就的仍需在不断地研究探讨中继续摸索。

通过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认识到了感恩教育对幼儿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幼儿园德育工作中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行之有效地将道德教育自然地运用到了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如我们的孩子能自发地扶起摔倒的小弟弟小妹妹,这与我们的感恩实践研究工作有着必然的联系。我们将此次研究为起点,更加广泛的推广对幼儿的感恩教育带动各方面思想道德教育全面育人,构建和谐校园。

虽然此次课题已经结束,但是各项感恩活动我们仍将继续开展进行,让每个孩子怀着一种感恩的心回报社会。

六、主要参考文献:

1、《生命在爱中成长》第27页 方雪梅编译,天津教育出版社。

2、《感受浓浓的温馨》第56页 143页 崔俊主编 远方出版社。

3、何芳•《感恩教育: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7月,总第147期,第32页。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年9月。

课题名称:有效开展幼儿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编号:2013xkt(xqjy)082

课题主持人:陈雯雯

课题参与者:王韵李元美

第三篇: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是从20XX年9月开始进行实验的。三年来,在区教育局和校园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扎实开展研究,在实践中用心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动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这证明在物质礼貌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教育工作来说更为重要。个性是此刻,校园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和教师往往对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认识,导致儿童心理的不良发展。如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好,绘画、唱歌潜力都较强,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团队合作精神差等问题,更有甚者表现为厌学,情绪暴躁,惧怕挫折、自闭等心理疾病。这些现象在必须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和谐健康成长。目前全国上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校园课题组尝试着在这方面做些探索,特确定申报了省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课题组研究的资料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和存在的问题,依据教育心理学,遵循小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规律,坚持实践育人。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重点

小学生心理健康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到达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学生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使受心理困扰或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得到科学、有好处的心理辅导,增强他们的自我调控潜力,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潜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重点:人际交流,学习适应及个性辅导。

四、课题研究的资料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我校选取年级组为切入点,依据学生实际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在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各年级段侧重点有所不同。

1、低年级:减少对成年人的依靠,帮忙学生适应新环境,新群众,新的学生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兴趣,尝试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乐于与老师、同学交流;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2、中年级:帮忙学生认识社会,初步懂得社会法规,构成初步的学习方法,学会调整学习心态;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学生交往,学会调节处理人际关系,培养群众意识。

3、高年级:帮忙学生学会情绪调节的方法,初步构成良好的个性;学会健康生活,有必须自我监督潜力,学会确定学习目标,掌握必须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参与社会实践,初步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研究的途径:

1、听取专家的心理辅导讲座,以减少实验中的盲目行为,使研究实验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2、加强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3、加强教师间的交流,相互启发,以积累更好的经验。

4、多开设体验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用心参与。

研究的方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行为分析法等。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实验周期三年(20XX、9-20XX、8)(一)准备阶段:(20XX、9-20XX、12)

1、组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

2、学习校园总课题方案。

3、确定《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与研究》这一研究项目,提出研究计划。(二)实施阶段:(20XX、1—20XX、12)2

1、按研究计划定期开展各项活动,如开设心理讲座、召开家长会、开展体验教育活动等。

2、确定个体跟踪辅导对象(个案),记录及分析行为原因和教育效果。

3、定期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小结,并收集相关资料。(三)总结阶段:(20XX、1—20XX、8)

1、收集相关资料,听取家长与学生的意见,并做好记录。

2、总结研究成果,撰写总结性课题研究报告,汇报研究成果。预期成果:典型案例集、课题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过程概述

1、确定研究对象,成立课题组

20xx年9月,我校选定了本课题,成立了课题组,确定1-5年级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课题组织机构: 课题指导专家:XX 课题负责人:XXX 课题组长:XXX 课题组成员:潘XX XXX

2、根据实际,实验研究(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到达全面普及,提高广大教师和学生及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校园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心理讲座,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与校园课题研究的主要资料,使全校广大教师、学生、家长了解了什么是心理学,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对个人学习、生活乃至工作的重要性,极大地认识到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处和作用。

(二)从校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1)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活动。

校园办学的宗旨是“一切为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学生是校园的主体,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为了能让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我们开展以下活动。

①建立个案库。校园经过班主任的详细了解与观察确定了少数有较重心理困扰及障碍的学生作为个案跟踪辅导对象,由年级组辅导教师一月一次开展交流谈心活动并做好记录,认真分析行为原因及教育效果,以便提高后期教育的针对性。目前,全校的心理辅导个案库成员有20余人。经过一年多的观察和教育,大多数学生能正常地学习,正常与同学交往,处事潜力大有增强。

个案一:五(3)班吴某,大脑有疾患,精神经常兴奋,失控。一年来在年级组教师跟踪教育辅导下,此刻能正常随班就读。学生评价:他上课能静心下来听课,下课也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不随便攻击别人。

个案二:三(1)班胡某,性情暴躁,多动,学习不能专心,课堂上行为随意经常无故攻击人。如今学生评价:上课能安静上课,作业能及时完成,鲁莽行为有所改善。

个案三:四(2)班徐某,表现为不与同学交往,平时不参加校园的群众活动,封闭自我。此刻学生评价:如下课与同学玩耍,上课也能发言,群众活动表现也较用心。

个案四:四(1)班韦某,表现为个性偏激主观,遇事冲动,以自我为中心,曾因一件小事与爷爷发生冲突,因而举起斧头砍爷爷被及时制止。此刻家长评价:与人相处时较友善,学会怎样礼貌理智去解决问题,能够尊敬家长,遇事愿意与家长沟通。

„„

②举办专题讲座。为提高广大学生调控自我行为的潜力和素质,校园聘请专家举办讲座,每学期不少于一次,指导学生调控自己的心理。安师院教育技术系任其平教授,致力于教育研究,他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借助讲座形式与广大学生交流,让学生受益匪浅。20XX年底我校邀请了《知心姐姐》杂志社的修改来校为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她深入浅出的讲解,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大大提高了学生自我心理调适潜力。

③举办心理健康板报。校园每学期举办一次心理健康专题板报展,让学生们认识心理学,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让更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及自我调控的方法。

④开设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忙学生解除心理障碍。校园开设了“知心姐姐 4

信箱”,学生能够将自己成长的烦恼透过书信的形式投入信箱,辅导教师能很快给学生咨询回复,引导学生学习,疏导学生思想。高年级组的心理辅导教师还组织五年级优秀学生成立了咨询小组,共同商讨成长中的烦恼,透过师生之间的朋友式交流,既解决了学生因学习方法不当,导致成绩不好等方面的困惑,又增强了学生的交往潜力。

(2)加强校园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教育是校园教育的补充与延伸,并且影响着校园教育效果,也是校园教育所不能代替的。我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视家长的参与。

一是用心创设条件为家长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让更多的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懂得如何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20XX年聘请了三院保健主任给家长做《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报告;20XX年9月请安师院的严云堂教授为六年学生做《关注学生春期生理、心理教育》讲座,对于高年级学生如何克服心理上厌学、说谎、早恋等现象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让广大家长深受启发。20XX年9月请任其平教授给一年级家长做《如何帮忙孩子适应小学生生活》报告。各类专家指导讲座,让广大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减少盲目性,从而科学地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职责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向上的心态。

二是利用《家教周报》报纸,心理板报、广播站及家长会等途径,向家长介绍现代教育观,让他们明白减负减什么,家庭的民主气氛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等有关知识,帮忙家长建立现代育人观,人才观,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参与的机会,体验的机会,还给孩子一个平等的、宽松的、自由的成长环境。

三是对个别有心理困扰的家长进行案例教育,进行对话,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对孩子们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如今年刚毕业的学生王某父母离异,他跟随父亲与祖父母住。孩子缺少母爱,祖父母望孙成龙要求严格,父亲不关心他还经常打骂,不准他与母亲见面,孩子一度处在崩溃边缘,在校表现自我保护意识强烈,不能与同学正常相处,攻击性强,对不利于自己的任何言论存在强烈的敌意,并且有自伤发泄行为,学习成绩也一路下滑。教师发现后立刻与家长联系,结合家教理论向家长陈述利害。提出合理的推荐,推荐家长正确处理亲情关系。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并对 5

孩子进行不良心理的疏导,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透过家校合力,该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得到有效矫治,学习成绩也重拾升势。

(3)调节班主任工作心态,促进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提高。

班级是校园的基本单位,是校园的基层组织,校园对学生的教育主要透过班级来实施,而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在校园教育管理及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将班主任列为课题组成员,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听心理辅导专题讲座。校园课题组与教导处一齐利用周三的教研会邀请安师院的任其平教授给本校教师进行了《关注心理,关爱生命》、《小学生心理教育》2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任教授就新时期教师应对的压力及如何调试自我心态给教师做了具体详细的心理上的指导,同时就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做了科学的指导,让广大教师深受启发,懂得运用心理学的方法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这样与那样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成效。不断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水平,校园每学期开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和教育案例分析会,让班级管理工作比较突出、学困生转化比较成功的班主任给全体教师介绍经验,让广大教师在交流中启迪,在讨论中感悟,从而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提高我校班主任教师的整体育人水平。

(4)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校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务必与学科教育活动相结合,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向学生的教育的全过程渗透,以到达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①透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课堂是校园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资料看,各科资料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例如语文、思品、自然等学科能够陶冶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数学、科学课能够进行科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情感;美术、音乐可利用特有的旋律、线条、色彩培养学生审美潜力,塑造高贵优雅的品质;体育课锻炼学生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竞争,拼搏,进取的精神。

②用心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校园是学生的第二个家,让学生在不自觉中理解教育。因此,优雅、洁净、礼貌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 6

理影响。今年校园用心建立“和谐校园”活动,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创编新童谣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常常沉静于宽松和谐氛围中。校园里宣传橱窗每月更换一次,名人画像,名人名言悬挂在走廊间,校风校训赫然省目,墙壁上的学生书画作品一学期更换一次等,这些使整个校园给人一种书香悠淳,洁静典雅的心灵感染,时时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园中央雕塑喷泉,假山浮石,名人雕刻,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和谐优美,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秀丽熏陶和道德的感悟,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构成一种用心向上,和谐相容的心态。

③在少先队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少先队是少年儿童的自己组织,少先队活动最受孩子们欢迎。我校充分利用少先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开展丰富多彩且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让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不仅仅提高潜力,同时也进入特定的心理氛围,受到教育。如针对学生参与意识强,表现欲强的特点,开展卫生评比、三好生评比、文艺表演等竞赛活动;又如针对学生从众心理强,热情大方的特点,组织开展献爱心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提高修养,促其养成良好习惯和健康心理。

八、研究成果

1、构建了我校心理教育的基本模式。第一,心理教育以学生为主体。

心理健康教育应为学生服务。心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各类学生主体不断发展的心理需要。

第二,心理教育落实到外显的行为上。

学生的意识、情感、意志必然反映到学习、活动、生活的行为上。把对学生的教育要求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的要求,并注意从行为角度评价学生心理素质的变化,促进健康心理的构成和发展。一方应对学生的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进行教育,一方面以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班级生活的主要障碍为切入点,确定每个阶段的教育重点。为了使教师的行为贴合心理教育的要求,校园对教师进行正确教育行为的训练。

第三,课堂教育是心理教育的主渠道。

教师根据学生年龄发展的特点和不同学科教学的过程,有意识地在各科课堂教学中体现心理教育,加强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在教学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不流露失败、无奈的情绪,以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影响学生。

第四,寓心理教育于活动中。

校园开展多种专门性的心理教育活动,挖掘各类活动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尤其是要有意识地增加各类活动中的心理教育含量,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生动、活泼、交互,师生平等融合,重在心灵沟通和心理感悟。

2、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透过心理教育讲座和宣传教育,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常识,自我调节控制情绪,学会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学会当遇到自己不能排除的心理问题时,能坦然寻求心理帮忙。学生的心理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表此刻下面四点:(1)、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持续乐观向上的心态;(2)、能与周围的人正常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乐于帮忙别人,尊重别人;(3)、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应对生活中的问题,适应环境;(4)、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构成健全的人格。三年多来,学生参加各级各项竞赛一百多人次获奖。

3、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潜力。

研究中出人才,出经验。经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校园涌现出一大批心理素质好、教学科研潜力强的优秀教师,成为校园办学育人的骨干力量。他们在构建学生心理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促进专业发展,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潜力和创造力。20XX年,我校成功举办了班主任经验论文研讨会,20XX年10月校园召开全体班主任工作案例交流会。这些活动为老师们带给了学习交流机会,对工作起到了用心推动作用。其中多篇班主任论文在市、区交流,钟玲老师案例获市“走进学生心灵”案例二等奖,XXX工作案例《点燃学生心的灯》获区一等奖等。

4、修改了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册。广大家长透过讲座,参与校园活动,极大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并尝试用心动笔撰写了教育论文。其中XXX同志撰写的《抓好思想教育,帮忙孩子立志》一文获省一等奖,XXX的《父母就应成为孩子心灵的导师》获省优秀论文。

5、近几年师生心理无严重扭曲现象。个案库的成立使校园个别心理状态 8

较差的学生及时得到有效的心理辅导,他们进步很大,也是我校取得可喜成绩。

6、建立家访登记卡,规范了家访工作。

7、促进了校园综合办学水平的提高。

几年来,透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师生们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和学习中,推动校园各项工作再上一个台阶。校园先后被评为国家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子课题校园,安庆市“震憾心灵”教育故事优秀组织奖,国家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子课题校园,市语言文字规范化校园,市示范家长校园大观区科普特色校园及平安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

九、反思与启示

1、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理解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学生能主动、健康地发挥。因此,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不能居高临下的说教,应多和学生谈心,和他们交朋友,让学生敢于理解教师,愿意和教师说心理话。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是“知心姐姐”或“良师益友”。

2、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心理咨询工作日益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日益受到师生的欢迎。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将直接影响校园心理咨询工作向纵深方面发展。

3、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校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制约着校园可持续发展,因此让更多的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再培训,让他们有意识的参加此项工作,将会有效地促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第四篇:民间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民间游戏应用于幼儿教学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民间游戏是人们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加工而形成的,具有浓烈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性格的儿童的要求,深受儿童喜爱。它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扬和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已成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游戏承载了民族传统文化,对儿童群体发展和个体成长特别是社会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民间游戏从它的载体到它所表达的人文精神正濒临失传与流散的情况,幼儿园更是对这种重要的文化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不够。本文从民间游戏传承伟大民族精神的价值、民间游戏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意义、民间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三方面阐述了幼儿园实施民间游戏的意义,旨在培养具有民族文化素养、社会性发展全面的人。我们筛选、整理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对幼儿的发展有正面影响的、优秀的民间游戏,作为我们实施的游戏内容,将其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和幼儿的一日生活整合起来,实现教师与幼儿、与课程的共同发展、共同成长。在民间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遵循幼儿教育规律,遵照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多种教育理论,从进行一系列地挖掘“加工”(收集——分类——改编——创新)、教育教学方面的措施、方法、家长合作等方面实施民间游戏的开展,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使幼儿充分感受民间游戏的无穷魅力,从而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亲社会性、爱家乡的情感等社会性的发展,同时也传承了民族文化的精神。

一、课题的提出

(一)民间游戏传承伟大民族精神的价值。民间游戏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流传和发展,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所蕴含着的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间气质和文化素养非常浓厚,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性,它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喜闻乐见的活动,反映着中华民族所共有的、习尚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的模式。为了弘扬祖国的民族文化,应挖掘民间游戏的精华为培养幼儿所用。因此,我园开展民间游戏活动,旨在让幼儿于游戏中潜移默化地秉承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艺术,培养爱国主义、爱家乡的情感,使优秀的地方民间游戏所蕴涵的民族精神传承下去。

(二)民间游戏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意义。新《纲要》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可见,游戏是幼儿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与其他形式的游戏相比,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游戏开展的随机性,形式多样性、灵活多变性,内容的丰富性、取材方面性。它简单易学,不受场地、人数、幼儿接收能力差异的限制,三五成群就可以进行,为幼儿提供良好的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民间游戏将传统文化与儿童的现实生活状态相连,是幼儿园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幼儿园对民间游戏的利用相当有限。而幼儿园现存课程体系存在的内在缺陷又使其对民间游戏的接纳和融合成为必需。因此,我园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将民间游戏纳入到我们的园本课程,科学地运用到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继续研究它,就是要对民间游戏进行进一步的开发、改编、挖掘它的教育潜能,让他继续为幼儿教育服务。为此,从2007年开始,我园就收集安全、健康、适合幼儿园教学的民间游戏数百个,并有机地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并根据年龄段分配到班级去实施。其中有些游戏的儿歌韵律朗朗上口,趣味性十足,与游戏的动作结合起来,深受幼儿的喜爱。

(三)民间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家长们不惜重金为子女购买各种高档玩具,幼儿虽然获得了广泛的信息,但也给孩子们带来的负面效应:

1、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受到限制;

2、幼儿的积极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

3、缺少了在多维的人际关系中成长的环境;

4、缺乏锻炼,身体素质越来越差。而如今的孩子恰恰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需要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协调组织、合作竞争等素质的培养,因为他们长大后面临的是激烈的社会竞争,工作、学习、精神压力都很重,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怎么来融入社会、参与竞争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 “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皮亚杰说过:“儿童游戏包含着大千世界的一种缩影。这种游戏中的微型世界反映了由一系列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所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 可见,游戏是我们向孩子进行社会化教育的重要途径。而民间游戏符合幼儿好学、好动、好模仿的心理特点,对幼儿来说易学、易会、易传、方便有趣,可以说它给幼儿提供了回归自然、一展童贞的天地,幼儿可以尽情的享受自然赋予的恩惠,民间游戏中通过游戏中的想象、探索,身心在欢乐和喜悦中发展起来。特别是游戏规则中所蕴含着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社会性教育价值,是现代游戏及一些高档玩具所不能比拟的,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反复感受、实践中,他们的社会道德知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等社会性的发展不断得到扩大、巩固、升华,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概念界定、研究目标及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1.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喜闻乐见的活动,反映中华民族共有的、习尚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模式的游戏活动。

2.幼儿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改编的、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乐于被儿童所接受的、富有浓厚趣味性和娱乐性的儿童游戏活动。

3.课题的界定:《民间游戏 实践研究》,就是在对幼儿民间游戏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以游戏理论为指导,对幼儿民间游戏进行搜集、整理分类、改编与创新,并对幼儿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等方面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皮亚杰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他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强调儿童游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结构,强调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这些理论对我们研究幼儿民间游戏有很大启发。

2.陈鹤琴教育思想理论的启示:

教育家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以儿童为学习主体的思想及一个“活”字,一个“做”字,使儿童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幼儿民间游戏正是以幼儿为主体,在灵活多变的游戏中动手、动脑、动口,亲自实践,让其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与成长的快乐。

(三)研究目标

1.搜集本地民间游戏,并进行分类改编和创新。2.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通过民间游戏的应用,促进幼儿在体能、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3.提高教师的素质: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游戏指导水平和教科研素质。

(四)研究对象: 小、中、大班全体幼儿。

(五)研究内容

1.民间游戏的收集、整理与改编

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本地区的民间游戏,整理出适合在幼儿园开展的幼儿民间游戏,通过比对各年龄段发展目标,将整理出的民间游戏写出具体实施的方案,对民间游戏中不适应或不合理的部分进行改编。了解民间游戏与幼儿民间游戏的特点及幼儿园中民间活动的多样性和可行性。注重掌握幼儿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充分挖掘幼儿民间游戏的有利性。

2.民间游戏的创新

考虑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在现在幼儿教育上充分的体现,还需要不断变化的实践操作,不断深入探究创新使其发扬光大。

(1)游戏器材的创新

游戏器材的简陋既是民间游戏的一大优点,也是现在开展民间游戏的一大缺点,为吸引幼儿参与民间游戏,我们要从孩子们喜欢新奇的、色彩鲜艳的玩具这一特点出发,尽可能让有关的民间游戏器具富有新意。

同时一些好的民间游戏器材可以开发出各种不同的游戏,如树枝、螺蛳壳、贝壳等。我们可以运用陈鹤琴的“活”玩具思想来使其成为真正受幼儿欢迎的好玩具。

(2)游戏规则、玩法的创新

民间游戏大多使规则游戏,而幼儿玩规则游戏的年龄高峰期在7—11岁,而幼儿园的孩子在7岁一下,如何使其会玩民间游戏,爱玩民间游戏,我们就要从改变其游戏规则开始,从减低难度等角度去思考如动作从简到繁、从低难度到高难度,循序渐进的进行。(3)游戏童谣的创新 本地区民间童谣具有其独特的韵律与韵味,反映着淮河水乡的乡土人情。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发展,乡土歌谣资源在慢慢地消失。本课题在发现其价值内涵丰富,对幼儿的各发面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发现有些童谣表现的主题低俗已不符合现代的幼儿。对于好玩的民间游戏,为了幼儿能更好的记忆,使游戏和童谣更好的结合,我们尝试着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童谣的创编。

3.民间游戏与幼儿课程的整合研究

民间游戏具有生活的气息,风格各异。它具有多样性,手指游戏、体育游戏、民间童谣、顺口溜等,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体现随意性,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及空隙间被孩子们所利用;它富有科学性,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此类游戏的开展,不仅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能力,更使孩子了解一些民族风俗习惯,弘扬了民族文化,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课程园本化是我们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目标,如何利用民间游戏资源,构建自己的园本课程是本课题的一个研究重点。

理性思考在运用和组织民间游戏时能结合本土地域及游戏本身特点,为幼儿选择更适合的民间游戏活动。初步建立一个适合小、中、大班开展的园本课程。充分挖掘民间游戏资源,提高资源的教育实效和时效,是园本课程的构建真正起到适应和促进本地区幼儿发展的最大作用,让幼儿、课程与本土资源真正互动起来。

(六)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幼儿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主动的学习者和探索者,教师在游戏中应充分发扬民主,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在游戏中要尊重幼儿的愿望,关注幼儿的表现,热闹感幼儿成为真正的主人。2.实践性原则:幼儿在实践游戏中,强调在“玩”中学,可通过游戏这一方式独立地了解事物,间接体验事物,从而达到对某一问题有目的的吸引与了解。

3.愉悦性原则:幼儿民间游戏必须富有游戏感,能被幼儿接受、娱乐性强、生动、对幼儿某方面有促进作用。在游戏的设计与选择上,力求符合当今幼儿的时代特点,结合本土实际,让幼儿在游戏中玩有所乐,玩有所学,尽可能让幼儿在愉悦、活力、平和的氛围下享受游戏的喜悦。

(七)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在动态的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自然条件下进行本课题的实践研究。虽然在幼儿园教育中施加开展民间游戏活动的因素,但对幼儿教育的其它因素均不加以严格的控制,以研究幼儿开展民间游戏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

2.调查法

通过家长或其他熟悉被查幼儿的人,了解幼儿的身体素质发展水平、心理发展水平、智力发展水平,通过对教师的的调查了解教师的专业成长情况,也可以用问卷的方式,请家长或教师在问卷上作书面回答。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幼儿在各种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其动作、表情、言行等,分析幼儿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在观察法的使用前进行观察记录的培训指导。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日记法、传记法或其他观察方法。

3.个案研究法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我们一般采用个人调查法,即对教育过程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和问题调查,即对某个教育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4.文献法 文献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体育方面的研究前人已做过很多研究,我们只有使用文献法,了解这些过去的研究,才能使我们现在的幼儿快乐体育的实践研究不走弯路、死路。

四、研究的主要步骤

1.准备阶段(2007年8月——2007年12月)制订实施方案,组织制度、建立课题组,明确分工任务,进行本地民间游戏的收集与初步的整理。

2.实施阶段(2008年1月——2008年12月)在实践中,发动教师对自己开展的民间游戏活动进行总结,并开展交流活动,以民间游戏方案汇编的形式呈现初期民间游戏园本课程。

3.总结阶段(2009年1月——2009年8月)对幼儿的各项发展指标进行多元评价,对收集和教师自编的民间游戏进行系统的分类和进程化编排。在实践中运用行动研究法,对各年龄段的儿童所喜欢的民间游戏进行系统而科学的整理。并将实践中积累的民间玩具制作整理出汇编成经验总集。

五、具体实施民间游戏源远流长,资源丰富,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通过有效的途径,多样的教育形式和方法,积极利用家长资源来努力实现民间游戏的社会性价值,让幼儿通过民间游戏中的想象、探索,让幼儿在充满趣味的游戏中使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地发展。(如图)

(一)对民间游戏进行挖掘“加工”,实践“收集——分类——改编——创新”的途径。收集——民间游戏种类多样,有适合各种年龄层次人员玩耍的游戏。我们通过教师、家长向社会广泛了解搜集各类民间游戏,我们本着“安全、健康、使用”的原则,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进行筛选、整理,从收集一百多个民间游戏中筛选、整理出适合我们幼儿园开展的内容60个。分类——民间游戏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按照民间游戏的内容我们将其分为体育游戏类、益智游戏类、语言游戏类。体育游戏类26个,如跳房、木头人、滚铁环、二人三足等,这类游戏可以提高幼儿运动技能,增强体育锻炼能力,有益于身体发育;益智类游戏10个,如翻绳、挑排、司令和小兵、走棋子等,这类游戏可以让幼儿既动手又动脑,增强大脑智力开发和潜能激发;语言娱乐类游戏12个,如拍手游戏、抄黄豆等,这些都伴有儿歌,让幼儿在活动中一问一答,一唱一和,在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中提高对语言的兴趣。民 间 游 戏 的 分 类 体育类游戏、语言类游戏、益智类游戏:《捺水牛背》、《滚铁环》、《摆摆龙船》、《搭“人儿” 》、《打魔拳》、《城门几丈高》、《点指扳扳》、《摸珠儿》、《跳飞机》、《老虎吃小人》。体育类游戏、语言类游戏、益智类游戏:《夹沙包》、《猫抓老鼠》、《切萝卜》、《井字棋》、《布袋乐》、《米字棋 》、《老鹰捉小鸡》、《编花篮》、、《跳竹竿》、《瞎子摸拐子》、《七巧板游戏 》、《我们要请一个人》、《木头人》、《在哪头》、《跳皮筋》、《切西瓜》、《手指歌》、《红灯、绿灯、马上开灯》、《翻绳花》、《金锁银锁》、《锤子、剪刀,布》、炒黄豆》、《变高和变矮》、《拉大锯》、《脚尖脚跟脚尖踢》、《丢手绢》、《猎人、枪、老虎》、《抬花轿》、《堆馒头》 改编——在诸多的民间游戏中,有的内容不健康,有的存在安全隐患,有的脱离孩子的生活,有的需要特定的游戏场地等原因,我们在这些存在问题的民间游戏基础上根据不同年龄进行改编,并加入适宜的新内容,尽最大可能利用各类民间游戏,实施教学,促进幼儿的发展。创新——民间游戏内容丰富、灵活多变,许多民间游戏存在很大的创新空间。我们为幼儿充分提供同伴之间共同游戏、探索的机会,教师作为参与者、引导者积极参与民间游戏活动,鼓励、帮助幼儿进行创新。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尽可能提供幼儿交流、讨论、总结的机会,让幼儿认识到,材料、数量、内容、玩法、规则等都可以变化创新,教师引导、支持幼儿创新,创造新的民间游戏。另外,教师根据民间游戏的特点,尽可能地进行创新,使民间游戏的内容、种类更加丰富,更加适合幼儿园教学。如《跳格子》:格子本来事先在地上画好,但是这些格子是固定的,而我们将布袋摆在地上当格子,这样格子就能灵活变动,更改位子,使原来比较固定的格子活动起来,我们鼓励幼儿尝试用布袋代替格子,摆出各种各样的图案来玩跳格子。这一活动即让幼儿尝试到摆放与折叠的乐趣,又开拓了幼儿的思维空间,将想象力发挥出来。接着,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就是在玩的过程中,不能将脚踏在布袋上。最后,我们引导幼儿将布袋相连使之成为一条长龙,在舞龙的热闹氛围中,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民间艺术带来的乐趣,领略民间艺术的魅力所在。对于孩子们来说,通过这样反复的尝试探索,有助于培养幼儿勇于尝试探索的精神,有助于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使幼儿从中获得发展。学以致用,幼儿还把这些方法用到了更多的游戏中去,创新出更多的新玩法。如:由“捉迷藏”游戏玩法创造出“听音找方向”游戏方法。由“踢毽子”游戏玩法创造出“拍毽子”游戏,可用左手拍,右手拍,左右手交替。也可用肩膀拍,肩膀小手交替拍等。在材料上幼儿也大胆创新,如在“踢珠子”游戏中,幼儿将材料由珠子改为小积木,海洋球或皮球等。幼儿会根据身边现有的一些材料随时创新,改变游戏的玩法。大大地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思维更加开阔。

(三)在实施民间游戏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方法。

1、利用集体评价的方式,促成规则意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各类游戏是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手段,开展民间游戏能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而许多民间游戏的顺利进行,都取决于幼儿对游戏规则的掌握,如:猫抓老鼠等。只有共同遵守规则,才能齐心协力地完成一种活动。在平时的游戏中,它们的趣味性都会对幼儿产生诱惑,从而破坏某些规则。如何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规则,从新的角度看问题,成为我们和孩子开展游戏时思考的方向。如民间游戏《丢手帕》的规则是:幼儿围成一圈坐在地上,其中一个幼儿在小伙伴的儿歌声中有节奏的绕圈跑,并偷偷地把手帕丢到其中一个小朋友的后面,边上的幼儿不能说出手帕在谁的后面。如果被丢到手帕的幼儿因没有发现自己后面的手帕仍坐在地上,而被丢手帕的小朋友抓住,那么,被抓住的幼儿就要向大家表演一个节目。绝大多数幼儿都能遵守规则,但是,顽皮的幼儿却难以遵守,经常会说出手帕在谁的后面。此时,教师采取集体评价的方式,请大家来评价这种游戏行为,从而促使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使幼儿的规则意识不断得到巩固和扩大。

2、以合作性竞赛形式,促进幼儿交往。同龄孩子集体的相互影响,在孩子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游戏中,幼儿经常需要扮演角色,角色中的思想、行为、情感、态度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幼儿的思想、行为习惯,从中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一些好的品质,如团结友爱、协调合作、克服困难、集体主义精神等。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时,尽量选择一些有竞争性质的、合作意识强的活动。如我们经常和孩子开展的游戏“抬轿子”竞赛活动,需要两个人用手搭一座轿子,另一个人就坐在轿子上,然后走到终点,孩子们知道要在游戏中取得胜利,就必须与同伴友好合作、互相帮助,克服困难。在这过程中幼儿逐步增强了合作意识,幼儿的合作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发展,他们体验到了合作的重要和快乐,孩子们更加活泼开朗了。再如游戏“炸碉堡”接力赛,做碉堡的孩子知道要与同伴合作游戏外,他还必须遵守游戏的规则,克服自己的冲动,学会忍耐、等待,与他人轮流游戏。而在接力赛奔跑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互相碰撞的现象,老师就会及时鼓励孩子互相道歉原谅对方。由此可见,民间游戏活动为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机会。

3、给予幼儿对话、协商的机会,发展社会性。《纲要》中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由于幼儿个性有差异,在游戏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不同意见,产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进行充分协商,统一意见,协调彼此的行动,达到合作的目的。例如:孩子在玩民间游戏“猫抓老鼠”时,扮演猫和老鼠的幼儿为“老鼠怎样算被抓住'”而争执起来。这个说“他的衣服被老猫碰到了就算抓住”,那个说自己“已经逃出老鼠笼就不算被抓住”。这时,教师让孩子们回到身边,让他们互相讨论商量,制定一个“被抓住”的标准,引导他们统一意见,最后,他们又愉快地玩起了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平等的关系,使他们有多方面的交流,并且相互影响着,教师指导孩子学习换位思考,使他们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自己,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逐渐学会服从人们之间关系的准则,而克服自我中心,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性行为。正如瑞吉欧教育理念所说的:“儿童是坚强的,他们有能力担当自我成长过程的主角,儿童之间尽管有着一定的差异,但他们都试图通过与别人的对话,互动与协议来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与别人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四)家园合作,鼓励家长参与,促进民间游戏的开展。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在家庭里,我们鼓励家长开展各种民间游戏,怀着愉悦的情感,带着耐心和爱心,去和自己的孩子进行亲密的接触、交流,促进和改善亲子关系,在幼儿与家长心灵的交流中架起一座桥梁。

六、结论

1、经过两年的课题研究,丰富了幼儿园游戏的教育内容,基本实现了实验所设置的各目标。

2、民间游戏对幼儿自信心,良好的道德品质、意志品质、社会认知等社会性发展有显著的、积极的影响,从而更好的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3、在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培养了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充分感受到家乡人民勤劳、朴实的优良传统。

4、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形成了幼儿园民间游戏教学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民间文化素养。

八、问题与思考我们对幼儿民间游戏的研究两年多,因而其成果还是初步的,有待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我们在研究实践中体会到,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解决。

1、继续挖掘、整理地方民间游戏资源,深入研究和传播,使之富有更强的生命力。民间游戏在现代化进程中慢慢被人们所淡忘,这就使我们教师在收集资料、学习技能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在我们前期做过的一个调查中,有许多年轻的家长都把自己以前玩过的民间游戏渐渐淡忘,而且,虽然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许多的民间游戏,但是,要引入到幼儿园中,还不能简单的“拿来主义”还有一个收集、整理与筛选的过程,因为在课题进行中我们发现有很多民间游戏代表了成人的生活和成人的审美取向,体现了成人的思维和成人的情趣,而且有一小部分民间游戏还带有一定的封建迷信思想,所以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合理地、辩证地“扬弃”,选择适合幼儿的,更加为他们所喜欢的,更富生命力的民间游戏。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民间游戏。在诸多的民间游戏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教学,有许多内容难度大,不适合幼儿园教学,还需教师要选择恰当的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民间游戏,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对一些难懂的题材等还要经过合理的改写、扩写、缩写和改编、创编,真正适合幼儿园教学。还有部分游戏在开展的时候,有人数的限定,不适合全班开展,所以还要安排分小组进行,这给我们的教学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

3、道具方面运用有限。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些困难。由于有一些民间游戏需要用到较复杂的道具,所以要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去做;有时考虑到有的道具通常用了一两次就没有再用到了,资源浪费比较大,因而,比较有趣而且富有传统味的游戏往往会放弃,所以我们选择的民间游戏徒手的教多,游戏显得单一。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在日趋国际化的今天,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将成为促进时代发展的新文化。幼儿民间游戏作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充分挖掘它的教育资源,以追求最大的教育利益。它的材料是土的,但教育是灵活的;材料是旧的,教育是新的;材料是粗的,教育是细的;材料是廉的,但是它的驾驭价值是最高的。总之,实践证明,民间游戏不但是幼儿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有效活动形态,也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手段,它将继续成为我们幼儿园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

七、课题研究组织组长:刘荣副组长:宋艳组员:大班、中班、小班的全体教师

八、主要参考文献

1、周 兢 《中国民间游戏》 江苏少年出版社

2、许政涛 《幼儿园游戏与玩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邱学青 《学前儿童游戏》 江苏教育出版社

4、毛美娟、华培 《走向方案教学》 百家出版社

5、王秀玲 《幼儿社会性发展整合课程研究与实践》 宁波出版社

第五篇:《有效技能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模版)

拓展教学技能 促进教师成长

――庐阳中学《有效技能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提出

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它还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着眼点,是一种改善教学、改革教育的新思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庐阳中学是一所新建学校,作为一所高起点学校,硬件建设较好。大部分教师都具备较高的教育技术能力。在此情况下,因地制宜地开展“有效技能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有利于学校资源设备的充分利用,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的转变以及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另外,作为一所新办学校庐阳中学年轻教师占87.5%以上,他们对传统教学技能的应用还显不足,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已成为学校师资培训的现实需求。同时,考虑到现代教育技术毕竟只是一种教辅手段,由于条件及学科特点限制,现代教育技术不可能运用于每节课,传统教学技能的提高在“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着服务于教学的指导思想,我们要求教师在立足于传统教学技能提升的基础上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能,打造学科教学特色。

2、概念的界定

有效技能:达到预期效果谓之“有效”,掌握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谓之“技能”。这里所说的技能是指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有效技能是指通过研修,能够将教育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同时收到预期的教学教学,提升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把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融入学科教学之中,优化教育教学结构,提高教育质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传统教育技能的拓展与创新。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丰富以自主学习软件为载体的学科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

4.探索促进教师掌握并有效运用教育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初步形成有效技能培训模式。

三.研究的思路:“学习--实践——反思——发展”的研究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任务分解

为了使研究工作落到实处并为教学服务,我们以校本研究思想为指导,要求教师“研究自己的问题,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各学科组教师从学科特点入手、从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出发,在校“有效技能研究与实践”大课题范围内共申报了六个校级子课题。

附:庐阳中学“有效技能的实验与研究”子课题一览表

序号子课题名称教研组负责人

1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语文张晓梅、王园园

2现代教育技术影响下讲述技能的研究数学纪贤平

3多媒体背景下英语导入技能的研究英语宋媛媛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实验效率的研究理化生许登峰

5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课堂提问的研究政史地刘胜荟

6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评价艺体汪小宝

(二)理论学习

1、组织教师学习研究方案

各子课题组负责人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集体学习研究方案,领会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方法,增强了研究的目的性。

2、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学习和实际培训

2008年4月,我校组织教师参加了自主性学习的平台操作的学习,由我校信息中心的教师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为全体教师进行上机指导,教师在上网浏览学校网站,系统学习使用方法后,能熟悉自主平台的操作,为课题研究实践做好了技术准备。

3、强化专业知识理论学习

各子课题组织学习了与本组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知识,制定学习计划,以自主学习和研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作好理论支持。

(三)行动研究

整个学校有效课题的研究采用分合结合,由学校统一布置研究活动,分六个子课题进行,分工协作,共同研究。

1、专题研讨课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为推进课题深入研究和实践,2008年4月、2008年10月,我校分别以“立足有效教学研究 彰显课堂生命活力”和“拓展教学技能,打造全效课堂”为主题开设了教学月系列活动。课堂教学评比是教学月活动的重头戏,在两次教学月活动中,学校共开课52节,部分学科利用我校的自主学习的平台资源库,结合学科特点,突出有效技能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老师们利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实现教育技术与学科技能整合,使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整体优化。精彩的教学内容、娴熟的教学技能得到师生和评委的一致好评,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语文组进行了学校网络自主性学习的平台的教学尝试,充分发挥了平台讨论、资源共享等优点,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实现。

理化生都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非常重视实验的教学,积极探索如何让学生通过实验更快更好的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在现代信息技术之下,老师们更是积极探索改进书中的实验,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实验更有效发挥其动手探究的作用。

2、交流与展示

1)论坛交流

为了分享研究成果,我们引导教师利用我校网络资源广泛开展交流。“庐中论坛”是老师们即时交流的一个有利平台,对课题研究可以随时进行交流探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教师博客又以动态的形式呈现了我校老师成长成熟的过程,同时通过与网络中的教育同仁的切磋交流,提升了教师自我专业的发展。

2)特色教研展示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实验,各子课题成员无论是在教育技能还是在教研方法上都有所收获。为了解学校各子课题研究情况,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及自主性学习的平台与各学科教学技能综合运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学校要求各子课题组集中展示各组的特色教研活动。其中英语组和政史地组还对全区进行了展示,取得了区内领导和老师的一直好评。下面是对全区展示的两个子课题的特色教研活动。

教研组内 容形 式时 间地 点主 持负责人

英语“三动课堂”研究

——听说导入微 型

课 堂12月18日

(周四)

2:10—3:10四楼多媒

体教室丁红

汪芳王传礼

郭艳华

政史地“全效课堂”研究

——有效提问案 例

研 究12月18日

(周四)

2:10—3:10二楼多媒

体教室刘胜荟

阚晓东

3)团队展示活动:在课题结题阶段,学校组织了子课题团队成果展示活动,此次团队展示活动是各子课题组这一年来研究工作的浓缩,展示了各自的研究特色,呈现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展示活动分六个子课题组一一开展,各组凝聚每一位组员的智慧,精心准备,以多样的形式多角度、多方位展现了各组的研究行动。此外学校还开展了“有效技能”论文评比、先进课题组评比活动。在综合考核各子课题组这一年来开展的研究工作及呈现的研究成果后,评选出优秀子课题团队――政史地组,同时评选出优秀教学设计 27 篇,优秀论文32 篇。

3.成长档案袋建设

为了促进教师及时反思研究行动,总结研究成果,我们引导每位教师都建立了个人成长档案。因我校现代化设备完善,老师们具有便捷的上网条件,因此,为了便于分享与交流、方便更新,我们要求教师以博客的形式制作成长档案袋。成长档案记录了老师们在这一年多时间里的专业成长的点滴,或是失败的教训,或是成功的经验。

为了督促和检查档案袋建设工作,我们还开展了档案袋评比活动。在信息组教师的全力配合与指导下,各组教师精心收集、整理资料,生动的再现了组内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展示了自我学科特点,同时通过制作评比也大大增强了老师多媒体使用技能的提高。

评比结果如下:

特等奖英语教研组语文教研组

一等奖政史教研组理化生教研组

二等奖数学教研组艺体教研组

4.教科研先进评比

为了促进教师反思总结,学校还开展了“有效技能”论文评比、先进课题组评比等系列先进教科研评比活动。在综合考核各子课题组这一年来开展的研究工作及呈现的研究成果后,评选出优秀子课题团队――政史地组,同时评选出优秀教学设计 27 篇,优秀论文32 篇。

五、研究成果

1.教师教育技能显著提高

(1)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更加注重教育教学技能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合理及高效运用,在课堂提问技能、课堂讲授技能、课堂环节的架构技能等方面得到有效拓展,专业技能的提升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在研究过程中,百分之百的教师参加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技能大大提高,70%的教师参加自主学习的平台的培训,大部分教师会利用ppT或Authorware制作简单的课件,利用自主学习的平台备课、教学。

2.人人建立了教育博客

研究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使每位教师都建立了成长档案袋——教育博客,加强了教师内部有关教育教学的交流,从而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

3.形成了有效技能培训模式

研究过程中我们基本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师教育技能培训方法,即“三步法”研修模式,即:学习---实践—反思。”

1、培训学习:行动研究需要理论先行,教育教学技能的提升和完善需要理论的指导,同时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也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掌握新的教育技术。

学校在教师理论学习及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方面,提倡多样化的方式。我们提倡同伴互助,通过师徒结队的方式形成一对一的互助,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除了这种一对一的互助方式外,我校还形成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2、行动研究:教育教学技能最终通过课堂实践实现,教师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因此,我们引导教师从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以此为研究的切入口,使研究活动对教学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3、反思促进:学校制定一套激励制度,每学期的教学月评选优秀课堂,每学年评选出优秀论文、案例,并将评选结果和教师的月考核、考核相联系,这样的激励措施可以促进教师在思想上更加重视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重视自身的专业成长,并积极付诸实践。

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参与课题及钻研课题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2.由于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模式,研究能力和精力有限,课题研究的深度还不够。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个有机的整体过程,只有进行整合教学的教师本身的素质提高了,才能真正有效地、大面积地提高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要不断提高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特别是在整合过程中的应用能力。

4.学生要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才参与整合教学活动。

下载《幼儿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诚信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深入挖掘教材 分年级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实践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常遇到令人担忧的诚信现象:有些孩子承诺完成一件事夸......

    幼儿户外活动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许多儿童健康专家普遍指出,儿童缺乏足够的户外活动会影响到身心的健康发展,呼吁社会和家庭对这一日趋严重的问题予以充分的重视。按......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5篇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嘉陵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名称: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

    高中生生涯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生生涯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我校自2006年1月份参与了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规划课题“高中生生涯教育研究”。自接题以来,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拨出了专项经费,成立了生涯发展教......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现行的教育教学,尽管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和探索,但始终没有打破传统教育教学的“紧箍......

    三生教育教学实践结题报告

    “三生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根据上级领导的要求,我校于2011年2月申报的课题《“三生教育”教学实践》于2011年3月被陇川县教育局立项批准。我校认真组织了课题研究......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的实践与研究 ——结题报告

    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提高学生个人的文学素养上,古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课题组通过“确立古诗文吟诵选材方向――编制古诗文吟诵教材――设计古诗文......

    《高中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陈国璋 为了进一步弘扬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得以积极、主动、健康、持续地发展。作为德育工作的思路之一,我校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