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阳一小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方案
开阳一小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开阳县教育局中小学幼儿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动员会议精神,积极探索推进我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全面提升我校的社会管理水平,着力解决影响学校平安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切实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的合法权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开阳县教育局《关于开阳县中小学幼儿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开教通[2012]号)要求,制定如下试点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全员参与、科学管理的原则,积极探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方法和措施,不断建立健全校园法制教育网络,综治维稳机制,凝聚教育合力,努力维护校园平安、和谐、稳定,提高办学质量,进一步夯实学校精细化管理基础,努力推动学校科学、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建立和完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各类组织服务管理体系、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应急管理体系、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体系、舆情监管体系”等社会管理创新项目,促进我校平安和谐稳定形势,促进学校管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为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家长、服务学生,切实推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再上新台阶。
三、主要内容
(一)学校成立社会创新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杨冰(校长支部书记)
副组长:罗凯旋(副校长)
成员:张子龙(副校长)朱秋生(后勤主任)鲁传云(办公室
主任)陆定娥(教导主任)于玲(副教导主任)全体年级组长和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学校办公室,由罗凯旋任组长,具体负责日常办公。
(二)具体措施
1、安全法制课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效果“五落实”。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形式,有计划地开展安全常识教育,尤其要把防交通事故、防食物中毒、防季节性传染病、防拥挤踩踏、防火灾、防溺水、防盗窃、防伤害、防自然灾害等作为教育重点,切实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自觉遵纪守法,积极营造广大师生“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远离邪教”的浓厚氛围。
2、坚持“抓安全、保稳定、构和谐、促质量”和 “一统一”、“两纵两横”、“三全”、“四化四严”、“树立五种意识,客服五种心态,做好五个强化”的 安全管理思路即“一统一”即统一部署;“两纵”即校长—分管安全副校长—安保处—年级组—班主任—学生,值周领导—值周教师—值周班级—学生;“两横”即安全办公室—各处室、各部门,“三全”即全员、全程和全方位;“四化四严”即责任具体化、管理科学化、程序规范化和活动系列化;严进、严教、严管和严出;“树立五种意识,克服五种心态,做好五个强化”即树立政治意识、法纪意识、责任意识、规矩意识和风险意识,客服侥幸心态、麻痹心态、松懈心态、抵触心态和冷落心态,做好强化领导、强化责任、强化检查、强化考评和强化问责。进一步落实学校精细化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保障广大学生拥有平安和谐的校园和良好的受教育环境。
3、一月一次组织人员对学校的校舍及其附属设施、消防设施、维修工程、教学设施(含体育设施、实验设备)、生活设施、活动场所等进行彻底安全隐患排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建立台账并实行销
号整改,对一时不能整改的必须落实有效防范措施,确保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4、建立校园警务室,到县保安公司聘请3名专职保安,配备适当数量的防暴器材,调整学校安全应急小组成员(护校队),确保在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要加强校园巡查,防止不法人员或社会闲散人员到校肇事。定时或不定时清理收缴学生携带入校的管制刀具等危险器具,防止发生学生伤害事件。
5、积极争取当地党政领导,配合当地公安、卫生、工商、文化、建设、民政等相关职能部门,适时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严厉打击侵害师生员工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行为,消除校园周边存在的危险建筑、消防设施、疏散通道、道路交通等危及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隐患,清理整治校园周边摆摊设店、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堆乱码等违规行为,有效管控校园周边容易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清理取缔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的网吧,禁止在校园周边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生产、储存和销售活动,切实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营造安定的育人氛围。
6、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关于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的“八条措施”、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的“六条措施”要求,扎实开展“警校共育”工作。聘请县检察院李丹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邀请城关镇派出所驻校民警及司法机关、交通、国防等部门同志做好法制进校园活动,并适时清理整治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积极营造有利于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严厉打击滋扰校园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违法行为,确保校园一方净土,加强师生法纪教育,杜绝师生违法犯罪。
7、制定和完善防范洪涝、火灾、地震、山体滑坡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落实相关应急保障设施,制定应急疏散工作方案,适时组织师生进行应急演练,努力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提高师生员
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8、把化解社会矛盾作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第一目标,以解决师生员工和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按照“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建立健全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依法维护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
(1)加强安全教育,避免因安全事故而产生矛盾,影响到学校稳定
(2)规范教学行为、招生行为、办校办班行为、考试评价行为和教材使用行为,避免办学行为不规范而影响学校和社会稳定。
(3)加强教师队伍的教育管理,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树立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廉洁从教的良好形象。
(4)加强宣传引导,健全网上舆论监管和引导机制。
9、加强留守儿童的管理,积极开拓扶贫帮困渠道,不让学生因贫困而辍学。要采取“1+1”结对帮扶等扶困助学措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要深入开展留守学生关爱活动,建好留守学生之家,对留守学生要在生活上照顾、学习上帮助、心理上疏导,不断健全留守学生关爱服务体系。
(三)方法步骤
1、宣传动员阶段(2011年3月)。召开动员大会,全面启动学校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制定《开阳一小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落实措施、人员、阵地、经费和考核机制。
2、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1年5月)。按照制定的工作方案,建章立制,查漏补缺,多措并举,规范管理,全面铺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并把在实施过程中的先进经验以简报的形式上报。
3、总结深化阶段(2011年6月)。认真总结学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推广试点成功经验,对学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行进一步完善优化、巩固提高,推进工作深入开展。
(四)工作要求
1、学校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是新形势下学校综治维稳安全工作的新举措,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的新形式,全体教职员工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树立大教育观念和主人翁意识来积极参与此项工作,明确自身职责,落实具体措施切实开展工作。学校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领导小组下设的公室负责安排、布置、检查、考核等日常工作,年级组之间要开展争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先进年级”的竞赛评比,全体教职在自己的岗位上切实履行“一岗双责”,确保学校社会管理创新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认真学习借鉴外地学校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开拓思路,提高社会管理创新能力。要通过召开动员会、研讨会、开设专栏等形式,广泛进行宣传发动,使社会管理创新观念深入人心,积极营造全员参与、共建和谐校园的良好氛围。
3、学校创新社会管理领导小组成员要抓好年级组(班级)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检查、指导、督促和考核,适时通报工作进度,确保工作实效,建立学校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专档,收集整理学校各部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并以简报的形式上报教育局,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落实、任务没有完成的年级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学校把此项工作纳入教职员工年度目标考核。
开阳一小
二0一一年三月
第二篇:开阳一小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方案
开阳一小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开阳县教育局中小学幼儿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动员会议精神,积极探索推进我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全面提升我校的社会管理水平,着力解决影响学校平安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切实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的合法权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开阳县教育局《关于开阳县中小学幼儿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开教通[2012] 号)要求,制定如下试点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全员参与、科学管理的原则,积极探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方法和措施,不断建立健全校园法制教育网络,综治维稳机制,凝聚教育合力,努力维护校园平安、和谐、稳定,提高办学质量,进一步夯实学校精细化管理基础,努力推动学校科学、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建立和完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各类组织服务管理体系、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应急管理体系、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体系、舆情监管体系”等社会管理创新项目,促进我校平安和谐稳定形势,促进学校管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为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家长、服务学生,切实推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再上新台阶。
三、主要内容
(一)学校成立社会创新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杨冰(校长
支部书记)副组长:罗凯旋(副校长)
成员:张子龙(副校长)朱秋生(后勤主任)鲁传云(办公室主任)陆定娥(教导主任)于玲(副教导主任)全体年级组长和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学校办公室,由罗凯旋任组长,具体负责日常办公。
(二)具体措施
1、安全法制课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效果“五落实”。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形式,有计划地开展安全常识教育,尤其要把防交通事故、防食物中毒、防季节性传染病、防拥挤踩踏、防火灾、防溺水、防盗窃、防伤害、防自然灾害等作为教育重点,切实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自觉遵纪守法,积极营造广大师生“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远离邪教”的浓厚氛围。
2、坚持“抓安全、保稳定、构和谐、促质量”和 “一统一”、“两纵两横”、“三全”、“四化四严”、“树立五种意识,客服五种心态,做好五个强化”的 安全管理思路即“一统一”即统一部署;“两纵”即校长—分管安全副校长—安保处—年级组—班主任—学生,值周领导—值周教师—值周班级—学生;“两横”即安全办公室—各处室、各部门,“三全”即全员、全程和全方位;“四化四严”即责任具体化、管理科学化、程序规范化和活动系列化;严进、严教、严管和严出;“树立五种意识,克服五种心态,做好五个强化”即树立政治意识、法纪意识、责任意识、规矩意识和风险意识,客服侥幸心态、麻痹心态、松懈心态、抵触心态和冷落心态,做好强化领导、强化责任、强化检查、强化考评和强化问责。进一步落实学校精细化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保障广大学生拥有平安和谐的校园和良好的受教育环境。
3、一月一次组织人员对学校的校舍及其附属设施、消防设施、维修工程、教学设施(含体育设施、实验设备)、生活设施、活动场所等进行彻底安全隐患排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建立台账并实行销号整改,对一时不能整改的必须落实有效防范措施,确保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4、建立校园警务室,到县保安公司聘请3名专职保安,配备适当数量的防暴器材,调整学校安全应急小组成员(护校队),确保在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要加强校园巡查,防止不法人员或社会闲散人员到校肇事。定时或不定时清理收缴学生携带入校的管制刀具等危险器具,防止发生学生伤害事件。
5、积极争取当地党政领导,配合当地公安、卫生、工商、文化、建设、民政等相关职能部门,适时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严厉打击侵害师生员工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行为,消除校园周边存在的危险建筑、消防设施、疏散通道、道路交通等危及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隐患,清理整治校园周边摆摊设店、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堆乱码等违规行为,有效管控校园周边容易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清理取缔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的网吧,禁止在校园周边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生产、储存和销售活动,切实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营造安定的育人氛围。
6、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关于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的“八条措施”、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的“六条措施”要求,扎实开展“警校共育”工作。聘请县检察院李丹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邀请城关镇派出所驻校民警及司法机关、交通、国防等部门同志做好法制进校园活动,并适时清理整治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积极营造有利于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严厉打击滋扰校园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违法行为,确保校园一方净土,加强师生法纪教育,杜绝师生违法犯罪。
7、制定和完善防范洪涝、火灾、地震、山体滑坡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落实相关应急保障设施,制定应急疏散工作方案,适时组织师生进行应急演练,努力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提高师生员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8、把化解社会矛盾作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第一目标,以解决师生员工和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按照“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建立健全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依法维护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
(1)加强安全教育,避免因安全事故而产生矛盾,影响到学校稳定
(2)规范教学行为、招生行为、办校办班行为、考试评价行为和教材使用行为,避免办学行为不规范而影响学校和社会稳定。
(3)加强教师队伍的教育管理,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树立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廉洁从教的良好形象。
(4)加强宣传引导,健全网上舆论监管和引导机制。
9、加强留守儿童的管理,积极开拓扶贫帮困渠道,不让学生因贫困而辍学。要采取“1+1”结对帮扶等扶困助学措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要深入开展留守学生关爱活动,建好留守学生之家,对留守学生要在生活上照顾、学习上帮助、心理上疏导,不断健全留守学生关爱服务体系。
(三)方法步骤
1、宣传动员阶段(2011年3月)。召开动员大会,全面启动学校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制定《开阳一小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落实措施、人员、阵地、经费和考核机制。
2、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1年5月)。按照制定的工作方案,建章立制,查漏补缺,多措并举,规范管理,全面铺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并把在实施过程中的先进经验以简报的形式上报。
3、总结深化阶段(2011年6月)。认真总结学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推广试点成功经验,对学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行进一步完善优化、巩固提高,推进工作深入开展。
(四)工作要求
1、学校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是新形势下学校综治维稳安全工作的新举措,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的新形式,全体教职员工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树立大教育观念和主人翁意识来积极参与此项工作,明确自身职责,落实具体措施切实开展工作。学校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领导小组下设的公室负责安排、布置、检查、考核等日常工作,年级组之间要开展争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先进年级”的竞赛评比,全体教职在自己的岗位上切实履行“一岗双责”,确保学校社会管理创新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认真学习借鉴外地学校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开拓思路,提高社会管理创新能力。要通过召开动员会、研讨会、开设专栏等形式,广泛进行宣传发动,使社会管理创新观念深入人心,积极营造全员参与、共建和谐校园的良好氛围。
3、学校创新社会管理领导小组成员要抓好年级组(班级)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检查、指导、督促和考核,适时通报工作进度,确保工作实效,建立学校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专档,收集整理学校各部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并以简报的形式上报教育局,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落实、任务没有完成的年级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学校把此项工作纳入教职员工目标考核。
开阳一小 二0一一年三月
第三篇: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当前,随着我镇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社会建设任务日趋繁重,社会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在我镇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以来,提升了社会建设效能、效率,推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现将我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以来总结如下:
一、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把
社会建设、社会管理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推进全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2、夯实基层基础。坚持重心下移,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村社,在组织领导、工作队伍、制度规范、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建设,完善保障,确保工作有人抓,各项要求在基层得到有效落实。
3、严格工作考核。把社会管理创新纳入乡镇对村(居)考核重要内容,细化考核项目、标准和方法步骤,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推动工作不断深入。
4、加强舆论宣传。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广泛宣传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工作进展和成效,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工作措施
(一)推进村(居)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创新
1、推进村(居)组织建设。围绕村(居)党支部和居民委员会建设、基层基础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建设、村(居)干部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快村(居)规范化建设步伐。
2、推进村(居)网格化管理。建立完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科学划分管理单元网格,以网格为基础,科学整合社会服务管理力量,把人、地、物、房、情、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实现村(居)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高效化和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夯实村(居)管理基础。
3、推进村(居)服务管理工作。重点抓好制定落实创新村(居)服务管理模式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村(居)组织,探索服务管理的有效形式和方法,积极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营造和谐稳定的居住环境。
(二)推进社会重点特殊人员群体服务管理创新
1、建立健全重点特殊人员群体管理台账。以镇综治工作中心为依托,搭建重点人员管控平台,建立定期排查和日常监管制度,全面摸清辖区刑释解教人员、矫正对象、吸毒人员、“法轮功”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社会闲散青少年等重点特殊人员群体的底数,落实教育、服务、管理和帮教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违法犯罪。
2、做好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服务和犯罪预防工作。通过建立阳光课堂、实行未成年人轻罪记录封存消灭制度、开展结对帮教等措施,全面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工作,探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路子。
(三)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
1、扎实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区域排查整治。坚持定期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区域、场所和部位,把学校、幼儿园及周边地区安全作为排查整治的重点,落实“打击、整治、防范、教育、建设”综合措施,适时组织区域性统一行动或专项斗争,提升整治效能。强化对“两抢一盗”违法犯罪活动集中区域的整治力度,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2、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打防管控结合、警防民防技防结合、全方位立体化棋格型的动态治安防控体系。制定落实改进和创新保安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管理,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四)推进基层基础工作创新
1、大力发展基层群防群治队伍。大力发展专职治安巡逻队伍、治安信息员、人民调解员、社会志愿者等不同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按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和“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合理解决好群防群治队伍的待遇问题。
2、整合社会力量资源,参与社会管理,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努力构筑政府行政管理力量与社会民间自治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新格局。
第四篇: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
李晓阳 学号:1130359031
一、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社会管理,通常是指以政府为主导的包括其他社会组织和公众在内的社会管理主体,在法律、法规、政策的框架内,通过各种方式对社会领域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途径有多条。既有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途径,又有社会方面的途径。既有治标的途径,又有治本的途径。因此,为加快构建“和谐社会”,我们要一手抓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建设和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水平和物质生活条件,从根本上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基础,同时,还要一手抓社会管理,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和谐、有序的外部环境。这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需要。当前,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这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因为利益诉求引起的,不是敌我矛盾,而是人民内部矛盾,是发展中的问题。而由于改革的渐进性,当前出现的这些矛盾和问题也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希望一下子完全解决,那是不现实的。但是,如果我们对这些矛盾和问题置之不理,则有可能酿成大问题,最终导致社会混乱。破解之道是什么呢?那就是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这些矛盾和问题进行科学疏导,使之得到缓和和化解,从而保持和维护和平稳定的社会发展大局。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发挥国家行政职能的需要。行政的基本职能有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我们党通过90年的不懈努力,在政治上完成了建国大业,构建了政治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宏伟蓝图,在经济上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构建了经济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宏伟蓝图,在文化改革、建设和发展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因此,在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成了国家和各级政府进一步发挥行政职能的需要,这也是我们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新的生长点。
二、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应重点抓好的几个问题
一、以理念创新为先导,用科学理念引领社会管理创新实践
理念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首先要创新社会管理理念,以科学理念引领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
一是要树立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的理念,从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向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是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要从重政府作用、轻多方参与向政府主导型的社会共同治理转变,尽快从传统管理转向时代发展要求的“治理”。
三是要树立服务为先、协商协调的理念,从重管制控制、轻协商协调向更加重视协商协调转变,尽可能通过优质的服务、平等的对话、沟通、协商、协调等办法来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
四是要树立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理念,从重事后处置、轻源头治理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尽可能使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少产生、少转化、少激化。
五是要树立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的理念,从重行政手段、轻法律道德等手段向多种手
段综合运用转变,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减少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
二、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健全完善社会管理制度体系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构建新型社会管理制度体系,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应着力从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和应急处置三个层面,构建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一整套规范、机制和制度体系,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健全完善的制度保障。
三、以管理方式创新为手段,提高社会管理效能
改进社会管理方式是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要从偏重行政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在用好传统手段的同时,更多地运用法制规范、经济调节、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手段。
一是健全法治体系。切实加快社会管理领域立法工作,依靠法律来规范个人、组织行为,协调社会关系,监督和保护公共权力,保护公民合法权益,防止公共权力对公民权利的侵犯。
二是完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有关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弥补社会政策领域的空白,更好地调节和保护各方面利益。
三是借助道德力量。善于运用道德的软力量,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发挥道德力量的示范和引导作用。要重视解决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问题,充分借鉴吸收人类优秀道德传统,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努力塑造新型伦理道德。
四是发挥政治优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最大的政治优势。要把继承和创新群众工作作为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法宝,通过群众工作来服务群众,实现群众利益,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
五是依靠科技支撑。加快公民个人基本信息制度、个人信用管理制度等社会基础制度建设。加强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建设,建立规范高效的动态采集机制,及时准确掌握“人、屋、车、场、网、会”等基础信息,加强动态分析,综合研判,实现全面覆盖,联通共享。
六是加强舆论引导。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把新媒体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利用这个平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了解社情民意,理顺社会情绪。
四、以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为目标,形成社会管理合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着眼于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充分调动一切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切实发挥好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形成共建和谐社会的生动局面。
一是充分发挥党委在社会管理格局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放在党委工作重要位置,经常分析社会形势,正确把握社会管理的大政方针。支持政府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合理配置党政部门社会管理职责权限,切实解决多头管理、分散管理、难以形成有效合力的问题。
二是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格局中的主导作用。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完善社会政策、健全社会管理体系、培育和管好社会组织、畅通公民参与渠道等,切实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的考核机制,研究制定科学的社会管理考核指标体系,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奖惩和使用的重要依据。
三是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格局中的积极作用。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加强以城乡社区为重点的基层基础建设,发挥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志愿者团体等各种社会组织的作用,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责任,积极推动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同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解力量互动的社会协同管理网络。
四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管理格局中的基础作用。积极探索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和途径,为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创造条件,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三、如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2004年6月,我们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就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正被纳入更完备的体系性框架之中。
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意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并进而向信息社会、知识社会转变的加速期。社会转型时期往往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矛盾多发期。只有通过加强社会管理,更加积极主动地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才能抓住和利用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顺利度过矛盾“凸显期”,从而实现2020年达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
第五篇: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食品安全管理创新工作进展情况
食安办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以来,我市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在经贸、农海、质监、工商、卫生、教育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上级“三定”规定,明确各相关部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调整、充实执法机构和人员,修订和完善《南安市食品安全职责和工作制度》、保障编制和经费。同时,明确各部门食品安全工作协调机构和专管人员,深入推进全市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机制。
二、持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深入开展,推动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再上新的台阶。2012年2月,市食安办制定了《南安市2012年食品安全工作专项行动计划表》,布署了专项整治统一的行动时间、内容、重点整治范围及责任单位、具体要求,突出对乳制品、食用油、肉制品、水产品、酒类等重点品种的日常监管,突出对问题乳粉、地沟油、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重点违规违法行为的查处。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及使用行为,至2012年2月底,在专项整治期间,卫生局共检查餐饮单位1350多家次,出
1动卫生监督执法人员780多人次,发出卫生监督意见书176多份。有效规范我市食品生产经营秩序,维护了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加强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
1、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项目建设工作。2011年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列为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目前我市已完成项目规划、设计,初步设计方案已报省农业厅评审。下一阶段我市将按评审确定方案开展县级农产品质检站新项目建设工作。
2、加快检测能力建设。2011年省财政厅、农业厅为我市配置流动监测车和快速检测设备,为我市11家蔬菜生产基地配置蔬菜快速检测仪,有力提高对蔬菜质量安全的监管能力,切实保障我市蔬菜质量安全水平。
3、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根据省农业厅开展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蔬菜、家禽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例行监测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2次例行监测,从监测结果看,农产品质量整体稳定提升。蔬菜检测37种农药,抽样120个合格率87.8%;生猪尿样检测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合格率100%,莱克多巴胺合格率100%。
四、加快推进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
为切实提高食品销售店守法诚信经营,引导自觉守法经营,在全市形成规范有序的食品安全氛围,工商部门在辖区
内评选128家“诚信示范店”,切实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并在全市广泛推广,加快了推进食品诚信体系建设
五、完善应急预案掌握应急要领
认真总结近年来多起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修订应急处置工作程序,强化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更加明确各部门在应急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步骤,增强应急处置规定的可操作性,提高应急指挥、协调和反应的工作效率,使各部门能够迅速掌握应急处置工作程序的要领,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查控问题食品,降低风险。
六、食品安全宣传氛围有新提升
积极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群众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如食品安全“三进”(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宣传周”“知识问答”等活动,广泛宣传创建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和社会氛围。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我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做为基层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我们体会到,只有在忠实履行职责的同时,及时掌握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环节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科学创新的理念找到新路子、新方法,才能搞好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保证一方百姓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