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国:加强基层社会建设 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民政部长)

时间:2019-05-14 15:18: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立国:加强基层社会建设 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民政部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立国:加强基层社会建设 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民政部长)》。

第一篇:李立国:加强基层社会建设 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民政部长)

加强基层社会建设 创新社会管理服务

时间:2011年02月01日 09时00分来源:《求是》作者:李立国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我要评论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民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中切实发挥城乡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队伍的重要作用,推进城乡社区自治和社会自治的良性发展,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稳定。

注重发挥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多元主体的作用。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为此,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充分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主体是多元的,除了党委和政府的领导、组织力量外,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是重要的主体,是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基础力量与重要依托。健全社会管理格局中的“社会协同”,就是要协同社会组织(包括社会工作者队伍)凝聚各方力量管理社会事务,调节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有序运行;“公众参与”,就是要以城乡社区建设为基础平台,依托城乡社区自治组织发动群众共同参与社会管理。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日益分化,社会利益日趋多元,社会问题日渐复杂,社会管理的任务日益繁重。在“单位人”日益向“社会人”转化的趋势下,城乡社区是大多数居民生活的基本依托,是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综合平台;社会组织是公民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自我组织形式,能够反映群众诉求、规范群体行为和提供社会服务;基层社会工作者具有立足一线、直接联系群众特别是直接帮助弱势群体的优势。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城乡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队伍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重要载体和依托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发展社会服务,都离不开城乡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队伍的积极作用。我们要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前提下,发挥城乡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队伍植根基层、贯通社会、联系群众的特点和优势,实现协调社会利益、增进社会福祉、化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健全社会管理格局的目标。

注重发挥城乡社区的基础平台作用。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心在基层,社会稳定的根基也在基层。发展基层民主,发挥城乡社区自治组织的功能,是促进社会安定有序的基础。城乡社区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是城乡居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公共事务,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平台。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应该紧紧抓住这个基础平台,加强社区建设,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群众自治能力。这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实现科学有效社会管理的基本途径。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发挥基层群众组织的作用,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合力。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迫切要求我们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切实发挥基层群众组织的自治功能,夯实社会管理的基础。进一步健全基层民主制度,深入推进基层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活动,实现城乡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保障基层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充分发挥基层党委和政府的主导作用,理顺乡镇街道政府机构与城乡社区自治组织的关系,尊重城乡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形成城乡基层社会管理的合力。以服务居民群众为宗旨,着力加强和改进城乡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制度

建设和设施建设,把城乡村、居委会建设成为功能完善、充满活力、作用明显、群众满意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夯实基层社会管理的组织基础。进一步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城乡社区组织体系,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城乡社区自治机制。完善基层自治制度,深入开展以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民主管理实践,以居务公开、民主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全面推进城乡基层自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让基层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积极探索化解社区矛盾、维护社区安定的新途径、新方法,在城乡社区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促进基层社会稳定。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培育城乡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共驻共建、资源共享,使城乡社区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的协同参与作用。社会组织是联结各个社会单元的重要纽带,是社会成员自我组织的基本方式。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和积极作用的发挥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实质上是政府依托社会组织与社会互动共进的过程。当前社会发展中,社会成员个性化、生活方式多样化、利益诉求多元化、社会矛盾复杂化的特点日益凸显,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多元共生的社会综合治理机制,有效解决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复杂多变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组织引领、协调整合、示范带动和排忧解难功能,充分发挥其反映利益诉求、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扩大公众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支持、引导其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要从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出发,加快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作用明显的社会组织体系和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职责明确的社会组织发展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经济社会事务和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作用。要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营造社会组织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按照社会化、专业化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政社分开,积极探索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和登记管理方式创新,逐步建立登记管理、备案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社会组织管理方式。大力培育扶持社会组织的发展,积极解决社会组织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社会组织专职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进程。应注重发挥社会公益组织的作用,积极扶持发展行业协会、公益慈善类组织、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城乡社区社会组织。要按照法人地位明确、治理结构完善、筹资渠道稳定、制约机制健全、管理运行规范的社会组织发展要求,指导社会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提升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和自主发展、自我管理能力。健全对社会组织的管理监督机制,完善法制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自我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加大对违法违规社会组织和非法组织的查处力度,健全社会组织退出机制,维护社会组织的良性发展秩序。完善相关优惠政策,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机制,支持社会组织承担社会事务、参与社会管理,推进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与社会各界以及社会组织之间的广泛交流与合作,促进基础层面的良性社会治理。

注重发挥社会工作者队伍直接服务群众的作用。广大社会工作者是实现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最前沿队伍与最基本力量。他们贴近基层,面对群众,能够体察群众需求、社会心态和各种矛盾,可以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工作和提供系统化、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有利于增强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亲和力和实效性,把各种社会问题化解在基层;有利于通过社会协调,整合社会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机制,降低社会管理成本,提高社会管理效率;有利于疏导公众情绪,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性社会心态,构建平等互助、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良性运行;有利于更新群众工作观念,创新群众工作机制,改进群众工作方法,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方式,密切新形势下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与社会体制、社会结构、社会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由此带来了诸如道德失范、心理失衡、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既要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又迫切需要建设一支贴近群众的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我们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坚持突出中国特色、贴近社会需求,坚持服务社会发展、讲求社会实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运作、公众参与,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一要加强制度建设。抓紧出台《国家中长期社会工作人才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纲领性政策文件指导全国社会工作队伍建设。加快社会工作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健全专业社会工作信息披露、专业督导、服务评估、行业自律等专项制度安排,完善专业社会工作岗位设置、薪酬待遇、考核评价和权益保护制度,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提供优良的制度环境。二要加大专业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力度,构建社会工作的服务平台。要坚持职业化发展取向,以政府购买服务、税收减免、政策支持等制度激励方式,引导成立公办与民办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有计划、有步骤地在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和社会组织中重点设置专业社会工作岗位,吸纳专门的社会工作人才。三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广大社会工作者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能力。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加强广大社会工作者的岗位培训,努力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人力资源开发体系,逐步提升社会工作者的社会服务水平。

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不仅是社会管理的对象和内容,也是社会管理的主体。注重基层,立足基层,加强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建设,是新形势下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点之一,是解决社会管理和服务中问题与难题的重要途径。

(作者:中共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

**********转载请注明来源:求是理论网,原文网址:http:///zxdk/2011/201103/201101/t20110128_64927.htm

第二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服务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服务创新社会管理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对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基层党组织要走在前列,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做到“四个注重”,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注重抓基层、打基础,夯实社会管理的组织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关键在基层。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变化新形势,创新组织设置,健全组织网络,让基层组织体系覆盖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全过程。要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立和完善基层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要完善和发挥基层党组织功能作用,强化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功能,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的新机制,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积极作用。

注重抓班子、带队伍,强化社会管理的力量保证。加强和创新

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工作面广量大,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团结和凝聚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为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当前,要以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实绩突出、廉洁奉公的人选拔上来。要以提高素质、提升能力为重点,认真抓好基层党员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党员队伍推动科学发展、协调利益关系、应对突发事件、做好群众工作的实际能力,让党员队伍成为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生力军。要主动应对经济社会转型的深刻变化,科学分析新形势下所面临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切实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党员志愿者力量,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共服务和群众内在需求的有效对接。

注重抓重点、拓领域,破解社会管理的制约瓶颈。当前,我国既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大力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来破解这些难题,特别是要注重抓好重点领域、重点对象和重点环节的党建工作,从根本上突破这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要重点抓好社区党建工作,进一步深化社区党建活动,大力推行社区建设网格化管理,实现社会管理在城市社区的全覆盖。要重点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和服务员工的社会责任。要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经济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社会组

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充分发挥社团协会和中介组织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方面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要重点抓好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引导基层党组织持之以恒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提升全社会的诚信度,为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注重抓活动、搭平台,激发社会管理的内在动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广泛开展各类主题活动,积极搭建各类服务平台,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争科学发展之先,创和谐社会之优。特别是要注重抓好一些重点行业及窗口单位的创先争优活动,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老百姓深切感受到创先争优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息。要扎实开展“机关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大走访”活动,将下基层的过程变为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和增进党员干部与群众的感情,提高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真正将群众工作作为“生命工程”来抓。要努力搭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平台,通过党员公开承诺、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等形式,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大局和谐稳定。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制度建设,引导基层党组织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社会化服务机制、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进一步激发社会管理的内在动力,促进各项社会管理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第三篇:如何加强创新基层社会管理

如何加强创新基层社会管理

作者:江平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成为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由此,社会管理被摆上历史的议程。党中央在充分分析社会发展的形势之后,从全局出发,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要求,并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再次强调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由于社会管理的重难点在基层,加强创新基层的社会管理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一、基层党组织是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加强创新社会管理需要党的统一领导,才能确保正确的社会发展方向,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必须得到有效保障,基层社会管理的发展也必须紧紧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社会由不同的利益集团所构成,利益间的争夺又导致众多的社会矛盾,这就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关键作用,运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各方利益的动态平衡,增添基层社会管理的活力,实现基层社会管理的有序发展。基层党组织所肩负的基层社会管理使命是伟大而又艰巨的,基层党组织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发挥学习型党组织的带头作用,在思想与行动上和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将基层社会管理推向一个新的历史层次。

二、制度保障是关键

基层社会管理的有序、良性发展离不开制度上的保障。首先,基层的社会管理离不开社会组织的支持与合作,然而我国的社会组织发展很慢,假使缺乏社会组织这一重要平台,那么公众的基层社会管理参与度将直接下降,进而无法形成基层公众与基层政府的良好互动,所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注重在制度上保障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其次,公众在参与社会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利益表达机制,这与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不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公众不能够有效表达自己的利益取向,那么公众对社会管理的参与热情必将降低甚至消失。所以在制度上完善公众的利益表达机制是十分必要的。最后,在基层的社会管理中必须拥有一批优秀的社会管理人才,才能够有效实现基层社会管理的发展,但由于基层的艰苦性,无法吸引和留住众多优秀人才,这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实现制度上的保障,从而推动基层社会的发展。

三、公共服务是重点

基层社会管理必须加强基层公共服务。首先,基层政府要着重从管理意识迈向服务意识,要加强基层工作人员的服务观念、大局观念,切实以服务公众为先,以大局为重。其次,基层政府在具有服务意识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健全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基层公共服务不仅仅包括一些硬件设施的提供,更需要在软件上加强,为公众提供教育、培训等服务,切实提高基层公众的社会工作的适应能力,实现

社会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实现高效的社会发展水平。基层公共服务的意义重大,原因是基层政府与社会公众直接接触,他们的联系最为密切,如果基层公共服务不到位将使政府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受损,政府的能力和权威受到公众质疑。所以基层公共服务必须贴合公众的需求,关注公众的难处,切实高效的提供一系列软硬件设施,让公众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并享受我国的发展成果,从而在与基层公众的直接接触与互动中实现基层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四、民生保障是基础

基层社会管理必须保障民生,必须保障基层公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基层公众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将产生大量的社会问题。首先,基层社会管理必须摸清基层公众的实际生活状况,必须重视对弱势群体的关心与支持,必须建立健全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与补助体系,不仅体现了政府对人民的高度负责,而且可以避免基层社会极端事件的发生。其次,需要加强和完善基本的医疗体系制度,特别是在广大乡村地区,要防止因病返贫对基层公众造成极大的心理落差进而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最后,政府在对基层公众的民生建设中需要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并且在资金的分配和运作上必须让公众参与,真正使民生建设符合公众的现实需求,真正实现保障民生,造福民众。

五、结语

基层社会管理的发展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也需要制度保障、民生保障和一系列的公共服务。基层社会的发展将直接影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处理好基层社会管理问题将是我国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的重大课题。基层社会管理需要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需要多方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我们必须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密切联系社会发展实际,关注社会发展重难点,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以期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加快推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

第四篇:基层创新社会管理浅析

基层创新社会管理浅谈

创新有多层的内涵,有多元的指向。发展有多重的难题,有多样的选择。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三十多年间,社会矛盾在步入新世纪后集中体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以至于常常陷入“百姓苦,干部累”各种利益诉求无法满足,矛盾纠纷难及时化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重要而紧迫,是发展转型,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是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重要保证。

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点多面广,涉及层次多,涉及每个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我所就创新社会管理着重从农村基层剖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阐述当前社会管理的热点。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的税,费和义务工等负担全面取消,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使基层组织与农民之间的联系日趋松散,传统工作抓手与载体基本丧失。然而,新时期农村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涌现,农民的诉求和意愿也呈现出诸多新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及时化解、调处好矛盾纠纷;适应需求改善管理体制机制;加快职能转轨提高服务标准。

管控源头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在社会转型时期,农村社会矛盾呈现类型多样,情况复杂趋势,突发性,涉众性特点显现,许多矛盾纠纷形成快,易激化,难调处。

而现行的调解体系客观上仍然存在力量不足,时效性不强等问题。矛盾纠纷往往因失去了最佳调解时机而扩大升级。

在群众自治的前提下,学习借鉴“中心户长”制,在农村推选作风正派,责任心强的群众代表担任中心户长,以村小组为单位负责本区域内的治安防范,矛盾调处,帮解困难和村民议事会的协调者。履行以往“五大员”:维稳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治安防范执勤员,法制教育宣传员,重点对象帮扶员的职责。适当的参与村两委的中心工作和村级事务管理,规范中心户长工作制度,实行动态调整,一年一聘,按照各项考评结果优胜劣汰,体现村民自治组织特性。其报酬以误工补助的形式发放,上级部门完善其经费保障制度。

中心户长一般都来自群众,熟悉群众,扎根群众,有地缘、人缘、血缘优势,使基层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处臵在小”的要求能够得到落实。将综治第一道防线延伸到身边人。

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机制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从传统向现代型的的转型,农村人口需求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基本需求水平不断的提高,而且和权力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怎样解决和处理好新问题,整合资源;优化结构配臵;完善体制机制搭建新载体,发挥基层社会管理的最大效率是工作重点,对此有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深化基层综治一体化平台。以往乡镇综治工作中心综治、公安、人民法庭、司法、信访等部门组成。已经很好的整合了基层资源,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各乡镇实际情况可统

筹民政、国土、计生、人武、团委、妇联等单位进入基层综治维稳体系,实行统一领导,明确各单位在综治中心的职责任务,充分发挥综治办的牵头协调作用,有条件的乡镇可以集中办公,更有效的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更广泛的将各群体纳入基层综治网络。根据各乡镇维稳工作的实际情况,成立由民兵应急分队为主的治安巡防队,由综治工作中心统一管理,抽调干部职工管理,人员不足可从农村复退军人和治安积极分子中招录,在重点村建立联防小组。

二是综治工作机制一体化整合。虽然基层综治力量得到了有效整合,但只是在硬件上的资源整合,不一定在解决实际问题面前就能够形成强大的合力,各部门由于人员所限在搞好综治维稳工作的同时还要搞好乡镇农业基础工作,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存在顾此失彼。工作机制较为无需,这需要综治工作中心在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处理原则上达成一致,各部门协调联动,建立统一的工作台账,工作例会,检查督导,绩效考评,24小时干部轮流值班制。确保各部门能够相互通力配合,相互衔接,使得综治一体化机制运行有序。

三是整合社会团体和群众资源。在以往实践中,社会力量参与综治维稳积累了宝贵经验。以2009年山东新泰市一起村民被火车刮倒死亡的案例,当时造成300多名群众围堵磁莱铁路的群体性事件,新泰市政法委立即安排乡镇、村两级平安协会会长及副会长带领数名会员赶到铁道边劝解情绪激动的群众,由于两人在群众中有着很高的威望,经过协调使铁路部门与死者家属就赔偿标准达成一致,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将事件平息。从上述案例中,村民自治组织在此事件中

发挥了关键最用。在我县现有基础上,在企业较多的乡镇、农村成立以企业牵头,村民自主参与的的社会团体,以缴纳团费,社会捐助,政府补助等形式筹集资金,资金用于乡镇、村的治安防控硬件建设和矛盾纠纷化解经费补助,将更多的、各式各样的、有益于社会管理的社会团体和群众资源吸纳进基层综治维稳体系中来,与政府部门相互联动,在政府和群众之间形成“缓冲带”,避免了政法队伍与群众正面接触。

绘好“民情地图”创新公共服务

随着新农村事业的扎实推进,农村公共事业投入不断增加,事关民生的各项公共服务职能延伸到农村,特别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而这些恰恰群众反映最激烈最突出的地方,既是关系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察民生,恤民情,知民需,绘好这幅“民情地图”对加强和创新农村公共服务起着导向意义。

转变干部作风,强化服务理念。许多时候我们的基层工作都是“百姓找上门,百姓常上门”,工作态度不积极,管理者观念太强,等、靠、拖思想太重,被动的接受工作,使得群众意愿和诉求没有及时满足,百姓怨声载道、滋生矛盾。要搞好农村的公共服务,就要整饬不良风气,转变我们干部的工作作风,纠正麻痹思想,打造为民服务意识,深入基层、深入实地、深入农民群众,主动去为百姓帮困解难,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情感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将服务百姓的理念上升到使命高度。

主动问计于民,服务农村经济。在农村最基础的民生项目就是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农民增收是

第五篇:社会服务管理创新

关于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的汇报材料

加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我镇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该项工作,重点从优化服务和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两个方面入手,着力提高工作水平,为地区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环境,现将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三项服务,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服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镇始终将民生工程作为工作首要目标,今年,更是加强了民生工作落实力度,使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促进非农就业。一是坚持“以培训促就业”,开展实用技能培训,特别是紧盯北京现代三工厂和印刷产业园在建企业的需求开展培训,引导劳动力到高端产业、高效企业、高薪岗位就业,累计培训劳动力245人次,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就业指标任务的131%,全镇“纯农就业家庭”实现了“动态归零”。二是为劳动力安置转移搭建平台,举办**镇招工招聘会,实现51名劳动力就业;还积极组织镇域劳动力参加南彩、杨镇等乡镇举办的招聘会,拓宽就业渠道,全镇实现转移就业180人。三是就业转非工作有序开展,截止目前,已实现67人就业转非,完成全年指标(88人)的83.8% ;“绿色就业”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一是积极宣传城乡医疗保险各类政策,增强群众的投保意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6%,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特困家庭医疗救助实现100%,以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起来。二是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划拨10万元对镇域80岁以上老人进行补助,扩大补助范围(往年只针对90岁以上老年人补助)。三是依托 1

**区慈善协会**分会,吸引社会资源助推慈善事业,拓展救助范围,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赠活动,为各类困难群体捐赠救助款物价值10万余元。四是落实“九养”政策,增设老年人餐桌、电器修理等服务项目。

(三)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快人口、教育、医疗等工作发展。坚持利益导向机制,深入推进优质服务,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达 96.9%,农村新生儿入非率达100%;立足培育新型农民,依托“兴农讲堂”,邀请中国农科院、市农科院、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单位的专家授课,向群众传授园林绿化、保洁等专业知识,提升镇内劳动力就业技能;与中日友好医院等知名医院联合开展2次义诊活动,累计为400余名群众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二、完善五项机制,推进社会管理精细化

镇党委政府将建立工作长效机制作为提高社会管理实效的保障,通过完善五项工作机制,提高了社会管理的规范化、常态化和精细化水平。

(一)完善基础事务管理机制。一是完成换届选举工作,此次换届选举,我镇共设立大选区3个、小选区19个、投票站19个,拟选举区人大代表6人、镇人大代表48人。为了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我镇重点从健全组织领导、出台应急预案、规范工作流程和加强外围安保四个方面入手,多次召开换届动员会和部署会,确保了换届选举一次成功,为镇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按照北京市关于建立村务监督委员的要求,作为**区的试点乡镇之一,我镇在15个村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完善了软硬件条件,其职责主要是对村务决策、村级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村级重大事件进行监督,收集、受理村民意见和建议,提高村民自治水平。三是结合“小金库”治理工作,积极推进在线审计,提高财务管理的透

明度。

(二)完善社会面防控机制。一是加大人防、物防、技防投入力度,按照“以专带群,专群结合”的原则,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整合治保、民调和专职巡防队力量,建立专群力量“同步部署、同步上勤、同步调整”的工作机制;加快科技创安步伐,目前,我镇电子监控探头达到304个(镇级39个、村级177个、企业88个),技防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减少了可防性案件的发生。二是全面开展“打非”工作,对镇域企业、出租房屋、违法建设等领域开展隐患排查,累计检查47家企业,排查隐患94处,责令28家企业当场整改、19家企业限期整改,现已全部复查完毕,消除了安全隐患,净化了镇域经济市场秩序。三是构建大安全工作格局,镇相关科室部门年初与各村委会和镇内企事业单位签订安全生产、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责任书,每月召开企业负责人交流座谈会,总结安全生产检查情况;定期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联合执法检查,对不规范及违法行为及时进行纠正。

(三)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推进信访代理制度,完善镇村两级信访代理机构,充分发挥村级便民服务室的“调和”职能,及时接待群众来访,倾听群众诉求,引导群众通过合理、合法途径反映利益诉求;实行包村工作月报制度,包村组长每月填写包村工作月报表并上报镇组织部,详细记录各村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等基本情况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并在下月报表中详细说明问题解决的程度和结果,实现对工作的动态管理,搭建镇村联系的桥梁。

(四)完善矛盾多元化调处机制。一是继续落实信访、纪检、综治、司法、民调“五位一体”的联合办访工作制度,加强责任村及责任部门与信访部门的联动、村级信访信息员与镇信访办的互

动,形成以信访维稳部门为主,全镇上下整体联动、紧密协作、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二是继续落实《**镇重大决策信访风险评估机制》,按照“谁决策、谁评估、谁负责”的原则,着力减少决策出台过程中的涉稳风险,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发生。三是发挥信访信息员作用,及时发现信访和纠纷苗头,协助参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构建多元的矛盾调解机制,信访总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继续保持“三无”态势,为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一是实行联审制度,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重点引进基础好、有发展潜力的实地建厂企业,吸引高端人才,抬高低端行业的准入门槛,逐步减少和消除小、低、散等低端业态,着力构建“数量与地区承载力相适应,质量与经济结构相协调”的流动人口格局。二是坚持“村企联管”和“四集中”管理制度,做好基础信息登记工作,严格落实房屋租赁登记和流动人口“二次登记”制度,加强对信息的动态管理;推进两个村的村级综治办规范化建设,实现一站式办公,下移流动人口管理的关口。三是开展流动人口调研工作,今年6月份,镇主要领导分批次与15个村书记、镇域重点企业负责人开展流动人口专题会议,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新形势下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方法,探索好措施、好方法,并逐步写入村规民约,发挥群众参与流动人口管理的主体性作用。四是坚持寓服务于管理,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对流动人口给予帮扶,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增强流动人口的归宿感,促进流动人口逐步融入镇域环境,与本地群众和谐相处。

三、紧跟发展形势,谋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发展

我镇党委、政府在下一阶段工作中,认真总结并推广我镇在精细化管理、矛盾调处、农村基础事务管理、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

理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探索服务与管理相结合的新途径,创新服务项目,加强社会管理,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一是探索创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深化网格化管理理念,以村为单元,划分若干工作网格,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人、地、物、事、组织、服务资源、管理项目等纳入其中,打造区、镇、村“三级服务管理”平台,实现社会服务管理的精细化和动态化。二是突出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通过完善各级就业帮扶体系、加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力度,促进我镇劳动力充分、优质就业;大力推进就业转非工作,使农民进入城镇职工基本保障体系,与城镇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水平。三是建立社会保障全覆盖工作体系。继续加大为民办实事力度,在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方面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九日

下载李立国:加强基层社会建设 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民政部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立国:加强基层社会建设 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民政部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基层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精选5篇)

    加强基层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 张传林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统一......

    充分发挥民政职能 加强创新社会管理2011

    充分发挥民政职能 加强创新社会管理2011-09-22 点击率: 264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正确分析把握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后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重要而......

    创新社会管理 发展民政事业

    创新社会管理 发展民政事业县民政局局长崔永华民政工作涉及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民政管理体制和方式已难以适应现代民政事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我县贫......

    社会管理创新重在基层

    社会管理创新重在基层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客观要求。......

    加强基层党建 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基层党建 创新社会管理以构建和谐党群、干群关系为目标,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使基层党建创新与社会服务管理新有机融合起来。 第一,以换届选举为抓手,夯实......

    基层政府如何创新社会管理

    浅谈乡镇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创新要注重党的领导,以达到公平正义、社会秩序良好、公众积极参与的新格局。 2004年6月我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

    创新社会管理 服务流动人口

    创新社会管理 服务流动人口 人口流动是与城镇化进程伴生的人口现象,对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流动人口所带来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在我国......

    统一战线如何服务社会管理创新

    加强社会管理与创新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凝聚强大力量。这与统一战线工作“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