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现代社区文化的设计思考
关于现代社区文化的设计思考
作者:单越腾 指导老师:鲍懿喜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现代社区的分析,指出目前社区环境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建设现代社区文化的几个方向,认为开发商和设计师必需更新居住观念,更多地关注人的心理需求,才能设计出真正人性化的社区环境。
[关键词] 社区文化;设计;人性化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modern community analysis, pointed out that the current community design problems, and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community culture in several directions, that developers and designers need to update the concept of living,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needs, in order to design a truly humane community environment.Key words: community culture;design;humane
社区文化实质上就是这个社区的主流意识,是共同的社区心理和社区行为,是带有浓厚社区色彩和烙印的人际关系和交往方式,是人们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依恋情结和荣辱心态,是一种较为一致的价值取向。对于一个社区而言,社区文化就是该社区的气质和灵魂,一流的社区文化塑造一流的社区形象。一个社区的综合发展的形象是外在面目与内在精神本质的有机统一,是历史文化的沉淀与现实文化交融的结果。
一定的社区文化,在一定时期内,总会强调特定的文化理念,从而规范和影响社区群众的行为模式,并排斥其所否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一方面不断鼓励社区群众与现实之间以及社区群众之间的相互协调;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理想和目标。这样,社区成员在长期的交往中逐步形成了共同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信仰和归属感,即形成了某一种共同的社区精神。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有利于增进社区群众之间的感情,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增强社区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一、什么样的社区需要什么样的文化
设计是站在技术层面并结合市场需求、项目定位而由设计公司主观设计的一种符号、元素,它带有设计公司或设计师的某种特质,包括他们自己对这个行业的经验积累、不同的文化理解、设计背景、设计理念等等,有较强的主观倾向性。这种主观的设计文化又恰好是社区文化形成的基础之一。
但是它并不能代表真正的社区文化。所谓建筑空间环境的社区文化,它不单指建筑环境景观,还包括自然、人文、社会等诸多因素,涵盖了社区的物质形态与文化形态以及它们在建筑环境空间中的表现:它广泛涉及设计、建筑、生态、园林、土木工程、生理、心理等多学科的综合渗透。社区文化更多的是从居住者的感受出发,大到区域目标客户群体的居住习惯、居住文化、历史人文,小到老人与小孩的特殊要求,早晚、四季的园区景致变化,小品景观的设置等等。“共同的社区心理和社区行为”、“是一种较为一致的价值取向”,其精髓就是一致性、趋同性。
二、让设计充分体现社区文化的地方精神
(一)视觉文化
视觉文化主要是指社区的建筑形式、园林景观、休闲配套以及对社区的标示性物品表现出的视觉印象。建筑采用什么风格、什么立面,景观采用什么植物、哪一类小品极其小品的材质、造型,还有休闲设施、休闲的空间及组合等等。社区主入口的打造,可以做成牌坊、也可以用铁艺做成欧式的大门,用廊柱做成罗马式的,也可以用大石或者木材打造东南亚风格的,不管什么造型,无非是表现这个社区的某种文化追求,比如说追求一种原始浪漫或者厚重气势,营造一种温馨惬意,还可以打造一种品味、档次、层次,这与项目的总定位,同时更直接与设计师的设计文化相关。当这种设计文化得到了小区居住者的认同并接受,自然就成为这个社区的文化基础。总之,社区的视觉文化对整个社区文化起着引导、延伸、成型的重要作用
(二)环境文化
环境文化不仅仅是环境绿化、环境景观,而是指一种氛围,来自各自不同地域的居住者在统一进驻某个社区后,集体所表现或需求的一种生活氛围。它也许可以是某种大多数人喜欢的公共活动,是大家都共同喜欢的某种植物、某种色彩、某种娱乐或者休闲的方式,也可以是大多数人共同喜欢并流传的一句话,或者是只有这个社区才明白的某种语言。环境文化直接影响、培育甚至是指导着社区居住者的价值观、道德观,表现着一个社区的素质和层次。当一个不管多么随意的人走进某个高档社区,立刻自然而然的就变得规矩起来,即使手头捏着一个烟头,也绝不会随手丢弃。其实,并没有在哪里标明 “不可乱丢垃圾”的警示牌,也没有任何人监督、制止,这便是一个社区的环境文化、氛围,它具有约束、指引的功能。
(三)行为文化
选择一个社区居住,除了要考虑地段优势、社区环境、休闲配套等等因素外,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该社区是否适合我居住?或者说:我是否适合这个社区?很多年轻人选择A社区,而很多中年人和老板选择B社区。这不仅仅只是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适合”的问题。
社区文化和设计文化有非常紧密的关联,相对B社区,A社区更自由、更有活力,而B社区虽然高档、舒适,但却太“规矩”。两个社区有如此巨大的不同,正是因为设计定位的不同、设计师的设计文化不同,决定了这两个社区文化的不同。
三、设计现代新型社区文化
现代社区设计与现代城市规划、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美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密切相关,强调地方性、场所感和人文精神,从更多的角度探索各个阶层不同社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在传统设计范畴的基础上,更为全面综合,注重人文社会的内涵。
新型社区应该是和谐社区,亲情社区,人文社区,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应在建筑、规划、景观设计中应该以新的设计理念来操作。
(一)社区街区化
现在有很多的小区还是延用早期的超大规模,封闭式的大盘。这是不适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当前我国的住宅开发建设模式。其二则来自转型期所出现的社会现象。从人们的居住心理来分析,人们买房不单买的是住所,还希翼由此买到一个身份,要尊贵、要独特当然就要与他人保持距离;此外,转型期社会的动荡、贫富差距所造成的不安定感,也
促成了住区都加以封闭,而且是用物化了的和高科技手段实实在在地加以封闭,以此使居住其中的人感到安全。
新型现代社区的设计,就需要社区形成大开放小封闭的规划模式,即整体是开放的,小范围是封闭的。增加开放性的公共绿地分布和数量,而不盲目追求集中绿地的规模和气势。
(二)建筑类型、功能、风格的融合在社区内部,应该实现不同建筑类型与建筑功能的配合,实现更多不同档次的建筑产品和谐共处,设计理念上从一种片面强调阶层分化的思维模式,转化为一种不同阶层和谐共处的模式,这样对社会的稳定有益。社区建设应该追求多样性,实现不同建筑风格、不同建筑类型、不同建筑功能的有机融合。
(三)不同社区之间的融合改变社区在城市中各自为政的孤立的状态。旧有的小区建设思想是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从小区自身出发,但从城市的角度讲,一旦小区建成后,属于整个社会。小区与小区缺乏系统的联系,一方面,不同的住宅区不能交流,另一方面,不同小区的体育、娱乐设施不能共享,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在总体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时候,针对各小区个性化设计的同时,保证不同小区之间在空间上、功能上的更多联系。
(四)地域特征在社区中的重要性
地域特征塑造对于建设人文社区是最有效的,不同地方的文化、历史都不一样,小区文化应以本土文化为立足点。依托地域文化产生的社区最有凝聚力和认同感,是有根文化。一些小区作为舶来品,原版照搬,不考虑本地自身情况,也能形成一定的社区文化,但是这种社区文化不植根于本土,也不能取代地域文化,如果任由这种模式无限漫延,甚至会造成地域文化的丧失
(五)文化设施
社区化在社区开发设计中,住宅固然是主体,但文化设施在新型社区中重要性日益提高。文化设施的社区化,改变文化设施完全由国家统建统管的模式,让老百姓日常经常接触,为文化设施增添了活力,同时也提高了使用率。
(六)社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正如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如果要可持续发展,要必须保证生态物种的多样性一样,对于社区来讲,居住人口、年龄结构的多样性是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现在有的小区定位于年轻时尚一族,定位白领一族,定位老年社区,从现实来说,有独特定位小区的存在是必然的,但这种小区估全社会来看,肯定不能占主流。从全社会的主体来讲,更多的社区应该是混和型,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的需求,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参考文献]
[1] 徐阳.《社区文化:社区矫正的门槛与酵母》[J]。《江苏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2] 陈伟.桂小琴.《城市和谐社区规划的可持续性设计》[J].《住宅科技》,2006年第6期.
[3] 宋金梅.《高校文化与社区文化互动和谐发展的几点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2008年9期.
第二篇: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现代思考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现代思考
作为儒家文化在家庭层面的阐扬,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发挥了独特且重要的纽带作用;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为当今中国崭新的精神文明以及社会道德秩序的创建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而借助其独特的形式又能够取得极佳的文化传承与布散效果.但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亟待现代创新,这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文化与经济社会互动共进规律使然,还是全球化时代打造强大的国家现代文化力的必然结果;取向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家庭文化体系,应当从家庭思想、家庭道德规范、家庭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开放型家庭文化等方面对中国传统家训文化进行现代创新.中国家训文化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中国家训文化是沟通精英思想与普通民众的媒介,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职能,内容十分丰富.历代家训中的合理成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启示当代的家庭教育,即爱与教的关系、智与德的关系、气节与利益的关系、律己与教子的关系、为己与为国的关系,成为创建新的家训文化的背景和起点.家训文化中的德治思想及其现代审视
以德修身、以德齐家、以德治国是中国古代家训文化中德治思想的重要内容,而修身进德、养育人的道德良心与高尚品质则是齐家治国的基础.家训文化中的德治思想作为历史传统的一部分,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思想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主要表现在加强道德建设、注重“德”“刑”并用,顾全大局、协调人我、振兴礼仪之邦,强调家庭教育、注重家风熏染等方面.
第三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
社区关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
一、存在问题
1.居民参与社区文化事务的积极性有待提高。随着电视机、家庭影院等现代娱乐设施的普及,社区公众对社区公共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有所下降,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社区文化人才匮乏缺少管理组织人员。社区文化专管活动中,除了上级组织的一些大型文化活动外,许多社区的文化体育活动都是自发的、业余的,大都以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由于没有专业人员的辅导和缺乏统一管理,这些队伍的人员构成复杂,变动频繁,组织能力和演出水平普遍不高,有时还容易出现违规行为。
3、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及场地投入不足。开展文化活动通常都是靠拉赞助和“化缘”。新建文化设施无能为力,老设施的维修也是困难重重。现在社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成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居民只限于居民区活动室和社区多功能活动室,容纳范围较小,无法适应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4、文化需求与文化供给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方面社区文化活动参与不足,另一方面社区群众的文化需求却得不到满足。主要根源是,社区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同社区群众的文化需求不协调。
二、对策思路
以促进、提高群众文化的活力、创造力和影响力为着眼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文化走进社区,贴近百姓,融入生活,用丰实的文化历史底蕴带动社区文化建设,在政策导向、阵地建设、人才队伍、项目载体、机制保障上作对策思考,打造“活力凤凰、魅力凤凰、宜居凤凰”品牌,满足社区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1、提高居民参与意识,动员社会力量共建文化服务体系 在提高居民意识上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有利于提高社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有利于提高社区人民群众的精神品位,有利于提高社区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在社区管理上,要为社区群众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尤其注意解决好社区的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社区治安等方面的问题。针对社区成员的文化需求、兴趣爱好,在内容上应注意与之相匹配,在形式上做到大中小型兼顾、上下结合,在对象上应注重让更
多的家庭和个人参与,让最大多数的社区成员共享社区文化成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国家对现有的公共文化发展的经济政策,抓紧研究、制定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公益性文化事业,如一些企业、慈善机构等有识之士的参与。此外,参与还包括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一定程度的社会化和市场化。
2、培育文化文艺骨干,壮大做专人才队伍
可以培育一批团队,吸引群众广泛参与。通过组织
文化活动,积极为文艺团队筑就展示平台,提升社区群众文化团队的水平,形成团队建设规范化、活动内容大众化、活动项目特色化的建设模式,保证社区不同居民群体都可以参与自己喜好的文化活动。培育一批特色团队,以团队团结人,以学习促进人。培养居民科学文化素养,营造休闲文化、体育文化、科教文化、道德文化、艺术文化、生态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大社区文化,以学习型团队来吸引人、团结人、陶冶人、激励人,增强居民群众的社区归属感。
3、以完善规范管理为基础,强化机制保障。在制度管理上,健全服务居民的 “网上居委会”,“社情民意QQ群”,社企QQ群等手段,架起联系沟通桥梁。在对现有文化设施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文化中心、文化站、居民文化活动室三级群众文化设施,形成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主体的基层文化设施网络;以信息化为基础,搭建文化信息服务平台,沟通千家万户,让信息化融入百姓生活。在经费保证上,加大政府投入,街道每年拨付文化体育专项基金16万元,在区文化局下拨各居委会文化经费1万元的基础上,街道匹配文化经费1万元,用于每个居委会订购图书、报刊或添置音响设备。整合社区单位资源,继续与上海电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建立文化基金5万元,用于社区文化建设。
4、以满足居民需求为方向,拓展项目载体
1、办好一所文艺培训学校,提高青少年的自身素质。社区学校在继续实行社会化、专业化运作的基础上,按照居民的需要设计各项学习内容和项目,以满足不同层次社区居民的特点和需求,让学习内容的设置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居民,计划完成招生800名。继续开展各类人群教育。根据社区内儿童、青少年、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老年人等不同教育人群的需求,开展多规格、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
2、编好一份报纸,展示风情风貌风采。与《上海城市导报》合作发行一份社区百姓自己的报纸——《和》月刊,以“反映社区生活、报道社区建设、沟通社区信息”为宗旨,传递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资讯信息,并为社区居民搭建了解社区、关注社区、参与社区建设的平台。要继续编好这份报纸,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3、搭建一个舞台,打造江苏特色品牌。办好社区文化品牌“江苏之声”艺术节,以“文化唱响和谐”为主题,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高峰,使团队文化进小区,社区文化进军营,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进社区,并带动各居民区,进一步扩大居民群众的参与面,唱响和谐文化的主旋律。推进广场文化、活动室文化、中心文化、绿地公共文化、会所文化等建设。在居民区开展“八个十”进小区活动,即:十场文化演出活动、十场读书交流活动、十场科普宣传活动、十场居民健身活动、十场学习型成果展示活动、十场暑期纳凉活动、评选十位社区文化明星和新建十支文化团队。
第四篇:社区楼道文化设计思路
社区楼道文化设计思路
一、文化楼道的基本思路
总体原则:简洁明快,经济实惠,贴近居民生活,与市委市政府工作思路相吻合。
二、具体想法
一楼一主题。
三、初步设想可以设计如下主题
卫生健康楼道 文明礼仪楼道 食品安全楼道 道德文化楼道 智慧城市楼道 “孝”文化楼道 “仁”文化楼道 “智”文化楼道 友爱邻里文化楼道 生态楼道 诚信楼道 法制楼道 „„
四、呈现形式(如图)
五、图案方式
可采用如下图形
六、其他想法
1、可与进区单位友好联办
2、形式不拘一格,要根据楼道的设置灵活变动
3、在板块设置上可以留有空白区,内容可随时更新
XX社区 2015-4-1
第五篇:对现代装饰设计的思考
对现代装饰设计的思考
我在这里所讲的装饰,是指室内装饰,因为这个是我所学的装饰专业中最感兴趣的一门。对于我们这门装饰专业,所学的东西多而乱没有一个主的东西来指导你该专注哪一个方向,这样一来学习就会有困惑,但不管怎么说,既然学校有这样的安排,也只能这样,无法改变,唯一能改变的就是我自己,我对室内装饰有兴趣,当然要用实际行动来表达你对现代室内装饰的认识与理解或者说你对它有着怎样的思考,对它未来的发展有怎样的展望。
既然是现代,对室内装饰的设计就要赋予现代感,又要有传统的韵味在装饰里面,适合大众对室内装饰的需求。室内装饰依附的是建筑,比如说空间造型、植物绿化、空间装饰、壁画、灯光照明等,统称为室内装修;另一类依托的是建筑实体,如家具、灯具、装饰织物、日用器皿等和各种陈设品,统称为室内陈设。对室内空间进行美化和修饰,给人们创造一个拥有美的规律的室内空间,创造一定的生活氛围,通过室内家具、陈设品的选择与设计,对墙纸、壁画、窗帘等的选择,创造出舒适的室内气氛,使主人公赏心悦目,怡情逸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的进一步完善这种情况会逐渐改善,现代的室内装饰有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对装饰的设计的需求,授予大自然的影响,对其有了新的追求与需要。人们向往自然,对装饰的用材,即自然材料,渴望住在天然绿色环境中。室内装饰强调现代化,提高了生活质量,但是往往人们又不想失去传统、失去过去。因此,现代室内装饰设计的发展就是现代化中又不失传统的韵味。这只是其一。
其二就是装饰要赋予艺术化,讲求个性化。在室内各种物件的搭配,家具等的选择,要整体要统一、和谐、具有美感。室内的整体不要过于商品化,要具有设计者的想法和居家主人公的要求,符合主人公的性格需求,不得像市场上商品房那样单调乏味,应让室内充满艺术气息,个性化,让生活不至于单调死板。虽然现在物质很丰富,但在一个拥有艺术感的室内空间中能得到精神上的享受,生活的也舒心。
其三,现代是高科技发展的时代,因此有大部分的客户会对此有很高的要求,室内既要高技术,又要有情感,单单的技术只会显得室内很生硬,这就要求设计师们既要重视科技,又强调讲人情味,这样才能达到高技术与情感相结合。
因此,对于室内装饰,我认为具有了以上三个要求,一定能给客户设计出个性、现代、时尚的室内空间,但人的追求是无限的,对于日后室内装饰的种种需求,还需我们年轻一代去实地考察与研究,设计出令人满意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