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2-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事业单位与社会团体财务管理办法(苏工商财[2008]425号)
省工商局关于印发《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
事业单位与社会团体财务管理办法》的通知
2008年12月16日 苏工商财[2008]425号
省各直属工商行政管理局:
为了规范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直属事业单位和挂靠社会团体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江苏省社会团体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我局制定了《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事业单位与社会团体财务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执行。执行中如遇到问题,请及时与省工商局联系。
附件:《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事业单位与社会团体财务管理办法》
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事业单位与社会团体财务管理办法
局审核并报省财政厅审批;变更银行帐号,报送省工商局、省财政厅备案;撤销银行帐户,报送省工商局备案。
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并实行企业化管理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银行帐户管理,可参照国家关于企业银行帐户管理的规定执行。
第二篇:16-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财务信息化管理规定(苏工商财[2008]444号)
省工商局
关于印发《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财务信息化管理规定》的通知
2008年12月31日 苏工商财[2008]444号
省各直属工商行政管理局:
现将《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财务信息化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财务信息化管理规定
(六)联系省工商局财务处和本级信息中心,协调解决日常简单问题。
省工商局系统财务软件管理员还负责联系省工商局信息中心和软件公司,协调解决财务信息化各类问题。
(二)打印输出的经过盖章签字的财务资料;
(三)所有版本的财务信息化软件;
(四)软件的开发文档、源程序;
(五)其他应该存档的资料或数据。
第三篇: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直销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直销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直销监管工作,促进建立规范有序的直销市场秩序,根据《直销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加强直销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按照《条例》和有关规定以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直销监管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直销监管工作制度。
对直销企业和直销员及其直销活动实行全省统一监管、分级负责。
第三条 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照《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职责分工,履行直销监管工作职能,负责对本省注册登记的直销企业和直销企业省级分支机构进行行政指导,对辖区内的直销企业和直销员及其直销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公平交易监督机构是本级局的直销监管职能机构(以下简称直销监管职能机构),负责组织和协调本局的直销监管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对直销企业及其直销员的直销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 各级直销监管职能机构应建立完备的直销市场监管档案、台账。
对已批准直销的企业和分支机构、已开展直销活动的企业和分支机构以及拟申请直销企业按照一户一档建立监管档案、台账,进行分类监管。
对辖区外直销企业在本地区设立的非直销分支机构、境外直销企业在本地区投资兴办的非直销企业进行跟踪监管。
监管工作实行台账制度。直销监管职能机构应将日常监管工作和掌握的情况及时记入监管台账,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提出对本地区直销活动的规范措施、日常监督检查工作计划和指导意见,及时报上级局直销监管职能机构,并向上级局直销监管职能机构提出监管工作建议。上级局直销监管职能机构应及时将各地上报的监管情况录入其监管台账,并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给下级局直销监管职能机构。
第六条 对直销企业信息和监管信息实行分级采集、全省共享。
各级直销监管职能机构按照本办法要求,负责采集辖区内直销企业信息和监管工作各个环节形成的监管信息。
省局直销监管职能机构负责制定直销监管工作信息化管理办法。逐步实现直销监管信息全省共享。
第七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其他内设职能管理机构按照各自管理职能对直销企业实施监督管理,监督直销企业遵守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查处其违法违规行为.并积极配合直销监管职能机构开展对直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和直销员直销活动的监管。
企业注册及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对直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服务网点的注册登记和登记事项的监督管理。
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负责对直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和直销员违反国家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理。
商标监督管理机构负责直销企业直销产品的商标使用情况的监管管理。
广告监督管理机构负责直销企业直销产品广告的监督管理。
合同管理机构负责直销企业相关合同行为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直销监管的职责分工
第八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直销监管职能机构的直销监管职责是:
(一)监督直销申请人依法办理直销经营许可和注册登记手续;
(二)监督直销企业依法设立服务网点并按照《条例》及有关规定提供服务;
(三)监督直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依法招募和培训直销员;
(四)监督直销企业及其直销员依法开展推销、计酬等直销活动;
(五)监督直销企业建立并严格遵循完备的信息报备和披露制度;
(六)对直销企业及其省级分支机构和直销员直销活动中的违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依法查处其传销行为:
(七)依法查处未经批准擅自从事直销活动的企业、单位和个人。
第九条 省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直销监管职能机构具体负责以下直销监管工作:
(一)组织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直销监管职能机构宣传《条例》及其他直销监管规定;
(二)负责研究、制定本省有关直销监管的制度、办法;
(三)部署、组织、督促、指导、协调全省各级局直销监管职能机构开展直销监管工作;
(四)建立在本省开展直销活动的直销企业及其省级分支机构的直销监管档案、台账;
(五)按照相关规定组织开展对申请直销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的核查,出具有关证明材料;
(六)对直销企业直销经营许可条件进行监督,对直销企业实缴注册资本低于规定最低限额以及其他不符合直销经营许可条件的情况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调查处理;
(七)对直销企业省级分支机构有关在本省招募直
第四篇: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经济户口管理办法及四项制度
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经济户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建立以工商所(分局)监督管理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管理为手段,对市场主体实行联动监管的新型工商行政管理机制,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江苏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派出机构,依据法律、法规、规章(以下统称为法规)以及本办法的规定,对江苏省范围内的市场主体实施经济户口管理并承担相应责任。同时,依照法定职责,查处无照经营行为。
《企业登记管理警示制度》、《企业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警示制度》、《企业退出督查制度》、《企业风险预警制度》、《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市场主体信用约束管理办法》和《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用联动监管实施办法》是经济户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市场主体,是指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外国(地区)企业分支、常驻代表机构和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外国(地区)企业。
本办法所称经济户口,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市场主体履行登记注册和监督管理等职责所形成的信息,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依据规定提供的对市场主体监督管理的信息的总和。
本办法所称经济户口管理,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市场主体履行登记注册和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行政监督管理,并将相关信息予以记录和管理的行为。
第四条 经济户口管理遵循分级登记管理与属地监管相结合、以属地监管为主的原则。
第二章 经济户口
第五条 经济户口由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派出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按照谁实施、谁记录的原则,收集、记录和维护。一个市场主体建立一个经济户口。
第六条 经济户口包括书式材料和机读信息两个部分。
第七条 书式材料包含以下内容:
(一)市场主体办理登记时依法提交的材料;
(二)市场主体办理年检或验照时依法提交的材料;
(三)市场主体获得“重合同、守信用”企业、驰(著)名商标等褒奖的材料复印件;
(四)行政处罚、责令改正、警示管理等材料;
(五)各种检查表;
(六)管理费核定或减免材料;
(七)其他相关部门移交或抄送的材料。
第八条 机读信息包含以下内容:
(一)市场主体登记信息;
(二)市场主体年检或验照信息;
(三)行政处罚信息;
(四)监督检查信息;
(五)商标监管信息;
(六)广告监管信息;
(七)合同监管信息;
(八)消费者权益保护信息;
(九)管理费核定或减免信息;
(十)其他监督管理相关信息。
第九条 注册部门(含内资、外资企业登记注册,下同)在办理市场主体登记时,录入登记信息,建立经济户口的基本信息,负责做好管区代码赋码工作,以及重点、热点行业市场主体的特别标注。
各级注册部门对市场主体的行政区划调整或管区代码录入错误的要及时调整或修正。
第十条 工商所(分局)以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名义履行个体工商户登记职责的,由工商所(分局)录入登记信息,建立经济户口的基本信息,赋予管区代码并做好重点、热点行业市场主体的特别标注工作。
工商所(分局)应当自市场主体下发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准确地做好市场主体的认领或退还工作。
第十一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派出机构根据管理权限,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并在行政监督管理结果作出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相关信息录入经济户口“管理信息系统”。
第十二条 市场主体异地违法受到处罚的,由行政处罚机关的承办部门自行政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将处罚决定书抄送市场主体登记机关。
第十三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派出机构查处无照经营行为,应填写“无照经营检查表”存档,并在处理结果作出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相关信息录入经济户口“管理信息系统”。
第三章 经济户口管理
第十四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各职能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经济户口管理的相关工作:
(一)办公室负责统筹部署各职能部门提出的专项检查计划;组织专项检查的部门在部署专项检查时,应负责将专项检查的内容细化为具体检查项目,并指导、督查专项检查工作的落实;
(二)人教部门负责将经济户口管理工作纳入工商所建设考核内容,并组织考核;
(三)监察部门负责经济户口管理工作的效能监察;
(四)法制部门负责对经济户口管理工作的法制监督与指导;
(五)注册部门负责登记时重点、热点行业市场主体的特别标注,管区代码的赋码工作,以及对市场主体登记工作的指导、督查;
(六)企业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牵头制订、修改经济户口管理制度及配套制度;企业、外资、个体私营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对流通领域危险化学品经营市场主体及其他市场主体检查工作的指导、督查,负责通过市场主体年检或验照做好重点、热点行业市场主体特别标注的维护;
(七)个体私营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无照经营查处工作的指导、督查;
(八)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商品交易市场及商品交易市场内的市场主体和农资经营检查工作的指导、督查;
(九)商标、广告、合同管理部门分别负责对商标印制、广告经营检查工作和合同监管工作的指导、督查;
(十)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负责对流通领域的食品经营及其他商品经营质量检查工作的指导、督查;
(十一)公平交易管理部门负责对直销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督查;
(十二)财务部门负责对行政性收费工作的指导和督查;
(十三)信息中心负责经济户口“管理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监测经济户口机读信息质量,指导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机读信息的维护,保障网络畅通、网络安全,进行数据备份等工作。
对市场主体实施的警示、风险预警、退出督查等管理制度,由注册、企业、外资、个体私营、消保、公平交易、商标、广告、市场等监督管理部门,按照相关制度规定的分工,与工商所(分局)共同实施。
各职能部门对市场主体实施登记注册、监督检查、行政处罚、行政收费行为的,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录入相关信息。
第十五条 对市场主体的监督管理以工商所(分局)为主,其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根据登记机关的委托办理市场主体的登记、年检或验照手续;
(二)负责按规定和监管需要对辖区内市场主体组织、实施监督检查;
(三)依法以自己名义或根据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委托对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四)按照《企业登记管理警示制度》、《企业退出督查制度》的规定,对列入警示和退出督查的企业,实施监督管理;
(五)对辖区内无照经营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第十六条 商品质量检验、广告监测、直销企业直销行为管理,以及对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管理,按规定权限由相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
第十七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派出机构对市场主体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
(一)是否依法办理工商登记;
(二)是否按核准的登记事项开展经营活动;
(三)流通领域食品、农资、危险化学品经营,以及商标印制、广告经营、商品交易市场、直销企业等市场主体是否依法建立和落实有关管理制度;
(四)其他经营行为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工商行政管理法规的规定;
(五)因违法行为被处理后是否整改。
对不同类型的市场主体,其检查内容应有所侧重。对重点行业市场主体的检查内容,由省局确定;专项检查的内容由部署专项检查的机关确定;对其他市场主体,在实施检查时的检查内容,除本办法有规定的外,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确定。
第十八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派出机构对市场主体进行监督检查的主要方法:
(一)书面检查。指市场主体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派出机构书面报告登记事项变化情况和经营情况,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派出机构通过书面的形式对登记事项进行的核查。
(二)实地检查。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派出机构依据法定职责和程序到市场主体的住所或经营场所实施的检查。
(三)商品检验。指委托法定检测机构或通过专用设备对商品质量进行的抽查。
(四)监测检查。指对广告经营单位通过媒体发布的广告内容进行的监测,以及对商场、超市、市场等流通领域的主要商品进货台帐记录情况和农产品检验情况,通过网络系统实施的监测。
第十九条 重点、热点行业的确定:
重点行业,指依法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履行主要监管职责的行业。重点行业由省局依法统一确定。(见附件一)
热点行业,指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配合有关部门共同管理的社会关注的行业。热点行业由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确定。(省局确定的热点行业,见附件二)
下级对上级已设定的热点行业不得重复设定,重点行业与热点行业也不得重复设定。
第二十条 对属于重、热点行业的市场主体,应加强监督管理,在办理登记时应录入有关前置许可信息,在年检或验照时重点审查,案后重点回查。对重点行业的市场主体,每年对其实施不少于一次的实地检查。对热点行业市场主体的实地检查比例由市、县(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确定。
第二十一条 对下列市场主体,必须实施检查:
(一)新设立的企业(核发营业执照后六个月内);
(二)警示或年检中要求实地检查的企业;
(三)责令限期改正期限届满的市场主体;
(四)行政处罚结案后,提示需要回查的市场主体;
(五)有投诉、举报线索或上级交办线索的市场主体;
(六)商品质量检验不合格的市场主体;
(七)广告监测涉嫌违法违规的市场主体;
(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组织的专项检查所规定的市场主体。
除上述规定必须检查的市场主体外,对其他市场主体的检查,由市、县(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监管需要自行规定。对涉及同一市场主体的多项检查任务,工商所(分局)实施检查时可以有机整合。
第二十二条 工商所(分局)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对辖区内的个体工商户违反《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行为、集市贸易中的经营者违反集市贸易管理法规的行为,实施除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停业、暂扣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工商所(分局)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处罚的,经工商所(分局)所(局)长批准,可以进行立案、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行政处罚告知等程序。案件的核审,由工商所(分局)法制员或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法制部门承担。
第二十三条 工商所(分局)受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书面委托,可以以委托机关名义,对市场主体的违法行为,实施下列种类和幅度范围内的行政处罚:
(一)警告;
(二)没收违法所得30000元以下;
(三)罚款20000元以下。
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委托工商所(分局)实施上述行政处罚的,受委托工商所(分局)所(局)长,可以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的名义,对办案过程中的立案、采取先行登记保存、实施扣留、封存等行政强制措施以及行政处罚告知等程序,代行批准权。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查处的案件,可以委托工商所(分局)立案。受委托的工商所(分局)所(局)长,可以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的名义批准立案。
第二十五条 在取缔无照经营过程中,经工商所(分局)所(局)长批准,可以对专门用于无照经营活动的工具和原材料等先行查封、扣押,并在24小时内向县级工商行政管理局补办批准手续。
第二十六条 工商所(分局)不得以自己名义,实施法律规定应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施的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
工商所(分局)对监管中发现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地区)企业分支机构、常驻代表办事机构、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外国(地区)企业以及公用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它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制竞争行为等无权查处的案件,应逐级向有管辖权的机关报告,并可以在有管辖权的机关组织下参与调查等工作。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得将自己无管辖权的案件委托工商所(分局)查处。
第四章 经济户口档案
第二十八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注册部门为建立经济户口基本档案的责任部门;其他职能部门和工商所(分局)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将监督管理、奖惩等相关书式资料报送档案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对报送的资料进行甄别、筛选、分类、整理、归档。
第二十九条 经济户口档案除相关检查表以及受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委托保存的个体工商户登记材料存放工商所(分局)外,其他资料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档案管理部门按登记权限分级管理。行政区划调整时,档案管理部门、注册部门、工商所(分局)应及时作好市场主体书式材料移交工作。工商所(分局)可以根据需要,管理经济户口书式材料的副本或复印件。
第三十条 工商所(分局)以县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名义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的,应在核准登记后一个月内,将登记注册材料报送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档案管理部门(受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委托保存个体工商户登记材料的除外)。工商所(分局)受企业登记机关委托办理企业年检的,应在年检法定期限届满后一个月内,将企业年检材料报送委托机关档案管理部门。
第五章 经济户口信息披露
第三十一条 经济户口信息的披露,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掌握的市场主体相关信息的公示、对外查询、政府部门间信息交流、共享,以及法规规定的其他披露行为。
第三十二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依法向社会公示下列信息:
(一)新核准登记的市场主体营业执照记载的信息;
(二)获取“重合同、守信用”企业,驰、著名商标等各种褒奖的信息;
(三)市场主体注销登记信息;
(四)逾期未年检的企业、逾期未验照的个体工商户信息;
(五)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市场主体信息;
(六)违反《江苏省惩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条例》,被吊销营业执照且自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3年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信息;
(七)违法情节严重、社会反响强烈的典型案件的相关信息;
(八)无照经营处罚信息;
(九)法律法规规定可以公示的其他信息。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按照《江苏省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和使用暂行办法》、《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用联动监管实施办法》的要求,与相关部门交流、共享信息。
第三十四条 法院、检察院、纪检、监察、公安、审计机关、律师以及政府特许的征信机构持单位介绍信(或律师证件),除可查询本办法第三十三条所指的信息外,还可查询下列信息:
(一)企业出资、对外投资信息;
(二)企业年检报告书、企业财务报告、企业验资报告、审计报告;
(三)股东信息、股权冻结信息;
(四)风险预警信息。
第三十五条 任何组织或个人持查询申请或查询人身份证,除可以查询本办法第三十二条所列的信息外,还可以查询下列信息:
(一)市场主体登记事项信息;
(二)市场主体年检或验照结果信息;
(三)对市场主体监督检查的记录;
(四)市场主体受处罚结果信息。
(五)市场主体动产抵押物登记、股权质押登记信息。
第三十六条 除本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外的任何组织或个人查询以下信息,必须征得被查询对象的书面同意:
(一)企业出资、对外投资信息;
(二)企业年检报告书、企业财务报告、企业验资报告、审计报告。
第三十七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外公示和提供查询的经济户口信息,必须以已经具备法律效力的文书为准。下列信息,禁止公开和对外查询:
(一)正在调查、讨论、处理过程中的监管信息;
(二)与行政执法有关,公开后可能会影响检查、调查、取证等执法活动或者会威胁执法人员、举报人、证人生命安全的信息;
(三)监督管理过程中获取的举报、案件线索信息;
(四)其他依法禁止公开和对外查询的信息。
第三十八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经济户口查询管理制度,并及时作好经济户口查询记录。
第三十九条 信息公示渠道:
(一)报纸、杂志以及广播、电视等公共媒体;
(二)新闻发布会、政务网站;
(三)在机关主要办公地点设立的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公告栏、电子屏幕等场所或者设施;
(四)其他便于公众及时准确获得信息的形式。
公示的信息,由相关职能部门指定专人及时整理、核对,信息中心负责提供技术保障。
第四十条 《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用联动监管实施办法》第三条第(一)至
(四)项信息由省局信息中心向省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和国家工商总局信息中心提供;第(五)至
(八)项信息由信息产生机构于每月20日前审核确认,未提出异议的,视同已审核确认;提出异议的,由企业监管部门报省局企业监督管理处汇总后,由省局信息中心统一调整,并于每月20日向省公共信用信息中心提供。
第四十一条 经济户口信息的公示、预警,以及与相关部门交流、共享,应按下列时效执行:
(一)市场主体营业执照记载的信息以当前信息为准;
(二)各种褒奖信息以其获得的荣誉称号相关证书的有效期限为准;
(三)逾期未年检的企业、逾期未验照的个体工商户信息,公示一年;
(四)吊销营业执照处罚信息,公示三年;
(五)注销登记信息,公示三年;
(六)行政处罚信息,自行政处罚决定书作出之日起七年内与相关部门交流、共享;经批准予以公示的,按批准时限确定;
(七)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在任职期间的不良记录信息,预警七年。
上述信息对外提供查询服务的时限,按档案管理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或者相关人可以向提交信息记录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出异议申请:
(一)认为信息记录与事实不符的;
(二)认为侵犯企业或者相关人合法权益的。
第四十三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在接到企业或者相关人提出的异议申请之日起 20 个工作日内作出信息审查意见,并告知申请人。
在企业或者相关人申请信息异议期间,暂停对外查询该条信息。对确有错误的信息、被决定或者裁决撤销的信息以及无充分证据证明真实性的信息,应当由信息产生部门及时修正或者撤销披露。
第六章 经济户口管理责任
第四十四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派出机构应建立经济户口管理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经济户口管理过错责任的追究程序,参照《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违法行政错案责任追究规定(试行)》执行。
第四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追究有关人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过错责任:
(一)超越职责权限实施行政处罚的;
(二)未按程序审批或越权对市场主体实施警示等管理措施的;
(三)玩忽职守,应实施检查而不作为的;
(四)录入信息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导致经济户口不完整或遗漏重要信息的;
(五)虚假检查或者在检查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六)未经批准擅自披露监管信息,妨碍行政执法或导致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
(七)管理、维护不当,导致经济户口信息缺失或影响经济户口“管理信息系统”正常工作的。
第四十六条 有本办法第四十五条第(一)至第(四)项,第(六)、(七)项行为之一,情节轻微,未造成后果的,责令责任人改正;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影响的,对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并视情给予警告处分;损害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给予警告以上行政处分。
第四十七条 有本办法第四十五条第(五)项行为的,对责任人通报批评,并给予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警告以上行政处分,调离执法岗位。
第四十八条 有本办法第四十五条行为之一,造成行政赔偿的,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的损害赔偿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所称的行政管理结果或处理结果,是指管理相对人应当履行的义务或承担的责任。
第五十条 本办法发布后,《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实施办法》(苏工商企[2004]153号)、《关于印发〈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经济户口管理办法〉等五个文件的通知》(苏工商企[2004]262号)、《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企业信用管理暂行办法》(苏工商合[2002]300号)、《企业免检制度》(苏工商企[2002]444号)废止。其他相关规定,其内容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五十一条释。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由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解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企业登记管理警示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部门之间和上下级之间的联动监管,提高企业监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企业登记管理警示分为三个等级,即一级警示、二级警示、三级警示。
一级警示为提示性警示,注册部门(含企业注册、外资企业注册部门,下同)在办理登记业务时重点审查,但不对企业的登记行为进行限制。
二级警示为部分限制性警示,注册部门根据警示的内容,在企业申请登记业务时有针对性的对一项或若干项的变更登记进行限制。
三级警示为完全限制性警示,注册部门根据警示的内容,对企业申请的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进行限制。
监管部门及工商所(分局)办理年检时,对警示行为按照本制度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施一级警示管理:
(一)股东(合伙人)营业执照被吊销未尽清算义务,或已注销但未办理股权变更登记的;(自动上,人工下,注册部门负责)
(二)所投资的企业营业执照被吊销,未尽清算义务的;(自动上下,人工下,注册部门负责)
(三)企业名称或自然人姓名变更后,所投资企业尚未办理股东(合伙人)名称或姓名变更的;(自动上,人工下,注册部门负责)
(四)投诉、举报内容涉及企业内部纠纷需要注册时重点关注的;(人工上下,注册部门负责)
(五)登记中缺少材料承诺后补的;(人工上下,注册部门负责)
(六)营业执照经营期限届满前1个月的;(自动上下)
(七)被责令限期改正尚未逾期的;(自动上下,人工上下,监管部门负责)
(八)企业提交的章程等登记材料中有需要特别关注事项的。(人工上下,注册部门负责)
第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施二级警示管理:
(一)注册资本分期到位的企业未按期出资的,限制办理注册资本增资变更登记;(自动上下)
(二)法院冻结企业股东(出资人)的股权(投资)的,应其要求限制被冻结股权(投资)的股东(出资人)的变更登记;(人工上,人工下或自动下,注册部门负责)
(三)应纪检、监察、司法机关、有关行政管理机关的要求,限制企业办理相关变更登记;(人工上,人工下或自动下,注册部门负责)
(四)应企业主管部门(出资人)或股东会(合伙人)要求的,限制企业办理相关变更登记;(人工上,人工下或自动下,注册部门负责)
(五)企业股东办理股权质押登记的,限制其办理股权变更登记。(自动上下,人工下,注册部门负责)
(六)查无下落的企业,限制办理除住所以外的其他事项的变更登记。(自动上下)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施三级警示管理:
(一)涉嫌违法违规,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关部门立案调查尚未处理结案的,限制办理注销登记。办案部门认为需要进一步限制有关事项变更登记的,应在警示中明确限制变更登记的事项;(限制注销登记自动上下,限制变更登记人工上下,办案部门负责)
(二)被法院依法裁定宣告破产或裁判解散的,限制办理变更登记和董事监事经理变动、分公司设立的备案;(人工上,自动下,监管部门负责)
(三)被政府及相关部门依法责令关闭的,限制办理变更登记和董事监事经理变动、分公司设立的备案;(人工上,自动下,监管部门负责)
(四)已进入清算程序或办理清算组备案手续,尚未办理注销登记的,限制办理变更登记和董事监事经理变动、分公司设立的备案;(自动上下,或工商所人工上)
(五)分支机构隶属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被吊销或被登记机关撤销、撤回设立登记的,限制该分支机构办理变更登记;(自动上下)
(六)被政府相关部门吊销、撤销专项许可或前置许可期限届满,未办理经营范围变更或注销手续的,限制办理变更登记(核减经营范围变更除外)和董事监事经理变动、分公司设立的备案;(自动上,人工上下,监管部门负责)
(七)逾期未申报年检的,限制办理变更登记;(自动上下)
(八)被工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的,限制办理变更登记;(自动上、人工下,监管部门负责)
(九)营业期限届满,限制办理变更登记;(自动上下)
(十)外国地区企业常驻机构驻在期限届满,限制办理变更登记。(自动上下)
第六条 企业警示的实施与管理,由企业登记机关各职能部门和工商所(分局)依据各自职能分工负责。
第七条 自动上下的警示,由系统根据相关业务自动生成。一、二级警示人工上下的,可由责任部门经办人直接实施;三级警示人工上下的,应报经部门负责人审批;部门负责人认为需要局长或分管副局长审批的,应呈报审批。
人工实施或解除警示时,经办人员对警示条款要适用准确,警示原因要填写(录入)具体完整,并保留相关证据。
第八条 工商所(分局)在对辖区内市场主体进行监督管理时,发现企业已停止经营,并提交了解散事由出现的文件,若企业登记机关未实施警示管理的,工商所(分局)可以实施相应的警示管理。对检查中需要限期改正的或查无下落的企业,应将检查结果录入经济户口管理信息系统,自动生成警示。
第九条 警示事由已改正或消除的,警示实施部门(含工商所[分局],下同)应当及时解除相关警示。
自动下的警示需要人工解除的,由相关业务部门按照本制度第七条第二、三款的规定解除。
第十条 注册部门在办理业务时涉及三级警示第(一)、(八)项的,认为相关业务部门警示的事项不影响办理此次变更登记的,可由注册部门经办人提出拟办意见,报部门负责人或分管局长批准临时解除警示。
注册部门办理业务时涉及三级警示第(二)、(三)、(四)、(六)项的,认为企业所变更事项有充足理由,且不影响企业清算的,可由注册部门经办人提出拟办意见,报部门负责人或分管局长批准临时解除警示。
注册部门办理业务时涉及三级警示第(九)、(十)项的,若企业接受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监督管理,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办理经营期限变更登记的,可以解除警示。
第十一条 企业、外资、个体私营监管部门应依据各自职能分工,年检时对警示企业的相关行为重点审查、区别情况、酌情处理:
(一)对一级警示行为涉及企业应履行相关义务的,可督促、告知企业履行义务;
(二)对二级警示第(一)项行为,应视出资监管情况决定是否办理年检;
(三)对二级警示第(二)至
(五)项行为、三级警示第(四)项行为,依法办理年检;
(四)对二级警示第(六)项行为,应督促企业办理住所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
(五)对三级警示第(一)、(八)项行为,年检经办人应当在了解案件查办、违法行为查纠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拟办意见,报部门负责人或分管局长审批决定是否予以办理年检。
(六)对三级警示第(二)、(三)、(六)项行为,公司制企业已进行清算组备案、非公司制企业主动提交了解散事由出现的文件的,可以依法办理年检;未办理清算组备案的,暂不予办理年检,责令其办理清算组备案。
(七)对三级警示第(五)项行为不予办理年检,责令其限期办理注销登记。
(八)对三级警示第(七)至
(十)项行为,警示事由已改正、消除的,解除警示后方可予以办理年检。对未纠正违法行为或未办理营业期限(驻在期限)变更登记和清算组备案(公司制企业)的三级警示第(八)、(九)、(十)项行为,不予办理年检。
第十二条 企业、外资、个体私营监管部门应依据各自职能分工,与工商所(分局)密切配合,对三级警示中第(三)、(八)、(九)、(十)项行为进行实地检查,依法查纠违法行为。
第十三条 警示管理由系统自动建立电子台帐。警示管理的编号规则为:A工商B字C第D号,其中A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简称,B指业务部门简称,C指年份,D指当警示顺序号。
手工实施警示管理的,经办的业务部门应建立警示书式审批材料和证据的管理制度,并将相关材料上传至数据库保存。
第十四条 异地迁入的市场主体其警示管理按警示内容由迁入局对应的部门负责管理。
第十五条全省各级工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实施或解除企业登记管理警示,不得擅自向市场主体发布上述有关信息。对因不当行为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将按照《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违法行政错案责任追究规定(试行)》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第十六条 对应当解除警示而故意不解除,给当事人带来不便的,上级机关应当通报批评;给当事人造成损失或较大社会影响的,应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行政过错责任,并在一定时间内关闭有关人员实施警示的权限。
企业风险预警制度
第一条 为服务经济发展,构建企业信用体系,减少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企业风险预警,是根据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派出机构在日常监管和年检中的客观记录,对存在交易风险的企业进行预警的制度。
第三条 企业风险预警信息的使用应当立足于为经济发展服务,可以用于:
(一)政府决策分析;
(二)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联动监管;
(三)为有关部门提供查询服务;
(四)按照信息披露的有关规定为公众提供查询服务。
第四条 企业风险预警信息包括:
(一)被行政处罚涉及假和骗的行为;
(二)被消费者申(投)诉,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消费者协会处理认定市场主体应承担双倍赔偿责任的;
(三)年检报告表明,企业资产负债率已超过80%的;
(四)食品经营市场主体未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建立制度的;
(五)企业成立后超过六个月未开展经营活动或开业后连续停业一年以上(公司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开业后自行停业六个月以上)的;
(六)侵害消费者权益,但拒不接受消协(消保委)调解或拒不执行已达成的调解协议的。
第五条 风险预警的实施。对符合第四条第(一)、(三)、(五)、(六)项内容的,由软件自动上风险预警;对符合第四条第(二)、(四)项内容的,由消保、市场监管部门按照职能分工负责上风险预警。对第四条第(三)、(五)项预警内容消除的,由软件自动解除;对第四条第(四)项预警内容消除的,由消保部门负责解除;对风险预警内容未消除的,超过规定期限后,由软件自动解除。
第六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根据有关部门和政府特许的征信机构的特殊需要,加工整理企业的风险预警信息,或为征信机构生产信用产品,提供相关信息。
第七条 风险预警内容,第四条第(一)项保留七年,其他风险预警除预警内容已消除外保留三年。
第八条 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人员不得随意实施或解除企业风险预警,应严格按照经济户口管理办法中信息披露的有关规定发布信息,违者将参照《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违法行政错案责任追究规定(试行)》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企业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警示制度
第一条 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构建市场信用体系,加强对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管理,强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监管力度,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企业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警示制度,是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依法对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登记进行限制和对相关不良行为予以记录的制度。
第三条 企业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警示制度分为限制性警示和相关不良行为记录两个部分。
第四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有关部门通报、系统工作提示等知悉企业法定代表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实施限制性警示,并在一定期限内限制办理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相关登记:
(一)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正在被执行刑事强制措施的;(根据联动监管数据,自动生成或人工录入)
(二)正在被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通缉的;(根据联动监管数据,自动生成或人工录入)
(三)因犯有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被判处刑罚,或者因犯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5年的;(根据联动监管数据,自动生成或人工录入)
(四)因犯有其它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3年的;(根据联动监管数据,自动生成或人工录入)
(五)担任因经营不善破产清算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董事、经理,并对该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自该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3年的;(办理注销登记时自动生成)
(六)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对该企业违法行为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3年的;(吊销营业执照时自动生成)
(七)个人负债数额较大,到期未清偿的;(根据联动监管数据,自动生成或人工录入)
(八)擅自设立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被依法取缔的,自被取缔之日起5年内,其主要负责人不得担任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取缔无照经营,自动生成)
(九)因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被依法取缔的投资人和负责人,终身不得投资开办娱乐场所或者担任娱乐场所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取缔无照经营,自动生成)
(十)法律和国务院规定不得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其他情形。
第五条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许可证后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企业注册部门和监管部门应对被吊销许可证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实施限制性警示,并在一定期限内限制办理相关行业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的登记。
(一)违反《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被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自被吊销许可证之日起未逾5年的;(根据注册部门相关业务或联动监管数据,自动生成或人工录入)
(二)违反《电影管理条例》被吊销《摄制电影许可证》、《电影发行经营许可证》、《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自被吊销许可证之日起未逾5年的;(根据注册部门相关业务或联动监管数据,自动生成或人工录入)
(三)违反《印刷业管理条例》被吊销《印刷经营许可证》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自被吊销许可证之日起未逾10年的;(根据注册部门相关业务或联动监管数据,自动生成或人工录入)
(四)违反《音像制品管理条例》被吊销《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音像制品复制许可证》、《音像制品制作许可证》、《音像制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自被吊销许可证之日起未逾10年的;(根据注册部门相关业务或联动监管数据,自动生成或人工录入)
(五)违反《出版管理条例》被吊销《出版许可证》、《出版物进口经营许可证》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自被吊销许可证之日起未逾10年的;(根据注册部门相关业务或联动监管数据,自动生成或人工录入)
(六)违反《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被吊销或者撤销《娱乐经营许可证》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自被吊销或者撤销许可证之日起未逾5年的。(根据注册部门相关业务或联动监管数据,自动生成或人工录入)
第六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有下列行为的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予以记录,并可在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参加有关部门评选、考核活动需征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意见时,出具有关记录证明或意见:
(一)违反工商法律法规被处罚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
(二)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
(三)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后,两年内不履行组织清算、办理注销登记等法定义务的企业法定代表人;
(四)拒绝工商部门监督检查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
第七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照有关规定或应有关部门的要求,对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参与评选、考核活动等签署意见时,要写明参选(评)人在担任该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期间,企业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罚的(事由、种类、次数等)情况;企业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法定要求且拒不改正的情况;企业拒绝接受监督检查的情况,以及企业不按规定进行清算办理注销登记的情况。
出具的记录证明或意见应当载明的事项有: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姓名,所担任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企业的名称,企业违法的事由、处罚(处理)的情况、处罚(处理)时间、对其违法行为实施处罚的单位等。(见附件)
第八条 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警示的使用和管辖,由同级注册部门和企业监管、外资登记管理、个体私营监管部门负责。
第九条 企业申请登记时,出具有关证据证明,企业法定代表人对企业的破产或被吊销营业执照不负有个人责任的,由注册部门和企业监管、外资登记管理、个体私营监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经过部门负责人或分管局长批准,可以解除警示。若实施警示的机关与企业登记申请受理机关不属同一机关的,应先由实施警示的机关解除警示后,企业登记申请受理机关方可受理企业登记申请。
第十条 对企业的董事、监事、经理的任职法律法规有限制性规定的,应当依照本制度实施警示管理,并在一定期间内限制办理董事、监事、经理的备案。
企业退出督查制度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为引导企业履行退出市场应尽的法定义务,逐步完善和规范企业退出机制,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企业退出督查制度,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知悉企业解散事由出现,由企业登记机关和属地工商所(分局)依法督促其办理相关登记备案手续或注销登记,并实施监督管理的制度。
第三条 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主动终止经营、办理注销登记:
(一)法院依法裁定宣告破产或裁判解散;
(二)政府及有关部门依法责令关闭;
(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依法撤销、撤回设立登记;
(四)企业章程(合伙协议)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未延续或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五)合伙企业合伙人已不具备法定人数;
(六)因合并、分立导致原企业解散;
(七)企业投资人决定解散;
(八)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无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决定放弃继承。
第四条 企业登记机关和工商所(分局)根据相关部门通报、系统工作提示、年检、检查等知悉企业已处于下列状态的,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其实施退出督查:
(一)法院依法裁定宣告企业破产或裁判解散,并函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
(二)政府及有关部门依法责令企业关闭,并函告企业登记机关或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建立联动监管的;
(三)系统提示企业已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依法撤销、撤回设立登记的;
(四)系统提示企业的营业期限届满(外国地区企业常驻机构驻在期限届满)未延续的;
(五)系统提示企业已办理清算组备案的;
(六)系统提示分支机构隶属企业法人已被吊销营业执照或被撤销、撤回设立登记的;
(七)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年检或检查时,企业提交了法院破产裁定、解散裁判文书,企业依法做出的解散的决议或决定,行政机关责令关闭或者企业被撤销的文件(以下统称解散事由出现的文件)的。
第五条 对列入退出督查的企业,企业登记机关和属地工商所(分局)共同承担退出督查管理责任。
工商所(分局)负责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对退出督查企业进行实地检查,核查其有无从事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对企业继续从事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的,依法查处;对成立清算组的公司,督促其办理清算组备案;企业清算结束后,指导其依法办理注销登记。
企业登记机关相关业务部门负责对列入退出督查的企业实施警示管理,限制办理登记业务,年检时区别情况、分别处理,指导并监督其依法办理注销登记。
第六条 企业出现本制度第四条第(一)、(二)、(六)、(七)项事由的,由企业登记机关告知其应当组织清算、办理注销登记。
第七条 企业出现本制度第四条第(三)项事由的,由企业登记机关在作出吊销营业执照或撤销、撤回登记决定的同时,责令其办理注销登记。
第八条 企业出现本制度第四条第(四)项事由的,由企业登记机关实施警示管理,指导其及时办理营业期限(驻在期限)变更登记;对营业期限(驻在期限)届满不再延续的,告知其应当组织清算、办理注销登记。对尚未办理营业期限(驻在期限)变更登记和清算组备案(公司制企业)的,不予办理年检。
第九条 企业出现本制度第四条第(一)至
(四)、(七)项事由的,公司制企业应在清算组成立之日起10日内将清算组成员、清算组负责人名单报企业登记机关备案,逾期拒不备案的,依法查处。
第十条 非公司制企业在申报年检时,提交了解散事由出现的文件,年检部门应在系统中进行记录,并实施警示管理。工商所(分局)在对企业实施检查时,发现企业已停止经营,并提交了解散事由出现的文件的,对登记机关未实施警示管理的,应当实施警示管理,并告知其应当组织清算,办理注销登记。
第十一条 公司制企业已进行清算组备案、非公司制企业主动提交了解散事由出现的文件的,可以依据《企业检验办法》第七条第四款规定办理年检。办理年检时,应当在营业执照正本和全部副本上加盖“此执照限于办理清算事宜,不得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XXX工商局”的印记。企业清算结束后,指导其依法办理注销登记。
第十二条 企业所属地工商所(分局)应对本制度第四条第(二)、(三)、(四)、(六)项所列企业在一年内实施一次实地检查。
对已办理注销登记的企业、经检查已经停止经营活动的企业或查无下落的企业,不再实施实地检查。
第十三条 建立企业退出市场的公告制度,企业登记机关可以对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已办理注销登记的企业、进入清算程序的企业、查无下落的企业进行公告。
第十四条 对已办理注销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以及营业期限届满后未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的企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派出机构在监管中又发现该企业继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属《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四条第(四)项所列行为,应当依法立案查处。江苏省工商局确定的重热点行业
重点行业
1.危险化学品销售 2.食品销售 3.商标印制 4.广告经营
5.农资(化肥、农药、种子、农膜、农机具销售)6.直销 7.市场 热点行业
1.危险化学品生产 2.民用液化气经营 3.锅炉压力容器制造 4.煤矿及非煤矿山开采 5.成品油批发、零售、仓储 6.烟花爆竹生产、销售 7.娱乐场所 8.电子游戏室 9.网吧 10.桑拿按摩
11.民用爆破器材生产、销售
第五篇:江苏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发展与协调
公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法规名称】 江苏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
【颁布部门】 江苏省政府
【发文字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64号
【颁布时间】 2010-08-26
【实施时间】 2010-11-01
【效力属性】 尚未生效
【正
文】
江苏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
《江苏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已于2010年8月16日经省人民政府第5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罗 志 军
二0一0年八月二十六日
江苏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下列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职责任务确定、编制核定,以及相关的监督管理:
(一)各级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二)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
(三)各级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所属事业单位。
第三条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应当按照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适应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需要,遵循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精简效能的原则,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行分类管理、总量控制、动态调整。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履行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职责,并对下级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 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设置的事业单位以及核定的事业编制,是事业单位设置岗位、配备人员、核拨经费、办理法人登记及社会保障手续的依据。
第二章 机构管理
第六条 事业单位机构管理包括下列事项:
(一)事业单位的设立、合并、分设和撤销;
(二)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名称、规格、内设(分支)机构、经费渠道、举办单位的确定和调整。
第七条 设立事业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二)有明确的职责任务和举办单位;
(三)有合法稳定的经费来源、规范的机构名称和固定的场所;
(四)有资格、资质许可要求的,还应当具备取得相应资格、资质许可条件;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新增社会公益事业事项可以由现有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力量承担的,不再新设事业单位。
第八条 设立事业单位,应当由举办单位向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关于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名称、规格、内设(分支)机构、经费渠道、举办单位、编制员额、编制结构、领导职数的建议;
(二)设立事业单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报告;
(三)具备资格、资质许可条件的证明材料。
第九条 事业单位职责任务的确定,应当区别于行政机关、企业和社会团体,体现公益属性。
除法律、法规授权或者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外,事业单位不得承担行政管理职能。
第十条 事业单位的名称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准确反映其承担的职责任务,并与行政机关、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名称相区别。
事业单位一般称院、校、所、台、站、馆、中心等,可以冠地域名称或者举办单位名称。
第十一条 事业单位的规格确定,应当符合其自身特点;在符合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的规格制度建立前,可以参照行政机关的级别确定事业单位的规格。
第十二条 事业单位根据机构规格、编制数量以及工作需要等因素,设置内设(分支)机构,并确定内设(分支)机构的规格。
第十三条 事业单位的经费渠道,应当在事业单位设立时根据其职责任务等情况,确定为全额拨款、差额补贴或者自收自支,并随其职责任务等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
第十四条 事业单位由举办单位管理;属于两个以上举办单位共同设立的,应当明确一个主要举办单位和各举办单位的管理权限;属于委托管理的,应当明确委托管理关系。
第十五条 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由举办单位向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申请调整:
(一)职责任务、名称、规格、内设(分支)机构、经费渠道、举办单位等需要变化的;
(二)合并或者分设的。
第十六条 调整事业单位,应当由举办单位向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调整的理由和依据;
(二)调整的建议;
(三)原机构编制批文、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等材料。
第十七条 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由举办单位向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申请撤销:
(一)上级决定撤销的;
(二)举办单位申请撤销的;
(三)职责任务消失的;
(四)机构性质改变不再作为事业单位的;
(五)合并或者分设后原机构不再保留的;
(六)经批准成立的事业单位满十二个月未组建或者未履行职责任务的;
(七)其他事由需要撤销的。
第十八条 撤销事业单位,应当由举办单位向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撤销的理由和依据;
(二)撤销的方案;
(三)现有人员名册及分流方案、审计报告、资产清算情况表等材料。
第十九条 事业单位设立、调整、撤销后,应当及时到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办理事业单位登记、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手续。
第三章 编制管理
第二十条 事业单位编制管理事项,包括编制员额、编制结构和领导职数的核定、调整。
第二十一条 事业编制的全国性标准,由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事业编制的地方性标准,由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依据标准,结合实际情况,核定事业单位编制;无标准的,根据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情况核定。
第二十二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合理确定事业单位的编制结构。
事业单位编制用于配备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
第二十三条 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对下级事业编制总量和结构进行管理。
第二十四条 事业单位领导职数应当根据其职责任务、工作需要和编制员额情况核定。
第二十五条 事业单位因职责任务变化需要调整编制的,应当由举办单位向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事业单位编制及其使用现状;
(二)调整的理由和依据;
(三)调整的方案;
(四)原机构编制批文、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等材料。
第二十六条 经批准合并、分设的事业单位,应当重新核定事业编制;经批准撤销的事业单位,原核定的事业编制应当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收回。
第二十七条 事业编制只能用于事业单位,不得与行政编制混合使用。举办单位不得自行调剂所属事业单位编制。事业单位实有人员不得超出核定的事业编制。
第四章 审批权限
第二十八条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行集中统一管理。除机构编制专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外,其他规章、规范性文件不得规定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具体事项。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具体事项,应当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专项办理。禁止擅自设置事业单位和增加事业编制。
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不得要求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设立与其业务对口的事业单位,不得对下级的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事项作出具体规定,不得将下级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事项作为评比、达标、表彰的条件。
行业标准不作为审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依据。
第二十九条 省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设立、合并、分设、撤销或者调整规格、变更名称、增挂牌子,由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按照规定程序报批;事业编制的核定或者调整以及内设(分支)机构等其他机构编制事项,由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
省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和直属事业单位所属事业单位规格调整为相当于副厅级及其以上的,由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按照规定程序报批;事业单位的设立、合并、分设、撤销或者变更名称、增挂牌子以及事业编制的核定或者调整、相当于副厅级事业单位的内设(分支)机构等机构编制事项,由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
第三十条 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设立、合并、分设、撤销或者调整规格、变更名称、增挂牌子以及编制的核定或者调整等机构编制事项,由省主管部门报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
第三十一条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设立、合并、分设、撤销或者调整规格、变更名称、增挂牌子,由同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报上一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事业编制的核定或者调整等其他机构编制事项,由同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和直属事业单位所属事业单位规格调整为相当于本级人民政府副局级及其以上级别的,由同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报上一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事业单位的设立、合并、分设、撤销或者变更名称、增挂牌子以及事业编制的核定或者调整等机构编制事项,由同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
第三十二条 设区的市的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审批权限由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三十三条 乡镇事业单位限额及事业编制总量的核定和调整,由县(市)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报上一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在限额及总量内的乡镇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调整事项,由所在县(市)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
第三十四条 事业单位冠行政区域名称的,由本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使用“江苏”字样的,由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需在“江苏”后冠“中国”、“国家”、“全国”等字样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设区的市、县(市、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事项,由上一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实行统一管理。
第三十六条 重点社会公益事业项目需要办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事项的,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参与项目立项的研究、论证工作。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七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必要时,可以会同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有关组织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三十八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当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发现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应当向本级或者上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第三十九条 事业单位的举办单位应当向本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下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向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如实提交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伪造。
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机构编制与人员工资、社会保障、财政预算的协调约束机制。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岗位、配备人员、核定工资和办理事业单位社会保障手续,财政部门列入政府预算并核拨经费,均必须在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设置的事业单位和核定的事业编制范围内进行。
第四十一条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事业单位应当实行定编定员,确保具体机构设置与批准的机构相一致、实有人员与批准的编制和领导职数相对应。
第四十二条 事业单位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向同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报送上一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办理《机构编制管理证》年检手续。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定期评估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执行情况和公益性职责的履行情况,并将评估结果作为优化事业单位结构布局、调整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参考依据。
第四十三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对违反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均有权向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监察机关等有关部门举报。受理机关应当及时处理并对举报人的情况予以保密。
除法律、法规规定不能公开的外,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及其使用情况应当依法向本单位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开,接受监督。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直接予以纠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一)擅自设立、合并、分设和撤销事业单位的;
(二)擅自改变事业单位职责任务、名称、规格、内设(分支)机构、经费渠道、举办单位的;
(三)擅自增加、挤占、挪用事业单位编制员额和领导职数的;
(四)擅自突破编制结构设置岗位和补充人员的;
(五)擅自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成员的;
(六)超出编制限额配备财政供养人员、为超编人员核拨财政资金或者挪用其他资金安排其经费、以虚报人员等方式占用编制并冒用财政资金的;
(七)违反规定干预下级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事项的;
(八)在申报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事项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九)其他违反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四十五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工作人员在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规定以外的其他事业单位,可以参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和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1987年11月25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发布的《江苏省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